变速自行车上坡拖链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因为链条比较松。
自行车链条在调节的时候,不要太紧,太近的话会加大链条与传动之间的摩擦,这也是造成掉链的其中一个原因,链条也不可以太过于松,太松的话也是很容易在骑行的时候掉链的。
山地车跳链原因说复杂也复杂,但是逐一排除也简单。飞轮磨损一眼就能看出来,如果飞轮该换了,那么链条一定也不能用了,一起换掉,千万别相信抻长了截掉一节还能用的鬼话;再就是其中一节链条死节,如果经常骑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还有就是后拨线有些送,紧一下;最后一点很重要,如果肉眼看上去飞轮没怎么磨损,或者本身就没骑多少公里,用力蹬时不跳链,变速一瞬间跳链(往往伴随着倒转时后拨不顺畅),那就是把后拨的限位螺丝调松一些即可,只要8变9时掉不出来就行,一般最后一种情况居多。
它应该是后轮轴与踏脚轴间距过小 导致链条松 易脱落
检查是否松 观察上下链条是否有明显下垂现象 有就是松了
量外要检查后轮传动齿轮和前踏脚齿轮是否有齿轮牙缺失
山地车用力踏的时候会跳链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1、塔基或者飞轮松动,造成飞轮齿片偏摆,用力踏时偏的厉害就会跳链。解决方法:维修或者更换塔基和飞轮即可解决。
2、链条超过了使用寿命,被拉长的链条在用力踏时会变得更长所以才会跳链。解决方法:更换新链条即可解决。
扩展资料
山地车赛首次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的圣弗朗西斯科市(旧金山)举行的,直到1996年,它才成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在山地赛中,选手们必须具备良好的耐久力、平衡能力和承受能力,才能在崎岖不平、前途难以预料的赛程中超出对手。
山地自行车自行车场地赛和公路赛路面平坦,而奥运会的山地车赛(越野赛)却不同于这两种比赛,因为奥运会山地车赛采用“扁平”轮胎,空气动力的考虑成分较少。
整个赛程当中,各种冲撞时有发生,因而选手们要有在赛程当中随时修车的能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山地自行车
在变速前后两片牙盘or飞轮之间来回跳动,一般后边的飞轮更容易出现一些,比如你变速了,已经把链条顺到新的一片齿轮上,可能一发力又蹦回去了,就是跳链。
原因:
1、齿链不兼容,要特别小心齿轮和链条的兼容性。
2、没有对齐,可能是因为变形, 安装不正确, 后拨老化等问题,特别是齿片越大约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
3, 磨损。
骑自行车锻炼注意事项之一:装备不齐不适合
因为头盔能有效降低摔下车时发生脑震荡的几率,所以美国保险条例中规定骑车必须戴头盔,否则发生意外无需赔偿。但在我国,骑车者很少能注意到这一点。
除此以外,骑车时常用的护具还有护膝、护踝、护肘和护腕,可以防止行车中发生扭伤、挫伤等伤害。如果把骑车当作运动来做,那么这些保护器具一定要配全。
山地自行车变速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骑行这么久发现,大部分车友不会使用变速器,造成链条和变速器的不必要耗损,导致变速器没用多久就会性能下降!现在简单为大家介绍下变速器档位搭配的合理使用方法(27速山地自行车为例):
27速车指牙盘为3个牙盘,后面有九片飞轮,一般认为3x9=27故简称27速变速器,合理的使用方法是,前面挂最小牙盘(1档)后面挂5678档(如图所示),前面挂在中间牙盘(2档),后面挂在(2、3、4、5、6、7档),前面挂在最大牙盘(3档)后面挂在123档(如图所示从小到大飞轮依次是1.2.3.4.5.6.7.8.9档)如果不合理的搭配使用会造成变速器的不必要耗损!
使用的时候还要注意一些问题,使用前最大齿盘的时候尽量不使用于后面最大飞轮,这样使用前后变速会让后拨弹簧以及前拨弹簧的张力拉到最大,而且链条的倾斜也比较严重,常常这样使用会让链条的寿命和变速器的寿命变短精度也会降低!还有最小齿盘和最小飞轮尽量也不要使用的,因为这个档位搭配时,链条的扭曲程度也比较高,链条不仅倾斜的比较厉害,而且在这个档位链条也是最松的,颠簸很容易链条打车架!所以尽量少使用最大牙盘搭配最大飞轮、最小牙盘搭配最小飞轮的搭配!!!在使用最大齿盘的时候,飞轮一般搭配1、2、3、档使用。使用中盘的时候,飞轮可以搭配2、3、4、5、6、7档使用。使用小盘的时候,飞轮可以搭配5、6、7、8、9档使用。这样使用变速器可以大大延长变速器的寿命,和稳定性能!
变速系统的使用效果简介(以前3 X 后9 =27 变速系统)
前3齿盘、后9齿盘的组合可变速为27。
蹬动脚蹬时,前齿盘转动,通过链条把力量转递到后齿盘,车轮就前进。前齿盘的大小(齿数)和后齿盘的大小(齿数)决定旋动脚蹬时的力度。
前齿盘越大,后齿盘越小,脚蹬时感到费力(自行车前进的距离变长)。
前齿盘越小,后齿盘越大,脚蹬时感到轻松(自行车前进的距离变短)。
自行车的骑行起步、停车、上坡、下坡、迎风、顺风等情况下前进。不管是任何条件下都能保持一定的速度(自行车快速前进,或者是慢速前进,都能使骑行者保持一定的踩蹬步速和力矩!
平常的使用方法:
在普通的柏油骑行时,前牙盘(由左边指拨操作)固定在中间(或者最大牙盘(一档))。后齿盘(由右边指拨操作)比较容易理解。最小的前齿盘则只在上坡时使用。
后齿盘的齿轮比如何选择好呢?这要由踩蹬的旋转数来决定〔前呀牙盘(中轴)1分钟的旋转数〕。那么旋转数多少较适合呢?要根据脚力、技巧、心肺机能不同而各异。一般70~80rpm(注2)较合适。
注1:变速的选择应该根据自已的状况选择。例如:
常用前变速的中间的牙盘,或者常用最大的牙盘。假若体力和脚力为30km/h时也许用outer适合?体力和脚力为20km/h时也许用中间牙盘适合?通过后变速来补偿的范围内,选择好适合于自已的变速,选择适合自己的转速踏频。
注2:70~80rpm是一般的标准,有些人70rpm较适合,有些人旋转90rpm以上。重要的不是提升力矩来踩蹬,而是顺畅而轻快的旋转。不要伤到膝盖,肌肉也不要过于疲劳。尽量使用肌肉,有效率而疲劳较少的踩蹬才是好的踩蹬。
基本使用方法
●要加快速度时,开始时以较低的齿盘(后边的较大的齿盘)起跑,随着速度的加快换为高的挡次(后面的小齿盘)。
●上坡时速度会降低,降低齿轮比来保持一定的踩蹬力度。
●顺风时会加快速度,提升齿轮比来保持一定的踩蹬力度。
变速经验小提示:
山路有上坡、下坡。靠后齿盘无法应付路段的变化情况。需要改变前牙盘。只改变前牙盘档位时,飞轮和牙盘的齿比相差太大,因此后齿盘也随着一起改变,以便减少差距(踩蹬的力度)。
●降低前档位时,提升后档位。
●提升前档位时,降低后档位。
左右变速杆要同时起动。经过练习容易操作的。
前部外和后部内 前部内和后部外的组合
●前为外侧(大牙盘片) + 后为内侧((小飞轮片)
●前为内侧(小牙盘片) + 后为外侧((小飞轮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