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链条长度的计算公式,在线等!
(RC+C)/6.35+(CS+FS+A+B)/2 RC---车架RC长度的毫米数 C---后变速器两个导轮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的毫米数 CS---齿盘最小片齿数 FS---飞轮最小片齿数 A---后变速器导轮近侧导轮齿数 B---后变速器导轮远程导轮齿数 照上方公式计算出的数值,如为111.9,则链条长度只能设定为110节:如为108.8,则链条长度只能设定为108节。
链轮参数计算公式: 分度圆直径:d=p/sin180°/z p=节距可查表 z=齿数 齿顶圆(外径):D=p×(0.54+cot180°/z) 给你常用链轮节距你自已算算,不明白再问我 3/8=9.525 1/2=12.7 5/8=15.875 3/4=19.05 3分 4分 5分 6分 分度圆直径:d=p/sin(180°/z) 齿顶圆直径:dmax=d+1.25p-d1 dmin=d+(1-1.6/z)p-d1 齿根圆直径:df=d-d1 注:p 链条节距 z 链轮齿数 d1 链条滚子直径 链轮型号:包含非标链轮(根据客户图纸定制),标准链轮(美标和公制)。 链轮常用材料:C45 链轮常用加工方法:淬火处理,表面发黑处理。 链轮齿数选用的一般原则: 19 齿或以上 一般用于中高转速、正常工作条件下运行的主动链轮。 17 齿 只用于小节距主动链轮。 23 齿或多过23齿 推荐用于有冲击的情况。当速比低时,用高齿数链轮可以大大减少i链节的转动量、链条的拉伸负荷和轴承的负荷。编辑本段滚子链链轮的结构设计1. 链轮的齿形 图1链轮齿形必须保证链节能平稳自如地进入和退出啮合,尽量减少啮合时的链节的冲击和接触应力,而且要易于加工。 常用的链轮端面齿形见图1。它是由三段圆弧aa、ab、cd和一段直线bc构成,简称三圆弧-直线齿形。齿形用标准刀具加工,在链轮工作图上不必绘制端面齿形,只需在图上注明"齿形按3RGB1244-85规定制造"即可,但应绘制链轮的轴面齿形,见图2,其尺寸参阅有关设计手册。参数计算前面已经提到,不做重复叙述! 2. 链轮结构 图3为4种常用的链轮结构。小直径链轮一般做成整体式(图3a),中等直径链轮多做成辐板式,为便于搬运、装卡和减重,在辐板上开孔(图3b),大直径链轮可做成组合式(图3d),此时齿圈与轮芯可用不同材料制造!例如C45,不锈钢等材料。 3. 链轮材料 链轮材料应保证轮齿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故链轮齿面一般都经过热处理,使之达到一定硬度。
链轮分度圆直径:d=p/sin(180°/z) p=节距可查表 z=齿数。
链轮齿顶圆(外径):D=p×(0.54+cot180°/z)。
维护保养
1、链轮的松紧度要适宜,太紧了会增加功率消耗,轴承容易磨损;太松了链轮容易跳动和脱链。链轮的松紧程度为:从链轮的中部提起或压下,约为两链轮中心距的2%-3%。
2、链轮装在轴上应没有摆动和歪斜。在同一传动组件中两个链轮的端面应位于同一平面内,链轮中心距在0.5米以下时,可以偏差1毫米;链轮中心距在0.5米以上的时候,可以偏差2毫米。但不可以有摩擦链轮齿侧面现象,如果两轮偏移过大容易产生脱链和加速磨损。在更换链轮时必须注意检查和调整偏移量。
扩展资料引起链轮链窝严重磨损的原因如下:
(1)黏着磨损载荷越大,表面温度越高,黏着现象也越严重。对于一定硬度的金属材料,在不同压强下进行磨损试验得到了磨损率与压强关系曲线图,当压强达到材料硬度的1/3以上时,将发生严重磨损。
根据应力分布图,可知最大应力接触点即为最大压强处,其值为884.4 MPa。因链窝处淬火硬度为HRC48~52,其对应的硬度值为4800MPa。因此,压强远远小于材料硬度的1/3,所以黏着磨损并不是链轮磨损的主要形式。
(2)接触疲劳磨损
链轮与链条摩擦副是交变接触应力,在其摩擦表面上容易形成疲劳点蚀。判断金属接触疲劳强度的指标是接触疲劳极限,即在一定的应力循环次数下不发生点蚀现象的最大应力。40Cr经表面淬火处理其接触疲劳极限σ0H=HRC17 +200,计算得σ0H=1016MPa。根据应力分布图可知链轮链窝最大应力值为884.4 MPa。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链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