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钢丝绳 > 正文

两根强度一样的钢丝绳,一根把它两端固定,中间吊重物。另外一根只固定一端,垂直吊重物。

自信的超短裙
醉熏的灰狼
2023-03-06 02:21:35

两根强度一样的钢丝绳,一根把它两端固定,中间吊重物。另外一根只固定一端,垂直吊重物。

最佳答案
端庄的巨人
机灵的月饼
2025-09-18 16:35:02

有的,两端固定中间吊重物,看钢丝绳和竖直方向的角度

公式是

2Tcosθ = mg

则T = mg/2cosθ

当θ = 60°时(即两个钢丝绳和重物的竖直方向恰好三等分一个周角的时候),T恰好等于mg

θ >60° T>mg

θ <60° T<mg

当θ接近于90°时,T可以非常大

最新回答
香蕉口红
害羞的小虾米
2025-09-18 16:35:02

一根钢丝绳,一根定滑轮,起重量500公斤,配重500公斤,钢丝绳受到张力500公斤,安全系数一般取6,钢丝绳最低破断拉力需要达到3吨以上。

6*19W线接触钢丝绳,1570MPa强度级,麻芯,8毫米直径,最低破断拉力33.2千牛,约3.38吨,符合要求,仅供参考。

起重机用户需要高质量的钢丝绳,应该就是使用寿命长且质量高度稳定可靠的钢丝绳。

大气环境中使用的钢丝绳,造成钢丝绳失效的主要原因是微动疲劳,目前,世界钢丝绳领域第一次针对微动疲劳采取防治措施是专利技术生产的磷化涂层钢丝绳,制绳钢丝经过锰系磷化或锌锰系处理,钢丝表面耐磨性耐蚀性全面提升,不易磨损和不易腐蚀使疲劳寿命大幅度提升,疲劳寿命是同结构光面钢丝绳的三倍,最高的试验值对比已经达到惊人的四倍,可通过疲劳试验进行验证,如果自己有疲劳寿命能力就自己做对比试验,这样的试验结果最可信,钢丝绳使用寿命与疲劳寿命成正比关系,疲劳寿命长则使用寿命同比例延长,使用成本更低,稳定性更佳,磷化涂层钢丝绳是专利技术生产的,因为供不应求目前比较难买,需要多询问几个钢丝绳生产商,采购时请注意,在购货发票必须注明钢丝绳名称,如磷化涂层钢丝绳或316不锈钢丝绳,防范不法企业侵害自身合法权益,另外,专利产品一般在钢丝绳外包装上有专利号喷涂标注,质保书应有主要技术指标,如磷化膜种类和膜重(磷化膜膜重大小、耐磨性、耐蚀性等对钢丝绳使用寿命有重要影响),仅供参考

鳗鱼冷风
殷勤的跳跳糖
2025-09-18 16:35:02
、矢量和标量

(1)在物理学中物理量有两种:一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力、位移、加速度等;

另一种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体积、路程、功、能等。

(2)矢量的合成均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而标量的运算则用代数加减。

(3)一直线上的矢量合成,可先规定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矢量方向均为正,与之相反则为负,然后

进行加减。

2、力的合成

(1)一个力如果产生的效果与几个力共同作用所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的合力,而那几

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

(2)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如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F1、F2的合力,可以把表示F1、F2的有

向线段作为邻边,作一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即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3)共点的两个力F1、F2的合力F的大小,与两者的夹角有关,两个分力同向时合力最大,反向时合力最

小,即合力的取值范围为|F1-F2|≤F≤|F1+F2|

(4)合力可以大于等于两力中的任一个力,也可以小于任一个力。当两力大小一定时,合力随两力夹角

的增大而减小,随两力夹角的减小而增大。

3、力的分解

(1)由一个已知力求解它的分力叫力的分解。

(2)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过程,也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3)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可知,力的合成是惟一的,而力的分解则可能多解。但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力的

分解必须依据力的作用效果,答案同样是惟一的。

(4)把力沿着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分解叫正交分解。如果物体受到多个力的共同作用时,一般常用正交

分解法,将各个力都分解到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然后分别沿两个方向上求解。

1、力矢量三角形定则分析力最小的规律

(1)当已知合力F的大小、方向及一个分力F1的方向时,另一个分力F2的最小条件是:两个分力垂直,

如图(a)。最小的F2=Fsinα。

(2)当已知合力F的方向及一个分力F1的大小、方向时,另一个分力F2最小的条件是:所求分力F2与合

力F垂直,如图(b)。最小的F2=F1sinα。

(3)当已知合力F的大小及一个分力F1的大小时,另一个分力F2最小的条件是:已知大小的分力F1与合

力F同方向。最小的F2=|F-F1|。

习题讲解:

例1〕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 〔 〕

a.合力大小一定等于两个分力大小之和

b.合力大小一定大于两个分力大小之和

c.合力大小一定小于两个分力大小之和

d.合力大小一定大于一个分力的大小,小于另一个分力的大小

e.合力大小可能比两个分力的大小都大,可能都小,也可能比一个分力大,比另一个分力小

〔分析〕因为两个共点力合力的大小范围是

所以情况b不可能,情况a、c、d不一定.

〔答〕e.

〔例2〕大小为4n、7n和9n的三个共点力,它们的最大合力是多大?最小合力是多大?

〔误解〕当三个力同方向时,合力最大,此时,f合=20n。当4n、7n的两个力同向且与9n的力方向相反时,合力最小,此时f合=2n。

〔正确解答〕当三个力同方向时,合力最大,合力最大值为f=f1+f2+f3=20n。

由于这三个力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的最小值都小于第三个力,所以这三个力的合力的最小值为零。

〔错因分析与解题指导〕〔误解〕在求三个共点力最小合力时,由于思维定势的负作用,仍和求最大合力一样,把三个力限定在一直线上考虑,从而导致错误。

共点的两个力(f1,f2)的合力的取值范围是|f1-f2|≤f合≤f1+f2。若第三个共点力的大小在这一范围内,那么这三个力的合力可以为零。必须指出,矢量的正负号是用来表示矢量的方向的,比较两个矢量的大小应比较这两个矢量的绝对值,而不应比较这两个力的代数值。

〔例3〕在同一平面上的三个共点力,它们之间的夹角都是120°,大小分别为20n、30n、40n,求这三个力的合力.

〔分析〕求两个以上共点力的合力,可依次应用平行四边形法则.为此可先求出f1、f2的合力f′,再求f′与f3的合力(图1).由于需计算f′与f2的夹角θ,显得较繁琐.

比较方便的方法可以先分解、后合成——把f2分成20n+10n两个力,f3分成20n+20n两个力.因为同一平面内互成120°角的等大小的三个共点力的合力等于零,于是原题就简化为沿f2方向一个10n的力(f′2)、沿f3方向一个20n的力(f′3)的合力(图2).

〔解〕由以上先分解、后合成的方法得合力

〔说明〕根据同样道理,也可把原来三个力看成(30n—10n)、30n、(30n+10n),于是原题就转化为一个沿f1反向10n的力与一个沿f3方向10n的力的合力.

〔例4〕在电线杆的两侧常用钢丝绳把它固定在地上(图1).如果钢丝绳与地面的夹角∠a=∠b=60°,每条钢丝绳的拉力都是300n,求两根钢丝绳作用在电线杆上的合力.

〔分析〕由图可知,两根钢丝绳的拉力f1、f2之间成60°角,可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用作图法和计算法分别求出电线杆受到的合力.

〔解〕(1)作图法:自o点引两根有向线段oa和ob,相互间夹角α为60°,设每单位长为100n,则oa和ob的长度都是3个单位长度.作出平行四边形oacb,其对角线oc就代表两个拉力f1、f2的合力f.量得oc长为5.2个单位长度,所以合力

f=5.2×100n=520n

用量角器量得∠aoc=∠boc=30°,所以合力方向竖直向下(图2).

(2)计算法:先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图3),由于oa=ob,得到的是一个菱形。连ab,两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因为在力的平行四边形中,各线段按照同一比例表示力的大小,所以合力

〔说明〕在计算法中,作出的平行四边形虽然是示意图,但有关力的方向及大小也应与已知情况相对应,这样可有助于求解.由于各线段按同一比例反映力的大小,因此画出的平行四边形的大小(如图4中oacb和oa′c′b′)并不影响计算结果.

〔例5〕两个共点力f1和f2的大小不变,它们的合力f跟f1、f2两力之间的夹角θ的关系如图1所示,则合力f大小的变化范围是多少?

〔分析〕由于图中显示合力f与两分力f1、f2之间夹角θ的图像对θ=π呈对称关系,因此只需根据其中一支图线列式讨论.

〔解〕由图线中左半支可知:

θ=π时,f1-f2=1, (1)

联立两式得

f1=4n,f2=3n.

根据合力大小的变化范围|f1-f2|≤f≤f1+f2,得合力变化范围为1~7n.

〔说明〕为了加深对图1的认识,可设想固定f1,使f2绕作用点o转动(图2).可以看到,它们的合力必以θ=π为轴呈对称关系.

〔例6〕在一块长木板上放一铁块,当把长木板从水平位置绕一端缓缓抬起时(见图),铁块所受的摩擦力 [ ]

a.随倾角θ的增大而减小

b.在开始滑动前,随θ角的增大而增大,滑动后,随θ角的增大而减小

c.在开始滑动前,随θ角的增大而减小,滑动后,随θ角的增大而增大

d.在开始滑动前保持不变,滑动后,随θ角的增大而减小

〔分析〕铁块开始滑动前,木板对铁块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它的大小等于引起滑动趋势的外力,即重力沿板面向下的分力,其值为

f静=gsinθ

它随θ的增大而增大.

铁块滑动后,木板对铁块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由于铁块与木板之间的正压力n=gcosθ,所以

f滑=μn=μgcosθ

它随着θ的增大而减小.

〔答〕b.

〔例7〕在图中灯重g=20n,ao与天花板间夹角α=30°,试求ao、bo两绳受到的拉力?

〔分析〕把co绳中的拉力f=g=20n沿ao、bo两方向分解,作出力的平行四边形.

〔解〕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图示),由几何关系得

〔例8〕在图中小球重g=100n,细绳与墙面间夹角α=30°,求小球对细绳的拉力和对墙面的压力分别等于多少?

〔分析〕把小球重力沿细绳方向和垂直墙面方向分解,作出力的平行四边形。

〔解〕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见图),由几何关系得

所以小球对细绳的拉力f和对墙壁的压力n分别为:

f=g1=115.3n,n=g2=57.7n

〔说明〕由例1与例2可知,力分解问题的关键是根据作用效果,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接着就转化为一个根据已知边角关系求解的几何问题.因此其解题基本思路可表示为:

〔例9〕绳子ab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0n,用它悬挂一个重50n的物体.现在其中点o施加一水平力f缓慢向右拉动(如图1所示),当绳子断裂时ao段与竖直方向间夹角多大?此时水平力f的大小为多少?

〔分析〕用水平力缓缓移动o点时,下半段绳子可以认为始终呈竖直状态,ob绳中的弹力t2恒等于物重.上半段绳子ao倾斜后,由画出的力平行四边形(图2)知,ao绳中弹力t1的大小应等于f与t2的合力r,其最大值为100n.

〔解〕设ao绳中弹力t1=tm=100n时,ao绳与竖直方向间夹角为θ.由画出的力平行四边形知:

∴θ=60°

此时的水平力大小为:

f=rsinθ=tmsinθ

=100sin60°n=86.6n

〔说明〕由于上半段绳子ao中的弹力仅跟它对竖直方向间的夹角和悬挂物重g有关,跟ao段(或bo段)绳长无关,因此,当施力点在中点上方或下方时,并不会影响使绳子断裂时对竖直方向的夹角,相应的水平拉力f的大小也不变.

〔例10〕两个大人与一个小孩沿河岸拉一条船前进,两个大人的拉力分别为f1=400n,f2=320n,它们的方向如图1所示.要使船在河流中平行河岸行驶,求小孩对船施加的最小力的大小和方向.

〔分析〕为了使船沿河中央航线行驶,必须使两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对船的三个拉力的合力沿河中央方向.

〔解〕方法(1):设两个大人对船拉力的合力f′跟f1的夹角

因此合力f′与河流中央方向oe间的夹角为:

δ=90°-30°-ρ≈21°

要求合力f沿oe线且f3最小,f3必须垂直oe,其大小为:

f3=f′sinδ≈512sin21°n≈186n

方法(2):为了使船沿中央航线行驶,必须使得船在垂直于中央航线方向上的合力等于零.因此,小孩拉力的垂直分量必须与两个大人拉力的垂直分量平衡,即

f3y=f1y-f2y=f1sin60°-f2sin30°

要求小孩的拉力最小,应使小孩的拉力就在垂直oe的方向上,所以

f3=f3y=186n

矮小的萝莉
受伤的毛衣
2025-09-18 16:35:02
1 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 [ ]

2 大小为4n、7n和9n的三个共点力,它们的最大合力是多大?最小合力是多大?

3 在同一平面上的三个共点力,它们之间的夹角都是120°,大小分别为20n、30n、40n,求这三个力的合力.

4 在电线杆的两侧常用钢丝绳把它固定在地上(图1).如果钢丝绳与地面的夹角∠a=∠b=60°,每条钢丝绳的拉力都是300n,求两根钢丝绳作用在电线杆上的合力.

5 两个共点力f1和f2的大小不变,它们的合力f跟f1、f2两力之间的夹角θ的关系如图1所示,则合力f大小的变化范围是多少?

6 在一块长木板上放一铁块,当把长木板从水平位置绕一端缓缓抬起时(见图),铁块所受的摩擦力 [ ]

7 在图中灯重g=20n,ao与天花板间夹角α=30°,试求ao、bo两绳受到的拉力?

8 在图中小球重g=100n,细绳与墙面间夹角α=30°,求小球对细绳的拉力和对墙面的压力分别等于多少?

9 绳子ab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0n,用它悬挂一个重50n的物体.现在其中点o施加一水平力f缓慢向右拉动(如图1所示),当绳子断裂时ao段与竖直方向间夹角多大?此时水平力f的大小为多少?

10 两个大人与一个小孩沿河岸拉一条船前进,两个大人的拉力分别为f1=400n,f2=320n,它们的方向如图1所示.要使船在河流中平行河岸行驶,求小孩对船施加的最小力的大小和方向.

勤劳的火
传统的蜡烛
2025-09-18 16:35:02
钢丝绳中在制造时加注了润滑油,钢丝绳在设计时钢丝与钢丝之间有缝隙,润滑油贮存在钢丝之间的缝隙中,钢丝绳受力时,钢丝与钢丝的缝隙会缩小而且会摩擦发热,这样贮存在钢丝绳内的油脂会往外渗油,不受力时,油脂又回到缝隙中。

另外,纤维绳芯的钢丝绳,纤维绳芯在制造钢丝绳时,也贮存润滑脂,在钢丝绳受力时,纤维绳芯受到挤压,贮存在钢丝绳内的油脂会往外渗油,不受力时,油脂又回到缝隙中。

满意的导师
害怕的热狗
2025-09-18 16:35:02
合力F=MA=N-Mg,加速时合力向上,所以拉力要大于重力。

ma=1.5*50=750,N=1250

减速时,合力向下,加速度为负值,拉力当然要小于重力。

8

害怕的猎豹
深情的鸭子
2025-09-18 16:35:02
典型例题

例3. 从高为5m处以某一初速度竖直向下抛出一个小球,在与地面相碰后弹起,上升到高为2m处被接住,则在这段过程中

A. 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m

B. 小球的位移为7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7m

C. 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m

D. 小球的位移为7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3m

解析: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理解位移和路程概念,并按要求去确定它们。题中物体初、末位置高度差为3m,即位移大小,末位置在初位置下方,故位移方向竖直向下,总路程则为7m。

答案:A

例4. 判断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B.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C. 汽车以速度 经过某一路标,子弹以速度 从枪口射出, 和 均指平均速度。

D. 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瞬时速度,它是矢量。

解析:速度的物理意义就是描写物体运动的快慢,它是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故A选项正确;平均速度指物体通过的位移和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它描写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它也是矢量,故B选项不对;C中 、 对应某一位置,为瞬时速度,故C不对;D为瞬时速度的定义,D正确。

答案:A、D

例5. 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 ,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如果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 ,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 ,全程的平均速度又为多少?

解析:(1)设总的时间为2t,则

(2)设总位移为2x,

例6. 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的点迹,直接记录了

A. 物体运动的时间

B. 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C. 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

D. 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

解析: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和电磁打点计时器都是每隔0.02s在纸带上打一个点。因此,根据打在纸带上的点迹,可直接反映物体的运动时间。因为纸带跟运动物体连在一起,打点计时器固定,所以纸带上的点迹就相应地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虽然用刻度尺量出各点迹间的间隔,可知道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再根据物体的运动性质可算出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但这些量不是纸带上的点迹直接记录的。综上所述,正确的选项为AB。

答案:A、B

例7. 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的情况如图所示,纸带在A、C间的平均速度为 m/s,在A、D间的平均速度为 m/s,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 m/s。

解析:由题意知,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AC间的距离为14mm=0.014m,AD间的距离为25mm=0.025m。

由公式 得

答案:0.35 0.42 0.35

例8. 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 速度变化所用时间越短,加速度一定越大

C.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D. 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

解析:由加速度的定义式 可知,加速度与速度的变化量和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两个因素有关。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不一定越大;速度变化所用时间越短,若速度变化量没有确定,也不能确定加速度一定越大。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速度为零,并不是速度的变化量为零,故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答案:C

例9. 如图所示是某矿井中的升降机由井底到井口运动的图象,试根据图象分析各段的运动情况,并计算各段的加速度。

解析:(1)0~2s,图线是倾斜直线,说明升降机是做匀加速运动,根据速度图象中斜率的物理意义可求得加速度 。

(2)2s~4s,图线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升降机是做匀速运动,根据速度图象中斜率的物理意义可求得加速度 。

(3)4s~5s,图线是向下倾斜的直线,说明升降机是做匀减速运动,根据速度图象中斜率的物理意义可求得加速度 。

答案:见解析

例10. 一质点从静止开始以1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经5s后做匀速运动,最后2s的时间质点做匀减速运动时的速度是多大?减速运动直至静止,则质点匀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是多大?

解析:质点的运动过程包括加速 匀速 减速三个阶段,如图所示。

图示中AB为加速,BC为匀速,CD为减速,匀速运动的速度即为AB段的末速度,也是CD段的初速度,这样一来,就可以利用公式方便地求解了,

由题意画出图示,由运动学公式知:

由 应用于CD段( )得

负号表示 方向与 方向相反

答案:5m/s-2.5m/s2

说明:解决运动学问题要善于由题意画出运动简图,利用运动简图解题不论是从思维上还是解题过程的叙述上都变得简洁,可以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事实上,能够正确地画出运动简图说明你对题目中交待的物理过程有了很清楚的认识,这是对同学们要求比较高而且难度比较大的基本功,务必注意这一点。

例11. 汽车以l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刹车后经2s速度变为6m/s,求:

(1)刹车后2s内前进的距离及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

(2)刹车后前进9m所用的时间;

(3)刹车后8s内前进的距离。

解析:(1)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 可求得。 ,再由 ,可求得 。

(2)由 可得

解得 , 。

要注意汽车刹车后经 停下,故时间应为1s。

(3)由(2)可知汽车经5s停下,可见在8s时间内,汽车有3s静止不动,因此

例12. 证明

(1)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等于一个恒量。

证明:

所以 (即 为恒量)

由此结论可用来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即

2.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证明:如图所示:

所以

3.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位移中点位置处的速度为

证明:如图所示:

由①②两式结合的:

例13. 一个作匀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等的两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24m和64m,每一个时间间隔为4s,求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

解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用多个公式描述,因而选择不同的公式,所对应的解法也不同。如:

解法一:基本公式法: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因题目中只涉及位移与时间,故选择位移公式:

将 =24m、 =64m,代入上式解得:

解法二:用平均速度公式:

连续的两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B点是AC段的中间时刻,则

解法三:用推论式:

由 得

再由

解得:

答案:12.5

说明:对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若出现相等的时间间隔问题,应优先考虑公式 求解

例14. 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4s内与第2s内的位移之差是12m,则可知:

A. 第1 s内的位移为3 m

B. 第2s末的速度为8 m/s

C.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2m/s2

D. 物体在5s内的平均速度为15 m/s

解析:本题全面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以及掌握的熟练程度,本题涉及到四个物理量的确定,要求对这些物理量的关系能融会贯通,并能抓住加速度这一关键。由题意,可利用 先求出a。

设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第4 s内的位移分别为x1、x2、x3、x4,则

x3-x2=aT2, x4-x3=aT2 所以x4-x2=2aT2 故a= = =6m/s2

又x1=aT2/2=6 1/2=3m

第2s末的速度v2=at2=6 2=12m/s

5s内的平均速度 = =15m/s

答案:AD

例15. 一滑块由静止开始,从斜面顶端匀加速下滑,第5s末的速度是6m/s。求:

(1)第4s末的速度;(2)头7s内的位移;(3)第3s内的位移。

解析: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求解。

(1)因为 ……= ……

所以

第4s末的速度为

(2)由 得前5s内的位移为:

因为 …… ……

所以

前7s内的位移为:

(3)由(2)可得

因为 ……=1:5:……

所以 =1:5

第3s内的位移

例16. 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突然发现前方xm处有一辆自行车正以4m/s的速度同方向匀速行驶,汽车司机立即关闭油门并以6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如果汽车恰好撞不上自行车,则x应为多大?

解析:这是一道很典型的追及问题,开始阶段汽车的速度大,在相同时间内汽车的位移大于自行车的位移,所以它们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到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小,如果此时汽车恰好没碰上自行车,以后它们的距离就会变大,再也不会碰上了。

解法1:利用速度相等这一条件求解。

当汽车的速度v1和自行车的速度v2相等时二者相距最近,

v1=v0+at v2=v自

当v1=v2时,即v0+at= v自,即时间为

t= =1s

若此时恰好相撞,则位移相等,

x1=v0t+ at2 x2= v自t+x

由x1= x2得v0t+ at2= v自t+x

解得 x=3m

所以汽车撞不上自行车的条件是:x>3m

解法2:利用二次方程判别式求解

如果两车相撞,则v0t+ at2= v自t+x

带入数据并整理得 3t2-6t+x=0

t有解即能相撞的条件是 0

即62-4 3x 0 x 3m

所以二者不相撞的条件是:x>3m

例17. 公共汽车由停车站从静止出发以0.5m/s2的加速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同时一辆汽车以36km/h的不变速度从后面越过公共汽车。求:

(1)经过多长时间公共汽车能追上汽车?

(2)后车追上前车之前,经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最远是多少?

解析:(1)追上即同一时刻二者处于同一位置,由于它们出发点相同,所以相遇时位移相同,即

x汽=x公 at2/2=v汽t t=2v公/a=2 10/0.5=40s

(2)在汽车速度大于公共汽车速度过程中,二者距离逐渐增大,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大,之后公共汽车速度将大于汽车速度,二者距离就会减小,所以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

则 v汽=v公 at= v汽 t= v汽/a=10/0.5=20s

最远距离x= v汽t- at2/2=10 20-0.5 202/2=100m

例1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同学甲用力把同学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B. 只有有生命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的物体只能受到力,不会施力

C. 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

D. 在几组力的图示中,长的线段所对应的力一定比短的线段所对应的力大

解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但效果可以不同,故A错。

不管物体是否有生命,当它与别的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它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不存在只施力不受力的物体,也不存在只受力不施力的物体,故B错。

自然界中的物体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着的,每一个物体总会受到别的物体的作用,是受力体,同时也对别的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又是施力体,故C正确。

在同一个标度下,说法D没有错,但在没有指明力的标度或采用不同标度时,线段的长度就失去了表示力的大小的意义,故D错。

答案:C

说明:本题考查了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一方面说明了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另一方面说明了力的相互性,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例19. 请在下图画出杆和球所受的弹力。

(a)杆在重力作用下对A、B两处都产生挤压作用,故A、B两点处对杆都有弹力,弹力方向与接触点的平面垂直,如下图(a)所示。

(b)杆对C、D两处有挤压作用,因C处为曲面,D处为支撑点,所以C处弹力垂直其切面指向球心,D处弹力垂直杆向上。如下图(b)所示。

(c)挤压墙壁且拉紧绳子,所以墙对球的弹力与墙面垂直;绳子对球的弹力沿绳斜向上。如下图(c)所示。

说明:面接触时的压力和支持力与接触面垂直,但不一定竖直,点接触的压力和支持力与过切点的切面垂直,沿球面的半径方向。

例20. 用水平推力F=20N把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下滑,墙壁与物体的动摩擦因数为0.2,判断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求摩擦力的大小。

解析:物体对墙壁的压力FN=F=20N,所受摩擦力F’= FN=0.2×20N=4N,物体相对于墙下滑,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向上。

答案:向上 4N

说明: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受的重力。

例21. 如图所示,地面上叠放着A、B两个物体,力F分别作用于A、B两物体上时,A、B静止不动,试分别分析A、B受到的摩擦力的情况。

解析:(1)F作用于A物体,A相对B有向右的运动趋势,B相对A有向左的运动趋势,故A受到向左的静摩擦力,其大小等于F。B受到A给它的向右的静摩擦力,其大小也等于F。由于A、B相对静止,B有向右运动的趋势,因此B受到地面给它的向左的静摩擦力,大小也等于F,如下图所示。

(2)F作用于B物体上,B相对地有向右的运动趋势,故B受到地面给它的向左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F。而A物体若受到B物体给它的摩擦力,则不可能静止,故A、B之间没有摩擦力的作用。如下图所示。

答案:见解析。

说明:在判断物体之间有无静摩擦力时,也可以先假设两物体之间有静摩擦力的作用,而实际情况与判断的结果不符,则无此静摩擦力。

例22. 关于两个力的合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每个分力

B. 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小于较小的那个分力

C. 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小于或等于两个分力

D. 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时,它们的合力可能等于分力大小

解析:设分力F1与分力F2的夹角为 ,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为F,以F1、F2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所夹的对角线,如图所示。当 时,F=F1+F2;当 时,F=|F1-F2|,以上分别为合力F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当F1=F2且夹角 时,合力F=0,小于任何一个分力,当F1=F2,夹角 时,合力F =F1=F2,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C。

答案:A C

例23. 在电线杆的两侧常用钢丝绳把它固定在地上(如图)。如果钢丝绳与地面的夹角 ,每条钢丝绳的拉力都是300N,求两根钢丝绳作用在电线杆上的合力。

解析:由图可知,两根钢丝绳的拉力F1和F2之间的夹角为 ,可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作图法和解三角形法求出电线杆受到的合力。

方法一:作图法。 自O点引两条有向线段OC和OD,夹角为 。设定每单位长度表示100N,则OC和OD的长度都是3个单位长度,作出平行四边形OCED,其对角线OE就表示两个拉力F1、F2的合力F,量得OE长为5.2个单位长度。

所以合力F=100×5.2N=520N

用量角器量得

所以合力方向竖直向下。

方法二:计算法。先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由于OC=OD,得到的是菱形。连结CD、OE,两对角线垂直且平分,OD表示300N, 。在三角形 中, 。在力的平行四边形中,各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则有 ,所以合力

说明:力的合成有“作图法”和“计算法”,两种解法各有千秋。“作图法”形象直观,一目了然,但不够精确,误差大;“计算法”是用平行四边形先作图,再解三角形,似乎比较麻烦,但计算结果更准确。今后我们遇到的求合力的问题,多数都用计算法,即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平行四边形后,通过解其中的三角形求合力。在这种情况下作的是示意图,不需要很严格,但要规范,明确哪些该画实线,哪些该画虚线,箭头应标在什么位置等。

例24. 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其中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5N和7N,这三个力的合力最大值为21N,则第三个力的大小为多少?这三个力的合力最小值为多少?

解析:当三个力的合力最大时,这三个力一定是在同一直线上,且方向相同,即合力F合=F1+F2+F3,则F3= F合-F1-F2=9N. 关于三个力的合力的最小值问题,有些同学仍受标量代数求和的干扰,不能真正理解矢量运算法则,而错误地认为合力最小值F’合=F1+F2-F3=3N,正确的方法应是:看三个力的大小是否能构成一个封闭三角形,即任取一个力,看这个力是否处在另外两个力的差和之间。若三个力满足上述条件,则合力的最小值为零;若不满足上述条件,则合力的最小值为较小的两个力先同方向合成,再和较大的一个力反方向合成的合力。

答案:第三个力大小是9N,三个力合力的最小值为零。

例25. 将一个力F分解为两个分力F1和F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F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

B. F1和F2两个分力在效果上可以取代力F

C. 物体受到F1、F2和F三个力的作用

D. F是F1和F2的合力

解析:由分力和合力具有等效性可知B正确,分力F1和F2并不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故A对C错。

答案:A、B、D

说明:合力与分力是一种等效替代关系,在力的合成中,分力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在力的分解中,分力不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

例26. 如图所示,电灯的重力G=10N,AO绳与顶板间夹角为 ,BO绳水平,则AO绳所受的拉力F1= ;BO绳所受的拉力F2=。

解析:先分析物理现象:为什么绳AO、BO受到拉力呢?原因是由于OC绳的拉力产生了两个效果,一是沿AO向下的拉紧AO的分力Fl;二是沿BO向左的拉紧BO绳的分力F2,画出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因为OC拉力等于电灯重力,因此由几何关系得

答案: N10N

说明:将一个已知力分解,在理论上是任意的,只要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就行,但在实际问题中,首先要弄清所分解的力有哪些效果,再确定各分力的方向,最后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

例27. 在倾角 的斜面上有一块竖直放置的挡板,在挡板和斜面之间放有一个重为G=20N光滑圆球,如图甲所示,试求这个球对斜面的压力和对挡板的压力。

解析:先分析物理现象,为什么挡板和斜面受压力呢?原因是球受到向下的重力作用,这个重力总是欲使球向下运动,但是由于挡板和斜面的支持,球才保持静止状态,因此球的重力产生了两个作用效果,如图乙所示,故产生两个分力:一是使球垂直压紧挡板的力F1,二是使球垂直压紧斜面的力F2;由几何关系得: , 。F1和F2分别等于球对挡板和斜面的压力。

答案: ,

说明:根据力实际产生的效果分解是同学们应该掌握的—项很重要的方法。

儒雅的银耳汤
时尚的巨人
2025-09-18 16:35:02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试卷及试卷分析

第I卷(选择题 共2大题 共32分)

一. 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错选或不选的均不得分)

1.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A. 在水平操场上滚动的足球,最终要停下来

B. 人走路被石头绊倒会向前倾倒

C. 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物体上撞击几下,锤头就能紧套在锤柄上

D. 子弹从枪膛里射出后,虽然不在受到火药的推力,但是仍向前运动

2. 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漂浮在水面的物体比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B. 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越大

C. 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在水中的位置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D. 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小

3. 悬浮在水中的潜水艇排出水舱中的一部分水后,潜水艇将()

A. 下沉B. 上浮 C. 仍悬浮在水中D. 先下沉后上浮

4. 同一艘船从河里驶向海里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船受到的浮力变小,船身沉下一些

B. 船受到的浮力不变,船身浮上来一些

C. 船受到的浮力不变,船身沉下一些

D. 船受到的浮力变大,船身浮上来一些

5. 在标准大气压下,大气压对你的一只大拇指指甲表面的压力大约是()

A. 1NB. 10NC. 100ND. 1000N

6. 如图1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在两边的钩码下,各加一个同样的钩码,则()

A. 杠杆仍平衡B. 杠杆右端下降

C. 杠杆左端下降D. 无法判断

图1

7. 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使用各种机械,在使用机械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可以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B. 可以省力,同时也可以省功

C. 可以省距离,同时也可以省功

D. 只有在费力情况时才能省功

8. 用如图2所示滑轮组提起重G=320N的物体,整个装置静止时,作用在绳自由端的拉力F=200N,则动滑轮自身重力是(绳重及摩擦不计)()

A. 120NB. 80NC. 60ND. 无法计算

图2

9. 为了“研究压强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现有下列实验器材:(1)弹簧测力计、(2)天平和砝码、(3)统一规格的长方体木块2~3块、(4)海绵、(5)量杯。其中一组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2)、(3)B.(3)、(5)

C.(3)、(4)D.(1)、(4)

10. 在下列四种情况中,推力做功最多的是()

A. 用10N的水平推力把质量为 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推着前进

B. 用5N的水平推力把质量为 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推着前进2

C. 用10N的水平推力把质量为 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推着前进

D. 用5N的水平推力把质量为 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推着前进

二. 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12分。每个小题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几个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给3分,选对但不全的给1分,不选或错选的给零分。)

11. 下列实验(如图3)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图3

1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功率大的机械比功率小的机械做功快

B. 做功时间越长,机械功率越大

C. 机械做功越快,机械效率越高

D. 所有机械的机械效率都小于1

13. 如图4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使重为G的木棒绕固定点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在棒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逐渐增大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拉力F变大,F的力臂变小

B. 拉力F不变,F的力臂变大

C. 重力G不变,G的力臂变小

D. 重力G不变,G的力臂变大

图4

14. 实心蜡球漂浮在杯中的水面上,当向杯中慢慢不断加入酒精时(已知:

)则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 蜡球向下沉一些,所受浮力增大

B. 蜡球向下沉一些,所受浮力不变

C. 蜡球悬浮于液体中,所受浮力不变

D. 蜡球沉到杯底,所受浮力减小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大题 共68分)

三. 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5. 螺丝刀的刀柄上刻有花纹是为了增大 ;切菜刀的刀刃要磨得锋利是为了增大。

16. 图5所示,浸没在水中小球所受浮力的方向应为图中 的方向(选填序号),这是因为 。

图5

17. 热气球内充入的是热空气,它是利用加热、停止加热的方法来改变气球的 ,达到改变气球所受 大小的目的,从而实现升降的。

18. 将同一个密度计先后放入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中,液体表面位置分别在密度计的A、B处,如图6所示,则此密度计在甲、乙两种液体中所受的浮力(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液体的密度大(选填“甲”或“乙”)

图6

19. 若一轮船排水量为 ,它在河水中满载时受到的浮力为 N,若船身自重为 N,则它最多载货 t。(g取10N/kg)

20. 甲、乙两台起重机的功率之比为 ,当它们完成相同的功时,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当它们工作的时间相同时,所完成的功之比为。

21. 图7为脚踩式垃圾桶的示意图,在打开盖子的过程中,是杠杆ABC和杠杆 在起作用,其中B、 分别为两个杠杆的支点,则杠杆ABC是杠杆,杠杆 是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

图7

22. 重5N的金属球,浸没在水中时,排开了4N的水,则金属球受到了 N的浮力,若将其放入足量的水银中,它所受到的浮力为 N。

23. 如图8所示的装置,在水平方向力F作用下,使重40N的物体A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5m,已知A受地面的摩擦力为5N,则拉力F的大小为N,拉力F做的功为

J。(滑轮、绳重及绳之间的摩擦不计)

图8

24. 用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将重400N的货物抬高0.2m,向下压杠杆的力是220N,则人做的有用功是 J,做的总功是 J。

25. 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球,当它们漂浮在水面时,浸在水中的体积分别是总体积的1/3和2/3,则这两个球的密度之比是 ;当它们漂浮在煤油面时,它们浸在煤油中的体积之比是 。

26. 用一段细线将粗细均匀的直铁丝吊起后,直铁丝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若将右端折叠一段,将出现的现象是:,你判断此现象的依据是: 。

四. 作图和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8分)

27. 生活中有许多器械是利用杠杆原理来工作的,如图9所示的剪刀就是杠杆。请画出这把剪刀的动力F的力臂和这根杠杆上B点所受阻力的大致方向。

图9

28. 由于汽车超载,每年给我国公路造成的损失超过300亿元。汽车载质量超过标准载质量的一倍时,如果在混凝土公路上行驶一次,对路面的损坏程度相当于标准载质量时行驶65536次,由此可见,治理超载营运刻不容缓。请你从两个方面解释:汽车超载为什么会加快路面损坏?

五. 实验题(普通校做29、30题,重点校做29、31题,共10分)

29. 如图10为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每个钩码重1N。

图10

(1)实验时要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由图可知拉力大小为 N。若弹簧测力计向上移动15cm,则钩码上升的高度为 cm,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2)若仅增加钩码的个数,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0.(只普通校做)某同学使用水和酒精( )做“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实验,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1)分析表中1、2、3或4、5、6次实验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对比表中1、4两次实验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次数 液体 液体的深度(cm) 液体内部压强(Pa)

1 水 10

2 水 20

3 水 30

4 酒精 10

5 酒精 20

6 酒精 30

31.(只重点校做)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部分同学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猜想2:同一深度,方向不同,液体的压强可能不同;

猜想3: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1和猜想2,他们用压强计研究水内部的压强,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深度(cm) 5 5 5 10 10 10 15 15 15

橡皮膜方向 上 下 侧 上 下 侧 上 下 侧

压强计液面高度差(cm) 4.3 4.3 4.3 9.2 9.2 9.2 13.8 13.8 13.8

(1)请你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序号为 的实验数据(填写序号);猜想2的结论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根据数据的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2)为了验证猜想3是否正确,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请你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写出实验步骤。

六. 综合题(普通校做32、33、34、35题,重点校做32、33、34、36题,共26分)

32.(6分)一台抽水机的功率是1.2kW,它在5min内可以做多少功?这些功可以把重多少牛的水抽到20m高的水塔上去。

33.(6分)用如图11所示的滑轮组来拉动钢锭,已知钢锭与地面间的摩擦力 为1200N,若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1)求拉绳子的力F为多大?

(2)在不改变钢锭与地面间摩擦力大小的条件下,如果想用更小的力拉动钢锭,请你提出一条可行的建议。

图11

34.(7分)如图12所示是小明为防止家中停水而设计的贮水箱。当水箱中水深达到1.2m时,浮子A恰好堵住进水管向箱内放水,此时浮子A有1/3体积露出水面(浮子A只能沿图示位置的竖直方向移动)。若进水管口水的压强为 ,管口横截面积为 ,浮子A重10N。求:( 取10N/kg)

(1)水达到最深时对贮水箱底部的压强;

(2)出水管口的水对浮子A的压力;

(3)浮子A的体积。

图12

35.(只普通校做 7分)学校组织同学们到农村参加社会活动,小强第一次学习挑担子,他做了以下的实验,请你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扁担的质量忽略不计)

(1)他先在长为1.2m扁担的两端各挂上50N的重物,担子很快就被水平地挑起来,这时他的肩膀应放在扁担的什么位置?

(2)接着,他又在扁担的A端加上50N的重物,如图13所示,但他掌握不好担子的平衡,请你帮助他计算出肩膀应距B端多远,担子才能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

图13

36.(只重点校做 7分)如图14是汽车起重机从某深坑中起吊重物的示意图,A是动滑轮,B是定滑轮,C是卷扬机,D是油缸,E是柱塞。作用在动滑轮上共三股钢丝绳,在卷扬机带动下每股钢丝绳上的拉力均为8500N,被吊起的重物质量为2t。吊臂OFB为一杠杆,若在本次起吊中吊臂OFB始终水平,柱塞与吊臂的连接点F与支点O的距离为吊臂全长的1/3,吊臂、定滑轮、钢丝绳的重忽略不计,动滑轮A的重不能忽略,起吊中卷扬机总功率为12kW,重物上升的速度为0.45m/s。(取 )求:

(1)柱塞对吊臂的支持力;

(2)滑轮组AB的机械效率;

(3)整个起吊装置的机械效率。

图14

【试题答案】

一. 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选对的给2分,选错或不选的给零分)

1. A2. B3. B4. B5. B6. B7. A8. B9. C10. D

二. 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全部选对的给3分,选对但不全的给1分,不选或错选的给零分)

11. ABC 12. AD 13. AD 14. BCD

三. 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5. 摩擦、压强 16. 1、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17. 体积、浮力 18. 相同、乙

19. 、 20. 、

21. 省力、费力 22. 4、5

23. 10、25 24. 80、88

25. 、 26. 左端下降,右端上升、杠杆平衡条件

四. 作图和简答题(本大题共8分)

27. 图略力臂正确(2分)、阻力方向正确(2分)

28.

(1)汽车轮子与地面接触面积不变,汽车超载,对路面的压力增大,同时增大了对路面的压强,从而加快路面损坏。(2分)

(2)汽车轮子与地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汽车超载,对路面的压力增大,路面受到的摩擦力增大,从而加快路面损坏。(2分)

五. 实验题(共10分)

29.

(1)匀速(1分)、1.2(1分)、5(1分)、83.3%(普2分、重1分)

(2)增大(1分)

30.(只普通校做)

(1)水(或酒精)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2分)

(2)同一深度处水产生的压强大于酒精产生的压强(2分)

31.(只重点校做,参考答案,只要合理既可给分)

(1)1、4、7(或2、5、8或3、6、9)(1分) 不正确(0.5分)、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0.5分)

(2)a、将上述实验中的水换为盐水(或其它液体)(1分);b、测量并记录橡皮膜在液面下5cm、10cm、15cm时压强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1分);c、比较盐水(或其它液体)与水在同一深度时记录的数据,得出结论(1分)。

六. 综合题(共26分)

32.(参考答案 6分)

解: (J)(3分)

(N)(3分)

33.(参考答案 6分)

解:

(1) (2分) (1分) (N)(1分)

(2)可将墙上的滑轮和钢锭上的滑轮交换安置,这样就有四根绳子拉钢锭了,能省力(若写出在滑轮上加润滑油的给1分)(2分)

34(参考答案 7分)

解:

(1) ( )(3分)

(2) (N)(1分)

(3) (1分)

(2分)

35.(只普通校做 参考答案 7分)

解:

(1)肩膀应放在扁担中点的位置(2分)

(2)设应距B端 ,担子才能重新平衡

(2分)

(2分)

(1分)

36.(只重点校做 参考答案 7分)

解:

(1) (N)

( N)(3分)

(2) (2分)

(3) (2分)

【试卷分析】

本次期末考试的题目以考查后两章“简单机械”和“功”的知识为主,总体上来说难度不大。试卷上的大部分题目仍然是我们平时反复训练的内容,甚至有些就是“课本”和“质量监测”上的原题。本次测试的题目除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查外,还加强了应用物理知识能力的检测,试卷上有大约40分的题目都是与我们的生活实践相联系的。此外,在实验题的考查上,也更加注重了对估测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这些也正是我们目前中考出题的思路。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把自己的物理学习策略再进一步做一下调整了。一是对于课本和质量监测的内容要透彻理解,熟练掌握,确保上面的每一道习题,每一篇阅读材料,每一个小实验,甚至每一幅插图都很清楚。二是要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要多留意周围的现象,尽量的把它和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去定性或定量的进行测量、解释。除此之外,建议同学们找一本《全国中考试题(含答案)荟萃》,看一下其他省市的创新题。

文艺的大侠
无私的电话
2025-09-18 16:35:02
解:

(1)钢丝绳提升货物时所做的有用功:W有=GH=6000N×6m=36000J

钢丝绳提升货物时所做的有用功率:P有=W有/t=36000J/60=600W

(2)滑轮组的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L=4H=4×6m=24m

总功:W总=FL=2000N×24,m=48000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W有/W总×100%=36000J/48000J×100%=75%

(3)要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采用的方法有:

①加润滑油减少钢丝绳与滑轮间的摩擦;

②减小滑轮和钢丝绳的重量

答:略。

希望帮助到你,若有疑问,可以追问~~~

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