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自行车后轮胎螺丝用几寸扳手?
可选用17号或者15号扳手
。
自行车后轴主要有两种型号,但是轴棍直径都是10毫米。老式后轴是17的,所以可选用17号的套管扳手或梅花扳手,新式后轴基本都是15的,用15号套管或梅花扳手。
扩展资料:
自行车的保养方法:
1,车架,车架的保养即漆面的维护,防止骑行产生的泥沙对漆面造成划伤,一般官方不会给出标准的保养时刻表,我在这里给的建议是脏了或者每次越野后。
2,三轴,即中轴,前后花鼓,骑行过程中这些地方强度都是很大的,尤其是雨天骑行,对三轴的影响很是明显。如果三轴进泥沙了要及时清洗,如果视其不顾,估计一二百公里后只能换零件了。日常骑行的话,三轴建议一年进行一次保养,经常越野的朋友建议每3个月保养一次。
3,轮组,轮组出厂时都会有固定的张力,在骑行过程中轮组张力会慢慢释放,明显的感觉就是车子骑起来没有原来那么"轻"了。这时就应该对轮组张力重新进行调教。一般这个周期为一年左右,当然轮组在外力撞击下产生的偏摆最好马上解决。
4,前叉,前叉是保养过程中比较容易忽视的一点。前叉在工作时内外管的摩擦会带入大量的灰尘。长时间不维护的话对尘封或者内管都会有损伤。官方给出的保养周期是500公里越野,但是一般来讲一年进行一次维护即可。
5,刹车,山地刹车一般都是油碟
,保养无非是更换刹车油
,而且目前技术都很成熟,所以这个部位手感或者制动力有变化了再进行维护。
6,公路夹器,在公路车
上,除了传动部位外大概夹器是最脏的了,而且在雨天骑行时水带上来的泥沙大多都甩在了夹器的位置,夹器一年保养一次即可,如果日常骑行的路况特别糟糕,也可以视手感保养。
7,传动变速,传动变速即我们说的变速套件。长时间骑行会导致导轮内部缺油,泥沙也会积累,直接导致变速手感变差,传动异响。建议一年保养一次。
自行车后轴轴棍直径是M10(直径10毫米)的。螺母,老式后轴是17的,用17号的套管扳手或梅花板手即可,不建议用开口 扳手和活口扳手,这些伴手礼局不够,还容易对螺母造成拧圆。新式(现在的自行车大多都是15MM的)是15的,用15号套管或梅花扳手。自行车后轴没有M8的,都是M10的。
12寸活口扳手即可。自行车维修,常用梅花扳手及开口扳手。
螺丝常用8号,10号,12号,13号,14号,15号 ,17号扳手。前叉螺母,中轴碗等螺丝,用12寸活口扳手完全够用了。
自行车日常保养七个小窍门
(1)自行车骑一段时间后,各部件应进行检查与调整,以防零件松动脱落,滑动部位应定期注入适量机油,以保持其润滑。
(2)车辆被雨水淋湿或受潮后,电镀零件应及时擦干拭净,再涂上一层中性油(如家用缝纫机油),以防生锈。
(3)涂罩光漆的零件不可抹油揩擦,以免损伤漆膜,使其失去光泽。
(4)自行车内外胎及刹车橡皮都是橡胶制品,应避免接触机油、煤油等油类制品,以防橡胶老化变质。新车胎要打足气。平时车胎打气要适当,打气不足,外胎易折裂;打气太足,易伤车胎和零件。正确的做法是:前胎应少打气,后胎宜多打气。冷天应打足气,热天打气不宜太足。
(5)自行车载重要适量。普通自行车,载重量不得超过120公斤;载重自行车,载重量不得超过170公斤,由于前轮按设计只承受全车40%的重量,因此不要在前叉上挂重物。
(6)骑车速度要适当。起动不要过猛,遇到不平的路面要慢速行驶。
(7)自行车不用时,应放在干燥通风处,以免锈蚀;同时,车胎要打足气,以免车胎被长时间挤压而裂开或变形
自行车调松:
链子的方法:
1、用活扳手顺时针旋松后轴固定螺母(双侧)。
2、用活扳手逆时针旋紧链条松紧度调节螺母(双侧)。如果车架上没有安装链条松紧度调节螺母,可用手向前拉动车轴即可。
3、用活扳手顺时针旋紧后轴固定螺母(双侧)即可。
补充:只有死飞自行车和无变速功能的普通自行车才可以紧链条。
山地车
我们常见的轮胎通常是在1.9“以上(一般用英寸作为单位,特殊赛道下可能会选用1.5“),比较宽一点。
山地车的前后飞盘的可调型会比较大,前飞盘为3片,后飞盘一般为6片,也有的是7片,这样是由于山地车的特殊用而设计的。
现在与山地自行车的刹车大都使用了平行刹车和碟刹(防抱死),大致一样。
山地车的车胎比较宽,支架有避震设备,在空气气动性上会不如公路自行车好,这也是使用用途上的差异。
山地自行车,起先就是为了能跑山路而设计的,基本上都带有前轮叉避震设备,也有些除了带前避震以为在座椅下也带有减震设备,其抗震效果会比较好。
山地自行车的是直杆型的车头,两头有个弯角,可以防止撞击,搭配避震设备打到减震效果。
方便在车胎破时更换或维修,一般在1000以上的的车上都采用这种。
结构基本一样,短一些中间是空心的,插入一根快拆杆(就是那个小板手的杆),通过偏轴原理合上就把轴锁上了.看文字理解很抽象,你去拆一个一眼就明白了
清洗--要根水管,软抹布,硬毛刷,黄干油适量,缝纫机油或链条油少量。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那你可以哼着歌,先把前后轴与叉相接处用抹布“拉”干净,再涂少许黄油防水。用水管接在水龙头上,把车上的尘土和泥沙冲掉,特别是,挡泥板里面,和中轴附近。并用软抹布搽拭。后在阳光下晾干。晒干后在链条上滴几滴链条油,多摇几圈让油均匀,注意不要太多,不要建在轮胎上。
普通的检查--需要两把活扳手(前后轴端螺母、坐管夹螺母、)。十字、一字螺丝刀,5、6、8、10的内六方扳手、8-10的梅花扳手(把横把立螺母、V刹碟刹的固定螺母、挡泥板螺丝)。一把14的套筒把手(方孔牙盘固定螺丝)。依次把所有的螺丝松紧检查一遍。
要是维修调整--你还需要辐条扳手(车轮圆圈),牙盘拆卸专用工具。勾头扳手(拆卸牙盘中轴)。8内六方和10套筒都是长柄的(拆卸减震前叉)。十字、一字螺丝刀,4、5、6、的内六方扳手、8-10的梅花扳手(拆卸调节刹车)。需要两把12寸活扳手、15的片扳手、拆飞轮专用工具(拆卸前后轴、塔轮)。撬太棒、冷补胶(补胎)。这些还是最基本的工具,还有一些是高级的专用工具,那是高档车用的我也不是很清楚了。
修理自行车后轮晃动,依照出现的因素有以下几种方法:
1、自行车辐条折断过多或全部松动。辐条是连接花鼓与车圈的受力部件。当辐条折断过多,或辐条编制没紧牢固,导致辐条受力不均匀。车圈会出现晃动现象。根据实际情况,更换折断辐条,或全部更换辐条重新编制。
2、后轴组合轴承(后轴档 钢珠轴 碗)间隙过大或损坏。先用扳手松动后轴螺母,用花板手紧固后轴挡,用手握住车轮横向晃动没有间隙为宜,紧固后轴螺母。
3、后轮轴或者快拆松动,造成的整个轮组晃动。解决方法,旋紧后轮轴锁紧螺丝或者快拆拉杆即可解决。
4、后轮组中轴承损坏,造成的晃动。解决方法,更换合格的轴承组件或者珠、档即可解决。
如果故障还不能排除,需要拆下后轴螺母,拆下后车轮,检查并更换后轴损坏部件。
扩展资料
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英文bicycle。其中bi意指二,而cycle意指轮,即两轮车。在中国内地、台湾、新加坡,通常称其为“自行车”或“脚踏车”;在港澳则通常称其为“单车”(其实粤语通常都这么称呼);而在日本称为“自転(转)车”。自行车种类很多,有单人自行车,双人自行车还有多人自行车。
可以作为环保的交通工具用来代步、出行;越来越多的人将自行车作为健身器材用来骑行锻炼、自行车出游;自行车本身也是一项体育竞技运动,有公路自行车赛、山地自行车赛、场地自行车赛、特技自行车比赛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自行车
**后轴**常见的有
公制 M10*1-6H/6g 大径10mm, 螺母对边宽常为 17mm 多用于国内普通自行车
美制(英制?) 3/8 * 26牙 (0.379-26-6H/6g6e) 大径约9.5mm, 螺母对边宽常为约15mm 多用于变速车
两个螺距基本都为1mm,公制大径有大一点, 所以公制的螺母可以拧进英制的后轴里,不过好像不是很牢靠,所以注意别弄错了
其他的我就不清楚了,欢迎补充.
扳手可以考虑准备个15-17的
另外**前轴**除了上面两种常见的还有M8*1或0.317-26(5/16-26)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