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护栏有哪几种护栏
高速公路护栏可分为:1、波形梁钢护栏。应用范围最广,安全等级高,便于维护,成本适中,常用于主干道路侧、中央及匝道路侧。2、方管横梁护栏。主要用于桥梁中央分隔及北方积雪地区,安全等级高,便于维护,成本较高,常用于北方地区。3、柔性护栏。主要用于风景名胜地区,安全等级适中,维护困难,成本适中,主要用于路侧。4、混凝土护栏。主要用于服务区及匝道中央分隔,安全等级适中,维护困难,成本稍低。
另外按表面处理分为热镀锌波形护栏和镀锌喷塑两种。按设置地点可以分为路侧护栏和中央分隔带护栏。按防撞等级可分为A级和S级。S级护栏属于加强型,适用于路侧特别危险的路段使用,A级用于专用公路。常用路侧波形梁护栏按防撞等级可分为B、A、SB、SA、SS五级。
高速公路护栏是半钢性护栏的主要形式,它是一种以波纹状钢护栏板相互拼接并由主柱支撑的连续结构。车辆对其碰撞时,由于波形钢护栏板有良好的耐撞性能和吸收能量的作用,既不容易被撞毁,同时又可对车辆和司乘人员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导语:今天小兔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波形护栏安装的相关知识,对于护栏大家都是比较熟悉的。在现在很多的建设与规划上面都是要用到护栏的,护栏的分类其实也是很多的中的。在材料上与形上面都是可以分为很多的种类的。大家对于波形护栏是不太容易看到的,更不用多对于波形护栏的安装了。下面小兔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波形护栏的安装。
一、波形护栏放样
①、立柱应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放样,并以桥梁、通道、涵洞、立交、平交等为控制点,进行测距定位,可利用调整段调节间距,并利用分配方法处理间距零头数。
②、为准确放样和保证护栏的线形,隔段进行桩号复核和闭合。
③、立柱放样后,应调查每根立柱位置的地表状态,如遇地下通讯管线、泄水等,或涵洞顶部埋置深度不足时,应调整某些立柱的位置,改变立柱固定方式。
二、波形护栏安装
①、根据设计图纸进行立柱钻孔,并检查使之与道路线形相协调。
②、如路肩基本情况允许,采用打入法设置立桩,施工时应精确定位,立柱打入土中应至设计深度,当打入过深时,不得只将立柱部拔出加以矫正,而须将其全部拔出,待基础压实后重新打入。
③、立柱打入困难时,可采用钻孔法或开挖法安装立柱。采用钻孔法安装,立柱定位后应与路基相同的材料回填,并分层夯填密实采用开挖法埋设立柱,回填土应采用良好的材料并分层夯实(每层厚不超过15cm),回填土的压实度不应小于相邻原状土。
④、设置于构造物中的护栏立柱,施工一般在结构物施工时已做好砼基础。采用预留孔基础时,应先清除孔内杂物,吸干孔内积水,将化好的沥青在孔底涂一遍,然后放入立柱,控制好标高。即可在立柱周围注砂。在灌砂时一定要保持立柱的正确位置和垂直度。把砂振实后,即可用沥青封口,防止雨水漏入孔内。
⑤、沥青路面段的立柱施工时,柱坑从路基到面层下5cm采用与路基相同的材料回填并分层夯实,余下部分采用与路面相同材料回填并夯实。
⑥、立柱安装就位后,其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形成平顺的线形。
⑦、渐变段的端部护栏施工时,应按设计规定的坐标严格控制其立柱位置,注意抛物线形。
三、波形梁安装
①、波形梁安装时,通过拼接螺栓相互拼接,并由连接螺栓固定于立柱或横梁上。波形梁拼接方向是安装的关键,施工时保证搭接方向应与行车方向一致。
②、波形梁在安装过程中应不断进行调整,因此连接螺栓及拼接螺栓不宜过早拧紧,以便在安装过程中利用波形梁的长圆孔及时进行调整,使其形成平顺的线形,避免局部凹凸。
③、安装时波形梁顶面应与道路竖曲线相协调。并检查护栏的线形,当确定线形比较直顺和流畅时,方可最后拧紧螺栓。
上面关于波形护栏的安装的知识给大家做了一下详细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波形护栏的安装方法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建议大家在安装必行护栏之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严格的按照规定进行执行,在施工的过程当中一定注意不要破坏掉地下的电缆等设施,购买设备的时候一定要购买正确的护栏设施,关于波形护栏就讲到这里。
从交通控制技术角度讲,栏杆是限制道路使用者行为的强势设施,在其他交通控制措施失效时使用。所以,如果发现一个地区到处都是栏杆,那么首先应该研判的问题是,为什么其他交通控制措施会失效。是由于道路使用者的个人原因,还是道路自身存在规划和设计缺陷呢?
同时,作为一种在道路上使用的交通控制设施,栏杆需要科学有序设置,要考虑所有道路使用者的情况。在约束、引导和保护的同时,也要兼顾其可能引起的意外伤害和妨碍,以及投入产出的效率。
在具体设置栏杆时,至少要考虑以下三个问题:
1.之所以设置栏杆,是要阻拦什么?
栏杆的外观、材质和强度千差万别,前期投入的资金和日后维护的难度也不一样。而且传递给道路使用者的感受,带给路人与车辆的保护或伤害,更不一样。
如果主要是为了阻拦行人随意穿越马路,那么就要权衡在什么地点、多长距离内设置最合理。人的步行能力有限,选择走捷径是人的天性。阻挡行人的隔离措施,并不需要全线路设置,尤其不应在机动车道的路中央设置,而是应配合路侧其他设施和绿植等,结合马路对面行人过街吸引点的抵达距离,在路侧选点设置栏杆。
换而言之,只需要让阻拦的长度和方向科学合理,行人就会觉得,还是选择附近的人行过街设施更划算。
通常情况下,重点关注的位置,是那些行人可能发生的行为会让司机措手不及的路段,比如在路口、公交车站、道路附近两侧,有大量行人吸引点,可以这样设置栏杆:
1)在行人步道接近路口两侧的延长线上设置栏杆,抑制走捷径时的斜穿;
2)若附近没有路口,需要让行人走远一些再过街,可以沿着引导线路的路侧设置;
3)若在公交车站,首先在车头前方的路侧和对应路段的路中央进行提示与阻挡,避免行人突然跑过马路,形成“鬼探头”事故。
4)重点是考虑行人过街的目的和方式,要提供去马路对面目的地的醒目引导,以及过街方式的提示和警示,也要甄选可利用的路侧物(比如绿植),并结合机动车道的特征等。
总之,设置栏杆的逻辑是:首先,让行人轻松找到最安全、合理的过街方式;其次,即使行人铤而走险穿马路,也要迫使行人面向来车方向,能注意到交通状况。
那种在路中央一拦了之的做法非常不科学,特别是当设置隔离后,还频繁发生莽撞的行人不按规则穿越马路的情况时,更要审视个中原因。而这种断点式、考虑行人步行能力的路侧设置栏杆方式,比全程路中央设置栏杆要更节省费用,也会让用路体验和城市形象更好。
如果栏杆主要是阻挡汽车,那么就要考虑阻挡目的是什么。有以下两种情况:
1)如果是要防止车辆因操作失误而冲入,要针对车型、车速条件等,设置有防撞等级的护栏。特别是高密度行人和与机动车容易出现严重冲突的地点。
2)如果仅仅为了阻挡车辆掉头、驶入逆行等,并不一定要使用栏杆,因为其目的主要是阻断和震慑故意违章行为,通过驾驶感受的强烈变化,干预驾驶行为。因此,可使用标线、突起道钉、隆声带、粗糙路面、缘石、垄坡、矮护栏,甚至监控录像。可以根据投入产出、流量特征等选择,有些措施对非机动车也很有效。
需要注意的是,所有机动车道行驶空间内设置的隔离设施,都应该考虑机动车的冲击力,要尽量避免容易刺穿车体、倾覆车身的设施。此外,还要兼顾行车道的灵活调度、紧急处置时的行车道空间腾挪、中央隔离设施的应急打开、分车道预警和分车道单独开闭措施及诱导等问题。总之,要尽量避免因为一辆坏车,就长时间堵死一条交通走廊的设施设置模式,要为应变留出余地。
2.有对策解决行车道的灵活调度问题吗?
一旦开始在路中央设置栏杆,就意味着行车道资源的灵活调度遭遇限制。之所以在行车道之间使用标线进行虚拟隔离和空间划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车辆运动中,人和机械很难做到完全不犯错误。这时,标线、可攀爬的缘石等虚拟隔离措施,会提供一定的容错能力,让错误或超宽车辆的紧急辗轧行为不会过度影响道路的通行效率。
所以,即使在路中央设置栏杆,也要尽量避免一刀切,避免形成两头堵的死局,要科学配置行车道空间、道路线形和可移动设施等,有区间计划地持续提供必要的应急调度空间。在中国警力普遍不足的情况下,培养这种道路通行的“自愈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3.栏杆造成人身伤害的问题,该如何解决与防范?
驾驶员与行人都可能因此受害,这已经有很多血的教训。今年2月27日,武汉的一个公交站前,一位被拉杆箱绊倒的年轻女子,因跌倒在隔离栏杆上卡住脖子而离世。2017年10月25日,贵州长顺县一位男子驾车撞到分隔栏杆,被栏杆贯胸,所幸被及时救治,保住了性命。
问题不能都等着国家标准改变来解决,耗时越久,代价就越大。在现阶段,应该尽早建立安全警示制度,发现一起,就通报一次,对刺穿车体、卡死路人的栏杆进行公示,公开包括技术参数、材料特点、设置参数、设计单位和供应厂家等信息,以便其他地方及时参考和改善。
总而言之在选择隔离的方式时,要考虑所有道路使用者的条件、人们在行为失误后的安全冗余等,还应该考虑成本和养护条件。
1、立柱放样:根据设计图和路基单位提供的路面中心线及高程数据放样,并以桥梁、遂道、涵洞等控制点进行测量定位已实施的部分路肩墙和外挡墙如因连线不一致的,为了保证波形护栏的顺适,需在原路肩墙外增加砼或浆砌片石接顺。
对全线路肩预留孔进行调查,原则上在路肩施工单位预留孔位置安装护栏立柱。若原预留孔位置不符合要求或未留孔,首先汇报给监理工程师并重新确定护栏立柱的施工方法。
2、立柱安装:立柱安装应与设计图相符,并与道路线形相协调。立柱应牢固地埋入土中,达到设计程度,并与路面垂直。由于现场实际情况无法采用打入式方式施工。
全线立柱施工均采用预留孔或钻孔后埋设立柱,混凝土回填。施工时应精确定位。立柱安装就位后,其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应形成平顺的线形。
3、防阻块/托架安装:防阻块/托架通过连接螺栓固定到立柱上,在波形梁安装前防阻块/托架与立柱间的螺栓不应过早拧紧,应在护栏板安装到位后,再拧紧螺栓。
4、波形梁安装:护栏板的安装必须待立柱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的强度后才能进行。波形梁通过拼接螺栓相互连接,并由连接螺栓固定于立柱或横梁上。波形梁的连接螺栓及拼接螺栓不宜过早拧紧,以便在安装过程中利用波形梁的长圆孔及时进行调整,使其形成平顺的线形,避免局部凹凸。
波形梁顶面应与道路竖曲线相协调。波形梁通过拼接螺栓相互拼接,并由连接螺栓通过防阻块或托架固定于立柱上。
5、行车方向:当护栏的线形认为比较满意时,方可最后拧紧螺栓。
6、端头安装:端头安装应根据设计图设计的地锚端头及圆端头、中央开口端头等不同结构分别安装在不同的位置,凡需混凝土浇筑基础的地方,必须等到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拧紧连接螺栓。
扩展资料:
安装时的注意事项
1、护栏板的立柱不得有扭转的迹象,也不得在接口或者护栏板两端自行进行焊接使其加长,尤其是两端的杂物必须要清理干净整洁。
2、安装护栏的方法有很多种,不管是哪种方法,施工队都应该尽量避开公路地下的管道管线设施,如果有损坏的,施工队将承担其修理费用。因此这个还是要谨慎点。
3、工程安装完毕后,不论是水平还是垂直方向上的都应该形成非常顺畅的流线形。十分美观,这种景象对驾驶者开车的视线有良好的引导作用。
4、其护栏板需要设在公路界限之内,不得远离公路很远。
5、波形护栏板上的每一个螺丝孔和梁板都必须准确定位,其位置准确与否关系到整体的效果。
6、在立柱护栏板安装完毕前,要时刻留意立柱内的情况,防止有异物杂物进入柱内。
作用:车上设有伸缩式云梯,可带有升降斗转台及灭火装置,供消防人员登高进行灭火和营救被困人员,适用于高层建筑火灾的扑救。
用处:可以把消防员升上高处的地方救援,以最短最直接的方法将被困救出来,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另外就是方便消防员可以由云梯升到高处射水或其他灭火东西救火。
云梯消防车设有液压升高平台,供消防人员进行登高扑救高层建筑、高大设施、油罐等火灾,营救被困人员,抢救贵重物资以及完成其他救援任务。车上设有伸缩式云梯,可带有升降斗转台及灭火装置,供消防人员登高进行灭火和营救被困人员,适用于高层建筑火灾的扑救。
基本特征:
系列化
德国马基路斯公司是欧洲最大的消防云梯车制造厂家,具有130多年的生产消防车的历史。此次参展的“系列智能型云梯车”,其产品系列有6种型号,6种不同的最大工作高度,分别是19米、26米、32米、39米、44米和53米。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自由选择 。
规范化
世界最高的消防云梯车是芬兰博浪涛消防高空曲臂云梯车,其举高能力为72米。这既是10年前世界最高记录,也是世界最高记录。为什么世界上再没一家厂商来创造一个更新的记录呢?这是因为举高规范化的反映。
当代消防云梯工作高度规范为32~52米,这个高度范围内的消防云梯销路看好。在我国已有50辆这种铭牌的消防云梯车投入服役。更高的消防云梯车,则造价昂贵,销路也相应减少。
安全化
法国贝麦斯公司是欧洲最古老的消防厂家之一,其参展的消防云梯车只有两个型号,一为30米,一为32米,每个型号的消防云梯车底盘都较稳,梯子上有超载报警装置,如果在使用过程中超过额定的负荷,便自动停止运转,以保证安全。
创业于1836年的奥地利卢森宝亚公司制造的高喷车,其高喷灭火臂高达20米,喷射水流或化学灭火剂的高度为33至35米。日本森田泵株式会社制造的高喷车,最大工作高度22米,无风状态下,最大射程70米。
消防队员可以站在地面上按动电钮遥控高喷作业,高喷炮在60秒钟之内可以调整回转范围360°。这种高喷车(举高喷射消防车)实际是取代了小型云梯车的部分功能,而且趋于安全化。
标准化
上海消防局同锦州消防局举高能力50米消防云梯车相继制造成功,抚顺消防局的曲臂消防云梯车也有所创新。
上海50米消防云梯车的车身高度是3.84米,抚顺50米消防云梯车的车身高度是3.96米,而德国马基路斯53米消防云梯车的车身高度是3.80米,同样举高能力的消防车制造的高度不同,虽然说只有0.09米或0.16米之差,但也反映生产标准统一化的必要。
中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高层建筑过街的高度不得低于4米,在这种情况下,车身高度3.80米,就较易通过,车身高度3.96米,则不易通过,地面上如果有一块砖头就根本无法通过。因此,0.09米或0.16米的差距也是不容忽略的。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有待标准化的统一。
根据我矿的实际生产情况,决定在煤场拆除一部DSS650/15型带式输送机。那么为确保安全施工,我们该做足哪些准备?安全措施又有哪些?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一些相关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概况:
根据我矿的实际生产情况,决定于2013年2月 日在煤场拆除一部DSS650/15型带式输送机。为确保施工安全,特制定本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二、施工单位、地点及时间
施工单位:机电队
施工地点:平地煤场
施工时间:2013年2月 日8:00--14:00
三、人员组织
安全负责人:李占生
施工责任人:马建功
参加人员: 机电队修理工3人
四、施工方案:
将煤场西南方煤堆上方一部长约25米的DSS650/15型带式输送机拆除。由煤场工作人员负责把西南方煤堆用铲车推出一条Z字型通道,并且压实,为了方便运输,要求通道宽度不少于3米。将输送机在煤堆上分解拆除,然后依次运回仓库。
五、施工前准备工具、材料
1、Φ=12.5的钢丝绳套、撬杠4根、1.5米道板12块、3吨倒链1台、皮带卡子二套、手锤一个、扳手等。
2、提前将所需要的材料、工具运输到位认真检查工具,确认完好后方可使用。
3、所有施工人员必须学习本措施,并严格执行施工程序。
六、施工步骤
1、平地旋转皮带停机后,把控制电源停电闭锁、挂牌,并由司机负责看守,没有施工负责人的同意旋转皮带不得送电运行。待准备工作完成后由施工负责人向调度室汇报,得到许可后方可开始施工。
2、运行皮带,使皮带接头停留在上带位置,开关停电闭锁、挂牌加密码锁,拆除输送机电源。
3、将皮带扣两端用卡子卡紧,倒链与两个卡子相连,拉紧倒链,使卡口收缩,随后由施工人员将带扣穿条抽出,使皮带两个卡口分离,从而将皮带拆下。
4、拆除倒链,放置在空地处。
5、再依次拆除电滚筒,机尾滚筒,解体机头架,将其移到空地处。
6、拆除直托辊、三节托辊后,依次拆机尾架、中间架以及底盘大架。
7、将拆除的部件依次运走。
8、收拾工具,清理卫生,恢复正常生产,由施工负责人向调室汇报。
七、安全技术措施
1、旋转皮带开关停电闭锁、挂牌后,由旋转皮带司机负责看管,没有得到施工负责人的同意不得送电。
2、运输输送机的通道必须压实,以保证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整个施工过程由煤场做好煤堆周围的警戒工作,杜绝人员经过和停留。
3、使用导链前,必须查看导链的牢固情况防止脱落,操作人员要站在距导链1米以外地方操作,做到安全可靠。
4、固定导链前,首先检查导链的滑动情况,是否紧固,是否灵敏可靠,做到安全可靠后方可使用。
5、拆卸各部件时,要轻拿轻放,要保持零部件摆放整齐,禁止堆放零件,不得损坏零部件,必须保证设备的完好。
6、运皮带及配件时,作业人员要精神集中,必须听准指挥信号,要相互配合好。
7、抬运前必须清理沿途杂物。防止抬运设备时发生人员被绊倒,碰伤等事故抬运所使用的工具必须通过专人认定否则严禁使用。
8、多人配合抬运材料时要做到步调一致,协调配合,同肩站立,同起同落,稳拿稳放杜绝碰手碰脚事故发生。抬放时必须有专人辅助进行。
9、要专人指挥、专人负责警戒,作业人员要行动协调,号令一致。
10、将所用工器具收好,检查工作场所,做到工完料净,现场清洁无杂物。
11、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并持证上岗,穿戴好防护用品,施工时要严格按照规程和措施的要求施工,严禁违章作业。
凡参加施工的工作人员及其有关部门负责人必须认真学习上述规定,现场作业人员必须提前贯彻学习签名,保证工作中正确运用和指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扩展阅读
拆除梯子间安全措施
一、工程概况
1、 本矿井采用“两斜一立”混合开拓方式,回风井利用原有的立风井,回风立井井口坐标是X=4024439.560 ,Y=19542092.228 Z=868.050,垂深148米,井筒直径5米。现按临汾煤炭设计院设计须跟换为玻璃钢梯子间,需拆除现有的梯子间,现有的梯子间共有120米,每3米一个旋转台阶,共有40层,每层梯子间由主梁、副梁、水平踏板以及梯子、及托架等组成。
二、梯子间的拆除方法
1、井下作业前,要先确保正常的通风后,瓦斯浓度小于0.5%后,恢复绞车的信号装置。由施工队人员与矿方安全员、瓦斯员共同到下井检查安全吊盘是否稳固,悬挂装置是否牢固,如有问题要及时处理,确保安全可靠后才能对吊盘进行上下降。
2、梯子间的拆除采用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拆除。
3、利用JK-1.6×1.2主绞车提升作业人员,安装一部JD-1.6/25付绞车作为提升割断的梯子间钢梁及踏板等材料。
4、具体操作顺序为:
(1)、首先用主绞车将在吊桶罐笼中的作业人员及切割工具共同下放到作业地点。
(2)、切割时进行分段切割,切割梯子间前,先用付绞车将准备切割的梯子间部分用钢丝绳缠绕绑扎牢固,以防掉到井底,在固定好以后开始进行切割。
(3)、切割段切完后,先用主绞车将在吊桶罐笼中的作业人员及切割工具安全提升到井口平台,再用付绞车将切割断的梯子间吊出井口。
(4)、依照此顺序进行循环作业,直到梯子间全部拆除完毕。
三:施工前的准备及人员的分配。
1、为保证主付绞车的提升安全,需配备专业的提升司机两名,分别操作主付绞车的提升与下方。提升过程有专人进行指挥主、付绞车的提升顺序。
2、井口必须设有专职信号工。
3、对于罐笼与吊件在提升过程中,要有相应的防护装置并有专人看护。
4、切割人员必须有入井经验并有丰富的焊接切割技能,每次下方罐笼时必须有专职安监员、瓦斯员、及作业人员两名(一人操作,一人监护),并配备有灭火器。
5、罐笼人员都应配有安全带、矿灯,作业人员应配有专用手套及焊帽。
6、氧割时、氧气瓶与乙炔瓶要放置在井口,由专人看护,氧气与乙炔相隔5米以上。
四、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一) 安全管理措施
1、每班跟班负责人和各班组设专职安全员,负责本班组的安全工作。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和个人对安全工作应负的责任,分级负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3、施工前制定出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采取强有力的手段保证各项制度落实。
4、所有进场人员均应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认真贯彻本措施并进行考试。
5、坚持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6、施工临时搭建的护栏和围栏必须符合有关规定。所有护栏必须保持直立、牢固。
7、每天必须对设备设施定时检查,以发现存在有问题的设备,对那些存在问题或已经损坏的设备,在需要更换时必须及时进行更换。每台设备都要有检查记录,并妥善保管。日志要能反映出设备设施检查、修理进行的时间,以及检查的修理内容和负责人签字。
8、来访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时必须始终有现场负责人员陪同并戴好安全帽等个体防护用品。
(二) 安全技术措施
1、通风措施
在梯子间拆除前,在主斜井井口安装二台轴流式局扇采用压入式通风,一台工作,一台备用,并能自动切换。风筒自井上局扇牵至立风井井,风筒接头必须使用“双反边”,吊挂做到平、直、齐、顺,并保证不漏风。确保矿井通风量满足作业要求标准。
2、 井口管理措施
(1)井口20m范围内严禁外来人员和非工作人员逗留。
(2)地面风井井口应配置齐全灭火器材。
(3)入井人员必须佩戴矿灯矿帽和个体防护品,严禁穿化纤衣服下井。
(4)在井口、井筒整个施工过程中,所有施工人员必须系好保险带。
(5)严禁垂直平行同时作业。
3、防坠措施
井筒坠物为立井施工的最大威胁, 必须制定严密的组织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井口管理制度和立井高空作业防坠管理制度。
(2)切割完的梯子间必须绑扎牢靠并固定好。
(3)井筒及2m 以上高处作业必须系保险带,禁止上、下平行作业。
(4)井上下必须保证通信畅通、信号良好,以便及时联系 ,必要时可配备矿用防爆对讲机。
4、井筒内安全措施
(1)氧割梯子间前必须对安全出口、风硐和立风井的煤尘进行彻底冲洗,严禁煤尘飞扬和堆积。
(2)井底防尘消防管理必须安装到位,氧割坠落的物件必须及时喷水降温
(3)指定专人在场检查和监督,同时配备一名专职瓦斯检查员在现场检查瓦斯
(4)井筒内必须随带2台灭火器。
(5)加强通风,保证工作面有新鲜风流,瓦斯浓度不得超过0.5%,作业地点附近20m范围内无瓦斯积存时,方可进行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