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引钢丝绳的外层钢丝绳直径是多少
曳引钢丝绳的外层钢丝绳型号不一样,直径也不一样,以8*19S+NF结构电梯钢丝绳为例,8mm直径钢丝绳外侧钢丝直径为0.53mm,10mm直径钢丝绳外侧钢丝直径为0.65mm,12mm直径钢丝绳外侧钢丝直径为0.80mm。
曳引钢丝绳也称曳引绳,电梯专用钢丝绳联接轿厢和对重,并靠曳引机驱动使轿厢升降。它承载着轿厢、对重装置、额定载重量等重量的总和。曳引机在机房穿绕曳引轮、导向轮,一端联接轿厢,另一端联接对重装置。
曳引钢丝绳的结构、材料要求
曳引钢丝绳一般为圆形股状结构,主要由钢丝、绳股和绳芯组成。钢丝绳股由若干根钢丝捻成,钢丝是钢丝绳的基本强度单元绳股由钢丝捻成的每股绳直径相同的钢丝绳,股数多,疲劳强度就高。电梯用一般是6股和8股。绳芯是被绳股的缠绕的挠性芯棒,通常由纤维剑麻或聚烯烃类的合成纤维制成,能起到支承和固定绳的作用,且能贮存润滑剂。钢丝绳中的钢丝的材料由含碳量为0.4%~1%的优质钢制成,为了防止脆性,材料中的硫、磷等杂质的含量不应大于0.035%。
钢丝绳的更换准则
一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大量出现断裂的钢丝绳。磨损与钢丝绳的断裂同时产生和发展。表面和内部产生腐蚀,特别是内产腐蚀,可以用磁力探伤机检查。钢丝绳使用的时间已相当长。当然不能随使用频率而一概而论,一般安全期最少要有一年,如已经用3~5年就值得考虑,要正确地判定时间,还需从定期检查的记录中进行分析判断。断丝在各绳股之间均布。在一个捻距内的最大断丝数超过32根。曳引绳磨损后其直径小于或等于原钢丝绳公称直径的90%。曳引绳表面的钢丝有较大磨损或腐蚀。
曳引钢带,就是使用多根镀锌钢丝绳,一般是7-11根小直径镀锌钢丝绳,外边压一层聚氨酯制造的。传统电梯使用的是光面电梯钢丝绳。
曳引钢带的优点是摩擦力大,电梯不会打滑,运行平稳,而且钢丝绳不与曳引轮直接摩擦,缺点是价格极高,钢丝绳发生疲劳断裂以后,肉眼无法观察到,需要高价购买专用仪器检查断丝与磨损情况。
光面电梯钢丝绳疲劳寿命比较短,光面电梯钢丝绳的升级换代产品是锰系磷化耐磨涂层电梯钢丝绳,这种钢丝绳钢丝表面上有15-30克/平米的锰系磷化膜,可以防止微动磨损与生锈,疲劳寿命大幅度提高,单位使用成本低于光面电梯钢丝绳。
曳引钢带与锰系磷化耐磨涂层电梯钢丝绳都是发明专利,属于最新科技创新。
1、质量好,法尔福达高钢丝绳采用精选高端材料制作,结合现代工艺,做工精良,质量很好。
2、款式多,法尔福达高钢丝绳为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制作出多种款式的绳索,收到广大用户的好评。
YB/T4288-2012电梯用钢丝绳弯曲疲劳试验方法,可以将多种钢丝绳按照标准做疲劳寿命测试并进行对比。电梯钢丝绳采用复绕方式的越来越多,电梯钢丝绳使用过程中受到正反两个方向的弯曲应力作用,所以钢丝绳更容易损坏,更早出现磨损和断丝,需要使用疲劳寿命长的电梯钢丝绳。
专利技术生产的磷化涂层电梯钢丝绳,优先采用锰系或锌锰系磷化,与光面钢丝绳生产工艺对比,只是增加了最后的耐磨磷化处理工序,制绳钢丝的耐磨性和耐蚀性大幅度提高,使用磷化钢丝直接捻制电梯钢丝绳。目前疲劳试验数据表明,磷化涂层电梯钢丝绳疲劳寿命是同结构光面电梯钢丝绳的3-4倍左右(试验室可比条件下)随着对耐磨磷化配方的研究,还有大幅度提升的可能性。如果电梯公司拥有疲劳试验机,建议自己做磷化涂层钢丝绳与光面钢丝绳疲劳寿命对比验证试验,这样的数据最具可信性。锰系磷化涂层电梯钢丝绳符合GB8903-2005电梯钢丝绳的所有技术指标要求。
钢丝绳单位使用成本可以这样计算,购买钢丝绳费用除以使用天数,即算出元/天。或者电梯钢丝绳购买费用除以使用次数。也可以用购买钢丝绳费用除以运输货物的吨数。以此数据可以比较使用那种钢丝绳更加核算。价格便宜的钢丝绳不等于使用成本低,价格贵的钢丝绳也不等于使用成本高。
钢丝绳使用寿命与疲劳寿命是正比关系,按照现在钢丝绳市场的大致价格,锰系磷化涂层钢丝绳的价格高于光面钢丝绳,而使用寿命延长幅度远高于价格的增长幅度,所以,磷化涂层钢丝绳日均使用费用仅为光面钢丝绳的30-45%,使用成本更低,性价比更高。
所以,磷化涂层电梯钢丝绳,使用寿命超长,使用成本更低,肯定全面淘汰光面电梯钢丝绳,这是大势所趋,是钢丝绳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优先采用锰系磷化涂层钢丝绳,可以提高公司的竞争能力。
有了智能手机,还有人用砖头大小的大哥大吗?还有人用BP传呼机吗?还有人用MP3听音乐吗?有了平板电视,还有人用显像管电视吗?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落后于时代的企业,肯定会被淘汰。因为钢丝绳用户,没有一个是傻瓜,他们会挑选自己最满意的钢丝绳,钢丝绳厂是否能够继续存在下去是由钢丝绳用户决定的,那些名牌大钢丝绳厂想生存下去,要么开发更先进技术,要么获得专利授权生产磷化涂层钢丝绳,只要这么两条路。对于钢丝绳用户而言,采购锰系磷化涂层钢丝绳就是了,使用寿命更长,使用成本更低,稳定性可靠性更高,何乐而不为。个人看法,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