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扳手 > 正文

古代射箭用的扳手怎么戴

甜蜜的蜻蜓
威武的河马
2023-03-05 12:59:50

弓箭的手指套怎么用

最佳答案
欣喜的大山
深情的御姐
2025-09-23 16:34:54

弓箭的手指套使用方法如下:

弓箭护指用时中指穿过皮孔,食指垫在窄皮后,中指和无名指垫在宽皮后,即正确戴法。护指需要戴到勾弦手的中指、无名指、食指上,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撒放时不会对弦有阻碍作用,因为护指和弦接触的表面比较光滑。二是保护自己的手指,使撒放的时候不会受伤。

其实古代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类似于现代的弓箭的手指套,就是扳指。扳指的构造相对简单一些,但是护手的原理是差不多的。

扳指是一种射箭工具,戴于拇指,正下方有一个槽,用来扣住弓弦以便拉箭,作用是防止放箭时,急速回抽的弓弦擦伤手指。因功能类似扳机,故又称为“机”。

扳指还被称为“韘”,据《说文·韦部》载:“韘,射决也。所以拘弦。以象骨。韦系,箸右巨指。”明确阐述了扳指的功能以及用法。

现发现的最早具有扳指功能和外形的用品出土于妇好墓。

最新回答
欣喜的钢铁侠
害羞的小海豚
2025-09-23 16:34:54

扳指其实早就有 只不过到了满清才被大家所熟知。满族人最早的扳指是鹿的骨头做的 戴在左手拇指上 拉弓射箭的时候可以防止快速的箭擦伤手指,到后来不打仗了 渐渐有了玉石和金银等贵重材料做的扳指 象征权势地位,也体现满洲贵族尚武精神 到了后期纯为装饰 皇帝有时候赏赐有军功的武将 也会赏扳指 纯粹的文臣是不带的 。 扳指的前身 叫做韘(音射) 《说文》曰“韘,射也”,说明此器为骑射之具。古代射箭时戴在手上的扳指 用时套于拇指上,张弓时,将弓弦嵌入背面的深槽,以防勒伤拇指。 韘初见于商代,流行于战国至西汉,但到后期原先的功用逐渐弱化,其演变为一种装饰品。 原属于满族特有的首饰——扳指与戒指,虽非九鼎大吕,但就其渊源与文化微妙论,则颇值得涵泳玩味。扳指亦指“板指”,又称“班指” 或“梆指”。为满族男子套于右手大拇指上之短管状饰物。考其源,出于实用而始制此物。满族八旗子弟于弱冠前,照例要到本旗弓房锻炼拉弓 由“一个劲儿”(二十市斤拉力)循序渐进为“二十个劲儿” 甚至“三十个劲儿”。 满族作为曾经统治中国长达二百六十七年的一个少数民族,其文化至为丰富且流传甚为绵长。在其与汉族逐渐融合的过程中,彼此之固有文化融会贯通、相得益彰。原属于满族特有的首饰——扳指与戒指,虽非九鼎大吕,但就其渊源与文化微妙论,则颇值得涵泳玩味。

扳指亦指“板指”,又称“班指” 或“梆指”。为满族男子套于右手大拇指上之短管状饰物。考其源,出于实用而始制此物。满族八旗子弟于弱冠前,照例要到本旗弓房锻炼拉弓 由“一个劲儿”(二十市斤拉力)循序渐进为“二十个劲儿” 甚至“三十个劲儿”。拉弓时佩带扳指,藉以保护手指并可减少手指运动量,故昔年之八旗子弟对此物甚为重视,人手一枚,因而成习。初时因重实用,大小扳指皆选韧涩材质制作。其宽窄肥瘦不一,因人而异,以便套带。

本是辅助习武的扳指,由于满汉两族广大男士的欣羡与效颦,竟使之成为一种极为时髦的佩饰品,上自皇帝与王公大臣,下至满汉各旗子弟及富商巨贾,虽尊卑不同而皆喜佩戴。其质地亦由原来的犀角、驼骨发展为象牙、水晶、玉、瓷、翡翠、碧玺等名贵滑润的原料。

普通旗人佩戴的扳指,以白玉磨制者为最多,然就其质量而言,优者与劣者相较,骤观之并不相上下,而骨子里竟判若霄壤。贵族扳指以翡翠质者为上选,其色浑澄不一且花斑各异,满绿而清澈如水者价值连城,非贵胄而不敢轻易佩带。以其大小厚薄论,又有文武之分,武扳指多素面,文扳指多于外壁精铸诗句或花纹。戒指又名“约指”,俗称“镏子”。清朝兴盛时期,旗家男女皆喜戴上此物。其式祥甚多,以光面戒指(即无花者)为最普通,或作扁圈式,或作圆筒式,或作面部(即指盖部)之凸起式者不等。上有铸字者,如“福寿绵长” 或单个的“福”字或“寿”字。

八旗子弟有其友朋之投契者,于戒指一物,多有用其表示团结精神,彼此各戴一枚,皆铸有“二人平心”之字样,夫妻间亦有借用此种戒指以表示心地无二者。

按戒指之意义,戴于指上,含有警戒之告示,其上镌有“戒烟”、“戒酒”、“戒色”之字样。及后,汉族人士亦多效此风。凡劝人戒烟戒酒戒色者,聚资为之镌一戒指赠之。八旗子弟最普通之戒指,多镌有自己的姓名,此风历久不混。

戒指之质料,满族贵胄有翡翠质者,蔚为贵品。其次为金质镶嵌宝珠玉石者,戴于指上璨灿夺目,亦非贵胄不敢如是夸张也。普通者则为金银二质,而尤以银质者为最普通。有在银质戒指上加以“包金者”,与金质戒指鱼目混珠,北京的老旗人谓之曰“穷人美”。

震动的日记本
含蓄的盼望
2025-09-23 16:34:54

扳指本身是为了射箭拉弓时保护手指的,一般戴在大拇指!

扳指是比较晚的名词,中国最早对它的称呼是韘(She),佩韘表示具有射御的能力。扳指初见于商代,在春秋、战国已经非常流行。我国已知最早的一件韘是出自商代晚期王妃妇好墓中。古人还认为佩韘表示佩戴者有决断事物的能力。

发嗲的朋友
虚幻的哈密瓜
2025-09-23 16:34:54

大家在看宫廷剧的时候,肯定会发现古代王公贵族的手上一般都戴着扳指。下面就来讲解一下,为什么古人喜欢戴扳指。首先古代扳指是一种射箭用的工具,用来套在拇指上,这样在射箭的时候就可以把箭上的弦嵌入背面的凹槽,可以防止勒伤人的大拇指。

其次,在古代扳指还是用来调兵遣将的一个牌子,后来扳指逐渐的演变变成了一种装饰品,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古代战争是少不了的,作战者需要超凡的技能才能保全性命。后面清朝打下了江山安逸的生活和丰厚的待遇,使得八旗子弟远离了战场。

扳指这种曾经的军事器械逐渐的成为了一种时髦的装饰品,也成为了贵族的代表。佩戴翡翠的班子寓意着自己是皇家贵族的人,有着帝王将相的诠释,当把扳指送给别人的时候也意味着尊贵,掌管权力。

但是现在人很少带了,因为现在社会是人权至上,不再是古代的那种军权至上。也没有必要在扳指上表明自己的身份地位很高。自己私下里喜欢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在公众场合拿出来张扬。另外扳指比较大,待在手上及其不方便,而且也很容易丢失,所以现在很少有人愿意带扳指了。

当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因为现在带扳指已经没有任何实用价值了,剩下的装饰作用已经由其他的金子,钻石所代替。但是现在日本和韩国人依然把戒指叫做扳指,可见当时扳指对于整个世界的影响力也是很大的。

明理的百褶裙
单身的店员
2025-09-23 16:34:54

出土文物中,最早的韘为商代晚期殷墟妇好墓中的玉韘,目前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此玉韘下端平,上端呈斜面形,正面雕有兽面纹,兽目上方有一条横向凹槽,兽目下方则有两个穿孔,十分美观精致。

这个韘,很像戒指但有孔,有何作用呢?仅仅是装饰品吗?

在电影《魔戒》中,讲述了一枚至尊魔戒的故事,这枚戒指可以让持有者隐身并且长生不老,但最可怕的是,这枚魔戒拥有无上的权力,可以奴役全世界的力量。可见,这枚戒指是和权力挂钩。

在中国,清朝皇帝喜欢在大拇指上戴戒指,即扳指,虽然说只是一种装饰,但也代表权势。扳指为什么会和权力挂钩?因为最初,扳指就是战争中所用。

在一万多年,人们根据弹弓发明了弓箭,由于弓箭射程远,威力大,所以不仅应用于打猎,还用于战争中。

中国人拉弦搭箭的方式与西方不一样。西方人拉弓时,是用食指和中指夹住箭杆,然后再用力扣弦。而中国人是利用拇指和食指夹住箭杆,再用拇指扣住弓弦。由于西方人第一次见到这种拉弓方式,是元朝蒙古军攻打欧洲的时候,所以称之为“蒙古式射法”。

“蒙古式射法”的扣弦方式,有一个缺点,每次松开弓弦,就会对大拇指摩擦一次,而且速度快,力量大。一次两次还好,若射箭次数多,肯定会造成伤害,尤其是军队中,士兵需要大量练习和实战,不做点预防措施肯定不行。

为了避免大拇指受伤,于是人们就在大拇指上戴了戒指——扳指,商周时期称之为“韘”。

《说文解字》:韘,射决也,所以钩弦。

《广韵》:韘,射决张弓。

“韘”从侧面看是梯形,属于拇指内侧的一面高,另一面低,另外为了便于勾住弓弦,还要在上面刻出一道凹槽。有时候凹槽太光滑,还要在里面刻上齿状以增大摩擦,扣住弓弦。

为什么有穿孔呢?原来,不论是骨制韘还是玉制韘,戴在受伤都容易脱落,所以在使用时要用一根绳子穿过小孔,系在手腕上,这样即便脱落拇指,也不会落在地下。

韘主要流行于商代晚期到战国晚期,从西汉开始,韘逐渐衰落,陪葬品中出现韘形玉饰,明代只出土过一个玉韘,到了清代,韘才又以扳指的形式,在骑射为主的满族中流行。

不过,汉代到明代的弓箭手,依然会用韘,只不过除了贵族用玉制或者角制装饰陪葬外,普通军人只能用木制的,易损坏且不陪葬,所以出土文物中没有罢了。比如明代王彝还在诗中说过“晓起冲寒行且猎,强箭如雨脱韝韘”,可见对于经常射箭的人来说,还是要用韘的。

所以,妇好墓中出土的韘。不仅是一种装饰物,更是一种身份和权力的象征,是妇好生前弯弓射箭、征战沙场的表现。

从出土的大量甲骨卜辞可以发现,妇好多次代替商王出征,她曾统兵1.3万人攻羌方,俘获大批羌人,是商朝最大的一次战争。她不但参加并指挥了对土方、巴方、夷方等重大作战,还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最早的伏击战。她的武器是十八斤重的钺,不愧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

明亮的蚂蚁
多情的招牌
2025-09-23 16:34:54
韘初见于商代,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就流行使用扳指了。扳指其实是一种护手的工具。经常带于握弓之手,这样,雕翎箭在飞出的一刹那正好从握弓之手的拇指处飞出,而扳指起到了护手的作用。 但到后期原先的功用逐渐弱化,其演变为一种装饰品。

只要是为了保护拇指。

资料:扳指儿是冷兵器时代弓箭的辅助发射用具,在拉弓放箭时,用以保护手指免受伤害。扳指儿最初是用去毛的熟皮子制成,系在右手大拇指上,用于钩弦开弓。随着工具的发展和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提升,简单的手指护具发展成了今日中华民族的知名艺术珍品——扳指儿。今人对它最直观的了解,便是古装影视剧中男子套于右手大拇指上的筒状饰物。

犹豫的月饼
大力的鱼
2025-09-23 16:34:54

在我们古代的冷兵器时代,弓箭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兵器,几乎在远程的攻击里,都是依靠的弓箭,一直到了17世纪,热兵器的出现之后,弓箭才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在现代的体育项目中,仍然有一项是射箭,因此会射箭也是一项技能。

射箭是需要一定技巧的,军人的射击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地中海式射箭,另一种是蒙古式射箭。

先来说说蒙古式射箭,这种方式一般是东南亚地区的人习惯用这种射箭方式,因此它也叫做东南亚式射箭,它的射箭方法是用右手大拇指扣住弦,食指和中指扣在拇指上,箭尾则卡在拇指和食指的指窝处。这种方法是最简单的,而且很适用于培养新手。在古代也有很多专门为射箭手准备的饰品,比如说大拇指戴的扳指,为了保护大拇指。

这种射箭的方法现在已经不流行了,只有东南亚一些射箭爱好者还会使用这种方式,基本可以说是一种文化项目了。

而现在比较流行的是地中海式射箭方法

这是古代环地中海地区的国家普遍都使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式主要是利用中指,食指,无名指来发力。这种方法训练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它不好发力,有些硬汉发力也很吃力,但是它的好处就是一旦你训练成功了,发力起来精准性是非常高的。

那么为了防止手指受伤,欧洲的一些国家就不是戴扳指了,而是直接戴皮手套,后来人们根据地中海式的射箭方法,还延伸出其他的射箭方法,比如说两根手指的射箭。

所以现在运动会上的射箭项目,也基本上都是地中海式射箭了,主要因为精准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