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弯管机出现弯管缺陷
对于弯管机的一些常见缺陷,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下列措施:
(1) 对于圆弧外侧变扁严重的管件,在进行无芯弯管时可将压紧模设计成有反变形槽的结构形式:在进行有芯弯管时,应选择合适的芯棒(必要时可采用由多节段芯棒组装而成的柔性芯棒),正确安装之,并在安装模具时保证各部件的管槽轴线在同一水平面上。
(2) 小半径弯管时圆弧外侧减薄是弯曲的工艺特点决定的,是不可避免的。为了避免减薄量过大,常用的有效方法是使用侧面带有助推装置或尾部带有顶推装置的弯管机,通过助推或顶推来抵消管子弯制时的部分阻力,改善管子横剖面上的应力分布状态,使中性层外移,从而达到减少管子外侧管壁减薄量的目的。
(3) 对于管子圆弧外侧弯裂的情况,首先应保证管材具有良好的热处理状态,然后检查压紧模的压力是否过大,并调整使其压力适当,最后应保证芯棒与管壁之间有良好的润滑,以减少弯管阻力及管子内壁与芯棒的摩擦力。
(4) 对于圆弧内侧起皱,应根据起皱位置采取对应措施。若是前切点起皱,应向前调整芯棒位置,以达到弯管时对管子的合理支撑:若是后切点起皱,应加装防皱块,使防皱块安装位置正确,并将压模力调整至适当若圆弧内侧全是皱纹,则说明所使用的芯棒直径过小,使得芯棒与管壁之间的间隙过大,或者就是压模力过小,不能使管子在弯曲过程中很好地与弯管模及防皱块贴合。因此,应更换芯棒,并调整压紧模使压模力适当。
(5) 对于弯曲回弹现象,主要采用补偿法和校正法来加以控制。补偿法是通过综合分析弯曲回弹的影响因素,根据弯曲时的各种条件和回弹趋势,预先估算回弹量的大小,在设计制造模具时,修正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和几何形状,实现“过正”弯曲。校正法是在模具结构上采取措施,使校正力集中在弯角处,改变应力状态,力图消除弹性变形,克服回弹。如拉弯工艺,在弯曲的同时施加拉力,使整个断面都处于拉应力的作用下,卸载时弹性回复与变形方向一致,可明显减小回弹量。
弯管加工时,造成芯棒卡死的原因比较多,不知道您所弯的管子是圆管还是方管。方管由于弯管时变形不均匀,卡芯的问题会更多些,另外弯管的半径很小的时候,容易卡芯,因为你的管子比较厚,为此芯棒做的不能太满,在弯管变形的时候没有变形空间,容易卡死,同时造成芯棒或者管内壁严重拉伤,总结:主要是模具的原因。找一个好点的模具师傅能够解决。
1、管型规整化
设计和排管时要避免过大的圆弧、任意曲线、复合弯以及大于180°的圆弧。过大的圆弧不但使工装笨重,而且受弯管机机床尺寸的限制;任意曲线、复合弯设计造型很不合理,极大地妨碍了机械化、自动化生产,使操作者难以摆脱笨重的体力劳动;大于180°的圆弧使弯管机无法卸模。
2、弯曲半径标准化
弯曲半径要尽量实现“一管一模”和“多管一模”。对于一根管子来说,无论有几个弯,弯曲角度如何,其弯曲半径只能有一个,因为弯管机在弯曲过程中不更换模块,这就是“一管一模”。而“多管一模”,就是同一直径规格的管子应尽量采用同一种弯曲半径,也就是使用同一套模块弯制不同形状的管形,这样才有利于减少模块数量。
3、弯曲半径
导管弯曲半径的大小,决定了导管在弯曲成形时所受阻力的大小。一般来说,管径大弯曲半径小,弯曲时容易出现内皱和打滑现象,弯曲质量很难保证,所以一般选用弯管模的R值为管子直径的2-3倍为好。
4、弯曲成形速度
弯曲成形速度对成形质量的主要影响为:速度太快,容易造成导管弯曲部分的扁平,圆度达不到要求,造成导管的拉裂、拉断;速度太慢,容易造成导管的起皱和压紧块打滑,大管径的管子易形成导管弯曲部分的下陷。针对这两台数控弯管机上大量的试验,将导管的弯曲速度确定为机器最大弯曲速度的20%-40%为宜。
5、芯棒及其位置
芯棒在弯曲过程中主要起着支撑导管弯曲半径的内壁防止其变形的作用。国产管材在机床上弯曲成形若不使用芯棒,其质量难以保证。芯棒的形式有很多种,如柱式芯棒,万向单、双、三、四球头芯棒,定向单、多球头芯棒等。另外,芯棒的位置对导管弯曲成形也有一定的影响:理论上,它的切线应与弯管模的切线平齐,但经过大量的试验证明,提前1~2mm较好,此时弯管质量比较理想。当然,提前量太大,会造成弯曲部分的外壁出现所谓“鹅头”的现象。
弯管机操作规程:
一、操作前
1、机床必须良好的接地,导线不得小于4mm2铜质软线。不允许接入超过规定范围的电源电压,不能带电插拔插件,不能用兆欧表测试控制回路,否则可能损坏器件。
2、在插拔接插件时,不能拉拔导线或电缆,以防焊接拉脱。
3、接近开关,编码器等不能用硬物撞击。
4、不能用尖锐物碰撞显示单元。
5、电气箱必须放在通风处,禁止在尘埃和腐蚀性气体中工作。
6、不得私自加装、改接PC输入输出端。
7、调换机床电源时必须重新确认电机转向。
8、机床应保持清洁,特别应注意夹紧块、滑块等滑动槽内不应有异物。
9、定期在链条及其它滑动部位加润滑油。
10、在清洗和检修时必须断开电源。
11、开车前准备:检查油箱油位是否到油位线,各润滑点加油,开机确认电机转向,检查油泵有无异常声音,开机后检查液压系统有无漏油现象(角度编码器处于不允许加油);
12、压力调整:用电磁溢流阀调整压力,保证系统压力达到需要的工作压力,一般不高于12.5Mpa。
13、模具调整:模具安装,要求模具与夹紧块对中心,夹紧块可用螺栓调节;助推块与模具对中心,助推块可调;芯头与模具对中心,松开芯头架螺栓,调正好中心后紧固螺栓。
二、操作中
1、机床开动时注意人体不得进入转臂旋转扫过的范围。
2、机床工作时,所有人员禁止进入转臂及管件扫过的空间范围!
3、机床液压系统采用YA-N32普通液压油(原牌号20号),正常情况下每年更换一次,滤油器必须同时清洗。
4、调整机床(模具)时,应由调整者自已按动按钮进行调整。绝不可一人在机床上调整,另一人在控制柜上操作。
5、调整机床或开空车时应卸下芯杆。
6、液压系统压力不可大于14Mpa。
7、手动调整侧推油缸速度时转臂应旋转至≥900时进行调整,调整速度为转臂转动弯管模具边缘的线速度同步,禁止在手动状态下侧推推进速度大于旋转模具边缘的线速度。
8、一般机器使用一段时间后应检查链条的涨紧程度,保持上下链条松紧一致。
9、自动操作时在有芯弯曲模式中,弯臂返回前,操作人员必须保证芯头在管子里面,或确保芯轴在弯臂返回时没有阻挡现象,否则,芯头或芯杆有可能被折弯或折断。
三、工作结束后,切断电源,做好清洁润滑工作。
弯管在一定程度上按照其弯曲时是否使用模具可以分为有模弯和无模弯,在进行操作时按照其弯曲时有无芯棒可以有效的分为有芯弯和无芯弯按弯曲时是否加热可以分为冷弯和热弯。近年来还出现了零半径弯曲、中频感应弯曲、热应力弯曲和激光成形弯曲等新的弯管工艺。
弯管的芯棒式热推弯管是在专用推制机上,一般情况下会在轴向推力下通过其牛角芯棒,边加热边推制,使管坯产生周向扩张和轴向弯曲变形,从而将较小直径的管坯推制成较大直径的弯头。
滚弯在进行制作的过程中主要是采用其三个辊轮对管材进行弯曲的加工方法,不过其滚弯对弯曲半径会有一定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是非常适用于曲率半径较大的厚壁管件,对于小半径弯曲显得无能为力。滚弯方法及工作原理与板材滚弯基本相同,只是管材滚弯所用的辊轮具有与管坯横截面形状相吻合的工作表面。弯曲时只需改变主、从辊轮间的间隔,就可以实现各种曲率半径的弯曲。其中辊轮为主动轮,其余两个为从动轮。这种方法尤其适合弯制环形或螺旋线形管件。
弯管加工时的标准和法规
1. 弯管必须按有关标准和法规加工(弯管要横平竖直,跨度和间距要符合规范要求)。无论弯管加工到何种高度都不允许出现不稳定状况。
2. 加工弯管的材料必须是经检验合格的,有变形,裂纹等缺陷的弯管架杆,连接件和紧固件严禁使用,弯管的紧固件,连接件不得以焊接方式修复。
3. 弯管的基础地面必须平整,夯实,坚硬,其金属基板必须平整,不得有任何变形,地面较松软时必须使用扫地杆或垫板以增大受力面和增大稳定性。
4. 弯管上的跳板必须铺设整齐,宽度,长度应保持一致(特殊部位除外)。任何弯管上的跳板必须固定牢固,平台面上不得有较大孔洞(特殊部位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