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丝绳规格型号的表示方法是什么?
比如起重机钢丝绳型号举例:D—6×37+1—35— 50—特—5—甲,其中D—代表起重机械钢丝绳类型代号,6—钢丝绳的股数,37—起重钢丝绳每股的钢丝数,1是起重机钢丝绳的有机物芯,35是钢丝绳的直径毫米,150公称抗拉强度150kg/mm2,特—5—甲代表钢丝绳的型号。
扩展资料:
钢丝绳型号是6*37S+FC:1.6*37表示钢丝绳是由6股组成,每股有37根钢丝;S表示每根钢丝粗细不同,每层钢丝按粗细排列;FC表示钢丝绳是麻芯的;线接触主要是粗细丝排列,增加钢丝与钢丝的接触,钢丝是圆股的。
面接触主要是钢丝不是圆股钢丝,而是异形的比如梯形,椭圆形等,钢丝与钢丝充分接触增加耐磨擦力,多为不旋转钢丝绳,主要用在立井提升,高空起吊。市场上一般为点接触绳,6*37或6*19类,强度为1670级。可根据使用场合不同,选用不同结构,不同强度的钢丝绳。
钢丝绳的型号规格:
钢丝绳的结构,如6X36WS+FC、18X7+FC、35WX7等;钢丝绳的直径,如18mm、20mm等;钢丝绳的公称抗拉强度,如1770MPa,1960MPa;钢丝的表面状态,如镀锌是A级、AB级、B级,光面等。
钢丝绳涂油情况,涂什么油等;钢丝绳执行的标准;长度、捻向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钢丝绳
钢丝绳型号规格
6x37+fc-32mm是什么意思:
6表示钢丝绳是6股钢丝绳;
37表示每个钢股中有37根钢丝,是点接触结构,股中钢丝排列:1(中心1根钢丝)+6(内层6根钢丝)+12(次外层12根钢丝)+18(外层18根钢丝);
fc-表示钢丝绳的绳芯是纤维绳芯;
32mm表示钢丝绳的直径为32mm
钢丝绳可按形状,层次,状态等方式分类。
形状
1.圆股钢丝绳
2.编织钢丝绳
3.扁钢丝绳
层次
钢丝绳按拧绕的层次可分为单绕绳、双绕绳和三绕绳。
单绕绳
由若干细钢丝围绕一根金属芯拧制而成,挠性差,反复弯曲时易磨损折断,主要用作不运动的拉紧索。
双绕绳
由钢丝拧成股后再由股围绕绳芯拧成绳。常用的绳芯为麻芯,高温作业宜用石棉芯或软钢丝拧成的金属芯。制绳前绳芯浸涂润滑油,可减少钢丝间互相摩擦所引起的损伤。双绕绳挠性较好,制造简便,应用最广。
三绕绳
以双绕绳作股再围绕双绕绳芯拧成绳,挠性好;但制造较复杂,且钢丝太细,容易磨损,故很少应用。钢丝绳的绕制方向有顺绕和交绕两种。钢丝拧成股的绕向与股拧成绳的绕向相同者称顺绕。顺绕钢丝绳的钢丝间接触较好,挠性也较好,使用寿命长,但有扭转松散的趋向,不宜用作自由端悬吊重物的提升绳,可作为有刚性导轨对重物导行时的提升绳或牵引绳。钢丝拧成股的绕向与股拧成绳的绕向相反者称交绕。交绕的钢丝绳不易扭转松散,在起重作业中广泛使用。
a 右交互捻ZS:绳右捻,股左捻股捻的方向与股内钢丝捻的方向相反称交互捻
b 左交互捻SZ:绳左捻,股右捻
c 右同向捻ZZ:绳右捻,股右捻
d 左同向捻:绳左捻,股左捻
e 右混合捻:绳右捻,部分股左捻,部分股右捻
f 左混合捻:绳左捻,部分股右捻,部分股左捻
状态
钢丝绳也可按股中每层钢丝之间的接触状态分为点接触、线接触或面接触3种。
① 点接触的钢丝绳:股中钢丝直径均相同。为使钢丝受力均匀,每层钢丝拧绕后的螺旋角大致相等,但拧距不等,所以内外层钢丝相互交叉,呈点接触状态。
② 线接触的钢丝绳:股中各层钢丝的拧距相等,内外层钢丝互相接触在一条螺旋线上,呈线接触状态。线接触钢丝绳的性能比点接触的有很大改善,所以使用广泛。
③ 面接触钢丝绳:面接触绳股的一种,外层用异形钢丝制成,表面光滑,耐磨性好,与相同直径的其他类型钢丝绳相比,抗拉强度较大,并能承受横向压力,但挠性差、工艺较复杂、制造成本高,常用作承载索,如缆索起重机和架空索道上的缆索。
36是直径
ZAB是镀锌级别
6股 V扇型—截面形状每股的样子像V字一样
37为每股单丝的丝的数量
FC 麻芯(位于钢丝绳最中心的绳)
1670为钢丝绳的强度级别
第二项
6股
36为每股单丝的丝的数量
W瓦林吞式
S西鲁式 与上面的W 这是钢丝绳的结构名以发明这2种结构的人命名的
钢丝绳标识SZ 指左交互捻。
用多根或多股细钢丝拧成的挠性绳索,在物料搬运机械中,供提升、牵引、拉紧和承载之用。钢丝绳的强度高、自重轻、工作平稳、不易骤然整根折断,工作可靠。
根据不同的用途,使用环境,钢丝绳的材质、粗细、绕制方式都有多种形式。其中绕制方式的不同,与钢丝绳的可弯曲程度,柔韧性,超载时的断裂方式,承重时打转的方向等都有很大关系。
钢丝绳的“左交”,指钢丝绕制时每根或股是自左向下方排列得称左交,反之称右交。钢丝绳标识中的 S,Z 很形象的说明了左右交,它们书写时的中间一段和钢丝排列方式是一致的。
钢丝绳的“互捻”指将多根左交的钢丝绳按右交方式合成一股,或者将多根右交的钢丝绳按左交方式合成一股。
钢丝绳的绕制方式,在旧标准中是以文字表达的,如“左交”、“右交”、“左同”“右同”。根据GB/T8707-88《钢丝绳标记代号》等同 ISO3578-80 的要求,改以字符标识,如 SZ、ZS、SS、ZZ。
钢丝绳种类较多,分类方法也比较复杂,其主要指标是钢丝绳的结构形式、直径和钢丝的抗拉强度,常用下列的方法来表示:
股数X每股中的钢丝数+绳芯一钢丝绳直径一钢丝抗拉强度
即表示该钢丝绳为6股捻成,每股有19根钢丝,钢丝的公称抗拉强度为1700 MPa,钢丝绳的直径为20mm。
钢丝绳是具有机械复合性能的部件,通过其末端连接以及在滑车和滑轮上设置的运动传递轴向受力。钢丝绳不是线性弹性材料,它的形变跟荷载不成正比,对于高度或者低度荷载更是如此。
必须注意的是:当钢丝绳经受反复弯曲或者经常承受变动荷载时,它就很容易磨损或者断裂。磨损和断裂的程度取决于载荷的密度以及所使用的钢丝绳的种类。在生产和维护期间加入润滑油可以减少钢丝绳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部摩擦力,从而润滑油经常被考虑为供应产品时的一部分。
钢丝绳特性代号
标记方法
(1)横截面形状代号
1)钢丝横截面形状代号
圆形钢丝 无代号
三角形钢丝 V
矩形钢丝R
梯形钢丝T
椭圆形钢丝 Q
Z形钢丝 Z
H形钢丝 H
2)股横截面形状代号
圆形股无代号
三角形股V
组合芯股① B
椭圆形股Q
扁形或带形股P
压实形股② K
3)钢丝绳横截面形状代号
3)钢丝绳横截面形状代号
圆形钢丝绳无代号
压实形钢丝绳② K
编织形钢丝绳BR
扁形钢丝绳 P
——单线缝合PS
——双线缝合PD
——铆钉铆接PN
(2)股结构类型代号
1)普通类型的股结构代号及示例
钢丝绳主要特性的标记应按尺寸、钢丝绳结构、芯结构、钢丝绳级别、钢丝表面状态、捻制类型及方向的顺序排列
(1)尺寸
圆钢丝绳和编制钢丝绳公称直径应以mm表示,扁钢丝绳公称尺寸(宽度×厚度)应表明并以mm表示
对于包覆钢丝绳应标明两个值:外层尺寸和内层尺寸。对于包覆固态聚合物的圆股钢丝绳,外径和内径用斜线(/)分开,如13.0/11.5
(2)钢丝绳结构
1)多股钢丝绳结构应按下列顺序标记
①单层钢丝绳:外层股数×每个外层股中钢丝的数量及相应股的标记-芯的标记示例:6×36WS-IWRC
②平行捻密实钢丝绳:外层股数×每
①代号B表示股芯由多根钢丝组合而成并紧接在股形状代号之后,例如一个由25根钢丝组成的带组合芯的三角股的标记为V25B。
②代号K表示股和钢丝绳结构成形经过一个附加的压实加工工艺,例如一个由26根钢丝组成的西瓦式压实圆股的标记为K26WS。
③N是一个附加代号并放在基本类型代号之后,例如复合西鲁式为SN,复合瓦林吞式为WN。
钢丝绳标记系列示例(该系列列出了描述钢丝绳所要求的最少信息量)
注:本示例及本标准其他部分各特性之间的间隔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不留空间。
①按捻向分:有右捻(Z)、左捻(S)、交互右捻(SZ)、交互左捻(ZS)、同向右捻(ZZ)、同同向左捻(SS)。②按表面分:有光面和镀锌两类。③按强度分:即按单丝的公称强度,把钢丝绳分为几种级别。各国的定级标准不同。如,我国把圆股和异型股钢丝绳分为140、155、170、185、200(kg/mm2),而日本则把圆股钢丝绳分为135、150、165、180(kg/mm2),德国则是把圆股钢绳划分140、160、180和200(kg/mm2)4类。④按结构分:此种分类的基本思想是要以直接通过展示钢绳内部结构组成,达到分类。具体格式是用整数、字母、符号按规定次序连结组合表示。它能对现有的全部圆股和异型股及封闭式钢丝绳进行分类。目前世界各国生产的钢绳,大约有50种左右,即如:6×19.6×37.6×Fi(25)、8×W(19)、7×7+6×Fi(29)、6△×(36)、6=(33)+6△(21)等类别。例:6×37:表示该绳有6股,每股共37根单丝;8×W(19):表示有8股,每股19根丝,属瓦林吞捻制。见本节“7.常用标准”中提供的有关标准。⑤按用途分:a.牵拉:拖船、浮运、货网等用钢绳;b.承载:起重、桥梁、索道等用钢绳;c.提升:电梯、矿井、缆车等用钢绳;d.固定:码头、高压线杆(塔)等定位用钢绳;e.专用:石油、化工、飞机等特定用钢绳。
规格及外观质量
(1)规格:表明钢绳的尺寸、结构、强度等项内容。由于各国生产钢丝绳型号及习惯不同,故表示规格的格式也有所不同,表1、表2分别为我国与德国圆股钢丝绳〔“7.常用标准”中(2)、(19)的规格内容〕的规格。
表1我国圆股钢丝绳的规格格式
国圆股钢丝绳的规格格式
直径 钢丝总断面积 参考重量 钢丝绳公称抗拉强度(kg/mm2)
钢丝绳 钢丝 140 155 170 185 200
钢丝破断拉力总和
mm mm2 kg/100m kg,不小于
表2德国圆股钢丝绳的规格格式
钢丝绳标称直径 单位长度重量G
kg/m 理论计算破断拉力 最小破断拉力
钢丝的公称强度为下列数值时
1570N/mm2
(160kgf/mm2) 1770N/mm2
(180kgf/mm2) 1570N/mm2
(160kgf/mm2) 1770N/mm2
(180kgf/mm2)
F理论值 F理论值 F最小 F最小
d 允许偏差% Kn kgf kN kgf kN kgf kN kg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