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具一般是什么钢材
钢是含碳量在0.04%-2.3%之间的铁碳合金。为了保证其韧性和塑性,含碳量一般不超过1.7%。钢的主要元素除铁、碳外,还有硅、锰、硫、磷等。钢的分类方法多种多样,其主要方法有如下七种:
1、按品质分类
(1) 普通钢 (2) 优质钢 (3) 高级优质钢
2.、按化学成份分类
(1) 碳素钢:a.低碳钢;b.中碳钢;c.高碳钢
(2) 合金钢:a.低合金钢;b.中合金钢;c.高合金钢
3、按成形方法分类
(2) 锻钢;(2) 铸钢;(3) 热轧钢;(4) 冷拉钢
4、按用途分类
(1) 建筑及工程用钢:a.普通碳素结构钢;b.低合金结构钢;c.钢筋钢。
(2) 结构钢
a.机械制造用钢:(a)调质结构钢;(b)表面硬化结构钢:包括渗碳钢、渗氨钢、表面淬火用钢;(c)易切结构钢;(d)冷塑性成形用钢:包括冷冲压用钢、冷镦用钢;b.弹簧钢; c.轴承钢
(3) 工具钢:a.碳素工具钢;b.合金工具钢;c.高速工具钢。
(4) 特殊性能钢:a.不锈耐酸钢;b.耐热钢:包括抗氧化钢、热强钢、气阀钢;c.电热合金钢;d.耐磨钢;e.低温用钢;f.电工用钢。
(5) 专业用钢——如桥梁用钢、船舶用钢、锅炉用钢、压力容器用钢、农机用钢等。
5、综合分类
(1)普通钢
a.碳素结构钢:(a) Q195;(b) Q215(A、B);(c) Q235(A、B、C);(d) Q255(A、B);(e) Q275。
b.低合金结构钢
c.特定用途的普通结构钢
(2)优质钢(包括高级优质钢)
a.结构钢:(a)优质碳素结构钢;(b)合金结构钢;(c)弹簧钢;(d)易切钢;(e)轴承钢; (f)特定用途优质结构钢。
b.工具钢:(a)碳素工具钢;(b)合金工具钢;(c)高速工具钢。
c.特殊性能钢:(a)不锈耐酸钢;(b)耐热钢;(c)电热合金钢;(d)电工用钢;(e)高锰耐磨钢。
6、按冶炼方法分类
(1) 按炉种分
a.平炉钢:(a)酸性平炉钢;(b)碱性平炉钢。
b.转炉钢:(a)酸性转炉钢;(b)碱性转炉钢。或 (a)底吹转炉钢;(b)侧吹转炉钢;(c)顶吹转炉钢。
c. 电炉钢:(a)电弧炉钢;(b)电渣炉钢;(c)感应炉钢;(d)真空自耗炉钢;(e)电子束炉钢。
(2)按脱氧程度和浇注制度分
.沸腾钢;b.半镇静钢;c.镇静钢;d.特殊镇静钢。
7、按外形分类
可分为:a.型材、b.板材、c.管材、d.金属制品四大类。
a. 型材:
重轨,每米重量大于30千克的钢轨(包括起重机轨);轻轨,每米重量小于或等于30千克的钢轨。
大型型钢:普通钢圆钢、方钢、扁钢、六角钢、工字钢、槽钢、等边和不等边角钢及螺纹钢等。按尺寸大小分为大、中、小型钢
线材:直径5-10毫米的圆钢和盘条
冷弯型钢:将钢材或钢带冷弯成型制成的型钢
优质型材:优质钢圆钢、方钢、扁钢、六角钢等
b.板材;
薄钢板,厚度等于和小于4毫米的钢板
厚钢板,厚度大于4毫米的钢板。可分为中板(厚度大于4mm小于20mm)、厚板(厚度大于20mm小于60mm)、特厚板(厚度大于60mm)
钢带,也叫带钢,实际上是长而窄并成卷供应的薄钢板
电工硅钢薄板,也叫硅钢片或矽钢片
c.管材:
无缝钢管,用热轧、热轧——冷拔或挤压等方法生产的管壁无接缝的钢管
焊接钢管,将钢板或钢带卷曲成型,然后焊接制成的钢管
d.金属制品
包括钢丝、钢丝绳、钢绞线等
背景技术:目前,在工程机械领域,起重机械(如吊机、绞车)一般通过钢丝绳在卷筒上的卷入或放出实现重物的升降。起重机械的起升高度越高,钢丝绳在卷筒上卷绕的圈数越多,重物升降过程中越容易出现乱绳、卡绳等情况,轻则影响到钢丝绳的使用寿命,重则发生安全事故。为了避免乱绳、卡绳等情况的发生,通常针对起重机械的起升高度对卷筒绳槽进行定制设计和加工。现有的卷筒绳槽的加工都是通过数控车床完成,而数控车床的成本很高。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普通车床即可加工钢丝绳卷筒绳槽的装置,降低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钢丝绳卷筒绳槽切削加工装置,主要包括支架、刻度盘架、机架、主轴、刀盘和电机,刀盘连接于主轴端部,主轴和电机均安装于机架上,主轴通过电机驱动旋转,机架可转动可限位的连接于刻度盘架上,机架通过转动不同角度加工各种直径的绳槽,刻度盘架的下端安装于支架的上端;支架的下端安装在卧式车床的中拖板上实现横向移动,卷筒装夹在卧式车床上旋转,中拖板横向进刀到指定深度,中拖板随大拖板做纵向移动使刀盘按设定圈数加工绳槽。所述机架长度方向的两端对称连接有轴承座,所述主轴通过两个轴承座安装。所述主轴的两端均设置有刀盘连接段,主轴的中部连接有传动轮。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机架上主轴的上方,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传动轮,该传动轮和主轴上的传动轮之间通过传送带连接。所述传动轮为带轮,所述传送带为同步带。所述刻度盘架的上部为圆弧形的刻度盘、下端有水平底板,刻度盘的中心位置有圆孔,圆孔的正上方和正下方对称设置有弧形槽。所述机架上对应所述刻度盘上圆孔位置处设置有沉头孔,对应弧形槽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圆孔。所述机架和刻度盘之间通过穿过机架上沉头孔和刻度盘中心位置处圆孔的支点螺栓连接,机架可绕支点螺栓转动,通过穿过所述刻度盘上弧形槽和所述机架上沉头孔正上方和正下方圆孔的紧固螺栓锁紧限位。所述支架的上端有用于连接所述刻度盘架水平底板的顶板,下端有与顶板平行的底板。所述支架的底板连接于滑板上,滑板连接于卧式车床的中拖板上,滑板上垂直中拖板的方向对应支架底板的两侧设置有导块,滑板上对应支架底板的另一对侧对称设置有凸台,凸台上连接有调整螺栓。本装置安装于普通的卧式车床上,卷筒装夹在车床上。本装置的刀盘安装于主轴上,主轴和电机安装于机架上,主轴的转动通过电机实现。机架安装于刻度盘架上,机架既可相对于刻度盘架转动以使主轴调整角度,又可在主轴调整角度后与刻度盘架锁紧,使刀盘根据调整好的角度加工绳槽。刻度盘架安装于支架上,支架的下端安装在卧式车床的中拖板上实现横向移动,卷筒装夹在卧式车床上旋转,中拖板横向进刀到指定深度,中拖板随大拖板做纵向移动使刀盘按设定圈数加工绳槽。本装置安装于普通车床上使用,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而且本装置可一次将绳槽加工完成,而无需象数控床那样需多次往复才能完成加工。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支架的主视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2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刻度盘架的主视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4的左视示意图。图6为机架、主轴、刀盘、电机装配件与刻度盘架的放大装配示意图。图7为图6中的A-A示意图。图8为支架装配于滑块上的俯视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这种钢丝绳卷筒绳槽切削加工装置,包括滑板1、导块2、支架3、刻度盘架4、机架5、主轴6、刀盘7、支点螺栓8、紧固螺栓9、电机10、带轮11、同步带12。结合图1至图3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支架3包括顶板31、底板32和筋板33,顶板和底板均为矩形板,上下平行布置,四块筋板连接形成十字架将顶板和底板连为一体。结合图1、图4和图5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刻度盘架4包括沿竖直方向布置的刻度板41和其下端沿水平方向的底板42。底板42为矩形板,刻度板41的上部为圆弧形的刻度盘。刻度盘的中心位置处有圆孔43,圆孔的正上方和正下方对称设置有弧形槽44。结合图1、图6和图7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机架5为L形架体,包括沿竖直方向布置的侧板51和连接于其顶端的水平板52。侧板51的长度方向两端对称连接有轴承座13,主轴6通过两轴承座安装,主轴的中部连接有带轮11,电机10固定于水平板52上,电机的输出轴端部连接有带轮11,两带轮之间连接有同步带12,通过同步带实现传动。结合图1和图8可以看出,滑块1为矩形板,安装于卧式车床的中拖板ZTB上,导轨2有两块,沿滑板1的宽度方向平行布置。支架3的底板安装于滑板1上的两导块2之间。滑板1上的另一对侧通过凸台13对称连接有沿水平方向的调整螺栓14。具体实施时,将卷筒装夹在卧式车床上,将本装置安装在卧式车床的中拖板ZTB上。本实施例图1所示为卷筒绳槽的旋向为左旋,所以为刀盘安装在主轴的左端。本实施例选用CW62160M车床。具体加工步骤如下:(1)将卷筒装夹在车床上;(2)将装置通过滑板安装于车床的中拖板上;(3)根据绳槽旋距大小和绳槽深浅调整主轴与水平面的夹角:将机架绕支点螺栓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所需角度,然后通过紧固螺栓将机架与刻度盘架锁紧;(4)将刀盘安装于主轴的左端,通过压盖压紧;(5)启动电机使刀盘旋转:电机输出轴的转动通过同步带和带轮传动,使刀盘随主轴旋转;(6)启动卧式车床带动卷筒旋转,使中拖板进刀至槽深,车床选择与绳槽旋向一致的方向移动并合上丝杆旋距档,中拖板ZTB随大拖板DTB做纵向移动使刀盘按设定圈数加工绳槽;(7)加工至设定圈数后,中拖板退刀,关闭车床和电机,装置退出。其它实施例的卷筒绳槽为右旋时,将刀盘安装于主轴的右端,相应的车床选择右旋移动,其它操作参照本实施例。加工途中刀盘刀具磨损或损坏的话需要更换,更换好后需要重新对刀。所以在滑块上垂直中拖板的方向设置了调整螺栓,需要对刀时,将支架与滑块之间的连接螺栓卸下,通过调整螺栓推动支架底板,使支架在两导块之间移动至合适位置,然后将支架底板与滑块之间的连接螺栓安装好。后续操作同上。当然本装置还可适用于港机、塔机、电梯、卷扬机及其它类似场合的钢丝绳卷筒绳槽的加工。
7cr17mov硬度更高,耐磨但是不防锈,9cr17mov防锈,锋利,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合适的刀。
1、9Cr18MoV抗锈能力不错,是目前用在高档批量刀具市场上的优质不锈钢,其强度及锋利性甚于ATS-34,含铬量高达16-18%,是第二最常用的不锈钢(仅次于ATS-34),也是最早被刀匠接受的不锈钢。
2、7cr17mov是一种特种合金钢,不是不锈钢。钢号开头的两位数字表示钢的碳含量,7cr17mov碳含量比9cr17mov要低,硬度比9cr17mov大。
扩展资料:
中式菜刀大体分:桑刀,片刀,文武刀,斩骨刀,九江湾,烧腊刀,拍皮刀和鸭片刀。
1、桑刀:长方形,薄长且窄,通常上黑下白,最轻和使用最多的是它,切肉切菜都可,不可用来斩骨,因为开缝角度极小,容易卡住伤刀。
2、片刀:长方形,片刀比桑刀宽,故名思意是片东西用的,用它可片出透明的肉片(和桑刀功能差不多),一般会重一点,不能用来斩骨(也称其为文刀)。
3、文武刀:长方形,比片刀厚开锋角度大,可用它砍鸡切骨,也可切菜,可剁、可切、可刮皮,现代家庭使用最多最广泛。
4、斩骨刀:长方形,刀腹突出,大且厚且沉,用来砍断排骨,鱼头,鸡大腿骨之类的骨头,刃口较钝。
5、九江湾:一般饭店常备,刀头明显宽于刀尾,刀背呈弧形,开生剔肉,头大背厚,专砍大骨。
6、烧腊刀:用来切熟食,腊肠一类的。
7、拍皮刀:专门用来拍虾饺面皮的刀,不开刃。
8、鸭片刀:用来片北京烤鸭的刀,长而窄,通常5cm左右宽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9Cr18MoV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钢材牌号
有很多人来找我,问什么钢材制作的刀才是最好的,而我告诉他们的是,我不知道。这是因为每把刀的制造目的都不同,只有制刀师才明白自己的刀使用的材料正确与否。
一些人说,一把刀需要非常锋利的刀刃,还要耐磨抗腐蚀,甚至一些人还要求一把刀可以当撬棍来使用。我想问的是,你们真的需要一把刀来做这么多的任务吗?
上面的问题暂且不谈,一般刀具的常用材质为钢合金,通过不同的合金比例研发出各种不同性能的钢材。或强硬耐磨,或坚韧有弹性,刀匠们会因为制作不同的刀来选择不同特性的钢材。譬如,制作一把长剑或大砍刀通常不会选择高硬度的钢材,难道这些钢材不好吗?当然不是,这些坚硬耐磨防锈的钢材都是中小型短刀的最佳刃材。
因此,世上并没有最好的钢材,只有最合适的钢材。或许这就是造物主留给人们最好的启示——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是如此。
但一般而言,一把好的刀钢还是有一些标准:
>刀锋耐损性佳:虽然说研磨方式和开刃角度对刀刃锋利度同样有影响,但钢材的选择才是最本质的区别。良好的刀锋保持性能,意味着你不必经过打磨保养,这样的刀子才能经久耐用。
>锋利的刀刃:一般而言,刀刃的锋利度和钢材的硬度、开刃角度、研磨方式、刃纹方向都有关系,以及钢材显微组织的均匀与否。刃角小、平刃V磨、纵向刃纹、细腻的钢材都有利于产生一个锋利的刀刃。
>钢材的韧性:高硬度的钢材固然好,但这也意味脆性大。因此保持钢材的坚韧是必须的,不然任何长刃刀剑都有随时折断的危险。
>合金的硬度:硬度和韧性是一对不可调和的对立属性,好的刀匠会找寻一个最佳的平衡点。硬度大的刀子才不易磨损,不需要经常打磨。
>耐腐蚀性能:耐腐防锈性能的重要性,可能那些使用过高碳钢刀具的朋友最有体会。因此,像卡巴的1095高碳钢军刀一般都会使用涂层来提升它的耐腐蚀性能。
用于生存刀钢材的类型:
近些年来,刀具制造商们使用不同类型的钢材生产高质量的生产刀。这些刀钢一般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工具钢、不锈钢和碳钢。
工具钢:应用最广泛的求生刀刀钢之一,虽然没有不锈钢那么流行,但许多刀具制造商在今天仍然使用它,因为其价格实惠、性能均衡。
不锈钢:这可能是制刀业最流行的钢材了,常见的有美制的154CM和日本的ATS-34,不锈钢有着漂亮的光洁度,如果保养得当几乎不会生锈。
碳钢:虽然这种钢材极为容易生锈,但许多刀匠还是喜欢这种钢材。因此它们不仅容易锐化,而且坚韧耐用。
看完这些,相信许多朋友对“最好的刀钢”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对钢材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本站收集整理的常见钢材大全,其中包括名匠大师使用过的许多刀钢,还有着合金元素柱状图,可以很直观的观察不同合金成分对钢材的影响。
一切都来源于伟大的优先数系!
法国工程师雷诺看到热气球上的钢丝绳规格繁多,他就想了一个办法,将10开5次方,得到一个数1.6,然后辗转相乘,得出5个优先数如下:
1.0
1.6
2.5
4.0
6.3
这是一个等比数列,后数为前数的1.6倍,那么10以下的钢丝绳一下子只有5种,10到100的钢丝绳也只有5种,即10, 16, 25, 40, 63。
但是这样分法太稀疏,雷先生就再接再厉,将10开10次方,得出R10优先数系如下:
1.0
1.25
1.6
2.0
2.5
3.15
4.0
5.0
6.3
8.0
公比为1.25,于是10以内的钢丝绳只有10种,10到100的也只有10种,这就比较合理了。这时肯定有人说,这个数列,前面的数字好像相差不大,如1.0和1.25,简直没差别嘛,平常我就四舍五入了,但6.3和8.0间隔就大了,这样合理吗?
合理不合理,我们打个比方。比如说自然数1、2、3、4、5、6、7、8、9,看起来很顺溜,我们用这个数列来发工资,给张三发1000,给李四发2000,两人皆心服。突然通货膨胀,给张三发8000,给李四发9000。以前李四工资是张三的2倍,现在变成1.12倍。你说李四能愿意吗?他可是主管哪,给他发16000还差不多,张三是不会埋怨说主管比他多8000的。
这个自然界的事物,有两种比较方法,就是“相对”与“绝对”!优先数系是相对的。
有人说他的产品规格有10吨,20吨,30吨,40吨的,现在看来就不合理了吧?如果你取两倍的话,应该是10吨,20吨,40吨,80吨,或者保住头尾,也应该是10吨,16吨,25吨,40吨,公比为1.6才合理。
这就是“标准化”,论坛上常常看到有人说“标准化”,实际他们说的是“标准件”,所做的工作只是将整机的标准件整理一下,就叫标准化了,实际不是这样的。真正的标准化,你要把你的产品的所有参数按优先数系形成序列化,再把所有的零部件的功能参数及尺寸,用优先数系来序列化才对。
自然数是无穷的,但在机械设计师眼里,世界上只有10个数,它就是R10优先数。并且,这10个数相乘,相除,乘方,开方,结果还在这10个数里,何其奇妙!当你设计的时候,不知道尺寸该选择多大为好时,就在这10个数里选,你说何其方便!
1.0 N0
1.12 N2
1.25 N4
1.4 N6
1.6 N8
1.8 N10
2.0 N12
2.24 N14
2.5 N16
2.8 N18
3.15 N20
3.55 N22
4.0 N24
4.5 N26
5.0 N28
5.6 N30
6.3 N32
7.1 N34
8.0 N36
9.0 N38
黄金分割0.618,也即1.618,这里也有1.6。
平方根数列,就是根号1,根号2,根号3,很容易求出吧?(3的序号是N19)
π的平方等于多少?等于10。你算压杆稳定的时候就方便了吧?
圆杆扭转系数约为0.1*D^3,现在你可以口算扭转系数了吧?
为什么大螺丝从M36直接跳到M40?
为什么齿轮的传动比有个6.3或者7.1?
为什么槽钢有个市场上很少见的12.6号?
为什么外协厂打电话来说140的方管没有,而有120和160的?因为R5数系比R20数系优先。
为什么标准件的参数有个第一序列,第二序列?一般来说第一序列就是R5序列。
为什么Inventor的螺孔列表有个M11.2?现在你知道它不是胡诌出来的数吧?
还有钢板厚度,型钢型号,齿轮模数,一切标准件,一切工业品样本上的功能参数,尺寸参数,标准公差表,等等等等,它们的来源,此刻在我们的心中慢慢清晰起来。可以说,我们已经理解了半部机械设计手册,以及那些还没做出来的工业品。
那么,我们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就可以同时设计出一系列了,而不是设计完之后再进行所谓的“标准化”;更进一步,如果产品注定要序列化,那么我们甚至可以在对实际工况不甚了解的情况下设计产品,因为优先数系已将所有型号包括其中了。
优先数系的应用,上面列出的,可谓沧海一粟,无尽的应用等着我们自己去开发。
1、粗糙度的概念
零件经过加工后,由于刀具、积屑瘤和鳞刺等给工件表面造成或大或小的波峰与波谷。这些峰谷的高低程度很小,通常只有放大才能看见。这种微观几何形状特征,称为表面粗糙度。
2、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以Ra\Rz\Ry三种代号加数字来表示,机械图纸中都会有相应的表面质量要求,一般是工件表面粗糙度Ra<0.8um的表面时称作:镜面。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在取样长度L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在取样长度l内5个最大的轮廓峰高的平均值与 5个最大的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
轮廓最大高度Ry:在取样长度L内轮廓峰顶线与轮廓谷底线之间的距离
3、 粗糙度的测量和标注
用电子仪器或光学仪器测量出Ra、Rz和Ry的数值即可定量评定表面粗糙度。在实际生产中,经常凭人的视觉和触感并用样块与被加工表面相比较来鉴定其粗糙度。
标注方法:在零件图上用符号标注加工表面的特征。为基本符号,单独使用这一符号是没有意义的,加注参数值时表示表面可用任何方法获得。
4
、各种机械加工工艺获得粗糙度等级
关于表面粗糙度的数值和表面特征、获得方法、应用举例请参见下表
5、 表面粗糙度对机械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表面粗糙度对零件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对零件的耐磨性、配合性质、抗疲劳强度、工件精度及抗腐蚀性上。
5.1、对摩擦和磨损的影响。 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磨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峰顶与峰顶上,两个零件相互接触,实际上是部分峰顶的接触,接触处压强很高,能使材料产生塑形流动。表面越粗糙,磨损越严重。
5 .2 对配合性质的影响。 两构件配合,无非两种形式,过盈配合和间隙配合。对于过盈配合,由于在装配时,表面的峰顶被挤平,致使过盈量减小,降低了构件的连接强度;对于间隙配合,随着峰顶不断被磨平,其间隙程度会变大。因此,表面粗糙度影响配合性质的稳定性。
5 .3 对抗疲劳强度的影响。 零件表面越粗糙,凹痕越深,波谷的曲率半径也越小,对应力集中越敏感。因此,零件表面粗糙度越大,其应力集中越敏感,其承受抗疲劳强就越低。
5.4 对抗腐蚀性的影响。 零件的表面粗糙越大,即其波谷就越深。这样,灰尘、变质的润滑油、酸性的和碱性的腐蚀性物质就容易积存在这些凹谷处,并渗透到材料的里层,加剧零件的腐蚀。因此,降低表面粗糙度,可以增强零件的抗腐蚀性。
6、 提升表面光洁度的方法
主要分为两大种:增加相应的工艺和在原有的工艺上改进
增加相应的工艺:增加抛光、磨削、刮研、滚压等工序,不仅能提高光洁度还能提升精度;另外国内外都有的超声滚压技术结合金属塑性流动性,区别于传统滚压的冷作硬化,能提升粗糙度2-3个等级,还有改善材料综合性能特点。
超声滚压——网络配图
原有工艺上的改进:
6.1 合理选择切削速度。 切削速度V 是影响表面粗糙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工塑性材料,如中、低碳钢时,较低的切削速度易产生鳞刺,中速易形成积屑瘤,这会增大粗糙度。避开这个速度区域,表面粗糙度值会减小。所以不断地创造条件以提高切削速度,一直是提高工艺水平的重要方向。
6.2 合理选择进给量。 进给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工件的表面粗糙度,一般情况下,进给量越小,表面粗糙度就越小,工件表面越光洁。
6.3 合理选择刀具几何参数。 前角和后角。增大前角,能使材料被切削时挤压变形和摩擦减小,也使总切削抗力减小,利于排屑。当前角一定时,后角越大,切削刃钝圆半径越小,刀刃越锋利;此外,还能减小后刀面与已加工表面和过渡表面的摩擦和挤压,有利于减小表面粗糙度值。增大刀尖圆弧半径r,可使其表面粗糙度值减小;减少刀具的副偏角Kr,也可使其表面粗糙度值减小。
6.4 选择合适的刀具材料。 应选择导热性能好的刀具,以便及时传递切削热,降低切削区塑形变形。此外,刀具应具有良好的化学性能,防止刀具与被加工材料产生亲和作用,亲和力过大时,极易产生积屑瘤和鳞刺,造成表面粗糙度过大。如在其表层涂硬质合金或陶瓷材料,切削时时,刀面上形成氧化保护膜,它能降低与加工表面间的摩擦系数,故有利于提高表面光洁度。
6.5 改善工件材料的性能。 材料的韧性决定着其塑性,韧性好其塑性变形的可能性就大,机械加工时,零件表面粗糙度就越大。
6.6 选择合适的切削液。 正确选用切削液能显著地减小表面粗糙度。切削液具有冷却、润滑、排屑与清洗作用。可以减小工件、刀具和切屑之间的摩擦,带走大量的切削热,降低切削区温度,及时排掉细小切屑。
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影响主要表现
影响耐磨性。表面越粗糙,配合表面间的有效接触面积越小,压强越大,摩擦阻力越大,磨损就越快。
影响配合的稳定性。对间隙配合来说,表面越粗糙,就越易磨损,使工作过程中间隙逐渐增大;对过盈配合来说,由于装配时将微观凸峰挤平,减小了实际有效过盈,降低了连接强度。
影响疲劳强度。粗糙零件的表面存在较大的波谷,它们像尖角缺口和裂纹一样,对应力集中很敏感,从而影响零件的疲劳强度。
影响耐腐蚀性。粗糙的零件表面,易使腐蚀性气体或液体通过表面的微观凹谷渗入到金属内层,造成表面腐蚀。
影响密封性。粗糙的表面之间无法严密地贴合,气体或液体通过接触面间的缝隙渗漏。
影响接触刚度。接触刚度是零件结合面在外力作用下,抵抗接触变形的能力。机器的刚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零件之间的接触刚度。
影响测量精度。零件被测表面和测量工具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都会直接影响测量的精度,尤其是在精密测量时。
此外,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镀涂层、导热性和接触电阻、反射能力和辐射性能、液体和气体流动的阻力、导体表面电流的流通等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表面粗糙度测量方法
1. 比较法
使用于车间现场测量,常用于中等或较粗糙表面的测量。方法是将被测量表面与标有一定数值的粗糙度样板比较来确定被测表面粗糙度数值的方法。
2. 触针法
表面粗糙度利用针尖曲率半径为2微米左右的金刚石触针沿被测表面缓慢滑行,金刚石触针的上下位移量由电学式长度传感器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滤波、计算后由显示仪表指示出表面粗糙度数值,也可用记录器记录被测截面轮廓曲线。一般将仅能显示表面粗糙度数值的测量工具称为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同时能记录表面轮廓曲线的称为表面粗糙度轮廓仪。这两种测量工具都有电子计算电路或电子计算机,它能自动计算出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轮廓最大高度Ry和其他多种评定参数,测量效率高,适用于测量Ra为0.025~6.3微米的表面粗糙度。
在生活之中,我们时常会碰上这样的情况——一次性需要购买大量的生活用品。
比如说重新去一个地方上班,安排好住所之后,我们需要一系列习惯的生活用具,诸如锅碗瓢盆、刀具、垃圾桶、电脑桌等等。
或者是你身份变化(比如说从单身变成恋爱)的时候,也会经常产生这种类似的需求。
习惯默认的人可能会觉得,这很正常,这很合理,大家都不是这样么?
然而总有那么一些人会思考:为什么要这么麻烦?能否有一个一站式的清单购物网站(或者类似其他),让有这种需求的用户直接上去选择一个清单,一两天之后直接送货上门?
并且如果技术合适,这一“清单”还可以直接设计出一个虚拟的房子,清单里面的东西分散在这房子的各个地方。提供几个档次的产品,每一个产品都是品质和做工精良的产物,如果用户不需要某个商品,可以将其勾选去掉。还可以备注在某个清单里面做一些小的微调。
现在,你觉得这个想法如何?
一、过度自信
在心理学上有个杜宁-克鲁格效应,这个效应,用最接地气的话来简单概括:越蠢的人觉得自己越牛逼。
当然,在这里引用这一效应并非是嘲讽创新者。而是因为这一效应揭示了这么一个问题:人们往往对于自己的行为和想法有一种“过于乐观”的估计。
这种过分自信,在创新性领域可能是一种特别难以克服的认知偏差。
据这方面的心理学家研究(迪恩·西蒙顿)发现,即使是天才,也很难发现他们手握轰动性的成功。贝多芬最满意的那些交响乐、奏鸣曲和四重奏并不是后人经常演奏和刻录的那些曲子(心理学家亚伦·柯兹贝尔特研究结论)。
既然自己的想法有着这些问题,看样子我们需要寄望于他人能够给我们提出有价值的意见。
我们通常会提到群体智慧,但我们需要小心我们指的是哪一部分群体(如果是“乌合之众”,那就完蛋了)。一般来说,120位普通人加在一起的预测并不比一位创新者的预测更为准确。
绝大多数人(很有可能包括我们自己)经常都会提到一句话“如果这件事情可行,那么早就有人做了。既然现在还没人做,说明这件事情肯定有什么我们不清楚的原因”。
这句话里面的道理当然没错,但是有一个问题——“你怎么知道其他人尝试过了?”。
《策略思维》里面我们简单的了解过博弈论,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其他人也是因为类似的想法所以驻足不前——如同两个通话失败等待对方拨过来的情况那般。
能够给创新者的想法提供有价值意见的,其应当也有类似的创新者思维。这类人思想开放,能看到不同寻常的可能性中的潜力,这可以防止错误的负面预测。与此同时,他们对我们的想法并没有特别的贡献,这就足矣让他们摆脱前面所提到的“杜宁-克鲁格效应”。
而且,在给其他人的创意提供建议之前,最好能够在此之前先构思一些自己的创意。在自己创新的意识被激活的时候,我们对他人创意的可行性预测才更加的靠谱和稳妥(也就是说,如果希望他人给你的创意提出意见的时候,最好能够让他先构思一个他自己的创意)。
二、创新的灵感激发
我们可能都听过这么一句话“先上班积累足够的经验,之后再做出自己的东西”。
这里不谈论这句话的对错,只是在本书之中作者提出一个观念——局外人的身份往往能够让人不被固有的传统模式限制,从而能够去考虑一些不同的东西。
只有当人们对某一领域只有一般水平的专业度时,他们才最能对极具创造性的想法持开放态度。如果你认为,“那不可能,因为没有足够的经验,或者说,像那样的想法之前从未成功过”,那么你脑海中的这些想法会固化进而阻挠你的创新。
但是,在作者看来,没有任何事物是完全原创的——因为我们所有的想法都受到我们周围世界的影响。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借用。我们都受到盗窃癖的影响,即不经意地记住别人的想法并把他们当成是自己的。
不需要较高的专业认知水平,那么人的“盗窃癖”从何处取材?
作者给出了两个参考答案——艺术和跨文化的生活经历。
一系列调查数据(密歇根大学对诺贝尔奖获奖科学家的研究)证明:诺贝尔奖获奖科学家比起普通科学家,在艺术方面的兴趣爱好要浓厚得多(具体程度大约在7:1)。
而且另一项对数千名美国人的调查研究也表现了类似的结果。创办企业并获得很多专利的人比他们的同龄人拥有更多的业余爱好,例如素描、油画、建筑、雕塑和文学等。
企业家、发明家和杰出科学家对艺术的兴趣明显反映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才能。对科学和商业持开放态度的人往往对以图像、声音和文字表达的想法和情感十分着迷。但这并不只是创新人士寻求置身于艺术这么简单,艺术也会反过来成为创造性和洞察力的强大源泉。
原书之中对于跨文化的生活经历论证引用的是一些时装大亨的经历。他们研究调查发现,那些拥有最丰富海外经历的创意总监往往能创造出最具创意的时装作品。
综合曾经看到的一些信息,这一点可能我们理解成这一结论更好——跨界的信息储备,有利于我们对某一特定行业的创新。
比如说前文之中出现的那个想法,就是受到游戏上“虚拟人生”的一些创意,以及早期“一条龙服务”的一些原型。
三、成功与风险的平衡
说到创新不得不提一下成功,可能在一些人的眼中,创新和成功之间仿佛有些必然的联系,比如说创新可以带来成功。
在这本书中,作者认为如果个人追求成功的动机极度膨胀的时候,它会将创新精神排挤出去:你越看重成绩,就越是害怕失败。在极度想要获得成功的心理驱动之下,人们的目标并不是获得独一无二的成就,而是获得有把握的成功。
一旦人们为了获得成就而屈居于中间水平,有证据表明,他们的创造力会降低。
事实上,人们往往不敢脱离生活去离经叛道,尤其是涉及到我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思想以及我们心中的核心价值观时,我们会抑制这些想法。
但是,真正的创新者,会通过风险的平衡来给自己的创意带来一丝生存空间。
风险平衡。
就好比重刑犯在犯罪之前往往行动比之平常要更加谨慎。当人们在一个领域里面铤而走险,他们会通过其他领域的谨慎行事来降低整体风险水平。
就好比很多创业者选择在一份工作之外进行创业——他们通过自己稳定的主职业,分担了自己创业的风险。
而且这种因为主职业带来的安全感,会让我们能够更加自由的在另一个领域发挥我们的想法,而不是因为各种现实的原因,卖掉我们的半成品。
末、结束语
原本,如同其他的概览系列一般,是准备将这一本离经叛道分篇讲述。
但是在写一期内容的时候,必须承认一个问题——有那么一些书,并非只是几篇文章可以将其精要提出来的。
当然,这里的精要并非是一本书最为核心和本质的结论。而是一系列的推论、想法。
毕竟,如果说这本书最核心的一些东西,可能只有两个字“创新”。
但是围绕着创新,作者给我们传递了一系列的衍生想法和思考,而正是这些内容,让我们感到在概览系列之外,是否应该推出另一种模式?
这个想法也只是一个雏形,可能会叫做【精读系列】,也可能会以视频的方式来呈现——毕竟十分钟的视频里面可能说道的内容就顶的上三四篇文章了。到时候,《离经叛道》将会作为这一新系列的第一期,以另一番模样,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抱歉,原本并没有准备就这么将这一期书结束,所以概览系列的下一期,暂时不能给大家带来简介了。
只能告诉大家,第十七期的书名《天生变态狂》。
引用赞誉里面的一句话:
包罗万象,引人入胜。想要理解心理变态和神经基础,不可不读。
你的阅读时间就是最好的赞美。
关注我们,概览群书,长见识;修身明理,知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