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钢丝绳 > 正文

避弹衣是什么做的阿,能防住什么样的子弹

刻苦的灯泡
仁爱的金鱼
2023-03-04 15:07:59

避弹衣是什么做的阿,能防住什么样的子弹

最佳答案
坚定的巨人
含糊的香氛
2025-10-01 21:22:33

防弹背心亦称防弹衣,是一种像胄甲一样,用于减少经由爆炸物、手枪、霰弹枪甚至来福枪子弹伤害的防护衣物,使用者多是警察、军队和保安员,此外也有平民,不过罪犯有时亦会穿着来犯案。

简介

“防弹背心”这个名字或会引起误解它可以抵御一切子弹。事实上,防弹背心的效能是以防护等级来划分的(详见下表)。低等级防弹衣对来福枪子弹和大口径手枪弹只能提供轻度(甚至没有)的保护(.22吋口径的长身来福枪子弹则属例外大部分的防弹背心都能有效防备这种低威力的子弹)。总的来说,一般防弹背心都能良好地抵御以手枪发射的手枪子弹(当然具体情况视乎防护等级而异)。

防弹衣中更可以置入金属(钢或钛)、陶瓷或聚乙烯材料的硬质保护板,以对某些致命部位提供额外的保护。这些硬质保护板能有效防护所有的手枪子弹和某些来福枪子弹。军用的防弹背心一般都属于这一类,因为没有这些保护板的软质防弹衣根本不能有效地抵挡几乎所有的军用来福枪子弹。而北约的共同研究轻武器技术(CRISAT)计划对防弹衣的标准,更规范其中必须置入钛金属板。

实际上,防弹衣并不能直接的把子弹挡回去,而是利用防护材料把子弹的作用力分散到整幅体表的较大面积区域内,将它的动能吸收,使其尽量在穿入人体之前就停下来。在这个过程中,亦会因子弹变形,而进一步降低它的穿透力。尽管防弹衣能够避免子弹穿入人体所造成的伤害,但中枪者的身体仍然无可避免地因吸收了子弹的能量,而受到钝伤。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中枪者只会于中枪部位出现瘀斑而已,但有时仍会出现局部严重的内部创伤。当然,相对而言,这种受伤远比被一颗子弹打进没有穿防弹衣的人体时,所造成的严重伤害较为轻得多。

多数防弹衣对于箭、冰锥或刀之类锐器的捅刺并不能提供多少防护作用,因为这些锐器的作用力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令其尖端得以刺穿用防弹纤维所织成的防护层。不过现时某些特制的防弹衣,由于使用了Dyneema®等特殊材料,所以对锐器的捅刺和砍劈可提供一定的防护。现时这类防弹衣多被用作保护执法者和狱警而使用。

历史

由于火器在中世纪后期的出现,为抵挡那些自早期火器射出的金属弹丸,当时不少骑士和贵族均购买新的胄甲。而当时那些制造铁匠会向胄甲开枪,若能在胄甲上只留下一个凹陷的,即证明了它的防弹能力。

最早出现的软式纤维防弹背心是以蚕丝编织而成的,于十九世纪末期由当时的芝加哥神父嘉斯玛‧萨嘉兰 (Casimir Zeglen)开发出来。该防弹背心厚约1/8英吋,内为四层丝质编织物,因使用上这昂贵的物料而价值不菲(于1914年时售价约为800美元一件,这相当于2005年的15,000美元)。这种昂贵的防弹背心在当时能抵御由黑色火药手枪所发射出来较慢速的子弹。1914年6月28日引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奥地利弗朗茨·斐迪南大公行刺事件,这位当时的奥匈帝国继承人当时便是身穿了一件类似的丝绸防弹背心,但行凶者加夫里若·普林西普却利用一把.32口径的柯尔特自动手枪(非使用黑色火药)击中其没有受保护的颈项而令其丧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发展出数款防弹衣,其中包括一套由一块胄甲和头盔组成、以镍铬钢合金材料制成的波斯特体盾(Brewster Body Shield),能抵御当时的英制刘易斯式机枪子弹(约每秒2,700呎,即820米/秒)但它却很重,约40磅(即18公斤)。另一款防弹衣由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于1918年2月设计。其胸甲是参照一些十五世纪时的胄甲设计而成,重量达27磅(即12公斤),穿着人士的活动会受到限制并发出金属碰撞声。另一款是以皮绳将钢片串起而成的背心,钢片互相重叠,重量为11磅(即5公斤)这设计较为贴身,而且穿起来亦较舒服。

至1920年代末期到1930年代初,美国的犯罪份子开始穿著一些以棉垫和布料所制造较便宜的防弹背心犯案。这些早期的防弹背心基本上能抵御每秒1000呎以下(约300米/秒)较慢速的手枪子弹的攻击,这包括当时的.22、.25、S&W .32 LR、S&W .32、.38和.45各口径的子弹。因此而逼使如联邦调查局等执法机关改用新开发具更大威力的.357麦林子弹以作抗衡。

稍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阶段,美国不断的在国内研究供步兵使用的防弹背心,可是它们大都太重,不单和当时的装备不匹配,也同时影响了穿著者的活动能力。因此对步兵专用的防弹衣研究只好停止,焦点亦转移到研究给空勤人员使用的"高射炮防护背手"(Flak jacket)。这些高射炮防护背心由尼龙制成,能抵挡高射炮炮弹碎片,但仍无法抵御.38或.357口径麦林子弹。日本在二战期间亦制造了数款步兵防弹背心,但没有被正式使用。一直到1944年中期,美国重新启动对步兵防弹背心的研究,最后为美军生产了一批防弹背心,其中包括T34、T39、T62E1、M12等型号。

对于苏联红军而言,他们也开发出一些防弹衣,例如SN-38、 SN-39、 SN-40、 SN-40A、 和SN-42各型号。型号中的'SN'代表钢金属材料,而数字则是指设计年份。这些款式中只有SN-42被正式投产。其包含了二块锻压钢板用以保护躯干正面和鼠蹊部位。这些钢板厚约2毫米,重约3.5公斤。这些防弹衣被供应给攻击工兵(SHISBr)及一些装甲旅的坦克步兵 (Tankodesantnikam)使用。从实战经验得悉,在100至125米的射程上,纳粹德国著名的MP40冲锋枪配备的9毫米子弹没有能力穿透这款防弹衣。因此它特别适用于城市巷战,尤其是如斯大林格勒之战,当时德军大量的使用了MP40冲锋枪。但因为这款防弹衣太重的关系,令它不适用于在开放战场冲锋的士兵。

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军方生产了数款防弹背心,包括M-1951 (Chriss Body, 2002),但这款防弹衣被批评:“(它)在重量上有很大幅度的改善,不过却不能成功的阻挡子弹和破片” (Military, 2004)。 因此,著名的凯芙拉(Kevlar)就上场了。但凯芙拉防弹衣也同样有其缺点:“如果大块的碎片或者高速子弹击中它,子弹的动能将对穿著者产生致命的钝伤”(Military, 2004)。 于是乎便有1994年的游骑兵胄甲(Ranger Body Armor)出现了,纵使这种现代防弹衣已被设计得更轻巧足以供战场上的步兵穿著,并维持著对步枪子弹的防护能力,但它仍有缺点:“它仍较一般步兵穿著的(PASGT)防破片防弹衣要重,而且亦不如后者般可对肩颈提供到足够的弹道防护”(Military, 2004)。

现时美国军方最新部署的装甲名为拦截者多用途防弹衣系统. 尽管它也有缺点, 但它能有效地抵挡所有类型的中、低速的子弹威胁。 由凯芙拉编织而成的现代防弹背心由1975年开始均经美国警方进行了测试。自此以后,业界开发出除凯芙拉纤维外的许多新的纤维材料和织造方法,比如:DSM公司的Dyneema、Akzo公司的Twaron、Toyobo公司的 Zylon (最近有争议称,据一份新的研究报告表明,这种产品失效速度很快,以至在保护性能上较预期有很大的差距)、和霍尼威尔公司的GoldFlex。这些新型物料被标榜比凯芙拉更轻、更薄、更强的抵御能力,但与此同时也远为昂贵。

防护等级

美国安全检测实验室公司(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与美国国家司法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Justice)分别就供执法人员使用的防弹背心的防弹能力而订立了标准,它们是前者的(UL Standard 752)以及美国国家司法研究所的(NIJ Standard 0101.04RevA)。下面的分类就是国家司法研究所在其标准中,根据对抗穿透能力及对钝伤产生的保护能力而对防弹背心界定为不同的级别:

防护等级 可以防护的弹药

I 级

(.22 LR.380 ACP子弹类) 这一级的防弹衣可抵御一颗质量2.6克(40喱),以不超过参考速度329米/秒(1080呎/秒)碰击的.22口径长管来福枪的铅质圆头弹(LR LRN)及一颗质量6.2克(95喱),以不超过参考速度322米/秒(1055呎/秒)碰击的.380口径柯尔特自动手枪的全金属包裹圆头弹(FMJ RN)。

IIA 级

(9毫米.40 S&W子弹类) 这一级的防弹衣可抵御一颗质量8克(124喱),以不超过参考速度341米/秒(1120呎/秒)碰击的9毫米口径手枪的全金属包覆圆头弹(FMJ RN)及一颗质量11.7克(180喱),以不超过参考速度322米/秒(1055呎/秒)碰击的.40 S&W 卡宾枪的全金属包覆弹(FMJ)。此外,它亦必须同时俱备 I 级防护等级的所述性能。

II 级

(9毫米.357麦林子弹类) 这一级的防弹衣可抵御一颗质量8克(124喱),以不超过参考速度367米/秒(1205呎/秒)碰击的9毫米口径手枪的全金属包覆圆头弹(FMJ RN)及一颗质量10.2克(158喱),以不超过参考速度436米/秒(1430呎/秒)碰击的.357口径麦林的软头金属被覆弹(JSP)。此外,它亦必须俱备 I 级及 IIA 级防护等级的所述性能。

IIIA 级

(高速9毫米.44麦林子弹类) 这一级的防弹衣可抵御一颗质量8克(124喱),以不超过参考速度436米/秒(1430呎/秒)碰击的9毫米口径手枪的全金属包覆圆头弹(FMJ RN)及一颗质量15.6克(240喱),以不超过参考速度436米/秒(1430呎/秒)的.44口径麦林的半包覆式空心弹(SJHP)。此外,它亦必须可抵抗绝大部份手枪子弹的威胁,而仍同时俱备 I 级、IIA 级及 II级防护等级的所述性能。

III 级

(来福枪子弹类) 这一级的防弹衣可抵御一颗质量9.6克(148喱),以不超过参考速度847米/秒(2780呎/秒)碰击的7.62毫米口径全金属包覆弹(FMJ)(例如美军制式的M80型子弹)。此外,它亦必须俱备 I 级、IIA 级、II 级及 IIIA 级防护等级的所述性能。

IV 级

(来福枪穿甲子弹类) 这一级的防弹衣可抵御一颗质量10.8克(166喱),以不超过参考速度869米/秒(2850呎/秒)碰击的.30口径卡宾枪穿甲弹(AP)(例如美军制式的M2型穿甲子弹)。此外,它亦必须俱备 I 级、IIA 级、II 级、IIIA 级及 III 级防护等级的所述性能。

对于警方拆炸弹专家来说, 他们通常都会穿著厚身的防弹衣,藉以抵御那些恐怖袭击事件常见的中型炸弹威胁。

最新回答
风趣的银耳汤
朴实的溪流
2025-10-01 21:22:33

凯芙拉品牌纤维密度低、强度高、韧性好、耐高温、易于加工和成型,因而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已经广泛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由于凯芙拉品牌材料坚韧耐磨、刚柔相济,具有刀抢不入的特殊本领。在军事上被称之为装甲卫士 。 大家知道,坦克、装甲车已逐渐成为现代陆军的主要装备之一。其原因就在于这两种兵器都具有坚硬的装甲,在战争中有消灭敌人保护自己的作用。有了矛就出现了盾,有了坦克、装甲车之后,就发明了反坦克炮、反坦克导弹。反坦克武器的出现,又促使人们改进坦克、装甲车的装甲性能。通常要提高坦克、装甲车的防护性能,就要增加金属装甲的厚度,这样势必影响它的灵活机动性能。凯芙拉品牌材料的出现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坦克、装甲车的防护性能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与玻璃钢相比,在相同的防护情况下,用凯芙拉品牌材料时重量可以减少一半,并且凯芙拉品牌层压薄板的韧性是钢的3倍,经得起反复撞击。凯芙拉品牌薄板与钢装甲结合使用更是威力无比。如果采用钢枣芳纶枣钢型复合装甲,能防穿甲厚度为700毫米的反坦克导弹,还可防中子弹。

目前凯芙拉品牌层压薄板与钢、铝板的复合装甲,不仅已广泛应用于坦克、装甲车,而且用于核动力航空母舰及导弹驱逐舰,使上述兵器的防护性能及机动性能均大为改观。凯芙拉品牌材料与碳化硼等陶瓷的复合材料是制造直升飞机驾驶舱和驾驶座的理想材料。据试验,它抵御穿甲子弹的能力比玻璃钢和钢装甲好得多。 为了提高战场人员的生存能力,人们对避弹衣的研制越来越重视。凯芙拉品牌材料还是制造避弹衣的理想材料。据报道,用凯芙拉品牌材料代替尼龙和玻璃纤维,在同样情况下,其防护能力至少可增加一倍,并且有很好的柔韧性,穿着舒适。用这种材料制作的防弹衣只有2~3公斤重,穿着行动方便,所以已被许多国家的警察和士兵采用。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有关专家介绍说,由该院自主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F-12高强度有机纤维,填补了中国高强有机纤维材料的空白。F-12高强有机纤维属芳纶类纤维(凯芙拉品牌纤维原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低压缩强度和低密度等优异性能,性能远远超过国内已量产的芳纶II纤维,是芳纶纤维类产品的佼佼者。

几根F-12高强有机纤维绳可以吊起46吨的重物,而同样粗细的钢丝绳只能吊起8吨的重物。F-12高强有机纤维不仅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高性能飞艇等领域,还可广泛应用于光缆增强纤维、增强电力电缆、升降机缆绳及各类高性能体育运动器材等领域,可为中国国防军工及高端民用产品的研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因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细腻的绿茶
怕孤独的小懒虫
2025-10-01 21:22:33

XYl4.5毫米二联舰用机枪是利用02式14.5毫米单管高射机枪的枪身,改进58式14.5毫米二联高射机枪枪架而成的。

根据国际外贸市场的需求,工厂于2003年9月底开始XYl4.5毫米二联舰用机枪的研制工作,2004年7月完成方案样机的试制加工、装配和调试,随后进行了机构动作可靠性试验和100m立靶平射密集度摸底试验,针对试验中出现的卡链、卡壳、空膛等故障,继续进行技术攻关和改进设计,于2005年2月完成初样机的工厂摸底寿命试验,10月完成正样机的试制、加工、装配和调试,2006年5月完成正样机的工厂鉴定试验。

XYl4.5毫米二联舰用机枪采用开式弹链,自动机后坐一次拨弹到位,复进时推弹入膛,可发射各种56式14.5毫米机枪弹以及DGJ02式14.5毫米钨心脱壳穿甲燃烧曳光弹、DGE02式14.5毫米穿甲爆炸燃烧弹。该枪采用底座固定于舰艇甲板面上圆台旋转的结构,右脚击发,左脚可以同时进行瞬时制动、紧定。

机枪左右两侧150发的弹箱与托架固定在一起,不跟随摇架高低转动。该机枪由一人操作,座椅安排在中间位置,左脚刹车、右脚击发设计安排在托架两外侧位置以利于操作,座椅高低、前后可调。

根据二联舰用机枪的使用特点,增设了脚踏底板和盾板,脚踏底板通过U形槽及限位拉栓与圆台底座联接。高低机采用弹性联轴器,可使其向后倾斜一定角度,提高操作的舒适性;同时高低机手轮采用棘轮机构,高低俯仰旋转的可靠性得到提高。

该枪平射瞄准采用82式14.5毫米二联舰用机枪的光学瞄具,高射时采用机械环形瞄具。为保证摇架高低俯仰旋转时高低机手轮操作的平衡性,在摇架的尾端设计了平衡铁。

首发装填方式采用钢丝绳加动滑轮的结构,以减小首发装填力;根据二联舰用机枪的使用环境,为保证舰船上人员和设备的安全,设计了机枪的膛口装置;专门设计有抛弹槽板和弹链、弹壳收集器,以防止机枪在射击过程中弹链、弹壳四处掉落。

由于02式14.5毫米单管高射机枪和58式14.5毫米二联高射机枪都是陆军装备,而舰用机枪的使用环境要求有很好的海水防腐蚀性能,因此对XYl4.5毫米二联舰用机枪进行了专门的枪身和枪架的特殊表面防腐蚀处理。

XYl4.5毫米二联舰用机枪的成功研发填补了我国外贸市场舰船武器的一项空白,它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考虑到战车内空间比较狭小,该枪塔机枪初样机是用齿轮绞盘收紧钢绳来实现首发装填目的,但在实际使用时感觉装填速度慢,而且钢绳复位时不够可靠。改进设计时,调整了齿轮的传动比,同时重新设计装填手轮结构,用棘轮防止装填时齿轮回转,当装填到位时下压棘轮卡子,在复位弹簧力的作用下,首发装填机构快速复位,从而大大提高首发装填的速度。

14.5毫米枪塔机枪的容弹器为2个150发弹箱,7.62毫米车装并列机枪的容弹器为1个1000发弹箱。3个弹箱外形为弧形,安装于枪塔的吊篮上,摇架上有两枪的进弹刚性导引,保证供弹的可靠。为避免14.5毫米枪塔机枪弹箱出口导轮与弹箱提把在车辆行进间产生晃动,改进设计时增加了扭簧和片簧,以保证弹箱出口导轮与弹箱提把在车辆行进问的可靠定位。

此外,为了收集14.5毫米枪塔机枪和7.62毫米车装并列机枪射击后抛出的弹壳以及弹链,专门设计了弹链和弹壳的收集袋,采用弹簧挂钩片与弹链和弹壳收集袋的相应安装部位连接,可以快速拆卸和安装。

14.5毫米枪塔机枪采用手动击发和电击发机两种击发机构,从而保证武器系统在任何情况都能正常使用。电击发机在初样机的摸底射击试验中工作不可靠(当供电电压小于25伏时不能可靠击发),设计人员经过重新计算、改进设计,最终的枪塔机枪电击发机工作可靠,可以保证实现单发、短点射、长点射等各种射击方式。

车装并列机枪的导轨座,可以进行高低和方向调整,保证其与14.5毫米枪塔机枪处于同一水平面且左右方向平行。在此之前,国内外尚没有14.5毫米枪塔机枪,因此该武器的成功研发填补了车载武器的一项空白,进一步拓宽了14.5毫米机枪的使用领域。

负责的朋友
悲凉的含羞草
2025-10-01 21:22:33

能击穿,实际上海军用的穿甲弹都是半穿甲爆破弹,因为仅仅是击穿主装甲,对于战列舰来说毫无意义。那怕是半穿甲弹也能击穿战列舰,但对于后期那些新思路设计的战列舰,就算打穿一两发,那点装药也造不成太大伤害。实际上越往后,战舰的设计越倾向防止次生伤害,抵抗弹药的后效,而不是防穿,因为根本防不住。

现代排名靠前的主战坦克,正面防穿都在半米以上,防破甲弹等效有些可能超过一米,而主炮穿甲弹对纯钢板穿深没有低于半米的,破甲弹穿深超过一米。战列舰那半米装甲真不算什么,何况连复合装甲都没有,部分装甲还是用多孔水泥之类的材料。战列舰的优势是有多层装甲,有些还带间隙,是为了缓冲爆炸伤害和剥离舰炮穿甲弹的被帽之类的,对抗坦克的破甲弹可能还有点儿效果,对抗坦克的穿甲弹就别想了。舰载武器和装甲的设计思路跟坦克完全不一样,不要直接拿厚度去对比,没意义,而且半米厚真不算什么,现在主战坦克正面厚度都是几十公分,而且材料还更好。

穿甲弹的工作原理就是,先用动能穿透装甲,再用化学放个烟花

460的炮弹速度并不快,是一个大锤砸上去的效果,最先承受不住的不是坦克装甲的正面,而是各种连接的位置,所以砸上去的效果是正面装甲板还没被击穿,而整个坦克已经从各种焊接的位置开始散架了。而且即使你用一体铸造的同等空心模型,也会由于各种拐弯抹角的位置在大力冲击下产生的应力导致整个坦克扭曲变形。那种大卡车撞上小轿车的场面,大卡车的蒙皮并不算硬,也没有击穿小轿车的蒙皮,小轿车只是散架了,或者被压扁了。

甚至不需要一吨重的炮弹,你要是能挥动几吨重的锤子,那直接上演大锤拆坦克也没问题,多砸几下总会变形的。155能不能达到这个效果就不好说了,460正中的话,很可能是整个坦克都散架或者七歪八扭,155并不需要把整个坦克打散架,打到正面,如果冲击力太大,依然可能导致各种连接处发生断裂或者扭曲,坦克还是会损坏。只是大家对于会不会报废有争议。

至于说203是肯定能行的,155的陆军榴弹炮打在主战坦克上,是肯定会造成损坏的,只是不确定损坏有多严重,海军同口径的炮弹,不清楚爆破效果和陆军比如何,但初速一般是比陆军的榴弹炮高的,而203的威力要比155大很多。无论是装药量也好,还是本身重量也好,都是和体积成正比的,而体积是和尺寸的三次方成正比,所以口径大一点,威力就会大很多。

英国纳尔逊级战列舰罗德尼号3座3联装16寸主炮昂首挺立的情景

军舰之间的战斗,155还需要靠命中才能造成伤害,而203和460只需要靠近失弹就能对军舰造成损害了,哪怕没有命中,靠装药也能炸炸薄点儿的钢板。而主战坦克侧面装甲会弱很多,屁股后面就更别说了,完全不可能和战舰的防御比,换句话说203和460要是落在坦克侧后方,不需要命中也能把坦克报销。

APFSDS小倾角穿深受倾角影响小。410mm/20应该是可以击穿的。但击穿后并不会直接进入重要舱室,拿大和举例,击穿主装后进入核心舱最近的一条路是通过空仓和防水区间进入锅炉舱,仍然有两层2×18mm得DS需要穿透,而APFSDS穿透时杆长的损耗和穿透后的断裂都是极不利于击穿下一层装甲的。这两层空仓空间都在2m左右,大概率出现横弹从而无法击穿。坦克炮能击穿主装甲就算击穿了。战列舰都是装甲后面还有装甲,连舱室本身也算防御的一部分,有些军舰重要舱室还有单独的装甲,按你的说法等于是要去绣花针一针扎到大象内脏才算击穿大象的防御,那这个问题这就毫无意义了,战列舰光凭物理厚度就足以阻挡任何坦克炮。

军舰遇到近失弹,并不是说爆炸后的弹片击穿了军舰装甲,因为哪怕真击穿了,弹片那点儿尺寸对军舰来说也是跟被针扎了一样。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炮弹爆炸造成的压力(不是压强),战舰表面会承受这个压力,产生的应力会把一些薄弱位置扯烂,或者在连接处形成长长的裂缝,而且越是形成裂缝,在裂缝附近形成的应力就越大,像战列舰这种体积庞大的船,自己开着开着就可能把裂缝扯成大口子。举个例子,你把一根很长的绳子绷直,然后在在绳子中间轻轻拉一下,就足以在绳子两端产生好几倍的拉力。坦克面对大口径的近失弹时也会面临这个问题,特别是侧面或者屁股面对的时候。哪怕普通的车也是一样,你看两个轿车相撞,车头对人的可能屁事没有,侧面对人的可能直接撞断了。路边炸弹对坦克的效果也是类似的,可能炸了之后,坦克里的人是没是,甚至各种零件但看都没问题,但各种连接处不是断了就是扭曲得动不了了。

大和号战列舰主炮,发射药重量(将全部转化为动能)为330公斤发射药,九一式穿甲弹弹头内部装药量为33.85公斤。

还有一点,就是想要防御就得增加重量和体积,然而重量和体积本身就会给车辆船只造成破坏力。一辆普通轿车遇到压强不高,但受力面积大,总压力大的情况,大不了就是被推着走,而坦克要是乱推弄不好就推坏了(实际上坦克会出现开着开着把自己开坏的情况),至于说大型军舰,从它自身的尺寸来说,任何一点扭曲放大到这个尺寸,都会产生非常大的位移,你甚至可以认为整条船其实是软的,所以会出现台风里浪把军舰的船头都给拍掉的情况,实际上你把人扔到这种环境里,哪怕淹死了也能留个全尸,没说浪把头给拍掉,比军舰结实多了。

穿甲弹要在倾角比较大的情况下穿过不同介质时才会折断,另外,军舰的装甲从设计上来说就不是为了防御那种细长细长的穿甲弹的,因为军舰本身并不需要面对这种武器,所以军舰的装甲并不会设计那种倾斜交错的多层结构,白白增加成本。战列舰用的装甲材料也是远远不如现代坦克的,哪怕现代军舰上的装甲板也是如此,不仅因为装甲板防不住对舰武器的穿透,而且重量上也承受不起,最关键的是成本也承受不起。

另外,现代主战坦克为了对抗穿甲弹,本身内部多层复合装甲就有倾斜摆放的,而且同样是硬度不一,这些措施最后都折算成了等效厚度,反过来,穿甲弹为了对抗这些手段,自然在设计上是考虑了这点的,所以能在坦克装甲上打出800毫米穿深的等效,那就能在战列舰上打出同样等效的穿深。

航空炸弹的装药一般是总重量的一半,而“皮薄馅大”的重磅炸弹(Blockbuster bomb)装药量可以达到四分之三。

另外,多层装甲也好,软硬不一也好,如果不考虑倾斜折断穿甲弹的话,实际防弹效果还不如同样硬度的一整块实心装甲。10块10厘米的钢板叠在一起,防穿效果是比不上一块实心一米的钢板的。至于反过来,坦克装甲对抗大口径AP的问题,穿深是可以仿真的,舰炮和坦克的穿甲弹穿甲原理不一样。舰炮无法击穿坦克装甲是因为炮弹太粗,速度太低(初速不到长杆穿甲弹的一半,末端速度更低),这导致压强不够。

穿甲弹是靠极高的压强,从装甲上切进去的,炮弹尖击中装甲的时候,装甲上收到的压力会向周围传递,但由于炮弹速度太快,物质中压力传递的速度时有限的,没来得及传递开的压力会累积在炮弹尖附近,导致这个位置的原子相互之间被撕裂开,就跟你拿刀切肉一样,其他部位的装甲没有参与这个过程,相当于打酱油了。

战列舰的炮弹速度太低,击中后力量会往周围传递,导致装甲变形,变形到一定程度后,会在装甲某些位置累积应力,导致装甲板撕裂开,如果不考虑尺寸的话,其实这个过程和长杆穿甲弹原理是一样的,但考虑了尺寸的话,战列舰炮弹与其说是穿透装甲,倒不如说是撕开装甲后挤进去的。

然而坦克并没有这么大面积的装甲供战列舰炮弹累积应力,坦克正面的装甲相对于战列舰炮弹来说太小,如果把坦克正面装甲周围的框架视为支撑强度无限大的话,那战列舰炮弹是无法击穿这个装甲的,就好比你拿篮球能很轻松击碎玻璃窗,但我要是哪个直径等于玻璃窗厚度的玻璃弹子给你,你能用篮球击碎这个玻璃弹子么?

坦克被击中后,如上图

由于坦克的结构强度比正面装甲抗冲击的能力差多了,所以舰炮打上去后,装甲没穿,坦克先散架了。虽然二战的时候坦克炮还没有长杆穿甲弹,炮弹初速和战舰炮弹半斤八两,那个坦克的装甲也比较差,但考虑到战舰的射程,估计舰炮末端速度也降了很多了,对于坦克来说还是个大口径低速炮弹的效果。如果炮弹击穿了坦克,那坦克起码会有个全尸,尸体上一个大洞而已,但实际效果吗,你看到了,是散架了,换句话说,装甲是防住了炮弹的,但正因为防住了,所以力量全部传导到了坦克的结构连接处,然后结构连接处没抗住,才会发生散架的情况。

诺曼底的时候盟军重巡洋舰的203曾经击中过德军的4号坦克,有照片的,4号成了零件。利比亚的时候衣阿华的406也炮击过,虽然没有击中坦克,但是一炮炸出4个网球场面积的弹坑。前几年世界上防御力最强的梅卡瓦被炸过,30公斤装药的地雷把梅卡瓦的主炮炸飞了。依阿华级战列舰用的mk13高爆弹装药69公斤。如果是mk8穿甲弹,弹重1.2吨,1.5倍音速重1.2吨的铁疙瘩砸坦克身上,而且还带18公斤装药。如果是破甲弹,那可能直接把坦克给融化了。

清秀的康乃馨
潇洒的西牛
2025-10-01 21:22:33

在吊索具的很多功能中,防腐功能是很多客户很垂青的一点,那么啥样的吊索具防腐功能更拔尖呢,要想买到这么的吊索具,首先您要先知道吊索具的防腐功能跟啥有关。就以钢丝绳子具为例,我们都知道钢丝绳子具的原材料是钢丝绳,也就等于说钢丝绳的防腐功能等同于钢丝绳子具的防腐功能,那么钢丝绳的防腐功能取决于啥?取决于它的原料,比方316不锈钢钢丝绳的防腐功能就要比306不锈钢钢丝绳的防腐功能强,而306不锈钢丝绳比热镀锌钢丝绳防腐功能强,涂塑钢丝绳比镀锌钢丝绳防腐能力强。原料是影响吊索具本身防腐功能最主要的一点,除此之外,运用环境也很主要,假如吊索具是在一种腐蚀环境下运用,那么即便它本身的防腐功能再强,也会缩短其运用寿命。  所以您在选购吊索具时,假如对比垂青它的防腐功能,就要选购适宜原料的吊索具,假如您不清楚哪种原料的吊索具防腐功能非常好,一定要多向厂家咨询,说出自个的诉求,这么才干买到适宜的吊索具。

聪慧的水杯
冷傲的硬币
2025-10-01 21:22:33
钢丝绳与水接触,会加快电化学腐蚀进程,缩短钢丝绳使用寿命,钢丝绳目前的防腐蚀措施有镀锌和磷化,锰系磷化涂层钢丝绳,磷化膜可以通过钢丝绳的耐磨性和耐蚀性,与高粘度润滑脂配合使用效果更佳。热镀锌钢丝绳一般在海洋中使用。

矿井选用锰系磷化涂层钢丝绳比较适合,目前因为供不应求,比较难买。

国内生产钢丝绳主要品种如下:

1.磷化涂层钢丝绳(专利技术),钢丝经锰系或锌锰系磷化处理,钢丝表面耐磨性、耐蚀性全面跃升,磷化膜与润滑脂的复合作用,有效抑制微动磨损的发生,彻底解决钢丝绳的磨损问题,疲劳寿命是同结构光面钢丝绳3倍,可通过疲劳试验验证疲劳寿命(亲自做疲劳试验最具可信性),是光面钢丝绳的升级换代产品,也可替代先镀后拔薄锌层镀锌钢丝绳使用(可通过盐雾试验检验或对比耐蚀能力),使用寿命超长,单位使用成本更低,稳定性更佳。

2.镀锌钢丝绳,包括热镀锌和电镀锌两种,一般而言,热镀锌锌层厚,电镀锌锌层薄

3.不锈钢丝绳,以304或316不锈钢为主,防腐蚀效果非常优秀但是价格昂贵

4.涂塑钢丝绳,碳素钢丝绳基础上,外层涂覆聚乙烯、聚丙烯或尼龙

5.光面钢丝绳,使用寿命短,市场需求剧减,将被磷化涂层钢丝绳全面淘汰。

6.海洋工程系泊用钢丝绳

7.缆索钢丝绳

大气环境中使用,优选磷化涂层钢丝绳,重腐蚀环境优选热镀锌—磷化双涂层钢丝绳,海水中优先海工钢丝绳。采购时请注意,在购货发票必须注明钢丝绳名称,如磷化涂层钢丝绳或316不锈钢丝绳,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另外,专利产品一般在钢丝绳外包装上有专利号喷涂标注,质保书应有主要技术指标,如磷化膜种类和膜重,仅供参考

英勇的店员
靓丽的火龙果
2025-10-01 21:22:33
火灾逃生绳索,一般钢丝绳在中间,外层包裹一层麻绳或纤维绳,这样手感比较好,而且摩擦力比较大,从高处滑下时可以保证安全,麻绳破断拉力小而且怕火烧,所以中间加入钢丝绳,提高破断拉力,防止断裂。

常用钢丝绳有磷化涂层钢丝绳、镀锌钢丝绳、不锈钢丝绳,大气环境中使用,专利技术生产的锰系磷化涂层钢丝绳使用寿命最长,目前疲劳试验数据表明,磷化涂层钢丝绳疲劳寿命是同结构光面钢丝绳的3-4倍左右(试验室可比条件下),不易磨损和不易锈蚀是钢丝绳使用寿命超大幅度延长的原因,已经远远超越进口钢丝绳磷化涂层钢丝绳单位使用成本仅仅是光面钢丝绳的百分之三十左右,重腐蚀环境优选热镀锌—磷化双涂层钢丝绳,仅供参考。

自然的含羞草
缥缈的黄豆
2025-10-01 21:22:33
不知道你说的钢丝绳滑套是指什么,一般有两种东西一种是钢丝绳防护套,一种是

钢丝绳套环

。这两种都是帮助钢丝绳延长寿命的,所以只要操作正确使用得当都不会影响钢丝绳寿命的,相反会延长钢丝绳使用时间的。高精度的场合这两种都不合适。

大胆的春天
昏睡的荷花
2025-10-01 21:22:33
楼上, 霉菌的宣传可是世界第一的没谱加不可信. 而且悍马毕竟只是运输车, 不是装甲车.

"这个技术中国的一个民营企业早在n年前就做到了", 中国的宣传是世界第二的没谱加不可信.

防弹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挡风玻璃被击中后肯定是碎的, 最多就是贴一个强性胶带面膜把碎玻璃粘住不再二次伤害, 但是面对下轮攻击碎玻璃的效果如何就值得怀疑了. 轮胎也不能防弹, 先进一点也就是采用中央气室系统充气和放气, 以上两者用AK-47都能击穿.

美军使用的悍马挡风玻璃可以在同一个地方抵挡住3发AK子弹在200m距离内的打击. 这也是对大多数防弹运钞车的要求. 防弹玻璃能挡3发, 射击孔的玻璃能挡1发. 如果用穿甲弹或者是7.62x54mm的SVD, 1发就可以直接打穿.

所以遇到袭击的时候, 呆在悍马上寄希望他的装甲能提供保护, 这种做法是极其愚蠢的. 如果道路通畅, 直接加速通过, 不做任何停留. 如果不能离开, 则立即展开还击.

正确的方法是车顶的 12.7mm机枪迅速还火, 压制武装分子的火力, 掩护其他队员下车. 其他队员下车后, 分散隐蔽并伺机还击. 无线电迅速呼叫支援, 只要稍微抗住一阵, 空中支援赶到, 武装分子只有撒丫子跑路的份了. 这样的事情在伊拉克日复一日的上演.

武装分子也在战斗中不断成长. 他们可以借助平民身份的掩护, 在美军的营地周围观察数周的时间. 摸清楚车队的时间和路线, 并选择合适的袭击方案. 他们会在道路两侧200m的距离设伏, 当车队通过时, 将第一辆车的司机击毙, 造成翻车堵塞道路. 后续的悍马只能下车警戒. 其余的狙击手迅速消灭车顶的机枪手以及无线电通讯兵, 没有后续的支援, 剩下的大兵基本上只有被宰的份了. 如果配合上IED, PKM机枪组, RPG火箭筒, 对于一支悍马车队来说简直是毁灭性的打击.

但这样十几号人的"大规模"袭击是比较少见的, 其策划指挥都有相当的难度. 不是普通的武装分子能达到的, 通常更多的是单枪匹马的偷袭. 利用平民以及复杂地形的掩护, 摸到车队100m甚至50m以内(50m距离, 即使用AK都能爆头), 小心的瞄准后果断击发, 打出精确的一枪. 不管命中与否, 头也不回的走掉, 绝不恋战. 只留下惊慌失措的大兵, 自己匆匆的消失在慌乱的人群中. 这样的行动也是早有预谋的, 旁边还有专人录像, 并传到网上.

霉菌大兵吃够了狙击手的亏, 除了给自己的狙击手配备巴雷特来泄愤, 还大力提高装备和人员的防护水平. 上面说过, 机枪手通常是狙击手"优先照顾"的对象, 他们除了穿上军队配发的防弹衣, 还自掏腰包从国内又买了一件, 两件套在一起穿. 虽说闷热臃肿, 但是效果还比较理想, 毕竟小命才是最重要的.

面对这样的状况, 狙击手也迅速做出反应. 既然套了两件防弹衣打不穿, 那就瞄准那些侧身站立的目标, 瞄准他们的臂章, 子弹会从腋窝打进去, 击穿一到两个肺, 运气好还能打中心脏. 这样的枪伤是致命的, 很难救活. 所以霉菌新开发的防弹衣, 在肩膀两侧又加上披膊, 跟兵马俑的盔甲非常神似.

伊拉克除了当地的武装分子外, 还有来自中东其他地区的穆斯林武装, 甚至有来自车臣的狙击手. 他们的枪法都属于上乘, 更重要的一点是作战经验丰富. 美军在伊拉克曾击毙一名来自叙利亚的狙击手, 他在一天之内狙杀了6名美军, 其中4个爆头, 用的是一支商业版雷明顿700.

枪法一般的射手, 也可以通过一些土办法提高狙击的命中率. 比如选择路边的一丛灌木作为标记, 预先瞄准那个地方. 当悍马通过灌木旁边的电线杆时就开枪, 每每奏效. 只要不恋战, 只开一枪, 开枪后小心地撤离. 如果没有强大的支援, 悍马车队是不敢贸然展开沿路搜索的.

伊拉克还有一种神奇的"车载狙击小组". 小组一共两人, 驾驶改装过的皮卡. 司机兼观察员位于驾驶席上, 负责搜索目标和指示方向狙击手隐藏在货卡内, 用杂货和篷布隐蔽起来. 车尾灯经过改装, 用一根绳子控制开合: 平时外面看不出痕迹, 可一打开就是射击孔. 可想而知, 这样子狙击手的视野就非常狭窄, 需要观察员把车子停在指定的方向, 并为他指示目标.

这样的小组可以靠近到200m左右的距离, 这距离上用SVD是相当致命的. 狙击手开了一枪, 观察员装作惊慌失措, 一脸无辜的开上车混在人群里跑了.

配合这些"车载狙击小组"一起行动的还有无数的眼线, 他们一般是路边店铺的老板或者小混混. 他们发现适合攻击的目标时, 就会用电话通知那些狙击小组. 还有就是一些十来岁的小鬼, 骑着电单车走街串巷, 发现有目标就用手机通知狙击小组, 然后继续在市区里到处转悠. 谁能想到, 路边正在打手机的小鬼, 会为自己招来一发致命的子弹.

面对这样的境况, 霉菌也很无奈. 有时候简直到了神经过敏的地步, 只要有人神色可疑, 眼睛直勾勾盯着大兵一边打手机的, 立刻制止并扣押有人敢在车上用DV录像或者用望远镜观察的, 直接击毙.

繁荣的世界
任性的石头
2025-10-01 21:22:33
电梯依靠电梯钢丝绳与曳引轮槽之间的互相摩擦驱动电梯上下运动,所以,钢丝表面微动磨损是造成电梯钢丝绳损坏失效的主要原因,当然还有疲劳与腐蚀等因素。减缓电梯钢丝绳内部钢丝表面的微动磨损速率就可以延长钢丝绳使用寿命,防止电梯钢丝绳发生微动磨损的方法,第一是给钢丝绳涂油润滑,第二是通过表面处理技术提高制绳钢丝的耐磨损能力和抗腐蚀能力。光面电梯钢丝绳防止磨损的方法就是涂油,锰系磷化涂层电梯钢丝绳则是利用锰系磷化膜大幅度提高钢丝表面的耐磨损能力,属于一种表面处理技术,也是一种耐磨保护涂层。锰系磷化膜膜重也是耐磨涂层厚度的一种表示方法,15克/平米就是磷化膜膜重,可以在试验室化验的。磷化膜膜重越大,钢丝耐磨损能力越强,锰系磷化涂层电梯钢丝绳的疲劳寿命越长。疲劳试验可以证明锰系磷化涂层电梯钢丝绳疲劳寿命远远超越光面电梯钢丝绳,锰系磷化涂层钢丝绳是各类光面钢丝绳的升级换代产品,光面钢丝绳则属于落后工艺,也是正在被淘汰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