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冲顶原因,急
冲顶的原因很多,工地人员说的也是原因之一。
电梯正常运行时发生蹲底或冲顶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电气安全装置失灵:
①强迫减速装置失灵;
②限位开关失灵;
③极限开关失灵;
④方向接触器粘连或释放迟缓,造成制动器不抱闸或抱闸时间滞后。
(2)制动力矩不足。
(3)曳引力不足。
(4)限速器失灵:
①限速器电气安全开关失灵;
②限速器机械开关失灵;
③限速器的提升拉力不能使安全钳起作用;
④限速器实际动作速度超过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值,现规定两年进行一次校验;
⑤限速器动作机构失灵或动作受阻;
⑥轿顶安全钳联动开关失灵。
(5)安全钳失灵:
①安全钳安装或检修以后,未进行试验和调整,安全钳契块与导轨侧面间隙过大,造成达不到有效的位置,或两侧安全钳不能同步动作;
②安全钳契块动作后与导轨侧面夹制实际摩擦力不能有效制停工作载荷;
③安全钳机械上的污垢、锈蚀未能及时检修、清洗,造成安全钳失效。
(6)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失效。另外,当超载保护装置失效后,不遵守电梯额定载重量(人数)严重超载下行;超面积电梯,货载重量估计偏差较大而超载下行等,都可能引起电梯蹲底现象的发生。
常见的电梯冲顶原因都被排除了,那么这次事故发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调查人员回到电梯机房,仔细检查了电梯控制柜里的电脑板和电气元器件,发现控制柜中I/O板(主板,接口输入输出板)上行继电器触点动作不良,并且主接触器触点有烧灼现象,接触动作不良。这说明发生电梯冲顶的原因,有可能是抱闸打开着而电机却停止转动,电动机与电梯曳引轮直接相连,曳引轮上悬挂的钢丝绳,一边牵引着电梯轿厢,一边牵引着对重铁。由于电梯对重侧重量较重,对重侧受重力作用向下坠落,此时连接在曳引钢丝绳另一端的轿厢被迫向上提拉,直至冲顶。
电梯控制柜内变频器驱动马达运行的必要条件是Enable信号(允许运行信号)和方向信号,而当上行继电器给变频器上行方向信号的触点动作不良时,变频器就接收不到主板发出的上行信号,从而无法驱动马达。但这种状态下变频器又不报故障,这就出现主板在接收到变频器无故障信号、门锁闭合信号、安全回路闭合信号、上行继电器反馈信号、上方呼梯信号后延时打开抱闸,导致电梯自由溜车。或者在电梯运行过程中,上行继电器的触点突然接触失效,但抱闸仍是打开状态,此时由于电梯轿厢里只有1人,对重侧比轿厢重,轿厢被继续向上提拉,最终发生冲顶。
查明事故原因后,调查组采取了相应措施,修理被损坏的电梯并预防同样的事故再次发生。首先更换了I/O板上损坏的上行方向继电器,防止上行信号异常中断,接着更换了主接触器,防止接触器发生粘连不断电、抱闸不合闸制动。此外,还增加了1个保护措施,就是取变频器抱闸输出信号,将其串入原抱闸接触器1的线圈回路。
抱闸控制回路更改后,调查人员进行了试验,以确认整改安全。
一是执行了之前模拟试验时的操作,即在电梯控制柜内登记“9F”的内呼指令后,主板输出上行方向指令,输出接触器吸合,I/O板上行继电器吸合,主板延时后打开抱闸,BKMAG2(抱闸接触器2)吸合,但因为变频器未收到上行信号,变频器抱闸输出继电器不吸合,致使BKMAG1(抱闸接触器1)无法吸合,抱匣不打开,这时主板报故障停止运行,需断电复位。
二是在电梯满速运行时,一旦断开变频器上行信号输入口上的信号线,电梯立即减速,速度减到零后变频器抱闸输出继电器断开,使得BKMAG1(抱闸接触器1)释放,同时抱闸关闭、电梯停止,这时主板报故障停止运行,需断电复位。
同理,无论在电梯启动前还是电梯运行中,当切断变频器下行信号线进行试验时,仍然得到“主板报故障停止运行,需断电复位”的结果。这一系列试验说明,增加安全回路,能够有效预防同类事故再次发生。最后调查人员为这部电梯增加了一套夹绳器,它是一种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当上述防护措施都失效时,它能通过夹死钢丝绳来使电梯停止运转,从而防止冲顶事故的发生。
虽然这起事故没有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但是调查过程中发现的一系列问题应该引起电梯安装及使用人员的足够重视。
一是该电梯是2002年安装并投入使用的,缺少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及防抱闸粘连功能,这是该事故无法有效避免的关键所在。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的9.10条款中明确规定,曳引驱动电梯上应装设符合相应条件的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但是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是2004年1月1日起才强制执行,所以在此之前出厂的电梯绝大部分都没有此装置,这就提醒所有电梯使用单位,特别是2004年前出厂的老电梯及高楼层电梯的用户,应该及时添加这种装置及功能,保护自身安全。
二是我国电梯实行强制维保制度,维保单位、人员都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维保人员在工作中应加强责任心,加强对电梯电气、机械部件的定期检查维护,特别是要严格参照技术文件,对已到使用寿命的电气原器件执行强制更换,不能仅仅从表面上来判断能否继续使用。该事故的直接原因就是上行继电器的接触不良,而该宾馆电梯的使用频率很高,一年平均达45万次,像这类电梯的维保就要特别重视,元器件的更换周期应该缩短,以提高安全系数。
三是作为特检机构的检验人员,除了充分熟悉和了解国家相关法规及标准、做好电梯检验工作外,还要向广大电梯用户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更好的管好用好电梯,使他们在乘坐电梯时更加舒心更加安全。
2、一个人看钢丝绳的平层记号。
3、将轿厢恢复到正常位置。
4、将顶层井道的极限开关都检查一遍,保证恢复后别再出问题。
详查问题原因,冲顶可不是开玩笑的。
具体操作如下:1、电梯主要设备已安装,轿厢底盘已校正,安全钳已夹紧导轨。2、在顶层和轿湘水平处组装配重框架配重块暂不放置,用手拉葫芦吊起框架。3、在顶层大厅外,设置临时放绳架,将每捆钢丝绳放在架子上,应能灵活旋转,放绳方便。4、先做钢丝细一端的细头,按要求将钢丝绳从放细架,方木,轿顶轮,导向轮,配重轮,编头固定在机房绳头板上。5、检查电梯非道,使配重框架下滑时无障碍物,并在非底标明框架下滑的位置或设署临时支撑,以确保电梯钢丝绳长度的准确性。6、配重框架下降到指定位置后,用绳头夹在顶层,夹紧每根钢丝绳和手拉葫芦上的钢丝绳,防止框架下降。然后制作另一端的绳头,挂在绳头板上固定,放绳结束。
钢丝绳是将力学性能和几何尺寸符合要求的钢丝按照一定的规则捻制在一起的螺旋状钢丝束,钢丝绳由钢丝、绳芯及润滑脂组成。钢丝绳是先由多层钢丝捻成股,再以绳芯为中心,由一定数量股捻绕成螺旋状的绳。在物料搬运机械中,供提升、牵引、拉紧和承载之用。钢丝绳的强度高、自重轻、工作平稳、不易骤然整根折断,工作可靠。1834年欧洲人奥鲁勃特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根钢丝绳光面钢丝绳,1939年建立的天津市第一钢丝绳厂是中国第一家金属制品企业。
冲顶高度是指电梯在顶层平层时,电梯轿顶防护栏或者轿顶反绳轮护盖儿到井道顶板的垂直距离。
电梯顶站的防冲顶高度,就是指电梯设站的最上一层的楼地面至电梯井道顶板下的这段高度。通常电梯的防冲顶高度为4.5米至4.8米。如果顶层层高小于这一尺寸,则井道局部须高出建筑顶板,在机房中冒出一个“台”来,卷扬机等设备都在这个台上,电机检修也需到台上操作。
所以,设计电梯机房时,须考虑这个台上方的净空高度,最小不要小于2.4米(经验),再加上台的高度就是电梯机房的层高了。
扩展资料:
电梯安全装置
电梯必定会有各种安全装置,防止轿箱因钢缆断裂、制动失灵等任何原因造成的堕落。最低限度的安全装置包括在机房装设的钢缆限速器,在轿箱及对重上安装安全钳。
1、限速器。限速器会在电梯向下超过预定速度的时候,锁紧限速器缆索,从而启动安全钳,刹停电梯。
2、安全钳,安全钳是一种机械安全装置,由奥的斯发明,当电梯速度超过预定速度时,限速器会锁紧限速器缆索后,启动安全钳夹紧导轨,把轿箱或对重刹停。
3、缓冲器,电梯缓冲器位于电梯井道底部,作为最后的保护。当电梯发生故障、在下降时超逾行程,缓冲器可减低电梯的冲撞力。
4、电梯蹲底就是电梯的轿厢在控制系统全都失效的情况下,会超越首层平层位置而向下行驶,直至蹲到底坑的缓冲器上停止。缓冲器就是为此而设置的防护装置,此防护装置根据电梯的运行速度的不同,分弹簧式和液压式两种。当轿厢蹲在缓冲器上就称为蹲底。此时,缓冲器对电梯轿厢的冲击力产生缓解的作用,不至于对电梯内乘客造成严重的伤害。
一 、抱闸接触器接触不好了,抱闸已经打开,但是电流太小,电流太小导致无力拖动,这种情况属于倒溜,倒溜后,他会压倒极限或者是别的急停开关就会停车擦拭抱闸接触器或是更换。
二、钢丝绳是不是打滑 ,如果是十层左右就是以上仪的情况大 你可以试试开慢车如果是强迫缓速动作可以人为动作的,在中间层跑别到终端站(把强迫缓速人为控制一般为常开的)。
三、要是有控制板的货梯接地端子有的会和零记得进了这个以前出现过,一般货梯没有控制板的直接就是货梯付220直接运行加三项电机电源,如果是感应器的话也可以认为动作,一般为光电式 ,可以倒感应器或是两个换位置,一般货梯不会是plc控制,所以在特定的楼层和特定的时间发生同样的情况是不可能的 他只与电梯的频繁率和强换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