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更换正时时规链条有哪些顺序?
第一步:将正时上盖拆
第二步:拆发电机皮带,正时曲轴轮!将发动机支撑稳定,拆卸发动机橡胶支撑!
第三步:拆卸正时侧盖
第四步拆解正时,将正时链轮上的正时点旋转到更换位置,拆正时涨紧器,拆正时链条!
第五步:清理正时侧缸体杂质及胶质准备安装工作!
首先更换正时是个大工程,需要更换的配件样都能省,比如正时盖已经看到磨损继续使用,般来说没有问题,但是等于没有风险!正规流程更换是要排除切可能出现的问题,而是凑合!再次更换的正时的过程定要做到每个螺栓最紧固两次或三次,定要确定在确定,方可进行步操作,马虎得!
在拆下正时皮带前一定要把正时对好,对好正时后才能拆涨紧轮,这时才能把皮带拆下来,装皮带时尽量不要把记号弄错;装上皮带后,要先用扳手将曲轴转两圈,再看记号,如果记号对的话在往上装其他东西,现在大部分车都容易顶气门,所以正时记号一定要对好。
二、点火正时调整
1、调整分电器断电触点间隙
触点间隙的大小不仅影响火花的强弱,而且影响触点开闭的早晚。若在调整点火正时后再调整触点间隙,即使是微小的变动。都会破坏已经调好的点火时刻,故必须在点火正时调整前调好触点间隙,将该间隙调整到0. 35~0. 40毫米范围内。
2、找出第一缸压缩行程上止点的位置,旋松第一缸火花塞。
慢慢摇转曲轴,当听到泄气声音时,表示第一缸在压缩行程。打开飞轮壳上的检视孔盖,再慢摇曲轴,使正时记号对准。
3、有辛烷值选择器的应将它调整在"0"的刻度位置上。
4、确定断电器触点刚张开的位置
旋松分电器外壳的固定螺钉,将外壳先沿着分电器轴旋转的方向转动,使两触点处于闭合位置。然后接通点火开关,一面将分电器的外壳沿着分电器轴旋转的相反方向转动,一面使点火线圈的高压线对着搭铁处(约2~3毫米),直到发现火花时为止。最后将分电器外壳的固定螺钉拧紧。
5、按点火顺序接好高压线:
装回分火头,将第一缸高压线插在分电器盖和分火头导电片对准的插线孔内,以顺时针方向按1、5、3、6、2、4的顺序插好各缸高压线。
6、发动检查:
起动发动机使运转至正常温度,忽然加速,若此时发动机发出短促而稍微的爆震声并立即消失,则点火时间适宜。如无爆震声,即点火时间迟后,应松开分电器外壳的固定螺钉,并将分电器壳向分电器轴旋转的相反方向转动少许。如爆震声严重,即点火时间早,应向上述相反的方向转动分电器壳,直至适合时为止。
方法如下:
1、对上五菱之光B12发动机进气凸轮轴正时点。
2、对上五菱之光B12发动机排气凸轮轴正时点。
3、让链条绷紧。
4、找到五菱之光B12发动机曲轴对上正时点。
5、装上涨紧器就完成了操作。
正时皮带的用途:
随着造车技术水平和工业发展的不断进步,部分发动机的正时皮带已被发动机链条所替代,与传统的皮带驱动相比,链条驱动方式的传动可靠、耐久性好并且还可节省空间,整个系统由齿轮、链条和涨紧装置等部件组成;
其中液压涨紧器可自动调节张紧力,使链条涨力始终如一,并且终身免维护,这就使其与发动机同寿命,不但安全、可靠性得到了一定提升,还将引擎的使用、维护成本降低了不少,可谓一举两得。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正时链条
1、保持第一缸活塞位于上止点位置, 曲轴正时皮带轮外边缘上的缺口与带轮室上的凸起的“ | ”标记对齐。
2、保证带轮室内及各传动皮带轮干净无油污、无水,必要时用干净的白布擦拭清洁。
3、使用专用的工具将喷油泵正时皮带轮固定后,按规定力矩拧紧螺母。装配皮带过渡轮合件,拧紧连接皮带过渡轮合件的六角法兰面定位螺栓至规定110±10N·m。
4、使用M8工艺定位螺栓同时将凸轮轴正时皮带轮和喷油泵正时皮带轮定位在带轮室相应的螺纹孔位置 ;带轮上已作了装配标记,装配线装配改为按记号装配。
5、将正时皮带合件依次按图示顺序(即1曲轴正时皮带轮—2凸轮轴正时皮带轮—3皮带过渡轮—4喷油泵正时皮带轮)要求套进各传动皮带轮,要求皮带上的标记与各带轮上的标记相对应对齐,见图示。皮带正时箭头与发动机运转方向相同(顺时针),皮带的外边缘与凸轮轴外边缘齐平(保证皮带外边缘与凸轮轴皮带轮外边缘的距离为0~0.5mm),保证皮带端面在同一平面内。
6、将涨紧轮合件装配在带轮室上,用六角法兰面定位螺栓将涨紧轮合件固定,但暂时不拧紧,确保涨紧轮合件能够运动自如,装配后必须保证凸轮轴正时皮带轮与喷油泵正时皮带轮之间、曲轴皮带轮与凸轮轴皮带轮之间不允许多齿、错齿现象发生,在装配过程中绝对不允许将正时皮带合件弯折。
2、其次,驾驶该车辆前往。
3、最后,向4s店的工作人员申请读取曲轴传感器和凸轮轴传感器的数据流即可计算出正时链条拉长数值。是非常简单的。
你好
正时链条一般10万--12万公里更换,随着使用,链条会出现磨损、被拉伸,导轨也会出现磨损,液压张紧器出现老化、伸出太多等,引起涨价力量不够;最终引起正时异常、发动机熄火或者不能正常工作。部分车型使用了终身免维护正时链条,可以不更换。(详细参考车型维修手册或车主车辆使用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