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链条 > 正文

循环经济的生产链条是什么

拉长的大炮
妩媚的小天鹅
2023-03-04 06:51:14

循环经济是什么?如何利用循环经济降低对自然环境的伤害?

最佳答案
文静的店员
顺心的巨人
2025-10-05 03:42:41

循环经济就是高效利用达到循环使用的目的,使物质的价值得到提升,资源回收再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这种生产方式不仅环保而且高效,是如今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

循环经济的传统经济的区别

传统经济是单项式生产流程,它是通过采取自然资源—制成产品—排放废物的流程实现经济发展的,这种方式会造成地球资源浪费枯竭,地球资源并不是源源不断的,而且高排放量造成自然环境污染,而且这种污染是不能补救的,久而久之危害的是我们的后代子孙。而循环经济是双向式的生产流程,是可以把排放的废物经过处理再利用,这样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利用率而且避免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是如今的主导生产方式。

循环经济的好处

第一、循环经济保护环境。大自然给与的馈赠我们应该保护并且珍惜,虽然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但是也要做到不污染、不乱才乱伐,循环经济降低了工业废物的排放量从而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第二、循环经济提高利用率,降低资源消耗。地球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保护地球迫在眉睫,如果不断地采集地球资源会导致资源枯竭,到那个时候我们的生存环境会自然灾害不断,赖以生存的家园被毁就没有幸福可言了。循环经济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使得资源可以循环使用,降低了资源的开采率。第三、循环经济提高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拉长了生产链,推动了产业的发展和创造了新型产业链,解决了许多就业人的困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保障了人民的收益和生活水平。

循环经济富民强国,是如今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生活中我们也要进行资源的循环利用,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最新回答
高挑的仙人掌
坚定的店员
2025-10-05 03:42:41

首先要在生产源头——输入端就充分考虑节省资源、提高单位生产产品对资源的利用率、预防和减少废物的产生;其次是对于源头不能削减的污染物和经过消费者使用的包装废弃物、旧货等加以回收利用,使它们回到经济循环中。

只有当避免产生和回收利用都不能实现时,才允许将最终废弃物进行环境无害化处理。环境与发展协调的最高目标是实现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控制,从利用废物到减少废物的质的飞跃,要从根本上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从而也就减少环境负载的污染。

扩展资料

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在这种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水系、空气和土壤中,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为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循环经济

儒雅的大象
幽默的中心
2025-10-05 03:42:41
你好,三大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2006年,“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独立章节提出,并对循环经济的规范化提出了要求。 国家标准委适时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以减量化、再利用和循环利用为重点,加快循环经济先进技术推广应用。

该试点凝聚了先进的循环经济技术和实践经验,有利于循环经济急需标准的制修订和相关标准的实施,促进循环经济的形成和规模化标准化。

拓展资料:一:发展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是对消耗大量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的一次革命。发展循环经济,要树立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公正发展三个理念。这三个理念是经济发展理念的深刻转变和推动。

和谐发展理念。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系统论和生态学为基础,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循环利用的原则,构建经济、生态、社会和谐发展的链条。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类选择循环经济发展方式的直接动因是解决经济发展带来的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枯竭的矛盾,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

公正发展的概念。公正是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基本准则,是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发展循环经济的正义观是集经济正义、社会正义和生态正义于一体的综合正义观。

二:什么是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即物质循环经济和流动经济,是指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浪费的全过程中,将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型经济转变为依赖生态资源循环的经济。 人力、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体系。

该理论于1960年代提出,主要应用于化学、经济和社会领域。

斯文的微笑
长情的洋葱
2025-10-05 03:42:41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大原则。

2006年“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以独立篇章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并对循环经济标准化提出要求,国家标准委适时启动了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核心,加快循环经济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试点固化了先进循环经济技术和实践经验,有助于制修订循环经济急需标准和相关标准的贯彻实施,推动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并走向规范化。

扩展资料:

发展循环经济,是对大量消耗资源、严重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的一场革命。发展循环经济应树立三大理念: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公正发展。这三大理念是经济发展观念的深刻变革与提升。

和谐发展理念。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系统论、生态学为理论基础,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构建经济—生态—社会和谐发展的链条。

可持续发展理念。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和谐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类选择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直接动因是化解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矛盾,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持续问题。

公正发展理念。公正是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一个基本准则,是衡量经济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尺度。发展循环经济的公正理念,是融经济公正、社会公正、生态公正于一体的综合公正观。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乔法容:发展循环经济的三大理念

鲤鱼橘子
如意的月光
2025-10-05 03:42:41

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

循环经济在本质上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知道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具有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特点。所有物质能源可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持久利用,将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降到最低。

循环经济需要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大原则,缺一不可。减量化是从预防阶段就开始减少废弃物,而不是在废弃物产生之后再采取措施再利用是过程性技巧,尽可能多次使用物品,避免过早造成垃圾,资源化是将废物利用,将废弃物再次转换成资源进行利用,能够减少废弃物。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必须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循环经济观,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前提在整个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必须改变观念,树立资源不断循环利用的理念,要着眼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各个方面作为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加以考虑。

2、正确看待整个生态链中的物种和资源所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能随意破坏资源,无节制的利用和浪费资源,要将自然作为赖以生存的基础,维持其良性循环,否则必然会威胁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3、要合理利用科学技术,一方面要考虑对自然的开发能力,另一方面要考虑对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循环经济

痴情的故事
会撒娇的悟空
2025-10-05 03:42:41
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从理论上讲,“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可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的内容:

(1)产品的绿色设计中贯穿“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理念。绿色设计包含了各种设计工作领域,凡是建立在对地球生态与人类生存环境高度关怀的认识基础上,一切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人类乃至生物生存环境健康发展的设计,都属于绿色设计的范畴。绿色设计具体包含了产品从创意、构思、原材料与工艺的无污染、无毒害选择到制造、使用以及废弃后的回收处理、再生利用等各个环节的设计,也就是包括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设计。要求设计师在考虑产品基本功能属性的同时,还要预先考虑防止产品及工艺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物质资源在其开发、利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贯穿“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理念。即在资源开发阶段考虑合理开发和资源的多级重复利用;在产品和生产工艺设计阶段考虑面向产品的再利用和再循环的设计思想;在生产工艺体系设计中考虑资源的多级利用、生产工艺的集成化标准化设计思想;生产过程、产品运输及销售阶段考虑过程集成化和废物的再利用;在流通和消费阶段考虑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和实现资源的多次利用;在生命周期末端阶段考虑资源的重复利用和废物的再回收、再循环。

(3)生态环境资源的再开发利用和循环利用。即环境中可再生资源的再生产和再利用,空间、环境资源的再修复,再利用和循环利用。

对于再利用和再循环之间的界限,要认识到废弃物的再利用具有以下局限性:其一是再利用本质上仍然是事后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种预防性的措施。废弃物再利用虽然可以减少废弃物最终的处理量,但不一定能够减少经济过程中的物质流动速度以及物质使用规模。其二是以目前方式进行的再利用本身还不能保证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处理活动。因为运用再利用技术处理废弃物需要耗费矿物能源、水、电及其他许多物质,并将许多新的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造成二次污染。其三是如果再利用资源的含量太低,收集的成本就会很高,再利用就没有经济价值。

循环经济“3R”原则的排序,实际上反映了20世纪下半叶以来人们在环境与发展问题上思想进步的三个历程:第一阶段,认识到以环境破坏为代价追求经济增长的危害,人们的思想从排放废弃物提高到要求通过末端治理净化废弃物;第二阶段,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实质是资源浪费,因此,要求进一步从净化废弃物升华到通过再利用和再循环利用废弃物;第三阶段,认识到利用废弃物仍然只是一种辅助性手段,环境与发展协调的最高目标应该是实现从利用废弃物到减少废弃物的质的飞跃。与此相应,在人类经济活动中,不同的思想认识导致形成三种不同的资源使用方式,一是线性经济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传统方式;二是仅仅让再利用和再循环原则起作用的资源恢复方式;三是包括整个“3R”原则且强调避免废弃物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方式。

现在学术界提出了“4R”、“5R”、“6R”原则,如除“3R”外加上“再组织”、“再思考”、“再制造”、“再修复”等等,我们认为这些原则是针对某些不同层次或领域,如管理层面、意识层面或某些行业领域提出的更加具体、具有针对性的原则,具有合理性,但不能取代“3R”原则的基本性和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