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星拉高???
其实枪在设计的时候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看起来准星偏高但是一实际上瞄距已经很直了,子弹的速度非常快,因此在几百米之内的偏差非常小。M14已经是很多年之前的枪了,当时的制作工艺肯定比不上M16自动步枪。
中国军队不生产红外线的原因是因为红外线的制造价格太高了(比玩具红外线要高的多),而且不适合野战使用,因为野战使用的话很容易被敌人发现,因此夜视系统才是中国军队应该装备的。(下面是M14和M16的具体资料)
[编辑本段]
美国著名枪械大师约翰·伽兰德的得意之作是1935年10月定型的7.62mm口径M1半自动步枪,也称伽兰德步枪。伽兰德步枪发射0.30-06(7.62×63mm)步枪弹,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枪机回转闭锁方式,具有可靠性好、射击精度高等优点,但根据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反馈,伽兰德步枪仍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如8发固定式弹仓容弹量太少,全枪太长太重等缺陷。
针对伽兰德步枪缺陷的改进从二战期间就已经开始了,伽兰德在1944年试制了一种名为T20的试验步枪(“T”是“试验”的缩写),这种T20其实就是一种可连发射击的伽兰德步枪,装有快慢机,配用M1918勃朗宁自动步枪的20发弹匣。在美国同时也有人在进行改进0.30-06步枪弹的试验,最后研制出T65步枪弹(定型为7.62mm NATO弹)。T65弹的弹壳只是比0.30-06弹缩短了12mm,但保留原来的弹头。T65弹质量较轻,生产成本也比0.30-06弹稍低,但有效射程远,精度也很好,而这两个特点正是美国陆军所需要的,因为在当时美国军方还不接受中间型威力弹的思想。
伽兰德在对T20试验步枪几次设计后,最后又改进出发射T65弹的T37试验步枪。1950年代初期,T37试验步枪进一步发展成为T44试验步枪,其特点是重新设计了外形,并改进了导气系统。在T44上再进一步的发展就是T44E4和T44E5。1957年5月l日,美国陆军军械部长宣布正式采用T44E4,并命名为“美国M14 7.62mm步枪”,同时T44E5也被命名为M15。从1945年美国实施“轻型步枪研究计划”开始,M14步枪经历了长达12年的研制,用于设计、研制、试验和改进的总投资高达635.2万美元。
当时,与M14一同进行对比试验的还有另外3种步枪:一种是发射T65弹的T25步枪,一种是T48步枪,还有一种是英国恩菲尔德轻武器厂研制的无托结构EM2步枪。最后通过试验的是M14和T48,而且T48名列第一。但美国最终选定了M14,因为M14质量较轻,生产加工及操作又与伽兰德步枪接近,且更重要的原因是——M14是“美国本地货”。M14步枪正式定型后又发展出M14E1和M14E2两种改进型,其中M14E2于1968年被正式采用,命名为M14A1。1959年12月美国宣布放弃重达6.1kg的M15方案,由M14A1取而代之,但M15上的支肩板和两脚架则被借鉴到M14上使用。
由于只靠一家工厂是无法及时完成庞大的采购计划的,与以往一样,M14的生产合同是由美国政府与多家武器制造厂商签订的。1958年4月,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开始小批量生产M14;1959年,美国政府与4家厂商签订采购合同,开始大量生产M14步枪;1963年1月23日,美国国防部命令终止采购M14。1958~1965年期间,花费1.3亿美元生产费用,4个生产厂商共为美国政府生产了1380358支M14。其中:
●美国陆军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生产173093支(另一说法是167000支);
●奥林·马西森公司的温彻斯特-韦斯顿武器分公司(简称温彻斯特)生产350501支;
●哈林顿-理查森武器公司(简称H&R)生产537582支;
●汤普森-拉莫-伍尔德里奇有限公司(简称TRW)生产319182支
另外,M14国家比赛级步枪(一般简称为M14NM)于1959年开始生产,主要用于射击比赛。M14NM只能单发射击,并配有专门的比赛用瞄具,而且枪管加工精度很高。M14NM主要由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和TRW生产,直到1990年代初,M14NM仍然在美国的民间射击比赛中流行着,而美军曾装备的M21半自动狙击步枪也是南M14NM改进而成的。
遭遇停产
位于马萨诸塞州的美国陆军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是伽兰德步枪和M14步枪的主要生产厂,它于1794年建厂,是美国第一家由国会法律认可的兵工厂,M14的停产使斯普林非尔德兵工厂极大受损,1964年6月30日,生产M14的专用机床被入库或转为他用,从此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正式关闭,并于1968年辟为历史博物院(注:现在的斯普林菲尔德武器公司与该兵工厂无关,这将在后文中介绍)。
M14停产的原因是在东南亚战斗检测的结果,特别是在越南。M14太长太重,在又热又潮的气候中使用很困难,而且7.62mm NATO弹也太重,巡逻小分队的单兵携弹量有限。另外美军士兵所使用的M14大多数都只能单发射击,在近距离接敌时其火力难以与AK47抗衡。虽然在每个步兵班中配有1~2支可连发射击的M14A1,作为步兵班的自动火力(相当于班用轻机枪)使用,但步兵班的火力仍然太弱,而且M14A1的弹匣容弹量只有20发,作为轻机枪而言火力持续性太差。美国军方在M14暴露出这些问题时就开始寻找新的替代品,最终选择了AR-15 5.56mm突击步枪,后来定型为M16。
M14被M16取代可以说是必然结果。随着时代变迁,各种新型武器和新战术的出现使步枪的作战职能缩小、作战距离缩短。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作战研究所的《战场伤亡调查研究报告》对一战、二战和朝战中的作战记录、值班日记、伤亡报告等进行了详细研究和统计,得出步枪累计使用频率曲线图:使用步枪的战斗中,100m内开火的情况约占30%,200m内开火的情况约占72%,300m内开火的情况约占88%,400m内开火的情况约占92%,从而说明步枪的最大有效射程拟定为300~400m已经足矣。
M14被M16取代并不是因为它的性能差,从性能上说M14是非常优秀的,但从整体设计上说,M14却是一种过时的武器。M14强调过去军用步枪的设计思想——精度高和射程远,但却太长太重,导致M14在东南亚丛林的徒步作战中极不方便,而机械化步兵也反映携带M14不利于乘坐装甲车,影响战场机动性。另外,7.62mm NATO弹的冲量大,射击时后坐猛烈,士兵在连发时难以控制住枪,因此连发射击精度很差。而同时期苏联研制的AK47则具有火力猛、体积小和可靠性高的优点。
M16取代M14是在1967年5月,1960年代后期M14全面退出美军现役的一线部队,仅少量使用。同时,美军也以M14为平台先后改进成M21和M24狙击步枪,这些半自动狙击步枪在战斗中表现良好。
被撤换下来的M14并没有全被销毁,按照军事援助计划,从1970年代初开始直到1990年代,至少有450000支M14移交给外国军队,装备过M14的国家包括韩国、土耳其、菲律宾、伯利兹、智利、哥伦比亚、多米尼加共和国、希腊、以色列、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等等。如美国政府在1973年赎罪日战争期间紧急空运了35000支M14步枪给以色列,以色列人用这批M14改装了10000支狙击步枪,一直使用到1997年。还有一些M14是授权外国公司转售的,如有一批M14通过以色列出口到新西兰和加拿大再售卖给私人,也有一些M14卖到荷兰,另外还有一些M14留在了越南。美国军方封存了至少170000支M14作为战略储备,不过大部分M14都是命运悲惨的,有750000支M14在总统的命令下被销毁。
重见天日
从美军地面部队撤装后,M14仍在美国海军的舰艇上使用,主要用作海上抛缆枪或舰队的海上防御步枪。美国陆军游骑兵学校在训练中使用M14,在西点军校、安纳波利斯的海军学院、弗吉尼亚州的军事学院和全国各地的国家少年后备役军官训练营(JROTC)中部可看到M14的身影,在美国的一些州或地方执法机构也有使用美国陆军援助的M14。M14也经常用作仪仗队和护旗队的礼仪步枪,例如阿灵顿国家公墓的礼仪枪。另外,M14也经常用于轻武器研制计划中的对比试验。
跨入21世纪,随着美军作战思想的改变和战场环境的转变,许多库存的M14又得以重见天日,再披战袍。重新起用M14与美国在阿富汗发动的“持久自由”行动有关。阿富汗的环境不同于越南丛林,是山区,视野开阔,因此步兵交战的距离比较远。美军在阿富汗的行动主要是由特种部队协助当地反塔利班的北方联盟武装在美军空中力量的支援下进攻,并在关键战场上让空降部队参加战斗。因此在阿富汗的美军都是轻装步兵。小口径步枪的有效射程太近,在阿富汗的环境下往往无法有效打击中等距离上的有生目标,而M24狙击步枪的射速又太慢,数量也不多,在提供战术支援时力不从心。由此,美国陆军第101空降师和第82空降师重新起用了一批M14,并配上两脚架和4倍的ACOG瞄准镜。
这两个空降师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场上使用了M14,基本上是每个班配有1支。许多轻步兵都抱怨M16无法有效攻击600m开阔地外的目标,而M14就可以胜任这个任务。受到这样的启发,2003年11月,美国陆军正式为轻装快速反应部队斯瑞克旅配备了安装有刘波尔德Mk IV瞄准镜的M14,每个班配1支,提供远程火力支援。而现在,在伊拉克的每一支美国陆军部队都装备了配有各式各样瞄准镜的M14步枪(包括M25狙击步枪)用于提供远程火力支援,如配备了高倍率瞄准镜、低倍率瞄准镜、无放大倍率的反射式瞄准镜,没有统一的标准。
内部揭示
M14由伽兰德步枪改进而成,发射7.62×51mm NATO弹,容弹量比伽兰德步枪大,通过快慢机可选择单发或连发发射。不过事实上美军装备的M14中大部分都把快慢机固定在单发的位置上。
M14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伽兰德在M14上首创了气体闭塞和膨胀式导气装置并获专利,其特点是可以自动关闭导气孔,限制进入活塞筒内的火药燃气。导气装置位于枪管下方,由导气箍、导气箍顶塞、活塞筒、活塞、枪机框和复进簧组成。导气箍右后方有闭气阀,可将导气孔关闭,以发射枪榴弹。
导气系统和枪机的工作过程是:当弹头通过导气孔后,部分火药燃气经由枪管下方的导气孔,并经过闭气阀和活塞侧壁上的孔进入活塞头中。由于导气箍前端为顶塞所封闭,火药燃气只得在活塞头内膨张从而推动活塞向后运动。活塞向后运动4mm时,原本与导气孔对正的孔就会错开,阻止了火药燃气继续进入活塞头中,所以这种膨胀式导气装置不需要用气体调节器。
活塞和枪机框相连。活塞后坐时带动枪机框向后运动。枪机框的自由行程约为9.5mm,使膛压下降至安全值,然后枪机框导槽上的开锁斜面迫使枪机导轮向上旋转,枪机前端的闭锁突笋便从机匣内的闭锁槽中解脱出来。枪机旋转开锁的过程还起到预抽壳的作用,使弹膛中的弹壳得以松动并略向后退。随后,枪机后坐,抽出弹壳,弹壳被限定于弹底窝上。枪机继续后坐,当弹壳口部脱离弹膛后,位于枪机内的抛壳挺簧伸张,推抛壳挺向前,使弹壳绕抽壳钩转动,然后从枪的右侧抛出。弹壳在抛出的过程中还会撞击枪机框突起的前端面,这将起到加速抛壳的作用。
当活塞的后坐行程将要结束时,导气箍下方的排气孔开启,火药燃气由这些孔中逸出。火药燃气逸出后,驱使活塞头向后的压力就消失了。此时被压缩的复进簧伸张,推枪机框向前,带动枪机复进,枪机推弹入膛。由于枪机上的闭锁突笋与机匣中的闭锁槽相互作用,枪机遂向右旋转实现闭锁。枪再次呈待发状态。
M14设有空仓挂机结构,当最后一发弹发射后,枪机会被机匣左侧的空仓挂机扣住。
M14的发射机构也是从伽兰德步枪演变来的,大部分零件都相似,包括双钩击锤,扳机和扳机连杆(第一阻铁)以及位于第一阻铁后面的带阻铁簧的第二阻铁等。整个发射机构一起装在机匣后部。
机匣两侧壁上有导引枪机运动的导轨。机匣内还有一横梁,中间开有缺口,这样,当枪机未复进到闭锁位置时,即使击锤意外解脱打击击针,也不会“走火”因为击针后端突出部被横梁挡住,虽然受到撞击,却不能向前。只有当枪机确实闭锁后,击针后突出部才恰好位于横梁中央的缺口处,此时击针才能打击底火。 机匣上方有一个桥形弹夹导槽,可以通过抛壳口上方用桥形弹夹直接向弹匣压弹。快慢机在机匣右侧下方,不需要时可以拆卸,用一个快慢机锁代替。快慢机锁是一个小零件,当M14装上这个快慢机锁后,快慢机就被固定在单发位置上,不能转换为连发发射。不过,只要卸下快慢机锁重新装上快慢机操作柄,M14仍然可以选择发射方式。
精密组件
M14的机匣是用8620钢铸造的,美国海军陆战队通过射击比赛发现H&R、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和温彻斯特生产的机匣寿命达到400000发,而TRW的机匣更好,能达到450000发。
M14的枪管是用铬钼合金钢或不锈钢制造,生产枪管的承包商有很多,如H&R、TRW、温彻斯特、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通用动力等等,而政府对承包商的生产质量控制标准非常严格,例如每100根镀铬枪管中会任意挑选其中的9根进行检查,如果这9根枪管通不过质检,那么这一整批100根枪管会全部回炉。
M14的枪管根据不同的管壁厚度分标准型(即轻型)、中型和重型3种。军用型普通级别的枪管都是镀铬的,比赛级和民用型枪管一般不镀铬。大部分军用型及比赛级枪管是轻型规格的,少量为中型规格,重型规格的比赛级枪管极少。军用型枪管的寿命要求不少于15000发弹,而比赛级枪管的比赛精度寿命为5000~9000发弹,即同一根枪管上的射弹数超过这个数字的话,射击精度就达不到比赛水平。
M14有几种枪口装置。军用型消焰器是长的鸟笼形,可用在所有的军用型M14和比赛级M14上,有些比赛级M14步枪还配有其他类型的消焰器,例如有一种是比较短的开叉形涡流式消焰器,还有一种是类似M16A2的比较短的鸟笼形消焰器。M14E2/M14A1主要用作连发射击,因此配有枪口防跳器,这是一个带有数排小孔的钢套管,套在标准消焰器上,并用螺栓和防松螺帽固定于枪口的刺刀座,能有效控制枪口上跳。
M14最早期的枪托是由胡桃木或桦木制成的,桦木枪托比胡桃木枪托轻20%,也更坚固,据说还有一小批质量不错的樱桃木枪托。由于技术的发展,在1960年代初开始用玻璃纤维等合成材料代替木材,目前只有部分比赛级的M14步枪才使用加大尺寸的胡桃木或桦木枪托。军用型M14的玻璃纤维枪托还可以用水性漆涂上各种伪装。军用型与民用型枪托的区别在于有没有容纳快慢机柄活动空间的缺口。目前由麦克米兰公司为各种M14提供合成材料枪托。
M14A1也采用胡桃木或桦木枪托。M14A1枪托有直枪托、后握把以及可以折叠在护木下方的前握把,这是M14A1与M14外观上的主要区别。前握把可固定在护木下方的5个位置处,彼此间隔25mm,以适应不同身形的射手。另外M14A1枪托上有橡胶缓冲垫和铰链式托底板,托底板可向上抬起,放在射手肩上,便于在射击过程中控制枪托。
1962年,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曾为M14E1研制出5种类型的折叠式枪托,包括有下翻式折叠和侧折叠样式,但都没有被采用。现在的斯普林菲尔德武器公司曾生产和出售过M1A-A1折叠枪托,这种枪托采用了意大利BM59步枪的金属折叠枪托,并加上塑料制的手枪形握把。
M14步枪的机械瞄具包括固定式柱形准星和弧形表尺的觇孔式照门,照门可调整风偏和高低,表尺分划为200m~1000m,每200m为一个分划。准星和照门都各有3种尺寸,标准(军用型)准星宽2.13mm,另外两种准星是比赛级步枪的,分别宽1.83mm、1.57mm;觇孔直径也有标准尺寸(1.75mm)和两种比赛级尺寸(1.32mm和1.51mm)。比赛级的机械瞄具也会和枪管一样打上“NM”标记。1962年H&R曾试验和制造过翻起式夜用瞄具,但没有被采用。
M14步枪既可用弹匣直接装弹,也可把一个10发的桥形弹夹插在抛壳窗的弹夹导槽上,通过抛壳窗把枪弹装入弹匣。M14有5发、10发、15发、20发和30发5种容弹量的钢制弹匣,美国国防部订购的主要为20发和10发弹匣。军用型弹匣的承包商包括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TRW、温彻斯特、H&R等,还有其他一些公司。1962年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曾试验过一些铝制弹匣,而岩岛兵工厂在1970年代初研制过一种用完即弃的30发塑料弹匣,但这些轻型弹匣都没有被采用。
M14的维护工具由多功能扳手、枪管刷、4节M3组合式通条、油壶和一个装通条的帆布袋组成,这些工具都可以存放在枪托内。M14A1的枪托不能像M14那样存放维护工具,因此M14A1的维护工具要另外用一个尼龙袋携带。M14的多功能扳手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可用于拆装步枪、调节导气孔、松紧导气箍和瞄具螺帽、拆装M2两脚架等等。
M14的其他配件包括空包弹发射装置、M6刺刀及M8A1刀鞘、机械瞄具保护框、枪背带、桥形弹夹、M5冬用扳机组件、M2两脚架、枪榴弹发射器等等。
在装备M79榴弹发射器之前,越南战场上美军榴弹手的M14配备有M15枪榴弹发射器瞄准具和M76枪榴弹发射器。在使用时,榴弹手先要关闭导气孔,换上发射枪榴弹的空包弹弹匣,把枪榴弹的尾管套在M76枪榴弹发射器上。配备的枪榴弹类型包括烟幕弹、信号弹、反坦克弹、白磷弹和训练弹。另外,在1961年曾试验过X-1下挂式40mm榴弹发射器,这种榴弹发射器是安装在M14的活塞筒和刺刀卡笋上,用标准的M15枪榴弹发射器瞄具瞄准。
M16步枪简介
[编辑本段]
M16自动步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换装的第二代制式步枪,也是世界上第一种正式列入部队装备的小口径步枪。该系列自动步枪主要包括M16式、M16A1式和M16A2式、M16A4式几种型号。 M16式自动步枪由美国著名的枪械设计师尤金·M·斯通纳设计。
1957年,美军装备7.62毫米口径M14自动步枪之后,就正式提出设计新枪。当时有两家美国公司竞争研制步枪,其中之一是阿玛莱特公司。该公司将其设计的7.62毫米口径AR-10步枪改进为发射5.56毫米枪弹的AR-15步枪。1957年阿玛莱特公司的设计方案中标。在阿伯丁试验场试验取得满意结果后,又根据寒冷地区试验结果对AR-15步枪作了一些改进,如枪管加强,允许枪膛带水射击,扳机护圈加大,戴连指手套可以射击等。1959年12月AR-15生产权卖给了柯尔特轻武器公司。经过一番周折之后,1962年,美国空军首先采购8500支AR-15式步枪装备机场警卫部队并将其命名为M16式步枪。陆军于1964年正式装备该枪。
M16式步枪在越南战场上暴露了不少问题,最主要的是弹膛污秽现象严重,卡壳故障率高。针对战场上出现的问题,阿玛利特公司对该枪进行了改进,改进后命名为M16A1式步枪,1967年定型,1969年起大量装备美军。 M16逐渐成为了成熟而可靠的武器系统。
1977~1980年北约小口径步枪选型试验后,确定比利时的SS109式5.56毫米口径枪弹为北约制式口径枪弹,而M16A1式步枪只能使用美国的M193式5.56毫米口径枪弹,从而存在近距离杀伤威力太大,远距离杀伤威力不足的问题。为了统一到北约口径,并进一步提高步枪的作战性能,柯尔特制造公司又对M16A1式步枪进行了改进。1982年美国海军陆战队首先采购了20万支改进后的M16A1式步枪装备部队,并命名为M16A2式步枪。1984年3月美国陆军也正式宣布采用M16A2式步枪。
M16系列步枪除装备美国武装部队外,还装备澳大利亚、智利、多米尼加、海地、意大利、约旦、日本、印度尼西亚、韩国、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新西兰、黎巴嫩、斯里兰卡、越南、中国台湾等55个国家和地区。
结构特点
[编辑本段]
M16系列步枪的特点是口径小、质量小、射击精度高、持续作战能力强,在步枪通常射程(400米)内杀伤效果好,广泛采用铝合金和塑料等轻型材料和先进的加工制造工艺。
M16式步枪采用导气管式工作原理。该枪与普通导气式步枪不同,没有活塞组件和气体调节器,而采用导气管。枪弹被击发后,火药气体经导气孔高速进入导气管,并直接进入机框与枪机之间的气室。枪机上的密封圈阻止气室内的火药气体前进,因此急剧膨胀的气体便推动机框向后运动。机框走完了自由行程,其上的开锁螺旋面与枪机闭锁导柱相互作用,使枪机右旋开锁,而后机框带动枪机一起继续向后运动。
瞄准装置
M16系列步枪采用机械瞄准具,准星装在直立式三角形准星座上,表尺装在框形提把中。
M16/M16A1式步枪采用柱形准星、L形表尺和觇孔照门,表尺分划为0~300米和300~500米。
M16A2式步枪采用柱形准星和双觇孔照门表尺,大孔用于200米以内的近距离射击,小孔用于远距离射击。提把上还可安装光学瞄准镜。
弹药
M16/M16A1式步枪使用M193式、M777式5.56毫米普通枪弹,M196式、M778式5.56毫米曳光弹,M199式5.56毫米教练弹和M100式5.56毫米空包弹。M16A2式步枪使用SS109式5.56毫米枪弹(即北约制式枪弹),也可使用M193式5.56毫米和其他5.56毫米枪弹。
①M16式步枪的特点
[编辑本段]
该枪主要由上机匣组件、下机匣组件和枪机-机框组件构成。上机匣组件包括枪管、瞄准具、导气管、上下护木、枪口消焰器、枪管连接箍、防尘盖、提把、上机匣等。下机匣组件包括枪托、握把击发发射机构、保险机构、复进簧导管、复进簧、下机匣与机匣连接套等。枪机-机框组件包括装填拉柄、枪机闭锁导柱及其固定锁、枪机、抛壳挺、机框等。
击发机构为击锤回转式。击针没有击针簧,击发时击针以环形凸起撞击枪机尾端以保证正常的击针突出量。开锁过程中机框上的环形隔板带动击针向后运动,在机框复进但未走完闭锁后自由行程之前,环形隔板限制击针前进,只有在机枪确实闭锁之后才能击发。
发射机构只有单发和连发式,没有3发点射式。扳机护圈可向下打开,便于士兵戴皮/棉手套时射击。快慢机柄有单发、连发和保险3个位置。通过转换快慢机柄的位置,发射机构可直接控制击锤。
该枪的固定式三角形直枪托、方形护木和握把均用塑料制成,许多重要零部件用铝合金制成。
②M16A1式步枪的特点
[编辑本段]
M16A1式步枪是M16式步枪的改进型,主要改进之处是:弹膛镀铬,重新设计了复进簧导管(亦称缓冲器),以降低射速,在完成闭锁动作过程中防止反跳开锁;由于M16式步枪没有拉机柄,在机匣右侧后端增加了一个辅助闭锁装置,该装置由机框右侧的一排细齿和伸出机匣右边的辅助推机柄组成,其作用是在枪机因故障不能完全闭锁时,射手可用手推其闭锁;枪管下方可加挂M203式40毫米口径榴弹发射器,具有点、面杀伤能力。
③M16A2式步枪的特点
[编辑本段]
M16A2式步枪是M16A1式步枪的改进型,主要改进之处是:改用刚度较大的重枪管,缠距由305毫米改为178毫米,可发射比利时的SS109式5.56毫米枪弹,提高了有效射程和远距离杀伤威力;增加了3发点射机构,既可单发射击和3发点射,也可单发和连发射击;表尺可调整800米距离上的高低和方向偏差;取消了枪口消焰器朝下的开口,射击时可抑制枪口上跳,卧姿射击时可消除枪口区地面扬尘;机匣右侧抛壳口的后方增加了一个导壳板,抛壳时可防止打击(左)射手的脸部;护木由原来的方形改为圆形,改进了散热器,护木上面呈肋状,便于握持;枪托和握把改用高强度尼龙材料制成;备有轻便的可卸式两脚架,用以提高卧姿射击稳定性。
④M16A4式步枪的特点
[编辑本段]
M16A4式步枪是M16自动步枪的一种改型。M16A4作为前线美国陆军和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标准装备,它是将枪械与火控系统分别进行模块化来设计的。取消了之前的固定可拆卸携带提把以及金属照门的组合,而是以MIL-STD-1913皮卡汀尼导轨取代之。这使得枪支可以同时装备可拆卸携带提把或者其他大部分军用和民用的瞄准具或者目视装置。所有美国海军陆战队的M16A4都装配了奈特武器公司的M5 RAS护木,可以附加垂直握把,激光瞄准具,通用战术灯或者其他附件。在美国陆军战地手册里,使用了RAS的M16A4通常被称为M16A4 MWS或模块化武器系统。这个型号沿用了M16A2的三发点射模式。
美军全面装备M4/M4A1后,以代替原来使用的M16A2。尽管M4/M4A1在步兵战斗的射程内已经有足够的精确,但海军陆战队还是决定选择射程更远的20英寸长枪管的M16A4。来自阿富汗的一些报道似乎说明了海军陆战队的选择:M4/M4A1的初速较低,SS109/M885弹在阿富汗战场上表现出缺乏杀伤力,创伤效果不理想。在2002年下半年,经过一番辩论后,美国海军陆战队正式宣布,美国海军陆战队经过2年的测试和评比,最终决定放弃全面换装M4而装备M16A4,装备时间从年底开始。但海军陆战队也不打算全面装备M16A4,机械化部队仍然会以M4作为主要武器。
M16自动步枪规格数据
[编辑本段]
类别:可选射击模式步枪
口径:5.56毫米(.223英寸)
M16/ M16A1
口径 5.56×45mm M193弹
采用日期 1964年/ 1967年
全枪长 986 mm
枪管长(不含消焰器) 508 mm
枪管长(含消焰器) 533 mm
膛线 6条,右旋,缠距305mm
空枪重(带空弹匣) 3.1 kg/ 3.18 kg
战斗全重(带实弹匣和背带) 3.73 kg/ 3.82 kg
理论射速 700~950 RPM
有效射程 400 m
初速 975 m/s (3200FPS)
枪口动能 1625 J
弹匣容量 20 / 30 rds
瞄准基线长 501 mm
M16A2
口径 5.56×45mm SS109/M855弹
采用日期 1983年
全枪长 39.37"(1000 mm)
枪管长 20"(510 mm)
膛线 6条,右旋,缠距178mm
空枪重(带空弹匣) 3.77 kg(8.30 lbs.)
理论射速 700~900 RPM
有效射程 600 m
初速 945 m/s(3100FPS)
枪口动能 1765 J
弹匣容量 20 / 30 rds
瞄准基线长 501 mm
M16A4
口径 5.56×45mm SS109/M855
全枪长 1000 mm (39.37")
枪管长 510 mm
膛线 6条,右旋,缠距178mm
空枪重(带空弹匣) 3.77kg (8.30 lbs.)
理论射速 700~900 RPM
有效射程 600 m
初速 945 m/s (3100FPS)
枪口动能 1765 J
弹匣容量 20 / 30 rds
瞄准基线长 501 m
M1步枪
M1式加兰德步枪(正式名称:United States Rifle, Caliber .30, M1) 因其设计师约翰·坎特厄斯·加兰德而得名。
M1步枪供弹方式比较有特色,装双排8发子弹的钢制漏弹夹由机匣上方压入弹仓,最后一发子弹射击完毕时,枪空仓挂机,弹夹会被退夹器自动弹出弹仓,会发出声响,提醒士兵重新装子弹。有时弹夹中的子弹不一定对齐弹夹开口,为了使子弹对齐开口士兵装弹的时候往往在钢盔上磕几下使之对齐。当一次压入弹仓的弹夹在子弹打光之前再次装填子弹不方便。作为半自动步枪,弹仓容量还嫌太少。
M1步枪投产之后最初生产和装备军队的速度都十分缓慢,随着美国于1941年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加兰德步枪产量猛增,M1步枪可靠性高,射击精度高,易于分解和清洁,它被证明是一种可靠、耐用和有效的步枪。被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好的步枪。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中是美国军队的主要步兵武器。美国著名将军乔治·巴顿评价它是“曾经出现过的最了不起的战斗武器”。
加兰德步枪装备了很多国家的军队。美军一直到1957年,M14自动步枪列装后,加兰德步枪才退出现役。作为替代的M14自动步枪还保留了很多加兰德步枪的特色。
1944年,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在加兰德步枪的基础上,加装2.5倍瞄准镜、枪口消焰、腮垫等专用附件,命名为加兰德M1狙击步枪。
类型:半自动步枪
口径:7.62 毫米
弹药: .30-06斯普林菲尔德步枪弹(7.62×63mm步枪弹)
弹仓容量:8发
枪机:导气式, 回转闭锁式枪机
全长:1.1 米
枪管长度:610 毫米
初速:865 米/秒
空枪重:4.3 公斤
有效射程:730 米
瞄准具:觇孔式照门
产量: ~ 550万
M1卡宾枪
M1卡宾枪是一种半自动卡宾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使用最广泛的武器之一。是枪械历史上按照公认的卡宾枪定义,第一种专门设计及大量生产的卡宾枪。
1938年,美国陆军要求为军官、军士、司机、机枪手、通讯兵及其他不便携带来福枪的人配备一种介于步枪与手枪之间的质量不超过2.5千克的轻武器,作为轻型自卫武器用以取代手枪和冲锋枪。1940年美国军方批准展开研制计划。由温彻斯特连发武器公司设计的样枪以及弹药被美军选中,1941年定型,命名为M1卡宾枪,并于1942年进入现役装备部队。直到二战结束,M1卡宾枪共生产了近六百万支。
M1 Carbine
类型:卡宾枪,半自动
产地:美国
生产期间:1941年9月-1945年8月
变型枪:M1A1、M1A3、M2、M3
产量 625万
口径:7.62 毫米
弹药:M1 .30 卡宾枪弹
弹匣容量:15发或30发分离式弹匣
枪机: 导气式,回转闭锁式枪机
全长:904 毫米
枪管长度:458 毫米
重量:2.36 千克
射速:750 发/分 (M2)
初速:585 米/秒
有效射程:300 米
汤姆森冲锋枪是一种短枪管、发射手枪弹的抵肩或手持射击的轻武器,装备于步兵、伞兵、侦察兵、炮兵、摩步兵、空、海军等。冲锋枪是冲击和反冲击的突击武器,在前两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冲锋枪的基本特点可概括为:体积小,重量轻,灵活轻便,携弹量大,火力猛烈。但由于冲锋枪枪弹威力较小,有效射程较近,射击精度较差,加之步、冲合一的突击步枪的问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战术地位逐步下降。从国外轻武器发展势头来看,除了微型、轻型、微声冲锋枪仍有生命力以外,常规冲锋枪将被小口径突击步枪所取代。
性能数据
口径----11.43mm(0.45in)
初速----282m/s
膛压----138.6kPa
表尺射程----
M1928A1式----549m
M1式和M1A1式----183m
有效射程----200m
枪口动能----569J
战斗射速----
单发----40发/min
连发----120发/min
自动方式----
M1928A1式----半自由枪机式
M1式和M1A1式----自由枪机式
发射方式----单发、连发
供弹方式----弹匣,弹鼓
容弹量----
弹匣----20发、30发
弹鼓----50发、100发
勃朗宁轻机枪
工作方式:半/全自动
口径:.30英寸(7.62mm)
弹夹:20发
简介:
最初型M1918式勃朗宁自动步枪(BAR)由美军士兵作为自动步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首次使用,在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使该枪获得了很高的声誉。1940年,M1918A2式投入使用。与早期型号不同的是它仅有全自动方式下的两种射击方式:慢速方式300—450发/分;快速方式500—650发/分;而没有了半自动方式。此种型号成为勃朗宁轻机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广泛的使用。而且在很多的电影中,也可以见到它的身影。该枪是快速火力和穿透力完美结合的典范。它最大的缺点是枪管持续射击时过热,缺少可快速更换的枪管的功能。
二、肩背装备。士兵将肩背一台小电脑和先进的多媒体系统。目前,摩托罗拉公司已经研制出一种微型电脑。为了能够更舒适地使用电脑,在军服的皮带上将装备一个小鼠标。这样,计算机和通信等技术将成为士兵佩戴在腰、背、肩和头部的最一般性武器。这些装备将使士兵与陆军装备的一些最先进的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直接联系起来。此外,士兵还会配备一个背包与接线系统,其他子系统则可插在这个系统上,包括一个无线电台。
三、夜视装备。目前,美国陆军配备的最先进的夜视装备是AN/PVS-14型单筒夜视镜。该夜视镜的分辨率为1.3圈/弧度,重0.4千克,使用灵活,既可带到头上用单眼观察,也可手持观察或安装到步枪上。如果不需要的时候,士兵甚至可以把它随心所欲的从头盔上取下来。它还可以作为手持观察设备,也可置于轻武器(如M-16/M-4步枪)瞄准杆上作为步枪的瞄准具使用。除了安装在M4A1卡宾枪上之外,还可安装在M4A1卡宾枪的特种作战改进型上,以及在M240和M249B班级自动武器、M16A2和M16A4步枪上使用。其独特的防水设计使其可以在20米深水下使用。夜星双筒夜视镜,能够在白天或黑夜中使用,使战场上的部队不用受昼夜两套夜视镜的重量和体积之累。这种夜视镜把一个三代像增强管、一个人眼安全激光测距机和一个数字罗盘集成为一个手持式轻型夜视设备。这些系统把目标范围显示在目镜显示器上,并有一个RS-232数据接口,可将范围、方位、俯仰数据传送给战斗计算机,计算机确定目标范围后提供给火控系统。
四、M4/M4A1式5.56毫米卡宾枪。M4/M4A1式5.56毫米卡宾枪可以说是美军现役装备中最适合单兵的轻武器。该枪最大特点就是重量轻、体积小,并具有M16步枪的火力和精度,既可作冲锋枪用,又可作步枪用。其改进型M4A1则形成了一种模块化武器系统,配用了多种适合单兵的附件。M4/M4A1式5.56毫米卡宾枪由M16A2式步枪派生而来,属于轻量型和缩短型枪,该枪与M16A2式步枪基本相同,有85%的零部件可与M16A2式步枪互换,因而也大大简化了武器的训练、维修和后勤供应。该枪体重2.54千克,有效射程600米,采用伸缩式枪托,火力猛,射击精度高,配装的新型比赛型瞄准具可在800米射程上进行风偏和射角调整。
五、SR-47式突击步枪。SR-47式突击步枪是阿富汗战争催生的产品,当时为了解决美军士兵在地道战中随身携带弹药不够的问题,美国奈特军械公司在M4/M4A1式卡宾枪的基础上研制成一种发射7.62×39毫米苏式枪弹、弹匣与AK-47式突击步枪通用的突击步枪。目的是使美军士兵在子弹耗尽时可以使用从战场上拣来的AK-47步枪的弹匣使用。
六、M82A1式12.7毫米反器材步枪。 目前,美军装备的大口径狙击步枪主要是M82A1式12.7毫米反器材步枪。该枪在1990~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一举成名,并引发了世界各国装备大口径狙击步枪的热潮。M82A1式反器材步枪也由此成为众多反器材步枪的参照标准,主要用于狙击和杀伤敌方远距离上的有生力量。该枪全枪质量12.9千克,弹匣容量10发,采用枪管短后坐式自动方式。击发后,火药气体一方面推动弹丸沿枪管向前运动,另一方面又同时作用于弹壳底部,并将推力传给枪机,再由枪机闭锁凸笋传给枪管节套,最后通过枪机体传到枪机框后部。
七、贝内利M4超级90霰弹枪。在美军2000年的"三军战斗霰弹枪"选型中,由德国HK公司和意大利贝内利公司联合研制的M4超级90霰弹枪凭借其优异的性能一举中标,成为美军最新的制式霰弹枪。美国国防部一次订购了25000支,目前仍在交付之中。有报道称美军在阿富汗清扫洞穴的战斗中已经使用了该枪。M4超级90霰弹枪除了采用导气式、自动装填机构及枪管下的2个活塞以外,大部分结构都来自M1和M3超级90霰弹枪。该枪还增加了两套活塞系统以减小武器后坐。
八、"掠夺者"近程反装甲武器系统。该武器系统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结构紧凑和便于单兵携行的特点,并具有低烟、低后坐、低噪声软发射能力,可以有效对付近距离目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巷战武器。"掠夺者"导弹全系统质量仅9.1千克,长1.1米。弹体由非金属材料制成,采用软发射方式,最小射程为17米,最大射程750米,飞行速度可达300米/秒。制导体制是光学瞄准加惯性自动驾驶仪,具有"发射后不管"的作战能力。它具有直接攻击和攻击顶部装甲两种攻击方式,可用于摧毁目前和未来主战坦克以及掩体和工事等目标。
九、狙击手探测技术。目前,美国已开发出主要采用声测、红外和激光等原理的狙击手探测技术。这种系统有单兵佩挂型、固定设置型和机动平台运载型。该系统为固定设置型,采用2个置于保护区两侧的传声器阵列或6个分布在保护区内的单向传声器。传声器通过电缆或射频链路与指挥节点相连。为了准确定位,需事先确定传声器的距离,精度要在1米以内。
十、隔墙探人技术。 隔墙探人技术可以提高城区作战人员的态势感知、侦察与探测和生存能力。美国目前已开发出利用静电场、超低频电磁能、雷达生命特征信号监测、超宽带雷达原理的探测技术。在利用静电场原理的隔墙探人技术方面,美国研制的"探人器"利用人体能产生静电场以及两个极性相反的静电场之间存在着吸引力的原理进行工作。使用时,操作手用"探人器"对四周进行扫描。当前方有人时,"探人器"的静电场与人体静电场产生引力,将"探人器"天线拉向人所在的方向,使"探人器"对向人,识别出匹配的静电场。"探人器"还可以根据需要定制,用于探测其他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目标。已研制出的"探人器"样机重0.45千克,用9伏电池供电,可使用3~4天,能探测到120~140米距离内的位于墙壁后的人员。
十一、微小型无人机。微型和小型无人机可以由特种作战部队随身携带,需要时发射升空,对侦察死角进行及时、有效的空中监视和目标捕获。美国海军陆战队作战实验室和海军研究实验室联合研制的"龙眼"小型无人机,仅重1.9千克,可以分解成5部分,装入士兵的背包。该无人机可以自动飞行和降落,能根据航线点迹飞行,或者在飞行中接收便携式地面控制站发出的更新指令信息,续航时间1小时,最大航程10千米。机上可以携带昼用照相机、红外照相机或微光照相机。
十二、发射后不用管的"标枪"反坦克导弹。 "标枪"反坦克导弹是美军为适应城市作战的需要,新研制成功的便携式、具有"发射后不用管"能力的反坦克导弹,是一种性能十分出色的第三代反装甲攻坚武器,主要用于摧毁近距离的敌方坦克、战车和坚固工事。其主要特点是不占编列装,可根据需要配发战斗分队;采用了顶攻和直接攻击两种攻击模式,对现役主战装甲有较大的歼毁概率;采用两级串联战斗部,破甲能力增强;配备了第二代前视红外侦察装置,有较强的夜战能力;使用方便,反应迅速,能够在有限空间发射。
十三、穿甲力强的反装甲新型火箭筒。该火箭筒是单兵一次性使用的反装甲/攻坚武器。其主要特点是重量轻、携行方便,步兵可携行数具;使用简单,操纵容易,射手无需长时间培训;威力大,目前火箭弹破甲厚度为400毫米,破甲能力达700毫米以上,命中目标后伴有致盲强光和燃烧作用;采用了无坐力炮原理发射,发射特征不明显,射击位置不易暴露;可以根据目标性质,选择破甲弹和两用弹,破甲主要用于摧毁装甲目标,两用弹主要用于摧毁坚固工事.
美国陆军一般都装配哪些武器装备?看完你就明白!
M17手枪,2017年5月美国陆军开始装备m17手枪,此前美国陆军装备的是M9和M11手枪!
M4A1卡宾枪,最大有效射程600米,可以说是美国陆军的制式武器了,M16枪也有人用,只是用的很少,基本上全是m4a1!
MP5冲锋枪,发射速率为800发每分钟。冲锋枪的地位可以说是很尴尬了,短突的作用基本上都可以取代冲锋枪了,目前美国陆军装备的冲锋枪就是MP5!
莫斯伯格500霰弹枪,目前陆军装备的就是这种散弹枪,至于雷明顿M870主要是美国海军陆战队装备使用的!
M240B通用机枪,最远射程3725.27米,最大有效射程为1800米,美国陆军每个班都会配备,除了M240B之外,美国陆军还装备M249轻机枪和M2重机枪!
M107狙击枪,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巴雷特狙击枪,有效射程2公里,除了M107外,美国陆军还装备的有M2010狙击枪、M110狙击枪、MK 20 SSR狙击步枪!
10个作战师(2个装甲师、4个机械化师、2个轻步兵师、1个空中突击师、1个空降师)、
13个旅(7个航空旅、6个炮兵旅);3个装甲骑兵团;2个营群(1个步兵营群、1个空降营群);
12个防空导弹营;另有2个一体化师。
美国陆军的作战师分为三种六类:装甲师、机械化步兵师、轻步兵师、山地师、
空降师和空中突击师。其中,装甲师和机械化步兵师为重型装备师,轻步兵师和山
地师为轻型装备师,空降师和空中突击师快速反应师。
第一、重型装备师:分别为第1骑兵师、第1装甲师、第1机步师、第2机步师、第3机步师
和第4机步师。
1、美国第1骑兵师,绰号为“第一队”,隶属于陆军第3军。该师正式成立于1929年9月,
是美军快速反应部队中的两个重型师之一。先后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
战争和海湾战争。
全师编制总人数17000人,下辖师部与师部连;3个骑兵旅(共编6个重型坦克营和4个机步营)
;1个工兵旅;1个防空炮兵营;1个军事情报营;1个通信营;1个师炮兵司令部(下辖3个自行
榴弹炮兵营、1个多管火箭炮兵连);1个师支援司令部;1个师航空旅等。
全师主要装备有:M1-A5型主战坦克348辆;M2-A6型步兵战斗车、M3-A5型骑兵战斗车等各型装
甲作战车辆798辆;火炮147门;高炮36门;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48辆(或部);防空导弹发射
装置93辆(或部);AH-64H型攻击直升机、AH-66B型攻击直升机、UH-80B型多用途直升机、
OH-60型观察直升机、EH-60型电子战直升机等各型直升机127架。
2、美国第1装甲师,绰号为“勇敢”,隶属于陆军第5军。该师成立于1940年7月,
是美军装甲兵成立最早的部队,也是目前美军唯一的装甲师。先后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
海湾战争和波黑维和行动。
全师编制总人数17000人,辖1个师部与师部连;2个装甲旅旅部与旅部连(共辖6个重型坦克营);
1个机步旅旅部与旅部连(辖4个机步营);1个工兵旅;1个防空炮兵营;1个军事情报营;
1个通信营;1个师炮兵司令部(下辖3个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兵营、1个227毫米多管火箭炮兵连);
1个师支援司令部;1个师航空旅(下辖2个攻击直升机营、1个空中突击连、1个航空指挥连、1
个骑兵中队);1个化学连;1个宪兵连及1个师乐队。
全师的主要装备有:M1-A5型主战坦克348辆;M2-A6型步兵战斗车216辆,M3-A5型骑兵战斗车100辆;
其它装甲车辆475辆;火炮172门;高炮24门;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144辆(或部);
防空导弹发射装置36辆(或部);AH-64H型攻击直升机、AH-66B型攻击直升机、
UH-80B型多用途直升机、OH-60型观察直升机、EH-60型电子战直升机等各型直升机127架。
3、美国第1机步师,绰号为“大红”,隶属于陆军第7集团军。该师诞生于1917年5月24日,
当时被称为美国第1远征师。
全师编制总人数18000人,下辖1个装甲旅旅部和旅部连;2个机步旅旅部和旅部连,
共编有5个重型坦克营;5个机械化步兵营;1个战斗航空旅(辖2个攻击直升机营、
1个战斗支援航空营、1个骑兵中队);1个师支援司令部(辖3个前方支援营、1个保养支援营、
1个运输飞机保养连);1个师炮兵司令部(辖3个155毫米自行榴弹炮营、1个M270多管火箭炮连、
1个目标搜索连);1个通信营;1个防空炮兵营;1个军事情报营;1个化学连;
1个宪兵连和1个师乐队。
全师主要装备有:M1-A5型主战坦克290辆;M2-A6型步兵战斗车和M3-A5型骑兵战斗车380辆,
其它装甲车辆692辆;火炮171门,其中55毫米自行榴弹炮72门、多管火箭炮9门、
107毫米迫击炮66门、90毫米无座力炮24门;高炮24门;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180辆(或部);
防空导弹发射装置60辆(或部);AH-64H型攻击直升机、AH-66B型攻击直升机、UH-80B型多
用途直升机等各型直升机127架。
4、美陆军第2步兵师,绰号为“印第安人头”。是美太平洋总部辖下的2个步兵师一,
常驻韩国,也是美在西太平洋地区唯一的步兵师。
全师编制总人数15000人,装备编制兼具重型师和轻型师的特点,下辖3个步兵旅
(辖4个重型坦克营、3个机械化步兵营);2个空中突击步兵营;1个战斗航空旅
(辖2个攻击直升机营、1个空中突击直升机营、1个骑兵中队和1个航空修理连);
1个师支援司令部(辖1个前方支援营、1个基本支援营、1个卫生营、1个化学连);
1个师炮兵司令部(辖2个155毫米自行榴弹炮营、1个M270多管火箭炮营、1个目标搜索连);
1个通信营;1个防空炮兵营;1个军事情报营;1个宪兵连和1师乐队。
全师主要装备有:M1-A5型主战坦克232辆;M2-A6型步兵战斗车和M3-A5型骑兵战斗车300余辆;
AH-64H型攻击直升机、AH-66B型攻击直升机、UH-80B型多用途直升机等各型直升机127架;
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324辆(或部);防空导弹系统36部;火炮192门,155毫米自行榴弹炮48门、
M270多管火箭炮36门、107毫米迫击炮54门、90毫米无后坐力炮24门、60毫米迫击炮18门、
81毫米迫击炮12门;各种车辆3000台。
5、美国第3机步师,绰号为“马林石”,成立于1917年11月21日,
驻扎在美国本土佐治亚州的斯图尔特堡。该师拥有快速机动能力、强大的火力与突击力,
以及其他轻型师所不具备的对敌重型师攻击的防护力,是美军快反部队应急作战中最后使
用的一支拳头力量。
全师人员编制、武器装备与第1机步师相同。
6、美国第4机步师,绰号为“长春藤”,隶属于第3军,驻扎在美国本土胡德堡。
该师是以坦克和机械化步兵为主体,并包括有空中突击力量的诸兵种合成部队,
具有快速的机动力、强大的火力与突击力以及装甲防护力,
是美军支援全球军事行动的待机部队。
全师人员编制、武器装备与第1机步师相同。
第二、轻型装备师:分别为第25轻步兵师和第10山地师。
1、美国第25轻步兵师,绰号为“热带闪电”,隶属于第8集团军,
驻扎在美国本土夏威夷州的斯科菲尔德兵营。
全师编制总人数11000人,辖1个师部与师部连;3个步兵旅部与旅部连
(共辖9个轻型步兵营);1个工兵营;l个防空炮兵营;1个军事情报营;
1个通信营;l个师炮兵司令部(下辖3个105毫米牵引榴炮营和1个155毫米牵引榴炮连);
1个师支援司令部(下辖1个卫生营、1个补给与运输营、1个维修营、1个运输机维修连);
1个师战斗航空旅(下辖1个战斗航空营、1个攻击直升机营、1个骑兵中队);
1个宪兵营以及1个师乐队。
全师主要装备有:AH-66B型攻击直升机、UH-80B型多用途直升机、OH-60型观察直升机、
EH-60型电子战直升机等各型直升机115架;火炮144门,其中105毫米轻型牵引榴炮54门、
81毫米迫击炮36门、60毫米迫击炮54门;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304部;防空导弹系统80部;
各种作战车辆和输送车辆2240辆。
2、美国第10山地师,绰号为“高山”,隶属于陆军第18空降军。驻扎在美国本土纽约
州的德拉姆堡,是美军唯一遂行山地作战任务的快速反应机动部队。该师是以轻型步兵为
主体的诸兵种合成部队,全师所有建制装备均可通过空运快速部署,是美军执行应急作战任
务的一支快速反应部队。
全师人员编制与第25轻步兵师相同。
全师主要装备有:AH-66B型攻击直升机、UH-80B型多用途直升机、OH-60型观察直升机、
EH-60型电子战直升机等各型直升机102架;火炮152门,其中105毫米轻型牵引榴炮54门、
155毫米轻型牵引榴炮8门、81毫米迫击炮36门、60毫米迫击炮54门;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
206部;防空导弹系统80部;各种作战车辆和输送车辆2360辆。
第三、快速反应师:分别为第82空降师和第101空中突击师。
1、美国第82空降师,代号绰“全美”,隶属美陆军第18空降军,驻扎在美国本土北卡
罗来纳州的布雷格堡。该师成立于1917年,是目前美军唯一的空降师,长期以来一直被
称为美国战略部队的尖刀,是美军战略反应速度最快的师。
全师编制员额13000人,下辖3个空降旅(每个旅下辖3个空降步兵营);1个战斗航空旅
(下辖1个攻击直升机营、1个战斗航空营、1个空中侦察中队);1个空降野战炮兵团
(下辖3个空降野战炮兵营),以及其他直属分队等。
全师主要装备有:AH-66B型攻击直升机、UH-80B型多用途直升机、OH-60型观察直升机、
EH-60型电子战直升机等各型直升机165架;火炮171门,其中155毫米榴弹炮54门、
90毫米无后座力炮27门、81毫米迫击炮36门、60毫米迫击炮54门;高炮24门;反坦克
导弹发射架320部;防空导弹系统72部;各型战术车辆3741辆。
2、美国第101空中突击师,绰号为“尖叫鹰”,隶属于第18空降军,驻扎在美国本
土肯塔基州的坎贝尔堡。该师具有快速的空中机动能力、强大的火力与突击力,能
够远距离超越地形障碍,对敌实施突然打击,是美国陆军唯一主要依靠直升机进行空
中机动作战的快速反应部队。
全师编制员额17000人,编有3个空中突击旅(各辖3个空中突击营);一个战斗航空旅
(下辖3个空中突击直升机营、3个攻击直升机营、一个中程运输直升机营、一个指挥航
空营、一个空中骑兵中队);一个通信营;一个工兵营;一个防空炮兵营;一个军事情报
营;一个防化连;一个军事警察连;师属炮兵部队(3个野战炮兵营);师支援司令部(3
个前方支援营、一个主要支援营、一个中级航空维修营、一个空中救护连)。
全师主要装备有:直升机487架,其中AH-66B型攻击直升机88架、UH-80B型多用途直
升机203架、UH-64型效用直升机33架、OH-60型观察直升机109架、GH-47C型运输直
升机48架、EH-60型电子战直升机6架;反坦克导弹发射架322部;防空导弹系统72部;
各种火炮171门。
……
第二部分——美国海军陆战队:
美国海军陆战队成立于1775年l1月l0日,由地面部队、航空兵和后勤部队三部分组成。
她是美国的四大兵种之一,也是美国快速反应部队的主要作战力量。
海军陆战队主要有4个陆战师、4个陆战航空兵联队和4个勤务支援大队组成(其中1个陆
战师、1个陆战航空兵联队和1个勤务支援大队为预备役)。
目前,陆战队采用的是混合编组方式,主要编为4个陆战远征部队(其中1个陆战远征部队
为预备役)、6个陆战远征分队及若干特种任务小队等空地联合特遣部队。
陆战队远征部队是空地联合特遣部队中规模最大的任务编组部队,主要包括1个加强陆
战师、1个陆战航空兵联队(配有416架战斗机)和1个勤务支援大队,总兵力为30000至
60000人,通常由1名中将指挥。
陆军
47.17万人。编有3个集团军司令部、4个军部(1个为空降军)、10个作战师(2个装甲师、4个机械化师、2个轻步兵师、1个空中突击师、1个空降师)、5个航空旅、3个装甲骑兵团、6个炮兵旅、9个“爱国者”和2个“复仇者”防空导弹营、1个独立步兵营和1支空降特种部队。另有2个一体。化师司令部,编有6个加强陆军国民警卫队旅,作平时的一体化作战训练之用。
主战坦克:M-1Al和M-lA2等型,共约7900辆。
步兵战车M-2和M-3型,共6710辆。
装甲输送车:M-113A2、A3型15200辆。
装甲侦察车:TPZ-1型110辆。
各类火炮:6074门,其中277毫米多管火箭炮1075门,自行火炮2512门,牵引式火炮1591门。
反坦克导弹:29000余部,其中“陶”式8686具、“龙”式20000具。
防空导弹:“复仇者”式884部,“爱国者”式485部,FIM-92A“毒刺”导弹若干。
两栖舰船:51艘。
各种用途飞机:249架
直升机:约5039架,其中武装直升机1502架。无人驾驶飞机“猎人”式7架。
M3冲锋枪的拉机柄成了引起故障的主要原因,因此在M3A1上取消了拉机柄,采用可直接用手指扣动枪机的方法。向30发容量的弹匣内装填枪弹时,需要有相当的力量,所以M3A1的枪托有了改进,使枪托的抵肩部位具备了可作枪弹装填器而使用的功能,枪托前部的杆部在保养冲锋枪时还可作为擦枪杆使用,分解枪管时枪托还可作为扳手使用。
M3枪左侧向外突出的弹匣卡笋成为了因不注意而引起弹匣脱落事故的原因。M3A1冲锋枪的弹匣卡笋周围增设了护圈,从而杜绝了弹匣脱落事故的发生。
对M3冲锋枪进行上述各种改进后而成的M3A1冲锋枪在美国陆军内部接受了实验,1944年12月正式选定为美军制式武器,得到了“M3A1冲锋枪”的制式名称。由此把以前的制式武器M3冲锋枪降级,成了“限定制式武器”。
M3A1在1945年出投入生产,并直接进入批量生产体制。但是,1945年5月德国宣布投降,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M3A1的生产也因此而停止。M3A1冲锋枪的生产时间很短,生产数量也只有15469支,于M3冲锋枪的605664支的数量相比有悬殊的差距。
在M3和M3A1冲锋枪的生产数量急速增加,达到了充分满足美军需求后的1945年5月,美军决定收回的一线部队使用的汤姆森系列,M1928A1、M1、M1A1等冲锋枪。但这一决定的贯彻并不彻底,汤姆森系列冲锋枪于M3和M3A1冲锋枪一起一直使用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1890年10月14日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丹尼森。美国陆军五星上将,两任美国总统。
艾森豪威尔是美国著名的国务活动家和军事家,1944年被授予美国陆军五星上将。他1915年毕业于西点军校,1926年毕业于美国指挥参谋学院,1928年毕业于美国陆军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国内军队中服役。1922-24年在驻巴拿马美军中担任参谋职务,1933年任陆军参谋长麦克阿瑟的副官,后任陆军参谋长助理。1935~39年任菲律宾军事顾问。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艾森豪威尔任美国陆军参谋部军事计划局和作战局局长。1942年6月起任驻欧洲美军司令。同年11月起先后任北非和地中海地区盟国远征军总司令、最高统帅,他先后指挥盟军在北非、西西里和意大利等地成功地实施了登陆作战,抗击了法西斯同盟的军队。其中最著名的是指挥300万盟军在1944年6月强渡英吉利海峡,成功地在法国诺曼底进行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登陆战役。
1944年新年刚过,大不列颠就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远隔重洋的美国,以令人目眩的速度,把整师整师的军队,成百万吨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英国。英国人幽默地说:英伦三岛快被美国人压沉了。原来,由11个国家组成的历史上最庞大的300万盟军,将从这里出发实施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战役,向欧洲大陆进发!
这支联盟大军的统帅艾森豪威尔上将自1944年1月受命担任“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以来,不知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诺曼底登陆战役的代号是“霸王行动”,各项准备工作井井有条。5月下旬,根据英吉利海峡的潮汐、月相、日出等情况,盟军原来是将登陆日期确定为6月5日。这次登陆战役能否顺利?艾森豪威尔说:“万事俱备,只怕有风!”
然而,上天似乎存心与艾森豪威尔过不去。进入6月后,英吉利海峡遭遇了20年来从未有过的大风天气,肆虐的狂风掀起的滔滔巨浪,几乎要把海岸撕成碎片。
在6月4日凌晨4点30分的高级军官会议上,盟军气象主任斯塔克上校来到会场时,艾森豪威尔从他脸上的“乌云”中看出大事不好。果然,斯塔克认为6月5日的天气将非常阴暗,完全不便于使用空军掩护登陆战役。
艾森豪威尔清楚,“霸王行动”如果失去空中优势,无异于让希特勒看笑话。于是,他决定将登陆时间推迟24小时,改期为6月6日。
6月5日凌晨,艾森豪威尔只睡了一小觉便起了床。窗外电闪雷鸣。3点30分他又赶到高级军官会议会场。军官们无精打采地坐着。这时,斯塔克来了:“将军们,天气将会突然变好!”斯塔克话音刚落,会场里爆发出一阵欢呼。“不过,好天气将只能持续36小时,之后还将会继续恶化。”
行动计划还变不变动?窗外的雷雨催促艾森豪威尔的脑子飞快运转:如再次推迟两栖登陆战役,军事秘密难说不被泄露,士气也将下降,敌人的防御必将加强……可万一天气状况没有改观,强行登陆将造成盟军灾难性的后果。300万大军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他顿感肩上的每一颗将星似乎都有几吨重!
艾森豪威尔静静地坐着,会场里寥无声息。时钟指到4点15分。突然,艾森豪威尔抬起头来,斩钉截铁地说:“好,我们行动吧!”顿时,会场里再次爆发出欢呼声。不到半分钟,所有人都冲出屋门,消失在雨夜里。仅仅一句话,仅仅半分钟,盟军的千军万马沸腾了。5000多艘舰船如离弦之箭,劈波斩浪,朝法国诺曼底海滩直扑而去。
6日凌晨,睡眼惺忪的德军借着朦胧的月色发现了海面上密密麻麻的舰船,顿时吓得魂不附体。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在如此恶劣的气象条件下,竟会突然出现一个奇异的好天气,而且居然为艾森豪威尔所利用。担负主要方面防御的德军B集团军司令、诡诈的“沙漠之狐”隆美尔,在家中接到前线告急电话时脸色煞白,连呼:“我太愚蠢了!”
希特勒狂妄吹嘘的“大西洋壁垒”在300万盟军的突然打击下土崩瓦解。盟军踏上了阔别4年的欧洲大陆。
1945年,苏联人民为表彰艾森豪威尔粉碎法西斯的功勋,授予他“胜利”勋章。战后,艾森豪威尔任美国驻德占领军司令。1945年11月,任美国陆军参谋长。1948年10月退出现役,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兼美国国防部长军事顾问。1950~52年,任欧洲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武装部队最高司令。1953~61年就任美国总统。
艾森豪威尔政府在对外政策方面奉行军备竞赛和“冷战”政策,力求加强美国在世界各地的战略地位。这一时期,美国把扩大核武器潜力,加速发展战略空军,建造原子导弹潜艇和战略导弹作为军事战略的基础。在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中,奉行“战争边缘”政策,积极在朝鲜、中欧和东欧进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所谓“解放”活动。在东南亚继续加剧该地区的紧张局势。其政府是建立新的军事侵略集团和基地的发起者。
1954年,艾森豪威尔组织了对危地马拉的武装干涉。1957年,提出了进一步对中东实行经济和军事干涉的计划,以确保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地位。1958年7月,艾森豪威尔同英国对黎巴嫩和约旦进行了武装干涉。但艾森豪威尔政府在世界爱好和平力量的积极反抗下,在国际舞台上也采取了一些和平措施。1953年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1955年艾森豪威尔出席了苏、美、英、法4国政府首脑“日内瓦会议”。1959年艾森豪威尔邀请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对美国进行访问等等。
1969年3月28日,艾森豪威尔心脏病突发逝世,享年78岁。
美国陆军作战师
美国陆军的作战师分为三种六类:装甲师、机械化步兵师、轻步兵师、山地师、空降师和空中突击师。其中,装甲师和机械化步兵师为重型装备师,轻步兵师和山地师为轻型装备师,空降师和空中突击师快速反应师。
第一、重型装备师:分别为第1骑兵师、第1装甲师、第1机步师、第2机步师、第3机步师和第4机步师。
1、美国第1骑兵师,绰号为“第一队”,隶属于陆军第3军。该师正式成立于1929年9月,是美军快速反应部队中的两个重型师之一。先后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海湾战争。
全师编制总人数17000人,下辖师部与师部连;3个骑兵旅(共编6个重型坦克营和4个机步营);1个工兵旅;1个防空炮兵营;1个军事情报营;1个通信营;1个师炮兵司令部(下辖3个自行榴弹炮兵营、1个多管火箭炮兵连);1个师支援司令部;1个师航空旅等。
全师主要装备有:M1-A5型主战坦克348辆;M2-A6型步兵战斗车、M3-A5型骑兵战斗车等各型装甲作战车辆798辆;火炮147门;高炮36门;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48辆(或部);防空导弹发射装置93辆(或部);AH-64H型攻击直升机、AH-66B型攻击直升机、UH-80B型多用途直升机、OH-60型观察直升机、EH-60型电子战直升机等各型直升机127架。
2、美国第1装甲师,绰号为“勇敢”,隶属于陆军第5军。该师成立于1940年7月,是美军装甲兵成立最早的部队,也是目前美军惟一的装甲师。先后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海湾战争和波黑维和行动。
全师编制总人数17000人,辖1个师部与师部连;2个装甲旅旅部与旅部连(共辖6个重型坦克营);1个机步旅旅部与旅部连(辖4个机步营);1个工兵旅;1个防空炮兵营;1个军事情报营;1个通信营;1个师炮兵司令部(下辖3个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兵营、1个227毫米多管火箭炮兵连);1个师支援司令部;1个师航空旅(下辖2个攻击直升机营、1个空中突击连、1个航空指挥连、1个骑兵中队);1个化学连;1个宪兵连及1个师乐队。
全师的主要装备有:M1-A5型主战坦克348辆;M2-A6型步兵战斗车216辆,M3-A5型骑兵战斗车100辆;其它装甲车辆475辆;火炮172门;高炮24门;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144辆(或部);防空导弹发射装置36辆(或部);AH-64H型攻击直升机、AH-66B型攻击直升机、UH-80B型多用途直升机、OH-60型观察直升机、EH-60型电子战直升机等各型直升机127架。
3、美国第1机步师,绰号为“大红”,隶属于陆军第7集团军。该师诞生于1917年5月24日,当时被称为美国第1远征师。
全师编制总人数18000人,下辖1个装甲旅旅部和旅部连;2个机步旅旅部和旅部连,共编有5个重型坦克营;5个机械化步兵营;1个战斗航空旅(辖2个攻击直升机营、1个战斗支援航空营、1个骑兵中队);1个师支援司令部(辖3个前方支援营、1个保养支援营、1个运输飞机保养连);1个师炮兵司令部(辖3个155毫米自行榴弹炮营、1个M270多管火箭炮连、1个目标搜索连);1个通信营;1个防空炮兵营;1个军事情报营;1个化学连;1个宪兵连和1个师乐队。
全师主要装备有:M1-A5型主战坦克290辆;M2-A6型步兵战斗车和M3-A5型骑兵战斗车380辆,其它装甲车辆692辆;火炮171门,其中55毫米自行榴弹炮72门、多管火箭炮9门、107毫米迫击炮66门、90毫米无座力炮24门;高炮24门;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180辆(或部);防空导弹发射装置60辆(或部);AH-64H型攻击直升机、AH-66B型攻击直升机、UH-80B型多用途直升机等各型直升机127架。
4、美陆军第2步兵师,绰号为“印第安人头”。是美太平洋总部辖下的2个步兵师一,常驻韩国,也是美在西太平洋地区唯一的步兵师。
全师编制总人数15000人,装备编制兼具重型师和轻型师的特点,下辖3个步兵旅(辖4个重型坦克营、3个机械化步兵营);2个空中突击步兵营;1个战斗航空旅(辖2个攻击直升机营、1个空中突击直升机营、1个骑兵中队和1个航空修理连);1个师支援司令部(辖1个前方支援营、1个基本支援营、1个卫生营、1个化学连);1个师炮兵司令部(辖2个155毫米自行榴弹炮营、1个M270多管火箭炮营、1个目标搜索连);1个通信营;1个防空炮兵营;1个军事情报营;1个宪兵连和1师乐队。
全师主要装备有:M1-A5型主战坦克232辆;M2-A6型步兵战斗车和M3-A5型骑兵战斗车300余辆;AH-64H型攻击直升机、AH-66B型攻击直升机、UH-80B型多用途直升机等各型直升机127架;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324辆(或部);防空导弹系统36部;火炮192门,155毫米自行榴弹炮48门、M270多管火箭炮36门、107毫米迫击炮54门、90毫米无后坐力炮24门、60毫米迫击炮18门、81毫米迫击炮12门;各种车辆3000台。
5、美国第3机步师,绰号为“马林石”,成立于1917年11月21日,驻扎在美国本土佐治亚州的斯图尔特堡。该师拥有快速机动能力、强大的火力与突击力,以及其他轻型师所不具备的对敌重型师攻击的防护力,是美军快反部队应急作战中最后使用的一支拳头力量。
全师人员编制、武器装备与第1机步师相同。
6、美国第4机步师,绰号为“长春藤”,隶属于第3军,驻扎在美国本土胡德堡。该师是以坦克和机械化步兵为主体,并包括有空中突击力量的诸兵种合成部队,具有快速的机动力、强大的火力与突击力以及装甲防护力,是美军支援全球军事行动的待机部队。
全师人员编制、武器装备与第1机步师相同。
第二、轻型装备师:分别为第25轻步兵师和第10山地师。
1、美国第25轻步兵师,绰号为“热带闪电”,隶属于第8集团军,驻扎在美国本土夏威夷州的斯科菲尔德兵营。
全师编制总人数11000人,辖1个师部与师部连;3个步兵旅部与旅部连(共辖9个轻型步兵营);1个工兵营;l个防空炮兵营;1个军事情报营;1个通信营;l个师炮兵司令部(下辖3个105毫米牵引榴炮营和1个155毫米牵引榴炮连);1个师支援司令部(下辖1个卫生营、1个补给与运输营、1个维修营、1个运输机维修连);1个师战斗航空旅(下辖1个战斗航空营、1个攻击直升机营、1个骑兵中队);1个宪兵营以及1个师乐队。
全师主要装备有:AH-66B型攻击直升机、UH-80B型多用途直升机、OH-60型观察直升机、EH-60型电子战直升机等各型直升机115架;火炮144门,其中105毫米轻型牵引榴炮54门、81毫米迫击炮36门、60毫米迫击炮54门;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304部;防空导弹系统80部;各种作战车辆和输送车辆2240辆。
2、美国第10山地师,绰号为“高山”,隶属于陆军第18空降军。驻扎在美国本土纽约州的德拉姆堡,是美军惟一遂行山地作战任务的快速反应机动部队。该师是以轻型步兵为主体的诸兵种合成部队,全师所有建制装备均可通过空运快速部署,是美军执行应急作战任务的一支快速反应部队。
全师人员编制与第25轻步兵师相同。
全师主要装备有:AH-66B型攻击直升机、UH-80B型多用途直升机、OH-60型观察直升机、EH-60型电子战直升机等各型直升机102架;火炮152门,其中105毫米轻型牵引榴炮54门、155毫米轻型牵引榴炮8门、81毫米迫击炮36门、60毫米迫击炮54门;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206部;防空导弹系统80部;各种作战车辆和输送车辆2360辆。
第三、快速反应师:分别为第82空降师和第101空中突击师。
1、美国第82空降师,代号绰“全美”,隶属美陆军第18空降军,驻扎在美国本土北卡罗来纳州的布雷格堡。该师成立于1917年,是目前美军唯一的空降师,长期以来一直被称为美国战略部队的尖刀,是美军战略反应速度最快的师。
全师编制员额13000人,下辖3个空降旅(每个旅下辖3个空降步兵营);1个战斗航空旅(下辖1个攻击直升机营、1个战斗航空营、1个空中侦察中队);1个空降野战炮兵团(下辖3个空降野战炮兵营),以及其他直属分队等。
全师主要装备有:AH-66B型攻击直升机、UH-80B型多用途直升机、OH-60型观察直升机、EH-60型电子战直升机等各型直升机165架;火炮171门,其中155毫米榴弹炮54门、90毫米无后座力炮27门、81毫米迫击炮36门、60毫米迫击炮54门;高炮24门;反坦克导弹发射架320部;防空导弹系统72部;各型战术车辆3741辆。
2、美国第101空中突击师,绰号为“尖叫鹰”,隶属于第18空降军,驻扎在美国本土肯塔基州的坎贝尔堡。该师具有快速的空中机动能力、强大的火力与突击力,能够远距离超越地形障碍,对敌实施突然打击,是美国陆军惟一主要依靠直升机进行空中机动作战的快速反应部队。
全师编制员额17000人,编有3个空中突击旅(各辖3个空中突击营);一个战斗航空旅(下辖3个空中突击直升机营、3个攻击直升机营、一个中程运输直升机营、一个指挥航空营、一个空中骑兵中队);一个通信营;一个工兵营;一个防空炮兵营;一个军事情报营;一个防化连;一个军事警察连;师属炮兵部队(3个野战炮兵营);师支援司令部(3个前方支援营、一个主要支援营、一个中级航空维修营、一个空中救护连)。
全师主要装备有:直升机487架,其中AH-66B型攻击直升机88架、UH-80B型多用途直升机203架、UH-64型效用直升机33架、OH-60型观察直升机109架、GH-47C型运输直升机48架、EH-60型电子战直升机6架;反坦克导弹发射架322部;防空导弹系统72部;各种火炮171门。
美国海军陆战队
美国海军陆战队成立于1775年l1月l0日,由地面部队、航空兵和后勤部队三部分组成。她是美国的四大兵种之一,也是美国快速反应部队的主要作战力量。
海军陆战队主要有4个陆战师、4个陆战航空兵联队和4个勤务支援大队组成(其中1个陆战师、1个陆战航空兵联队和1个勤务支援大队为预备役)。
目前,陆战队采用的是混合编组方式,主要编为4个陆战远征部队(其中1个陆战远征部队为预备役)、6个陆战远征分队及若干特种任务小队等空地联合特遣部队。
陆战队远征部队是空地联合特遣部队中规模最大的任务编组部队,主要包括1个加强陆战师、1个陆战航空兵联队(配有416架战斗机)和1个勤务支援大队,总兵力为30000至60000人,通常由1名中将指挥。
美国海军陆战师:
1、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隶属美海军陆战队第一远征部队。驻扎在美国本土加利福尼亚州的彭德尔顿营,是美海军陆战队主力师和太平洋美军战略机动部队。
全师编有20000人,下辖第1、第5、第7陆战步兵团(各辖1个司令部营、3个步兵营)和第11陆战炮兵团(辖4个炮兵营),师直属营6个(司令部营、第1轻装甲侦察管、第1战斗工兵营、第1坦克营、第1两栖攻击营和第1通信营)。
全师主要装备有:M1-A5型主战坦克80辆;两栖战车233辆;装甲车辆165辆;火炮273门,其中155毫米榴弹炮108门、203毫米榴弹炮12门、81毫米迫击炮72门、60毫米迫击炮81门;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465部;防空导弹系统106部。
2、美国海军陆战队第2师,隶属于美海军陆战队第二远征部队。驻扎在美国本土东海岸北卡罗莱纳州的勒任兵营,是大西洋舰队陆战队机动突击部队。该师作战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的作战能力,是美军在大西洋总部、南方总部和欧洲总部辖区内唯一的现役陆战师,也是美军战略预备队主力师。
全师编有20000人,下辖第2、第6、第8陆战步兵团(各辖1个司令部营、3个步兵营)和第10陆战炮兵团(辖4个炮兵营),师直属营6个(司令部营、第2轻装甲侦察管、第2战斗工兵营、第2坦克营、第2两栖攻击营和第2通信营)。
全师武器装备与海军陆战队第1师相同。
3、美国海军陆战队第3师,隶属于美海军陆战队第三远征部队。她成立于1942年9月16日的加利福尼亚州的埃利桑特兵营。是美海军陆战队3个现役师中,唯一一个部署在海外的陆战师。该师驻扎在日本冲绳岛的科特尼兵营,是美军太平洋的机动作战部队,主要用于西太平洋和中东地区。
全师编有20000人,下辖第3、第4、第9陆战步兵团(各辖1个司令部营、3个步兵营)和第12陆战炮兵团(辖4个炮兵营),师直属营6个(司令部营、第3轻装甲侦察管、第3战斗工兵营、第3坦克营、第3两栖攻击营和第3通信营)。
全师武器装备与海军陆战队第1师相同。
4、美国海军陆战队第4师,驻扎在美国本土墨西哥湾的新奥尔良,该师为预备役师。
旅级编制要专门的书籍上面才有,网上是没有的。
前美国陆军参谋长艾布拉姆斯(Creighton Abrams)上将,曾这样形容突击步兵(Ranger)部队:“突击步兵营可说是世界上最训练有素的步兵营,营中精英群集,他们比其他任何部队,更能敏捷有效地完成任务。不论突击步兵到哪儿,他们都必定是最优秀的。”
美国陆军有两个资格较老的突击步兵营。就正式的编制而言,他们是隶属于第七十五步兵团的第一及第二营,但是他们另具有更广为人知的名称:第一及第二突击步兵营。第一突击步兵营驻扎在美国东南部乔治亚州的史都瓦特堡,而第二突击步兵营则驻扎在华盛顿州的路易士堡。至于资历最浅的突击步兵部队,则是于1984年底才成立的第三突击步兵营,该营驻扎在乔治亚州的贝宁堡。美国陆军突击步兵,在精神上是继承美国独立革命前的殖民地陆军中的印地安战士,这些战士由罗杰斯少校所领导。这个传统于第二次大战期间,由在缅甸作战的掠夺者(Marauders)部队及在欧洲作战的突击步兵部队再次发扬光大。当时在欧洲作战的突击步兵部队包括6个营,其人员的选择与训练皆在美国本土进行,该部队曾在意大利、西西里作战,表现突出。突击步兵部队一直存在于美国陆军,直至朝鲜战争结束为止;朝鲜战争结束后,他们随即被解散,而大部分的任务就由特种部队来接替。
由于越战的惨痛经验及教训,在越战之后,美国政府就大幅削减特种部队的数量。于是,剩余的特种部队也失去用武之地。长久以来,突击步兵学校一直扮演着为美国陆军培养优秀领导人才的任务,而在1975年,美国陆军决定重组两个突击步兵营,以执行一些特殊任务。
突击步兵原先被赋予救援伊朗人质的任务,当他们正准备搭机飞往伊朗时,该救援任务却因沙漠一号(Desert One)行动的失败而被取消,以致突击步兵作战人员未能得以施展。他们首次的作战机会,一直延至1982年的格林纳达行动,在行动中,他们扮演先锋部队的角色,率先登陆攻占格林纳达毛里尼港机场。
在战争时期,突击步兵营的任务包括:深入敌境进行侦察、发动战略性攻击、突击以及其它较重要的任务。在和平时期,他们则担负特种训练任务,特别是对付恐怖分子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