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钢丝绳 > 正文

见闻四年级作文

温暖的翅膀
笑点低的手机
2023-03-04 00:18:35

见闻四年级作文

最佳答案
高高的保温杯
神勇的芹菜
2025-10-07 23:02:07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见闻四年级作文7篇,欢迎大家分享。

见闻四年级作文 篇1

节日里马路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嘀嘀叭叭”的声音响成一片,真热闹啊!

我来到十字路口,看到了人行横道,我情不自禁地数了数有23条横道。那一条条横道像茂盛的森林里斑马身上的斑纹,白白的,又像数学里的等于号。它躺在马路上好象在说:“注意!车辆要减数速慢行,行人要走我的身上。”

马路上还有红绿在指挥交通。

红灯亮了,等待的人们形态不一,千资百态。有的非常着急直跺脚,有的东张西望,还有的轻轻松松的在聊天。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终于绿灯亮了。等待的人们像开闸的洪水似的迫不及待地飞奔过去。年轻人说说笑笑地踱过了马路。老人拿着拐杖慢慢吞吞的走过去,犹如乌龟在爬行。小孩子紧紧地拽住大人的衣裳,生怕自己被车撞倒。

红灯又亮了,有些人老老实实地等待绿灯亮,但是有些外地人不顾生命危险乱闯红灯差点就要被车撞了。这些人拿生命来开玩笑,我们可不能像他们一样乱闯红灯。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从小做起。

见闻四年级作文 篇2

这个暑假我去了江西的景德镇。景德镇是中国古代四大名瓷产地之一,主要生产青花瓷茶具。它淡雅滋润,而且还远销国外。诗人彭器资在诗中有这样的评价:“浮梁巧***瓷,颜色比琼玖。”

在古时候做一个青花瓷非常不容易,要经过72道步骤才能完成。现在工艺进步了,只需要5步就可完成。它的第一步是“拉胚工艺”,是借用机器旋转的力量,用双手把瓷泥拉成圆器第二步是“利胚工艺”,是用刀在干掉的胚器上修整第三步是“补水工艺”,是将胚更加平整,去掉利胚的痕迹而第四步则是“雕刻工艺”,是把精美的图刻在胚上最后就是“吹釉工艺”,就是装饰美化工艺,形成瓷器后施以釉浆,再火***形成瓷器。一个漂亮的青花瓷就出现了。

我又去了瓷器展品市,弹道导游拿起手中的被子,洗干净手汗,在杯边上绕一次,就听到了一个个响亮的声音,十分神奇。不仅有这个,还有用瓷做出来的汉堡、小人、佛像、椅子,各个都十分精美,栩栩如生。而且雕出来的图案各不相同,有老人、小河、山。十分美丽。

这就是我在景德镇的所见所闻。

这次去景德镇我学到了许多知识,我相信这对我以后的课外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见闻四年级作文 篇3

国庆节一到我又兴奋又期待,跟我一起去的人还有:叔叔、阿姨、小溪溪,当然还有妈妈了,我在车上睡了好久,终于到宝鸡了,我一到那就说:“我要玩追梦堂,”妈妈说:“等吃完饭了再玩,”我说:“好吧。”我慌慌忙忙地吃完了饭就领着叔叔和小溪溪来到了追梦堂。

追梦堂的阿姨给我了一个包,里面装着:地图、十块钱、和护照,我带着这些东西去玩了,我先玩了:彩虹甜糖、邮局、制作冰激淋......我最后玩了一个做小点心,我们玩完了就回家了。

我在车上想:“我们明天在不在这里玩,”想着想着我就不知不觉的睡着了。

见闻四年级作文 篇4

星期六,我们全家人一起乘车去“黄花河”游玩。他位于褒河水库北岸,是一处新开发的景点。

到了那里,刚下车便感觉到一股凉风向我吹来,所有的闷热都被一扫而光。

刚走到门前你便可以看见一根柱子似的金银斗瀑布,高约十米,宽约一米。水流从那吓人的`石头上飞下,好像千万支利剑向潭内齐射。顺着仿古栈道向上走,还可以看见几个小瀑布,瀑布下面的深潭里,潭水清澈见底冰凉刺骨,顺着“黄花河”满河奇形怪状的巨石奔流而下,潭中还有一些小螃蟹、 小蝌蚪。山上还有各种各样的野果树。再往上走,你可以看见一块大石头上刻有:“听涛”两个字,站在那里静听可以听见瀑布的涛声。那声音似乎在说:“瀑布来了!瀑布来了!”在另一块巨石上刻着晋朝文学家陶渊明的诗《归田园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前面便是‘情人桥’――一座由八根钢丝绳组成的铁索桥。过了桥顺着栈道走200多米就到了人工栈道的终点“三合接待站”。这里没有城市的炎热、喧哗。只有习习微风和流水声。

见闻四年级作文 篇5

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村子的前面有一条长长的,月牙一样的小河,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河里那些游动的小雨,五颜六色的石子看得清清楚楚。小溪旁,一排排挺拔的柳树姑娘,正对着湖面照镜子呢。

看着这美丽的情景,何不来一次打水仗呢?于是几个孩子恳求大人们买水枪。大战开始了。我低着头,左手握着水枪底部,右手不停地往上拔,这下,我的水枪里灌满了水。正当我准备去攻击吴佳禾时,陶跃然在背后偷袭了我,我的后背顿时觉得凉丝丝的,一摸,呀!湿了一大块。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啊!可恶!我要报仇!我一直在寻找机会,把水枪灌满水,准备随时出击。我趁陶跃然回头时,猛地朝他头上、衣服上、裤子上喷去。哈哈,他全身湿透了,头发上、衣服上淌着水呢。他恶狠狠地朝我瞪了一眼,我却朝他做了个鬼脸。他不得不穿上他妈妈的粉色防晒衣。在一旁看热闹的小弟弟看我们玩得正欢,竟然拿起水枪向我进攻。“亏我还是你姐,你竟然忘恩负义!”我愤愤地说,可已经来不及了,我全身上下湿透了!这下也只能穿上妈妈的外套,这衣服大得很。“哈哈……哈哈……”陶跃然仰天长笑,我俩都穿着妈妈的衣服。

桃花潭水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著名的桃花潭风景区。这里风景秀丽,花草丛生,鸟栖虫居。桃花潭的水很美,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闪闪发光。一阵微风吹过,水面泛起了一道道波纹。桃花潭的水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沙石,水中嬉戏的鱼儿。桃花潭的水很静,静得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这里还有一个著名的景点——踏歌古岸。在这条小街道里,手上摸的是硬邦邦的砖块,脚下踩的是凹凸不平的石子路。我不禁想起了汪伦一边唱着歌一边送好友李白的情景。我情不自禁地吟诵道:“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见闻四年级作文 篇6

今天是祖国母亲六十九岁的生日,大街小巷歌如潮,花似海,人头攒动,彩旗飘舞。男女老少都洋溢着欢乐的笑脸。我们一家人也打算去清水河畔游玩儿。

下了车,我们来到清水河边,清水河清澈见底,我对妈妈说:“清水河好美啊!”

妈妈说:“清水河是张家口市的母亲河、城中河、生命河。清水河全长一百零九公里,流域面积是两千三百八十公里。可是,以前,我们这儿经济落后,她被家乡的人民遗忘了。”

听妈妈说,以前的清水河几乎是一条泥沙河,河坝是大石头堆成的。一年四季,除了下雨,河床上几乎是干涸的。只有那么一小股流水。河里面扔着许多垃圾,河水臭烘烘的。赶上雨季,河水就会暴涨。把河里的垃圾冲的满街都是。以前连接桥东桥西的只有两座桥,也给我们的交通带来了很多不便。

现在的清水河清澈见底,河面静得像一面镜子,绿的想一块碧玉。有时小鱼和小虾会在下面欢快嬉戏。一阵微风吹过,上面荡起了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河两畔垂柳依依,花香阵阵。一路走去我们还看到清水河上面每隔一段建了样式不同的桥,有如彩虹高悬的通泰桥、有像雄鹰展翅欲飞的商务桥、也有似顶天立地的巨人一般的建设桥……这些桥既美化了市容市貌又使我们的交通更加方便了。啊!我的家乡——张家口正如塞外明珠般正以迅猛的发展势头在冀中平原上闪闪发光。

一路看,一路欢欣鼓舞,在这六十多年里,不仅是家乡的清水河有了翻天地覆的变化,祖国的每一个角落都变了,变得越来越清洁卫生,越来越美丽绚烂,越来越文明和谐,越变越繁荣富强!我希望我的祖国蒸蒸日上,祖国妈妈,我爱你!

见闻四年级作文 篇7

农贸市场,人声鼎沸,熙熙攘攘。一排排摊点上,商品琳琅满目,人们愉快地选购着自己需要的东西。但市场里也有一些不诚信经营的现象,给顾客带来了伤害。请看下面几个镜头:

注水牛肉

一个周末,我跟妈妈到农贸市场买菜。来到牛肉摊前挑选了一番,最后挑了一块方形的牛肉放到秤上,“老板,就这块吧!”“好!好!”老板边说边看看秤,“刚好两斤,三十元。”“什么?不可能!”妈妈瞪大眼睛说:“这么一小块牛肉有那么重?你这秤有没有问题啊?”“不可能!这可是电子秤呀!”老板斩钉截铁地说。妈妈只好付了钱。

回到家,妈妈便开始切牛肉。谁知,刀刚切下,牛肉里就涨出水来,足足有半斤多重。妈妈大呼上当了,“这可恶的商贩,竟敢给牛肉注水卖,非投诉他不可!”

填土鸭

菜场里,随处可见卖鸭的小商贩,这些小商贩为了让鸭子变重,常常往鸭嘴里塞泥团。直到你买回家剖开鸭嗦囊才发能现。可这时,死鸭已无法复活,就只好自认倒霉。

有经验的人买鸭子,就会在鸭的嗦囊处捏一捏,如果是填土鸭就不买,免得上当受骗。

鸡蛋变沙蛋

有一些商贩、奸商会把鸡蛋抠一个洞,把鸡蛋液漏到碗里,自己吃。然后往洞里灌沙子。

朋友们这些现象,也许你碰到过,你是怎么处理的?你是否觉得这些商贩很可恶。我想,这些不法商贩为了蝇头小利,不惜以诚信为代价,其实是自毁生意,害人害已。

最新回答
笨笨的鸵鸟
平淡的小海豚
2025-10-07 23:02:07

安庆方言

地区所辖各县,从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和方言分区上看,它既是在安徽、湖北、江西3省的交界地,又处于几个大方言区的边缘。西部的宿松、岳西、太湖3县跟湖北的黄梅、英山两县接壤,与湖北省最具特色的“楚语”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地区南面的望江与宿松一部分,跟江西的彭泽县隔江相望,而江南东至县的大部分更处在江西省地域的环绕中,这一带“赣语”的特征是显而易见的。北面、东面和东南面的岳西、潜山、桐城、檄阳、贵池和安庆市,或毗连霍山、舒城、庐江,或座落沿江两岸,这一大部分区域均处在江淮次方言的强大影响之下。因此,区内方言既含有“楚语”、“赣语”、“江淮方言”的某些特征,同时又掺杂各种方言而汇成地区独有的地方色彩。现按语音、词汇、语法3个方面的特点。进行比较记述如下。

语 音

一、声 母

1、共同点 一是古见系二等字的读法。古见系匣母的蟹摄开口二等字普通话读舌面音

[tþ、tþh、þ]的,区内方言全读舌根音[K、K,、x1。如;þh ?

tþ-K 家、夹、介、解、街、窖、角、间、讲。

tþh一Kh 敲、嵌、掐、确、鬃、铅。

þ-x 下、虾、瞎、鞋、蟹、辖、限、苋、苑、项、巷、咸。

口语中这一类字还多些,例如“江(一北)、虹、教(一书)、觉(困一)、孝(戴一)、嗅”等字都念[K、K’、x]声母。

二是零声母字的分化。古疑母、影母字,普通话读为零声母的区内方言一律分别读为鼻音声母[N]与[?],普通话没有这两个声母。如:

古疑母的“我、饿、讹、牙、咬、岸、雁、昂、鄂、硬、碍”和古影母的“袄、欧、讴、暗、鸭、压、淹、安、案、轧、县、恩、肮、恶、厄、勘、哑、矮”等字,在普通话中都是零声母音节,地区各县都加了舌根浊鼻辅音[N]声母。

古疑母的另一部分字如“鱼、语、艺、仪、业、严、研、砚、仰、虐、尧、谚、颜、验、毅、宜、义、虞”等,普通话也是零声母字,地区各县都加了舌面前浊鼻辅音[?]作声母。

另外,属于“疑、影”两母的其它字,如“吴、五、屋、外、畏、委、瓦、挖、玩、婉、央、婴、拥”等,本地方言与北京一致,仍分别读为合口呼、撮口呼、齐齿呼的零声母音节。个别字如“偶”,有的县读[N]声母,有的县读[?]声母,少数字如“艺、仪、鱼”等,其它县读[?]声母,安庆、桐城、檄阳、贵池等地已近似普通话,读零声母。

自成音节的鼻辅音:地区各县有两个鼻辅音自成音节,一个是舌尖浊鼻辅音[一n],即

“你”音[一n],“你们”叫“[一n州],,;另一个是双唇浊鼻辅音[一m],贵池县城喊“妈”为“姆妈”,“姆”音[--m]。t?

2、不同点 一是全浊声母念送气音是“赣语”的影响。古全浊声母即“并、定、从、澄、祟、群”的仄声字,普通话都念[p、t、k、tþ、t?、ts]不送气音声母。区内的东至、宿松、岳西、怀宁、太湖、望江、潜山等县,多数念成送气音,这是“赣语”的语音特征,反映了“赣语”语音对各县的影响。不过,“赣语”是古全浊声母,不论平历,一律念送气音,上述各县已不是“一律”,如在“赣语”应念送气音的“罢、棒、毒、掉、跪、巨、杰、倦、篆、皂、赵、助、笨、鲍、肚”等字,很多县已念成不送气音声母,这说明“赣语”特征的不完整,或其特征的逐渐被消磨。

至于贵池、桐城、机阳以及安庆市,则完全不存在这一语音痕迹。

另外,东至、太湖、望江等县的局部地区有零星古来母字的声母由[1]转化为[t]的现象。如东至县的利安乡“良、凉、粮、梁、量、亮”等字,声母读为[t],太湖、望江把[1i]念成[ti],“隶”音“帝”,“里”音“的”,“这里、城里、家里、夜里”中的“里”都读成“的”,这也是赣语的特征。

二是[1] [n]不分是江淮方言的影响。[1]与[n]的分混是北方方言内部的一般现象。普通话[1、n]不混,江淮次方言[1、n1不分。贵池、桐城、dA阳、安庆市,基本是[1、n1不分,有[n1无[1],[1]念[n],“老”念“脑”,“兰”念“南”,“流’’念“牛’,,“了”念“乌”;怀宁、宿松、岳西、望江基本上[n、1]不混,表现为细音不分洪音分,即南7E兰,宁76陵。

江淮方言的另一影响表现在舌尖后音[t?、t?‘、? ]与舌尖前音[ts、ts‘、s],以及舌面音[tþ、

tþ‘、þ]的分混。这三组音的分混本是北方方言的内部特征,但在区内,这三组音的分化混合情况与北京音不一致,而且各县之间也互有差别,并分别影响到韵母,情况比较复杂。

二、韵 母

1、共同点 韵母的共同点主要表现在合口韵变化的一致性上,合口韵的变化及其多寡,

这是北方方言的内部分歧,区内各县表现了相当的一致性。如:

丢失[u]介音,普通话中的[uo、uon、uan、uei ],多数在方言中丢失韵头[u]后变成[o、on、an、ei]。女口“多、罗、锅、火”念成“[to、1o、ko、xo]’’;“端、团、暖、官、宽、钻、算”等字,韵母由[uan]念为[on];“敦、吞、论、尊、村、孙”的韵母由[u«n]念为[«n];“堆、推、最、翠、碎”的韵母由[uei]变为[ei]。值得一提的是,[1、n]与[ei]相拼的音节,区内有些县又把[ei]念成[uei],加一个[u]韵头,如“内、类、雷”等字。

[u]韵母变[«u]韵母,古遇摄合口一等字普通话念[u]韵母的,区内多数县念[«u]。如:

社=豆,图=头,炉=楼,祖=走,醋=凑,苏=搜。只有贵池、东至、望江例外。

2、不同点 一是[“] 及 [“] 一类韵的存在是湖北“楚语”的典型特征。韵母中有一系列[V]一类韵,这本是“楚语”的特点,“楚语”通行地域在湖北东部黄冈地区、孝感地区共2o余县。这一地区的黄梅、英山与本地区的宿松、太湖、岳西连成一片,楚语的这一特征也由此渗透到安庆地区各县。表现在普通话以[y]开头的撮口呼韵母和以[u]开头的合口呼韵母都念[H]及[4]一类韵母。宿松、岳西、潜山、桐城,几乎有楚语 [“] 一类韵母的全部。如“女”念成 [“],“朱、除、书、儒、居、区、虚、鱼”的韵母也是 [“],“抓、刷”的韵母念[“a],“揣、帅”的韵母念[“ai],“决、缺、说”的韵母念 [“Q],“迫、吹、水”的韵母是[“ei],“专、川、拴、捐、圈、冤”的韵母为[“an],“庄、床、双”的韵母念 [“ag]。桐城、机阳无后鼻韵母,但有入声,“竹、出、木、域”的韵母为 [“«]。除以上各县外,与桐城交界的怀宁、机阳以及东至、贵池等县,也或多或少存在[“]一类韵母,或在口语中[y、u、“]相互替代。

二是从前后鼻音韵尾的分混可看出江淮次方言的影响。安庆地区古深摄、臻摄与古曾

摄、梗摄字读音混同,即北京音念[«N、iN]的后鼻韵母字,地区各县一律念[«n、in]韵母,这是江淮方言语音特征的最突出集中的表现。如针=争,深=生,根=耕,陈=程,森=僧,韵都是[«n]金=京,亲=青 心=星,彬=兵,频=平,民=名,林=玲,韵母都是[in],即常说的[«N、eN]不分,[«n、in]不分。除此之外,安庆、桐城、贵池、枞阳等地,古山摄、宕摄的读音也不分,即北京音念[aN、uaN]韵母,这几个地方念[an、uan]韵母。例如:邦=班,庞=盘,当=丹、桑=三,张=詹,荒=欢,光=关。更例外的是桐城、枞阳两县,没有普通话的全部后鼻韵母,除没有上述后鼻韵母,还没有[uN、yN],如“崩、风、冬、通、农、工、空、轰、中、冲、松、窘、琼、凶、用”等字的韵母,都念成[on、un、yn]等前鼻韵母。前后鼻韵母不分,这是江淮次方言的典型语音特征。

三是有儿化韵的存在。安庆地区的贵池和安庆两地有一个体现北京语音特色的“儿化

韵”。虽然作为后缀的儿尾卷舌程度与北京稍有不同,能“儿化”的韵母也比北京话略少一些,但儿化韵母的数字仍然是可观的。如:

[a]--竹榻儿、大个马儿(大个子)、小刷把儿、大家马儿大家骑。

[o]——扑灯娥儿、山歌儿、大家伙儿。

[þ]--铁订壳儿(形容很硬的东西)、角儿、逗大脱儿。

[i]--地儿菜(芳菜)、花生米儿、饺子皮儿、小大姐儿。

[u]--壁虎儿、蹄箍儿(猪的肘关节部分)、顶针箍儿、拨浪鼓儿。

[y]--小雀鼠儿(贵池)、眼睛珠儿(贵池)、温吞驴儿。

[11--油糍儿、算盘子儿、挖子儿(一种游戏)。

[ai]--烟袋儿、瓶盖儿、小菜儿。

[ei]--风车儿、小妹儿。

[au]--山芋爪儿、丝线绦儿、坟包儿、茭(音高)儿菜。

[ou]--促寿儿、能豆儿、急猴儿、土狗儿、挑头儿、鸡毛帚儿、四牌楼儿。

[au]--场瓢儿、画眉乌儿、饺儿、挑儿(小勺)、针抄儿。

[on]--粘米团儿、鸡蛋黄儿、当官儿。

[uN]--活龙儿。 ’

至于运用鼻音韵尾字取名字的那些字,都能变为“儿化韵”。如:兰儿、平儿、珍儿、强儿、红儿等等,这既是北方话和北京音的明显标志,又是安庆地区向共同语普通话靠拢而应加以保留并进一步规范的可贵的语音现象。

韵母部分的语音特征,有湖北“楚语”的特色,有江淮次方言的特色,但都是北方方言各次方言间的分歧。

三、声 调

1、去声分阴阳的六个调类 宿松、岳西两县去声分阴阳,有入声,共有阴乎、阳平、上声、阴去、阳去、入声6个调类:

阴平:丁、方、知、诗、梯、刚

阳平:朋、承、穷、移、时、仇

阴去:半、替、控、臭、舜、意

阳去:馒、洞、认、共、论、用

上声:猛、体、孔、整、五、忍

入声:木、督、谷、触、惕、失

2、去声分阴阳的五个调类:怀宁、望江、太湖、潜山4县去声分阴阳,共有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5个调:

阴平:妈、方、天、高、诗、山

阳平:乎、同、虫、人、文、才

上声:古、口、手、比、老、有

阴去:抗、唱、怕、发、日、借

阳去:共、阵、备、杰、浊、白

去声分阴阳,这在省内、区内都属于较为特殊的语音现象,这一特征又与“楚语”完全一致。

3.去声不分阴阳的5个调:安庆市、东至、贵池的声调是5个,去声不分阴阳的,有入声:

阴平:刚、知、专、尊、丁、边

阳平:房、田、穷、平、才、寒

上声:古、短、手、比、九、女

去声:正、大、共、树、到、汗

入声:八、尺、舌、局、即、竹

贵池城关,除入声外,其余4个调类的调值与北京音十分相近。贵池城关音家有“小北

京”之称,与调值跟北京音相近关系极大。

4、去声不分阴阳的六个声调

桐城的声调为6个,与宿松、岳西不同的是去声不分阴

阳,入声却分高低,也是6个调类:

阴平:诗、梯、衣、方

阳平:时、题、移、房

上声:使、体、以、反

去声:世、替、义、范

高入声:发、达、麦

低入声:轴、熟、续

桐城入声字中的一部分还带有一个特殊的边音韵尾[1]。

枞阳与桐城的声调,在调类与值方面大同小异,也是6个调类,部分乡也有高入声与低入声之分,入声也带[1]尾。

声调方面,安庆地区与其它方言相比较而言,去声分阴阳,这既是赣语的特点,也是楚语的特点;赣语有入声,怀宁、望江、太湖、潜山无入声;赣语入声收[一t]、[一k]尾,区内的入声都收[?]尾,表现了参差不齐的情况。

安庆地区处于“赣语”、“楚语”和“江淮次方言”的围绕之中。建国40年,上述诸方言在交流中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各县都或多或少受到影响。由于语言本身发展的不平衡性,又由于“赣语”与“楚语”的特征本来就不突出,加上改革开放的影响,人员的流动性大,普通话势力的扩展,方言语音自然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这样,有的地区“赣语”色彩浓些,有的地方湖北“楚语”标志明显些,有的县市“江淮次方言”的特征更突出些,这些只是综合影响下的侧重点不同而已,不可能在其中划出十分明确而又截然分清的分界线。但由于普通话的推广,教育的普及,共同语北京音通过宣传媒介的熏陶,隶属北方方言的江淮次方言的特征逐步在区内扩大,呈现出大面积江淮方言语音的一致性。这种方音特点的消磨而向共同语发展,有力地证明了方言向北京音靠拢的趋势。

词 汇

安庆方言词汇干差万别。有的与普通话不同,而在区内是一致的,如“太阳”都叫“日头”;有的与普通话不同,各县之间也不一样。如“小孩儿”一词,安庆人叫“小伢〔Na]子”,潜山、桐城、枞阳人叫“小伢儿”,望江、岳西、太湖、怀宁人叫“小伢”,宿松人叫“滴滴伢儿”,贵池人“小妹[mi]”、“小把戏”。有一些词只流行于一个镇甚至一个乡,在部分地区并不通用,但表现了方言词汇的多彩多姿和区域特征。归纳起来分析,主要是在词形和词义两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

一、词形相同,词义有别

1、词义扩大 安庆方言中有一些词,从词形上看,与普通话完全一样,但从词义上看,它比普通话概括得更广些,包含的内容更丰富些。

窿 这个字在普通话里不能独立成词,它只能与“窟”组成单纯词“窟窿”,表示为“孔、

洞”的意思。区内方言中,“窿”与其它词组成的词语,表示了比原来意义范围大得多的意思如:

鼻一、耳朵一(孔——小洞)

鞋一、刺案一(里面——洞状)

衫袖一(袖筒——衣服的筒状部分)

胁胳一(腋下——凹进去的地方)

被一(被窝——叠成长筒形的被)

锅一(锅膛——器物的中空部分)

驮 普通话中只有“用背负载”一个意思,区内方言也扩大了,结果有:

挨:一打、一骂、一批

借:一债、一钱、一高利贷

承受:一霉、一名声

巧 除有“灵巧”的含义外,区内方言还有“便宜、价钱不高”的意思。如:“~卖了“,“那里贵些,这里~一些”。

老板 普通话有“(1)私营工商业的财产所有者,(2)掌柜”这两个意思,区内方言再加一个“丈夫”的意思。

2、词义缩小 这一类词从字面上看也与普通话一样,但词的含义却比普通话的内容狭

窄些、单一些、缩小些。如:

席子 普通话指“用苇蔑、草等编成平片的东西,用来铺炕、床、地或搭棚子等”。区内方言铺的草席才叫“席子”,苇蔑编的叫“芦席”,竹蔑编的叫“竹席”、“蔑席”或“罩子”。“席子”这个词所包含的内容比普通话小多了。

手爪 字面上应是“人手和鸟兽的脚”,普通话里没有这个词,方言中只保存了两个语素中的“人手”这个部分,“爪”的含义去掉了。例如“我要是偷你的就烂手爪儿。”

面 普通话指“面条和面粉”,区内方言则仅指面条。

煤 普通话本来是指“古代植物在不通空气时在地下高温高压下所形成的黑色固体矿

物”,如烟煤、无烟煤等。区内山区有些把上述物体连同木炭,称之为“炭”,而把家庭中烧饭或取暖时用熄火方式取得的剩余燃料用作引火备用的物体叫“煤”。

3、词义转移这类词的词形与普通话相同,但词义已另有所指,如下表。

香 油

过 夜

皮 子

无 聊

奶 奶

听 听

明 堂

草鞋底

鞋底板

朝 笏

芝麻油

皮革、皮毛

因清闲而烦闷

祖 母

耳朵接受声音

(1)打晒粮食的场地;(2)院子

鞋 底

古代臣子朝见皇帝时用的记事条形板

菜籽油

吃晚饭(宿松)

去籽棉花

1;流、卑鄙

(1)妻子;(2)已婚妇女

(3)泛指女性(贵池)

鼻子接受气味(太湖)

天井(望江)

(1)一种小鱼

(2)一种长形烧饼

方形烤饼(桐城)

二、词义相同、词形有别

这一类别,就词义看与普通话完全相同,但词形却干差万别,有的是词形部分不同,有的

是完全不同。

1、词义相同,词形部分不同。 一是词素相同,次序颠倒:

公鸡——鸡公 司机——机司

着急——急着 · 计算——算计

不认识——认不识 不得了——得不了

萤火虫——火萤虫 豆腐干一一干豆腐

是词素部分相同,部分不

下雨一

手帕一

猫头鹰

跳蚤一

, 瞻炼一

落雨 盛饭——兜饭

手捏子 手腕——手颈子

一猫头鸟 黄鼠狼——黄雀钥

屹蚤、乌蚤 桑茬——桑苞、桑枣儿

痴豆鼓、痴大鼓、痴猴子、癫皮tk‘ama]、额面姑

二、词义相同、词形有别

这一类别,就词义看与普通话完全相同,但词形却干差万别,有的是词形部分不同,有的

是完全不同。

1、词义相同,词形部分不同。 一是词素相同,次序颠倒:

公鸡——鸡公 司机——机司

着急——急着 · 计算——算计

不认识——认不识 不得了——得不了

萤火虫——火萤虫 豆腐干一一干豆腐

二是词素部分相同,部分不同

下雨一落雨

手帕一手捏子

猫头鹰一猫头鸟

跳蚤一屹蚤、乌蚤

盛饭——兜饭

手腕——手颈子

黄鼠狼——黄雀翎

桑葚——桑苞、桑枣儿

蟾蜍——癞豆鼓、癞大鼓、癞猴子、癞皮[khama]、癞癞姑

三是附加成分的使用。附加成分即词缀,主要指前缀和后缀。在使用词缀方面,有的普

通话使用,区内方言不使用;区内方言使用的,又是普通话不使用的,各地用与不用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普通话使用,方言不使用:

领子 衣领

袖子 衫袖

鸭子 鸭

裙子 裙

剪子 剪刀

蚊子 蚊虫

普通话不使用,方言使用:

妹妹 妹子

弟弟 老弟

眼镜 眼镜子

墙壁 壁子

东西 东西子

戏迷 戏迷子

哑巴 哑巴子

螃蟹 蟹子

知了 知了子

2、词义相同,词形完全不同 一是来源于古汉语。在安庆地区方言里,保存了相当一部分只见于典籍而不见于现代书面语或普通话词语,这些词语古人曾经使用,如今活跃在安庆方言区内人们的口语里。如:

嬉 《广韵》“许其韵”。《博雅》“戏也”。《前汉文帝纪》“七八十岁翁嬉戏如小儿状”。“嬉”音“希”,义同“玩”。例如“我是来一的”,“上街一一”,“洋娃娃是买把小伢一的”。

昼 《说文》“日之出入与夜为界”。《集韵》“涉救切,音咒”,就是“白天”意思。区内方言“上午”叫“上一、上半一”,“下午”叫“下一、下半一”。

晏 《太平御览》卷三六四引刘敬叔《异苑》,(管宁)曰:“吾尝一朝科头,三晨晏起”。

“县”,音“岸”,“晚、迟”的意思。例如“我有事,来一点”’“他比我一到五分钟”。

嘶 《中华大字典》“先齐切,音西,齐韵”,“声破也”。《汉书王莽传》“莽为人大声而嘶”。区内方言有“清一鬼叫”四字语,就是“大喊大叫”的意思。例如“他咽着,你莫一”,“疼得他直一”。

下 这个字常用的音是去声,上下的“下”义。古汉语中还有一个音,《中华大字典》注为“亥雅切,上声马韵”,应读“哈”(哈达的“哈”)。它的含义:

《说文解字》“底也”,位置在低处的意思。

《诗经》“后也”,时间、次第在后的意思。

《左襄二十二年传》“*也”,等级、质量较低的意思。

《论语》“末也”,也是地位在后、在次的意思。

《左襄二十二年传》“*也”,等级、质量较低的意思。

安庆地区方言“下”音“哈、上声”,就是常用来表示“差、吞、弱、次”的意思。例如“他是个一人,都欺他”,“冒牌子的都是一货”,“这个好些,那个一些”,“这场病把身体搞一着”,“他的评语比我还一些”。

杪 弥沼切,音藐。《通训定声》“高远之木枝曰杪”。古汉语中“杪”有“木细枝”和“末端”两个意思,前者如孙钡《西山超然亭》诗“孤亭坐林杪”,后者如孟浩然《夜登孔伯昭南楼》诗“再来植秋杪”等。《现代汉语词典》中有“树梢”和“年月的末尾”这样的含义,但没有用“杪”组成的词,区内方言却广泛运用“杪”的“末端、尖端”的含义造词,如“刀一子”,“针一子”,“笔一子”,“剪刀一子,树一子,香椿一子”。贵池还有个儿歌式的绕口令:

木头木头墩子,和尚是我孙子,

木头木头杪子,我是和尚老子。

妪 音遇,老妇的通称。《史记·高帝纪》“有一老妪夜哭”。《聊斋。赵城虎》“赵城妪,年七十余,止一子”。现代汉语普通话里也没有用“妪”组成的词,但区内东至县的尧渡镇却称呼祖母为“妪”。称呼是生活用语,亲属称谓更是常用语,虽然这个称谓流行的地域不广,但却深刻反映了古汉语在方言中的残留。

<目+氏> 《广雅释访》“常支切,音匙”,“视也”、“看”的意思。“我一见他上街”,“天黑一不见”,“这个人你要一准着”,“有人打门,一一是哪个”。

坼 《淮南子》“天旱地坼”,《杜诗》“吴楚东南坼”。“裂开”的意思。《现代汉语词典》有“坼裂”一词,注明是“书面语”,普通话口语是没有的。安庆地区无论城乡,口头都用这个古语词。山区把岩石的裂缝叫“岩一”,冬天皮肤冻裂叫“裂一”,至于大干地早,田地“裂一”或“开一”的说法,更是常用口语。

残留在方言中的古语词大量运用在日常生活中,例如家庭灶台中烧热水的铁罐,区内方言叫“汤罐”或“鼎罐”,这“汤”和“鼎”就是古代汉语中“热水”和“锅”的意思。鸡窝叫“鸡埘”,绳子叫“索”(如麻一、草一、底一)。这“埘”与“索”也是古语词,甚至与人民生活密切联系的理发员、店员、医生,区内各县大都称其为“待诏”,“朝奉”,“郎中”。“待诏”,“朝奉”,“郎中”都是古代的官名,宋代开始,民间则用来称呼有一技之长的手艺人。这些称呼一直保留到几百年后的今天,成为古代汉语的活化石。

二是语体风格的差异。由于文化素质的不同,学科专业的不同,口语与书面语的不同,形成了普通话与区内方言的差异。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具有专业知识的人,能运用一定的科学术语,一般有文化水平的人,也能运用这些词语。但缺乏知识又不能解释这些自然现象和生理现象时,现象的外部特征就成了表达和命名的依据,这就出现了语言的文野之分,即书面语与口语的语体差异,后者就反映在方言词汇中。如区内不少人把“自行车”叫“钢丝车”,把“木偶戏”叫“扁担戏”,两者的差别就是语体风格不同。

例如一些关于自然现象的词汇:

陨石——落火球

月蚀——天狗吃月

龙卷风一一龙吊水

山洪、泥石流——起蛟、脱蛟

再看一些关于疾病的说法:

食道癌——隔食病

阑尾炎——绞肠痧

脂肪瘤——豆渣包

腮腺炎——蛤蟆气

蛔虫斑——冷饭迹

咽喉病——公鸭痨

雀斑——乌蚤尿

狐 臭——臭虫骚、夹骚气

甲状腺肿——泡颈、包颈、气鼓颈

梅尼尔氏症——黑头晕

三是事物本身对词形的影响。有些方言词,常常反映了人民对客观事物的不同感受,他们抓住事物的某些特征作命名的依据。这些特征,有的是形状,有的是声音与色彩,有的是物品的原料与制作方法,或特色、用途等等。在命名后经过约定俗成,为区内交流思想服务。如:

形状与比喻

丝瓜一

扁豆一

荸荠一

松鼠一

蟑螂一

流星一

弯月一

织女星-

地耳一

网瓜、塔瓜

月亮莱

土栗子

貂老鼠、貂狸

油虫、灶蚂蚁

贼星

蛾眉月

梭子星

鼻涕菇子

竹篮——腰篮(形状像腰子)

两齿钯——老虎爪子

色彩与声音

假面具——花脸壳子

金针菜——黄花菜

银杏——白果

粘土——马肝土(颜色保马肝)

阴丹士林——海衫蓝

橘子——橘红

杜鹃花——服脂红、映山红、新娘花

蝉——炸了子

蟋蟀——曲曲儿、嘁嘁子

乌鸦——老哇

布谷鸟——发棵鸟、割麦插禾鸟

布谷鸟的叫声是由呼唤“发棵发棵,割麦插禾”的拟声而命名的,还有一些用叫声命名的鸟,如“苦哇鸟”,“桂桂兰”,“四姑姑”,“赤脚滑”等。还有少数地方,把小牛叫作“小牟”,把凡是用金属制成的响器都叫“铃铃”,就完全是声音代替名称了。

四是因婉曲表达的需要。方言词语常常和当地的风俗民情密切相联系。由于各地的风

俗习惯不同,说法也不一样,婉曲表达的词语,又往往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民间普遍关注的“吉凶祸福”,特别在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办大事时,都祈求“大吉大利”,很忌讳说“破嘴话”,一些很平常的事物,都换上吉祥的说法,例如下列词语:

猪头——元宝、宝肥、福祀

猪耳——顺风

猪舌——口心、卷条

猪血——衁子、旺子

猪肝——页子

结婚——办喜事

盖房——造龙窝

怀孕——有喜、带喜

怀孕反映——害喜

藕——通泰(通菜)

马齿觅——平安菜

反之,一些看来不吉利,不如意的事。也不直说,而用含蓄、暗示的方式加以掩饰。例如下列说法:

生病­-不好过、不调和、不自在

中药-香茶

流血-产妇流血叫“见红”

鼻子流血叫“淌红红”

死亡一年纪大的人死亡叫“老了”、“过世了”;小孩死亡叫“丢掉了”,“不在了”,“糟掉了”

在一个环境里,人对人有爱憎之分,人们又以自己的传统观念作为评价好恶的标准来对别人加以褒贬,表现了鲜明的感情色彩。例如以下贬义词:

搅屎棍——胡搅蛮缠、挑拨是非、弄得大家不得安宁的人。

拖索猪一一不爱整洁、穿着马虎的人。

拖油瓶——再嫁女人带的前夫子女

二婚头、过夫娘、过夫嫂——再嫁女子

无常鬼—一瘦高个子

钉锤棒——瘦矮个子

嚼 蛆一一骂人胡说八道

这些贬义词多数是偏见和愚昧的产物。带着这种见识,有时在一个人身上、一件事上,也都带有这种感情作用。同一个人死了,爱他的人说他“登仙了”,恨他的说他“翘辫子了”。“睡觉”这个普通的事,用吉利的说法是“挖窖”(“窖”与“觉”同音,寓意是发财)、“没有升帐”(表示恭维)或叫“补罩子”;用咒骂人的说法就是“摊尸”、“挺尸”。自己的孩子,爱他的时候喊他“心肝”、“肉”,恨他的时候骂他是“小匣子”(小棺材)、“讨债鬼”、“促寿儿”等等,感情色彩是十分明显的。

区内多高山峻岭,人民生活与山区资源息息相关,因此,为具有山区特色的事物命名的词语也应运而生。如人民生活必需品,夏天乘凉要用“竹榻儿”、“竹椅”,冬天取暖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