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扳手 > 正文

赛车手用什么扳手好使

沉静的电灯胆
感动的酒窝
2023-03-03 15:43:23

什么牌子的扭力扳手最好

最佳答案
神勇的眼睛
平常的帆布鞋
2025-10-12 14:29:17

专业做扭力扳手的品牌很多,有达威力,哈塞特,东日,诺霸,祺购等。还有全品类手工具品牌吉多瑞,蓝点,世达,史丹利,钢盾,宝合,易尔拓,等等。

判定一把扭力扳手的好坏,重要一个参数就是精度。常规扭力扳手精度在3%,能做到2%甚至1%精度的却是屈指可数。哈塞特可以做到精度2%,而达威力,可以做到1%的精度,当然精度也要比2%的高出数倍了。

我上班搬砖的时候会用到很多种扭矩扳手,低端到高端都有。可以为大家介绍下。只是我的工种并不是定期校验扭矩精度的检测人员,所以只能从外观功能,使用实际感受来给大家介绍。以下是我用过的扭矩扳手品牌。beta、wurth、hazet、CHGO

我作为使用者来说关注的并不是精度,我关注两点。

由于我是长时间高频率的使用,我比较在意扭力扳手的包胶质量和手感。另外一点我比较注重的是达到设定扭矩后的跳档机构反馈到我手上的感觉是否明显,讲的简单一点就是是否有明显的“咔哒”的感觉。

beta

beta 3/8接头 20-100N每米 是我们在购入wurth之前的替换产品,照理说这应该是个相当硬气的品牌。意大利紧固件龙头企业,F1方程式赛车赞助商。但除了跳档机构反馈还不错之外,手柄包胶就和塑料一般而且毛边翻的很厉害。图里大家可以看到对比wurth和beta。不好的是他时不时会出现滑齿现象,扭矩还没到就脱力了。这样以后我们才申请从新购入了wurth。

wurth

我比较喜欢用的两把都是wurth生产的。

wurth 1/4接头(6.35mm) 4-20N/每米 短小精悍,整体外形设计科技感很强,长度220mm 比我一个手掌稍大一点 。即便是4牛跳档机构反馈依旧很明显。小扭矩4牛米的小扭矩加上尺寸短小用在自行车上也正合适。大扭矩20牛许多汽车维修方面的螺丝螺帽也能处理。遗憾是手柄包胶有点硬。

wurth 1/2 接头 20-100N每米。350mm同样几乎是我小臂加手掌的距离。wurth经典红黑配色。跳档机构反应明显。这把力矩扳手我常用的就是40n去拧螺帽。超过40n需要更大的扭矩的时候我会选择hazet。

hazet 1/2接头 40-200N每米 520mm的长度几乎是我整条手臂的长度了。我这款是老款配色很简单,大巧不工的感觉。使用频率是很高,wurth1/2/次之。在小扭矩40使用时机构跳档反馈不明显,超过50N之后的反馈很明显。所以我50N以下会选择使用wurth1/2。

最新回答
能干的吐司
拼搏的蜡烛
2025-10-12 14:29:17

都一样,就是个工具,如果有位一样,如果位置小套筒好用些,维修还是以套筒为主,主要好使力,小空间比较方便,棘轮扳手很多时侯由于空间有限,无法套入,或无位置拆装,有一定局限性,如果两样都有怎么方便怎么用,如果想买一样,建议套简。

踏实的蜗牛
舒服的太阳
2025-10-12 14:29:17
12号扳手。gsx250r是指铃木gsx250r摩托车,摩托车在行驶中是需要链条协助的,如果链条的大小调整不合适是无法发挥最大马力的,而gsx250r这款摩托车的链条螺丝,配对的扳手是12号扳手的口径。铃木gsx250r摩托车,采用了全包式车身和赛车设计风格,整车经优化设计,达到了国4标准。

细心的大树
冷静的鲜花
2025-10-12 14:29:17

需要下面的工具:内六角扳手,十字螺丝刀,链条截链器。

1、用截链器将链条截断,注意:如果链条是有快拆的那么只要拆开快拆就可以了,另外截链的那个插销是黑色的和其他的插销颜色是不一样的(如果你的没有特殊颜色的,那么就任意截断就可以了)。

2、用内六角扳手将前拨上的变速线松掉,用内六角扳手松开前变速器的固定螺丝,并拆下。用十字螺丝刀松开前变速指拨,并拆下。将链条重新对准并用截链器将装上去。

3、用内六角扳手逆时针旋松变速线固定螺丝,取出变速线。用接连器截断链条,如果是快拆锁扣的链条可以打开快拆锁扣。然后取消链条。用内六角扳手逆时针旋下前拨链器(前变速器)固定螺丝。然后取下前拨链器(前变速器)。

扩展资料:

一、车头碗组

即使看起来保养得很好的自行车往往掩盖了损坏的车头碗组轴承。可能受到你的汗水侵蚀,并有可能生锈损坏。为了防止这一点,先卸下车头,并放下前叉的框架。这是最简单的一步。较新的框架将有密封的轴承,只是需要一层薄薄的润滑脂涂在表面。

然后把这一切重新连接到一起,就可以了。如果已经太久没检查了,轴承粗糙,必须尝试着更换新的车头碗组。这也是一个完美的时间来检查你的前叉的转向是否有任何压力或损坏的迹象。一定要检查靠近轴承接触的地方,和那里的阀杆夹。

二、变速线管

变速线管可能会被折断和磨损,让路上骑得很别扭。对于老式的9和10速禧玛诺组变速线管来说事实就是如此。这些线管会不断弯曲,位移,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弱。假设有外部线管,转移相关的变速器到最大的齿轮。

现在,随着链条在这个位置保持一致的变速器,停止运动的曲柄和点击器一路下跌相反的方式——这将从线管释放所有的压力,需要疏导。检查线管是否有任何磨损或扭结的迹象,如果有的话,立即更换。如果没有发现任何损坏的痕迹,在该线管上滴上一些干链润滑油,并通过外壳段进行工作。

爱撒娇的缘分
时尚的芝麻
2025-10-12 14:29:17
公路赛车的手札可根据说明书进行安装。

在安装之前,除了要准备一组副把手之外,还需要用到内六角扳手。车把必须空出安装副把手的空间,移出位置后,将副把手的固定螺丝松开,并装在握把上。安装时要注意副把手末端与把手有无对齐,在条正好后就可以盖上握把端套。

当两边的副把手都装好后,可以试试那个角度比较适合自己的乘骑习惯,角定好角度后,再将固定螺丝锁上,就大功告成了。

霸气的山水
酷炫的橘子
2025-10-12 14:29:17
rsr是绞牙避震。顾名思义,绞牙避震就是比普通避震多了个“绞牙”。“绞牙”一词源自于中国最先接触改装车的香港/广东一带,说白了就是外缸筒带螺纹的避震。那么这个“绞牙”有什么用呢?请看下图~了解绞牙的作用之前,首先要搞清楚弹簧和减振器对于车身高度的影响。在其他零件不变的前提下:决定车身高度的零件只有弹簧。决定车身高度的零件只有弹簧。决定车身高度的零件只有弹簧。(重要事情说三遍)绞牙避震调节车高也是通过调节弹簧在减振器上的相对位置来实现的。减振器漏油/阻尼力衰减都不会影响车身高度。哪位问了:我的天籁开了几年塌屁股了,是什么原因?很多老车主都会遇到像天籁车主一样的烦恼,车开几年之后就会“塌屁股”。其实主要原因就是后悬架弹簧/弹簧垫发生了蠕变,并不是很多人认为的减振器漏油,这个锅减振器不背。No.2 绞牙避震优缺点绞牙避震有什么神奇之处让众多改装发烧友趋之若鹜,甘愿为之自掏腰包呢?(淘宝上绞牙避震鱼龙混杂,价位从几百到几万不等)先来说说绞牙避震的优点:1. 方便调节车身姿态在赛车领域,不管是场地赛还是拉力赛,赛车要针对不同的车手/不同的场地进行差异化调试,而绞牙避震可以通过专用扳手调节筒长,进而实现四轮载荷的合理分配。这种情况就像桌子四条腿不一样长,每条腿的载荷必然会有差异,把四条腿调成一样长,载荷自然就均匀了。配合金属鱼眼塔顶(上支撑),还能调节前轮外倾角后续会单独聊一下“鱼眼塔顶”这个东东2. 方便调节阻尼力还是在赛车领域,不同的场地情况/不同的车手驾驶习惯,需要减振器提供不同的压缩/回弹阻尼。而绞避牙避震一般可以通过活塞杆顶部/外缸筒底部的调节旋钮实现快速阻尼力调节。阻尼调节的可调范围,这也是决定绞牙避震价格的一个关键因素。根据可调范围分为1WAY~4WAY。1WAY:只能调节回弹阻尼or回弹压缩成比例调整;2WAY:压缩/回弹阻尼可以单独调整且互不影响;4WAY:回弹阻尼可以单独调节低速回弹阻尼&高速回弹阻尼,且独立可调。压缩阻尼也可以单独调节低速压缩阻尼&高速压缩阻尼,且独立可调。(可以分别调节四段阻尼力区间哟,是不是感觉hin高级!)另外,常说的8段/10段/16段……可调指的是阻尼力调整的细致程度而非可调范围。以上这两个优点其实都是针对赛车的优点,普通的家用车你会因为今天副驾驶坐了个胖子去调节绞牙吗?会因为今天要跑一趟烂路去调节阻尼吗?绝大多数发烧友都是买来绞牙避震,找个改装店所谓的专家装上车调节一下,满足一下新鲜感而已……接下来,就是绞牙避震的缺点了。1. 容易漏油我们来对比一下量产车的原装避震跟绞牙避震的外观。问题来了:原车避震的弹簧盘为什么这么大?难道主机厂的工程师都不懂轻量化吗?其实这么设计是因为麦弗逊悬架中减振器充当转向主销(kingpin)会受到一个侧向力(见下受力分析示意图),而这个侧向力作用在橡胶油封处会使其迅速失效漏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师将弹簧盘设计成偏心结构,让弹簧力来抵消一部分侧向力,从而延长油封、活塞的寿命。所以,绞牙避震没有弹簧来补偿侧向力,再NB的油封也扛不住几万公里的摧残,漏油是早晚的事。2. 舒适性差绞牙避震影响舒适性的两个因素分别是弹簧刚度&阻尼力值。(1)弹簧刚度(俗称K值,表征弹簧软硬的参数): 专业的绞牙避震原本就是为了赛车开发,弹簧刚度一般与远远大于原厂弹簧。普通A级家用车前后弹簧刚度大概20~30N/mm(2K~3K),而绞牙避震搭配的弹簧刚度普遍达到70~100N/mm(7K~10K)。这个刚度的差异造成的舒适性区别,就好像坐沙发和板凳的区别。(2)阻尼力值: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减振器阻尼力曲线。横坐标表示减振器压缩/拉伸速度,纵坐标表示阻尼力值。横轴上方曲线表示拉伸行程,下方表示压缩行程。绿色:polo原厂阻尼力值;蓝色:蒙诺Reflex改装减振器力值;紫色:KW V3绞牙避震最软状态力值;红色:KW V3绞牙避震最硬状态力值。通过直观对比,能看出绞牙避震即使调到最软,阻尼力跟原厂也完全不是一个量级,毫无舒适性可言。No.3 来自工程师的真诚建议:1. 如果不是真的刚需(比如经常下赛道参加Track day之类的),不要胡乱改装减振器。每天上下班通勤的车装了绞牙避震就是花钱买罪受。2. 如果真的受不鸟原厂减振器或者原车减振器已经漏油,想换一套高性能避震体验一把。建议选择下图这种匹配原车弹簧的非绞牙减振器。请务必选择KYB/倍适登/tein/蒙诺等大品牌售后改装件,他们一般都会针对不同车型进行开发,调试出适合目标车型的阻尼力值。例如:KYB有黑筒/蓝筒/黄筒等不同价位的改装件供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怎么感觉在搞电视购物……)(上图为KYB日本岐阜试车场,图片来源:KYB微信公众号)而小品牌是不会投入这样巨大的人力物力去开发专门适用于特定车型的减振器的,甚至基本的耐久性能都无法保证。(不排除国内有良心避震改装品牌能做的很好,但是概率极小)3. 如果只是觉得原厂离地间隙太高,建议只改短弹簧。最后的碎碎念:如果没有系统性的知识,请不要擅自改动原车的底盘结构。要相信主机厂几千名硕士/博士工程师努力的结果,几乎每一个细节,都是平衡了成本与性能后所能达到的最好的结果。

甜美的未来
懦弱的爆米花
2025-10-12 14:29:17
方法如下:

山地车前拨(前变速器)的调整:

1、打开前拨上的安装螺丝,把前拨安装在车架上,安装螺丝用手旋紧不要加力。

2、调整前拨在车架上的位置,使前拨上的安装线与牙盘最大盘片保持3毫米左右的间隙,并且使外表面与牙盘平行。然后用内六方扳手锁紧前拨安装螺丝。

3、安装前拨的指拨到车把相应的位置上,调整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后锁紧。

4、把指拨上的变速线穿过变速线管,然后穿过前拨的变速线固定座内,拉紧并锁紧变速线固定螺丝。

5、取出前拨上边初始位置固定栓(一个小塑料块)。

6、调整指拨和前拨上的微调螺丝,使前拨与链条保持2毫米左右的间隙即可。

7、调整指拨使链条转换到最小的牙盘上,然后锁紧前拨上边标有”L“的螺丝。

8、调整指拨使链条转换到最大的牙盘上,然后锁紧前拨上边标有”H“的螺丝。

山地车后变速调整方法:

1、前三档调整为1的位置,也就是最小的牙盘那个。

2、链条和脱轨器的距离叫间距。由两颗螺丝组成,旁边有标示HIGH和LOW,H调整大齿间距,L调整小齿间距。

3、顺时针转变小。前2时,调整H/L是没用的,也就是说是针对前1和前3,靠两颗螺丝顶住脱轨器。

自行车变速系统的作用就是通过改变链条和不同的前、后大小的齿轮盘的配合来改变车速快慢。前齿盘的大小和后齿盘的大小决定了自行车旋动脚蹬时的力度。前齿盘越大,后齿盘越小时,脚蹬时越感到费力。前齿盘越小,后齿盘越大时,脚蹬时越感到轻松。根据不同车手的能力,即可通过调整前、后齿盘的大小调整自行车的车速,或是应对不同的路段、路况。

刻苦的野狼
精明的花卷
2025-10-12 14:29:17
推荐个穷人版的

资料:

地图当然是必备的,不要找那种华而不实的旅游地图,最好是司机用的地图,有很详细的里程数。还要收集一切骑行路线上的各种资料,网上现在挺多了,新浪旅游论坛就是个很好的地方,驴子众多。关于骑行的资料,我觉得不少都比较花哨夸张,不适合我们民工车族,长途骑行高手大胡的经验值得一看。

路线:

如果希望尽量享受沿途的风景,那么最好携带自行车,利用别的交通工具(例如搭卡车)到达最好的路段后再骑行,回程不要安排同样路线,例如上海出发去浙西骑车,最好搭车到杭州后再骑,沪杭一线毫无风景可言只能吃尾气。如果希望享受骑行本身的乐趣,那么就象骡子一样低头赶路吧。火车托运经常容易伤车子,搭卡车倒是一种乐趣。

车子:

车子好点当然会骑得比较舒服,这我明白,但是口袋未必能够理解。一般来说狂热的骑行者什么车子都可以用来旅行,我路上见过最便宜的旅行车子是一辆30元的n手车,甚至没有闸,该车车主骑了它至少1000公里,当时他正用“脚闸”控制着车子从4000米的高山上冲下来,而印象最深的是那位70多岁的老先生骑了三轮带了他快100岁的老母亲长途旅行。所以,如果你确实热爱自行车旅行,不用考虑你那辆跟了你8年的老驴子能不能胜任,拍拍老伙计,打包上路吧。

不过我还是推荐尽量用有变速器的山地车,一般路线总会遇到山坡,变速器会给你节省很多体力和时间,其他部件可以差点,变速器是第一考虑的东西,当然最好是喜玛诺了,这东西确实非常结实。还有一点,如果是长途,携带的东西比较多,车子最好是没有横梁的斜梁女式车,因为后面捆的东西太多,扬腿下车不方便,从横梁上跨下车也不方便,而紧急情况下斜梁下车很容易。车锁当然要挑非常结实的,你的驴子丢了可够你哭一阵子了,一定要有个链条锁,可以把车子锁在固定物上。最好有书包架,我非常不理解洋骡子为什么喜欢把什么东西都背在背上,不累也很热啊!

除了显得比较专业和酷以外。把不常用的所有物资全部捆在书包架上,强烈建议用弹性的扎带,一条才一块钱,用没有弹性的绳子扎的东西七颠八倒很快就松了,而扎带捆的东西结实的多,如果物资较沉特别是包较长的话,最好在书包架上加横条,铝合金条绝对不行,两天就颠断了,最好是小木板。

强烈推荐有个前筐,用于放地图、水、食品和药品。风不大的时候可以用夹子把地图别在龙头上,省得下车看地图,当然边骑边看地图一定要注意安全。水和食品是经常需要取用的,当然放在前面好(后面全部扎牢了)。药品也许全程都不会用到,但是一旦需要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放在前面有多好。必须指出的是,前筐都非常不结实,无论筐子本身还是其安装。如果是那种细细纹路的铁丝筐子最好换成铁条的,安装也一定要重新加固,尤其是如果你的路线路况很差的话,用你想得到的任何夸张的方法加固它。因为前筐里有水,一般比较沉重,路上颠簸很容易把筐子颠坏,结实的前筐的另一好处是可以平衡负载,缺点是把握龙头会有些吃力。

出发前把车子调好,让人骑在上面很舒服,千万不要摆酷调出个屁股比脑袋还高的赛车手姿势,骑一天下来你问问脖子就知道身子太前倾的后果了。车座高度比较重要,太高,紧急情况脚不能着地,危险,太低,骑行时腿不能伸展,难受,所以要根据自己情况仔细调整。闸的方向放在手最容易抓的方向上,手把上有个羊角的话可以换换手势,比较舒服。

各处上好油,螺丝全部紧好,车轮不要漂。轮胎内外胎之间垫一条帆布带会减少很多扎胎的麻烦。

建议学会的修车技术是补胎、换闸皮、调变速器、卸轮子扒胎换胎再把轮子上好。如果胎漏气了,不一定能找到水检查漏气点,所以得卸了轮子换备用内胎,晚上宿营后才好补胎。上轮子比较难掌握,当然如果你是快拆我没话说。重点要检查的地方是变速器、轮胎、闸,还有轮子以及脚踏的螺丝。骑行遇到的主要问题是爆胎、变速器调整问题和螺丝脱落,另外链条断和辐条断的问题我很少遇到,用专用工具接链条比较方便,手工砸好像也不是很难,但我自己没接过。车子如果不得已走过烂泥,最好去高压洗车的地方用水龙冲,然后上油。每天晚上不论多累一定检查检查车子。不要告诉我你不会用扳手哦!

携带多少工具和零件看路线、路况和各人了,因为这些玩意儿实在太沉。如果路况不错,沿途人烟稠密,可以少带些,一个多用扳手能解决些小问题就可以了,大不了拦辆卡车走人,去城镇解决车子问题;如果路况差,人烟稀少或者你是修车爱好者,那就多背些家伙吧,如果同行有女生,还用我说吗?好好学技术,背上所有工具,准备显摆吧!实在没机会,超到她们前面给她们一把图钉你总会吧!一般来说,主要是微型气筒、活扳手、薄扳手(上轮子的时候很有用)、螺丝刀、钳子、补胎胶水胶皮小锉刀、一条内胎、两块闸皮、闸线、变速线、气门心、少许铁丝螺丝,自己选用吧。外胎不能折所以不很方便带,微型气筒出发前要仔细挑好,很多都是水货,费劲不出活。如果要“完全修车工具大全”的话,找无家的人写的川藏南线骑行参考看吧,呵呵。

服装:

我们不讨论专业骑行服,我自己都没见过,hoho。

推荐长袖长裤服装,防太阳灼伤非常有效,如果天气有些凉,一定找件比较防风的衣服,骑起来冷气吹到衣服里可实在太难受了。推荐一顶合适透气的长檐帽子,否则一天骑下来,头发里的灰都能结块,实在太脏了。阳光强烈的话有墨镜当然很舒服,近视的可以戴夹镜,那东西缺点是太容易坏了。不推荐骑行时穿凉鞋,一双轻便透气的运动鞋很舒服,也容易对付各种环境(背包里如果带一双拖鞋或凉鞋,晚上会非常舒服)。至于内衣会不会磨皮肤的问题,我以前总觉得会,但自己骑了不少次后,从来没发生这种问题,也问过一些骑行者,没有抱怨车座磨皮肤的。要是担心的话,穿些较紧的内衣,不要有褶子,应该就可以了。如果路况很差的话,有自行车头盔、护肘、护膝会比较安全一些,尤其是护肘护膝对防摔倒的擦伤很有用。

药品:

维生素: 金施尔康

腹泻药: 黄连素,氟哌酸(消炎药,用于腹泻,尿路感染等)

外伤药: 白药,创可贴,麝香追风膏,酒精棉球,纱布

感冒药: 克感敏

抗生素: 阿莫仙(口服青霉素,消炎)

止痛药: 去痛片

高原药: 百服宁,红景天,安定

其他: 风油精,高锰酸钾,氯霉素眼药水,金霉素眼膏(可用于鼻腔干燥),防晒霜,唇膏(上高原时防唇裂,呵呵,等你用的着这东西的时候你就不会笑我了),防蚊剂,西洋参, 扶他林,晕车药。吓着了吧,上面的是长途骑行的完全清单,呵呵,根据自己和路线的情况选用吧。

推荐:酒精棉球(绝对好东西,你可以充分发挥你的想像力给它派上很多用场),白药(还用说嘛),创可贴(这东西热天少用,除非必须保护伤口),麝香追风膏(晚上腰酸背痛的时候贴上一块可以好好享受一下了),黄连素(外面饮食卫生很难掌握),克感敏(不要找种吃了就打瞌睡的感冒药哦),风油精(也是多功能),氯霉素眼药水(骑行时经常眼睛鼻子发干),防晒霜(我可不是怕晒黑,一天骑下来洗脸都痛的哇哇叫的感觉可不爽)。

其他设备:

背包要想方设法减轻重量,不要象搬家似的什么都带上,你以为你坐的是高级房车啊,拜托,是你那辆8年的老驴子!

有一个小腰包会很方便,放证件、纸片、笔(随时记录),不过最好系到外套里面,免得有些显眼。

食品很重要,压缩饼干、牛肉、奶粉、巧克力都是好东西,要是路程不很远的话,不要那么夸张,馒头咸菜可舒服了。别忘了带一点盐,很有用的东西,补充水分,清洗伤口。要有个大水罐,我不喜欢用小口壶,灌水太麻烦了,呵呵。

是不是带睡袋防潮垫之类的看你去什么地方了。

刀子(匕首,大水果刀之类)很实用,瑞士军刀很好就是太贵,我曾很得意的买了把10元

的多用刀,还没出发就给撬坏了。另外还有线绳、针线、火柴、手电、塑料袋、邮资明信片、洗漱用品(不要用电动剃须刀,又大又要用电池,刀片挺好,而且是多用途)、卷纸、手表。带眼镜的最好还带擦镜布、备用小螺丝和小螺丝刀,东西不大,万一用的着时解决大问题。我很喜欢彩条塑料布,和无家的人吹嘘这是我们的标准民工装备,用处很多,防雨垫地什么的。我很少带照相机,又麻烦又贵。带张全国通行的电话卡,常打电话回去报个平安。

不要忘了带垃圾袋,一路的垃圾,特别是塑料袋、电池都扔到自己的垃圾袋里,挂到后面捆包的扎带上。

准备一份携带的所有东西的清单,打包的时候方便。

骑行:

注意不要上路了才学骑车,那样比较危险。 安全第一。不要拼命加速,尽量保持匀速。

不要夜间行车。尽量避免走烂路,太伤车子了。每骑行一两个小时可以下车活动几分钟,活动活动腰、脖子、手臂这些总是固定姿势的地方,喝些淡盐水,吃点东西,象巧克力、牛肉干,大学的时候我带的一般都是馒头和咸菜,就着山风和咸菜,一边象蛤蟆一样蹦来跳去,一边大口啃馒头,哇,怎一个爽字了得!提醒一点,骑行的时候很容易鼻子干,有人说用金霉素眼膏,我没试过。车子下坡当然很爽,不过这时候更要注意安全。路有急转弯的时候要格外当心,常有汽车横冲直撞地从对面冲过来,非常危险。骑行中多作记录,例如几点到什么地方,路况,感想等等,可以在腰包里放些纸笔,这些都是很宝贵的资料。路上向别人讨水喝一般还是很方便的。路上还是提高点警惕好,尤其是自己的车子一定要看牢了。一个人上路没有相互照应,这点最麻烦了。

不只一次看到网上类似的帖子里替提到时速在20-25公里比较正常,我实在觉得奇怪,也许我体力太差吧。按照我的经验,平原上、路况好、体力也不错时可以骑到18~20KM,遇到丘陵、路况不好、体力不支、风雨天气就会降到12~15KM,上了高原路况又不好时,能维持10KM就不错了。一般情况,一天跑170~200公里已经很多了,120公里比较合适。最好骑几次确定一下自己的能力。BTW,哪怕是上千公里的长途,我出发前也很少锻炼,也没有适应性训练,呵呵,又不是拿奥运会冠军,自己玩而已,那么夸张干什么。如果没有马表,用路边里程桩子计算自己的速度是个不错的方法,也是个消磨时间的好方法,一般每公里会有一个该公路的里程数桩子(如1220KM),其中每一百米有一个百米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