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钢丝绳 > 正文

科尼行车换钢丝绳时限位怎么调整

开放的草莓
无语的板栗
2023-03-03 06:02:19

科尼行车换钢丝绳时限位怎么调整

最佳答案
调皮的帽子
慈祥的电源
2025-10-20 04:45:56

科尼行车的限位调整方法如下:1、在调整之前,请停机并将曳动机构调整绳套上,以避免紧固件受到损坏。2、旋转调节螺栓,调整限位角度。3、在确定好角度后,转动限位螺母,固定限位角度。4、将绳套拧紧,检查限位调整后是否正确。5、完成后关闭曳动机构,完成调整。

最新回答
勤奋的酒窝
痴情的溪流
2025-10-20 04:45:56

百度知道

吊车吊钩钢丝绳怎么安装

玉刚环7365

超过60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关注

成为第1位粉丝

1、把新钢丝绳(连同缠绕钢丝绳的绳盘)运到起重机下面,放到能使绳盘转动的支架上。

2、吊车把吊钩落下,将它平稳、牢靠地放在已准备好的支架(或平坦的地面)上,使滑轮垂直向上。

3、把卷筒上的钢丝绳继续放完,并使压板停在便于伸扳手的位置。

4、用扳手松开旧钢丝绳一端的压板,并将此绳端放到地面。

5、吊车用直径1-2Mm铁丝扎好新旧两个钢丝绳的绳头(绑扎长度为钢丝绳直径的2倍);然后把新旧绳头对在一起;在用直径1毫米左右的细铁丝,在对接的两个绳头之间穿越5-8次。

最后用细铁丝把对接处平整地缠紧,以免通过滑轮时受阻。这时新、旧绳已连接成为一根了。

6、开动起升机构,用旧绳带新绳,将旧绳卷到卷筒上。当新旧绳接头处卷到卷筒时停车,松开接头,把新绳暂时绑到小车合适地方。然后开车把旧绳全部放至地面(边放边卷好待运)。

7、用另外的提物绳子,把新钢丝绳另一端提到卷筒处;然后把新钢丝绳两端用压板分别固定在卷筒上。

8、吊车开动提升机构,缠绕新钢丝绳,起升吊钩。全部更换工作完成。缠绕新钢丝绳时,小车上要有人观察缠绕情况,观察人员必须特别注意安全。

辛勤的微笑
忐忑的冷风
2025-10-20 04:45:56
小卡车离合器钢丝绳怎么调如下:

离合器拉线找到一个固定的位置处线上有两个螺栓,一个是固定螺丝,一个是调整螺丝,先将固定螺栓松开,再将调整螺丝调到合适位置,调好后,将固定螺丝上紧即可。拉线式的离合器,把离合线螺丝拧紧就是调高反之是调低(调节螺丝在波箱与离合线链接处拨叉那里)液压的,在驾驶室内部离合器踏板那里,有个总泵撑杆,上门有调节螺丝,松了螺丝,调节那根杆,顺时针调节是调高,反之是调低。

欢呼的盼望
现实的芝麻
2025-10-20 04:45:56
水轮发电机间隙新工艺

福建水口水电厂总装机容量为7×200MW,在系统中承担着调峰调频及事故备用的任务。该机组型号为ZZA315-LJ-800,为轴流转桨式。水口电站导水机构共有24片长2845.7mm、 宽1342.5mm重6440kg的导叶,导叶全关时外围直径9623mm。导叶立面间隙调整是水轮发电机组检修安装过程中一项关键工作。导叶间隙过大将造成导叶漏水过大,严重时会引起机组自转,同时,导叶漏水较大容易引发导叶间隙气蚀,损坏导叶。从节水增发角度,机组漏水也不利于节约水资源。

水口电站每年均要开展一台机组A级检修工作,其中导叶间隙调整工作关系到导水机构回装质量,是A修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导叶端面间隙调整方法是使用大锤敲击超大扳手通过剪切力来带动M72螺帽的旋转而实现提升导叶的目的。加上螺柱的锈蚀和螺帽与支撑块的高摩擦阻力,使工作人员处于高强度劳动中,工作效率极低。同时由于现场作业环境湿滑、空间受限,交叉作业人员又多,大锤敲击中存在极大地安全风险。而大锤敲击提升导叶在精密调整中存在精度不足等缺陷。

导叶立面间隙调整方法工程中最常用到的是钢丝绳捆绑法,其工艺过程主要是在导叶安装后,人工将导叶关至全关位置后,用钢丝绳及葫芦将导叶捆紧,以导叶轴为中心向导叶宽度较大的方向用“撵间隙“的方法将间隙较大的导叶分配至后面相邻的几片导叶上,直至每片导叶间隙合格后,安装导叶拐臂。

传统的钢丝绳捆绑法存在一定的缺点:

1.利用钢丝绳整体捆绑导叶,很容易损伤导叶表面,损伤后的导叶运行中更容易被气蚀。

2.这种方法需要在蜗壳中焊接吊耳、搭设检修平台、起重人员组装滑轮组、捆绑导叶。通常需要十几人花费5天时间来完成捆绑与间隙调整,还需花费3天时间来完成工具拆卸,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3.水口机组已运行二十余年,存在老化现象,捆绑法的调整质量很难达到技术标准要求,导叶间可能存在较大的开度差和角度差。

导叶间隙调整工作是水口电站每年A级检修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导叶端面间隙调整需通过大锤敲击M72螺帽通过剪切力提升导叶。需6-8名工作人员进行工作,耗费约3天时间才能完成24块导叶端面间隙调整工作。并且调整精度低,一个导叶调整过量后就需重新调节。大锤敲击提升导叶耗时耗力,也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我们希望能够改进端面间隙调整工艺,提高作业的效率、调节准确性及安全性。导叶立面间隙调整,需先安排人员在蜗壳内搭设脚手架,电焊工在蜗壳内焊接吊点,起重人员准备钢丝绳及葫芦等工器具后配合机械班人员进行导叶捆绑。工作完成后还需收回钢丝绳工器具、焊点气刨、拆卸脚手架等。工序繁多、工期长、作业难度高、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诸多不足。我们希望通过QC课题能够对以上问题进行改进,提高工作效率。

为此本文提出了一套新的导叶调整方法、重新设计一套新的导叶间隙调整工具,在减少占用作业人员的同时,降低操作风险,解决现场协调复杂一系列问题。并已在水口电站2016-2019三年内应用并取得成功。

传统的导叶间隙调整工作,之所以繁琐耗时耗力,原因主要在于:传统导叶端面间隙调整方法是大锤敲击超大扳手通过剪切力来带动M72螺帽的旋转而实现提升导叶的目的。加上螺柱的锈蚀和螺帽与支撑块的高摩擦阻力,使工作人员处于高强度劳动中,工作效率极低。同时由于现场作业环境湿滑、空间受限,交叉作业人员又多,大锤敲击中存在极大地安全风险。

传统的立面间隙调整方法为导叶捆绑法。这种方法需要在蜗壳中焊接吊耳、搭设检修平台、起重人员组装滑轮组、捆绑导叶。通常需要十几人花费5天时间来完成捆绑与间隙调整,还需花费3天时间来完成工具拆卸,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此方法极大的占用了有限的起重人员及电焊人员,大大影响了A级检修的支线进度。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几个关键的问题所在:

(1).端面间隙调整主要通过大锤敲击提升导叶费时费力,调整精度不够。

(2).立面间隙调整问题在于捆绑导叶的方法需多班组共同作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工作中所用到的工器具又大又重,搬运不便。

首先针对立面间隙调整方法,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

在端面提升导叶时,通过专用工具连接导叶上端轴,通过千斤顶顶起专用工具,带动导叶提升。在蜗壳内实时测量导叶端面间隙,并在导叶上端轴上架设百分表,测量导叶提升高度。在端面间隙符合要求后,打紧分半键,固定导叶(如图4)。

在固定导叶上套装与其吻合的支撑底座,在支撑底座上用铰链连接一承放千斤顶的套筒,套筒可做X向摆动,用16吨的千斤顶将活动导叶顶至全关位置(所设计的顶导叶专用工具如图5)。根据导叶的装配图,取导叶末端的接触面为参照点,测量其与下底环间的相对值。以这个测量值为参照调节每片导叶的开度。最后用“撵间隙“的方法将间隙平均分配至24片导叶上,保证每片导叶间贴合紧密,开度相同,达到了最佳的密封效果。此方法相对于原导叶间隙调整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不需要进行导叶捆绑,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2.蜗壳内避免了搭设脚手架、电焊气刨、搬运大型钢丝绳、安装滑轮组等工作,节省工期的同时大大降低了作业的风险。

3.针对水口电站机组运行了20余年,机组已老化。部分导叶在导叶捆绑时无法受力,造成立面间隙无法消除。千斤顶针对每个导叶分别受力,能够消除立面间隙。

水口电站机组A级检修导水机构回装阶段,我们使用新工具顺利完成了导叶端面间隙调整与导叶立面间隙调整工作,整个端面间隙调整实际用时1.5个工作日,导叶立面间隙调整顶导叶时间总共用时2个工作日。导叶端面及立面间隙调整工作如图所示:

导叶间隙调整工作结束后,对其进行间隙测量,端面间隙及立面间隙以及导叶开度均符合标准,并通过了公司组织的三级验收。

在这次A级检修中导叶间隙调整工作顺利完成,调整质量标准达到国家标准。端面间隙调整时间是1.5个工作日,符合水口电站A修网络图进度,节省人力的同时提高了调整精度。导叶立面间隙顶导叶工作用时3个工作日,所需人员大大减少,降低了作业的风险。

总 结

本次设计的新工艺,解决了我公司导叶间隙调整中的部分问题,调整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在实际应用后提高了水能利用的效率,消除机组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保证机组A级检修的进度。此项技术也可在同类型水电站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