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怕的人
司马懿怕的人
司马懿怕的人,三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时期之一,司马懿是三国时期魏国大臣,在少年时代就心系天下百姓“常慨然有忧天下心”,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那么司马懿怕的人是谁呢?
司马懿怕的人1曹操
司马懿最为惧怕的人应该是曹操。曹操在三国之中是一个任人唯贤的君主,因听闻司马懿有才能,就命司马懿到自己的府中来任职。然而司马懿的家族是颍川大族,根本就看不起曹操这个阉宦之后,于是就装病拒绝出仕。公元208年,曹操成为汉室的丞相,强召司马懿入仕,如果司马懿在不出仕就将他逮捕,司马懿非常惧怕,最终司马懿选择入仕,开始了自己的仕途生涯。
司马懿在为曹魏效劳之时,久而久之曹操发现了司马懿不凡的才能,但也有了一些顾虑。因为曹操观司马懿有“狼顾之相”。《晋书》记载:
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
但因曹丕和司马懿的关系,经常维护司马懿,司马懿也安安分分的工作,逐渐打消了曹操的疑虑,最终落得了一个安稳。
曹丕
按理说曹丕和司马懿的私交不错,司马懿不会怕曹丕。但曹丕是曹操的儿子,曹操在临终之前对曹丕说:“司马懿此人绝不甘心为人臣,必定会干预我们的家事。”《晋书》记载:
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因此,曹丕还是把曹操的话放在心上的,在曹丕执政期间司马懿虽然一直受到了重用,但从未掌管兵权。在曹丕离世之后,曹丕也安心让司马懿成为辅政大臣,因为曹丕非常“放心”司马懿。首先,司马懿没有兵权,其次司马懿比曹丕还大八岁,司马懿能熬过自己的儿子吗?
曹叡
曹丕离世之后继承曹魏大统的就是曹叡,魏明帝曹叡虽然年纪小小的就继承皇帝,还有四位辅佐大臣在旁掣肘,然而魏明帝曹叡此人深懂制衡之道,他将三位大臣都远离朝堂在中央只留下了陈群,在此期间司马懿的手中也开始掌控了一定的军权,但始终是远离朝堂。魏明帝依靠此法,顺利的掌控了朝中大权,在此期间曹丕所任命的两位托孤大臣曹真、曹休相继离世。
那么司马懿怕曹叡的什么呢?因为曹叡首先不是个昏君,其次魏明帝一直牢牢地掌控着国家的最高权力,身边没有存在任何的权臣。曹叡的女儿曹淑早夭,曹叡欲让百官穿丧服、自己亲自扶灵。遭到了以陈群为首的诸多大臣的反对,但曹叡还是坚持己见,百官不得不从。那么,若司马懿敢搞些小动作,想必小命难保!
诸葛亮
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对决,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和司马懿开始对决,两人之间的对决次数多,司马懿也是输多胜少,因此就有了司马懿害怕诸葛亮之说。因为后期司马懿再次面对诸葛亮的挑战之时,基本都采取“龟缩”的打法,拒不出兵应战。
然而在历史上诸葛亮最后两次北伐的对手才是诸葛亮,因此两人总共也就对决了两次,不存在怕不怕的问题。因为毕竟两人是各为其主,失败就是失败了,可能行军布阵存在一定的问题。那么司马懿害怕诸葛亮什么呢?
司马懿害怕诸葛亮不是司马懿亲口说的,只是通过别人的口说出来的。《晋书》记载:
关中多蒺藜,帝使军士二千人著软材平底木屐前行,蒺藜悉著屐,然后马步俱进。追到赤岸,乃知亮死。审问,时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
那么这就表明司马懿怕诸葛亮吗?不能。因为诸葛亮用兵谨慎,在战争的前夕诸葛亮一再挑衅司马懿应战,甚至派使者送女人的衣服给司马懿,司马懿都不应战。而现在诸葛亮退兵了,司马懿认为也很正常。因为诸葛亮前四次北伐,因为内部问题、无利可讨都会退兵。其次,诸葛亮在临终之前已安排好撤退路线,司马懿一时半会也猜不透。
司马懿怕的人2一、极致化的诸葛亮和司马懿
无论《三国演义》还是三国正史,诸葛亮和司马懿的碰撞,都堪称是最激动人心的一刻。因为诸葛亮和司马懿,同属于极致化人物。概括说来就是存在着两同和两不同。
所谓两同:同为三国乃至历史上的顶级牛人。同为托孤重臣,身系一国安危。
所谓两不同: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个篡权乱政,夺人江山,这叫结局不同。一个正气凛然,一个深藏不露,这叫形象不同。
因同为顶级牛人,故而出现了极致化结局。因同为托孤重臣,故而留下了极致化形象。
倘若说历史是一面硬币的话,那诸葛亮和司马懿,显然就是这枚硬币的两面,既对立又互存,既共生又不容。因此,诸葛亮和司马懿的碰撞,焉能不激动人心?
诸葛亮显然是正面人物,司马懿则是反面人物。人们都说,历来邪不压正。那么司马懿这位反面人物,怕不怕诸葛亮,自然也就成为了一个不可绕过的问题。
笔者认为,想要彻底搞明白此问题,就必须要参看诸葛亮和司马懿,是如何评价对方的。因为对手的评价历来最犀利,也最能反映出自己的真实态度。
二、司马懿四次评价诸葛亮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在一出祁山时,便开始跟司马懿进行较量了。马谡就是被司马懿破于街亭,因此导致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并随后上演了一幕空城计。
但实则在正史中,司马懿却是在公元231年,也就是诸葛亮在第四次北伐时,他才出任了曹魏主帅,真正开始跟诸葛亮掰手腕。故而司马懿对诸葛亮的第一次评价,便发生在这时。
司马懿表示:亮虑多决少!
意思就是说,司马懿认为诸葛亮想得太多,缺乏决断能力。潜台词便是,并非一流主帅。话里话外满满的自信感。
那么结果如何?说出来都让人笑。诸葛亮不但“大芟刈其麦”,也就是割了曹魏的麦子,补充了军粮。还数次挑战司马懿,要求进行决战。可司马懿却就是“据险不出”。最终因李严谎报军粮不济,诸葛亮这才从容退兵,并在“木门道设伏”。
司马懿得知后,顿时来了精神,强令张郃追击,由此张郃被射死在木门道。曹魏二号主帅就这么死了!所以这哪里是“亮虑多决少”,分明是“司马懿自信过度”,被诸葛亮教育了一番。
司马懿对诸葛亮的第二次和第三次评价,都发生在公元234年,也就是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六出祁山)时。
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再次出兵后,说:“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
意思就是说,诸葛亮若真是厉害的牛人,他就应该从武功山向东进军。若如此,咱的麻烦就大发了。若是诸葛亮选择西出五丈原,那咱就可以尽情吃着火锅唱着歌,继续歌舞吧。
结果诸葛亮果真西出五丈原!
但即便这样,司马懿却依然遭到了诸葛亮的各种羞辱。如最著名的给司马懿送女人衣服,就是发生在此时。搞得司马懿不得不千里求旨,抬来曹叡压制手下众将。
这叫“诸军无事”?分明是司马懿都快被挤兑爆了。不过即便如此情况下,司马懿却依旧嘴硬,第三次评价了诸葛亮,如下: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最直白的翻译便是:诸葛亮志气很大,却找不到机会实现,虽谋略颇佳却优柔寡断,虽喜欢用兵打仗,可偏偏缺少权谋。别看他如今带领十万大军,气势汹汹而来,却早中了我的计谋,被我画个圈圈给诅咒住啦,迟早我会把诸葛亮干掉!
那么司马懿说得这么热闹,结果如何?都知道,发生了“死诸葛吓退活仲达”这事,同时还留下了一个“畏蜀如虎”的成语。
显然司马懿的这两次评价,纯属自我壮胆。通过第一次跟诸葛亮的较量,司马懿明显已经感到,自己根本打不过。可身为曹魏统帅,他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强顶。
故而司马懿一面死死抓住蜀汉粮草不济问题,打死不出战,跟诸葛亮耗和熬——反正我曹魏的国力碾压你蜀汉。一面又背地里“画圈圈诅咒诸葛亮”,表示各种不服——谁让你诸葛亮这么不给我面子?
这其实便是司马懿,连续两次评价诸葛亮的背后玄机——口气大得要命,身体上却很实诚,缩成一团!
所以司马懿惧怕诸葛亮吗?那是真怕!
因为遭到了诸葛亮的全面碾压,只能仗着曹魏整体国力,对抗诸葛亮和蜀汉。故而当诸葛亮死后,司马懿第四次评价诸葛亮时,终于说出了心里话,就四个字:天下奇才!
司马懿终于承认,诸葛亮的能力远超自己。同时也为自己进行了最后的开脱。潜台词就是:面对诸葛亮这类奇才的碾压,我司马懿既没开挂,又没有穿越本事,打不过并惧怕他,很正常的,一点也不丢人。
司马懿怕的人3那么与司马懿相比,周瑜就不同了,周瑜也是拥有才华的一个人,而且非常具有实力,三国时期,他是值得让人敬佩的一个人物,可是周瑜最后却被诸葛亮给气死了。可见他并不懂得隐忍,不如司马懿的性格。那么像司马懿这样一个人物,也有可以镇住他的人。刚开始的时候司马懿还是个小人物,他默默无闻并不出名。
司马懿想隐藏自己真实的想法,他故意不去看曹操的眼睛。并不是因为惧怕曹操,而是因为司马懿明白曹操能够看懂人心,他担心自己的心思暴露在曹操的面前,这个时候,司马懿想要暂避锋芒,后来在曹操手下,司马懿逐渐开始展示自己的才能,也让曹操注意到了他。曹操那个时候看懂了司马懿的`心思,可是他并没有表现得太过明显。
曹操警告自己的儿子,以后要提防司马懿,并且不能重用他。可见能够让曹操忌惮的人,不是一般人。但是有一个人出现的次数并不多,可是他的能力远远超过司马懿,就连司马懿自己心里也很明白,那么这个人就是司马徽。在三国时期,他的名气非常大,很多人都知道他的名号,而且庞统曾经还专程去拜访过他。
刘表也知道司马徽,他这个人具有绝对的智慧,只是通过几句交谈,他就能够看出来刘表是一个小人,并且以后肯定会有人推翻他的政权。那么刘备也在机缘巧合的时候,遇到了司马徽。刘备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司马徽也看出了这一点,当时司马徽跟刘备说如果你想要成功,手下必须有诸葛亮和庞统。
因为司马徽的推荐,所以刘备才知道了诸葛亮这个人物。之后他开始三顾茅庐,想要让诸葛亮帮助自己赢得天下,所以虽然居住在田园,司马徽这个人隐藏得非常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世外高人。当时在聊天过程中,司马徽并没有向刘备推荐司马懿,这就是因为他非常清楚司马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虽然司马懿有能力,可是他却是一个有想法的人。司马徽比较了解司马懿,知道他不可能甘居人下,而且刘备原本就势单力薄,像司马懿这样的人不可能看得起他,并且司马徽并不喜欢司马懿。所以这个时候,他也不可能向刘备推荐司马懿。后来司马懿暴露出自己的能力,也是在司马徽去世之后。
当时,司马懿知道自己可以大展宏图了,那个时候他帮助曹操称帝,让曹操信任自己。最后,司马懿经历了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那么通过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其实司马懿并不惧怕诸葛亮,而是惧怕司马徽。司马懿担心自己所有的小心思都被司马徽知晓,影响他的大局。
在司马懿搞事情的时候,就会比较忌惮司马徽。那么司马懿能够有这样的成就,也是因为他的能力,如果司马懿是一个庸才的话,不管他是什么样的人物,即便懂得隐忍,也不可能有如此大的成就。诸葛亮虽然有能力,可是他太过于专注北伐事业,最后也导致自己无疾而终。
原因分为三个层面,一个是天意,一个是旧情,还有一个就算是万箭齐发,也可能射不死司马懿。
诸葛亮最后将司马懿火烧,想着就此收场,眼看就要烧到司马懿,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他无奈最后仰天长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一句话点出了他最终没有杀司马懿的原因,因为当时火已经点上了,也准备万箭齐发。然而突然一场大暴雨,你想肯定是雷电交加,下那么大雨,风也很大,而司马懿是被安排在一个火坑里,所以即便是万箭齐发,都不一定能射的准司马懿。
而古代无论是打仗,或是其他方面测试国运,都喜欢占卜,有夜观天象或者是猜测天意,此时诸葛亮已经下令说要放火烧死司马懿,而天却突然下雨,这显然是在斥责诸葛亮,摆明了说司马懿不能杀。当时他们是非常相信天意的,既然老天爷都说不能杀,那他们自然是不会再继续对抗了。
另一方面,在很多人看来,他们两个是魏蜀两国的依赖,等于说是全部的支撑,而两个人又非常的有才华,其实可以说是知己,两个人既相互忌惮又相互依靠。所以历史上都很多学者进行了一个假设和大胆猜测,其实诸葛亮也是借着天意,一方面也是不愿意杀了他,因为能找到像自己一样的知心朋友着实很难,虽然是对手,但是却更难得,他们两个可以说是惺惺相惜,这也是最终,为什么迟迟不肯放箭,没能杀掉他的最主要原因。
好多小伙伴还停留在团战只能刷一个大招,被动怎么叠都难以叠满,想贴身打被动进团人就没了。争对这些问题,我会一一为大家详细教学,让你的诸葛亮快速上手,轻松上分。
时雨天司
时雨天司
下面为大家分析一下诸葛亮的技能
首先是诸葛亮的被动技能
被动:策谋之刻
被动
诸葛亮的技能在命中敌方单位时会触发被动,当叠满至五层后就会产生五个法球,法球在1秒内命中同一个目标会有80%的伤害衰减。
这里大家要注意的是刷出被动之后一定要把握好距离,当第一颗法球命中目标后拉扯开距离,1秒后再次靠近就可以打出更高的伤害了,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刷出被动打到对方身上时跟刮痧一样,所以一定要把距离控制好,不能在1秒内把技能全放到同一个目标上。
有小伙伴会问那怎么知道拉扯距离后法球多久会消失,这里说一下被动是没有明确法球消失的时间,但是有一个细节大家可以注意一下,当诸葛亮转动扇子的时候,就代表还有2秒被动就要消失了,这点大家要记住了。
一技能:东风破袭
一技能
东风破袭
实用1技能的时候向指定方向以扇形发射三颗法球,和被动一样命中同一的目标时会有80%的伤害衰减,并且每颗法球可以触发一层被动,所以这里大家可以贴脸释放一技能,不仅一次能叠满三层被动还可以把伤害打满,因为一技能有个后摇,再加上贴脸很难三发都命中敌人,这里有个小技巧就是可以接1闪,1技能接闪现不光可以取消技能后摇还能给对方来一个出其不意,打出高额伤害。
二技能:时空穿梭
二技能
时空穿梭
二技能是朝目标位移一段距离,在起始位置和终点位置都会造成一段伤害。
这里有个技巧就是自己跟敌方的位置在一个身位的距离就可以多打出50%的伤害并且可以获得两层被动,这就是为什么你打的时候2技能只能打出一层被动,而别人能打出两层被动的原因。掌握了这点那么我们就很好秒刷出五层被动了,在一个身位的距离释放一技能的同时释放二技能就能够快速打出五层被动了。
三技能:元气弹
三技能
元气弹
顾名思义就是朝指定目标发射一枚元气弹,
当目标血量越少造成的伤害就会越高,
要注意的是这个技能是会被对方英雄阻挡的,所以这时候就需要配合二技能的位移来调整方向,让对方想挡都挡不了。如果成功击杀目标则会减少大招80%的冷却且触发被动获得五颗法球,所以大招一定不要急着去用掉,当对方有残血的时候手里一定要捏着大招,将其收割,这样你也能无线大招,而不是打团只使用一次就没了。
选择进场打团也是一样的,因为诸葛亮的一二技能都是需要贴脸才能打出高额伤害和快速叠好5层被动,这时候你贸然进团可能还没等你刷出被动就已经si掉了,所以进团的时机是很重要的,一定要有耐心,等对方把技能交得差不多的时候,咱们再进场,最好是有残血的目标优先攻击,用大招收掉,刷出被动,这时候可想而知你的伤害是有多高。记住一点你要把诸葛亮当成一个刺客去打,在保证队伍不被团灭的情况下,等待时机就能创造奇迹!
接下来说一下实战里很有用的也有必要去学的一些连招。
基础连招:
近身12瞬间打到5层被动
闪2近身13
1闪近身23
超远距离:21闪232
叠被动:12 2123
越塔,反杀:1闪232辉月
以上就是在实战中高端操作的实用连招。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套铭文和出装
铭文:
5贪婪、10心眼、10梦魇、5狩猎
高续航高穿透
出装:
秘法之靴、噬神之书、回响之杖、博学者之怒、虚无法杖、辉月
好了,以上就是诸葛亮的全部技巧玩法教学,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说出你的看法!
感谢小伙伴们的喜欢记得点赞、评论、转发,希望可以多多关注支持下噢
导语:诸葛亮自上线以来就稳坐最强法师的宝座,在钻石以上的排位赛当中都是非禁即选的存在。诸葛亮拥有较强的远程消耗以及收割能力,再加上短CD的位移技能,完全就是一个无懈可击的全能法师,如此强势的英雄你学会如何使用了吗?诸葛亮的操作并不算难,只要了解他的技能运用方式,新手也能使用这个英雄轻松超神。下面我就较大家诸葛亮怎么玩吧!
《王者荣耀》诸葛亮新手怎么玩《王者荣耀》诸葛亮关键技能解析
被动技能——策谋之刻
解析:想玩好诸葛亮这个英雄就要学会如何快速触发被动,他的每一个主动技能命中目标都会叠加谋略刻印,叠满5层就可以召唤5颗法球攻击附近的'敌人。一技能贴近目标释放可以瞬间叠加3层被动,二技能起始和终点位置产生的法力场则分别触发1层被动,贴近目标可以触发2层,与一技能配合使用可以直接触发被动。掌握这个技巧后,诸葛亮前期的线上消耗能力会非常强大,可以轻易压制敌人。
技能加点及连招技巧
诸葛亮的技能加点推荐主一副二,有大点大。基础连招为:二技能+一技能+大招+二技能。利用二技能拉近与敌人的距离,尽量让一技能对敌人贴脸释放,把伤害最大化并叠加3层被动,随后开启大招的同时二技能的冷却时间也会刷新,再次利用二技能贴脸打出两段伤害,大招的蓄力也会刚好结束释放到敌人身上。这套连招的特点在于诸葛亮基本上是贴着敌人打,因此大招很难被敌方的其他英雄阻挡,收割人头会变得更加简单。
召唤师技能推荐
诸葛亮的召唤师技能推荐带闪现,提高他的灵活性。在面对拥有多段位移的对手时,二技能较短距离的位移不足以让诸葛亮逃生,若是加上闪现将会大幅提升他的自保能力。
《王者荣耀》诸葛亮铭文推荐
红色梦魇:法术攻击+4.2、法术穿透+2.4
蓝色轮回:法术攻击+2.4、法术吸血+1%
绿色献祭:法术攻击+2.4、冷却缩减+0.7%
属性总和:法术攻击+90、法术穿透+24、法术吸血+10%、冷却缩减+7%
《王者荣耀》诸葛亮出装推荐
六神装:噬神之书+影忍之足+痛苦面具+极寒风暴+不死鸟之眼+回响之杖
前期核心装备:噬神之书+影忍之足
噬神之书增加法术攻击、冷却缩减和最大生命,提升诸葛亮前期的输出以及生存能力,被动嗜血还增加了法术吸血,结合推荐的铭文使诸葛亮的持续作战能力更加强大。鞋子可以根据战场形势自行选择,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面对的物理英雄较多,影忍之足增加物理防御和减少受到的普攻伤害属性,可以加强诸葛亮的生存能力若是敌方法术英雄较多,则选择抵抗之靴。
中期核心装备:痛苦面具+极寒风暴
痛苦面具增加法术攻击、最大生命和冷却缩减,被动增加的法术穿透可以提升诸葛亮的技能伤害,被动折磨可以加强诸葛亮的消耗能力,并有效针对中后期血量较多的英雄。极寒风暴增加冷却缩减、最大法力和物理防御,结合铭文和前面的出装,诸葛亮的冷却缩减将会达到满值,最大化提升他的技能使用频率,变相提高了他的输出能力被动冰心可以减少敌方刺客对诸葛亮的威胁。
后期核心装备:不死鸟之眼+回响之杖
不死鸟之眼增加法术防御、最大生命和每5秒回血,被动血统可以增强治疗效果,对于法术吸血也同样有效,提升诸葛亮后期的续航能力。最后一件装备选择回响之杖,增加法术攻击和移速,被动回响可以进一步提高诸葛亮的输出能力。
《王者荣耀》诸葛亮视频教学
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地说,现在的诸葛家族,就是季汉丞相诸葛亮正宗嫡传,因为当年诸葛家族在三国布局,在魏蜀吴都埋下了种子,但是诸葛诞诸葛瑾被连根拔起,只有诸葛亮一脉幸存下来并传承不绝,至于诸葛亮的后裔去了哪里,在正史中还真有记载。
后汉三国乃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帝也好枭雄也罢,都斗不过门阀世族,像曹丕那样的牛人,也不得不搞出个九品中正制以满足门阀的特权要求: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世、势)族。
不管是士、世还是势,这句话的意思都是一样的:大户人家做大官,小门小户做小官,寻常百姓当白丁。这种情况好像很难改变,陈胜当佣工的时候不相信王侯将相有种,但是他发达之后,也认为自己的位子应该传给子孙,实际也是相信了将相有种。
在后汉三国时期,大家族影响甚至掌控时局,已经司空惯见:袁绍袁术上辈子四世三公,所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他们的地位都比曹操高,尽管曹操也是世家子弟,诸曹夏侯同气连枝,可以追溯到开国元勋曹参与夏侯婴,但比起“汝南袁氏”,还是要略逊一筹。
司马懿之所以能够实现三马食槽,除了他们父子三人都比较有本事之外,还有家族的强力支持:且不要说上几辈出了多少高官,司马家的先祖是否是祝融,仅仅司马懿这一辈,就有八个出类拔萃的兄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司马八达”。
袁家曹家司马家,家家显赫,但是他们基本都把鸡蛋放在了同一个篮子里,远不如诸葛家族同时在魏蜀吴三国布局。
在魏蜀吴三国之中,诸葛家族的俊杰基本都做到了位极人臣:丞相诸葛亮是蜀汉政权的实际掌控者;诸葛瑾是东吴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诸葛诞是曹魏高平侯、征东大将军、大司空,后来又被吴国封为左都护、假节、大司徒、骠骑将军、青州牧、寿春侯。
我们看一下三国大事年谱,就会发现如果曹操刘备孙权决出了胜负,那么诸葛家族就会成为除了皇室之外的当世第一望族。
读者诸君都知道,在后汉三国年间,不管枭雄们如何不共戴天,都很少斩杀被俘的世家子弟,而世家子弟换阵营也像换衣服那样随意:夏侯霸跑到了蜀汉,诸葛诞投靠了东吴,而蜀汉丞相与东吴大将军,也可以共有一个儿子(诸葛乔)。
诸葛家族在魏蜀吴三国都布下了棋子,这三枚棋子最后生根发芽开枝散叶的结果如何呢?这一点我们倒是可以讨论一下:所谓盛极必衰,富不过三代,用在诸葛家族身上,好像也挺贴切的。
首先咱们来说诸葛家族安排在曹魏阵营的诸葛诞:“诸葛诞字公休,琅邪阳都人,诸葛丰后也。”
诸葛诞是诸葛丰的后人,诸葛亮当然也是:“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
诸葛家族原本的布局是在曹刘孙这三颗鸡蛋上跳舞,可是跳着跳着,司马家族出来抢戏了:眼看诸曹夏侯被司马家诛杀殆尽,诸葛诞坐不住了,他想从棋子变成棋手,要跟司马家族掰一掰手腕。
诸葛亮尚且奈何司马家族不得,诸葛诞当然也没戏,安插在曹魏的诸葛一脉,很快就被斩草除根了:“(诸葛诞)厚养亲附及扬州轻侠者数千人为死士……自出攻扬州刺史乐綝(乐进之子),杀之。大将军(司马昭)乃自临围,四面进兵,斩诞,传首,夷三族。诞麾下数百人,坐不降见斩。”
不但诸葛诞一脉被斩尽杀绝,就连全部家族死士,也全部以身殉主,或者说以身殉家族了。
诸葛家族在曹魏布局失败,棋子被吃,五年后吴国也传来噩耗:受孙权遗诏辅政的阳都侯、丞相诸葛恪,被另一位托孤大臣孙峻干掉了!
诸葛恪是诸葛瑾的长子,这样看来,诸葛家族在东吴发展得不错,已经两代位极人臣,实力已经壮大到可以威胁孙家皇权。
诸葛恪被孙峻乱刀砍死,他仅剩的两个儿子(原本有三个,诸葛恪自己下手毒死了一个),也全被斩杀,诸葛家族在东吴的势力,被连根拔起:“种子竦,长水校尉。少子建,步兵校尉。闻恪诛,车载其母而走。峻遣骑督刘承追斩竦於白都。建得渡江,欲北走魏,行数十里,为追兵所逮。恪外甥都乡侯张震及常侍朱恩等,皆夷三族。”
安排在曹魏和东吴的诸葛家族精英纷纷失败,蜀汉政权的诸葛家族怎么样了呢?这答案可能很多读者都难以接受:诸葛亮的后人除了诸葛瞻诸葛尚以身殉国,其他的人都投降了司马家族。
诸葛亮的忠贞是毋庸置疑的,诸葛瞻诸葛尚也为刘家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但是苍天保佑,诸葛家族的血脉并没有断绝。
蜀汉景耀六年,邓艾偷渡阴平,诸葛瞻退守绵竹,面对敌人劝降,诸葛瞻毁书斩使拼死决战:“遂战,大败,临阵死,时年三十七。众皆离散,艾长驱至成都。瞻长子尚,与瞻俱没,次子京及攀子显等,咸熙元年内移河东。”
蜀汉诸葛家族的忠烈,感动了司马家族掌权者,后来晋武帝司马炎还专门下诏褒奖:“诸葛亮在蜀,尽其心力,其子瞻临难而死义,天下之善一也。”
诸葛京从晋朝县令做起,最后官至江州刺史,又成了封疆大吏。 我们现在看到的诸葛家族后裔,那是真正诸葛亮正宗嫡传——诸葛诞诸葛恪有点心太大,参与了最高权力的争夺,所以这两股势力被连根拔起,而诸葛亮一脉恪守臣子本分,用忠贞赢得了世人乃至敌人的尊重,这才让诸葛家族的传承延绵不绝。
关于诸葛家族在魏蜀吴三国的布局及结果,这个命题太大了,大得笔者不知道如何评价才好,所以只好提请读者诸君发表高见:诸葛家族的精妙布局,是不是门阀世家传承不绝的不二法门?如果曹操孙权刘备三国争霸见分晓,会不会出现曹(孙、刘)与诸葛共天下的局面?门阀掌控朝局的情况,在历史上好像还真有,“王与马共天下”,不就是琅琊王氏与司马家族分庭抗礼吗?
诸葛亮,一代贤相,辅佐两代蜀汉皇帝,开创三分天下的鼎足格局。可以说,没有诸葛亮的刘备,绝不会有偌大实力的蜀汉。
在诸葛亮没出山时,刘备是过着寄人篱下、颠沛流离的日子。慌慌如漏网之鱼。
而在诸葛亮的忠心辅佐之下,刘备终于熬出头,有了自己的地盘、自己的军队,实力甚至一度达到可以与最强盛的曹魏掰手腕。
这样看来,似乎诸葛亮比刘备强很多,没有刘备,诸葛亮能做出更大的丰功伟绩?
非也!刘备与诸葛亮是互相成就的典型。没有诸葛亮,刘备仅仅是一方诸侯。但没有刘备,诸葛亮绝不会是千古名相。
诸葛亮的优点,不胜枚举,比如足智多谋、赏罚分明、严以律己、精忠报国等等。可是至少有三点,诸葛亮不如刘备,而且差距还不小。
一、尽为我用
国家强大,重在用人,然而在这一方面,诸葛亮表现不尽如人意。
刘备从一个织席贩履的落魄皇族起家,一路之上,虽不停投靠强者,更不停收纳志士。
尤其是刘备在落魄之时,无财无势,颠沛流离,但关羽、张飞、赵云等世间大才,都愿意追随左右。并对刘备一直忠心耿耿,不离不弃。相识于微时,同甘共苦,相濡以沫,最终一起成功。这样的刘备,对笼络人心,可谓神奇!
关羽徐州之战后,被曹操收留。曹操希望关羽能转投他的门下,手段简直无所不用其极,金钱美女,高官厚禄,各种诱惑,让人难以拒绝。
可是关羽拒绝了。知道刘备音信之后,立刻挂官封印,急忙而去。一方面说明关公忠义。一方面也证明刘备收买人心方面,真的是登峰造极,曹操都要甘拜下风。
收买人心,广开贤路,知人善用,慧眼识人等关于用人的方面,诸葛亮不如刘备。
诸葛亮对马谡的盲目信任,以及对魏延的盲目不信任,都是最典型的反面案例。而且,蜀汉后期,人才凋零,就是诸葛亮对人才的储备不够,不能做到人尽其才。导致诸葛亮死后,蜀汉朝堂空空,无人可用。
二、当机立断
刘备不愧一代枭雄,虽然个人战绩败多胜少,然但有决断,从不犹豫。
当然,刘备前期实力微小,常常受制于人,导致有时候常有妇人之仁,但在临敌之时,从来不含糊。该舍弃时,绝不拖泥带水。
刘备与曹操煮酒论英雄之后,察觉到曹操对他起了防备。回去后,立马以抵抗袁术为由,摆脱曹操,没有丝毫留恋曹操给予的权位与庇护。直到刘备离去,曹操方才醒悟,可见刘备判断及时,稍有犹豫,只怕就死在曹操屠刀之下。
关羽殒命,刘备起兵,诸葛亮、赵云等人竭力阻止,刘备毫不理会,坚定伐吴。刘备并非单纯为了关羽复仇,更多是要夺回荆州之地,这一点他看得很透彻。
只是刘备善断而少谋,打仗真的不是强项。被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蜀汉实力大损,不复当年之勇,一直没缓过这口气。
但刘备的果断与坚决,确是可见一斑。一旦决断,连诸葛亮都拉不回头。
单论当机立断,诸葛亮大大不如。诸葛亮常常思前想后,考虑再三,认为万无一失,方才放手执行。在战场上,就会丢失很多先机。他六出祁山,无功而返,有领导决策过于谨慎,而贻误战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