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丝绳的安全系数怎么算?
 
                         钢丝绳内所有钢丝拉断力之和与钢绳最大静负荷之比。
起重钢丝绳的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用于固定起重设备为3.5;
(2)用于人力起重为4.5;
(3)用于机动起重为5-6;
(4)用于绑扎起重物为10;
(5)用于供人升降用为14。
扩展资料
钢丝绳在冶金、矿山、石油天然气钻采、机械、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成为必不可少的部件或材料。
钢丝绳其质量也被国内多个行业所关注,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钢丝绳使用研究和产品开发工作,对钢丝绳的结构选择、日常使用、维护保养、更换报废等各个环节制定了很多规程和细则。
1834年欧洲人奥鲁勃特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根钢丝绳(光面钢丝绳),1939年建立的天津市第一钢丝绳厂是我国第一家金属制品企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钢丝绳安全系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钢丝绳
 
钢丝绳承载能力的计算有两种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中一种。
(1)公式法(ISO推荐):
式中:d--钢丝绳最小直径,mm;
S--钢丝绳最大工作静拉力;
c--选择系数,mm/ ;
n--安全系数,根据工作机构的工作级别确定;
k--钢丝绳捻制折减系数;
ω--钢丝绳充满系数;
--钢丝的公称抗拉强度,N/mm2。
(2)安全系数法 F0≥Sn∑
F0=k∑S丝
式中:FO--所选钢丝绳的破断拉力,N;
S--钢丝绳最大工作静拉力;
n--安全系数,根据工作机构的工作级别确定;
k--钢丝绳捻制折减系数;
∑S丝--钢丝破断拉力总和,根据钢丝绳的机构查钢丝绳性能手册。
 
吊挂和捆绑用钢丝绳的安全系数是3.5。
钢丝绳使用过程中需要承受交变载荷的作用,其使用性能主要由钢丝力学性能、钢丝表面状态和钢丝绳结构决定。
钢丝材质包括碳素钢或合金钢,通过冷拉或冷轧而成,钢丝横断面有圆形或异形(T型S型Z型),异形横断面钢丝主要用于密封钢丝绳的生产,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韧性,并对钢丝进行适宜的表面处理以满足不同使用环境条件的需求。
扩展资料:
单捻钢丝绳捻制方法和捻制工艺与相同结构的股的捻制方法和捻制工艺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在单捻钢丝绳中,围绕绳芯外的各捻制层的钢丝捻向是交替变化的,捻向则按外层钢丝的捻向确定。
密封钢丝绳属单捻钢丝绳,捻制方法与捻制圆股单捻钢丝绳相似,其不同点在于,捻制时必须保证绳芯外的异形钢丝大面始终朝向钢丝绳的外表面。密封钢丝绳绳芯外异形钢丝的捻制一般在专用设备上完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钢丝绳
 
起重钢丝绳的安全系数是:
(1)用于固定起重设备为3.5;
(2)用于人力起重为4.5;
(3)用于机动起重为5-6;
(4)用于绑扎起重物为10;
(5)用于供人升降用为14
起重机在吊运重物的时候,一般是通过钢丝绳和吊钩连接,然后吊运物品,钢丝绳是必备的起重机配件,起重机用的钢丝绳必须符合相关安全标准,钢丝绳的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绳的使用寿命并使绳产生结构变形、断裂和意外的失效等。
起重机起重机可采用6×19,但宜用6×37型钢丝绳制作成环式或8股头式,其长度和直径应根据吊物的几何尺寸、重量和所用的吊装工具、吊装方法予以确定。使用时可采用单根、双根、四根或多根悬吊形式。
扩展资料吊索的安全系数:当利用吊索上的吊钩、卡环钩挂重物上的起重吊环时,不应小于6;当用吊索直接捆绑重物,且吊索与重物棱角间采取了妥善的保护措施时,应取6~8;当吊重、大或精密的重物时,除应采取妥善保护措施外,安全系数应取10。
操作员在起重机的日常使用中要经常检查钢丝绳的磨损情况,磨损严重的要及时更换,保证机器的安全运行。
吊索的绳环或两端的绳套应采用编插接头,编插接头的长度不应小于钢丝绳直径的20倍。8股头吊索两端的绳套可根据工作需要装上桃形环、卡环或吊钩等吊索附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钢丝绳安全系数
 
钢丝绳安全系数是6。
一般通用钢丝绳的安全系数载物的是6倍的安全系数,载人的是9倍的安全系数(这样的要看钢丝绳的强度)。安全因素的考虑。比如一个货物重500kg,如钢丝绳安全系数为5,那么在吊一个2500kg的重物时钢丝绳会断裂。这是钢丝绳1/1缠绕时的情况。
钢丝绳注意事项
钢丝绳按断面绳股数和股外层钢丝可分为6x7、6x19,6x37、6 X61、8x19、8x37 等多种规格。吊装中常用的有6x19 和6x37等规格。6x19钢丝绳可作为缆绳和吊索:6x37钢丝绳可用于滑车组合吊索。
如钢丝绳有断股、锈蚀严重、断丝和磨损超过标准,受热退火和发生各种严重变形时,钢丝绳应报废。
按国家标准《起重机 钢丝绳 保养、维护、检验和报废》(GRT5972)规定。当缺少起重机制造商和/或钢丝绳制造商或供货商提供的有关钢丝绳的使用说明,且钢丝绳的损坏达到国家标准《起重机 钢丝绳 保养、维护、检验和报废》(GB/T 5972)的规定时应立即报废(详细内容可参考该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