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电动葫芦 > 正文

13千瓦电动葫芦电机没力有哪些原因

野性的硬币
难过的口红
2023-03-02 11:12:57

13千瓦电动葫芦电机没力有哪些原因

最佳答案
烂漫的鸵鸟
香蕉书本
2025-07-18 22:05:20

1;

电机转动无力是缺相导致,你量一下两相之间的电阻,如果有一组无穷大的话,可以确定电机缺相。

2;匝间短路,此时观察电流即可。在空载状态,空载电流明显不正常时增加很多,电机没劲、发热。

3;线圈老化(直流电阻过高)造成线圈工作电流偏低。

4;绝缘老化(漏电量太大),造成线圈工作电压偏低。

5;轴承、风扇,有时候轴承抱死也会没有力气。

最新回答
老迟到的路灯
拉长的砖头
2025-07-18 22:05:20

电动葫芦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不要自行拆卸,制动器是葫芦保驾护航的重要安全装置,防止制动器故障失灵造成安全事故。

电动葫芦经过清洗维修之后,应该先进行空载运转,确定一切正常后方可投入使用。

作业后要把葫芦整理好,擦干净,为了防止受潮腐蚀生锈,要涂好防锈油脂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

之前买过华德起重机的葫芦,质量有保障。

满意的流沙
热心的方盒
2025-07-18 22:05:20
电动葫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使用维护

1.新安装或经拆检后安装的电动葫芦,首先应进行空车试运转数次。但在未安装完毕前,切忌通电试转。

2.在正常使用前应进行以额定负荷的125%,起升离地面约100毫米,10分钟的静负荷试验,并检查是否正常。

3.动负荷试验是以额定负荷重量,作反复升降与左右移动试验,试验后检查其机械传动部分,电器部分和连接部分 是否正常可靠。

4.在使用中,绝对禁止在不允许的环境下,及超过额定负荷和每小时额定合闸次数(120次)的情况下使用。

5.安装调试和维护时,必须严格检查限位装置是否灵活可靠,当吊钩升至上极限位置时,吊钩外壳到卷筒外壳之距离必须大于50mm(10t,16t,20t必须大于120mm)。当吊钩降至下极限位置时,应保证卷筒上钢丝绳安全圈,有效安全圈必须在2圈以上。

6. 不允许同时按下两个使电动葫芦按相反方向运动的手电门按钮。

7. 工作完毕后必须把电源的总闸拉开,切断电源。

8.电动葫芦应由专人操纵,操纵者应充分掌握安全操作规程,严禁歪拉斜吊。

9.在使用中必须由专门人员定期对电动葫芦进行检查,发现故障及时采取措施,并仔细加以记录。

10.调整电动葫芦制动下滑量时,应保证额定载荷下,制动下滑量S≤V/100(V为负载下一分钟内稳定起升的距离)。

11. 钢丝绳的报废标准:

钢丝绳的检验和报废标准按CB/T5972-1986《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执行。12.电动葫芦使用中必须保持足够的润滑油,并保持润滑油的干净,不应含有杂质和污垢。13.钢丝绳上油时应该使用硬毛刷或木质小片,严禁直接用手给正在工作的钢丝绳上油。

14.电动葫芦不工作时,不允许把重物悬于空中,防止零件产生永久变形。

15. 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现故障,应立即切断主电源。

16. 使用中应特别注意易损件情况。

17. 10~20吨葫芦在长时间连续运转后,可能出现自动断电现象,这属于电机的过热保护功能,此时可以下降,过一段时间,待电机冷却下来后即可继续工作。

18.使用与管理按JB9009-1999《钢丝绳电动葫芦安全规程》中第4条执行。

19.检查与维修按JB9009-1999《钢丝绳电动葫芦安全规程》中第5条执行。

安全注意事项

在了解操作说明的基础上,还请注意下列事项:

1. 请对使用说明书和铭牌上内容熟记后再操作。

2. 请将上、下限位的停止块调整后再起吊物体。

3. 在使用之前请确认制动器状况是否可靠。

4. 使用前若发现钢丝绳出现下列异常情况时,绝对不要操作。

(1) 弯曲、变形、腐蚀等。

(2) 钢丝绳断裂程度超过规定要求,磨损量大。

5.安装使用前请用500V兆欧表检查电机和控制箱的绝缘电阻,在常温下冷态电阻应大于5MΩ,方可使用。

6.请绝对不要起吊超过额定负载量的物件,额定负载量在起吊钩铭牌上已标明。

7.起吊物上禁止乘人,另绝对不要将电动葫芦作为电梯的起升机构用来载人。

8. 起吊物件的下面不得有人。

9. 起吊物体、吊钩在摇摆状态下不能起吊。

10. 请将葫芦移动到物体正上方再起吊,不得斜吊。

11. 限位器不允许当作行程开关反复使用。

12. 不得起吊与地面相连的物体。

13. 请不要过度点动操作。

14. 不要用手电门线前拉其它物体。

15. 在维修检查前一定要切断电源。

16. 维修检查工作一定要在空载状态下进行。

17.使用前请确认楔块是否安装牢固可靠。

苹果柚子
悲凉的洋葱
2025-07-18 22:05:20

电动葫芦主电机也就是起升电机,如果只转,而刹车打不开,可能有这么几个问题引起的:

1、电机的电源电压低

2、电机的制动弹簧压力大(可能会用错),导致负载时打不开

你先空载时试一下电机是否刹车能打开,然后检查一下电源,看看输入到电机端的电源是多少,基本就可以判定了。

大雨天对电动葫芦是有损坏的,建议下次大雨过后,可以把电动葫芦擦干,然后在做防锈处理,否则会影响使用的。

内向的自行车
端庄的煎蛋
2025-07-18 22:05:20
一、刹车失灵原因

在检修时,发现是轴端一只螺钉松动所致,经分析,我们认为失灵原因是电机通电时,锥形转子在电磁力的作用下,除产生旋转运动外,同时产生一个向右的轴向力,使轴向向右移动(正常时约3mm),电机主轴右端有锥形刹车环1(见图2)与电机后端盖3脱离接触,同时电机主轴上的弹簧2被压缩,电机正常旋转,通过联轴器及减速机构带动滚筒旋转,使重物升降。当切断电源时,电磁力消失,转子主轴受到压缩弹簧力向左移动使1与件3再次以一定的压缩贴紧,使转子迅速制动,这样的一个循环,振动相差大。从图1中可以看出,件2与件4为滑动联接,当件4轴向运动时,使件2轴向也受到一个作用力。尽管有弹簧垫圈防松,但由于繁琐地受到猛然的冲击、振动,螺钉又较小(M6),致使经过一段时间后,件3不断松动直到件5左端面接触,这就妨碍了件5在停机时向左的正常轴向移动,致使件5右端的刹车环与电机后端盖之间的贴紧力减小而失灵,严重时空载的吊钩也会自己下滑。

二、解决方法

要彻底解决M6的松动问题,单靠紧固螺栓是不行的,所以我们采用ZY-802厌氧胶(红色)粘固防松的办法,将电动葫芦右端锥形转子拆开,拆下螺钉,用丙酮清洗螺孔、螺钉,将螺孔、螺钉分别涂上YZ-802厌氧胶,并将螺钉旋入,揩净多余胶液(同时也将弹簧垫圈装上),粘接待干后就能使用。

忐忑的蜡烛
懵懂的面包
2025-07-18 22:05:20
电动葫芦在运行时,往往有的会出现电机不能起动,即使是电动葫芦空载起动,转速慢慢上升,有嗡嗡声电机冒烟发热,并伴有烧焦味等问题。电动葫芦电机负载不变时,电机运行中缺相,如是三角型接线,两个绕组成为串联,接线电压,一个绕组为额定线电压.而电动葫芦的整体电磁力矩下降,要带动额定负载,其电流必须增加,其接额定电压的绕组因为过电流烧毁。如电机星接法一个绕组缺相退出出力,另外两个绕组则维持额定负载也会因过电流烧毁。在电动葫芦电机启动时缺相,因力矩不够,一般无法启动,启动时间若果过长也会因过电流而烧毁电机的电源一般都由三相电提供,如在使用过程中缺相电很容易造成电机烧毁,造成缺相电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a、接触器触点频繁启动,很快烧蚀,触片弹簧、触头处塑料烧变形等这些都会使触点位置不够,造成缺相;

b、熔断器过小造成发热烧断缺相;

c、电源接触不良造成缺相;

d、电机进线接触不良;

e、安装灵敏度较高的自动空开和热过流保护器,安装缺相控制器可有效防止之。

缺相保护器对缺相的保护是很灵的,一旦缺相,它可即刻断开接触器。除了缺相电外,造成烧毁电机的原因还有以下几点:

a、负荷太重;

b、电机轴承损毁;

c、刹车不灵,在运转时,有没脱开或电磁线圈接触不良,造成有时掉电,抱死刹车鼓了。

傻傻的书包
糟糕的雪碧
2025-07-18 22:05:20
有三个原因:电动葫芦上的排钢丝绳的排线器有磨损.电机和铰缆辊之间的齿轮或连接套有磨损(这个必须拆下来看).行程开关有问题. 电动葫芦在使用之前,简单的安全检查是很有必要的,避免一些零部件的异常问题,提前做好危险预防工作. 1.操作手柄的按钮控制方向和制动器、限位器均灵敏准确. 2.钢丝绳没有缺陷,润滑良好,排列整齐. 3.电动机和减速器转动没有异常声响. 4.电动葫芦轨道和人员行走区域没有障碍物. 5.吊钩和滑轮能灵活转动.

悦耳的口红
安静的心情
2025-07-18 22:05:20
1,建议你先把电机主回路断开。2,然后空载实验控制回路。看看吸合是否正常。如果空载动作正常,就是负载过重或上升接触器主触头接触不良。可以再用卡流表检查三相电流,判断负载是否超载。3,空载实验吸合不正常的话,就重点检查升接触器控制回路是否有触点氧化、接触不良、断线、接线端子螺丝松动等情况,彻底排除后再试。

傻傻的冥王星
高贵的蜜蜂
2025-07-18 22:05:20
此时起重电动机工作在再生发电制动状态,可使任何负载以额定速度下降。也叫动力下降,强力下降或反馈制动下降。 电动葫芦空载和带载下降的控制方式一样的,如果反转,那么空载时岂不要向上升起了?楼上说的反转指的是电动机工作的正反转状态,和你理解的不是一个意思。大型的起重设备,比如起重机控制屏QR2S屏,下降分三档,第一二档为反接制动下降。意思就是在一二档时,电动机是拖着负载向向反的方向运动的,这时负载轻时为上升,负载重时为缓慢下降。第三档才是动力下降或反馈制动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