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链条 > 正文

40吨的泸定桥,十三条铁链连接12164个铁环,古代是如何架起来的

羞涩的台灯
辛勤的铃铛
2023-03-02 07:47:39

40吨的泸定桥,十三条铁链连接12164个铁环,古代是如何架起来的?

最佳答案
迷路的发箍
甜美的茉莉
2025-07-14 08:53:18

泸定桥是中国独一无二的传统木构古建筑之一。修建于康熙44年至康熙45年。工期一年的时间建造了这一世界奇妙建筑。并由康熙大帝御笔题书“泸定桥”。那么这座桥有何独特之处呢?独特的地方在于泸定桥的历史意义和它极简风格的造型。历史意义在于泸定桥见证了长征的壮举,使得冰冷的泸定桥立马变得鲜活起来,赋予了文化的韵味。我们重要说说它的风格造型。

说起泸定桥绕不过去的就是那几个关键数字。全长103米,3米宽,13根铁链,12134个铁环,铁链重40吨。这样的工程量放在现代也不是很容易,更何况是两百多年前的清朝,那么泸定桥是如何建成的呢?

修建泸定桥的初衷是因为当时的大渡河水患严重,来往的行人和商贾极不方便,以往只能靠渡船过河,危险性极高且很耗费时间,所以这一带经常发生事故。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康熙年间主张对外扩张,西藏此时也已是清朝的疆域,当时的内地与藏区有很频繁的货物往来,而且有频繁的军队调动。苦于大渡河上没有一个成型的桥,所以只能靠渡河解决这些运输问题。当时的四川提督就提议康熙修建大桥,于是大渡河应运而生。

但是修建泸定桥并非易事。当时主要面对的技术难关有三个,一是12134根碗口般粗壮的铁链是如何做成且完美链接起来的?其二是长103米的13根铁链是如何拉到河对面?其三便是,承受如此大牵引力的桥台如何打造??要知道那可是40吨的铁链。首先看第一个,其实铁链并不难链接,难得是数量如此庞杂,没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是做不出来,索性康熙朝不差钱,每一个铁环都有专门负责打造的工匠,并在上面刻上自己的印章,类似以前的城墙青砖,这就保证了铁链的质量问题。

如何连接?首先在两岸架起绳索,再在绳索上套上竹筒以保证绳索笔直,接下来再就着绳索将之前的铁环,一个一个套起来,当然这过程中铁链肯定会因为重量掉落水中,等到把铁环全部连接起来,实际上已经全部掉入河里了,但是此时铁链已经被拉到河对面了,接下来再用事先准备好的大转盘,将已经落入水中的铁链拉直,这样铁链就固定好了。至于桥台更是使用中国独有的榫卯结构的木构桥台,稳定性能极佳。这样一座桥就架起来了。

最新回答
细腻的帽子
感动的大神
2025-07-14 08:53:18

泸定桥是我国四川的一座传奇的桥,这座有着革命历史的桥记载了我军曾经的光辉,在大渡河上,英勇的红军付出了鲜血和牺牲,赢得了"飞夺泸定桥"战斗的胜利,为红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泸定桥是一座天险之桥,在四川泸定县泸桥镇境内,是一座横跨大渡河的铁索桥,连接着川藏,是古代非常重要的一座桥。在古代也是由高人指点,康熙下令修建的。

在清朝康熙年间,中国的国土面积空前之大,在川藏交接处也形成了繁忙的贸易往来。而那时交通极为不便,在大渡河两岸常常货物的运输受到阻滞,很多的新鲜食品被放置时间过长而腐烂。而且军队在调动的时候也因为交通而遇到麻烦,十分不方便。这时候,康熙帝为了进一步统一国家和缓解川藏的交通不便,命令在大渡河上修建桥梁,这就是泸定桥。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泸定桥的修建非常不容易,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大渡河地处偏远山区,水流很急,深不可测,需要建一座铁索桥。可是当地缺铁,于是桥梁建设者远赴铁矿区锻造铁索,铁索运来时,连接到两岸并且固定也是一个大难题。后来,人们利用索渡原理,将铁索通过竹筒运输到对岸,然后,在两岸用大块条石做桥头,用生铁固定铁索。

泸定桥是多条铁链连接一万多个铁环,集中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建造了这座古桥,现在是泸定县的著名风景区。

无心的大碗
勤劳的樱桃
2025-07-14 08:53:18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句诗词让位于川西腹地的泸定桥远近闻名。泸定桥是百年前的古人所建造,是古代匠人智慧的结晶,桥长103米、宽3米,由13根铁链支撑,别小看这13根铁链,它们重量达40多吨,由12164个铁环环环相扣所组成。那么,这座不可思议的桥在古代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单单是所用的铁链,都是铁匠没日没夜,千锤百炼,历经数年所成,而泸定桥上的铁索、铁环也都是采用三年一小修,五年一大修,每个铸造工都必须对自己所造铁环负责,并在自己的铁环打上印章,所以让泸定桥上的铁索历经300多年依旧光亮如新。

泸定桥修建竣工后,康熙十分高兴,他亲笔题写泸定桥三个字,肯定了当时的工匠精神 。

经过专家分析,大渡河只有两处地方适合建桥,但是古人并没有在这两处建桥,一是因为两边都是花岗石基岩,虽说有花岗石基岩更稳定,但是下面没有宽阔的建桥基地,水流也十分湍急;二是两边地势陡峭,不适宜百姓居住,不容易疏散两边的百姓,人们过了桥,不仅没有快速疏散的道路,更没有适合马车通行的地方。

最后才选在了如今这个地方,桥的另一面是稳固的花岗石基岩,非常适合建筑桥梁,另一面则是稀疏的泥沙,打桩简直是天方夜谭。古人在有花岗石基岩的一边打了两个长达八九米的铁柱,铁柱头戴铁帽,威武的龙仗中铁索缠绕,这两根柱子被称为“将军柱”,寓意着柱子会像以为勇猛的将军一样屹立不倒,他们是泸定桥的“定桥神针”,既美观又实用。

将军柱上的两条铁链分别扎入地下的地龙桩,桥上的重量几乎全靠这两个将军柱支撑,这样也就解决了另外一边地基松动的问题,这种原理也简单,因为所有的受理点都在将军柱上,而将军柱经过严密的计算,完全可以承受这些压力。

另外这几根铁链扎入地龙桩之后,上面铺上花岗岩条石,防止松动,这样桥的两端才算是完成了。

开始是打算利用船只引渡,不过船只在水流急湍的水面上根本停不稳,根本无法将铁链运输过河。

古人的智慧又一次体现,他们从山区人民利用溜索过河的方法得到启示,想到一个绝妙的方法决了这个问题。

首先将竹索系于大渡河的东西两岸,再将带有长绳的10多个短竹筒套在竹索上,把铁环固定在竹筒内,然后安排几个身强力壮的大汉在对面拉动长绳,铁环便随着竹筒缓缓地滑到了对岸。

铁索拉紧后,把它固定在地龙桩上,当地龙桩上面压上足够的重量,它变起到稳定作用,一条铁链也就此完成。

三百多年泸定桥经过了风吹雨打,但仍然屹立不倒,继续发挥着沟通藏汉,造福百姓的作用。也成为了中国人为之骄傲的建筑。

酷炫的砖头
幸福的小刺猬
2025-07-14 08:53:18
铁链和铁圈都是没有问题的。铁链要够柔软,铁圈要稍微重一点,这样表演的效果比较好。套进去的原理就是在铁圈穿过铁链后,最后要从铁链的中间掉出来,这样铁链就会绕铁圈一圈打一个结。可以自己拿手慢慢摆一下,穿过去之后,把下面的铁链分开然后往中间扔就可以了。知道过程之后就比较简单了。首先,上面要用两根手指,让链子垂下时呈倒三角状,然后铁环的内侧要贴着链子然后想办法让铁环从铁链中间掉下去。直接松手是不可以的,这个里面有一个很简单的手法,但是说的太直白就没意思了,这里的技巧就是铁环是硬的,而铁链是软的。然后就是磨炼手感,让整个流程更加流畅一些。手法熟练之后还可以假装用力拉一下把两者分开(反向再从铁链中间穿回即可)。提示:翻转,不能说的更多了。

无语的中心
坦率的向日葵
2025-07-14 08:53:18
方法一:

打开6条铁链的头,然后再焊接,需要打开6个铁环,焊接6个铁环;

6×2+6×3=30(分钟)

方法二,先把其中一条铁链都打开,让4个环链接4条铁链,然后再打开一个铁环,把第5条铁链接起来,需要打开5个铁环,焊接5次;

5×2+5×3

=10+15

=25(分钟)

25<30

答:焊接成这个圆圈至少要 25分钟.

故答案为:25.

怕黑的黑米
忧心的过客
2025-07-14 08:53:18

首先在两岸架起绳索,再在绳索上套上竹筒以保证绳索笔直,接下来再就着绳索将之前的铁环,一个一个套起来。用了一年的时间,古人的智慧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具体答案如下。

泸定桥的本体全部是采用铁链的结构,桥体本身横跨两岸的高山。而且在古代,没有现代的工业机械设备,能够建成泸定桥完全是依靠古人们的智慧,勤劳和勇敢。泸定桥自身采用了13根铁链连接而成。十三根铁链连接12164块铁环。在加上两岸的桥引和桥墩约40吨左右。当时人们为了修建这座不可思议的铁索桥,聚集了许多工匠们,一起来商量该如何建立。最终他们决定先用绳索连接两岸。

然后在绳索上套上一个个的竹筒。将准备好的铁环,一点一点的放到竹筒之中。然后对面的人拉动绳索将铁链一点点迁移到对岸。但是铁链很重被拉到了对岸会在两岸之间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弧度。有这样的弧度不能在继续修建桥梁,更不能让人们通行。所以他们想办法在对岸修建一个很大的转盘。他们将铁链的一端固定在转盘上,然后找了十几个大汉一起推动转盘。每转动一次便将铁链拉近一环。直到满足桥梁通行的要求,然后他们才将铁链钉死在对岸。就这样13根铁链固定在了两岸。然后就是修建铁链间的道路。这样才建成了一座举世闻名的铁索桥。这就是卢沟桥的建立。

如此复杂的工序,古人们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才修建完成。这不仅仅是时间的投入,更是金钱和精力的付出,还有源源不断的智慧的结晶。

斯文的大雁
炙热的夕阳
2025-07-14 08:53:18
把一段小铁链分成三个部分,也就是三个圆环,还剩下四个铁环,每两个中间有一个空隙,也就是每两个之间需要一个铁环,那么4-1=3(个),说明有三个空隙,需要用三个圆环,那正好,我们拆了三个圆环,,他又正好需要三个圆环。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