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链条 > 正文

cvt链条怎么安装

老实的芝麻
俏皮的魔镜
2023-03-01 19:34:23

cvt链条怎么安装

最佳答案
端庄的月光
怕孤单的砖头
2025-07-02 14:36:36

安装在发动机的前端水泵的后侧。

一般变速箱都在发动机和驱动轮中间位置,既档位操纵杆的下面。前驱的变速箱在发动机的前面,后驱的变速箱在发动机的后面。正时链条安装在发动机的前端水泵的后侧,后边后侧后后方,这就是它的位置。

最新回答
霸气的奇异果
曾经的彩虹
2025-07-02 14:36:36

作者:读车百变

1、导言

众所周知传统车辆动力总成有2大核心部件:发动机和变速箱。从历史发展来看,发动机作为动力输出源,代表技术的高度,长期占据舞台C位,无论是厂家对发动机的研发投入,还是消费者对发动机的关注都非常高。相比而言,变速箱一直处于配角地位。但近年变速箱特别是自动变速箱的份量越来越重,渐有和发动机组成舞台双C之势。

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我们把发动机/变速箱放到整车环境里,发动机是动力源,变速箱把动力传输到轮端的同时,根据需求实现换挡。发动机是整车最关键零件,动力和油耗主要由它决定,是工程开发的重点,经过多年发展,目前主流发动机的热效率为36-40%,如果要提升发动机效率(下一个5年目标44%),技术难度和投入都非常高,这和我们熟知的80-20法则类似。为了进一步提升效率,变速箱是一个主要技术方向。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目前客户越来越注重驾驶感受,如动力响应,换挡平顺性,这些主要由变速箱决定。对于普通消费者,主观感受决定产品口碑的第一要素。因此,为提高效率,提升客户驾驶感受,厂家对变速箱的开发持续加大。

2、AT/CVT/DCT的区别

传统变速箱分为手动变速箱和自动变速箱,其中自动变速箱又分为传统Step AT(后面简称AT),CVT,DCT和AMT。基于市场的主流需求和后续技术发展,接下来只对自动变速箱里的AT,CVT和DCT进行分析。

AT/CVT/DCT这3款自动变速箱的变速机构区别非常大,如下图1,AT以行星齿轮机构作为变速机构,CVT是钢带/钢链无级变速机构,而DCT是基于手动变速箱的平行轴齿轮结构。

这3种变速机构各有特点,同一类型变速箱,不同厂家的产品也相差较大。图2基于主流产品对这3类变速箱的特点进行对比,供参考。

从技术发展角度,AT主要是增多挡位,提升舒适性和效率。从4AT, 6AT发展到8AT,9AT和 10AT。CVT主要是加快动力响应性,提升扭矩能力和自身效率。采用无级+有级换挡兼顾驾驶舒适性和动力性,钢链式CVT增加了扭矩和效率。而DCT是提高苛刻工况下的耐久能力,提升舒适性,如增加干式DCT在频繁换挡下的耐久能力,改进换挡顿挫。总体上大家都是发挥长处,补齐短板。

目前AT的市场保有量最高。基于后续应用预测,CVT的应用有一定增加,主要原因有:1. CVT有最好的匹配性,能使动力总成的总体效率较大提升 2.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驾驶感受,CVT能很好满足客户需求 3. 钢链式CVT拓宽了CVT的扭矩范围,使CVT覆盖了A/B级车这个最大的销量区间

3、CVT变速箱结构和换挡原理

接下来本文重点讲解CVT变速箱。图3说明了CVT变速箱的各主要结构,以及对应的功能,所有这些功能都是将发动机的动力,通过恰当管理,再输出到轮端。

图4是以通用钢链式CVT为例的主要结构图,其中最独特的结构是无级变速系统,这是CVT和AT/DCT相比最大的特点,也是钢链式和钢带式CVT之间最大的区别。

下面视频介绍了钢链式CVT的变速过程和链条结构。这是一款由LuK提供的不等长随机静音链条,由1440子零件组成,在圆周方向由90组传动销通过长/短两个节距自由串联,在宽度方向30层4种链片随机排列,同时链销采用纯滚动设计,实现效率/扭矩能力/噪音/耐久的最佳平衡。

CVT变速箱内的各个复杂结构,是怎么有机配合实现自动换挡的呢?我将结合图5里的动力流和控制流来讲解。

一.动力流:

如图5橙色的动力流显示,发动机动力通过液力变扭器,传递到前进挡/倒挡离合器总成,然后到锥轮无级变速系统,再通过主减/差速器总成,最终输出到轮端。

二.控制流:

1)以前进挡(D挡)为例,驾驶者拨动换挡杆到D挡,把变速箱液压阀体总成内的手阀,拉到D挡位置,机械地接通D挡油路,这是一个机械信号;同时挡位位置传感器发出一个电控信号给变速箱控制器(TCM),告诉整车换到了D挡。

2)TCM根据内部传感器信息(油压/油温/转速/挡位共7个信息),和通过CAN总线交互从发动机/整车控制器得到的外部信息(如油门开度,车速,发动机/整车是否报故障码等信息),基于内置在TCM里的工作逻辑(控制软件)和标定参数(shift map),确定对应的换挡操作,从而向变速箱的6个电磁阀发出电控指令。

3)收到电流信号的电磁阀,根据电磁阀的液压/电流特性(PI curve),将电流转换为控制油压,控制油压输出到液压阀体总成推动各阀芯,打开/关闭/增大/减小各油路。

4)机械油泵输出的高压油,通过不同油路输出到各执行零件。如输出油压到液力变扭器离合器(TCC),控制动力输入模式是液力输入还是机械直连输入;输出油压到前进挡离合器腔体,使离合器片组结合,实现前进功能。以及输出到无级变速系统里的主动和从动油腔,推动活塞移动,改变钢链的工作半径,改变链条速比,实现挡位变化。此外,在启停工况下,发动机控制器直接输出指令给变速箱电子辅助油泵,在启停工况下由电子油泵提供一定油压,起停后实现快速起步。

通过动力流/控制流复杂多维的交互作用,确保在各复杂工况下,CVT能够传递动力和自动换挡,完美实现驾驶者的意图。

4、钢带式和钢链式CVT的对比

讲完CVT的结构和换挡原理,我们来看CVT的类型。市场上量产的CVT变速箱分为钢带式和钢链式。在主流合资品牌车型里,分别以JATCO/丰田CVT变速箱,和奥迪/通用CVT变速箱为代表。这2个不同的流派,实现无级变速的核心零部件分别是博世的推力钢带和LuK的拉力钢链。

但无论是钢带还是钢链无级变速,变速原理并无区别,都是通过油压推动锥轮的活塞缸,改变钢带或钢链的工作半径,实现速比连续变化。从整个传动架构上,也没有本质区别。图6为一款典型的钢带式CVT(Jataco CVT7)和一款典型钢链式CVT(通用CVT250)的架构对比。可以看出CVT7的输出端有一个副变速机构,分为高/低挡位;而通用CVT250的传动传动结构非常精简。为什么会这个差异,我们通过钢带和钢链的区别来讲解。

从结构角度,钢带和钢链完全不一样,如图6和图7。钢带是由金属片和金属环相互叠加而成,通过金属片的依次推动,实现动力传递。

如图8所示,钢链是由链片,传动销和限位销组成。动力通过由链片串联的的传动链销的拉力作用,实现动力传递。

从结构角度,钢带和钢链各有特点。从技术指标的角度,钢链的优势相对较明显。

1)效率:钢链传动效率更高,在高速/起步阶段高1.5%-3.5%。这是由于钢链在小工作半径时,内应力相比钢带弯曲应力小,功率损失较小。传动销彼此配合的侧面,以及传动销和锥轮接触的端面,都是圆弧结构,分别实现纯滚动传动和点接触摩擦,这都提升了传动效率。

2)扭矩:钢链传递扭矩更大。主流钢带式CVT的扭矩180NM,钢链式CVT的扭矩250NM以上。

3)速比范围:钢链速比范围更大。速比范围=最大速比/最小速比,代表一款钢带或钢链的综合能力。最大速比越大,起步加速性越好;最小速比越小,燃油经济性越好。通常最大速比是最小速的倒数,意味着改变钢带或钢链的速比范围,最大速比/最小速比是对称地变化。通用CVT钢链的速比范围达到同级最大的7.01,就钢链本身而言,能同时实现最好的起步加速性和最优的燃油经济性。

4)扭矩密度:钢链的扭矩密度高,在同等扭矩情况下,重量和空间更小。

5)噪音:钢带的噪音表现更好。由于钢带的钢片与钢片之间的距离更小,也就是节距小,传动过程中的多边形效应小,因此更静音。目前越来越多的技术在不断提升钢链的NVH表现,已接近钢带的NVH水平。消费者在驾驶时,完全无法分辨这到底是钢带式还是钢链式CVT。

6)夹紧油压:同样扭矩和整车应用情况下,在起步加速工况,钢链的油压需求比钢链高。这是由于钢带的片组和锥面是面配合,而钢链的传动销端面是一个弧面,理论上是一个点配合。根据大速比起步时的夹紧力策略,为防止打滑,钢链需要相对较大的夹紧力。

回到图6里 CVT7和通用CVT250的传动架构对比, CVT7增加了一个副变速机构实现高低挡位的原因是:钢带在起步/高速的传动效率较低,为提高效率,增大了钢带工作时小端的曲率半径,使钢带运行在高效率区间,为此牺牲掉的速比范围,通过增加一个副变速机构找回来,在起步时副变速机构采用高挡位提高主减速比,增加动力性;在高速时采用低挡位,降低主减速比,提升经济性。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唯一的问题是结构和控制系统变复杂了,增加的离合器会带来部分效率损失,成本增加。而通用钢链式CVT,由于在起步/高速阶段效率优势明显,速比范围大,因此可以采用最精简的传动架构,进一步提升变速箱的传动效率。

从应用角度,钢带式CVT体量更大。目前市场上CVT钢链式和钢带式的比例约为1:4。这是由于钢带/钢链不同的发展轨迹决定的,博世钢带的扭矩小,而LuK钢链扭矩大。日系选用博世的钢带,应用CVT在主流A级车上,销量远比奥迪大(搭载钢链式CVT)。同时无论是钢带还是钢链,都是最核心产品,需要在变速箱开发的最早期阶段来确定方案,一经确定一般不再更改。随着钢链的扭矩范围下探到250NM甚至180NM这一主流区间,钢链式CVT的应用在逐年增加,代表产品有通用CVT250, JATCO CVT8高功版,以及现代钢链CVT。到2025年,预计CVT钢链式:钢带式将上升为1:2。

5、CVT的效率

如前文提到,发动机效率提升已到了一定瓶颈,越来越多厂家关注变速箱的效率提升。我们常说CVT车油耗低效率高,但图2里又显示CVT和AT/DCT相比,效率较低。这似乎彼此矛盾,在这里我们重点澄清一下。我们常说的CVT效率高,是发动机匹配CVT后,发动机+变速箱这个动力总成的效率高。而CVT变速箱本身,由于钢带/钢链传动的结构特点,效率比DCT/AT低。

我们先探讨CVT自身效率较低的原因。组成CVT效率损失有几个部分:1.液力变扭器损失(起步机构) 2.钢带或钢链传动效率(变速机构)3.油泵效率4.主减齿轮效率5.离合器损失6.搅油/空转等其他损失。图10是AT/CVT/DCT的传动效率对比。和AT/DCT相比, CVT在变速机构和油泵效率上有差距。具体表现为:1.钢带/钢链的效率区间94-98%,且只短时间工作在最高效率下,而DCT平行轴式齿轮的效率最高,AT行星齿轮的效率次之。2.CVT变速箱钢带/钢链传动,需要高油压夹紧,并时刻保证足够的后备油压,防止某些瞬态苛刻工况下的钢带/钢链打滑,这就导致CVT的油泵损失比AT/DCT要大。另外,作为DCT起步机构的离合器,比AT/CVT的液力变扭器损失小。

既然CVT的效率不占优势,那么CVT车低油耗高效率是怎么实现的呢?这是因为CVT无级变速的特性,对应任何一个工况,都能在CVT速比范围内,调配到最佳速比点,使发动机工作或更靠近此工况下的最佳效率区间。而AT/DCT都只有几个固定速比,发动机受到固定速比限制,不能调配到最佳工作区间。图11是匹配AT/CVT/DCT的发动机的工作区间对比图,其中绿线是发动机最优功率线,理论上发动机沿着该线工作,效率最高。可以看出,匹配CVT能让发动机长时间工作在最佳效率区间,且该转速区间1000-3000rpm是客户最常使用的区间(占比>90%)。

图12是通用CVT的实际控制工况点,这和图11中的CVT工作区间完全匹配。红色线为实际最优油耗转速,这和理论最优功率线稍有区别,这是因为在靠近怠速区域(700-1000rpm),实际需求的发动机扭矩较低,本身就不贴合理论最优功率线,同时考虑到舒适性,低扭工况发动机提升了转速,对这条理论线做了适当的工程修正。

讲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一个疑问,对发动机+CVT和发动机+DCT这2个配置,前者CVT效率低而发动机效率高,后者DCT效率高而发动机效率低,那么这2个动力总成,到底哪个燃油经济性更有优势?要回答该问题,得先看整车的效率损失分布。据《汽车理论》一书关于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在城市工况下,发动机的能量损耗(包括热损耗/怠速/附件损耗)约为81%,传动系损耗为5.6%;而郊区工况下发动机约为74%,传动系为5.4%。可以估算出在城市工况,发动机效率提升1%,变速箱效率要提升4%才得到相同的节油效果。在郊区工况,发动机1%对应变速箱3%。显然,发动机对油耗提升起绝对主导作用。回到之前的问题,假定CVT能提升发动机效率3%(各发动机特性不一样),且DCT比CVT的平均效率高约10%,那么DCT配置有优势;如果发动机效率提升大于3%,或DCT效率比CVT平均效率低约10%,则CVT配置有优势。基于产品不同,这2种情况在不同车上都存在。

通过上述分析,CVT在提升发动机效率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自身效率是当前的主要趋势。图13简要列举了通用CVT提升效率的技术方案。其中针对链条无级变速,上文从钢带VS钢链的角度已做详细讲解。高效减振TC,智能油泵和变速箱油自动加热,其他日系主流CVT上也有配置,区别是实现该功能的具体结构各有不同,本文不作详细介绍。

这里特别讲一个精细技术--自动油位控制。变速箱内约有8.4L油,主腔里的主减齿轮部分浸在油内,工作时会导致搅油损失。如图14所示,自动油位控制阀安装在副腔内,在低温时打开,主腔高油位。此时油粘度高,齿轮/轴承工作阻力和钢链摩擦损失都较高,远大于搅油损失。搅油损失的益处更多,其热量能帮助油温尽快上升。当油温上升到工作温度时,就要尽量降低搅油损失。此时自动油位控制阀关闭,副腔油位升高,多存储了一部分油,从而降低主腔油位高度,降低搅油损失。

通过一系列的效率提升技术,通用CVT的台架实测最高效率达92%,主要工况下效率约为82-85%。

6、CVT变速箱的控制

CVT变速箱的控制(包括软件和标定)是实现舒适性,动力性和耐久性的核心。我们都知道CVT舒适性好,换挡平顺无顿挫。这是钢带或钢链能连续改变工作半径来实现的。通过油压控制,CVT能切到速比范围内的任意速比。这是CVT和AT/DCT传动结构相比的最大特点和优点,CVT无级变速箱的名字正是由此而来。

但是无级变速并不总是优点,在需要动力的大油门工况下,如果还是无级变速,会导致加速相应慢,动力性不好。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通过改进CVT的控制策略,在大油门下通过油压控制,迅速将速比切到某些特定的速比点上,从而模拟有级换挡,提高动力性。并且CVT能自动调节这些特定的有级速比点,在不同工况下,都实现最佳的动力性,满足客户的驾驶需求。所以这个模拟有级换挡,不像AT/DCT是固定的速比,而是弹性有级速比。

CVT无级变速的特点,需要油压夹紧钢带/钢链来传递。硬件的关键是这个无级变速系统,而控制的关键是怎样确保动力平稳传递和速比变换,防止在任何工况下钢带/钢链打滑。对CVT而言,全油门加速,轮胎打滑,急刹车,坑洼路面,超低温等工况,从打滑控制的角度都是苛刻工况。通用CVT专门针对17个苛刻工况,建立苛刻工况的控制程序。根据图5示意图,变速箱内部有7个传感器时刻监控变速箱的状态,同时还和整车通讯,收集到整车工况。一旦识别整车进入了苛刻工况,就会立即激发苛刻工况控制程序,通过增大夹紧油压,加快油压响应,控制离合器有序打滑等措施,来控制钢链避免打滑,实现动力平稳传递。图16显示在低附着路面上,突然全油门加速,此时油压迅速响应,在监测到车轮打滑的同时,油压瞬间提升,夹紧钢链,从而防止了钢链打滑(图示Pulley打滑量为0)。接下来从低附着路面进入高附着路面后,车辆受到冲击,车速很快降低,此时油压同样瞬间提升,稳定控制钢链,实现动力平稳传递。

7、CVT的使用/保养/维修

CVT相比AT/DCT车型,是否有需要关注的工况或注意事项呢?在超低温工况下如零下20度,需要充分热车,否则不建议做激烈驾驶(大油门,急加速急减速),因为此时油的粘度高,不能快速响应激烈工况下的大油压需求,易造成钢带/钢链磨损。另外避免频繁全油门起步和急刹车,尽管在这些工况下的油压控制能确保动力的稳定传递和速比切换,但此时系统夹紧力大,降低了CVT效率,增加了油耗。在坡道停车时,确保要挂P挡,防止溜车;避免空挡滑行;不能前轮着地拖车,这些工况都可能对CVT造成损伤。

在做车辆保养时,一个常见场景技师倒出小杯变速箱油,看到油黑了,向车主建议换油,不然会损害变速箱。这时候车主往往会很纠结到底要不要换油。CVT变速箱油是高压低粘度合成油,售后保养手册上通常要求在一定里程换油。以通用CVT为例,售后手册上80000公里要求换一次油。从工程开发角度,在模拟苛刻工况整车寿命24W公里的变速箱台架或整车耐久试验里,整个试验过程中不换变速箱油,意味着变速箱油自身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已充分得到验证。实际上试验过程中,由于摩擦片微粒,齿轮磨合以及正常磨损,变速箱油就会从新油的浅绿色或红褐色,变成黑色,但功能依然OK能继续跑到试验结束,所以变速箱油变黑不作为换油的依据。

在客户日常温和的使用工况下,如果没有其他异常,终身不需要更换变速箱油。如果常感受到冲击/抖动,动力相应慢,噪音增大,曾深度涉水等情况,建议检查变速箱油,如目视能看到大杂质,有泡沫,或者有严重焦味,建议换油或者开箱检查零件。很多客户换油的目的是做一个预防性保护,特别对经常大油门,或频繁加减速的客户,内部零件磨损量加大,换油确实能降低电磁阀卡滞/零件磨损的风险,建议按照手册8-10W公里后更换变速箱油。

针对故障问题,一般变速箱故障分为有报码和没有报码两类。由于变速箱处于整车前舱左前方,其布置决定要开箱检查往往很困难,要先拆整车一大堆零件,才能把变速箱拆下来,就算只换一个小零件,其工时费用也非常高。因此对于车辆仪表盘上出现报码的情况,先找4S店读码,对于不影响驾驶/感受的报码,4S店往往会做清码处理。客户继续用车看后续是否报码复现。对于影响驾驶的码,如加速无力,顿挫等,4S店往往能通过码的含义,针对性地知道是什么问题,从而给出维修策略,比如刷新软件,更换某些零件甚至整机更换。由于变速箱控制模块(TCM)往往是外置式,在更换变速箱后,需要对TCM刷电磁阀特性曲线(PI curve)并进行自学习。就算2台车是完全同型号,同生产时间,我们也不能简单互换TCM,因为在互换后需要重刷PI curve。如果同型号不同生产时间,可能要刷新标定甚至软件版本。所以涉及到变速箱维修特别是控制系统维修,是一个非常专业的事情,建议去4S店做维修。

8、总 结

最后,我们来回顾一下本文内容。我们分析了变速箱为何越来越重要;横向对比了各主流自动变速箱的结构和优缺点,从整车油耗和客户感受角度指出CVT会进一步拓宽应用。以通用CVT为例,讲解了CVT结构,基于动力流/控制流阐述了CVT的变速原理;然后从结构/性能/应用3个维度详细对比了CVT钢带和钢链各自的优势;接着深度分析了CVT自身效率和以及如何和发动机匹配实现动力总成的高效率;进而探讨了CVT兼顾舒适性和动力性的控制策略;最后普及了CVT车型在驾驶/保养/维修上的注意事项和相关知识。通过这篇系统性的文章,希望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CVT,更深的了解车,更多的通过汽车探索世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调皮的枫叶
激昂的毛衣
2025-07-02 14:36:36
冬天热车半分钟就可以,夏天不需要的。

CVT变速箱的钢带和带轮锥形盘之间的接触面是非常小的,只是钢带侧面的一小部分,而这一小部分的面积却又承担着带轮锥形盘挤压钢带运动的所有压力。对于整根钢带来说,它同时要承受的就是钢带传递动力自身所带来的拉力,以及锥形盘带来的压力,这两个力相互垂直。

卡洛斯·戈恩为技术的日产开出了低成本的良方,在日产上下掀起了一轮一切向利润看齐的低成本企业运行战略,最终的结果是日产走出了危机,但是技术的日产也因此成为了过去时。再加上最近几年频繁曝出的日本钢铁产业的造假,我们很有理由相信,日产的CVT变速箱可能真的有些偷工减料。

狂野的老师
快乐的金鱼
2025-07-02 14:36:36
冷车时轻点启动开关,通电。

1、通电状态下,油门踩到底,停留5-10秒钟。

2、轻点启动开关断电,断电动作期间不要抬油门。

3、断电后抬油门,等几分钟,变速箱会自动完成匹配(完成后会从车前、下方向传来一个轻微的咔嗒声,比较像电脑重启时机箱内的声音)。

cvt变速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自动变速箱,这种变速箱的内部结构是比较简单的,cvt变速箱内部只有两个锥轮和一个钢片链条。

高挑的鸵鸟
温柔的摩托
2025-07-02 14:36:36
CVT 变速箱工作原理CVT 传动系统里,传统的齿轮被一对滑轮和一只钢制皮带所取代, 每个滑轮其实是由两个椎形盘组成的 形结构,引擎轴连接小滑轮,透过钢制皮带带动大滑轮。玄机就出在这特殊的滑轮上:CVT 的传动滑轮构造比较奇怪,分成活动的左右两半, 可以相对接近或分离。锥型盘可在液压的推力作用下收紧或张开,挤压钢片链条以此来调节 型槽的宽度。当锥型盘向内侧移动收紧时,钢片链条在锥盘的挤压下向圆心以外的方向(离心方向)运动,相反会向圆心以内运动。这样,钢片链条带动的圆盘直径增大,传动比也就 发生了变化。 所谓无级变 速,顾名思义就是在一定传动比范围内能线性的调节传动比,理论上相当于有无数个档位。 它的结构很简单,由两个锥型盘和一个钢片链条组成。锥型盘就是把两个圆锥型的盘片组合 锥型盘可在液压的推力作用下做轴向移动,挤压刚片链条以此来调节 型槽的宽度。当锥型盘向内侧移动时,钢片链条在锥盘的挤压下向圆心以外的方向(离心方向)运动。

自由的戒指
儒雅的乐曲
2025-07-02 14:36:36

对于CVT变速箱钢带和钢链,很多人都好奇他们俩的谁的使用时间更长一点呢?从名字上来听的话,感觉使用的时间都非常的长,因为前面都带了一个钢字,不知道他们使用起来谁的寿命更加的长一点,下面就让我们来一看究竟吧。

一、谁的使用时间更长

理论上来讲是钢链的使用寿命要长一些,因为CVT之间主要是利用两个锥轮来衔接动力。而连接两轮之间的就是钢带或钢链,钢链相对于钢带的话,连接性要好一点,不易打滑,但也是没有绝对的CVT变速箱是主打省油和平顺性,无论钢带还是钢链,如果你经常激烈行驶的话都会缩短寿命。所以相对于来说还是钢链使用的寿命更加长一点。

二、谁的作用大

钢链使用的时间更长一非常的好使,因为钢链大损耗神号比较少,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坏。领动CVT变速器使用的是钢带,只有大。排量汽车CVT使用的才是链条,链条的成本远高于钢带。变速箱的使用时间会更长一点,因为一个好的变速箱内的结构是非常复杂的,而且汽车在使用这些东西的时候时间会更长一些。就目前的变速箱来说,使用钢带的占大多数,它的技术储备方面是比较成熟的,使用肛裂的品牌有奥迪,但是奥迪目前已经很少使用CVT变速箱了。

三、总结

两款比下来之后还是钢链的使用时间更长。因为钢链的衔接性能会更加的好一点。不会容易打滑,而且他的受力度也不同。应该是钢链的变速箱好一点,因为这样变速箱非常的耐用,不容易坏掉。 CVT变速箱的钢带使用的人更多一些,因为在加油的时候,根本不会因为油的腐蚀造成磨损,而且能更好地里解之间的功能,所以人们愿意选择它。

苗条的蚂蚁
端庄的身影
2025-07-02 14:36:36
本田的CVT变速箱是没有起步齿轮的,与其他品牌CVT结构原理是相似的。本田是典型的理工男,有一定的研发创新能力、例如AT变速箱时代,大家都搞行星齿轮变速。而本田呢?受于专利挟制,硬生生的偏偏搞出来平行轴齿轮变速,硬是自己造出了自动变速箱并广泛应用在自家车型上。

甚至后期的油电混动系统,也是如此,行星排动力分流专利被丰田掌握。本田则硬生生的搞出了IMMD混动系统,用一个离合器就取代了行星齿轮动力分流系统。最终与丰田平分秋色,甚至丰田也承认本田的混动系统油耗更低一些。

CVT变速箱也是如此,其实最早本田是用加特可CVT变速箱的(飞度用过),用了一段时间后顺其自然的就造出了CVT变速箱 对于本田来讲造CVT变速箱并不困难,而且本田善于创新。1995年六代思域就匹配了自产的CVT变速箱,亮点就是当时采用CVT的 汽车 中,本田思域发动机排量是最大的,这就是本田,喜欢做到极致。2013年国产九代雅阁就装配了CVT变速箱。本田CVT变速箱采用的钢带是自产的,当然钢带是博世技术授权的,本田得到授权后自行生产可以更细腻一些。与其他品牌 汽车 比起来,本田 汽车 更注重性能,因此即使是CVT变速箱调校也明显与日产不同。同样CVT车型,本田一脚油门踩下去在松开,车子顿一下会向前冲一下。日产呢?踩下油门立刻松开,感觉与空挡轰油门一样,变速箱呆呆的还没有反应过来。

目前本田 汽车 应用最广的变速箱就是CVT变速箱,做到了大小通吃。飞度/思域/奥德赛/雅阁/冠道等车型全部采用CVT变速箱,这倒不是因为本田CVT有什么高明之处,是因为本田目前没有更合适的变速箱可供使用。平衡轴变速箱技术老旧,体积庞大,无法使用。8DC变速箱成本高。采埃孚9AT变速箱成本高,需要外购适应车型少。10AT变速箱成本过高,用来匹配高功率发动机。

这样一来本田只能继续深度挖掘“cvt

”变速箱,而且质量不允许出现问题,主打可靠性。目前1.5T发动机问题频发,如果变速箱在出现问题,本田恐怕是哭不出了!而丰田在动力布局上要比本田从容的多一些。旗下的爱信变速箱可以提供优良的AT变速箱,从来不用为变速箱问题发愁。而在一些小型车/紧凑型车上,用AT变速箱显然不利于油耗,用CVT变速箱是一个好选择。丰田变速箱上没有压力,因此在CVT变速箱上有了更多的玩法,例如卡罗拉/雷凌等车型用的S-CVT变速箱。

表面看来只是模拟了几个档位,其实内部油泵还做了优化,换成双排量油泵。高低速,高低负荷时油泵排量也不一样,可以自动切换。这也就就降低了油泵的能耗,可以降低30%。即使是这样,丰田的工程师还不满足,又开发出齿轮直驱式cvt变速箱。

可以说CVT变速箱被丰田玩坏了,

CVT变速箱的结构导致了变速箱起步会有动力迟滞现象,带轮传动与齿轮传动还是有区别的,齿轮传动更直接,动力没有延迟。带轮起步时总会慢一拍,发动机动力被压制,也是为了保护CVT链条(钢带)。因此CVT变速箱起步表现不如AT/DCT变速箱。丰田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开始思考更多的问题(欲望),于是就针对CVT变速箱起步问题做了改进,加了两个起步齿轮,相当于用了AT变速箱的1、2档起步,起步任务完成后3、4、5、6、7档则交给CVT变速机构。这样把AT与CVT结合后就成了:齿轮直驱式cvt变速箱。

有了齿轮加入后,起步变得更顺畅,酣畅淋漓!而变速箱传动比也有所增加。

对比上一代的CVT变速箱,传动比从6.5扩展到7.5,更宽泛的传动比带来的经济性的提升,起步动力更强的同时还降低了油耗。本田的CVT是饭碗,小心翼翼怕打破,丰田的CVT是玩票、耍酷、炫耀、高调、因此率先在在奕泽/CHR上采用。

本田家的cvt变速箱有离合器片,但没有齿轮。

起步和低速时用齿轮驱动的,以尽量减少钢带打滑和避免钢带磨损的是丰田部分车型所使用的cvt变速箱,如凯美瑞2.0l车型使用的就是这种。

其实,日产也有这种技术,也能制造里边有齿轮的cvt变速箱,但由于成本稍高,日产实际应用的过程更少。

cvt自上市以来,就充满争议,夸它的人认为这是人世间最好的变速箱,不喜欢它的人唯恐避之不及。日系三大车企:丰田、日产、本田的自动挡车型大多都使用cvt变速箱,而且也基本上都是钢带式的,万一钢带打滑就相当于变速箱彻底报废了!而且cvt变速箱万一有故障,一般都是只换不修,换就是换总成。

虽然cvt变速箱的制造成本巨便宜,但换cvt总成的价格不便宜,比如丰田神车卡罗拉,换钢带总成的价格,4s会报价6万!不要觉得是天方夜谭,前几天刚有西安车主是花费5.5万换的。

所以说,买发动机送车的是本田,而买变速箱送车的是卡罗拉!

CVT中文名无级变速

同时,它是用钢带传动,做到无档位动力无缝连接,但有一种情况它是被人吐槽的,那就是打滑,一旦打滑就动力丢失,所以它承受不了太大的扭矩输出,也只是家用车慢悠悠开的车子适合用这种变速箱。一旦激烈驾驶,它就会因为打滑而进行过热保护,切断动力输出!

正是这种特性,让它起步总是慢人一步,丰田由此做出了一二档齿轮传动的CVT波箱。应用在目前最新款车型上!本田是没有这个设计的!

你说起步的暂时只有丰田有,日产的是高速时切换齿轮以获得更高的齿比范围,本田的暂没齿轮结构

本田没有,丰田带起步齿轮,日产在小排量车型里面使用2AT+CVT

CVT技术最好的是日产加特可,也是唯一一家车企把CVT应用在3.5L排量车型上的主机厂。在CVT上面加上起步AT结构是日产首创,早在2010年应用在日产阳光车型上,型号叫CVT7,2AT+CVT结构。虽然日产偶尔出现CVT问题,但是概率很低,因为日产除了个别大排量车型采用7AT之外,其他清一色采用cvt,所以出现质量问题概率要大一点实属正常。丰田之前低端车如2014款威驰老花冠采用老旧的4AT,其他车型如凯美瑞都是6AT,丰田大范围采用cvt也是最近几年才铺开。本田过去一直采用自家的平行轴5at,第一代飞度采用日产加特可cvt,也没看到出现大范围质量。cvt是日产加特可主攻项目,所以投入研发要比两田更专注,技术日产口号人家不是没有底气,早在十几年前日产已经量产7at。

本田思域的cvt变速箱应该是低速挡上有齿轮传动的吧!要不然它怎么能秒这么多的车呢!日产轩逸的变速箱大油门干轰不走,反应至少慢三秒,应该是里面钢带打滑。

这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呀,CVT变速箱是日系车使用最多的变速箱了,它所以被使用,主要就是成本超低,结构简单,体验小,重量轻,对于日本车企来说,绝对是量身打造的,对于 汽车 的油耗表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呀。本田也不例外,中低端车型都是使用的CVT变速箱。它没有起步齿轮的,CVT有起步齿轮的是丰田的CVT变速箱。

CVT变速箱有优点,缺点也明显,一就是扭矩小,虽然现在它的最大承受扭矩提升是显,但是实际它是一个缺点,无法根本上改变,而丰田就采用技术性手机来改变,那就是加了一个一二挡位的AT,也就是齿轮的起步,起步时不使用钢带的摩擦,而齿轮可承受的扭矩就大多了。同时可以将CVT的高速行驶进一步提升,做到高速省油的目的,本田现在还没有这样的变速箱。不过它也将CVT的挡位变化给做出来了。

本田的变速箱G-Design Shift 无级变速箱(CVT),“G-Design Shift”控制技术,配合以宽齿轮比、精准的液压控制技术及全新高强度传动带&CVT传动液。

本田对于自己家的CVT表示有更好的起步响应,同时加速也更加的线性化。而在高G方面也更加的持续了。

没有起步齿轮,本田cvt最好别碰,都有热衰减。起步齿轮只有丰田10档cvt有

我的2011款卡罗拉1.8cvt就有起步档。

动听的硬币
无情的月亮
2025-07-02 14:36:36
鉴于CVT变速箱的构造原理,相信大家都bai知道其软肋就是里面的钢带,假如扭矩过大将会使其打滑失效,甚至使变速箱报废。其实只要使用得当,就体会到CVT平顺与节油的一面。自动挡的车型在驾驶时无非就是两个踏板,一个油门一个刹车,CVT车型也一样。若是传统AT变速箱车型,从转速表上可以明显地看到换挡时指针读书的回落,而CVT则不是,只要大约浅踩1/3油门并保持着,你就会看到车速在平顺地增加,但发动机转速并没增长太多,而且没掉转速的现象出现,这就是CVT。我曾试驾奥迪A4L 2.0TFSI,其搭载的正式CVT无级变速箱,轻踩油门,发动机转速从1500转攀至1900转的过程中,就已经完成了时速60公里至120公里的加速,若以1900转-时速120公里的表现来高速巡航,能不省油吗?但如果深踩油门,CVT也会很配合地奋力加速,并且当转速较高时会有模拟传统AT换挡降低转速的现象,用意估计是出于对变速箱的保护。

最后,总的来说,对于CVT车型,驾驶时适宜温柔对待,若激烈驾驶将无法发挥CVT该有的优势。编辑觉得,一般驾驶CVT车型,1/3至一半油门即可,然后CVT变速箱会帮你把速度加上去,深踩油门反而会让CVT变速箱措手不及,除了不省油之外,若经常急加速急刹车,对变速箱也会造成一定的伤害。

可爱的石头
温婉的萝莉
2025-07-02 14:36:36
第七代伊兰特CVT变速箱的内部采用了铰链式的结构,从理论上这种结构会比钢带结构的CVT变速箱更加可靠,其中日产汽车采用的均为钢带结构的变速箱,由此可见伊兰特的CVT变速箱的质量经得起考验。关于第七代伊兰特的更多信息如下:1、第七代伊兰特提供了两种动力组合,一种是1.4T涡轮增压发动机匹配7速双离合变速箱,最大功率103kW(140PS),峰值扭矩211N·m。2、该车型依然采用前麦弗逊后扭力梁式的悬挂组合,整个底盘似乎走了运动化的调校路线,悬架偏扎实且硬朗,经过减速带时,在经过减震筒的吸收之后依然能感受到一些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