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的《八扇屏》全文~~~~~~~~~求~~~~~~~~~各位亲们
1、小孩子大宋朝文彦博,幼儿倒有灌穴浮球之智。司马文公,倒有破瓮救儿之谋。汉孔融,四岁让梨,懂得谦逊之礼。十三郎五岁朝天,唐刘晏七岁举翰林,汉黄香九岁温席奉亲。秦甘罗一十二岁身为宰相。
吴周瑜七岁学文,九岁习武,一十三岁官拜水军都督,执掌六郡八十一州之兵权,施苦肉,献连环,祭东风,借雕翎,火烧战船,使曹操望风鼠窜,险些命丧江南。虽有卧龙、凤雏之相帮,那周瑜也算小孩子当中之魁首。
2、粗鲁人唐朝有一位粗鲁人。此人复姓尉迟,单字名恭,号敬德,保定山后刘伍州。日抢三关,夜夺八寨。自秦王,夜探白壁关,敬德月下赶秦王,打三鞭,还两锏,马跳红泥涧。自降唐以来,征南大战王世充,扫北收服皮克能。跨海征东,月下访白袍。
唐王得胜,班师回朝。那尉迟恭,因救白袍,在午门外拳打皇叔李道宗,打掉门牙二齿。唐王大怒,贬至田庄。到后来,白袍访敬德,那尉迟恭独坐船头垂钓,忽听得,身背后人又喊,马又叫。我乃征东薛平辽,特地前来访故交,你我金殿去交旨,保你为官永在朝。敬德言到,将军不要错认,我乃山野村夫,耕种锄刨,一粗鲁人也。
3、浑人秦始皇命王翦兵吞六国,在夜间偶得一兆,梦见黑娃娃白娃娃双夺日月,惊醒后心中甚是忐忑不安,恐怕江山落于他人之手。遂下旨意,南修五岭,西建阿房,东开大海,北造万里长城,以防匈奴。不想江山传至二世胡亥之手,就有楚汉相争之事。鸿门宴刘邦赴会,项伯、项庄拔剑助舞。多亏大将樊哙,保走刘邦。
楚、汉两路进兵,以咸阳为定,先进咸阳为君,后到咸阳称臣。此时有一人姓韩名信,投到霸王帐下,霸王只以执戟郎授之。后来张良卖剑访韩信,告诉他,你必须弃楚投汉,方能大鹏展翅。于是韩信投奔刘邦,果然登台拜帅,明修战道,暗渡陈仓,智取三关,在九里山前,设下十面埋伏计,困住楚霸王。前面有乌江拦路,后面韩信追兵甚紧。
霸王正在危急之中,只见江面飘飘来一打渔小舟。霸王点手唤之:“渔家!将某渡过江去,我有白银相赠。”渔家闻听,抱拳当胸:“你那里枪沉马大,我这里渔船窄小,渡人难渡枪马,渡枪马难以渡人。”霸王闻听笑道:“哈哈…,那有何难,先将某家枪马渡过,再渡某家不迟。
”说话之时,小船拢岸,渔家将枪支搭在船上,马匹牵至舟中,船篙一支,船离江岸,直奔江心。渔家高声喝道:“呔,霸王项羽听真:休拿某家当一打渔之人,我乃韩元帅帐下大将吕天成是也。今日奉了我家元帅之命,在此等候于你,所谓骗取你的枪马,你虽有恨天无把恨地无环拔山之力,掌中无枪,胯下无马,如失手足,难道你要死在韩元帅刀下?
还不拔剑自刎,等待何时?”霸王闻听,顿足捶胸,拔剑在手:“想当初悔不听亚父范增之言,今日果有此败,我有何面目去见江东父老,看来我真乃一浑人也。”
扩展资料:
《八扇屏》,传统相声经典作品。运用“贯口”的手法,由甲简明扼要地介绍画屏上某些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后,揶揄乙无法与古人相比,而找出笑料。“八扇屏”,是八扇屏风的简称。屏风是清代官宦人家放在大厅里挡风或是作为屏障的家具,一般都是硬木框儿绢裱的芯儿,一共八扇儿,每一扇儿都画有历史人物故事,或写着诗词歌赋。这部作品即因此得名。《八扇屏》中不止八个人物,据统计共有22个人物,而《八扇屏》在表演时大多只说其中的几个人物,很少有全本的八扇屏出现,因为“八扇屏”中的“八”代表数目多,从而只是说其中几个人物的也叫八扇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八扇屏张氏辈分排序是指按照家谱中的血缘关系来排序的一种排序方式,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父子之间的关系。按照这种排序,蒙城张氏的辈分排序如下:
一辈:张大爷
二辈:张老爷,张老太太
三辈:张大哥,张大姐,张二哥,张二姐
四辈:张三弟,张三妹,张四弟,张四妹
五辈:张五弟,张五妹,张六弟,张六妹
六辈:张七弟,张七妹,张八弟,张八妹
七辈:张九弟,张九妹,张十弟,张十妹
八辈:张十一弟,张十一妹,张十二弟,张十二妹
以此类推。
三国时代,吕布吕奉先好像是那个时期最强的人:单挑无敌,群殴不怕。然而一个人若达到了“独孤求败”的地步则就太寂寞了,因此罗贯中老先生在《三国演义》里特地给猛人吕布安排了一位对手——张飞张三爷。整个三国时期,只有三爷可以独扛吕布不落下风。然而张飞却老是看对方不顺眼,甚至还经常骂吕布。
虎牢关战,吕布一出马就连赢数场,揍得诸侯们个个瑟瑟发抖。也就在吕布兄弟得意之际,三爷第一个站了出来,并且喊着:“三姓家奴休走!”然后他和吕布兄弟就打了起来,可能被三爷伤到了,处于巅峰时期的吕布竟然50回合也拿不下三爷。
要知道,那个时候的吕布兄武功达到了顶峰,而张三爷的状态还没达到顶点,至少是不如吕布的。但三爷就是依靠这句话扰乱了对方的思绪。要说张飞骂人也够损的,所谓“三姓家奴”的话还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出来的语言。
吕布本姓吕,后来认了丁原当干爹,再接着又拜董卓为义父,这么一来堂堂的吕奉先就相当于有了“吕”、“丁”、“董”3种姓氏,可以看出来张三爷的这句话骂得相当损又让人无言以对。然而三国时期有很多的人像吕布一样,可是三爷似乎对吕布兄弟“情有独钟”:只看他不顺眼。
在后来很多的地方,张飞都表现出来了对吕布非常不待见的情绪。曹操在濮阳打败了吕布以后,吕布兄前往徐州投靠了刘备。当时双方谈得比较投机,吕布一激动还把自己的老婆请了出来给刘备“过目”,并且称呼刘备为“贤弟”。
古人之间的交情最高的一种叫做“不避妻儿”,就像吕布对待刘备这样;同时,吕布喊对方兄弟,足以显示吕老板盼望拉近与对方的距离。然而吕大哥的这种做法却招来了张飞的不满,张三爷气得拿着丈八蛇矛就要和吕布玩命。
这里就有些让人看不懂了。虎牢关之时,张三爷与吕布属于敌对的双方,因此为了打击对手,就算骂出再难听的话也不算什么,甚至可以说在情理之中。然而,这次吕布来投靠刘备,他就应该是刘、关、张的朋友,而且刘备、关羽对吕布还很友好,张三弟就不应该那么凶巴巴的才对。可张飞偏偏气得半死,甚至拿着武器要跟别人单挑,这又是因为什么呢?
其实问题就出在吕布的那句话中的“贤弟”二字。本来,这只是吕布为了表示对刘备非常友好的拉关系的话,可是他却忘了其中的利害关系。“贤弟”二字对于别人来说或许可以起到正作用,但这却是点燃张飞大怒的导火索。
因为吕布喊刘备“贤弟”,那吕布就是刘备的大哥了,而刘备又是张飞的大哥,这么来算,吕布就成了张三爷的“大哥大”。你想,有人要成为张三爷的大哥大了,还没经过他的同意,他能不气吗?
所以也正因为吕布忽略到了这层关系,所以张飞才气得要和他玩命,然而吕大将军竟然还全然不知。后来张飞就更加看吕布不顺眼了,同时也成了打破吕布与刘备良好关系的“罪人”。过了一段时间后,三爷醉酒,吕布偷袭了,双方关系出现了一些间隙。
再后来,张三爷也不老实,他竟然跑去偷抢吕布的战马,结果吕布兄还知道了这件事。果然,吕布和张飞撕破了脸皮,并迁怒于刘备。不过当时也在另一方面成就了张飞的大名。当时吕布与张飞进行了大战,两人打了100回合没分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