铣刀的正确磨刀方法?
1、将磨刀石泡在水中一到五分钟,有油时可以用一些菜油或者其他的油脂充当润滑剂。
2、固定磨刀石,用木头或者底座固定。
3、将刀锋以十五度角度按在磨刀石上。
4、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进行打磨,不要上下刨很容易卷刀,而且打磨不均匀。
5、待刀锋亮度与锋利度开始加强时候,换低密度进行再次打磨即可。
磨刀石是用来磨刀的石头。任何沙岩石都可磨刀—灰色粘质砂岩石可能最好。石英也不错,只是很难得。花岗石也可用。其关键在于磨出的刀刃必须锐利而且耐用,并不易产生缺磕。
铣刀是机加工出来的,不是铸造出来的。I)将粗料钢进行外圆磨,磨掉粗料钢表面黑皮,使粗料钢表面光滑,磨削后得到坯料;2)对坯料进行热处理:低温预热的温度为555°C _565°C,保温2h 中温预热的温度为855°C _865°C,保温20min-25min 高温加热的温度为1295°C _1305°C,保温110s-125s 第一次回火的温度为560°C -575°C,回火时间为2h_3h,保温2h_3h,然后空冷至室温;第二次回火的温度为560°C_575°C,回火时间为2h-3h,然后空冷至室温;第三次回火的温度为560°C _575°C,回火时间为2h-3h,然后空冷至室温;3)对热处理后的坯料进行酸洗处理;4)将酸洗处理后的坯料轧制沟槽,并切割成所需要的长度,制得具有刃沟的初步工件;5)将初步工件的外径进行磨削,磨其外圆毛刺;6)再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605°C ;7)退火后的工件再次进行磨削,粗磨其外圆;8)将工件开刃;9)开刃后的工件精磨外圆;10)将精磨外圆后的工件进行表面处理;11)将表面处理后的工件放入机油中热煮6小时,然后空冷至室温;12)最后将工件涂上防镑油,制得成品F先刀。
用原刀架R8夹头夹持铣刀柄部,按90°水平转动端铣刀磨用附件,拔起限位螺钉,调转刀架可360度回转刀架调转到可磨削端刃位置,然后按照端切削刃的角度的度数,磨出端刃的后角倾斜度。修磨时注意进刀方式。磨削完后用刀架分度装置刀具回转45度或90度磨另一刃齿。
2、立铣刀侧刃修磨:
把原刀架工作台换成立铣刀刃磨附件的工作台。
将R8弹性套筒插入铣刀附件工作台的锥形孔中,将直径尺寸大小合适的立铣刀插入R8套筒并将它固定,因此立铣刀将不再转动。 将立铣刀刀具调整到高于砂轮的中心。
按铣刀侧刃后角的度数转动0-40度的刀架工作台,使立铣刀的附件工作台调整出合适的刃磨角度。
用立铣刀刃磨附件上的导向可调支架固定槽针去贴紧立铣刀侧刃螺旋沟槽进行导向引导,然后直接从前到后自由旋转(靠导向引导)推动手把部分的前后抽动磨削办法刃磨铣刀后角的螺旋刃口。 当主后角磨完后就磨副后角,将导向可调支架固定槽针插入第二倾斜度的螺旋槽中,然后象磨第一倾斜度一样去磨。
第一种是顺铣,铣刀的旋转方向和切削的进给方向是相同的,在开始切削时铣刀就咬住工件并切下最后的切屑。
第二种是逆铣,铣刀的旋转方向和切削的进给方向是相反的,铣刀在开始切削之前必须在工件上滑移一段,以切削厚度为零开始,到切削结束时切削厚度达到最大。
在三面刃铣刀、某些立铣或面铣时,切削力有不同方向。面铣时,铣刀正好在工件的外侧,切削力的方向更应特别注意。顺铣时,切削力将工件压向工作台,逆铣时切削力使工件离开工作台。
由于顺铣的切削效果最好,通常首选顺铣,只有当机床存在螺纹间隙问题或者有顺铣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才考虑逆铣。
在理想状况下,铣刀直径应比工件宽度大,铣刀轴心线应该始终和工件中心线稍微离开一些距离。当刀具正对切削中心放置时,极易产生毛刺。切削刃进入切削和退出切削时径向切削力的方向将不断变化,机床主轴就可能振动并损坏,刀片可能碎裂而加工表面将十分粗糙,铣刀稍微偏离中心,切削力方向将不再波动——铣刀将会获得一种预载荷。我们可以把中心铣削比做在马路中心开车。
铣刀刀片每一次进入切削时,切削刃都要承受冲击载荷,载荷大小取决于切屑的横截面、工件材料和切削类型。切入切出时,切削刃和工件之间是否能正确咬合是一个重要方向。
当铣刀轴心线完全位于工件宽度外侧时,在切入时的冲击力是由刀片最外侧的刀尖承受的,这将意味着最初的冲击载荷由刀具最敏感的部位承受。铣刀最后也是以刀尖离开工件,也就是说刀片从开始切削到离开,切削力一直作用在最外侧的刀尖上,直到冲击力卸荷为止。当铣刀的中心线正好位于工件边缘线上时,当切屑厚度达到最大时刀片脱离切削,在切入切出时冲击载荷达到最大。当铣刀轴心线位于工件宽度之内时,切入时的最初冲击载荷沿切削刃由距离最敏感刀尖较远的部位承受,而且在退刀时刀片比较平稳的退出切削。
对于每一个刀片来说,当要退出切削时切削刃离开工件的方式是重要的。接近退刀时剩余的材料可能使刀片间隙多少有所减少。当切屑脱离工件时沿刀片前刀面将产生一个瞬时拉伸力并且在工件上常常产生毛刺。这个拉伸力在危险情况下危及切屑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