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钢丝绳 > 正文

三星堆新发现一件“四翼小神兽”为首件带翅膀神!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文物

个性的毛豆
酷酷的唇彩
2023-02-28 04:12:02

三星堆新发现一件“四翼小神兽”为首件带翅膀神!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文物?

最佳答案
忧虑的抽屉
震动的台灯
2025-08-28 19:35:57

除了三星堆的四翼小神兽,这些文物也很有趣:

1.

这是首都博物馆藏的唐朝过娘造一佛二胁侍石像,私以为有两点挺有趣。一是这上面的铭文记录造像时间为神功二年,而事实上,金轮女帝是个改号狂魔,喜欢不断改年号,所以神功这个年号她只用了几个月(697年最后),第二年(698年)的年号是圣历,所以不应该有神功二年。很可能造像的人是因为地处偏远消息闭塞,古代交通不变,不知道中央已经改元;或者是粗心大意。二是佛左右的两位,一位是阿难,一位是观音,这两位作胁侍,却不晓得被夹在中间的是什么佛。

2.这是三星堆最新出土的神坛,我觉得也很有趣。仔细观察图中圈起来的地方,似乎有圆环卡扣和钢丝绳。目前看,上面的金属绳应该是一条青铜线编出的绳。其与圆环状卡扣的结合尚不知是何方式。而圆环状卡扣及配套的挂勾,怎么看都像是一套现代装备。甚至你说是刚剥去塑料皮的电缆我都信。如果不是眼睁睁看见整套东西从土里挖出,简直会怀疑这是考古人员刚刚加上去固定出土器物所用的临时装备。很淘宝上买的钢丝绳索具套件。三星堆一次又一次的刷新了我们对古人的认知与想象。

3.这件文物是徐谓礼文书,成书于南宋时期。说它有趣是因为,它明明是真品,却多次被误认为是赝品。它大概在2005年前后,于浙江武义被盗出。由于出土时文书被蜡密封住,致使整体状态保存的“太过”完好,反而让盗贼一直卖不出手,期间盗贼曾两次将文书送往北京古玩拍卖行鉴定,但两次都被鉴定为“假货”,直至2011年被追回。后经文物部门鉴定,同时结合盗贼指认的徐谓礼墓,进行抢救性发掘比对,确认此文书确为南宋时期文物。

最新回答
自由的大雁
辛勤的果汁
2025-08-28 19:35:57

问题一:地铁预留支线什么意思 深圳地铁共规划16条线路,总长585.3公里,设站357座。其中组团快线4条、干线6条、局域线6条,另规划城际线4条。

具体线路规划如下 :

1号地铁线路:罗湖火车站至机场北干线,总长度44.1公里;

2号地铁线路:蛇口至东门干线,总长度31.3公里;

3号地铁线路:保税区至坪地干线,总长度49.2公里;

4号地铁线路:皇岗口岸至观澜干线,总长度27.2公里;

5号地铁线路:前海湾至大剧院干线,总长度42.4公里;西端预留远景向南延伸的条件;宝安至布吉段站距较大,基本可达到快线功能要求

6号地铁线路:松岗至龙华火车站快线,总长度37.2 公里;

7号地铁线路:罗湖太安西丽动物园局域线,总长度28.9 公里;

8号地铁线路:国贸小梅沙局域线,总长度25.9公里;

9号地铁线路:罗湖火车站上沙局域线,总长度17.8 公里;

10号地铁线路:海上世界松岗干线,总长度42.2公里;

11号地铁线路:福田中心区松岗快线,总长度49.7公里;

12号地铁线路:体育新城坑梓局域线,总长度36.4 公里;

13号地铁线路:海上田园塘坑快线,总长度48.1公里;预留远景南延至盐田的条件

14号地铁线路:福田中心区坑梓快线,总长度50.7 公里;

15号地铁线路:前海路石岩田心局域线,总长度24.7公里;预留远景西延接5号线的条件

16号地铁线路:益田村平湖大望局域线,总长度29.5公里;预留远景北延经东莞凤岗接12号线的条件;南部预留至深港边境河套地区的支线

总长度合计585.3 公里。

穗莞深城际线福田中心区广州联系深圳核心区与前海-宝安、福永、沙井、东莞长安-虎门、莞城、广州等地;由11号线在松岗预留向西北延伸与东莞段线路衔接的条件,条件成熟时利用11号线轨道直通福田中心区。

深莞城际线龙华火车站莞城联系深圳中西部龙华、光明与东莞松山湖、莞城等地;由6号线在光明预留向北延伸与东莞市域轨道快线R1线衔接条件,条件成熟时利用6号线轨道直通龙华新客站。

深惠城际线福田中心区惠州联系深圳核心区、东部城区与惠阳、惠州等地;由14号线在坑梓预留向东延伸与惠州市轨道线路衔接的条件,条件成熟时利用14号线轨道直通福田中心区。

西部深港城际线前海湾香港联系深圳西部滨海地区与香港中心区及香港机场等地;由11号线在前海预留向南延伸至香港的条件。

深江城际线福田中心区江门联系深圳核心区、龙华、福永、中山、江门等地;由于跨江工程浩大,考虑与厦深铁路西延段合建,并利用广深港客运专线龙华以南段富余能力。

点站(现已开通至“深大”)。

问题二:预留信息怎么填写什么是预留信息 其实手机预留信息 就是 在您每次进行交易的时候会显示的安全提示信息, 比如你在网上jindong商城买东西 在线付款 选择yin hang,输入ka号了 让你输密码的时候 上面会显示预留信息 ,( 有一些不安全的网站在进行付款时候是显示不出来的,这时候应该离开) 一般会显示预留信息的付款页面都试比较安全的。 当然自己也要谨慎一点。

问题三:铁路“预留复线”是什么意思 复线隧道有两种修法:一种是单洞双线,一种是双洞双线。

由于技术条件的不同,目前我国这两种方式的应用都是很普遍的。

对于地质复杂的长大隧道而言,双洞形式更多一些。

双洞式的隧道,一般是在修复线时再修第二个洞的。

对于预留复线的桥梁,有些中型桥梁和一部分大桥会把第二线的桥墩一次性修好,但没有梁,这是个明显的标志。

但对于特大桥一般也不这么做的。

对于路基,只有在地质条件或者地形限制大的地方才会一次性把路基修到足够宽,

所以你可以看,在山区的山坡上,如果一侧有较高的挡墙,

而铁路某侧有明显的空地,那就是为复线预留的。

问题四:金丽温高铁中祯埠预留站是什么意思 新金丽温铁路是指由金温铁路扩能改造而成的复线电气化铁路。

金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我省“七线两枢纽”铁路建设重点项目之一。扩能改造后,金温铁路将按照全新线位走向。改造后的金温铁路起于金华,经丽水至温州,线路正线里程188.812公里,比现有的金温铁路缩短60多公里,设计行车速度为200公里/小时,同时预留250公里/小时的提升空间,属于电气化复线快速铁路。项目总投资180亿元。铁路扩能改造后将拥有40对列车,其中37对为动车组。

新金丽温铁路起自金华东孝车站,终点为温州南站。全线设9个车站,分别是东孝站、金华南站、武义北站、永康南站、缙云西站、丽水站、祯埠站、青田站、温州南站。

中文名:新金丽温铁路

设计时速:200公里

开工日期:2010年1月19日

线路类型:双线电气化

分享

基本信息

走向:金华-丽水-温州

线路等级:国家Ⅰ级铁路

正线数目:双线。

里程:188.812公里

旅客列车速度目标值:200公里/小时

预算总投资:179.73亿元

开工日期:2010年1月19日

通车时间:预计2015年底

线路类型:双线电气化

最大坡度:6‰

曲率半径:最小3500m,枢纽地区可适当降低。

线间距:4.6m

到发线有效长度:850m

牵引质量:4000吨

牵引种类:电力

闭塞方式:自动闭塞

建筑限界:预留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运输条件。

基本信息以初设批复为准。

工程概况

“金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已于2010年1月19号日在丽水动工,工期4年,届时从温州坐动车去金华不到1小时,去杭州只需2.5小时。

点击查看图片

新金丽温

“金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新建的铁路暂名为“金丽温铁路”,温州境内起点为铁路温州南站,建成后拟开行动车组列车。原金温铁路今后将作为货运专线使用。“金丽温铁路”设计行车速度为200公里/小时,预留250公里/小时的条件,其里程数为188公里,比金温铁路缩短60多公里。既有金温铁路拥有16对列车,“金丽温铁路”建成后将拥有40对列车,其中37对为动车组。

新金丽温铁路途经金华金东区、武义县、永康市、缙云县、丽水莲都区、青田县、温州瓯海区及鹿城区。从金华到温州有金华南、武义北、永康南、缙云西、丽水、青田火车站,最后接入火车温州南站。工程分为5个标段。

全线正线特大、大、中桥梁54座,合计42.275公里,占全长的23%。最长的桥梁为永康江特大桥,长8745.22米。

正线预制简支箱梁861孔,其中,32m梁825孔,24m梁36孔,正线预制简支箱梁890孔,其中,现浇整孔箱梁232孔。联络线桥梁设计有356孔单线T梁。

正线各种跨度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31联104孔, 2线变4线连续梁1联4孔,4线连续梁1联3孔,连续刚构2联6孔,提篮拱1孔112米,为最大跨度。

双线隧道共39座,隧道总延长113.719km;隧道总延长占线路总长的60%。其中L≤500m的隧道有10座, 500m10km的隧道一座,为泽雅隧道,长12.030km。

全线无砟轨道168.33铺轨公里,占45.26%。铺新轨410.83铺轨公里,站线铺轨31.14公里;道岔165组。

路网意义

金温铁路是铁路干线网中沪昆通道和东部沿海通道在浙江省内的重要连接线路,它通过沪昆线向东连接杭州枢纽,沟通上海、江苏以及我国华北、东北,向西通往江西......>>

问题五:火车越行站是什么意思 越行站设在复线铁路上,主要办理同方向列车的越行业务。因此越行站应有到发线、旅客乘降设备、信号及通信设备、技术办公房屋等。先到的列车在本站停车,等待后一个同方向的列车通过本站或到达本站停车后先开,叫做越行。先到的列车在本站停车,等待反方向的列车到达本站。两个列车互相交会,叫做会车。

问题六:门预留孔(电梯)什么意思 电梯安装工程上涉及的预留孔洞包括:

1、门洞,就是将来由层站进出电梯的地方;

2、呼梯盒预留孔,就是电梯装好后,装在各层的层门一侧,供乘客召呼电梯到本层,然后进入电梯,去制定楼层的那个外召盒所需的孔洞。

3、机房预留孔,指的是悬挂曳引钢丝绳、限速器钢丝绳、随行电缆、及井道布线所需的孔洞。

上述几项,一般都是属于土建方的工作,当然也可以约定由电梯安装公司承担开孔。

问题七:向莆铁路建设中,腾桥为预留,请问预留是什么意思? 这是以后可能设站的意思

问题八:川南城际铁路是在大关设站还是在高店设站 8月9日四川卫视四川新闻播出川南城际铁路项目最新进展,新闻中川南城际铁路走向又有改变,首先改原来的自贡北站为自贡东站,站点由原来的东环路外侧东盐都大道附近改为了仙市镇东侧,其次自宜段由原来的经富顺板桥镇至宜宾高店镇改为了经沿滩邓关镇、宜宾大观镇至宜宾高店镇,自宜段与内自泸段由原来的出自贡站即分道改为过沿滩老城区再分道,取消原自宜段板桥站即原内自泸段沿滩站,新规划自宜段增设邓关站与大观站。那么重点来了,虽然邓关镇属于沿滩区,但与富顺县城仅一河相隔,实际上邓关站最大受益者是富顺,而内自泸段上又在富顺东设有富顺站,因此,相当于富顺城区就有两个高铁站,另外,内自泸段在中石镇南还预留有中石站。调整后的川南城际铁路,富顺真占了强事。

问题九:京张高铁,东花园设站吗 京张城际铁路,设计时速350公里,全线长约174千米。

工程正线共设10个车站,分别为北京北站、清河站、沙河站、昌平站、八达岭站、东花园北站、怀来站、下花园站、宣化北站、张家口南站。预留东花园北站。

热心的小海豚
乐观的羽毛
2025-08-28 19:35:57
300公里。

七驼峰位于武义东北方向,与永康交界。咨询了飘萍,头盔一定要带,她去年来这里时头被落石砸了个包,山脊是不难走,有三个地方需要用绳子辅助。

穿过村子,先是一段长满茅草的小路,茅草很锋利,为免毁容得低头护脸行走穿过茅草地。前面是一大片青翠的竹林,时不时露出一个新鲜的坑,看样子这片地方冬笋还是蛮多的。环境真的是不错。

含蓄的柚子
有魅力的冰棍
2025-08-28 19:35:57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我的故乡浙江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过年时都有一样的风俗。如: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饭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 

除了这些以外,我的家乡还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举其中一个来说吧。 

照田蚕

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

家乡的端午节

生在江南的我,独钟于家乡的端午节。

家乡的端午节从农历五月初一便算开始了,初一一大早起来,把头天准备好的菖蒲艾叶,用红纸黑线一扎一扎扎好,一般为一棵菖蒲和一丛艾叶为一扎。每两扎为一对,摆放在门两边,放在大门两旁的会尤其大些、粗壮些。据说摆放这些菖蒲艾叶是为了驱邪,好平安迎接端午节的到来。逐个门摆放好后,燃放一串鞭炮,端午节的气味就可以闻到了。

家里的主妇忙里偷闲地准备好粽叶,洗净剪去硬角,淘好糯米加上红豆,拿出一些细带来,请上邻居主妇们一起帮着扎起粽子,说说笑笑,一串串有棱有角的粽子扎好了。接下来就是下锅煮,待五六个小时后,粽子的香味就飘满了小屋小院了。走在村子里总会不期然地闻到这种特有的香味,让人不禁想起端午节来到了。

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真有趣。孩子们穿上新衣新鞋,胸前挂着一个香袋,里面必有一个染红的熟咸蛋,手里还拿着一两个熟咸蛋。他们聚在一起,撞蛋比赛开始了。两个孩子手持一个熟咸蛋,迎面相互撞击,啪,一个蛋破裂了,完好的蛋又紧跟着和别的蛋撞着。沮丧、高兴、不服在孩子们的叫声中演奏着。家家户户照例是要在堂屋门口放上小桌子,摆上粽子、蛋,还会摆上煮好的一碗面条和几个点了红的包子,虔诚而恭敬地,端午节就算正式登场了。午时一到,家家必定燃放鞭炮,收齐摆放在门口的菖蒲艾叶,吃起煮熟的大蒜瓣子,图个顺利顺气。大人们接待客人,吃着沾上白糖的粽子别有一番风味,茶叶蛋是大伙儿都喜欢吃的,拿上一个轻松去壳,咬上一口,香香的,脆而酥,味道好极了,但不宜多吃的。

吃过午饭,一些人会赶着去看赛龙舟,呐喊声、划水声、叫好声传达着一种精神,一种力量,更是一种文明友好。

随着赛龙舟的散场,端午节也拉下帷幕了。“小孩子盼过年,大人们盼过节”。端午节一过,大人们又忙着今夏的收成去了。

我们村的舞龙

“当当当,哐哐哐,冬当哐哐......”瞧,一条又长又大的舞龙正一步一步地向着村口走来。

龙珠在阳光的照耀之下显得十分地灿烂,耀眼;周身还有一圈火一般的赤焰,龙珠里面还在燃烧着。长龙想捉住这颗龙珠并吞下去,想让自己的功力大长,便紧跟其后。

这条武龙非常的大,大概有十几米长吧。它身披金鳞,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你望着它,完全被它吸引住了。鼻前和嘴后之间有两根又长又细的胡须,胡须顶上还有两根小红包似的东西。

随着一阵鞭炮声,随着一阵唱和声,随着一阵打鼓声,舞龙开始了!

一开始鼓声大振,龙珠剧烈的左右晃动,疯狂的向前冲,想甩掉龙。龙珠越是想甩掉龙,龙就越想捉住它。我站在楼上看就好像一圈又一圈金色大波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起落落,简直可以让你看的眼花缭乱,一下子坠入这金色的海洋中,整个空间都是你的,肢体随意摆动,绝不受任何约束。

随着几声叫唱,舞龙进了居民的院中,在里面尽情欢舞着,为主人招财进宝,带来平安吉祥。过了一会儿,随着另一阵阵鞭炮声响起,舞龙又热闹地飞过去了......

家乡的春节

我家乡的春节和北京的春节有点不一样,在我的家乡要过三个年。

在过小年的前几天,必须把过年吃的、穿的、用的,都预备充足。腊月二十四就是过小年了,这天我们先把家里大扫除了一下,每间房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晚上很热闹,家家都放鞭炮,每家每户都赶着做好吃的年菜,到处都飘着酒肉的香味。小孩子们吃完饭后和伙伴们玩焰花,他们放的焰花有各种各样的,放起来十分漂亮。

小年过完了,二十六大年就来到了。这天晚上也很热闹,小孩子们在尽情的吃着、玩着、乐着,爆竹、焰花、笑声装完了大年。

除夕终于来到了,这天十分的热闹。下午妈妈就在厨房里忙个不停,炒了很多好吃的菜,我看见了这些菜,飘出了一阵阵香味,不经垂涎三尺。我和爸爸在门外贴对联,还挂上了两个灯笼,弟弟就在房间里看电视。到了傍晚,妈妈炒好了菜,爸爸就拿出鞭炮去放,然后我们一家人就围着桌子吃团圆饭。桌子上的菜全都是我喜欢吃的,有火锅、红烧肉、汤等一些菜,我们一家有说有笑地吃着。晚饭过后,我和弟弟到外面放焰花去了。这时璀璨的夜空加上我们的焰花就更是美丽了,我们手中的冲天炮、万花蝶等焰花,装点着除夕的夜空,也装点着我们的笑声,更装点着我们幸福的生活。

二十四小年,二十六大年,三十除夕,三个年接连地过着,一个年比一个年热闹喜庆。我们地高兴沉浸在春节的氤氲中。

包粽子

家乡人包粽子不是大家看到的那样简单,其中,又有多少汗水和智慧凝结的呢?

在家乡,端午节前必须去包粽子,对农村人来说,这可是大事。

一大早,忙着去摘粽叶。父亲说:“摘粽叶可讲究了,要选又宽又厚的,这样就不怕破了,要是你用大的,一煮就破。因为叶大的很薄,容易破。”大家摘的可利索,不一会就提来一大篮子粽叶。

别以为摘完了粽叶就没事,还有一件大事在等着你,那就是调糯米。首先把洗好的糯米加些碱,再和了,碱要合适,等糯米全变黄了再加馅。父亲放了些切好了的瘦肉加进去弄均匀,这就调好了糯米。也可以拿红豆当馅。

一切准备停当,现在得包粽子了,父亲拿起了三片粽叶,一大二小,还有一片尖朝上,一片尖朝下。摆放好粽叶后,卷成尖筒,手握牢,勺了几勺糯米,用筷子把糯米压紧,又勺了一勺糯米,留了2厘米深。父亲把它包好,用绳子扎紧,这便做好了一个小巧的粽子。父亲告诉我:有功夫的人还能把粽子包成“尖牛角”“圆皮球”等等。父亲叫我把粽子的叶尖剪掉怕煮的时候尖头把其它粽子扎破。

端午节来临了,大家伙忙着煮粽子,大街小巷上处处飘着粽子的香味。

香喷喷的粽子端上桌来了,我们几个小孩争先恐后,生怕被别人抢去,拿了粽子就开吃。“哎呦,哎呦,真烫!”我把粽子放到了桌上,看到别人吃得津津有味,也就吃起来,觉得异常的香。

吃到的一个粽子包含着多少智慧和汗水啊!

放 焰 火

大年三十晚上,我们一家人早早地吃过团圆饭。妈妈从房里端来一盒焰火。我和姐姐拍着手直叫:“哦,放焰火喽!放焰火喽!”我们抢着打开盒子一看:呀,各式各样的焰火装满了盒子,有“火箭”、“地老鼠”、“花篮”、“火鸟”、还有“飞天鼠”,真是应有尽有。

姐姐迫不及待地用一只燃烧着的香点燃了第一个焰火,“嗖——”的一声,焰火像火箭一样,飞到天空中,放出红红的火花。我点燃了第二个焰火,“嘶——”的一声,焰火在地上打转转,开出一朵朵花来,还会变颜色,先是红的,再是黄的,最后又变成绿的,美丽极了!

我们高兴地笑着,叫着……惹得邻居家的大人、小孩都跑出来观看。我们放了一个又一个,最后,我把一只像灯笼的焰火挂在竹竿上点着了。它在空中飞转起来,转着转着飘下一条彩带,上面写着:“春节快乐”,大家看了高兴得手舞足蹈。

我们玩得真开心,直到深夜也不肯离去。

端午节我学包粽子

“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端午习俗传千古。”唱着童谣,端午节又来到了我的身边。

五月初二,我来到了邻居大妈家中,看见大妈正在包粽子,一片片粽叶、糯米经过大妈的巧手包扎成了一个个小巧可爱的粽子。我好奇地说:“大妈,我也想学包粽子。”大妈笑着说:“包粽子是细致活儿,手劲活儿,你看得容易做得难的。”“我会用心来学的。”“那好,你先仔细看看我是怎样包的?再自己试着包吧。”大妈爽快地答应了。

只见大妈拿起两三片粽叶交叉一小边叠好,双手从粽叶的外边卷起,一个圆锥形的粽叶筒子做好了。她就把准备好的糯米红豆一勺一勺往里装,待快装满时,又拿来一根筷子使劲一下一下插紧粽叶筒子里的糯米,果然那糯米下降了一点,她又加了一点糯米,又压紧。接着她迅速把筒子上面的粽叶对着包起,尖角突出,还用手压压,使得尖角处不流出糯米。最后她把包扎好的粽子用绳子使劲绑好,有时还用牙齿咬着绳子一端绑着。她说:“如果绳子没有绑紧粽子,待煮时,粽子就会爆破流出糯米饭来,那就没有包好粽子了。所以包粽子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

我看了一会儿就学着包起粽子来,我拿好三片粽叶叠好,往外一卷,嘿,真成了一个圆锥形,一只手握着这个圆锥形,一只手把糯米装进来,待满了时,我也学着用筷子插紧,再加些糯米。我再慢慢地把两边的粽叶头对折包起,咦,怎么不成角了?打开再包还是不成角,形状异常难看。只能求救大妈了,“说了吧,看得容易做得难。”大妈接过我手中的粽子,重新包扎,这时我仔细看到她包起时,两边粽叶边对折包,手边压平压成角来。我恍然大悟似乎明白了。

我又重新包起粽子来,在粽叶对折包起时,用心压平压成角,可不管我怎么用心,粽叶似乎总不听我的使唤,美丽的尖角总不在我的手上出现。几经努力,最后总算包好两个形状丑丑的粽子来,也算是安慰我了。

望着这两个丑丑的粽子,我真正明白了,有些事真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民风民俗小记

(组文)

   

修水的春节

我的家乡修水,春节在腊月初一就拉开了帷幕。

家家户户都在这一天里做熏肉,所谓熏肉就是将猪肉上洒上盐,放在烟上熏,熏到一定的程度,就有一种特殊的肉味。每到这一天,我就会帮着母亲一起把熏好的腊肉晾干,期待除夕夜一饱口福。

在这一天里,大家还要做“哨子”。“哨子”可不是体育老师用的那种,而是一种。“哨子”

面是由红薯磨成的淀粉做成,哨子的馅可以是香菇,可以是青菜,可以是冬笋,但不论加什么馅,都别有一番风味。修水的“哨子”闻名遐迩,尤其很受九江人的喜爱。

以后的日子大人们整天忙着到集市上采购,把丰富的年货搬回家,而集市上,商品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小贩在吆喝,买者和卖者在讨价还价,孩子在尽情的嬉戏……这一切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欢庆年节的图画。

除夕真热闹。我和父亲张贴春联,年画;外公则在台阶上杀鸡宰鹅,外婆和母亲在厨房里忙个不停;。晚上,一家人围坐在桌旁,吃着热腾腾的年夜饭,别提有多温馨。 

饭后,外公带着我,提着自制的红灯笼,到家家户户辞年。辞年也有讲究:对老人,我会说上一声“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对小孩,我得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对男主人,我得说“财源广进,万事如意”。热情的主人直夸我嘴甜,抓出一大把糖果塞到我的手上我。我们每到一家,主人都留我们喝一杯菊花茶,暖暖的人情在茶香中飘飞。

除夕这一天,不论我玩到多晚,母亲也不会怪我,因为新年不能犯怒气。我玩到12点,母亲催我上床睡觉,也许太累,我倒头便睡。

不知不觉,新的一年已悄悄来临。

   

武宁的春节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要提起我家乡的过节习俗,那可大有说头!下面就由我来当一回“导游”,来为你们介绍下武宁是如何过春节的吧!

每当春节一到,武宁整个县城便热闹起来。街上家家户户,都挂上了红灯笼,到处喜气洋洋。街道旁到处都有卖玩具与糯米粑的,大商店门口正在举行猜灯谜活动……最吸引我的是灯彩。在别处叫“灯展”,我们武宁人则叫它“灯彩”,武宁的彩灯五彩缤纷,由此得名。

说起灯彩,那品种,可不是一般的多。狮灯、马灯、蚌壳灯、花鼓灯、龙灯……数不胜数。所以一到灯彩开始时,彩灯旁边总会挤满了人,都只为看一眼那美妙绝伦的彩灯。

其中以“龙灯”最为有名。用竹、木、纸、布等扎成管状,一般为9至11节。燃烛其中,称之为“明龙”。如果说看灯彩是我们小孩子喜欢的,那看戏,便是大人们的最爱。

武宁的戏以“采茶戏”最为著名。说实话,那个调我喜欢,但却不喜欢戏词。因为那个词老是讲“人们种茶、锄茶、摘茶……”听都听烦了,谁会喜欢那种老调重弹、老生常谈的戏词啊!当然这只是对我们小孩子来言,对大人们来说却是一种享受。

戏剧演员多穿古时的公子服,衣服上绣着各种茶花,颜色多为红色与绿色。演员手持纸扇,很有一种贵公子的风度。但我们却以那怪异的衣服为笑料。演员在唱的采茶戏里唱得最多的一句就是“正月拣茶懒纺纱,一心一意去拣茶。”那优美动听的茶歌配上奇特的服装,这也正是采茶戏吸引人的重要原因之一。

到了晚上,街上便会有舞龙戏凤的,好不热闹,常常赢得掌声一片。我们却惨了,要把舞龙看完才能回家,天啊!我记得每次舞龙最早也要12点才能结束,这还只是一部分。所以我到了这天晚上尽量不出门。常常躲在家吃我们武宁的主食——咸水粑。那雪白的粑里,掺和咸水,用“粑筛”蒸熟,配上腊肉,真是美不胜收啊!

通过我的介绍,你应该对武宁过春节的习俗有些了解把!欢迎你有空也来光临我的家乡,最好是春节时候来,一定要来看一看啊!

   

老家的习俗 办丧事

在我们老家,如果有人去世了,就得在他的房间铺上白床单,套上白枕头套,还必须吧床单铺得很平很平然后把逝者平放在上面。听妈妈说,这样做是为了让故去的亲人在到了另一个世界之后,还能再次重游自己熟悉的地方。

我们那个偏僻的山区还是棺葬。安葬的那天,逝者入棺以后,全村的人都来送行。棺材被抬上一辆卡车,全家人便围着棺材坐着,车开一边前行上山,人们一边敲锣打鼓。听说这样是为了守灵。

车开到了一个大山里面,在山体上挖进一个大洞,人们把棺材抬进去之后,每个亲人都必须看着棺材下葬。妈妈说,如果不这样就是对死者不敬,死者在死之后就会阴魂不散。看到棺材下葬之后,为死者送行的人才返回到家里,打开死者的房间,就会发现床单皱了。

 

3月3日拜祖

在我们老家,3月3日可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日子。

那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做一件事——拜祖。到了黄昏的时候,我们每个人就拿着早已准备好的“钱”去烧。我们燃香、烧“钱”、磕头,还要把所有菜里最好吃的部分挑出来放在碗里去孝敬逝去的先辈。在我们烧完香之后,我们必须马上回家,一个晚上都不能踏出家门一步。听说这天先人们要出来捡钱,如果撞上鬼了,第二天就会生病。

相传在3月3日那天,谁家烧的“钱”最多,谁家的儿子就是最孝敬的。

因此,在我们村里,办丧事和拜祖这两件事弄得比过年还热闹

苹果钢笔
雪白的蜜蜂
2025-08-28 19:35:57
十八般兵器

一弓:马箭、袖箭、步箭、

二弩:弩箭、诸葛弩、斗子弩、俚弩。

三枪:长枪、叉枪、火枪、蛇枪、看枪、标枪、线枪、神枪、戟枪、勾镰枪、拒马枪、飞枪。

四刀:大砍刀(长刀)、斩马刀、腰刀、杆刀、朴刀、钩刀、眉刀、匕首、刀、三尖刀。飞刀。

五剑。

六矛。

七盾。

八斧。

九钺。

十戟。

十一鞭。

十二锏。

十三槁(挝):骨朵、锤、锥、椎、链子锤(流星锤)、蒜头锤、骨朵锤、卧锤、重锤。

十四棍:双头棍、操钩棍、狼牙棍、闷棍、脚棍、齐眉棍。

十五叉。

十六钯:铛钯、钯、扒、省钯、铲、月牙铲、马叉。

十七绵绳套索。

十八白打。

八般兵器——弓

弓为古代兵器之一,激弦发矢,可以及远,考此法之由来最古,黄帝战蚩尤于涿鹿,纯用弓矢以制胜,此为有弓矢之最早者;惟当时之弓矢,都以竹木为之,虽能及远,终未能完善,迨后推阐其理,互相发明,加以精密之改造,于是乎弓矢逐成为战争之利器,非但发古人射抉之技,抑亦开后世火器之端,虽曰此皆由后人推阐而来,其创作者之功,要亦未可遽没也。按照弓箭之第一人为挥;考工记云:古传黄帝臣挥作弓,荀子则称倕作弓,而山海经则谓少皞生般,是始为弓。按年代考之,当以挥为创造者,而般倕大概亦古之弓人也。在当时弓箭之用,诚十百倍于其他兵器,非但力劲及远,擅是术者,精研而熟娴之,穿杨贯虱,百步射人,万无一失,较之现代之火器,无多让焉,故十八般武艺,以弓弩始而以白打终,其重视之也宜矣。

十八般兵器——弩

弩亦弓属,相传为黄帝所造,亦名窝弓、其发矢不仗人力,而用机括,力强而及远,较弓为烈,猎人恒设置丛莽阊,使虎豹等误践其机而中矢,于此可见其力之强也。惟弩之形式,与弓略异,弓背之中,横置一臂,发矢之机,即置于是,发时先架弦于机,此处名弩牙,然后捩其弩鼻,牙与此处本一木,不过方向相异,此上则彼下,此下则彼上,有如捕鼠器之机括然,故一捩弩鼻,牙与此处本一本,牙即脱弦,而弦激矢出矣。弩之大小不同,名亦各异,小者以手攀捩,其大者须用足踏,盖非手之力足以胜任也。其名则有神臂弩,花装弩,穿镫弩等,大概皆以其用法不同而异名。至弩之构造,依然如是也,大概此等名目,皆出于唐宋之间,固非古代所定之名称也。弩之功用较弓箭为巨,及火器兴,弓弩之位置遂一落千丈,以至今日,非但习此者少,并其名称及形式而忘之矣。惟北方多山林,毒蛇猛兽时出为民害,山居者犹多设窝弓以自卫。猎户以猎兽为生,火烧之外,亦借窝弓以设伏,一旦火烧失效,亦有以弩杀兽者。故弩箭虽不见用于战争,而山陕口外之人,尤多习此者,自卫谋生,两利之道也;至若南方之人,孱弱素蓍,今虽稍注意武事,而此道则无复能之者矣。

十八般兵器——枪

长枪之物,由来最古,车战时代,将士利用长兵,弓矢之外,惟以矛为最适宜,故矛有丈八之称,枪之来,实始于此;惜当时虽为战斗之具,惟无一定使用之法;两阵相对,不过借此兵器,遥相击刺而己。相传枪实传自苗蛮,枪谱载:西方有武吃氏者,民以勇悍着,不论男女,都娴武艺,艺精者王,群众慴服,莫敢有违;故武吃氏之族,小儿五六岁,即令习武,孱弱不能军者,父母弃之,里人不与伍;其族尤以长枪法着,枪长七尺至八尺,金其锋而以木为柄,舞动时,寒星点点,银光皪皪,泼水不能入,用以临敌,矢石所不能摧,此有枪法之始也。按西方疑指西域,武吃氏之族,不得其考矣。至于此法于何时传入中原,则又各异其说,亦不必深究。总之枪法之起于武吃氏也,可以无疑。

枪和矛一样,是古代战场上使用最广的长形刺兵,后汉已有载录,但是刀刃锐长,还未脱离矛头形式。因为长矛使用不便,晋代开始逐渐流行用枪,当时所用的青铜矛头,体制也较以前略小,已与后世的铁枪头相类了。唐代善枪者甚多,《五代史·王彦章传》说:「彦章为人饶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持一铁枪,骑而驰突,奋疾如飞,而他人莫能举也,军中号王铁枪。宋代以后,矛在基本上就被枪所代替了,未曾公亮的《武经总要》就列举了十八种宋代长杆铁枪,其中有:捣马突枪、双钩枪、环子枪、单勾枪、拐枪、拐突枪、锥枪等。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极善使枪,至今尚有岳家枪法。

十八般兵器——刀

大刀本亦为车战时代之利器,其法初止斫砍劈勒而己,初无制敌之种种神化也,与丈八蛇矛,殆同其功用。迨夫后代,战争变法,易车而马而步,用大刀之将士,知成法之不足制胜,乃各本其战之经验,而想出种种利用大刀之法,俾为杀敌制果之助,于是乎有种种变化矣。大刀之最着者,为关王刀,盖即关羽之刀法也;三国志载关王刀,重八十二斤,长一丈二尺;古之度制,较今为短,合之今度制,长仅八尺有奇耳;今世之大刀,盖皆彷此,即刀法亦本此而变化之也。考大刀之种类,亦正不止关王刀一种,如拨风刀、大斫刀、九环刀、两刃刀等,皆大刀也,其式样不同,而名亦因之而异。至其用法,则殊途同归,初无若何之大区别也;故关王刀。可谓之为大刀之祖,其他各刀,皆自此脱胎而出者,虽各有变化,要皆未能及其精密神化,足征完善也。我今即以此刀编为讲义,以公同好,抑亦遵古法也。

十八般兵器——剑

剑,古之圣品也,至尊至贵,人神咸崇。乃短兵之祖,近搏之器,以道艺精深,遂入玄传奇。实则因其携之轻便,佩之神采,用之迅捷,故历朝王公帝候,文士侠客,商贾庶民,莫不以持之为荣。剑与艺,自古常纵横沙场,称霸武林,立身立国,行仁仗义,故流传至今,仍为世人喜爱,亦以其光荣历史,深植人心,斯可历传不衰。

剑创始自轩辕黄帝时代。据黄帝本纪云:「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文古字铭之」;又据管子地数篇云:「昔葛天卢之山发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以上两说,似黄帝与蚩尤,均己制剑为兵。

据以上所述,无论剑之创始人为谁,其出生于黄帝时代,可无置疑。黄帝于民元前四六一五年〔公元前二七0四年〕建庙,国号有熊氏,当时尚系初入青铜器时期,但由此推知,剑之出世极为古远,历史悠久,故后人称之「短兵之袓」,确可当之无愧。

十八般兵器——矛

矛为兵刃中最长之物,故有丈八蛇矛之称;惟所谓丈八者,以周尺计之,合今之通用尺一丈四尺有奇;以此推之,则矛之由来,实在周代,或周代以前,来历亦甚悠久,惟当时战术未精,各种兵刃使用之法,亦极简单,非若后之武术,以繁取胜,以多矜奇也。车战时代,两阵相对极远,非长兵不能及;故利用枪矛以为进攻之具,而佐之箭弩,矛之所以长丈八者,亦由于是。至马战时代,矛已觉其太长,不免有周转不灵之病,故用矛者已不若用枪者之多矣。以迄近代,火器盛行,古兵刃淘汰殆尽,即习武者亦类多不知矛之使法,不若刀枪等法,尚未绝传也。兹在旧书摊上得抄本一,题曰「长矛八法,」想系古之有心人,图绘以示后人者;考其使用之法,与长枪略同,枪中有八母枪,盖即脱胎于此,枪出于矛,其信然也。

矛属於刺兵,是枪的前身。原始社会,人类就用兽角、竹片、尖形石块刺杀动物,后来加上柄,就成了矛。周代五兵,矛占其二,可知为主要兵器。

八般兵器——盾

盾,亦为古兵器,其发明也,较弓箭为后,且竟谓为因有弓箭之后,始有盾牌,亦无不可。弓箭之用,既能杀人于百步或数步之外,其利用较之长矛大戟,止能于对面取人者,固不可以同日语,而战争之时,利用之者,日多一日,惟双方如用弓箭以为战,实不啻以命相搏,有智者出,知人之皮朋尤非战争之道,必也得一物以抵抗之,克制之,使箭失其效用,然后可以自护而取人;甲胄之坚,不足以御箭也,兵刃之利,不足以档箭也;于是乎盾牌之法尚矣。盾之制,不知始终于何时,但以其功效言之,一定有弓箭以后,始有之也。按时代推之,当在春秋之世;当时之有盾,不过专为抵御敌人之弓箭者,后世称之曰挡箭牌,其取义至为明显,护身御敌,诚足以傲诸兵刃而有余矣;盖非特不能伤盾之毫厘,即其他一切兵刃,亦不难为于盾;自盾之出,而各武器,咸敛其锋芒,而争相习尚矣;惟当时止用以挡御,极为呆滞,此非盾之不良,实因无灵妙敏捷之法以运用耳;其后逐渐演进,施用亦渐得法,至汉而盾法昌明,习者亦多,非但足以自卫,抑亦可以攻人,其成效乃大着于世,光武部将马武,有弁目数十人。皆擅盾牌。每战辄先躯,冲锋陷阵。所向无敌。矢石如雨。不能伤其毫发,大小数十战,累建奇功,此可见盾之为功,非但自卫已也。当前之坚甲利兵,破之如催枯拉朽耳。其后人知此物实为战争利器,为将者且于一军中挑选精锐,专练盾牌,另行编为一队,以为战争时之用,亦有全军习此者,盾之见重于世也如此,累世相传,以至于清中叶。尚有冯子才刘永福所部之盾牌军。数与外人战。皆赖此以取胜。虽外人火之猛,枪械之精,无所惧也。后竟为列强所忌,由海牙和平会禁止编号练,盾牌君队从此绝灭,殊堪痛惜,今兹已无复擅萴哦詟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