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丝绳、钢胶线、钢丝束三者的区别
我只能据我知道的回答,1、三者之间的用途不同,一种为吊装、卷扬使用,一种为斜拉固件,另一种为建筑膜结构的专用拉索。2、三者虽同为钢丝组成,但制作工艺完全不同,区别较大的应该是钢丝束与前两者之间差异,前两者为捻制而成,钢丝束为垂直拉伸包裹,所以往往前两者的生产企业和钢丝束的生产企业属于两个不同领域的。
第一、防坠安全器是施工升降机上重要的一个部件,要依靠它来消除吊笼坠落事故的发生,保证乘员的生命安全。因此防坠安全器出厂试验非常严格的,出厂前由法定的检验单位对它进行转矩的测量,临界转速时测量,弹簧压缩量的测量,每台都附有测试报告,组装到施工升降机上后进行额定载荷下的坠落试验,而工地上使用中的升降机都必须每三个月就要进行一次坠落试验。对出厂两年的防坠安全器(防坠安全器上出厂日期),还必须送到法定的检验单位进行检测试验,以后每年检测一次。到目前为止很少有人送检,有些工地甚至连每三个月检测一次坠落试验都不做,都认为自己的防坠安全器没有问题,可是一旦出了事故就后悔莫及。为什么不按制度定期试验和送检呢?使用单位盲目认为不坏就算好。实际上防坠安全器好坏只能通过试验和送检才能判断好坏,日常运行中是无法确定其是否好坏的,对那些超期服役的防坠安全器,建议还是早些送检和定期试验为好,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将恶性事故防患于未然。
第二、升降机的安全开关都是根据安全需要设计的,有围栏门限位、吊笼门限位、顶门限位、极限位开关、上下限位开关、对重防断绳保护开关等。一些工地上为了省事将一些限位开关人为取消和短接或损坏后不及时修复,就等于取消了这几道安全防线,种下了事故隐患。例:吊笼要装载长东西,吊笼内放不下需伸出吊笼外,而人为取消门限位或顶门限位,在上述安全设施不完善或不完好的情况下,照样载人载物,这种违章作业是拿人生命开玩笑的,为了避免事故隐患的发生,希望使用单位领导加强管理,严格要求升降机维护和操作人员定期检查各种安全开关的安全可靠性,杜绝事故的发生。
第三、工地上的施工,作业环境条件恶劣,水泥、砂浆、尘土不可能消除干净,齿轮与齿条的相互研磨,齿都磨尖了仍然还在使用,应当引起重视。众所周知,齿形应如同一个悬臂梁,当磨损到一定尺寸时,必须更换齿轮(或齿条)。磨损到什么程度就要停止使用更换新的呢?可以采用25-50mm公法线千分尺进行测量,当齿轮的公法线长度由37.1mm磨损到小于35.1mm尺寸时(2个齿)就必须要更换新齿轮。当齿条磨损后,由齿厚卡尺测量,弦高为8mm时齿厚从12.56mm磨损到小于10.6mm时,齿条一定要更换了,然而工地上很多“老掉牙”的齿轮、齿条的升降机仍然在超期服役使用,为了安全起见,必须更换新配件。
第四、工地上的升降机频繁作业,利用率高,但不得不考虑电机的间断工作制问题,也就是常说的暂载率的问题(有时叫负载持续率)它的定义是FC=工作周期时间/负载时间×100%,其中工作周期时间为负载时间和停机时间。有的工地上升降机是租赁公司租来的,总想充分利用,而电机的的暂载率(FC=40%或25%)就完全不顾,电机怎么不发热呢?有的甚至于冒出焦糊味还在使用,这是很不正常的操作使用。如果传动系统润滑不良或运行阻力过大,超载使用,或作频繁的启动,那就更是小马拉大车了。因此工地上的每个司机都必须明白暂载率的概念,按科学规律办事,这种电机本身就是按间断作业设计的。
第五、施工升降机上的缓冲器的施工升降机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第一,它必须设置,第二,它必须有一定的强度,能承受升降机额定载荷的冲击,且起到缓冲的作用。而现在很多工地,有的虽有设置,但不足以起到缓冲的作用,有地工地上就完全没有缓冲器,这是极端错误的,希望使用单位注意进行检查,不要轻视这最后一道防线。
第六、施工升降机各停靠层应设置停靠安全防护门。很明显如果不按要求设置,在高处等候的施工人员很容易发生意外坠落事故。在设置停靠安全防护门时,应保证安全防护门的高度不小于1.8m,且层门应有联锁装置,在吊笼未到停层位置,防护门无法打开,保证作业人员安全。而目前工地上普遍存在着等候施工电梯的人员随时可以打开安全防护门,这是十分危险的,应引起重视。
第七、根据GB10055之规定“基础围栏应装有机械联锁或电气联锁,机构联锁应使吊笼只能位于底部所规定的位置时,基础围栏门才能开启,电气联锁应使防护围栏开启后吊笼停车且不能起动”。有相当多施工升降机,在吊笼接近围栏门时,吊笼底部压住一根横梁向下运行,通过换向滑轮钢丝绳带动围栏门向上开启,这是不允许的,很容易给围栏外附近的人造成伤害。
第八、各部位的钢丝绳绳头应采用可靠连接方式,如浇注编织、锻造并采用楔形坚固件,如采用U型绳卡不得少于3个,绳卡数量和绳卡间距与钢丝绳直径有关,绳卡的间距不小于钢丝绳直径的6倍,绳头距最后一个绳卡的长度不小于140mm,并须用细钢丝捆扎,绳卡的滑轮放在钢丝绳工作时受力一侧,U型螺栓扣在钢丝绳的尾端,不得正反交错设置绳卡,钢丝绳受力前固定绳卡,受力后要再紧固。但很多工地由于安全意识淡薄,采用绳卡固定时,绳卡数量、卡距、绳间设置、尾端长度等随心所欲,不按标准,致使本来只有80%-85%固接
盘扣式脚手架搭建固定需要注意,脚手架立杆应定位准确,搭设必须配合施工进度,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两步距。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高度上升在规定位置处设置,严禁任意拆除。作业层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必须满铺脚手板;脚手架外侧应设挡脚板及护身栏杆;护身栏杆可用水平杆在立杆的0.5 m和1.0m的盘扣节点处布置两道,并应在外侧满挂密目安全网;作业层与主体结构间的空隙应设置内侧防护网。加固件、斜杆必须与脚手架同步搭设。采用扣件钢管做加固件、斜撑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30-2011的有关规定。当架体搭设至顶层时,外侧立杆应高出顶层架体平台不应小于1000mm,用作顶层的防护立杆。当搭设悬挑外脚手架时,立杆的套管连接接长部位必须采用螺栓作为立杆连接件固定。脚手架可分段搭设分段使用,应由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符合专项施工方案后方可使用。脚手架应经单位工程负责人确认并签署拆除许可令后方可拆除。脚手架拆除时必须划出安全区,设置警戒标志,派专人看管。拆除前应清理脚手架上的器具及多余的材料和杂物。脚手架拆除必须按照后装先拆、先装后拆的原则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度差不应大于两步距,如高度差大于两步距,必须增设连墙件加固。、拆除的脚手架构件应安全地传递至地面,严禁抛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