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控排烟阀执行机构钢丝绳怎么接
远控排烟阀执行机构钢丝绳接发:
1、找到连接端口,将输入与输出的模板连接到接口部位对应的线路上。
2、接着找到防火阀的启动与回答两个端口,并将电线连接上去。
3、查看各个连接部位的牢固性即可。
因为要打开阀体扭簧力。
板式排烟口钢丝绳转盘不能全部释放要打开阀体扭簧力,在阀体扭簧力作用下将阀门打开或手动打开进行排烟。
排烟口是采用自动或手动开启方式,在建筑物墙面或顶棚上,平时关闭,需要使用时能自动或用手开启,排除火灾产生的热气和烟的开口。
机械排烟系统由防烟垂壁、排烟口、排烟道、排烟阀、排烟防火阀及排烟风机等组成。
(1)排烟口 一般尽可能布置在防烟分区的中心,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能超过30m。排烟口应设在顶棚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且与附近安全出口沿走道方向相邻边缘之间最小的水平距离小于15m。排烟口平时处于关闭状态,当火灾发生时,自动控制系统使排烟口开启,通过排烟口将烟气及时迅速排至室外。排烟口也可作为送风口。板式排烟口由电磁铁、阀门、微动开关、叶片等组成,如图3-23所示。
图3-23 板式排烟口
板式排烟口的工作原理如下:
1)自动开启:发生火灾时,自动开启装置接收感烟(温)探测器通过控制盘或远距离操纵系统输入的电气信号(DC 24V)后,电磁铁线圈通电,动铁心吸合,通过杠杆作用使棘轮、棘爪脱开,依靠阀体上的弹簧力,棘轮逆时针旋转,卷绕在滚筒上的钢丝绳释放,于是叶片被打开,同时微动开关动作,切断电磁铁电源,并将阀门开启动作显示线接点接通,将信号返回控制盘,使排烟风机联动等。
2)远距离手动开启:当火灾发生时,由人工拨开BSD操作装置上的荧光塑料板,按下红色按钮,阀门开启。
3)手动复位:按下BSD操作装置上的蓝色复位按钮,使棘爪复位,将摇柄插入卷绕滚筒的插入口,按顺时针方向摇动摇柄,钢丝绳即被拉回卷绕在滚筒上,直至排烟口关闭为止,同时微动开关动作复位。
(2)排烟阀 应用于排烟系统的风管上,平时处于关闭状态,火灾发生时,烟感探头发出火警信号,控制中心输出DC 24V电源,使排烟阀开启,通过排烟口进行排烟。如图3-24所示。
图3-24 排烟阀
(3)排烟防火阀 安装在排烟系统管道上或风机吸入口处,兼有排烟阀和防烟阀的功能,在一定时间内能满足耐火稳定性和耐火完整性要求,并起阻火隔烟作用的阀门。
排烟防火阀平时处于关闭状态,需要排烟时,其动作和功能与排烟阀相同,可自动开启排烟。当管道气流温度达到280℃时,阀门靠装有易熔金属温度熔断器而自动关闭,切断气流,防止火灾蔓延。
(4)排烟风机 也有离心式和轴流式两种类型。在排烟系统中一般采用离心式风机。排烟风机在构造性能上具有一定的耐燃性和隔热性,以保证输送烟气温度在280℃时能够正常连续运行30min以上。排烟风机装置的位置一般设于该风机所在的防火分区的排烟系统中最高排烟口的上部,并设在该防火分区的风机房内。风机外缘与风机房墙壁或其他设备的间距应保持在0.6m以上。排烟风机设有备用电源,且能自动切换。
排烟风机的启动采用自动控制方式,启动装置与排烟系统中每个排风口连锁,即在该排烟系统任何一个排烟口开启时,排烟风机都能自动启动。
另一种是电动排烟窗,在排烟窗上增设电动开窗机,以及现场安装电动排烟窗控制柜。控制柜具有电动控制排烟窗的开启关闭功能。在发生消防联动时,电动排烟窗具有自动打开窗户的功能。一个是只能开始,还有一个是自动化开启。
防排烟规范
消防排烟口必须安装手动开启装置,根据如下。
根据防排烟规范第6.4.3条,排烟阀和排烟口的手动驱动装置应固定安装在明显可见、距离楼面1.3m~1.5m之间便于操作的位置。
排烟防火阀,火灾时通过烟感等火灾信号联动打开,规范上说: 9.4.6 机械排烟系统中的排烟口、排烟阀和排烟防火阀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排烟口或排烟阀应按防烟分区设置。排烟口或排烟阀应与排烟风机连锁,当任一排烟口或排烟阀开启时,排烟风机应能自行启动; 2 排烟口或排烟阀平时为关闭时,应设置手动和自动开启装置; 请问:由消防中心发信号打开,并遥控复位(电动),可否? 这样可以省去现场的手动、钢丝绳复位装置
艾绒小飞蝶使用方法:
1.一种艾绒充分燃烧却不需排烟且可调温度的艾灸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设置立柱管及圆形底座(11),所述立柱管及圆形底座(11)包括立柱管和圆形底座两个部分,圆形底座与立柱管焊接连接,圆形底座上设置带盖不锈钢桶(10),圆形底座的底部装有四个刹车万向轮(12),所述立柱管的上端部设置不锈钢网管(6),所述不锈钢弯管(6)与立柱管对接,所述(6)不锈钢弯管上焊接两个带轴承定滑轮(5),立柱管上设置升降器(9),装置本体设置三层布罩(2),装置本体设置飞碟形支架(3),所述三层布罩(2)覆盖在飞碟形支架(3)的上方,三层布罩(2)的外侧套接外表装饰物件(14),所述飞碟形支架(3)上设置铁制弧形固定板(8),所述装置本体设有钢丝绳(4),钢丝绳(4)的一端与升降器(9)连接,另一端穿过两个带轴承定滑轮(5)、三层布罩(2)的中心位置、飞碟形支架(3)的中心位置和铁制弧形固定板(8)的中心位置且端部留出一段,所述铁制弧形固定板(8)与飞碟形支架(3)悬挂于钢丝绳(4)上,钢丝绳(4)端部接弹簧挂钩(7),所述弹簧挂钩(7)的下方设置木制艾灸盒(1),所述木制艾灸盒(1)悬挂在钢丝绳(4)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绒充分燃烧却不需排烟且可调温度的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木制艾灸盒(1)是去底面和顶面形成镂空状,木制艾灸盒(1)由合页、自锁卡扣、铁丝挂件、粗孔铁丝网框、防漏灰细铁丝框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绒充分燃烧却不需排烟且可调温度的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层布罩(2)是由三匹大小相同、材质不同的布料通过中心打孔形成空间大的圆柱体,最里层耐高温布,中间层烟雾过滤布,最外层普通柔软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绒充分燃烧却不需排烟且可调温度的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器(9)是自锁手动升降器或电动自锁升降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绒充分燃烧却不需排烟且可调温度的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立柱管上设有两处钢管结合处(13),所述钢管结合处(13)的一端不锈钢管内焊接轴承,另一端管内焊接偏小于轴承内孔直径的铁棒。
具体是一种艾绒充分燃烧却不需排烟且可调温度的艾灸装置。
配合常见的多功能艾灸仪使用,每个隔热垫中的艾绒可连续使用90分钟。
如果楼梯已被封死或者火势已相当猛烈时,要离开危险性较大的房间,向离火源较远的阳台、厕所、浴室等地方躲避。在离开房间时,应及时关闭身后的门窗,这样可以延缓火势的追逼,赢得更多的逃生时间。
如果不能离开房间应先开窗将室内的烟气排走。要是外面有火,应赶紧把门窗关上,并拉掉窗帘以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有条件时可向门窗浇水以延缓火势蔓延过程。
如果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又无其他自救办法时,可用绳子或衣服、皮带、床单、窗帘、被面等撕成条状连接起来当作救生绳,下滑到下面没有起火的楼层时,就可以破窗而入;也可利用建筑物外墙上的落水管、避雷针等逐层下降至地面或火层下逃生。以上方法不适合年龄小、年纪大、病人或行动不便的人。
居住二层的人如果无自救办法而时间又十分紧迫,受烟火威胁严重,被迫跳 楼时,可先向地面抛棉被等物,然后采用双手攀着窗台往下滑,以缩小跳楼高度,并尽量做到双脚先落地,减轻受伤程度。必须指出的是,据资料表明,人在10米以上高处跳下,生还的希望极小。因此,遇上火灾切勿轻易跳楼。
外出住宿最好住在低层,当住在高层时,应先查看出口,楼内通道、安全指示标志、水源、灭火器材等情况,并仔细阅读旅馆提供的住宿指南,一旦遇到火灾,稍作冷静考虑后,再决定逃生行。逃生时,要尽力逃离“火海”而不能贪恋一时安全蹲在或钻在床下和躲在衣柜里,以防因烟气中毒而死亡;不要盲目跟着大家一起跑,人多拥挤,往往会发生伤亡事故;在高层建筑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向楼上跑,因为火主要是向上蔓 延,且速度很快,烟气向上扩散的速度也比水平流动的速度快好几倍,以防走上绝路;火灾发生后,不能使用普通电梯逃生,因为电梯的电源随时可能因燃烧而中断或被切断电源。身上的衣服一旦被火引燃,应迅速脱掉,或在地上打滚把火压灭,不能带火奔跑;逃出火场后,切不可再顾及遗留在室内的物品返回火场,如确有非救不可的人或物品,应请求消防队员帮助处理。
每来到一处,不管是暂居还是久居,对所在的建筑物的建筑结构和配备的消防设施必须有所了解:建筑内畅通的疏散通道有几条、楼梯见的位置、是否有室外疏散楼梯、超高层建筑中避难层(间)的位置等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火灾时人员可以疏散通道通常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房间到楼梯间入口的水平段,即走道;第二部分,在楼梯间内的竖直段;第三部分,楼梯间的出口到底层外门的水平段。对于人员逃生,存在危险最大的是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走道中若已充满烟气,人员应俯下身或匍匐前进,同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把浸湿的床单或衣物披在身上,以减少烟气和高温的危害。若楼梯间也充满烟气,应根据情况区别对待:在我国,底层或多层建筑都采用的是敞开楼梯间,发生火灾时烟气畅通无阻到达楼梯间,并通过楼梯间迅速向上蔓延,造成未见火先见烟,只是人员受烟熏致死,因此烟气进入竖直通道中的危害比在水平通道中更严重。这时人员可通过其他途径逃生,例如把窗帘或床单撕开连接成绳,顺绳延建筑物外墙逃生;顺着外墙铁质水管滑之地面;把门缝用湿布塞紧,打开窗户向外呼救,等待救援;楼层较低且情况危机时,从楼上跳下也是可以的。但当确知无其它方法逃生,如建筑外窗设有防盗网,无法从窗口逃生时,应趁火势较小时,尽快通过楼梯冲到室外。对于高层建筑,楼梯间采用的是封闭式和防烟式两种,封闭楼梯间具有一定的防烟能力,而防烟楼梯建房烟能力很好,两者都为人员疏散创造了前提条件.尤其是后者,高层建筑中的人员一旦进入防烟楼梯间,生命就有了保证,但防烟楼梯间能保障多长安全疏散时间,根据火情各有不同,因而进入防烟楼梯间后也应尽快疏散至室外。 在逃生过程中,应注意搜寻安全通道标志,避免盲目乱跑。在逃生过程重要注意克服以下几种错误的做法:
1、下堵上逃
建筑物下放起火,向上逃生,这时相当一部分上层被困人员的选择。而当楼梯间一旦有烟火侵入,“烟效应”会使烟气迅速向上蔓延,致使人员被烟熏昏甚至死亡。
2、习惯代替判断
火灾中许多人缺乏冷静的头脑,往往不加任何判断便习惯性的四处逃窜。一是人员朝着日常生活的行动线路疏散,除非此路已被火封死才不得已寻找其它出口,这主要出现在建筑久居人员身上;二是对于建筑的暂住人员,由于对整个建筑不熟悉,尤其是对疏散通道不清楚,火灾时会出现“原路返回”的现象,即寻找进入时的通道。这些习惯行为常使人误入险区。
3、潜意识夸大或回避危险
火警信号传来时,若单凭主观臆想夸大火灾危险,则很容易产生恐慌,使人丧失理智,对疏散路线不加选择,甚至会从几十层的高楼上跳下;反之,若对危险认识不够或视若无睹,有意回避危险,会让费掉宝贵的疏散时间,这样的人一般原地不动或躲进旮旯里祈祷。
4、随大流
这是由人的流动性、模仿性决定的。火灾时,许多人趋向于依靠他人的判断,认为许多人的决策是正确的,妇女儿童此倾向最严重,从而导致“一窝蜂”的现象,造成混乱无序、无法控制的局面,降低了安全疏散的几率。
5、回避黑暗
人对黑暗会产生不安全感,朝着光亮处疏散是一般人惯常的选择。当人们发现不如或灾区,再回头寻找其它出口时,宝贵的疏散时间已所省不多。
火场自救逃生的方式有很多,运用他们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火场上,避免行为误区,理智的运用逃生技巧,就能选择出一种最佳方式实现自救逃生,两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