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2000链条刮板输送机链条型号
FU机型输送链条广泛用于汽车,矿山,粮食,冶金,饲料,制酒等行业,滚子有普通滚子(S),大滚子(D)和带轮缘大滚子(F)。链条输送附件有水平弯附板和加高链板。产品广泛用于水泥,粮食饲料,水利,电力,冶金。矿山,石油化工机械等行业。所采用的钢材全部选用国内各大钢厂材料制作,碳钢材料均采用了热处理,确保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型号 节距 滚子外径 销轴直径 销轴长度 内节内宽 铁板厚 链板宽 链钩高 FU150 101.6 26.5 11.5 70 27 6 35 48 FU200 152.4 26.5 36 90 36.5 8 50 65 FU270 152.4 26.5 36 90 36.5 8 50 85 FU350 200 44.5 19.1 120 51.8 10 60 123 FU410 200 44.5 19.1 120 51.8 10 60 148 FU410 200 48.5 22.2 126 57.6 10 75 148 FU500 300 63.5 31.75 146 67.4 12 90 180 FU600 300 70 35 170 75 16 100 215
全桥式周边传动吸泥
物化处理设备又分为格栅、集水池、调节池、沉砂池、沉淀池等。本次主要介绍沉淀池(自然沉淀)及高密池(物理助沉)。
一、沉淀池
(1)池体的选择
沉淀池分为竖流式、辐流式、平流式、斜管(板)沉淀池、水平管沉淀池等。
池体的选择主要基于水量规模(以平流沉淀池为例,池长取决于HRT和v,与Q无关,因此水量增大继续增大池宽即可),进水水质情况(斜管沉淀池体积较小,原水浊度高的时候,排泥困难)、高程布置影响(经过泵提升的污水一般采用自流,因此不同池型对池深要求也不同,也会影响构筑物埋深,因而也会影响池型选用)、运行费用(沉淀池排泥方式影响排泥水浓度,也会影响到厂内自来水的耗水率,在沉淀池选型中应注意,平流式沉淀池的污泥含水率最高,但斜管沉淀池由于管材需定期清洗,也会增加水厂的运行费用)、占地面积(平流沉淀池占地最大)地形地质条件、运行经验。
因此在沉淀池形式的选择中:规模小占地紧张可选用斜管沉淀池或竖流式,相反则用平流式;特殊情况,如初沉池有加药的,可直接用平流式,污泥颗粒密实;如果是高浓度含油废水也可以用平流式除油。
(2)池体数量
沉淀池个数或分格不应小于2格,互为备用;
(3)设计要点
a.市政污水初沉负荷
普通市政污水初沉池表面负荷应取大值,主要去除大颗粒SS,水力负荷不宜小于2.5~3.0m/h【这个水力负荷的实质就是单位立方的水,一小时能下降多少米】,主要根据来水浓度和下游工艺要求调整;但负荷也不能取太高,避免影响了沉淀效果;初沉池峰值水量校核的沉淀时间不宜小于30min。
b.对于工业废水,水质特殊,另当别论。但是如果是高悬浮物废水,一级初沉要去除70%,水力负荷在1.8~3.0m/h,二级要低于一级,水力负荷1.5~2.5/h;
c.二沉表面负荷
二沉池的表面负荷受到上游生化设计参数制约,如果上游是延时曝气、工业废水有毒物质毒害生化污泥则要增大表面负荷,一般中进周出取值0.6~0.7m/h,峰值校核按0.9~1.0m/h周进周出按0.8~1.0m/h,峰值校核按1.0~1.4m/h;注意的是,很多污水厂分一期二期,这时候需先确保平均水量下的负荷符合要求,峰值可取高值进行校核。避免设计偏大。
d.混凝+沉淀负荷
当上游是混凝反应池时,配套辐流式沉淀池,水力负荷按1.0~2.0m/h,峰值按1.2~1.6m/h;斜管/板沉淀池按2.0~2.5m/h,峰值不高于2.5~2.7m/h,上升速度0.4~0.6mm/s。
e.如果表面负荷过高、排泥有问题时或者来水中污泥沉降性能差,可能出现浮泥现象,必要时在前端加药。
f.固体负荷【每平方米过水断面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污泥固体量】≤150kg/m2·d,周进周出辐流式二沉池固体负荷要高于该值。(算泥量也是比较麻烦,下下下次再细说)
g.出水堰
污泥沉降性能好的话,出水堰堰口负荷可以越大。峰值流量最大堰负荷,初沉不宜超过2.9L/(s·m),二沉池不宜超过1.7L/(s·m)
(我曾经一度以为堰口计算是我的致命弱点,不过,后面理了一下思路,嗐,原来堰口计算就像算管道截面积一样,先算出单个堰口过堰流量,根据h 过堰水深选择不同计算公式,当h=0.021~0.20m,q=1.4h2.5(m3/s);当h=0.301~0.350m,q=1.343h2.47(m3/s),再根据堰口数量n=Q/q(个);最后主要校核参数:堰上负荷q、=0.5·Q/(h·n)(个))
h.污泥区容积按不大于2d的污泥量计算,机械排泥则按4d.二沉池污泥区容积则按不小于2d储泥量。
i.排泥管直径不宜小于200mm。机械排泥设备行进速度0.3~1.2m/s,如采用静水压排泥,初沉池静水头不应小于1.5m(就是污泥池要低于初沉池水面1.5m),二沉池静水头不应小于0.9m或1.2m(生物膜法后)。
举个栗子:
平流沉淀池体设计,主要有三种计算公式:
a.按沉淀时间和水平流速计算:L=3.6v·T;A=Q·T/H(m2)B根据池宽比得到;
b.按悬浮物质在静水中的沉降速度及悬浮物去除的百分率计算:沉降速度μ=(1.2B-0.2A-E)/(B-A)【μ可查表 ,用混凝剂在0.3~0.35mm/s,不要混凝剂在0.12~0.15mm/sB跟A都是试验出来的,所以还是按表格吧,悬浮物去除率E=S1-S2/S1】,L=α·v·H/(3.6·μ)【α为因紊流及池体结构的缺陷系数,一般用1.2~1.5,v水平流速,H有效水深】
c.按表面负荷率计算:A=Q/q,L=3.6·v·T,B=A/L
二、高密澄清池(又叫高效沉淀池)
高效沉淀池应用在给水处理的混凝反应沉淀;污水的除磷处理、深度处理,可以去部分溶解性有机物、色度、难降解有机物、总磷去除,还有给水厂的污泥浓缩池。
高效沉淀池结合了混凝反应池+斜管沉淀池,包括混合区,絮凝区、推流区、预沉淀区、沉淀区5个部分。
(1)工作原理主要是:
a.混凝,絮凝
向水中加入混凝剂(通常是带水的硫酸铝/氯化铝等),混凝剂水解产物压缩胶体颗粒的扩散层,达到胶粒脱稳而相互聚结,【磷酸盐与PAC(药剂中的铝离子)结合生成不溶性固体】,通过絮凝剂PAM强化絮体吸附架桥作用,加快形成长链条,保证生成絮体的质量。搅拌机的使用使得反应区原水、混凝剂、絮凝剂和污泥快速均匀混合,达到快速凝聚的结果。
b.斜管分离澄清
由于高效的沉淀作用,脱离开沉淀池污泥层的悬浮物浓度很低,因此可以采用斜管沉淀进行泥水分离,斜管也增大了沉淀面积,利用浅池沉淀原理【设斜管沉淀池池长为L,池中水平流速为V,颗粒沉速为u0,在理想状态下,L/H=V/ u0。可见L与V值不变时,池身越浅,可被去除的悬浮物颗粒越小。若用水平隔板,将H分成3层,每层层深为H/3,在u0与v不变的条件下,只需L/3,就可以将u0的颗粒去除。】减少水中悬浮颗粒沉降的路程,提高悬浮物去除率,也提高了水力负荷。
c.污泥回流及外排
污泥回流比一般按照5%的Q,并设计变频电机,如果条件允许,选用剩余污泥外排泵与回流泵同样型号,互为备用。剩余污泥量为总去除的悬浮物量+加入药剂的总和,可采用间歇式排泥。剩余污泥浓度高,无需浓缩,可直接脱水。
(2)加药区设计要点
a.加药快混区为正方形,配混合搅拌机(当然气搅拌也可以,曝气更有利于磷酸盐与混凝剂反应,提高除磷效率,节省单位投药量,还可以改善污泥沉降性能)。为节省用地,混合区和絮凝区合建共壁,通过管道或过水孔过流。机械搅拌速度梯度G【又称为剪率,在两界面之间流动时,由于材料之间摩擦力的存在,使流体内部与流体和界面接触处的流动速度发生差别,产生一个渐变的速度场,用于算功率】取300~500S-1,停留时间宜小于2min;搅拌速度梯度G最大可取500~1000S-1,相应的G约大,HRT越小。
b.快混区有效水深可以取3.8~4.0m,最大为4.5m;
c.下进上出时,加药管走池顶进混合区,在叶轮下部靠近进水口;上进下出时,药剂和污泥回流设置在混合区上部,实在水流都不符合下游絮凝区要求时,可以增加导墙;
d.混凝区出水管与下游絮凝区的距离越近越好,最好用直线,如果采用管道连接,管内流速按0.8~1.0m/s设计,管道内HRT不宜超过2min;
e.PAC/PAM 管注意防冻。
(3)絮凝区设计要点
a.絮凝区设计为正方形,流态为中心导流筒下部池底进水,经提升搅拌机,水从导流筒上部溢出,在絮凝区下部出水进入推流区,搅拌机位于导流筒中央;
b.絮凝区HRT为8~12min,峰值HRT不超过10min,计算时不算污泥回流量,按Q。若水中SS浓度不高时,添加PAC时,峰值流量下停留6~8min,平均Q下来HRT不超过15min;给水处理时间比污水处理时大些,取6~10min,不超过15min,反应池污泥浓度0.2~10kg/m3.
c.絮凝区池底标高与沉淀区同底,有效水深为5.5~6.5m,根据HRT和h有效水深测算赤瞳。
d.絮凝区内设提升式搅拌机,设备带导流筒;导流筒筒内回流量达到进水平均水量的10~11倍。设计流量按Q时,导流筒上升流速最高取0.65~0.70m/s;一般按0.4~0.5m/s。导流筒直径约为混凝反应区长边尺寸的0.4~0.5倍。
e.提升搅拌机的外边缘线速度为2.8~3.2m/s,一般取3.0m/s,应设计为可变速;
f.絮凝区出水口设计为过流洞通到推流区,过流洞的流速为0.03~0.05m/s;
g.可在池角设计集水坑,连接放空管和阀门井。
(4)沉淀区设计要点
a.沉淀区主体L=(Q/(n·q·sinθ·k))^0.5;
其中n—斜管结构利用系数75~90%,
q—表面负荷【上升速度】取12~15m/h,建议取8~12m/h;用地紧张时可通过增加载体如磁粉等,增加负荷;
θ—为斜管倾角60~75,一般斜管长为1m;
k—斜管面积利用系数,0.92~0.95;
b.沉淀区进口速度为80m/h;
c.固体负荷 给水处理取6kg/m2·h;污水处理取5~24kg/m2·h,一般取12;
d.沉淀区斜管长按1m,直径50~80mm.
e.沉淀池底部坡度按0.07;
f.沉淀池水深设计可取5.5~6.5m,斜管上部水深按0.7~1.0m,斜管区底部缓冲高度按1.0m,超高按0.4~0.6m,浓缩污泥区按0.1~0.5m,一般取0.2m
g.斜管区出水采用集水槽方式。堰口负荷峰值流量不超过1.6~1.7L/(s·m),平均流量按1.2以下。
注意:集水槽内部流速v宜为0.8~1.2m/s,槽内水深H取0.5m,其余同沉淀池计算。如果是穿孔集水槽的话,计算也可以先用A=Q/V,算出面积A,再根据W=A/H,算出槽宽W,再通算出槽宽,X=W+2H,通过算出湿周X,最后通算出R=A/X.
h.斜管填料如果设计自动冲洗,最好是用中水;
i.池体不同高度设取样管 ,污泥回流管、剩余污泥管上设计污泥取样管;
j.刮泥机需设计扭矩过载保护,低泥位报警(有钱的话);扭矩30N/m2,外缘速度按0.04m/s,最大不超过0.07m/s;
k.污泥泵不要用渣浆泵,用螺杆泵,注意流出定子抽出的空间;
l.污泥浓度:剩余污泥浓度一般为20~30g/l,排泥浓度按10~50g/l,加石灰到达100~200g/l;
m.污泥量=SS泥量+(药剂投加量(mg/l)*1.73*水量)/1000;
n.不用渣浆泵,用螺杆泵或干井式不堵塞泵;最好用剩余污泥泵与回流污泥泵尽量选同一型号的泵,互为备用;
桁车式刮吸泥机
刮泥机整机应包括:电机驱动系统(包括减速机、电机及过载保护系统);工作桥;中心支柱;配水槽穿孔管和挡水裙板;出水堰;浮渣去除系统(包括冲洗设备);支架;集泥管;桁架放置及套筒式排泥阀,就地控制箱以及安全和有效运行所需的附件。沉淀池吸泥系统采用周边传动刮泥机。通过内啮合齿轮装置带动中心柱架、吸泥管、撇浮渣等转动,吸泥管将污泥沿池底收集至中心排泥管后,通过池内水压排至池外。为保证回流污泥不小于 6g/L 的浓度要求,应在不同污泥回流比时的浓度进行排泥量控制,并提供所需的排泥量调节装置。
工作桥为半桥式固定安装,作为中心立柱与池周平台的通道,应适用于工作
人员的维修和管理,工作桥挠度应小于桥跨度的 1/800。
1) 出水槽
a. 周边进水槽的布水管应由设备供应商依其系统要求提供,周边配水系统
设计应保证沉淀池的水力平衡。
b. 出水槽必须环绕周边均匀地布水,投标商设计的水槽的断面应保证使水
流在布水槽中以等速流动,防止固形物在槽内沉积。
水流以低速均匀流入池子,然后向外扩散,并以平缓的环流返回到周边出水槽。投标商应保证进水的流速不会造成任何的短流和涡动。使悬浮固体均匀降落。
2) 出水堰和浮渣挡板
a. 采用不锈钢制连续三角型或间隔三角堰口的堰板固定在出水槽上,堰板高度不小于 300mm,厚度不小于 4mm,堰口尺寸由投标商确定,应满足出水负荷的需要。
b.不锈钢制的浮渣挡板也固定在出水槽上,厚度不小于 4mm,应拦集水面浮渣,以防浮渣进入出水槽。
3) 撇渣装置
吸泥机应设池面浮渣撇除装置。将浮渣撇入排渣斗排出,在排出的同时,利用沉淀池出水自行进行冲洗,投标商还应配置浮渣排出后的不锈钢网制作的滤水盛器。盛器适用于人工在地面操作,分离水流入下水道。
楼主应该知道传统的给水处理工艺包括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这四部分,一般我们在对比沉淀池与澄清池的时候,指的都是给水工艺的四部分,因为澄清池在给水工艺中更常见(也就是自来水厂和中水厂)。
其实广义上来讲澄清池也算沉淀池中的一种,但它又不同于沉淀池。因为沉淀池一般只包括颗粒物(团)在水中由于重力大于浮力而下沉,进而脱离来水的过程。
而澄清实际上就相当于“混凝”+“沉淀”两个部分(其中还有过滤的成分在)。因为在澄清池中一般需要加入药剂,生成矾花(这是混凝的过程),然后通过机械或水力搅拌使矾花悬浮,起到一定过滤作用,之后会再将固液通过沉淀的原理分离,出水的就相对澄清了。
给你一张澄清池的原理图,方便理解~
吸泥机是将池底沉淀的活性污泥吸出的设备,主要有回转式和桁车式。一般用于二沉池。
大部分吸泥机都有刮泥板辅助吸泥,所以一般都叫做刮吸泥机。
板多用天然橡胶制成,丝网印刷机上的刮板多用硅橡胶制成,手工印刷中多使用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以及聚胺酯橡胶等材料所制成的刮板。
1)胶版印刷(在中国是相当广泛的,质量工艺
稳定,比如说报纸书刊,包装,PVC,不干胶)
(2)凹版印刷(烟标,酒标,方便面口袋,糖纸等印刷质量要求高的,印刷数量大的印刷品)
(3)丝网印刷(根据印刷特点,可以印刷的数量很小的,几十张就可以承印,印刷版的形状可以改变,比如说:可以对曲面进行印刷,承印物广泛!印刷墨层厚,网目的大不可以改变,所以可以使用丝光墨,冰花汕墨配合UV做特效!)
(4)柔性版(印刷包装品,承印物材料相对比较广泛!尢其对于塑料产品和瓦楞纸箱等有很独特的优势)
(5)喷墨印刷(以前主要应用于防伪条码的喷印,现在对于比较精细的印品也能有比较好的表现,尤其对于短版的市场,最大的发展就是在数码打样中的使用。另外印刷幅面能够几乎无限大!在市场上的应用已经有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市场)
(6)移印(原理就像是盖戳,能够印刷的承印物的形状也是多样的,比如牙膏简的印刷,相对丝印来说印刷速度要快些!)
(7)数码印刷(比较有代表的就是HEIDELBERG
的DI系列,和ROLAND的DICO毓,以及HPINDIGO;施乐的一些产品等(很多时候人们也把喷墨印刷放到这一类)自身特点是印刷准备时间短,对于短版印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市场趋势当然是不言而喻),实际上还有很多的其他印刷,不过都是出于自身的一些特点能在印活上产生一些特效,如石版印刷,对印刷国画在宣纸上能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1、破碎及预均化
(1)破碎 水泥生产过程中,大部分原料要进行破碎,如石灰石、黏土、铁矿石及煤等。石灰石是生产水泥用量最大的原料,开采后的粒度较大,硬度较高,因此石灰石的破碎在水泥厂的物料破碎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2)原料预均化 预均化技术就是在原料的存、取过程中,运用科学的堆取料技术,实现原料的初步均化,使原料堆场同时具备贮存与均化的功能。
2、生料制备
水 泥生产过程中,每生产1吨硅酸盐水泥至少要粉磨3吨物料(包括各种原料、燃料、熟料、混合料、石膏),据统计,干法水泥生产线粉磨作业需要消耗的动力约占 全厂动力的60%以上,其中生料粉磨占30%以上,煤磨占约3%,水泥粉磨约占40%。因此,合理选择粉磨设备和工艺流程,优化工艺参数,正确操作,控制 作业制度,对保证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具有重大意义。
3、生料均化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过程中,稳定入窖生料成分是稳定熟料烧成热工制度的前提,生料均化系统起着稳定入窖生料成分的最后一道把关作用。
4、预热分解
把 生料的预热和部分分解由预热器来完成,代替回转窑部分功能,达到缩短回窑长度,同时使窑内以堆积状态进行气料换热过程,移到预热器内在悬浮状态下进行,使 生料能够同窑内排出的炽热气体充分混合,增大了气料接触面积,传热速度快,热交换效率高,达到提高窑系统生产效率、降低熟料烧成热耗的目的。
(1)物料分散
换热80%在入口管道内进行的。喂入预热器管道中的生料,在与高速上升气流的冲击下,物料折转向上随气流运动,同时被分散。
(2)气固分离
当气流携带料粉进入旋风筒后,被迫在旋风筒筒体与内筒(排气管)之间的环状空间内做旋转流动,并且一边旋转一边向下运动,由筒体到锥体,一直可以延伸到锥体的端部,然后转而向上旋转上升,由排气管排出。
(3)预分解
预 分解技术的出现是水泥煅烧工艺的一次技术飞跃。它是在预热器和回转窑之间增设分解炉和利用窑尾上升烟道,设燃料喷入装置,使燃料燃烧的放热过程与生料的碳 酸盐分解的吸热过程,在分解炉内以悬浮态或流化态下迅速进行,使入窑生料的分解率提高到90%以上。将原来在回转窑内进行的碳酸盐分解任务,移到分解炉内 进行;燃料大部分从分解炉内加入,少部分由窑头加入,减轻了窑内煅烧带的热负荷,延长了衬料寿命,有利于生产大型化;由于燃料与生料混合均匀,燃料燃烧热 及时传递给物料,使燃烧、换热及碳酸盐分解过程得到优化。因而具有优质、高效、低耗等一系列优良性能及特点。
5、水泥熟料的烧成
生料在旋风预热器中完成预热和预分解后,下一道工序是进入回转窑中进行熟料的烧成。
在 回转窑中碳酸盐进一步的迅速分解并发生一系列的固相反应,生成水泥熟料中的等矿物。随着物料温度升高近时,等矿物会变成液相,溶解于液相中的 和 进行反应生成大量 (熟料)。熟料烧成后,温度开始降低。最后由水泥熟料冷却机将回转窑卸出的高温熟料冷却到下游输送、贮存库和水泥磨所能承受的温度,同时回收高温熟料的显 热,提高系统的热效率和熟料质量。
6、水泥粉磨
水泥粉磨是水泥制造的最后工序,也是耗电最多的工序。其主要功能在于将水泥熟料(及胶凝剂、性能调节材料等)粉磨至适宜的粒度(以细度、比表面积等表示),形成一定的颗粒级配,增大其水化面积,加速水化速度,满足水泥浆体凝结、硬化要求。
7、水泥包装
水泥出厂有袋装和散装两种发运方式。
水泥生产工艺
生产方法
硅酸盐类水泥的生产工艺在水泥生产中具有代表性,是以石灰石和粘土为主要原料,经破碎、配料、磨细制成生料,然后喂入水泥窑中煅烧成熟料,再将熟料加适量石膏(有时还掺加混合材料或外加剂)磨细而成。
水泥生产随生料制备方法不同,可分为干法(包括半干法)与湿法(包括半湿法)两种。
①干法生产。将原料同时烘干并粉磨,或先烘干经粉磨成生料粉后喂入干法窑内煅烧成熟料的方法。但也有将生料粉加入适量水制成生料球,送入立波尔窑内煅烧成熟料的方法,称之为半干法,仍属干法生产之一种。
②湿法生产。将原料加水粉磨成生料浆后,喂入湿法窑煅烧成熟料的方法。也有将湿法制备的生料浆脱水后,制成生料块入窑煅烧成熟料的方法,称为半湿法,仍属湿法生产之一种。
干法生产的主要优点是热耗低(如带有预热器的干法窑熟料热耗为3140~3768焦/千克),缺点是生料成分不易均匀,车间扬尘大,电耗较高。湿法生产具有操作简单,生料成分容易控制,产品质量好,料浆输送方便,车间扬尘少等优点,缺点是热耗高(熟料热耗通常为5234~6490焦/千克)。
生产工序
水泥的生产,一般可分生料制备、熟料煅烧和水泥制成等三个工序。
(1) 生料磨制
分干法和湿法两种。干法一般采用闭路操作系统,即原料经磨机磨细后,进入选粉机分选,粗粉回流入磨再行粉磨的操作,并且多数采用物料在磨机内同时烘干并粉磨的工艺,所用设备有管磨、中卸磨及辊式磨等。湿法通常采用管磨、棒球磨等一次通过磨机不再回流的开路系统,但也有采用带分级机或弧形筛的闭路系统的。
(2) 煅烧
煅烧熟料的设备主要有立窑和回转窑两类,立窑适用于生产规模较小的工厂,大、中型厂宜采用回转窑。
①立窑:
窑筒体立置不转动的称为立窑。分普通立窑和机械化立窑。普通立窑是人工加料和人工卸料或机械加料,人工卸料;机械立窑是机械加料和机械卸料。机械立窑是连续操作的,它的产、质量及劳动生产率都比普通立窑高。近年来,国外大多数立窑已被回转窑所取代,但在当前中国水泥工业中,立窑仍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建材技术政策要求,小型水泥厂应用机械化立窑,逐步取代普通立窑。
②回转窑:
窑筒体卧置(略带斜度,约为3%),并能作回转运动的称为回转窑。分煅烧生料粉的干法窑和煅烧料浆(含水量通常为35%左右)的湿法窑。
a.干法窑
干法窑又可分为中空式窑、余热锅炉窑、悬浮预热器窑和悬浮分解炉窑。70年代前后,发展了一种可大幅度提高回转窑产量的煅烧工艺——窑外分解技术。其特点是采用了预分解窑,它以悬浮预热器窑为基础,在预热器与窑之间增设了分解炉。在分解炉中加入占总燃料用量50~60%的燃料,使燃料燃烧过程与生料的预热和碳酸盐分解过程,从窑内传热效率较低的地带移到分解炉中进行,生料在悬浮状态或沸腾状态下与热气流进行热交换,从而提高传热效率,使生料在入窑前的碳酸钙分解率达80%以上,达到减轻窑的热负荷,延长窑衬使用寿命和窑的运转周期,在保持窑的发热能力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产量的目的。
b.湿法窑
用于湿法生产中的水泥窑称湿法窑,湿法生产是将生料制成含水为32%~40%的料浆。由于制备成具有流动性的泥浆,所以各原料之间混合好,生料成分均匀,使烧成的熟料质量高,这是湿法生产的主要优点。
湿法窑可分为湿法长窑和带料浆蒸发机的湿法短窑,长窑使用广泛,短窑目前已很少采用。为了降低湿法长窑热耗,窑内装设有各种型式的热交换器,如链条、料浆过滤预热器、金属或陶瓷热交换器。
(3) 粉磨
水泥熟料的细磨通常采用圈流粉磨工艺(即闭路操作系统)。为了防止生产中的粉尘飞扬,水泥厂均装有收尘设备。电收尘器、袋式收尘器和旋风收尘器等是水泥厂常用的收尘设备。
近年来,由于在原料预均化、生料粉的均化输送和收尘等方面采用了新技术和新设备,尤其是窑外分解技术的出现,一种干法生产新工艺随之产生。采用这种新工艺使干法生产的熟料质量不亚于湿法生产,电耗也有所降低,已成为各国水泥工业发展的趋势。
生产工艺流程举例
原料和燃料进厂后,由化验室采样分析检验,同时按质量进行搭配均化,存放于原料堆棚。 粘土、煤、硫铁矿粉由烘干机烘干水分至工艺指标值,通过提升机提升到相应原料贮库中。 石灰石、萤石、石膏经过两级破碎后,由提升机送入各自贮库。化验室根 据石灰石、粘土、无烟煤、萤石、硫铁矿粉的质量情况,计算工艺配方,通过生料微机配料系统进行全黑生料的配料,由生料磨机进行粉磨,每小时采样化验一次生料的氧化钙、三氧 化二铁和细度的百分含量,及时进行调整,使各项数据符合工艺配方要求。磨出的黑生料经过斗式提升机提入生料库,化验室依据出磨生料质量情况,通过多库搭配和机械倒库方法进行生料的均化,经提升机提入两个生料均化库,生料经两个均化库进行搭配,将料提至成球盘料仓,由设在立窑面上的预加水成球控制装置进行料、水的配比,通过成球盘进行生料的成球。所成之球由立窑布料器将生料球布于窑内不同位置进行煅烧,烧出的熟料经卸料管、鳞板机送至熟料破碎机进行破碎,由化验室每小时采样一次进行熟料的化学、物理分析。根据熟料质量情况由提升机放入相应的熟料库,同时根据生产经营要求及建材市场情况,化验室将熟料、石膏、矿渣通过熟料微机配料系统进行水泥配比,由水泥磨机分别进行425号、5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粉磨,每小时采样一次进行分析检验。磨出的水泥经斗式提升机提入3个水泥库,化验室依据出磨水泥质量情况,通过多库搭配和机械倒库方法进行水泥的均化。经提升机送入2个水泥均化库,再经两个水泥均化库搭配,由微机控制包装机进行水泥的包装,包装出来的袋装水泥存放于成品仓库,再经化验采样检验合格后签发水泥出厂通知单。
一、煮牛肉的水特点有一下几点
BOD较高
氨氮较高
含油量较大、悬浮物较多
可生化性比较好
二、综上几点,可知此废水可采用一下工艺
格栅池→曝气调节池→隔油沉淀池→气浮池→A/O池→沉淀池→出水
出水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混凝沉淀处理提高出水水质标准。
三、工艺解释
肉品加工废水由于其出水悬浮物较大、含油量高,对预处理要求比较高。格栅池、曝气调节池及隔油沉淀池均是预处理系统。其中格栅机可采用5mm间隙,提高对细小悬浮物的去除能力,如果水中絮状悬浮物易在格栅机扒齿粘附,可在后端加设采用滚筒微滤机进一步处理。由于出水波动一般较大,必须设置调节池进行均质均量,曝气一是为了避免厌氧,更重要的是为了避免悬浮物沉淀。隔油沉淀池可采用链条式刮油刮泥机,对悬浮油和悬浮物进行去除。
A/O生化池对BOD,NH3-N进行去除,必要时可选用A/A/O系统,提高磷的去除。
沉淀池是对生化系统进行泥水分离。
四、备注
总体而言,此类废水是较易处理的。但生产废水处理工艺有多中,需根据实际项目大小,进出水水质、投资预期,占地面积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进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