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卡行动是什么意思
断卡行动就是为打击、治理、惩戒实名制办理手机卡、银行卡(包括单位和个人的银行账户、支付账户)以出售、出借、转借等方式提供他人用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或者其他违法犯罪的行为。
2020年10月10日,国务院召开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决定自10月10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断卡”行动。
2021年6月,工信部、公安部发布通告,部署依法清理整治涉诈电话卡、物联网卡以及关联互联网账号工作,明确凡是实施非法办理、出租、出售、购买和囤积电话卡、物联网卡以及关联互联网账号的相关人员,自通告发布之日起,应停止相关行为,并于2021年6月底前主动注销相关电话卡、物联网卡以及关联互联网账号。
日常防范说明
一、妥善保管
妥善保管身份证、银行卡、网银U盾、手机等,不借给他人使用;不随意丢弃刷卡交易凭条;不向任何人发送带有银行卡信息和支付信息的图片等。
二、有效防范
不点击短信、网络聊天工具或网站中的可疑链接,不登陆非法网站;慎扫不明来历二维码;不轻信陌生电话;使用资金较少的银行卡用于网络支付等。
三、及时报警
如个人相关信息泄露或银行卡被盗刷,应尽快挂失银行卡,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提供有关证据配合公安机关开展案件调查。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断卡行动
“断卡”主要断的是:违法出租、出借的手机卡和银行卡,银行卡包括个人银行卡、对公账户、结算卡,另外还有非银行支付机构账户,即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
“断卡行动”以打击、治理、惩戒开办贩卖“两卡”违法犯罪团伙,打击的是:“两卡”买卖链条上的所有人。
“断卡”行动的主要打击对象:
全面打击2类团伙:手机卡开卡、带队、收卡、贩卡团伙;银行卡开卡、带队、收卡、贩卡团伙。
重点打击3类人员:长期专门从事手机卡、银行卡收购贩卖人员;与东南亚和缅北诈骗团伙等境外团伙直接勾连人员;将手机卡、银行卡邮寄至境外的物流公司和中转站人员。
保证银行卡的使用安全
一,银行卡密码设定应避免使用生日、身份证号码等简单数字,卡片应妥善保管且不可与密码、身份证件一起存放,以免卡片失窃后,遭人盗刷。
二,在银行自助设备上输入密码时注意用手遮挡,如果发现设备的密码防护罩和卡槽有异常情况,应立即联系银行。
三,在商户POS机刷卡消费时,请不要让卡片离开您的视线范围,留意收银员的刷卡次数,拿到签购单及卡片时,核对签购单上的金额是否正确,是否为本人的卡片。
四,不要将卡号告知他人或回复要求提供卡号的可疑邮件或短信,也不要在公共场所使用的电脑里留下卡号信息。在任何情况下,银行都不会发送索取您卡片密码的邮件或短信。
五,建议在开卡银行开启动账提示功能,如短信提醒或是微信提醒。
法律分析:断卡行动针对的是银行卡,电话卡,主要打击的是打击对象是“两卡”买卖链条上的所有人,即开卡团伙、带队团伙、收卡团伙、贩卡团伙。断卡行为涉及的人员可能构成电信诈骗罪。断卡行动刑事拘留最长三十七天,一般刑事拘留阶段属于案件的侦查阶段,刑事拘留的时间期限最长是37天,如果期满后,相关机关将根据侦查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要采取哪一种的强制措施,例如对犯罪嫌疑人进行逮捕、或者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条 诈骗公私财物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酌情从严惩处:(一)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二)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三)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四)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五)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诈骗数额接近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并具有前款规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属于诈骗集团首要分子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拓展资料:
什么是“断卡”行动?
针对当前非法买卖电话卡、银行卡用于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日益突出的问题,2020年10月起,最高检会同最高法、公安部、工信部、人民银行等部门在全国联合开展“断卡”行动,依法严厉打击、治理、惩戒非法出租、出售电话卡、银行卡的违法犯罪行为。全国检察机关会同相关部门不断深挖延伸,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生态圈进行全链条打击和治理。依法严惩非法出租、出售电话卡、银行卡的违法犯罪行为,重点打击职业收卡、贩卡团伙,以及与之内外勾结的电信、银行、网络支付等行业内鬼。断的是哪些卡?手机卡:既包括平时所用的三大运营商的手机卡,也包括虚拟运营商的电话卡,同时还包括物联网卡。银行卡:既包括个人银行卡,也包括对公账户及结算卡,同时还包括非银行支付机构账户,即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为什么要“断卡”?每年因遭受电信诈骗而上演的悲剧不计其数,对我国社会治安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大量“实名不实人”的银行卡、电话卡被骗子购买后实施诈骗,给警方的追查和打击带来巨大困难。斩断电话卡、银行卡的买卖链条,从源头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需要办卡人提供所在公司的工作证明以及用卡用途,此举是为了杜绝贩卖银行卡违法犯罪,严厉打击整治,坚决斩断银行卡的买卖链条,银行卡贩卖是电信网络诈骗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醒一醒!
都什么时候啦,还有人相信天上掉馅饼,成功有捷径?
您别说,偏偏有人就希望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不劳而获,轻轻松松实现“躺赚”。
用身份证办套卡(银行卡、手机卡、手机银行)出租、出售、出借,或者提供自己的微信、支付宝收款码,就能得到500元—5000元的高额报酬,这种“商机”你不心动吗?
可心动的代价,是你可能已经涉嫌犯罪!
图片
2020年10月10日,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全国“断卡”行动部署会召开,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断卡” 行动。但很多人看到“断卡”这个新鲜词
难免会有疑问三连……
图片
下面来划重点啦!
图片
什么是“断卡”行动?
“断卡”行动就是严厉打击整治非法开办贩卖电话卡银行卡违法犯罪,主要采取打击、整治、治理、惩戒多种举措,斩断手机卡、银行卡的买卖链条,从源头上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态势。
图片
为何开展“断卡”行动?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的重要根源是“两卡”泛滥。大量实名不实人的银行卡、手机卡被骗子购买后实施诈骗,以至于在追查和打击过程中遭遇重大困难。而此次“断卡”行动实际为斩断电话卡、银行卡的买卖链条,对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断卡”行动中的“卡”是指哪些卡?
手机卡: 既包括我们平时所用的三大运营商的手机卡,也包括虚拟运营商的电话卡,物联网卡。
图片
银行卡: 既包括个人银行卡、对公账户、结算卡,也包括非银行支付机构账户,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
“断卡”行动打击对象有哪些?
全面打击2类团伙,
重点打击3类人员。
图片
2类团伙:
手机卡带队、收卡、贩卡团伙;
银行卡开卡、带队、收卡、贩卡团伙。
3类人员:
长期专门从事“两卡”收购贩卖人员;
与东南亚和缅北诈骗团伙等境外团伙直接勾连人员;
将“两卡”邮寄至境外的物流公司和中转站人员。
开办贩卖“两卡”人员注意了,你们将面临:
1. 可能泄露个人信息,威胁财产安全;
2. 可能涉嫌帮助网络信息犯罪活动、诈骗、洗钱等犯罪,被判处刑罚,成为个人档案污点,影响就业等个人前途;
3.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生活将面临重大影响,可能5年内只能保留1张电话卡,可能5年内被暂停银行账户非柜面业务、支付账户所有业务、并且不得开立新账户,影响个人征信。
图片
鲁检君提醒您
01.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02.不贪图不义之财,谨防触及法律红线
03.保护好个人信息,提高信息安全意识
来源丨菏泽市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