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idworks多种链节的链阵列怎么做?
至少到2018版,链阵列还只支持最多两种链节的链阵列。如果要两种以上的链节进行阵列,我个人是采用的比较繁琐的办法。也就是将每种链节都按单链节的方式阵列一遍,并且手动将对应其它链节的阵列实例压缩掉,以此拼成一段多链节链条。
solidworks2015开始增加了链阵列功能,我们可以很方便的利用这个阵列进行链条和拖链的装配。利用链阵列装配的模型可以用在做动画。我下面就给出拖链装配的大致过程。
为了演示方便我就大概画了一个简易的支撑。具体的支撑方式还是看自己的实际建模为准。当然这个支撑是画了两个方块装配好的,沿着长度方向不要进行约束,其余约束就不在赘述了。
新建零件模型,在 新的零件模型 里绘制轨迹线草图。本文主要讲画法,所以关于拖链选型什么的不提。
将刚才的绘制的轨迹线的零件插入到总装配体中,注意需要几个基本的平行约束,保证后续链阵列不容易出错
插入拖链关节后进行约束,保证关节侧面1面和轨迹线的侧面2面平行。
在装配体选项菜单中有“阵零部件阵列”,总共有3种搭接方式,第二和第三种都可以用在这次拖链的装配上。但是建模过程最好要符合设计意图,所以这次我选择了第三种方式。
首先,利用"selectionmanager"选择好轨迹线,并确认阵列方向。
其次,根据下面的提示,选择阵列的零部件和连接的关节圆柱面。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合适的路径对齐面,我一般选择关节零件中心对称面或者前后关节旋转的接触面。然后就完成拖链关节的基本装配部分了。
然后就完成拖链关节的基本装配部分了。
其实链阵列本身的操作到上面就结束了,但是做事还是有始有终吧。把拖链的两头的安装关节插入进来进行装配。最后将一头的拖链固定约束,整个过程就完成了。但是这里会出现一点问题,有的人在这步装配的时候会发现明明配合选择没错但是还是经常出现配合错误,造成这种问题的基本原因就是,电脑不行!那怎么办呢?最好的的办法就是配合前先自己手动移动到合适位置,越接近正确越好,这样电脑计算重建模型时间会大大缩短,基本不会出现错误。
基本步骤以上。这种链阵列的好处就是可柔性装配,会有非常直观的效果。但是这种装配对电脑要求也不算小,静态装配可能没啥问题,要做动画了对电脑要求就高了。
1、 新建1个主动链轮(例:主动链轮16A-17),并绘制节圆草图。
2、 新建2个从动链轮(例:从动链轮16A-25),并绘制节圆草图。
3、 新建链节模型(内外链节)。
4、新建一个装配体(链轮装配体),在装配体中新建1个基准面和2条基准轴。
5、在装配体(链轮装配体)中插入前面新建的两个链轮模型。插入链轮后,先使其浮动,再如下图所示进行约束。
6、在插入一个链轮
7、在装配体(链轮装配体)中选择(右视)基准面,绘制草图(链条轨迹_草图1):使用【转换实体引用】命令,选择两个链轮的节圆草图,再绘制2条切线,使用【剪裁实体】命令,删除多余的线,使成为闭合的曲线。
8、在装配体(链轮装配体)中插入内外链节,插入后使其浮动。
9、使用【链零件阵列】命令,先选择内链节阵列,如下图设置。
10、按一下的顺序进行参数设置;
11、继续按照一下的顺序进行参数设置;
12、完成后就如下图所示;
13、使用【链零件阵列】命令,先选择外链节阵列,如下图设置。
14、参数设置如下:
15、完成设置后,确定,如下图内外链节没有同心约束。
16、对内外链节同心约束
17、同心约束后的效果如下
18、设置完成后就可以整条转动了
带传动在高速端传递动力大、噪声小,减震,适宜高速端使用(低速时传动扭矩小、且易打滑);
齿轮传动低速传递扭矩大、但高速噪声大,宜低速端使用;
链传动高速噪声更大,优点是不打滑,事宜传动速度较低、传动扭矩大的地方;如自行车、摩托车、机床慢速进给的地方。
要设计多级传动变速建议高速使用带(V带、齿形带),低速端使用齿轮变速,遇尖峰负荷 皮带还起缓冲作用,甚至还能起到过载保护作用。这样,使得传动系统刚柔相济、优势互补。
带传动放第一级,优点噪声小,传动平稳。齿轮放第二级,扭矩大。链条传动放在高速级,链轮轴面齿形两侧呈圆弧状,以便于链节进入和退出啮合。齿形用标准刀具加工时,在链轮工作图上不必绘制端面齿形,但须绘出链轮轴面齿形,以便车削链轮毛坏。
扩展资料
齿轮跟链轮的区别:
1、构造不一样
齿轮:齿轮是渐开线齿形,是通过两齿轮的轮齿相互啮合实现传动。
链轮:链轮是“三圆弧一直线”齿形,两链轮间要通过链条实现传动。
2、功能不一样
齿轮:齿轮可实现平行轴、任意交错轴间的传动;
链轮:链轮只能实现平行轴间的传动;
3、加工精度和价格不一样
齿轮:齿轮加工精度、成本较高;
链轮:加工精度、成本较低。
链传动的缺点主要有:仅能用于两平行轴间的传动;成本高,易磨损,易伸长,传动平稳性差,运转时会产生附加动载荷、振动、冲击和噪声,不宜用在急速反向的传动中。
链传动基本结构:
链传动是啮合传动,平均传动比是准确的。它是利用链与链轮轮齿的啮合来传递动力和运动的机械传动。
1、链条
链条长度以链节数来表示。链节数最好取为偶数,以便链条联成环形时正好是外链板与内链板相接,接头处可用弹簧夹或开口销锁紧。若链节数为奇数时,则需采用过渡链节。在链条受拉时,过渡链节还要承受附加的弯曲载荷,通常应避免采用。齿形链由许多冲压而成的齿形链板用铰链联接而成,为避免啮合时掉链,链条应有导向板(分为内导式和外导式)。齿形链板的两侧是直边,工作时链板侧边与链轮齿廓相啮合。铰链可做成滑动副或滚动副,滚柱式可减少摩擦和磨损,效果较轴瓦式好。
与滚子链相比,齿形链运转平稳、噪声小、承受冲击载荷的能力高;但结构复杂、价格较贵、也较重,所以它的应用没有滚子链那样广泛。齿形链多用于高速(链速可达40m/s)或运动精度要求较高的传动。国家标准仅规定了滚子链链轮齿槽的齿面圆弧半径、齿沟圆弧半径和齿沟角的最大和最小值(详见GB1244-85)。各种链轮的实际端面齿形均应在最大和最小齿槽形状之间。这样处理使链轮齿廓曲线设计有很大的灵活性。但齿形应保证链节能平稳自如地进入和退出啮合,并便于加工。符合上述要求的端面齿形曲线有多种。最常用的齿形是“三圆弧一直线”,即端面齿形由三段圆弧和一段直线组成。
2、链轮
链轮轴面齿形两侧呈圆弧状,以便于链节进入和退出啮合。齿形用标准刀具加工时,在链轮工作图上不必绘制端面齿形,但须绘出链轮轴面齿形,以便车削链轮毛坏。轴面齿形的具体尺寸见有关设计手册。链轮齿应有足够的接触强度和耐磨性,故齿面多经热处理。小链轮的啮合次数比大链轮多,所受冲击力也大,故所用材料一般应优于大链轮。常用的链轮材料有碳素钢(如Q235、Q275、45、ZG310-570等)、灰铸铁(如HT200)等。重要的链轮可采用合金钢。小直径链轮可制成实心式;中等直径的链轮可制成孔板式;直径较大的链轮可设计成组合式,若轮齿因磨损而失效,可更换齿圈。链轮轮毂部分的尺寸可参考带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