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方面:什么时候链条必须采用过度链节联接?
过度链节,就是半节链条,也叫半扣.
在链轮不能调节中心距、也没有张紧链轮的情况下,如果链条太松或者缺少一点点,减一接太短、加一接太长的时候就要用到链条半接了。
纯工作经验,可以借鉴。
链条长度以链节数来表示。链节数最好取为偶数,以便链条联成环形时正好是外链板与内链板相接,接头处可用弹簧夹或开口销锁紧。若链节数为奇数时,则需采用过渡链节。在链条受拉时,过渡链节还要承受附加的弯曲载荷,通常应避免采用。
两个滚轴和链板联结的一段为一节。
内链板与套筒、外链板和销轴之间分别用过盈配合固连,称为内、外链节。两个滚轴和链板联结的一段为一节,两个滚轴中心的距离叫节距。
链条的长度以链节数Lp表示,链节数最好是偶数,以便于链条接头时内、外链板的相接,接头处可采用开口销或弹簧锁片。若链节为奇数,则接头处需利用过渡链节,在链条受载时,过渡链节不仅承受拉力,还要承受附加的弯曲载荷,应尽量避免。
扩展资料
传动链条简介
传动链条按结构可分为滚子链、齿形链等类型,其中滚子链应用最广。滚子链的结构如图所示,是由内链板1、外链板2、销轴3、套筒4和滚子5所组成。
其中内链板与套筒、外链板和销轴之间分别用过盈配合固连,称为内、外链节;滚子与套筒、套筒与销轴之问是间隙配合。
当内、外链板相对挠曲时,套筒可绕销轴自由转动。滚子是活套在套筒上的,工作时,滚子沿链轮齿廓滚动.可减轻轮齿的磨损。链的主要磨损发生在销轴和套筒的接触面上。
因此,在内、外链板间应留有少许的间隙,以便润滑油渗入摩擦面间。链板一般制成“8”字形,以使它的各个横截而具有接近相等的抗拉强度,亦减少了链的质量和运动时的惯性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传动链条
链传动的缺点主要有:仅能用于两平行轴间的传动;成本高,易磨损,易伸长,传动平稳性差,运转时会产生附加动载荷、振动、冲击和噪声,不宜用在急速反向的传动中。
链传动基本结构:
链传动是啮合传动,平均传动比是准确的。它是利用链与链轮轮齿的啮合来传递动力和运动的机械传动。
1、链条
链条长度以链节数来表示。链节数最好取为偶数,以便链条联成环形时正好是外链板与内链板相接,接头处可用弹簧夹或开口销锁紧。若链节数为奇数时,则需采用过渡链节。在链条受拉时,过渡链节还要承受附加的弯曲载荷,通常应避免采用。齿形链由许多冲压而成的齿形链板用铰链联接而成,为避免啮合时掉链,链条应有导向板(分为内导式和外导式)。齿形链板的两侧是直边,工作时链板侧边与链轮齿廓相啮合。铰链可做成滑动副或滚动副,滚柱式可减少摩擦和磨损,效果较轴瓦式好。
与滚子链相比,齿形链运转平稳、噪声小、承受冲击载荷的能力高;但结构复杂、价格较贵、也较重,所以它的应用没有滚子链那样广泛。齿形链多用于高速(链速可达40m/s)或运动精度要求较高的传动。国家标准仅规定了滚子链链轮齿槽的齿面圆弧半径、齿沟圆弧半径和齿沟角的最大和最小值(详见GB1244-85)。各种链轮的实际端面齿形均应在最大和最小齿槽形状之间。这样处理使链轮齿廓曲线设计有很大的灵活性。但齿形应保证链节能平稳自如地进入和退出啮合,并便于加工。符合上述要求的端面齿形曲线有多种。最常用的齿形是“三圆弧一直线”,即端面齿形由三段圆弧和一段直线组成。
2、链轮
链轮轴面齿形两侧呈圆弧状,以便于链节进入和退出啮合。齿形用标准刀具加工时,在链轮工作图上不必绘制端面齿形,但须绘出链轮轴面齿形,以便车削链轮毛坏。轴面齿形的具体尺寸见有关设计手册。链轮齿应有足够的接触强度和耐磨性,故齿面多经热处理。小链轮的啮合次数比大链轮多,所受冲击力也大,故所用材料一般应优于大链轮。常用的链轮材料有碳素钢(如Q235、Q275、45、ZG310-570等)、灰铸铁(如HT200)等。重要的链轮可采用合金钢。小直径链轮可制成实心式;中等直径的链轮可制成孔板式;直径较大的链轮可设计成组合式,若轮齿因磨损而失效,可更换齿圈。链轮轮毂部分的尺寸可参考带轮。
这里的磨损均匀是指全部齿磨损的状况都差不多,所以称为均匀,防止由于某几个齿磨损严重整个链轮报废,链条还好说换掉磨损严重的即可。
若偶数与偶数结合就出现同几对齿啮合的频率很高。由于制作中的误差包括热处理的硬度误差造成各齿的不同还有工作中受力情况的不同可能出现某些链条的套管硬度高些或受力大些,某几个链轮的齿软些,那么硬度高些的套管老是固定的与某齿啮合,这几个齿就会过早坏掉。奇数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
设计链轮机构的时候一般首先选择链条的节距,链条节距是标准化产品。各种设计手册都是可以查阅链条规格。链轮是根据速度需求按照链条规格来设计链轮齿数,有了标准化链条链轮厚度也就有了标准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