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金矿事故被困人员已联系上了并送去了食物,为什么不直接救出来?
目前打通的救援孔只有31公分,人员无法通过。目前只能往孔内放入必要的物资,如牛奶,饼干,水,手电筒,简单的医疗用品,另外还要放入有线电话,生命探测仪等设备。最重要的是要放入氧气管。只有让被困人员在里面好好活着,才能为救援创造时间条件。目前的希望是等71公分的孔打通,然后在孔内放入护管,护管内放救援笼,一个一个提上来。
栖霞笏山金矿事故牵动着22个农村家庭的同时,也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密切关注。好在1月17日22点左右,在通过钻孔向井下投放救生物资后,井下传出纸条,这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有人有这样的疑惑,既然已经联系上了被困人员,为何只投放食物等不直接救出人来?
其实,救援人员是通过钻机往井下打的救生孔,以此来向井下输送氧气,保证井下空气流畅。同时,向井下输送的救生物资也是通过这个钻孔投放的。而钻孔是钻机钻探的,直径有限,被困人员是无法通过钻孔救出的。
由于爆炸发生后,金矿通往井下的井筒间被破坏,给救援工作造成了困难,只有将井筒间清理出来,被困的22名矿工才能平安升井。
井下传上来的纸条是我朋友的同事所写,已经经过他夫人确认为他的笔迹。应该说,老矿工经验多,这也是井下矿工能够坚持下来的重要因素。有了这个钻孔,可以保证井下被困矿工的食物、药品等必须品供应。打通救援通道后,就可以平安升井。
我们共同期待矿工兄弟们平安升井那一刻!兄弟们,坚持住!救援人员,全国人民为你加油!
22人全部活着哪是22个家庭的福气,22个家庭的人心都放下了,祝福22个大家庭圆圆满满!团团圆圆!安安稳稳!
1月10日下午2点山东栖霞笏山金矿爆炸事故以后,国家应急管理部在1月12日紧急调集救援力量,采取省市县一体化救援措施,疏通风井井筒通道和地下矿井巷道钻孔同时进行施救,24小时昼夜不停的清障,五台大小口经不一的钻机钻孔救援22名被困矿工。
在1月17号下午2点左右,钻孔直径310毫米的3号钻机成功钻透648米五号段矿井巷道,通过敲打钻杆的方式与井下被困工人取得联系,已经证明有生命迹象。
由于井口直经过小,只能通过这个钻孔及时往井下输送食品、营养品、药物等急需物品,以补充被困矿工体力。
这一天真是捷报频传,就在1月17日晚上11点左右,往井下输送食品等物资的钢丝绳有人拽动,30分钟后提出钢丝绳后带上两张纸条,确定22名矿工都在井下,等待救援。
由于钻孔太小,救援人员只能加速清理风井井筒通道,由于井筒狭窄,只能下去三个人,轮流下井清障。井筒清障结束专业人员才能下井救援。另一种方式是等710毫米钻机钻透巷道,利用特制罐笼将被困矿工一一救出。
相信在祖国强有力的救援下,几天内22名矿工就会平安升井,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祈福吧。
有句话叫做一个都不能少,能救的会全力以赴全部救回来,现在最好的情况消息是,已经打通了600米深井,现在最大的好消息就是12个人都还活着,还有10人没有任何信息,正所谓活着就有希望,虽然说打通了生命通道,但是目前也只是能保障里面的人维持生命的基本维持条件。
毕竟深度太深了,最基本的就是先保障被困人员生存条件,只有提前保证被困人员的生命 健康 ,给救援工作创造更多的救援时间,这样才能安全的有保障的把所有的人救出来,如果说这个深度不进行生命需求输送,那等到真正打通救援通道的时候,下面被困的人很难坚持那么长时间的。
现在其实救援工作在进行,但是对于600米深度的地方,不是短时间内能完全打通的,所以为了保证里面的人能坚持到打通的那一天 ,所以先打通生命通道,然后再想办法打通救援通道,现在短时间是没有办法打通救援通道,所以先保障生命通道的存在,保障里面的人生命 健康 安全。
这个生命通道是通过钻孔方式,钻头的尺寸比较小,只能送一些生命物资,比如说水和营养食品,以及药品还有通讯工具,加上给里面输送氧气,这些都是维持里面生命的需求物品,其实救援是要讲究技巧的,什么样的事故什么样的救援方式,先保障生命再救援。
六百米深救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如果不先打通生命通道,那等到救援,估计下面的人就真的活活的因为缺少维持生命的条件而死亡,所以先打通生命通道是明智的做法,接下来就是如何打通救援通道了,现在能给下面送东西,争取到了足够的时间,希望赶快把被困人员全部救出来。
夲人注意到,山东栖霞矿难22名矿工被埋开下,经过救援队紧张的工作,二个救生钻孔于昨天晚些时候和今日凌晨打通,并于被困地下人员取得连系,通过救援孔下传了营养液,降压药,手电筒,并且还收到被困人员上传的纸条,更进一步了解到,被困人员都还活着,和人员分部的位置,同时主巷道,正在加紧的清理中,笔者问到既然了解地下情况,为啥不直接救出,我说必定被困人员在几百米深的地下,首先得打出救援通道,使被困人员得到食物,再打出救人通道,或清理主巷道,方能把人救出,目前食物是最主要的,要知道被困人员己经在井下六夭了,人的生命极线,也就七至八天,所以先送食物,进行缓解,后才救人,是最合理的救生法式。
长话短说,最新进展,截止1月17日下午1时56分,3号钻孔已打通至被困人员所处巷道,并收到井下人员敲击钻杆回馈信号。
但我们都知道,钻机钻孔只有217mm,基本成年人的一个头大小,单单凭靠此孔是无法将被困人员救出井的,钻此孔的目的只有一个:找到被困人员位置,确认生命迹象,并与被困人员建立通讯,以及下放可以维持生命的补给。
截止1月17日下午23时许,通过救援人员的不懈努力,救援孔套管下放完毕,救援人员利用铅坠牵引钢丝绳的方式,通过救援孔向井内下放了补给。在补给到达预定深度后,井上人员感受到了井下拽钢丝绳的力,井下仍有生命迹象的可能性进一步扩大。
当钢丝绳被缓缓提出井口时,救援人员发现,下放补给已被取走,并从井下传回纸条以及一把车钥匙,纸条上证明22人均存活,现在统一集中在5中段,“我们体力透支严重,有3人高血压,急需降压药,我车上有,请速送到井下”。
言归正传,虽然救援孔已经打通,但仅凭这小小的217mm钻孔是无法将被困人员救出井的,但现在可以确定的是,通过此孔,井上井下已经建立通讯,被困人员的生命也已得到充分保障。目前,回风井正在同步加紧清理(回风井就是矿工们平时乘坐罐笼进出矿井的通道),由于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威力巨大,位于2中段的爆炸位置被炸的面目全非,钢丝绳、电缆、螺纹钢、轨道钢结构等像扭麻花一样错综复杂,给清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下一步,救援人员将全力清理回风井井筒障碍物,当障碍物被清除完毕后,被困人员将通过下放的吊笼被救出井。
22条生命,22个家庭,无时无刻不在牵动着国人的心,好在天佑你们!天佑中华!这大概是岁末年初我们听到的最振奋人心的消息了!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栖霞人,向所有参与救援的人员致敬!向所有关注关心此事的国人致敬!
这次事故发生在1月10日的下午2点左右,因为金矿突然发生爆炸。 而当时工作在井下的人员一共有22名工人,对于他们的安危所有人都挂念着。 由于整个矿区范围比较大,在井下难以预知被困人员的具体状况。
在1月17日的时候,经过搜寻终于听到了井下传来的敲击信号。 在17号的晚上,搜救人员经过打通的3号钻孔给被困在井底的工人们送去了给养。 因为整个钻井受到爆炸的影响,所以许多钻孔和通道已经被封堵。在这次输送物品过程中,还是通过下放的套管实施的。这也说明, 在情况未知的前提下,优先保障工人们的身体 健康 是首要的。 根据报道,晚上10点多的时候,为井底被困人员 送去了手电筒、药品、营养液等物资,现在和被困人员联系只能通过纸笔的方式。
在传回来的纸条上面,井底的工人们写下来具体的状况。 他们22人中,有10人的状况不明,10人处在五中段,另外一人位于六中段。 可以说,对于被困人员的描述,对大家的搜救工作会带来很大帮助。
在井底的环境中,不仅是空气不流通,浓烟密度大等问题,而且在井底有大量水的存在。 在井下的工人们体力已经有些透支,他们需要药品进行维持,搜救人员也正在进行医疗物资的供应。
可在拯救的过程中,首先要确保生命 健康 。 因为事故造成的影响,对于钻孔和布局难以预料, 输送物品的套管直径范围有限,根本不能容纳一个成年人的宽度。
其次,搜救人员投放的时候,用到的是铅坠进行增重,而运送的食物等还要用钢丝绳来传递。这也表明, 被困工人与地表还有很长的距离,他们自身受到爆炸的影响,已经没有多少体力。当务之急是安慰他们充满信心,补充自己的能量。
当然,现在现场搜救人员持续在努力工作,按照搜救计划,准备提前 布置六个钻孔,实行全方位的解救。 我们知道,救生孔的打通需要时间,需要根据救援现场的具体状况来确定位置, 六个钻孔共同解救,要保障对井下被困工人的密切联系,只有通过他们的回应,才能寻找到具体的位置。
另外,在救生孔打通以后,我们要通过敲击孔底来检测是否与工人的位置相通。 只有获得他们的回音,才可以证明救生孔的位置可以顺利寻找到被困人员。 而在此过程中,既要保护好钻井的安全状况,同时也必须清理救生孔主筒的障碍。 只有将宽度拓展以后,才能为运载工人们提供必要条件。
总之,随着我们与被困人员取得联系,整个施救过程也在有序开展。希望我们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能够更加快捷地将工人们给解救出来。 全力施救,安全第一,祝愿大家都平安无事。
这个问题虽然些许弱智,但是我还是想说一说,如果真的能救上来,你感觉你能想到的救援队想不到吗?肯定是 打了一个小孔,你没看通过管道往下输送食物?所以肯定是范围有限,人根本下不去,再说了,那么深,就算人能下的去,那得弄个绳子,吊着那么高的距离,困难可想而知, 现在既然知道了他们的位置,并且营养什么的都给他们输送过去了,要先暂时稳定他们。
救援肯定考虑的是全方面的,不能说一发现有人就赶紧去救,要把所有的条件都准备好,比如防止塌方什么的,我感觉这都很重要,反正现在位置已经确定了,有 12个人已经确定了是生存,而且位置也已经确定了,总共是22个人,另外十个人生死未卜,有的居心否测的媒体,居然说22个都已经全部生存,虽然这是大多数人的期望,但是也要实事求是,事实是另外十个人的位置并不明朗,生死未卜 ,当然,我也期望所有人都能平安上岸,毕竟那是一个或者两个家庭的全部希望。
最后,我们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平安,相信另外十个人只是暂时没有找到确定的位置,他们依然坚强地活着,我们一起祈祷!
是这样的:1月10日下午2时,山东栖霞五彩龙金矿发生爆炸事故,事故造成22名工人被困井下。经过全体救援人员昼夜不停的救援努力,于17日13时56分实现了3号钻无的贯通。通过敲击钻杆,听到(井下)敲击声回应,最多的有9声。
当场的救援人员十分高兴,纷纷说:“活着、活着!”并热烈地鼓掌叫好。
根据救援计划,下一步,救援人员将快速下套管、输送营养液、下放生命探测仪和有线电话,以便进一步确认被困人员的信息和位置。
那么,为什么被困人员联系上了并送去了食物,就为啥不直接救岀来呢?这是因为,下井的通道爆炸以后被炸坏了,使上下通道机械无法正常操作和运行,只有下套管后才能恢复正常运行,将人员救上来。同时,由于被困井下人员已连续7天时间被困井下,进食进水很少,身体极度虚弱,眼睛也多日未见光。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都要输送营养液,让被困人员在井下进食恢复部分体力后,再进行救援出井。
电梯出现故障或停电困人,需要把困在轿厢内的人员救出,可由本单位经过专门训练的,持有电梯维修证的维修人员按下述方法实施救出。 1、切断电梯主电源,防止电梯意外启动。 2、设法弄清电梯轿厢的位置。 3、当电梯停在距某平层位置约±50㎜范围的位置时,维修人员可以在该平层的厅门外使用专用的厅门钥匙打开厅门,并用手拉开轿厢门,然后协助乘客安全撤离轿厢。 4、当电梯在非上述的位置时,则必须用机械的方法移动轿厢后救人。步骤如下: ⑴通知被困乘客电梯会移动以便救出他们,要求他们静待轿内,不要乱动,不能将轿门拉开,如拉开则将手支关上。 ⑵拆去曳引电动机轴尾的防护盖,将盘车手轮装上。 ⑶拆去制动器上盖,套上开闸手杆。 ⑷一人把持盘车手轮,防止电梯在释放制动器时意外或过快移动,另一人将手杆向下压一下放一下地张开制动器,注意仅当要轿厢移动时,才可松开制动器。否则就马上停止释放制动器的动作。 ⑸按正确方向使轿厢缓慢地移动到平层±500㎜位置上(可看钢丝绳上的平层标记)。 注:当轿厢未超出顶层或底层位置时,可向较省力的方向移动轿厢。而当电梯超出顶层(或底层)平层时,则应向顶层(或底层)方向移动轿厢。必要时利用盘车手轮移动轿厢。 ⑹使制动器恢复正常,然后在对应层站的厅门外用厅门钥匙打开厅门和轿门,并协助乘客安全撤出轿厢。 注意:当按上述方法和步骤操作时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救援,并及时通知电梯维修人员处理。
1、把电梯主电源拉断,防止电梯意外的启动,但必须保留轿厢照明、风扇电源。
2、设法弄清电梯轿厢的位置。
3、当电梯停在距某平层位置约±60公分范围的位置时,维修人员可以在该平层的厅门外使用专用的厅门机械匙打开厅门,并用手拉开轿厢门,然后协助乘客安全撤离轿厢。
4、当电梯停在非上述的位置时,则必须用机械的方法移动轿厢后救人。步骤如下:
(1)层门、轿门应关闭良好,通知被困乘客将会移动轿厢以救出他们。要求他们静待轿内,不要乱动。将盘车轮装在曳引电动机层轴上。
(2)两个把持盘车轮,防止电梯在机械松抱闸时意外或过快地移动,然后另一人采用机械的方法一撬一放地松抱闸。(注意:仅当要轿厢移动时,才可以松开抱闸,否则马上撤销松抱闸的动作。)
(3)按正确方向使轿厢断续地移动到平层的±150mm位置上。(注:当电梯未超出顶层或底层的平层位置时,应优先向较省力的方向移动轿厢)
(4)使抱闸恢复正常,然后在对应层门外用机械匙打开厅门,拉开轿门,并协助乘客安全撤出轿厢。
5、救援工作完毕后应通知专业维修技术人员对电梯进行检查维修后再投入运行。
先去除油味,洗衣粉什么的都行,然后用你要下套的地点附近的野草泡水,浸泡个十天左右,下套时不要抽烟,手套洗净,身上不要有汗味,脚下利索,立不踩到,,尽量恢复原样,套子用草叶做好伪装,套子固定在手脖粗细的木头上最好是活动的木棒,一米五以上长!套中后它会拖着木棒,不会出现拉断套子的情况。
按用途分类有:普通质量钢丝包括焊条、制钉、制网、业用钢丝,冷顶锻用钢丝供冷镦铆钉、螺钉等,电工用钢包括生产架空通讯线、钢芯铝绞线等用专用钢丝,纺织工业用钢丝包括粗梳子、综013、针布和针用钢丝,制绳钢丝专供生产钢丝绳和辐条。
弹簧钢丝包括弹簧和弹簧垫圈用、琴用及轮胎、帘布和运输胶带用钢丝,结构钢丝指钟表工业、滚珠、自动机易切削用钢丝,不锈钢丝包括上述各用途的不锈钢丝及外科植入物钢丝,电阻合金丝供加热器元件、电阻元件用,工具钢丝包括钢筋钢丝和制鞋钢丝。
安全至上:
安全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要懂得一些自救方法。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钢丝绳索
够普通的岗位--吊车司机;够单调的工作--把货物从码头吊上车、船,或是从车、船吊到码头。30个春秋就这样悄然而去。然而,人们说,30年来,从他坚守的这个普通的操作台上流泻出的,不是单调的音符,而是一曲曲华美的乐章。
他,就是青岛港的吊车司机,一个只有初中文凭的桥吊专家--许振超。
1974年,许振超初中毕业后到青岛港当了一名码头工人。他操作的是当时最先进的起重机械--门机。许振超勤学苦练,7天就学会,在一起学习的工人中第一个独立操作。
然而,会开容易开好难。师傅开门机,钩头起吊平稳,钢丝绳走的是"一条线";到了许振超手里,钩头稳不住,钢丝绳直打晃。特别是矿石装火车作业,一钩货放下,洒在车外的比进车内的还多。看到工人们忙着拿铁锨清理,许振超十分内疚。
为了早日掌握这项技术,每次作业完毕,别人歇着了,许振超还留在车上,练习停钩、稳钩。
当了队长的许振超,除了开好自己的桥吊,还想做更多的事。
一次,队里的一台桥吊控制系统发生了故障,请外国的工程师来修。专家干了12天,一下子挣走4.3万元。这件事深深刺痛了许振超。他想,如果自己会修,这笔钱不就省了吗?
然而,桥吊的构造很复杂,涉及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等6门学科,就是学起重机械专业的大学生也至少得两、三年才能够处理一般性故障。许振超只有初中文化,可为了攻克这门技术,他着了魔似地钻研,终于发现,所有的技术难点都集中在一块块控制系统模板上,而这正是外国厂家全力保护的尖端技术--不仅没提供电路模板图纸,就连最基本的数据也没有。
许振超不信邪。每天下了班,他拿着借来的备用模板,一头扎进自己的小屋里。一块书本大的模板,一面是密密麻麻镶嵌的上千个电子元件,另一面是弯弯曲曲的印刷电路,这样的模板在桥吊上一共有20块。为了分辨细如发丝、若隐若现的线路,许振超专门用玻璃做了个支架,将模板放在玻璃上,下面安上100瓦的灯泡,通过强光使模板上隐身的线路显现出来,然后一笔一笔绘制成图。光分辨这2000多个焊点,已够麻烦了,要弄明白它们之间的连接更麻烦。一个点前后左右可能有4条连线,而且每一条连线又延伸出两条连线,两条再变成4条,最多的变成20、30根连线,每个点、每条线,许振超都要用万用表试了又试,一条线路常常要测试上百个电子元件,直到最终试出一条通路来。这样精细的活,特别累眼,累得看不清了,许振超就到冰箱里取出冰块,敷上一会儿。接着再干,每天晚上坚持干3个多小时。
就这样,许振超用了整整4年时间,一共倒推了12块电路模板,画了两尺多厚的电路图纸,终于攻克了技术难点。这套模板图纸后来便成了桥吊司机的技术手册,成了青岛港集装箱桥吊排障、提效的"利器"。 2000年,队里的6台轮胎吊发动机又到了大修的时候。许振超找到公司领导主动要求,把这个项目交给他组织技术骨干来完成,一来锻炼队伍,二来节约资金。面对复杂的维修工艺,他与攻关小组一起边琢磨边实践,加班加点,提前完成了轮胎吊发动机的大修。近几年来,经他主持修理的项目累计为青岛港节约800多万元。
2001年,青岛市和青岛港集团实施外贸集装箱西移战略,启动前湾集装箱码头建设。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1月下旬,桥吊安装仍然没有大的进展。关键时刻,青岛港集团总裁常德传现场发布任命:许振超任桥吊安装总指挥,年底前完成桥吊安装。
前湾码头当时还是一片荒地,现场办公就在工地上一个集装箱里。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天气,集装箱里里外外一样冷。每天早晨脸盆里的水都冻成冰坨,穿上工作鞋先要跺几分钟。吃饭要到三里地以外,错过点只能干啃方便面、凉馒头;睡觉就在集装箱一角铺上硬纸壳加大衣。有一次许振超发烧,几天不退,身子像散了架一样,走路都发飘。但晚上给家里打电话仍是那句话"工程进展顺利,我一切都好。"
经过40多天的奋战,重1300吨、长150米、高达75米的超大型桥吊,终于矗立在前湾宽阔的码头上。许振超和工友们激动地流下了热泪。而许振超的风湿病又加重了,走起路来左腿常常不敢吃劲。直到现在,每天晚上睡觉时,都得穿上厚厚的毛袜子。
随着港口西移战略的顺利推进,一个念头在许振超脑海里越来越强烈:提高装卸效率,创造集装箱装卸船世界纪录!
2003年4月27日,青岛港新码头灯火通明,许振超和他的工友们在"地中海阿莱西亚"轮上开始了向世界装卸纪录的冲刺。20:20分,320米长的巨轮边,8台桥吊一字排开,几乎同时,船上8个集装箱被桥吊轻轻抓起放上拖车,大型拖车载着集装箱在码头上穿梭奔跑。安装在桥吊上的大钟,记录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4月28日凌晨2:47分,经过6小时27分钟的艰苦奋战,全船3400个集装箱全部装卸完毕。许振超和他的工友们创下了每小时单机效率70.3自然箱和单船效率339自然箱的世界纪录。5个月后,他率领团队又把每小时单船339自然箱这个纪录提高到每小时381自然箱。
青岛港集装箱"10小时完船保班"这块品牌,让这项纪录擦得更加金光闪闪,"振超效率"扬名国际航运界!
许振超敢想敢干、能干会干、苦干实干。我们从他的事迹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共识:许振超是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当代产业工人的精神风貌和优秀品质。
许振超就是一位学习型、创新型、充分掌握现代技能的新时期的优秀产业工人。他爱岗敬业,不仅自己大胆进行技术创新,练就了高强的本领,还带出了一支"技术精、作风硬、效率高"的优秀团队。他的事迹集中体现了新时期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
学习许振超,就要学习他这种"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这种精神在当前我国高技能工人尚未完全适应经济快速发展需要的情况下尤为可贵。
我们一方面要切实实行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环境,把他们的潜能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另一方面,要动员、鼓励广大劳动者像许振超那样,爱学习,肯钻研,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为对国家、对人民、对民族有用的人才。 学习许振超,就要学习他面对新技术发展的挑战,敢于大胆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向世界一流先进水平冲击的精神。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推进企业管理、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向前发展的无穷力量。面对世界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和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不仅是奋斗在各条战线上的产业工人,也包括我们全体干部群众,都要向许振超学习,认真学习新知识,刻苦钻研新技术,掌握新技能,不断创新,用新知识、新技术思考和解决问题,紧跟时代前进步伐,不断朝着新的更高目标迈进。以这样的战略眼光来把握祖国和自己的命运,就能与时俱进,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身价值,谱写人生的华美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