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钢丝绳 > 正文

建筑施工安全平网的搭设要求是什么

平淡的眼神
贪玩的小蝴蝶
2023-02-26 23:47:48

建筑施工安全平网的搭设要求是什么?根据什么规范?

最佳答案
香蕉苗条
虚拟的猎豹
2025-09-20 20:02:46

根据规范为《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搭设要求

1、建筑安全网安装时每根绳子都要系在支架上,安全网的边沿应与支架支架紧贴,打结的时候要尽量保证打结的结实,解开的话也不麻烦,保证工作中受力不散脱的原则,有筋绳的安全网在安装的时候还要把筋绳链接在支架上。

2、立网面应与水平面垂直,并与作业边沿最大间缝不超过10cm。

3、建筑安全平网网面不宜拉得过紧,两层平网中间距不得超过10m,平网与下方物体表面的最小间隔应不小于3m。

4、建筑安全网安装完成之后,要经过安检员检查完成通过后方可使用。

5、平常要对使用中的安全网做不定期的检查,发现坠落物体及时清理。

扩展资料

安全网的技术要求

1、安全网可采用锦纶、维纶、绦纶或其它的耐候性不低于上述品种的材料制成。

2、平网高度不得小于3m,立网宽度不小于1.2m,密目式安全网宽(高)度不小于1.2m。产品规格偏差:允许在±2%以下。每张安全网重量一般不宜超过15kg。

3、菱形或方形网目的安全网,其网目连长不大于8cm。

4、边绳与网体连接必须牢固,平网边绳断裂强力不得小于7000N;立网边绳断裂张力不得小于3000N。

5、系绳沿网边均匀分布,相邻两系绳间距应符合表1规定。长度不小于0.8m。当筋强、系绳合一使用时,系绳部分必须加长,且与边长系紧后,再折回边绳系紧,至少形成双根。

6、筋绳分布应合理,平网上两根相邻筋绳的距离不小于30cm,筋绳的断裂强力不大于3000N。

7、网体断裂强力,应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

8、安全网所有节点必须固定。

9、按安全网冲击试验方式,进行试验。

10、阻烯安全网必须具有阻燃性,其续燃阴燃时间均不得大于4s。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建筑安全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最新回答
单身的书包
爱听歌的溪流
2025-09-20 20:02:46

废钢基本标准分类

废钢铁是在废金属回收中黑色金属废料的统称。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废钢基本标准分类,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废钢铁的品种

废钢铁是在废金属回收中黑色金属废料的统称。它包括废钢、废铁、渣钢、氧化废料等几大类别,有碳素废钢、合金废钢、钢屑、铁屑、氧化屑、轻薄料、钢渣等十几个品种。按不同的规格标准和质量要求合理规划、分清品种,即便于充分利用,又有利于生产。废钢铁按目前的习惯分法大体有四大类十几个品种。

1. 废钢类2.废铁类3.氧化废料4.渣钢。

二、废钢铁的分类

1.碳素废钢:板材厚度2mm以上,线材直径在4mm以上,单重在0.25公斤以上各种碳素废钢。其中包括废次钢材、边角余料、钢制品、铸钢件、废旧机器零件、钢制农具等,不得混有合金废钢。

2.合金废钢:规格要求与碳素废钢相同,包括各种合金钢材边角料、机械零部件、合金钢铸件等。合金钢需按各种不同钢号分开,不得混有碳素废钢。

3.轻薄料:厚度在2mm以下的'薄板边角料、硅钢片、铁桶、包装铁皮、汽车驾驶室,直径在4mm以下的废钢丝、铁丝、钢丝绳等。吨收得率在60%以下,转炉钢生产拒绝回吃,一般类似轻薄料、打包、压块等,专供电炉钢生产用,但转炉钢生产应视资源情况而定。

4.钢屑:不得混杂铁屑、无杂质、无氧化块、无有色金属,长短屑分开,碳素钢屑与合金钢屑分开。

5.废灰口铁:废灰口铁铸件,机床床体、低压阀门、钢锭模、沙箱、暖气片等,大小块不分。

6.废白口铁:铁锅、犁铧钢磨等废白口铁铸件,大小块不分。

7.再生铁(俗称土铁):既高硫铁、土高炉冶炼出来的条块状的生铁,包括土钢锭、铁渣等,大小块不分。

8.火烧铁:经过长期火烧,表面氧化变质的铸铁件,如炉具、炉条、熔炼罐等。

9.可锻造铁(玛钢):各种管接头、扳手、汽车后桥以及机械上的可锻造铸件等。

10.生铁屑:不得混入钢屑、有色金属及其它杂质,未氧化结块。

11.氧化铁皮:轧钢厂在轧制钢材过程中以及炼钢厂在清理钢锭摸时脱落的铁鳞,含铁量达到60%以上,无杂质、无结块、无有色金属。

12.铁泥:炼钢厂氧气顶吹转炉吹出的炉尘,研磨厂研磨下来的铁泥,含铁量在55%左右。

13.钢渣:含钢量要求在60%以上,大小不分。 14.一级压块:密度大于1.5t/m3。 15.二级压块:密度大于1t/m3。 16.一级生铁屑压块:密度大于3t/m3。 17.二级生铁屑压块:密度大于2t/m3。

18.一级热压块:密度大于2t/m3、压块氧化过烧不超过5%。 19. 二级热压块:密度大于1.5t/m3、压块氧化过烧不超过1---15%。 20.轻料手捆:捆紧、装卸车不松、不散、捆的大小能方便入炉填滩料。 三、回炉废钢的验收标准

老实的灯泡
强健的樱桃
2025-09-20 20:02:46

施工、检修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1、凡进入工地人员必须戴安全帽,严禁喝酒上班,或带其它非工地工作人员进入工地。

2、使用梯子不能缺挡,不可垫高使用,梯脚要有防滑措施,超过二米以上梯子要有监护人,严禁二人以上同在梯子上作业,人字梯中间要有绳子扣牢。

3、使用移动电动工具者必须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金属外壳必须接地保护或接零保护。高空作业时要扎安全带、戴安全帽、脚手架外挂安全网封闭施工。

4、现场临时用电,电箱要保持完好无损,损伤的电气元器件必须及时更换。

5、照明动力要分开,并有二级保护,用电设备一机一闸,严禁乱接乱拖,一闸多机。

6、拆除的材料不得乱扔,作业下方派人监护。

7、对有毒、可燃、腐蚀性物料的设备、容器、管道应按规定时间分别进行彻底的吹扫、酸碱中和、氮气置换等。使其内部不含有残渣、余气,取样分析应达到安全技术要求。分析合格后应加盲板使之与相关的设备、管道、系统隔绝开。

8、检修人员应穿戴好工作服、安全帽等劳动保护用品,不准穿凉鞋、高跟鞋、钉子鞋。凡有两人以上同时参加检修项目须指定一人负责安全工作。

扩展资料

施工现场

(1)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扣好帽带,并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2)二米以上的高处、悬空作业、无安全设施的,必须戴好安全带、扣好保险钩。

(3)高处作业时,不准往下或向上乱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

(4)各种电动机械设备必须有可靠有效的安全接地和防震装置,方能开动使用。

(5)不懂电气和机械的人员,严禁使用和玩弄机电设备。

(6)吊装区域非操作人员严禁入内,吊装机械必须完好,把杆垂直下方不准站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施工安全

忧伤的自行车
任性的柚子
2025-09-20 20:02:46
文 | 黎志

      到木洞得坐船,坐“东方红101”那样的大船。

      木洞,是深藏于我记忆深处的一个地方。小时候,我伯妈在那里。其实伯妈并不是在木洞街上,而是在木洞镇下面的一个村小当老师,离木洞镇上还很远。伯伯也是小学老师,但不是在这里,而是在大足邮亭教书。要到伯妈那里去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当伯伯放假路过重庆来探望我婆婆的时候,才有可能。

      有一年暑假,伯伯决定带我一起去木洞。第二天一大早,婆婆把我叫醒,简单洗漱完,带上几件换洗衣服就和伯伯出门了。到了朝天门码头天才蒙蒙亮,我们简单吃了一点东西便沿着江边的石板路,随着黑压压的一路人群向停泊在江边的客轮走去。船很大,船的最上一层写着“东方红101”这几个红色的大字。我们随船沿江而下,经唐家沱、广阳坝、渔嘴、港机厂一路停靠,接近中午时分,船终于停靠在了木洞码头。

      木洞是长江下游水路进出重庆的重要驿站。唐代大诗人王维路过木洞时曾写下“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的诗句,感叹其水上舟集成市的盛况。明清以来,木洞因“五方杂处,百货交通,贾舶行舟”,成为繁盛的川渝名镇之一。据考,水上舟聚成市,陆上为驿道枢纽的木洞,设驿始于明末,距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

      上岸以后,我们沿着岸边一长串石梯来到木洞镇街上,再沿着青石板路一路缓缓拾级而上,穿过“五里长街”的木洞老街后眼前就是木洞镇周围的农村了。

      太阳灸热地烤在身上,我和伯伯沿着白晃晃的农村丘陵土路慢慢地往前走,走过很长一段路后,眼前是一座小山,慢慢地爬上山顶,只见前面坡下的山沟里是一条小河,河面上有一条渡船,但却没有摆渡人。到了河边才弄清楚:一条钢丝绳横跨在小河的上方,两端固定在两岸的坡上。一条铁链一头固定在船上,另一头通过一个小铁环穿在钢丝绳上,渡河的人站在船上,双手前后轮流拉着钢丝绳,钢丝绳当然不动,只能是船动,这样人就可以过河了。船过去以后,为避免无人的时候风把船吹到河中间,过了河的人会把船固定在岸边。这样就必须等河对岸有人过河时把船划过来之后这边的人才可以再划过去。

      过了河以后,我和伯伯继续往前走了很长一段路,翻过一个山坳后豁然开朗,眼前是一弯稻田。坡下不远处的田间点缀着一片村舍。伯妈教书的村小就在那里。

      村小真的很小,就在这片农舍中的一个四合院里。四合院大门的正对面是十来步台阶,上去就是这个四合院的堂屋,伯妈就住在堂屋右边的屋子里。房间不大,一顺溜间隔为里、中、外三部分,最里间是伯妈的卧室,中间过道旁是堂姐的卧室,堂弟那时还很小,寄养在木洞街上的一户人家家里。最外间也算是堂屋,靠墙放着一个方木桌、三根长条木凳,这里就是我们每天吃饭的地方。没有专门的厨房,在堂屋外的过道上一直放着一个用白铁桶自己做的煤炭炉子供煮饭、炒菜和烧水。

      夏天的农村,一片绿油油的天地。白天里,上午伯妈忙于家务,通常会从村小管理室里拿几本小人书让我坐在一边自己去翻看,下午,我更多的时候是随堂姐和村里的同龄孩子们到田里粘蜻蜓、或到河沟里游泳、捞鱼、捉螃蟹。

      山村里没有电,夜晚只能使用煤油灯照明。煤油灯外形如细腰大肚的葫芦,上面有一个形如张嘴蛤蟆的灯头,中间一个圆孔,灯头一侧有个可把灯芯调进调出的旋钮,可以通过提升或降低用棉条做成的灯芯长度来控制灯的亮度。外面是一个随时可取下的玻璃防风外罩,摘掉玻璃外罩,在瓶内添上煤油,用火柴点然灯芯后再把玻璃外罩还原即可用于照明。一户人家通常也就只有1、2个这样的油灯,天黑以后需要在哪个房间里做事就拿到哪个房间去。油灯点亮后伯妈细细地做着自己的事,伯伯二胡拉得很好,晚饭后喜欢拿出家里墙上挂着的二胡,坐到门口慢悠悠地拉他喜欢的曲子。由于是夏天,天黑以后,院子里的大人小孩也三三两两地来到院坝里,大人坐在竹椅上,摇着蒲扇拉家常,小孩就睡在白天用于嗮粮食的圆形大簸箕里嬉戏打闹。

      有一天我和伯伯、伯妈一起到木洞镇上去看望堂弟。这户人家就住在老街中间,那是一种一户连着一户的二层砖木结构的建筑,门坎处档着一块木板,防止小孩翻进翻出。我们到了那里后,带堂弟的婆婆把他牵到屋门口,伯伯、伯妈喊着堂弟的名字,堂弟怯生生地望着我们,一直不说话。估计这位婆婆和她的家人对堂弟除了圈养,其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调教。堂弟至今说话有些口吃和语无伦次,几乎不会主动与亲戚朋友联系和交流应该就是那个时期的成长环境造成的,而对其影响则是一生的!

      阔别四十多年后故地重游,我又来到木洞的江边,我沿着凝固着历史的坡坎,在老街遗迹前、青砖黛瓦间,追寻、辨认着这个“水旱码头”的旧日时光和新的传续。如今的木洞码头已重新修建了一条长约一公里左右的仿古老街,但实际上这里早已没有了那种经几百年商贾云集才逐步和自然形成的“五里长街”、“一里码头”以及“卯辰即集,午未不散”的热闹和人气。奔流不息的长江,依旧在这里浩浩荡荡地向左划出一个大弯后从容地向东流去,惟有这个场景还能唤醒我对木洞这个小镇尘封的记忆。

怕孤独的面包
轻松的过客
2025-09-20 20:02:46
够普通的岗位——吊车司机;够单调的工作——把货物从码头吊上车、船,或是从车、船吊到码头。30个春秋就这样悄然而去。然而,人们说,30年来,从他坚守的这个普通的操作台上流泻出的,不是单调的音符,而是一曲曲华美的乐章。

他,就是青岛港的吊车司机,一个只有初中文凭的桥吊专家,一个一年内就两次刷新世界集装箱装卸纪录的人——许振超。

“干活不能光用力气,还要动脑筋;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精一行。”

1974年,许振超初中毕业后到青岛港当了一名码头工人。他操作的是当时最先进的起重机械——门机。许振超勤学苦练,7天就学会,在一起学习的工人中第一个独立操作。

然而,会开容易开好难。师傅开门机,钩头起吊平稳,钢丝绳走的是“一条线”;到了许振超手里,钩头稳不住,钢丝绳直打晃。特别是矿石装火车作业,一钩货放下,洒在车外的比进车内的还多。看到工人们忙着拿铁锨清理,许振超十分内疚。

还有,矿石装火车装多了,工人要费不少劲扒去多的;装少了,亏吨,货主不干。为了早日掌握这项技术,每次作业完毕,别人歇着了,许振超还留在车上,练习停钩、稳钩。四五个月后,他开的门机钢丝绳走起来也一条线了,一钩矿石吊起,稳稳落下,不多不少,正好装满一车皮。这手“一钩准”的绝活,很快就被大家传开了。

一次,许振超干散粮装火车作业,发现粮食颗粒小,更易洒漏。他便在工作之余,吊起满满一桶水,练习走钩头,直至练到钩头行进过程中滴水不洒。再去装散粮,一抓斗下去,从舱内到车内,平平稳稳,又一个绝活——“一钩清”。许振超的活干净利索,装卸工人们二次劳动大大减轻,谁都愿意跟他搭班。

1984年,青岛港组建集装箱公司,许振超当上了第一批桥吊司机。许振超又钻研上了。桥吊作业有一个高、低速减速区,减速早了装卸效率下降,减速太迟又影响货物安全。于是,他带上测试表反复测试,终于成功地将减速区调到最佳位置。以前一台桥吊一小时吊14、15个箱子,改革后能吊近20个箱子,使作业效率提高1/4。

一次,一场大雾使整个码头的装卸作业被迫停下,直到中午雾仍不散。货轮的船长急火火地找到许振超,请求马上把集装箱卸下来。原来,该轮装载的全是冷藏箱,不料供电电源发生故障,如不抢卸,一旦箱里温度升高货物变质,损失就是好几百万元。

一台桥吊有十几层楼那么高,而集装箱上起吊用的4个锁孔,每个不过一块香皂大小。司机在40多米高的桥吊上,要让重达十几吨的吊具的4个爪准确插入集装箱的锁孔中,好天气操作起来都不那么容易,何况大雾弥漫。

艺高人胆大。许振超一咬牙答应了。他在船上、岸边各安排两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通过对讲机随时报告集装箱位置,自己登上桥吊,精心操作。随着船上、岸边清晰的报告声,一个个箱子一钩到位,顺顺利利全卸了下来。许振超凭着过硬的功夫、娴熟的技巧,闯过了雾天作业禁区,为客户挽回了巨额损失。

1991年,许振超当上了桥吊队队长。他在工作中发现,桥吊故障中有60%是吊具故障,而故障主要是由于起吊和落下时速度太快,吊具与集装箱碰撞造成的。他提出,这么操作不仅桥吊容易出故障,货物也不安全,必须做到无声响操作。

司机们一听炸了窝。“集装箱是铁的,船是铁的,拖车也是铁的,这集装箱装卸就是铁碰铁,怎么能不响呢?”说出口的道理很硬,没有说出口的道理更硬:桥吊队实行的是计件工资,多吊一箱就多挣一份钱。搞无声响操作,轻拿轻放,不明摆着要降低速度,减少收入么?

许振超没多解释,自己动手练起来。他通过控制小车水平运行速度和吊具垂直升降之间的角度,操作中眼睛上扫集装箱边角,下瞄船上装箱位置一点,手握操纵杆变速跟进找垂线。打眼一瞄,就能准确定位,又轻又稳。然后,他专门编写了操作要领,亲自培训骨干并在全队推广,以事实说服人。就这样,“无声响操作”又成了许振超的杰作、青岛港的独创。

1997年11月,老港区承运一批化工剧毒危险品。这个货种一旦出现碰撞,就有可能引发恶性事故。为了确保安全,码头、铁路专线都派上了武警和消防员,身着防化服全线戒严。船靠岸后,在许振超的指挥下,练就一手“无声响操作”的桥吊司机们个个精心操作,一个半小时,40个集装箱被悄然无声卸下,又悄然无声装上火车。船东代表感慨地说:“你们的作业简直是‘行云流水’,太神奇了!”

“咱当不了科学家,但可以做个能工巧匠。”

当了队长的许振超,除了开好自己的桥吊,还想做更多的事。

一次,队里的一台桥吊控制系统发生了故障,请外国厂家的工程师来修。专家干了12天,一下子挣走4.3万元。这件事深深刺痛了许振超。他想,如果自己会修,这笔钱不就省了吗?

然而,桥吊的构造很复杂,涉及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等6门学科,就是学起重机械专业的大学生也至少得两、三年才能够处理一般性故障。许振超只有初中文化,可为了攻克这门技术,他着了魔似地钻研,终于发现,所有的技术难点都集中在一块块控制系统模板上,而这正是外国厂家全力保护的尖端技术——不仅没提供电路模板图纸,就连最基本的数据也没有。

许振超不信邪。每天下了班,他拿着借来的备用模板,一头扎进自己的小屋里。一块书本大的模板,一面是密密麻麻镶嵌的上千个电子元件,另一面是弯弯曲曲的印刷电路,这样的模板在桥吊上一共有20块。为了分辨细如发丝、若隐若现的线路,许振超专门用玻璃做了个支架,将模板放在玻璃上,下面安上100瓦的灯泡,通过强光使模板上隐身的线路显现出来,然后一笔一笔绘制成图。光分辨这2000多个焊点,已够麻烦了,要弄明白它们之间的连接更麻烦。一个点前后左右可能有4条连线,而且每一条连线又延伸出两条连线,两条再变成4条,最多的变成20、30根连线,每个点、每条线,许振超都要用万用表试了又试,一条线路常常要测试上百个电子元件,直到最终试出一条通路来。这样精细的活,特别累眼,累得看不清了,许振超就到冰箱里取出冰块,敷上一会儿。接着再干,每天晚上坚持干3个多小时。

就这样,许振超用了整整4年时间,一共倒推了12块电路模板,画了两尺多厚的电路图纸,终于攻克了技术难点。这套模板图纸后来便成了桥吊司机的技术手册,成了青岛港集装箱桥吊排障、提效的“利器”。一次,一台桥吊上的一块核心模板坏了,许振超跑到电器商店花8元钱买了一个运控器,回来换上后桥吊就正常运作了。而这要是在以前,换一块模板得花3万块钱!

2000年,队里的6台轮胎吊发动机又到了大修的时候。许振超找到公司领导主动要求,把这个项目交给他组织技术骨干来完成,一来锻炼队伍,二来节约资金。面对复杂的维修工艺,他与攻关小组一起边琢磨边实践,加班加点,提前完成了轮胎吊发动机的大修。近几年来,经他主持修理的项目累计为青岛港节约800多万元。

许振超的维修技术出了名,公司奖励了他一台传呼机,许振超的传呼机一天24小时都开机,只要桥吊有故障,随叫随到,随到随修。

掌握了修桥吊的技术,许振超仍不满足。因为作业中桥吊一旦发生突发故障,如果不能及时排除,将对装卸效率和船东利益造成严重影响。许振超又提出了一个新目标——“15分钟排障”。他从解剖每一个运行单元入手,不断探索,终于做到心中有数,手到“病”除。目前,桥吊队从接到故障信息,到主管工程师到场排除,已缩短到15分钟以内。

“现代化大生产说到底最需要团队协作。仅凭我一个人,就是一身铁又能打几个钉。”

2001年,青岛市和青岛港集团实施外贸集装箱西移战略,启动前湾集装箱码头建设。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1月下旬,桥吊安装仍然没有大的进展。关键时刻,青岛港集团总裁常德传现场发布任命:许振超任桥吊安装总指挥,年底前完成桥吊安装。

接下任务,许振超办了两件事:一是打电话告诉爱人,从现在到年底一个多月不能回去,让她放心;二是买了10箱方便面,往现场一扔。

前湾码头当时还是一片荒地,现场办公就在工地上一个集装箱里。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天气,集装箱里里外外一样冷。每天早晨脸盆里的水都冻成冰坨,穿上工作鞋先要跺几分钟。吃饭要到三里地以外,错过点只能干啃方便面、凉馒头;睡觉就在集装箱一角铺上硬纸壳加大衣。有一次许振超发烧,几天不退,身子像散了架一样,走路都发飘。但晚上给家里打电话仍是那句话:“工程进展顺利,我一切都好。”

妻子许金文和女儿小雪放心不下,乘轮渡到码头上看望许振超。只见他眼里布满血丝,嘴上裂着口子。荒凉的前湾码头空地上,只有两个铁皮集装箱。其中一个,就是许振超的办公室兼卧室,里面的“家当”有三件:一把电水壶,一件军大衣,一张硬纸壳。妻子含着眼泪说:“这么苦,你的身体怎么受得了?”许振超笑笑说:“做心里喜欢的事,就不觉得苦。”

经过40多天的奋战,重1300吨、长150米、高达75米的超大型桥吊,终于矗立在前湾宽阔的码头上。许振超和工友们激动地流下了热泪。而许振超的风湿病又加重了,走起路来左腿常常不敢吃劲。直到现在,每天晚上睡觉时,都得穿上厚厚的毛袜子。

随着港口西移战略的顺利推进,一个念头在许振超脑海里越来越强烈:提高装卸效率,创造集装箱装卸船世界纪录!

2003年4月27日,青岛港新码头灯火通明,许振超和他的工友们在“地中海阿莱西亚”轮上开始了向世界装卸纪录的冲刺。20:20分,320米长的巨轮边,8台桥吊一字排开,几乎同时,船上8个集装箱被桥吊轻轻抓起放上拖车,大型拖车载着集装箱在码头上穿梭奔跑。安装在桥吊上的大钟,记录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4月28日凌晨2:47分,经过6小时27分钟的艰苦奋战,全船3400个集装箱全部装卸完毕。许振超和他的工友们创下了每小时单机效率70.3自然箱和单船效率339自然箱的世界纪录。5个月后,他率领团队又把每小时单船339自然箱这个纪录提高到每小时381自然箱。

青岛港集装箱“10小时完船保班”这块品牌,让这项纪录擦得更加金光闪闪,“振超效率”扬名国际航运界!

而许振超总是谦虚地说:“装卸效率是集体协作的结晶,现代化大生产说到底最需要团队协作。仅凭我一个人,就是一身铁又能打几个钉。”几十年来,许振超创出了许多绝活儿,也带出了一支会干绝活又能创新的团队。现在,队里涌现出了许多像他一样的装卸专家,不少技术主管成功地主持了许多桥吊的电控改造,桥吊队维修班还改进了桥吊钢丝绳更换方式,大大缩短了换钢丝的时间——这个时间又为全国沿海港口最短。

更令许振超和他的桥吊队振奋的是,“振超效率”产生了巨大的名牌效应,青岛港在世界航运市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一年来,海内外,世界许多知名航运公司,主动寻求与青岛港合作,纷纷上航线、增航班、加箱量,仅短短8个月时间,青岛港就净增了13条国际航线,实现了全球通。2003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20万标准箱,实现了24.3%的高速增长。

在热火朝天、一派繁忙的青岛港码头采访许振超时,这位朴实的“老码头”指着海上熙来攘往的货船,说了一句很朴素的话:“货走得快,走得好,咱心里就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