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伙为了美女和黑老大比掰手腕这劲可真大电视剧
农村小伙为了美女和黑老大比掰手腕这劲可真大的电视剧叫《为爱放手》
剧名:《为爱放手》
为爱放手剧情介绍
事业如日中天的张大鹏离不开他的助手高敏,这个精明能干的女人是他事业的支撑者,又给他无微不至的爱,但他总觉得这爱少点什么,直到报社女记者姚遥出现在他视野中。
大鹏一直热心慈善坚持奉献社会,突患的肾衰竭使他绝望,只有换肾才能挽救他的生命,但罕见血型使得机会渺茫。
大鹏来到宝山村捐资重建小学,替与他血型相同却突遇车祸身亡的村民刘铁锤伸冤,并将其儿子刘俊辉安排到他公司工作。在张大鹏的精心设计和温情感召下,小刘自愿捐肾。
一:实力是基础。长期坚持锻炼。既要练习力量也要注意爆发力练习。
二:技巧也重要。认真对待每一次比赛。赛后思考一下,总结得失。
三:别人比赛时认真观察,相互交流。多问多听。
祝你进步一点点取得成功。
专家建议,在掰手腕前,应该充分活动腕、肘、肩关节,做几个屈伸活动让小臂充血,这样可以降低受伤风险。如果双方力量相差无几,相互不要硬撑,这样更加容易骨折。如果是骨质本身比较脆,或者正在发育期的青少年,尽量不要进行此项活动。
据悉,此前,宜兴就有2位小伙子因为掰手腕,导致肱骨骨折,相继入院治疗。
小周是宜兴人。最近,小周的好友小张从内蒙古来宜兴游玩,因为两人都爱好健身,小张提议两人比试一下掰手腕,看看谁力气大。小周二话没说就答应了,正当两人相持不下时,只听“咔嚓”一声,小周当即感觉左上臂疼痛,使不上劲。
在场的朋友赶紧送小周到宜兴市中医医院急诊,X线检查显示:左肱骨骨折。骨伤科医生为小周实施了左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无独有偶。不久前,15岁的小王也因和同学掰手腕太用力,导致肱骨骨折而住院手术治疗。
扩展资料:
掰手腕导致骨折的原因
宜兴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十六病区主任汤俊连介绍说,掰手腕时,当一方想要扳倒对方,需要瞬间发出超过对方数倍的力量进行攻击。在这个过程中,上臂肌肉向上向外收缩,前臂肌肉向内向下收缩,两种相反的力同时作用在扭曲的手臂上。
这时若遇到对方同等的力量相抗衡,巨大的力量冲击,很容易使上臂的肱骨出现螺旋形骨折,甚至造成前臂骨折等情况。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掰个手腕,小伙骨折了!
我是两个小学生的老师,平时除了教给他们功课外,还要教他们更多成长的道理。他们两个的监护人和我母亲一样都是中学老师,而他们都是因为工作太忙,没时间教育自己的孩子,所以我这个家教责任重大。每每他们顽皮时,我猜想我小时候是不是也这样淘气,而我的母亲,她又是怎样教育我的呢?
我母亲今年四十九岁了,这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可是由于工作出色,校长再三把她留下了。现如今最时尚的头衔,什么高级职称,优秀讲师,教师骨干啦,还有优秀班主任,这些一切的一切我母亲都拥有。在工作上,她的称职可真是没话说。可是她在家里却不怎么称职,现在她也许感觉到了吧。她好像不怎么顾家,因为家中的大小事务近几年基本上是由我父亲做的(我外出上学了)。大家都说我的父亲退休了,有的是时间,我妈工作忙,没时间做。我的母亲似乎真是很忙,最近几年也没什么时间在家陪我父亲说说话了。
因为上学,我去了离家很远的城市,自然也就离开了我的父母亲。也因此我和母亲的交流便少了许多。寒暑假期间,很难得回一趟家,有许多时候我母亲不是因为有事要去学校,就是去其他同事那儿帮忙搞电脑去了。说是其他同事不怎么会,没她可不行呢,大家公认我的母亲是位电脑高手。
妈妈,这个家有您有爸爸有我,才美满幸福,我和爸爸都很爱您,您在家里多呆上一会儿吧!
我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一名工人,虽然我们是平凡的三口之家,但我的母亲为我做着不平凡的事,使我的生活看上去很优越。可是,只有我知道她是怎么为我负出这一切的。
我的母亲是个坚强的女性,生活的艰辛从来不让我知道,并且给予了我与其它孩子一样的物质生活,让我看上去和其它孩子没什么两样。从而使我有了更多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三年的大学生活,母亲为了攻我读书,劳心劳力的做了很多的工作,(那时母亲和父亲早已下岗一年多了),每次在电话里,她从来没有让我发觉什么。但当我放假回到家的时候,从她厚厚的手茧上,我才发现,她为了让我不比其它孩子少什么,为了让我的生活更好些,为我做了太多太多..............。为了争口气,不让我的母亲失望。念中专的时候,在学校举办的打字比赛中,取得了校第二名。并对口升学考上了大学。在大学里,我曾经多次得过奖学金,并在我的努力工作中,成为了一名学生会干部(系文艺部部长和艺术团团长),但这对于我来说,并不算什么。但在我母亲的眼里面,她女儿永远是最棒的。想起我的母亲,我有很多说不出来的愧疚。
毕业后,面临着校园与社会的巨大转变,就业成了我最大的问题。因为我想早点挣钱来回报我的母亲。当我徘徊在社会之间,寻找我那一丝丝经不起打击的梦想时。母亲打来了电话对我说:“女儿,你需要什么,妈妈都会满足你的。因为妈妈希望你能过得好。”
是呀!妈妈,你已经为我负出了太多太多,我还能再向你伸出手,奢望什么、索取什么吗?我做不到。因为我知道您太累了,是该让我一个人把我自己的人生走下去的时候,毕竟我现在已经独立了。在长春打工的日子里,我用自己平日里积攒下来的钱,考取了驾驶证和东北师大自考本科证等。当我把沉甸甸的证书摆在你面前时,你流泪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你流泪啊!生活的艰辛你都没有流过眼泪,而这次你竟然流泪了。
母亲啊!女儿一直的再向你索取。所以现在是女儿真正想要报答你的时候,却发生了不在女儿能力范围内的事。我实在是无言向你开口,因为我知道这事更不是你能力范围内的。何况,我知道你为我和我们这个家负出了很多很多................
我的母亲
昨日整理抽屉,突然发现妈妈以前给我写的一封信,若不是拾来重读我早已忘记过妈妈曾经给我写过信。
以前电话通迅不方便的时候,一般都是书信联系,我们子女跟父母之间的通信一般都是父亲和子女之间的通信,母亲有什么话要说,也都是让父亲在信里写出来,父亲这时会写:你母亲说如何如何之类。因此,突然见到母亲的信,又是惊讶了一会。父亲那段时间得了脑动脉硬化,脑子极不管用。
母亲读书不多,父亲是高小毕业,想必母亲连高小都是没有读到的,否则父亲就不会常常取笑母亲了。母亲常常叹息,若不是当初兄妹多需要她出来赚工分的话,必定不是如此,她的成绩当年有多好多好。而此时父亲也会说他的成绩一直是班里第一,还有人用鸡蛋之类换他的作业本抄。那意思就是说他还在读书的时候已经可以赚取自己的生活费了。
父亲读书少,是因为爷爷死得早父亲不得不缀学赚取弟妹的生活费,母亲缀学是因为那个年代兄妹多而女子读书无用论依然在农村流行。奶奶是大户人家出身,因此她的观点就是老大要维持家计而不分男女。
若不是那个年代,父亲家成份问题,而母亲愿意嫁来,那么父母是少有缘份的,因为他们完全是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
尽管母亲读书少,而且几十年没有动笔,却依然能写一封完整的信来,让我感到惊奇。因为很少呆家中,因此,很少知道母亲的情感和想法:我初中就开始住校,然后高中住校,大学住校,然后就是工作结婚。寒暑假回家多是串门会同学了。因此,跟父母一直很少交流。
母亲在给我的信中说:我托人带回去的三包零食品她已经收到,非常谢谢。小妹回家给他们买了几百块钱的东西,又拿了200块钱给他们,他们不要,推来推去,小妹生气了,于是妈妈接过了他们给的钱。
母亲在信里说:小妹工资低,又没有买房子。瘦的不成样子。好可怜可能是舍不得吃(老妈哪知道如今的城里女人时髦瘦)。她不想拿小妹的钱,主要是想让他们少花点钱。可是,没想到好心办了坏事,让小妹生气了。于是,她只好接下了他们的钱。买来的衣服,让小妹的两个父亲一人一套(我的父亲,小妹的家公也就是小妹的另一个父亲了),小妹接受了。另外,小妹今年三十了,她给小妹300块,哥给了小妹200块,那边的父亲过生日,她又给了小妹400块。母亲说不亏待她。
母亲总有一种悲天悯人的心态,对小妹的怜惜,我倒是赞成,但是,对于兄长的纵宠,我就不大喜欢了。
母亲总是说不要我给的生活费,可是,在我自己能吃饱之余,我的钱又不够存来干点什么的时候我总是将它花掉,因此,我每年总会邮寄或给点钱给父母的。父母要回给我们,我总是坚持不要,告诉他们我们的生活还可以。父母总是把这些钱存了起来,然后在某一天一次性就给了哥哥。
哥哥,其实算起来,在农村来说,收入应该是不错的。结婚头几年,每个月有600多的收入,而那个时候我一个月才不到100块。我后来有几百快的时候,他差不多有1000块了。后来我的工资高了,他的收入低了,但是,不管怎么说,一个月几百快还是有的,再加上其他收入,日子怎么说过得也算不错了。家中大事,人情来往又都是父母在走。在农村,花费最多的其实也就一个人情来往。可是,哥哥却不知为何总要从父亲这儿借钱。说是借,自然是没有还的了。农村自古以来儿子借老子的,就是有借无还的。当然,老子借儿子的,也是有借无还的。
那年,干什么,父母就拿出几万给哥哥了。前年,哥哥说是所住房子风水不好,要重建,父亲又是拿出2万多。看着父亲身无分文,老公急忙忙又邮寄几千回家给父母,父母拿到钱,又把此前拿出给了哥哥。这也就罢了。上月,听婶子说,父母又拿出1万多给哥哥与人合股干什么了。
唉,真拿他们没有办法。
我回家的时候,老公拿出一千,让我带回家给父母。当我听说老妈又那钱给哥的时候,就生气。所以当母亲说不要我的钱的时候,我就没有硬塞,那就少给点吧。
可能是母亲身上也实在是没有钱了,因此她拿了800。
哥嫂基本不在家,家里一切都是父母操持:家里的农田菜地还有一些烦人的事情。我跟父母说:你们出来吧,到我这或者去小妹那。小妹孩子还小,希望父母帮她照看一下。
父亲将决断权推给母亲,母亲说:你哥嫂不在家,我们再出去,这个家就空了。我们还是不能走,要帮他看着这个家。
我说:钱是赚不完的,何苦这么辛苦?
母亲说:也不是想要赚钱,能做的时候,不做的,心里也不舒服。不做,什么都要买。去了你们那,吃现成的,什么都要花钱。能省一点就省一点吧。
我说:既然哥哥赚钱了,那就让他用钱去买,有什么不好?
母亲依然坚持不出来,要守着那个家。
其实,也并不是母亲不心疼我或者不心疼小妹。记得以前我跟先生吵架的时候,母亲急得不行,让怀孕八个月的小妹从另一个城市跑到我这个城市来看望我看我们到底如何,在母亲知道我们吵架的那段时期,父亲说母亲是日日担心,夜夜恶梦,总是在梦里哭醒。父亲让我们每一个月或者半个月回一个电话或者写一封信给家里,让家里人放心我们。懒惰如我,总是在快乐的时候忘记了母亲,在难过的时候又故意不去打扰父母,因而,总是少了消息。于是以来,父母不得不赶紧在家里装一个电话,时不时的打个电话来查探一下我们是否一切安好。
父母对小妹的偏袒其实更甚。记得过年的时候,妹妹给了父母一些钱,说是孝敬父母的,出门的时候,父母给小妹孩子的红包,那可是小妹给父母的3倍啊。母亲怕我心里不平衡,先问我好不好。当然我无所谓,反正那钱不是我的。我跟父母说,不管怎样,你们要留点钱放身边给自己用。母亲说:我们你就不用担心了,还有某某某某借了我点钱还没还,他们还了,我们就有钱了。
父母总是这样。孩子小的时候,含辛茹苦把孩子拉扯大,一个鸡蛋都舍不得吃,留着给他们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吃或者留着卖钱。如今孩子大了,依然担心着孩子少这少那甚至为孩子负担孙辈的费用。
家里的财政大权全在母亲的手上。钱财如何支配,也许是母亲说了算,也许是父母商量着出来的结果。
母亲自己舍不得去买点什么补品,那个几十块钱一包的花旗参都舍不得吃,还留着给这个姐姐那个弟媳。可是,把好不容易存积起来的钱,却又总是这么轻轻松松送了出去:一些给儿子,一些给女儿,还有一些说是借给姐妹兄弟。
但是,借是借,什么时候会还?也许,借了就借了,父母从来也没指望过别人还回来?
总是想让母亲心硬一点,总是游说母亲去买点东西吃。可是,似乎我的游说从来就没有生效过。浪费了我不少口舌,浪费我不少长途电话费。昨日是我发誓游说的最后一次:我再也不管他们了。
唉,这就是我的母亲我的父母。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今年过年期间,南方几乎天天都处于阴雨之中。一个多月没看见过太阳的日子,连过年的喜庆也似乎笼罩着一种沉闷,人的心情也一如天空一样阴郁。
前些年,母亲不慎摔了一跤伤到了腰,虽然在医院躺了一个多月控制住了伤情,但后来还是落下了阴雨天就腰酸背疼的毛病。那段阴雨天气期间,母亲就是在这病痛的折磨之中度过。
2月3号,我放假回到家里过年。看到我回来,母亲有说不出的欣喜,腰上的病痛似乎也减轻了许多。那些日子,母亲忙前忙后张罗着过年的一切,阴雨的天气和身上的病痛,似乎丝毫也没有影响到她那喜庆的心情。看到母亲那欢快忙碌的样子,我那因担心母亲身子而被揪得紧紧的心,也随着母亲那忙碌的身影一起欢快了起来。
一年到头忙忙碌碌盼望着的过年日子终于到了。
大年三十一大早,母亲就起来忙开了。由于老家那个地方过年历来是中午吃年饭,因而每年的这一天母亲都起得特别的早,为的就是能让一大家子早点吃上那顿喜庆的年饭。
忙活了一上午,母亲终于弄好了一桌丰盛的年饭。小妹两口子因为春节期间值班没回他们老家,因而母亲也把他们叫了过来一起过年。一大家子欢聚一堂,这顿年饭吃得热热闹闹。母亲看到一大家子这难得的团圆喜庆场面,浑身上下似乎也透着那洋洋的喜气,而我看到母亲那欢乐的样子,心里也有说不出的欣慰。
淅沥的小雨,丝毫没有阻缓这欢乐祥和的喜庆气氛继续弥漫延续。连着几天,母亲都是这样欣快地操持忙碌着,而我由于一年在外难得回来,因而那几天我走亲访友也同样忙得不亦乐乎,心中丝毫没有体会到母亲那忙碌的辛苦,也丝毫没有想到为母亲分担些什么。
终于在大年初五那一天,母亲没有象往常那样早早地起来。取代她在厨房忙碌的,是难得进厨房的父亲。躺在床上,听到厨房里传来的父亲那磕东碰西的声音,我的心被紧紧地揪了起来。
急急地来到母亲床前,母亲已被腰上的伤痛折磨得起不了床。我慌张地要打电话送母亲去医院,可母亲怎么也不同意,她说大过年的进医院不吉利,还说这老毛病就是进医院也一下子好不了。在母亲一再坚持下,我也就打消了送母亲去医院的念头,只好打电话给我那在医院工作的同学,请他带上几个医生到我家来出诊。
在医生连着几天的精心治疗下,母亲的病情似乎有了些好转,我们阴郁的脸,也随着那外面的天气一起放了晴。
一天下午,我应同学之邀要出去吃饭,家里就只有父亲和母亲俩人在家了。父亲为图方便,晚上想吃面条,而母亲由于胃口的关系,却想吃顿用芋头包的饺子。母亲这一“特殊”的要求,着实忙活了笨手笨脚的父亲,当我从外面吃完饭回来,父亲才把那些包得很不象样的饺子下了锅,而这时,已经差不多到了晚上八点了。
日子在医生进进出出的身影中悄然过去。一个星期后,母亲已能下床走动了,这时的我,焦虑的心情才放松了下来,而母亲,又闲不住地为一大家子忙活了起来。
转眼就到了元宵,我的假期也结束了。那天一早,母亲早早地起来为我打点行装,她还特意从超市为我买了十多袋汤圆饺子之类的东西叫我带着,并不时地叮嘱着我少熬夜之类的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情。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很难得在家过元宵节,而今年的元宵节,我也只能在家吃一顿早饭就得上路。吃饭的时候,母亲煮了很大的一碗汤圆,和父亲一起陪我吃着。父母平时均不喜甜食,家里除了招待客人,父母几乎不怎么接触甜制品,而我也似乎难得看到父母吃汤圆之类的甜东西。捧着甜甜的汤圆,听着母亲那絮叨的嘱咐声,我的眼睛不禁一阵发潮……
如今,我离开家已有近一个月了。南方的春天,阴雨绵绵,这一个月来几乎就没有晴过几天。每当看到外面这阴沉的天气,我的心也就跟着一起阴沉了起来,心里充满了对母亲无限的挂惦,而母亲叮嘱我防冷添衣之类的电话,也总会伴着阴雨天气的来临响起。
难得一见的太阳终于露了脸。今天是个难得的好天气,和煦的阳光照在身上,给人一种暖暖的感觉,沐浴在这温暖的阳光里,身心有一股说不出的舒畅。
真的有点想家了,明天,就让欢乐的心灵伴着欢快的身躯一起,回家!
为啥庞涓这么牛逼?因为他遇到个好老师王诩。他在一个叫鬼谷的地方建了一所学校,出产了庞涓,孙膑,苏秦,张仪战国四大明星,堪称鬼谷造星工厂,后世就把王诩老爷子叫做鬼谷子。庞涓应该算是大师兄了(也有说孙膑大的,两千年前的历史都是大家拼出来的,大伙别太较真),在鬼谷老师的精心培育下,自我感觉良好,于是早早的就出山,跑到魏惠王这里拜将,成为一代战神。
不过庞涓心里总有一个疙瘩,就是他的师弟孙膑。庞涓心里清楚,孙膑号称孙武后代,底子本来就厚实,加上学习更加刻苦用功,将来出道后实力肯定会压过自己。与其将来有一天被孙膑压制,不如早点把他控制住。于是庞涓就给孙膑写信,邀请他来魏国跟庞涓一起共事,使得魏国更加强大。如果魏国有了庞涓和孙膑两员大将携手,这个战斗力几乎当世无敌。可是庞涓心里却有自己的小九九。
孙膑到了魏国不久,庞涓就捏造了一个故事,说孙膑私通齐国,并且找到了孙膑出卖魏国的证据。孙膑本来就是齐国人,加上刚刚踏上社会不懂得人心险恶,很快就落了个人赃并获。庞涓毕竟是孙膑的师兄,俩人也没啥仇恨,只要让孙膑别在仕途上超过自己就可以了。于是庞涓也没有杀孙膑,只是给他施以膑刑,让他的双腿残废,并且在脸上刺字,关进监狱。孙膑后来也明白了故事的来龙去脉,知道了幕后主谋竟然是之前自己敬仰的大师兄庞涓。于是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装疯。庞涓听说孙膑疯了,当然不信,哪里有这么巧的事情,就把他扔到猪圈里看看。没想到孙膑到了猪圈又哭又笑,甚至把猪粪搁在嘴里,正常人打死都不会这么干的。庞涓心想,这下要是孙膑不疯,那就是自己疯了。于是魏国上下都不再理会这个疯子,就像几年前没人理会那个叫商鞅的秘书一样。孙膑不久也离开了那个猪圈,开始在大梁街头要饭,没多久他就在一次机缘巧合下坐上了开往齐国的马车。
孙膑为啥会有机会逃到齐国呢?其实一开始去齐国的不是他,而是魏惠王。因为他听说齐国的国君田因齐是个很有意思的人,这个人就是后来著名的齐威王。齐威王接替老爹齐桓公(这个齐桓公叫田午,不是三百年前那个姜小白)即位后,发现齐国也是内忧外患,被三晋欺负欺负也就算了,就连小小的卫国,鲁国都敢打齐国。于是齐威王发奋图强,立志让齐国再次强盛。他爹在位时创建了著名的稷下学宫,齐威王就让稷下学宫进一步发展壮大,使得这里成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重要基地。同时,齐威王不拘一格重用人才,弹琴的邹忌,教书的淳于髡等人都成为齐威王的左膀右臂。他还暗中派出使臣去地方考察干部,提拔了一大批政绩优良的官员,历史上有名的即墨大夫就是齐威王提拔的。
魏惠王一看,齐国看来是要正儿八经的搞一下,甚至将来要跟魏国扳手腕了。于是他要自己跑一趟,去跟齐威王聊聊天,讨论一下治国方略。公元前355年,魏惠王来到临淄,跟齐威王展开会谈。开完会以后,东道主齐威王就留下魏惠王一起打猎。魏惠王指着自己车上的夜明珠问齐威王:“你们齐国有没有宝物啊?”齐威王说:“我们也有宝物,只是跟你们不太一样罢了。我有檀子守南城,楚国不敢东向;有盼子守高唐,赵国人不敢过河;黔夫守徐州,燕国和赵国有几千人来投奔齐国。这些人都是我的宝物啊。”魏惠王羞得满脸通红。齐威王重视人才的名声却是打的天下皆知,包括当时正在魏国街头要饭的孙膑。后来齐威王也派使节回访魏惠王,齐国使节见到这个要饭的气度非凡,就把他悄悄的藏在了前往齐国的马车中。
孙膑到了齐国之后,经过介绍来到了齐国大将田忌家中,成为田忌的门客。有一次田忌跟齐威王赛马,双方各派出三只骏马比赛。大臣的马匹质量再好,也跟君主的有些差距,于是比赛结果毫无悬念,田忌0:3大败。估计之前的结果也一直是这样吧,也不知道田忌为啥这么死心眼一直跟齐威王玩。但是没过多久,田忌又提出来要跟齐威王玩赛马,这次下重金赌注,并且表示还用上次那三匹马。齐威王心想既然有人来送钱,那就再玩一把好了,于是再次派出上次那三匹马跟田忌比试一下。第一局,田忌惨败,而且比上次比赛差距更大。正当现场所有观众朋友都在叹息田忌脑子进水或者变相给领导送礼的时候,田忌的马匹竟然以微弱优势连扳两局,田忌2:1反败为胜。齐威王大为不解,田忌则为齐威王解开迷惑:“大王派出的第一匹马是上等马,我用下等马去比,自然大败。大王的第二匹马是中等马,我派出上等马取胜。第三匹大王用的是下等马,我用中等马取胜。这个主意是我的门客孙膑告诉我的,此人有大才,大王可以重用。”这就是著名的田忌赛马的故事,而真正的赢家以及背后的谋划者,则是那个已经不能站立的孙膑。齐威王跟孙膑探讨兵法,发现此人才能深不可测,便要重用他为大将。孙膑说自己秘密来到齐国,加上现在形象也不好,还是先在田忌帐下做个军事吧。他要保持一定的神秘感,至少不能让庞涓知道。
魏惠王并没有被齐威王的雄心壮志以及齐国的人才济济所吓倒,而是进一步忙着东征西讨,称霸诸侯,因为至少当时庞涓还是无法战胜的。于是魏惠王派庞涓亲自率兵进攻赵国,目的很简单,灭掉赵国,将其并入魏国版图。魏国大夫季梁听说这事,跑来跟魏惠王讲了一个故事:“我前两天遇到一个朋友,正在坐车往北走。我问他要去哪里,他说要去楚国。我就奇怪了,楚国在南方,你往北走干嘛?他说没事,我的马好,我的司机技术也是杠杠的。我说就算你有宝马和司机,但是走的路不对啊。他说不怕,我有钱,能到楚国的。”这个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吧,就是著名的“南辕北辙”。季梁继续跟魏惠王解释:“方向不对,车马再好也只会让自己离楚国越来越远。如今魏国志在称霸,我们却跑去灭赵国,这又如何取信天下诸侯呢?”不过魏惠王没有理他这一套,还是让庞涓带上魏国最强大的八万军队,雄赳赳气昂昂的向赵国杀去,一路遇神杀神,见佛杀佛,很快就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赵国实在顶不住了,就派人来齐国求救。说起此时的赵国,也是挺悲催的,想想他们的先祖赵鞅赵无恤父子,先后独自顶住晋国范氏,中行氏,以及后来强大的智氏,魏氏,韩氏的进攻,并且在晋阳之战彻底消灭智氏,为三家分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赵国地理位置又好,北临代国,几乎是战国时期战马最丰盛的国家。可是后世的赵国国君一个不如一个,也没啥人才冒出来。此时就连韩国还灭了郑国,并且推行了申不害的变法,大大增加了国力,而赵国却逐渐沦落到人见人欺的地步。齐威王接到了赵国的鸡毛信,立刻开会探讨是否救援赵国。经过了几轮激烈的争论,齐国内部主战派获胜,齐威王派出田忌带上八万大军解救赵国。
田忌一边带兵走,一边跟自己的秘密军师孙膑商量对策。田忌的意思很简单,带上八万人直接杀向邯郸,帮赵国解围。孙膑不赞成这么做,因为他觉得邯郸已经扛不住了,随时可能被魏国攻陷;而且齐军长途跋涉,劳师远征,到了邯郸就会被魏军以逸待劳的直接干掉了,吴起训练出的武卒可不是白给的。孙膑建议,趁着魏国国内空虚,主力都在忙着打邯郸的时候,直接进攻魏国都城大梁,魏军必定回来救大梁,邯郸之围可解。田忌觉得有道理,就采用了孙膑的建议。为了把戏能够演的更加逼真,孙膑先用羸弱的齐国地方武装攻打魏国要地平陵,自然大败而归,让魏国上下都觉得齐国人是出来打酱油的。没想到几天之后,一支齐军突然进入魏国境内,直接冲着大梁杀过去。这下魏惠王慌了,赶紧让庞涓带兵回来援救。庞涓眼看着攻破邯郸近在眼前,但又不能不管自己老大的死活。于是留下魏国主力继续攻打邯郸,自己带上万把人,急行军赶回大梁,来驱逐那支看上去不堪一击的齐国军队。
正当庞涓的部队经过桂陵,马上就要回到大梁的时候,正好碰见以逸待劳的八万齐军。回来解救大梁的魏军全军覆没,庞涓被俘。这就是发生在公元前353年,历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战,也是我们熟知的典故“围魏救赵”的来源。当庞涓见到了齐军大帐中的孙膑时,自己肠子都悔青了,早知道当初就一刀解决他算了,没想到自己还是败给了孙膑。虽然魏军最终还是攻下了邯郸,但是魏国第一名将庞涓可落在了齐国人的手上。其实当时齐国也可以杀庞涓,灭大梁,然而考虑到天下形势以及各国的制衡关系,大家都各自退了一步。两年后,楚国跑出来给大伙调节,魏国把邯郸还给人家赵国,齐国释放庞涓,楚国顺手从魏国南部捞点油水。
一看到魏国在齐国面前吃了败仗,有一个人可高兴了,就是在西边一直盯着魏国的商鞅。于是商鞅率领秦军适时出兵,攻占了魏国的安邑等地,这里真不能说商鞅多么牛,确实是魏国主力都跟着庞涓打邯郸呢,没空搭理秦国。后来魏国缓过劲来,派出大将龙贾在河西地区反击秦军,并且取得了胜利。商鞅这才看明白,此时的天下老大还是姓魏,于是乖乖的撤兵回秦国,秦孝公还跑去跟魏惠王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之后几年内中原没有大的战斗,大家继续猫在家里舔舐伤口,发展经济,改革变法,反正都是各忙各的。魏惠王这边本来底子就好,恢复的也快。公元前344年,魏惠王的那颗齐桓晋文的称霸之心再一次膨胀起来,准备以觐见天子的名义,叫了十二个诸侯一起会盟,重图霸业。那些小国家来了几个不知道,但是有个大国家倒是派了一个熟人来参加,那就是秦国的商鞅。虽说这次商鞅也有重新回老家看看的意思,更多的还是来给魏惠王拍马屁的,确切的说是给那马屁股上点把火。“现在魏国沃野千里,物产丰富,兵多将广,你们才是真正的天下第一强国啊。所以你们还图什么霸业,而是应该登上王位,以王者之尊面对天下诸侯。”此时的魏惠王已经彻底忘记了公叔痤临终前怎么推荐商鞅的了,只记得商鞅那句王者之尊。于是觐见天子也免了,魏惠王直接会盟诸侯,使用天子礼仪,自己称王。这就是为何魏罃能够叫做“魏惠王”,而他爷爷魏斯功劳那么大,也只能被后人喊一声“魏文侯”。从这时候开始,周天子可就彻底没人在乎了,春秋时期大伙还都打着个尊王攘夷的牌子到处抢地皮,现在诸侯直接变成了王,跟天子平起平坐了。
不过商鞅和秦孝公可没安什么好心,因为魏惠王一称王,他立刻变成了全天下的敌人。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就是魏国的好邻居韩国,韩昭侯公开宣布,不承认魏国的王号。魏惠王再次拿出自己善用的简单粗暴的解决方式,打架。那个庞涓也雪藏了十来年,桂陵之战被俘的心理创伤也该抚平的差不多了,加上魏国的军事势力跟韩国还是不在一个档次,魏军再一次势如破竹的杀入韩国内部,逼近韩国首都新郑。
韩昭侯也知道十年前桂陵之战的故事以及齐国的强大,立马跑去齐国搬救兵,齐国再一次激烈讨论后决定发兵救韩国。不过孙膑担心齐国态度太积极了,有可能让齐国军队代替韩国受到魏军进攻。于是齐军一方面不断的送书信告诉韩国要挺住,自己很快就来救你们了,一方面继续在家磨蹭。公元前341年,魏,韩两家拉锯战打的差不多了,再打下去韩国就改姓魏了。田忌和孙膑这才带兵出击,又来了一个韩国版“围魏救赵”,绕开韩国,直接攻击大梁。吃了上一次桂陵之战的亏,魏惠王和庞涓都是早有准备,这次魏惠王再次派遣庞涓挂帅,并且让太子申压阵,带上十万大军正儿八经的要跟孙膑的齐国大军比试个高低。双方在平陵相遇,一看庞涓这次带着魏国精兵强将来跟自己玩命,孙膑令旗一挥:撤!于是齐军掉头就跑,朝着老家齐国飞奔而去。
庞涓也是用兵谨慎之人,一看齐国莫名其妙的撤了,不知道孙膑葫芦里卖什么药。但是他知道孙膑的狡诈,因此也不敢轻易追击,派出先遣部队探测没有埋伏之后,才带兵开始追击齐军。追到了齐军曾经的营地,庞涓派人检查齐军做饭留下的灶眼,推算了一下,发现齐军竟然有十万大军。庞涓想明白了,因为魏国武卒的战斗力当时首屈一指,他猜测孙膑不敢跟他正面交锋,顿时感到安心了很多。魏军继续追击齐军,第二天追到齐军营地的时候,发现做饭的灶眼只够五万人吃,而第三天发现灶眼只够三万人吃饭了。庞涓即刻有了自己的想法,一定是齐军已经四散逃窜,他们已经没有了战斗力。想到这里,庞涓在桂陵被俘并且在齐国大营蹲牢房的伤心事再次涌上心头,他发誓一定要用这次机会报仇雪恨。于是他让大部队缓缓前进,自己和魏太子申带了几千军队急行军连夜追逐齐军。当他们来到马陵的时候,发现那里道路狭窄,地形险要,而且天色已晚。前面探路的士兵突然发现,有颗大树拦在路上,并且树上有一段树皮被剥下,好像还写了字。庞涓听说后立刻过来,让士兵点燃火把,看到的却是这么几个字:“庞涓死于树下。”此时,上万发弩箭突然向魏军射来,几千魏军根本不是这些弩箭的对手,加上天黑道路难走,大部分魏军被直接射死。此时庞涓才明白,这又是孙膑给他设的陷阱,每天的灶眼减少也是孙膑刻意设计的(后世称为“减灶之计”),从而让他麻痹大意,甩下自己的大军以身冒险。庞涓万念俱灰,知道自己难以逃出,于是拔剑自杀,临死之前留下一句“遂成竖子之名!”一代名将就这样结束了自己辉煌但又充满了嫉妒心的一生。
两次击败魏军,田忌和孙膑应当为首功。孙膑本来暗示田忌让他趁机除掉在齐国与自己政见不和的相国邹忌,但是田忌没有这么做。很快他们两个就遭到了邹忌的陷害,被迫纷纷逃亡楚国。传说在齐威王去世后,他儿子齐宣王曾经召回孙膑,但是孙膑打完马陵之战后,再也没有在战国历史上留下他的其他领兵记录,只有他那部《孙膑兵法》流传于世,与孙武的《孙子兵法》齐名。而反观魏国,这几年的穷兵黩武以及面对齐国作战的连连失利,也让魏惠王前几年励精图治的积累和现有的武卒部队逐渐消耗。庞涓死后,魏国也没有了能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领兵大将。从这时起,战国初年不可一世的魏国已经开始走向了衰弱。
魏国的变化被商鞅清清楚楚的看在眼里。他知道,终于到了踢开魏国这块绊脚石,让秦国取代魏国成为中原霸主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