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珠帘用什么线穿比较好?
建议选用覆膜钢丝线
首先准备材料、工具
水晶珠是不可少的。建议串玻璃水晶的,它的光泽度好,而且不变色,挂久了只需要用湿布擦一下,即可光洁如新。亚克力的时间长了没有光泽且褪色。覆膜钢丝线,更结实定位珠,这个也是必需的,很多朋友串好的珠帘挂起来后歪歪扭扭的,就是因为没有加入这个小东东哦;专业轨道滑块,用来固定珠帘的。
工具需要:剪线钳、尖嘴钳。
1.白色的那个东西就是专业轨道滑块,卖窗帘轨道的地方都有,和轨道一起,一米十至十五元不等。一米轨道要配20个。
2.先往钢丝线里串两个定位珠,像米珠大小,有铜制有铁制。再串一个滑块,然后把线从定位珠里再串回去。这个很简单。用尖嘴钳夹紧。
3. 把线按照所需要的长度加上3-5cm剪断。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串。认为怎么好看就怎么串好了。最主要的是记住,每隔一断距离加一个定位珠夹紧,最后再串一个定位珠把线尾从定位珠再串回来,藏到珠子内夹紧定位珠就可以了
4.上面介绍的方法是从上往下串,也可以从下往上串,方法一样,就是最后加滑块。
大家是否发现水晶门帘在装饰您的家居时非常有用呢,不仅有简单的装饰作用,而且还有隔断和遮挡视线的功能。所以,您有没有想过自制水晶门帘呢?自制?也一定会很有趣。那么自制水晶门帘时都需要什么材料和怎样的步骤呢?
一、自制水晶门帘材料的准备:一般来说,一些小商品市场就有小珠子可供出售。正常而言,不需要购买太昂贵的水晶珠。要买的是具有良好光泽和颜色正的珠子。自制水晶门帘的好处就是让您可以随心所欲的有更多的尝试。选择珠子时,不一定使用透明色。选择更多的不同的颜色组合,有时效果会更好。
1、帘线:有两种类型,钓鱼线和钢丝线。据说好的钓鱼线性价比更好。
2、小珍珠:用来美化点缀,一小包装通常就足够了。
3、定位环:用于固定每个小珠子,一个直径约1-2mm,高1-2mm的铁环。线穿过中间,然后固定夹子并保持水晶珠子。
4、轨道:你可以在窗帘店买到它。最好使用可以在阳台上挂纱窗的那种转角轨道,然后打到洞里。
5、尖嘴钳工具:捏住定位夹。
6、冲击钻:用来打孔钉、膨胀钉将轨道固定到天花板上。
二、自制水晶门帘的步骤:1、首先根据您自己的设计绘制图案,然后设置门帘的长度和宽度尺寸以及颜色顺序。
2、根据预期长度逐条切割线,线的长度最好略长于门帘的计划长度,最好多出5厘米以方便打结。
3、将线穿过小金属圈,形成双股。
4、佩戴最后一个珠子后,放入金属定位珠,然后将其放入铃铛中。
5、调整珠子和铃铛的位置,将线的底部绕过铃铛,将其穿过定位珠并收紧线。用尖嘴钳拧紧定位珠并切断多余的线。
6、按这样的方法穿好所有的珠串。
7、根据设计图纸将做好的珠绳放置在左右两侧,然后将它们依次固定在准备好的金属丝网上。
8、将做好的自制水晶门帘放在空白背景前面,观察装饰效果,确定悬挂珠帘的具体位置。
大功告成,是不是感觉很简单,自制水晶门帘的过程是不是很有趣的呢?喜欢的朋友现在就可以动手开始啦,更期待您的自制水晶门帘。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冠在古代不仅是一个头饰,也象征着一定权利、身份。在中国古代,皇帝们头上都戴着皇冠。不光光是皇帝,就连普通的大臣,诸侯等冕旒都是重中之重,以示威严,既然有不同的身份象征,那么代表最高权力的皇冠有什么不一样的含义?
皇冠上一般有珠帘,这种皇冠叫做冕旒,是礼冠的一种,这种头饰最开始来源于黄帝。旒是用五彩的丝绳,一共有12根,每根都有12块五彩玉,制作的时候很讲究,每一块玉之间的间距是一寸,每旒的长度是12寸,都是固定好的尺寸。而且在冕冠的旒数上也有一定的区别,天子在祀上帝的大裘冕和天子吉服的衮冕用12旒,不同祭祀的时候每旒贯玉也是不同的。
帝王所带的冕冠,在顶端那一块长方形的板叫做“延”,形状是前圆后方,象征了天圆地方,旒是敞明的意思,指的是王者视事观物,领袖之人必能洞察大体,也能包容小的瑕疵。
冕旒起源于黄帝,但是从周代就开始普遍使用礼冠了,这个有一种不一样的文化礼俗。直到秦汉时代是成为了帝王的专用,宋代,明代之后皇帝只是偶尔佩戴,并不怎么使用,到了清朝就彻底不佩戴了。
冕旒除了代表皇帝的地位,还有一些比较实际的使用方式,可以时刻提醒诸侯,皇帝要保持行为端正,带着它走路不能太急,行走的姿势也要正确,要不然有碍于前方视线,坐在那里,还要挺胸抬头,要不然冕旒就会掉下来,慢慢的就会让人养成一种沉着冷静,气宇轩航的气势。同时冕旒还有一种特殊作用,还可以遮挡皇帝的面貌,让别人没有办法看清楚皇帝的表情,让大家觉得高深莫测,不让臣子猜测自己心思,投其所好。
在秦始皇时期,汉朝,以及隋朝时期,他们用的都是差不多的,都是冕冠,平天冠。不过到了唐朝时期皇帝的礼冠开始有所改变,不再是平天冠,而是翼善冠。翼善冠是在明朝皇帝,太子,亲王,皇室成员所带的,同时朝鲜国以及多个国家都时同样的冠,翼善冠是发展自唐代时期的幞头,专门用来缠裹头发和发鬓的,又因为是圆领袍搭配展翅的幞头,又被称作是乌纱帽。所以我们也在电视剧中看到一句话,小心丢了乌纱帽,这也就是代表消息丢掉了自己权利。而君王所带的是两翅膀上折的,所以就叫做了翼善冠。翼善冠的装饰也非常豪华,不仅拥有双龙,而且配有珍珠,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利,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洪流中,冠作为礼服一种装饰也留下重要的足迹。
叫做旒。
那些珠子都是玉质。形制不同的朝代有所变化,不同的场合也有变化。从12串到5串不等,通常是五串,每串上面有九个珠子,象征“九五之尊”。冕旒象征着古代奴隶制或封建制君主的无上权力和顺天应人的政治理念。最初意思是让人记住不该看的不看,不要被眼睛蒙蔽。
皇帝的皇冠叫做“冕旒”。“冕”就是帽子和上面的平板,象征着头顶着天,“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的权威。前面和后面的珠穗叫做“旒”。冕旒象征着古代奴隶制或封建制君主的无上权力和顺天应人的政治理念 。
扩展资料
起源
冕旒,古代中国礼冠之一种。相传,冕制起于黄帝,至周代时始完备。古时帝王、诸侯、卿大夫参加盛大祭祀所服,冕旒为礼冠中最贵重者。
旒就是用五彩的缫(丝绳)12根,每旒贯12块五彩玉,按朱、白、苍、黄、玄的顺次排列,每块玉相间距离各1寸,每旒长12寸。汉代冕服的垂旒却不限于五色,根据后汉书·舆服制的记载,十二旒为白玉串珠。
冕冠的旒数按典礼轻重和服用者的身份而有区别,按典礼轻重来分,天子祀上帝的大裘冕和天子吉服的衮冕用12旒;天子享先公服冕用9旒,每旒贯玉9颗;天子祀四望山川服毳冕用7旒,每旒贯玉7颗;天子祭社稷五祀服希冕,用5旒,每旒贯玉5颗;天子祭群小服玄冕,用3旒,每旒贯玉3颗。
按服用者的身份地位分,只有天子的衮冕用12旒,每旒贯玉12颗。公之服只能低于天子的衮冕用9旒,每旒贯玉9颗。
侯伯只能服冕,用7旒,每旒贯玉7颗;子男只能服毳冕,用5旒,每旒贯玉5颗;卿、大夫服玄冕,按官位高低玄冕又有6旒、4旒、2旒的区别,三公以下只用前旒,没有后旒。
凡是地位高的人可以穿低于规定的礼服,而地位低的人不允许越位穿高于规定的礼服,否则要受到惩罚。天子为十二旒,周之诸侯王公之旒有九、七、五之分。但后来旒渐渐只限于帝王,于是“冕旒”则成了帝王的代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冕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