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网到底能不能给潜艇造成威胁
澳大利亚的权威媒体曾经披露澳大利亚海军的一艘潜艇在中国南海地区进行潜行的时候,结果意外撞到了当时正在捕鱼的渔网上,导致这艘渔船被掀翻,不过还在捕鱼船的船主反应及时,将渔网砍断才避免了整条渔船的沉没,但是这艘潜艇发觉不对劲,赶忙调头逃走了。
由此不难看出来渔网对于潜艇的威胁是非常大的,一旦被发动机部位被网住的话,那对于潜艇就很危险了,不过,现如今的核潜艇就不一样了,吨位远不止3000吨,就拿解放军的核潜艇来说,最起码的都在5000吨以上,大的甚至到了上万吨的吨位了。
记得就在16年的时候,美军就发生过一起核潜艇被海带缠住,从而被迫上浮清理,这样一艘大型的潜艇突然上浮,估计当时在作业的渔民估计吓得不轻,总而言之,张局座说的渔网破潜艇也并非无稽之谈的,虽然不能网住潜艇,但是,足够让潜艇恶心一段时间了。
一、矶钓
矶钓有轻矶钓和重矶钓二种,在其中轻矶钓关键武器装备“常规武器”,关键有矶竿、中小型渔轮、中小型钓组、鱼饵、鱼护、抄网、失手绳、钢丝绳、雨衣、救生衣等;而重机钓则要武器装备“重型武器”,关键有矶竿、大中型渔轮、大中型钓组、鱼饵、鱼护、抄网、失手绳、钢丝绳、雨衣、救生衣等。
二、船钓船钓就是指乘坐技术专业海钓船出航作为钓,关键武器装备是船竿,船竿一般是二节并继式竿,长短有1.8米、2.1米、2.4米、2.7米等,竿体里标明有120号、180号、300号、350号、400号、500号等数据,号码越大说明船竿可以用较大的钓组钓更大的鱼,别的防具有防滑胶鞋、救生衣等。
三、路亚钓路亚钓就是指在大海选用拟饵作钓,关键武器装备是路亚竿,客观事实上海洋鱼种比淡水鱼类更凶狠,基本上见饵就咬,在大海中路亚钓对钓竿并没有太高的需要,只需抗压强度足够就可以,拟饵可以用软虫、闪粉、米诺蒂、签字笔、摇滚乐、不锈钢板等,总体目标鱼目的是为了海鲈鱼、鬼头刀、真鲷、黑鲷、石斑、海鲢等。
四、滩钓滩钓就是指在海滩上作钓,在其中钓竿可以用30号海杆或矶竿2~3支,每竿配储线100米之上的中小号纺车轮,主线6号之上,钓鱼子线4号之上,渔钩15号之上伊豆钩、10号之上伊势尼钩、8号之上小矶钩,鱼饵可以用虾、沙蚕、贝肉等,别的防具包含海杆支撑架、防滑胶鞋、雨衣、救生衣等。
五,最简单的武器装备救生衣、矶钓杆、纺车轮、矶钓主线、炭素钓鱼子线、钩、阿波、咬铅等。初中级版提升:水里、矶钓鞋、打窝勺、打窝桶、剪子、手术钳、打塑料水桶等。初级版提升:抄网、胶手套、纯棉毛巾、防晒衫、偏光眼镜、PP垫、虾铲、电冰箱、各类规格的咬铅、路亚杆、假饵等。高级版提升:户外冲锋衣、携带式炉灶、强光手电、各种各样型的阿波、钓鱼子线等。
冰下捕鱼撒网的原理是什么
2,冬天在我国北方常利用冰孔进行捕鱼的原理是
冰孔处氧气较多由于一般水中的氧气都是由空气中溶解进去的,当结冰后,这种溶解就不能发生,水中的氧气就会减少,但由于冬天鱼的新陈代谢较低,耗氧较少,还能满足要求,但处于低氧状态。冰孔处与空气接触,就有氧气溶入水中,使局部氧浓度较高。而动物在缺氧状态下都有趋向于氧气的本能,所以就向冰孔处集中。其它三个选项都没有道理,冰孔处温度是较低的,冰冰孔也不能带来食物。在晚上也能在冰孔处捕鱼,就不可能是趋光性引起的。
冬天在我国北方常利用冰孔进行捕鱼的原理是
3,在冬季人们在冰面凿冰捕鱼利用的原理是在冰孔处 A光线足B食物丰富
选择C:氧气多解析:严寒的冬季由于冰覆盖了水面,因此水下氧气少。当人们将冰面凿开时,冰孔处氧气多,鱼会聚集在此处呼吸,以便获得更多的氧。扩展资料撒网捕鱼的原理:主要利用了鱼的群居性。网撒开后把鱼包住,因为鱼有群体活动的特性,所以在收网的时候,没有鱼会单独行动,从网的底部私自逃走,都是在惊慌的等待大家往哪里跑。最终都会被捕捉。还有就是渔网的边沿挂满铅做的坠子,网被撒开后迅速沉到水底,拉起时放慢速度,坠子就会贴着水底渐渐合拢。然后慢慢提起。被网住的鱼因为坠子聚在一起不会掉下去。
在冬季人们在冰面凿冰捕鱼利用的原理是在冰孔处 A光线足B食物丰富
4,为什么冬天捕鱼的时候只要在冰上开个洞鱼就会自动送上门
有人质疑:冰下怎么可能放这么大的渔网?下网能钓到几万斤甚至十几万斤的鱼吗?这可能吗?这些问题就是“冬捕的魔力”。其实冰下有一套很复杂的作业流程先在一米左右的冰层上每隔八九米切一个冰眼,然后在一张网上切几百个冰洞,然后穿上铅丝,下网,拉网,关网。捉鱼全详细流程“冬捕”是每年最冷的季节。为了确保中午左右可以完成捕捞,渔民必须在凌晨三四点离开车站前往作业现场。到达捕鱼地点后,第一个任务是确定入网位置、捕鱼区域和出网位置。如果没有正确选择钓鱼的地点和区域,也有时间长了钓不到鱼的情况。出入口距离几百米到一两公里。出入口大多是两三米见方的方孔(出口也有三角形)。摆杆的孔是一个直径约30厘米的圆孔,间隔几米或十米。拨杆孔是将渔网从入网口拉到出网口的重要环节。虽然摆洞数量不大,但是太多了!根据净入口和净出口之间的距离,杠杆孔可以多达数百个。选择落网位置,落网位置和捕鱼区“冬捕”操作开始。使用传统方法时,将两根穿杆通过吃水线和钢丝绳与大拉网的两端连接,然后将穿杆和拉网通过下网口放入冰层下的水中。在走杆钩的帮助下,两根穿杆沿着预定的牵引轨道一根接一根地向前移动。在穿杆的引导下,钢丝绳带动网具在水下展开,通过绞车逐渐扫过水域进行捕捞,最后两根穿杆和网具一起被绞车从出网口拧出,将网内的渔获收集起来。中国北方冬季捕鱼技术要点钓鱼前,清除鱼塘中的树桩、树枝、铁丝网、白色污染物,确保冬捕安全。下网前整理好网,然后将底网、网衣、浮网依次沿池边轻轻放入水中,同时从两侧拉网。在鱼塘水面前1/3-1/2范围内缓慢移动,避免鱼类过早游动、跳跃、碰撞;当网拉至池面后半部时,应迅速拉进拉出网,以减少鱼撞网逃逸的数量。因此,水库或池塘中的大多数鱼基本上都被捕获了。
5,为什么在冬天冰层下的鱼要聚集在冰孔周围
01 水可以从空气中溶解一部分氧气,凭着这一部分氧气,就能够供应鱼类呼吸的需要。冬天,由于冰层不断加厚,水中溶氧量难以得到补充,鱼就很难生存下去了。水中缺氧现象先从水底发生,并且逐渐向上层扩大,所以鱼儿聚集在冰孔周围,有时甚至跃出水面,就是为了能够吸取氧气。冬天,北风呼呼作响,湖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这时候,湖里养着的鱼,总是三五成群地停在冰孔周围,还吐出一个个水泡。 咦!为什么鱼要聚集在冰孔周围呢? 原来,水可以从空气中溶解一部分氧气,凭着这一部分氧气,就能够供应鱼类呼吸的需要。冬天,温度降低,气候变冷,水面结了很厚的冰层。结冰初期,水中各层的溶氧量很充足,鱼都集中在水温较暖的湖底,活动量很小,新陈代谢变缓。过一段吋期,由于冰层不断加厚,水中溶氧量难以得到补充,再加上鱼和水生生物的呼吸,以及有机物质的分解作用等,消耗去不少氧气,水中溶氧量不断下降,二氧化碳气体却逐渐增加,待超过一定限度,鱼就根难生存下去了。水中缺氧现象先从水底发生,并且逐渐向上层扩大,鱼在水底生活不下去了,从而迫使它们向上层活动。水中溶氧继续降低,连呼吸也感到困难了。鱼儿聚集在冰孔周围,有时甚至跃出水面,就是为了能够吸取氧气。 另外,不少鱼都有趋光性。冬天,厚厚的冰层使冰下变得黑暗了,鱼聚集在冰孔周围,与它们的趋光性也有关系。 为了调节和充实冰下水中的溶氧量。以供应鱼的足够需要,可在鱼塘冰面上凿很多孔,这样可保证鱼在水里安全过冬。在北方,寒冷的冬天,还可以利用冰孔,进行冰下捕鱼。一般是用拉网作业,先选择好水底较平坦的位置,在冰面上凿出两条相隔一定距离的平行长方冰孔,叫做下网孔和出网孔;在两孔之间,再凿出两条由许多冰眼排成的弧形线。网从下网孔放入,网绳拴在两根竹竿上,由冰眼中引向出网孔,人在冰面上操作,捕获效果较好,有时一网可达数千斤甚至上万斤。黑龙江省是我国最东和最北的省份,冬季严寒而漫长,靠近江河的一些国营渔场和人民公社,每年11月下旬便开始冰下捕鱼的活动,平均每天捕鱼达几十万斤,历年来,冰下捕鱼量占全年总捕鱼量的40%左右,在该省渔业生产中占着重要的地位。
文章TAG:冰下捕鱼捕鱼 撒网 原理
下一篇
请看其中“Antidu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Duty Trade Protection Links”的那个部份。
1.草绳包装移栽
(1)挖掘 先确定泥球大小,一般按树木胸径的7~10倍为直径,以树木为圆心,画一比泥球直径大5厘米的圆圈,然后沿圆圈向外侧挖宽60~80厘米的操作沟,其深度与确定的泥球高度基本相等。当挖至一半深度时,则随挖随修整泥球,遇到较大的侧根,用枝剪或手锯锯断,切不可用锹剁,以免将泥球震散。泥球中部向下应逐步缩小,最终使整个泥球呈苹果形(图8)。
图8 泥球挖掘示意图
(2)泥球包装 泥球修整好之后,先用草绳将泥球腰部捆绕10圈(宽约20厘米)左右,边绕边拉紧草绳,必要时还需用小木锤敲打绳索,使之紧贴泥球,并使绳圈相互靠紧,此称“打腰箍”。腰箍打好之后,在泥球底部边缘挖出一圈宽5~6厘米的小平底,此称“掏底”,以便打包时草绳能兜住底部而不松脱。接着开始整个泥球包装,方法有井字形、五角星形、渔网形等(图9)。若土质较松散,多采用渔网形包装,并在包扎前先用草包、麻袋片等包住泥球,防止土壤松落。整个泥球包扎好之后将绳头绕在树干基部,扎紧。最后在泥球腰部再扎一道外腰箍,并打上“花扣”,使捆绑泥球的草绳不能松动。包装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封底。封底前先顺着树木倒斜的方向于坑底挖一道小沟,将封底用的草绳一端紧拴在泥球中部的草绳上,并沿小沟摆好并伸向另一侧,然后将树木轻轻推倒,用蒲包或麻袋片将露出的底部封好,交叉勒紧封底草绳即可(见彩图1)。
图9 泥球草绳包扎法示意图
(实线表示土球面绳,虚线表示土球底绳)
A.渔网形 B.井字形 C.五角星形(3)吊运 吊运是大树移栽过程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必须调配好起重和运输工具,如吊车、卡车等。起吊时,首先要用钢丝绳将泥球兜好,为不使泥球和树皮被勒坏,吊绳与泥球间要衬垫较厚的木板,树干基部用蒲包或麻袋片包扎两层,再用钢丝绳套住包裹部位并拉紧,两根钢丝绳的长度适中,同时扣在吊钩上,使树冠保持向上倾斜的姿态,徐徐吊起。当起吊高度超过卡车车箱底板时,则缓慢平移至车箱上方,此时应调整树木朝向,使泥球朝前,树冠向后(见彩图2),再缓慢下降放稳于车箱内,用枕木将泥球支稳,树干与后车箱板接触处垫以软物。解开钢丝绳套,另取绳索将树干和泥球固定于车箱内,防止运输时晃动。
树木及泥球不太大时,也可采用树干捆绑起吊,即从树干基部向上1.5米用双层麻袋片包裹,然后用150厘米×6厘米×6厘米的方木紧挨着捆成一圈,用10号铁丝扎紧,然后再用钢丝绳或粗麻索在离泥球40~60厘米处套以活结,进行起吊。此法既不伤树皮,又能使泥球完整无损。
(4)栽植 树木运至栽植地点后,仍需用吊车将树木吊起,并徐徐放入预先挖好的树穴中。当泥球已经入穴但尚未着底,仍可转动,此时调整好树木朝向,再使泥球着地,并扶正树木。这时用三根牵引绳索系住树干中上部,从三个方向合理用力,使树木站稳,然后撤去吊车。先填部分土壤于泥球下方,并剪断捆绑泥球的草绳,抽出穴外(如果草绳较稀,也可不剪,将绳埋入土中),然后从四周向穴内填土,边填边捣实,直至填满,撤去绳索,做好蓄水土圩,采用锥形撑架扶持稳定,防止风吹摇晃。
2.木箱包装移栽
(1)起挖准备 准备好包装泥球用的板材,即箱板、底板与上板等。箱板四张,厚5厘米,倒梯形,其规格根据树木胸径和泥球大小而定,常用规格有150厘米×60厘米、180厘米×70厘米、200厘米×70厘米、220厘米×80厘米等。箱板下边较上边短10~15厘米,箱板上钉以带板。底板与上板厚5厘米,宽20厘米左右,另准备若干铁皮、铁钉等。
(2)起挖与包装 以树干为中心,比规定泥球大10厘米划一正方形,作为包装泥球的初形,向外掘深沟,宽60~80厘米。大部分根系挖出后,将泥球四壁修平整,使泥球每边较箱板长约5厘米,并使泥球壁中部微凸,以便箱板能夹紧泥球。
安装箱板时,先将箱板沿泥球四壁放好,每块板正对树干,箱板上边略低于泥球。露出的泥球四角用蒲包或麻袋片包好,两边压在箱板下。在箱板上下部分别套以带有紧线器的钢丝绳套。两个紧线器位置相对,同时收紧绳套,注意随时用铁锤敲打箱板上角,使其受力均匀。箱板夹紧泥球后,用铁皮将木箱四角钉牢,用三根撑木做成锥形撑架,将树木支撑稳定。用小板镐或小平锹在相对的两侧同时掏挖底土。当掏挖宽度与底板宽相等时装上底板。底板两头先钉上铁皮,并将其中一头钉在箱板上,垫好木墩。另一头用千斤顶顶起,使底板贴紧泥球底部,随后钉好铁皮,支以木墩。若土壤松软,应在木墩下垫以木板,防止木墩下陷。继续掏挖底土,再安两块底板。若有底土脱落,则须用蒲包、草袋等物填塞后再装底板。两侧底板间距一般为10~15厘米。
安装完底板,即钉装上板。上板与土壤之间垫一层蒲包片。上板为两块或四块,方向与底板相垂直。钉完上板,大树泥球木箱包装工作即告完成(图10)。
(3)吊运 用木箱包装的大树需用吊车起吊。先用一根较粗的钢丝绳捆绕木箱四壁,接头要扣牢,吊钩钩住钢丝绳,撤去支撑木,然后缓缓吊起木箱,使树身慢慢躺倒,再用蒲包、草袋裹住树干,捆上粗绳索,绳索另一端套住吊钩,使树干保持合适的倾斜姿态,同时在分枝处拴一根较长的绳子,以便吊装时能控制和调整方向。
图10 泥球木箱包装示意图
1.第一紧线器 2.第二紧线器 3.第一钢丝绳 4.第二钢丝绳 5.树干 6.箱板 7.底板 8.木墩 9.垫板 10.上板 11.底心土
起吊装载过程中,必须遵循慢吊、慢移、慢放的原则,既要使泥球和木箱不受损坏,又要保证人员安全。泥球放置车箱前部,树梢朝后,用木棍做一交叉支架撑住树干,支撑处垫以软物,并用绳索将树木和土箱固定于车箱内,防止因路途颠簸而左右摇晃和移动。运输时派专人押车,随时注意和处理途中发生的各种情况。
大树运至栽植地点卸车时,捆钢丝绳的位置应位于箱板上部,树干上的粗绳索也相对放短一些,以便重新吊起时树木相对直立。木箱落地处,横放一根或几根大方木,其高度约35~40厘米,木箱下落时上口搁在方木上,当木箱底边落地时,用两根10厘米×10厘米×200厘米的方木平垫于箱底,这时可稍稍平移吊臂,使树木徐徐站立。
(4)栽植 预先挖好的树穴底部,填上适当厚(20~30厘米)的方形土墩,中间稍微凸起。用两根等长的钢丝绳兜住木箱底部,绳的两端扣住吊钩。用蒲包将与吊钩接触的树干部包裹好,以免起吊落塘时擦伤树皮。徐徐吊起大树,放入穴中填好的土墩上。此时校正树木朝向,并打好锥形撑架,拆除底板(中间底板可留在穴中),抽出钢丝绳,回填部分土壤,将泥球底部填满并捣实。拆除上板和四周箱板,继续回土,边填边捣实。回填土壤要求疏松肥沃,切忌用瘠薄土块回填。必要时需换土。也可施以基肥。填满后做好蓄水土圩,并略大于泥球。
3.裸根移栽
一些规格不太大(胸径10~15厘米),生根能力又较强的落叶树种,如柳树、悬铃木、杨树等,在休眠期也可进行裸根移栽。其过程包括挖穴、起树和栽植。
(1)挖穴 栽植穴大小根据树龄和根系大小而定。一般树木胸径达10厘米时,树穴直径和深度分别为120厘米和100厘米;树木胸径15厘米左右者,则树穴直径和深度分别为150厘米和100~120厘米。树穴大小是否符合要求,以树木根系能否在穴中充分舒展和根颈部基本与地面相平为准。穴底应填以疏松肥沃的土壤,并使穴底稍稍隆起。
(2)起挖 挖掘之前,根据树木种类、大小及根系分布情况,确定树木保留根系范围。一般与大苗起挖的方法和要求基本相同。虽是裸根,但在根系中心部位仍需保留“护心土”,树木抬出土坑后,裸根要立即涂洒泥浆,防止根系失水,并用湿草袋或蒲包将根系包裹或遮盖起来,保护根系。树冠修剪一般在挖掘前,也可在树木放倒后进行。悬铃木等行道树可除去顶梢,只留几个短主枝或根据需要进行截干,既方便运输,又利于树木成活。
(3)栽植 看准树木位置、朝向,争取一次落膛成功,并将树木扶正,同时从四周进行填土。先填表土,后填底层土。若土质太差,则须另换客土填入。土壤比较干燥时,可先向穴内灌入养根水(又称底水),待水渗入土层并看不到积水时再填土,轻轻压实,最后加填一层疏松土壤,埋至根颈部以上20~30厘米,作蓄水土圩。树木成活后,一般在第二年将多埋的土壤挖去并整平,根颈部露出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