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馆上方悬挂的一节节的是什么
悬索结构
悬索结构是由柔性受拉索及其边缘构件所形成的承重结构,主要应用于建筑工程和桥梁工程。其索的材料可以采用钢丝束、钢丝绳、钢铰线、链条、圆钢,以及其他受拉性能良好的线材。15:32悬索结构能充分利用高强材料的抗拉性能,可以做到跨度大、自重小、材料省、易施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悬索结构的国家之一,在古代就曾用竹、藤等材料做吊桥跨越深谷。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年)已用铁链建成霁虹桥。近代的悬索结构,除用于大跨度桥梁工程外,还在体育馆、飞机库、展览馆、仓库等大跨度屋盖结构中应用。
前言: 在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熙熙攘攘的人群每天都会经过一座金碧辉煌的大门。这座门是目前国内仅有的明代亲王府实物留存。里面还有一座大堂,也是当年遗迹,只是我等平头百姓无法入内参观。这座王府,自然是明朝分封在兰州的肃王府。
首封肃王朱楧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四子,他的就藩,为兰州乃至甘肃一带的文化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据说如今在在榆中、兰州一带春节闹社火,表演的旱船、艄公就是由肃王带来的。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兰州以西的张掖,还有一座肃王府。甘肃一省之内的两座肃王府,其实见证了大明王朝从太祖时代的开拓进取,逐渐转向保守的一个过程。
朱楧,生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9月27日,生母郜氏。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正月,明太祖朱元璋第二次大封诸王,3岁的朱楧被册为汉王。懵懂之中的汉王朱楧并不会知道,在此后的岁月中,沐英、蓝玉等人在西北一线的不断经略,让大明的国境线得以大踏步向西面推进。
因此到了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的时候,朱元璋甚至已经着手考虑迁都西安。在这个形势下,对于奉行"亲王守边"政策的朱元璋来说,朱楧的封号汉王已经有些不合时宜了。当年五月,朱楧率领5个弟弟前往山东临清接受军事特训。而他的王府护卫被命名为甘州中护卫,意味着汉王的封号即将作古。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三月,汉王朱楧改封肃王,封国为甘州(今甘肃张掖)。尽管一个月后皇太子朱标突然去世,朱元璋的迁都计划被迫搁浅,但对肃王来说并无影响。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正月,肃王朱楧和几个弟弟一起从南京启程前往封国。这一次诸位亲王的匆忙就藩,分明是为一月之后的"蓝玉案"让路。
因此由于当时陕西各卫调戍士马未集,肃王只能先在平凉暂时驻扎。平凉位于甘肃省东部,为陕甘宁交汇处的金三角。当年七月设立甘州左护卫指挥使司,在"蓝玉案"中遭到沉重打击的府军前卫,其被赦免的有罪将士被派往甘州接受肃王领导,以期立功赎罪。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四月,甘州在城官军全部归于甘州右护卫。至此,肃王府三护卫官军集结完毕。
洪武二十八年六月,在平凉待了两年的肃王朱楧正式之国甘州。当然此前在平凉朱楧完成了自己的终身大事。"蓝玉案"后原本皇子与勋贵之女联姻的政策被暂停,因此肃王妃孙氏是名不见经传的指挥孙继达之女。
肃王在到达封国甘州之后,其对当地军政大权有着极高的独立管辖权。据朱元璋给肃王就藩的诏书,朱楧的职责为 "理陕西行都司及甘州军政事宜" 。陕西行都司是明朝在河西走廊设置的行政区划,治所即位于甘州。亦集乃(今额济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东南与阿拉善右旗相连,西和西南与甘肃省毗邻)一带水草丰美,与河西走廊相接,是蒙古人南下的主要途径。而明朝在此设立的威远守御千户所及威虏卫、白城子守御千户所,连接亦集乃旧城,也成为明军出征蒙古的据点。
而《名山藏·分藩记》则称肃王 "西渡河领张掖、酒泉郡,封西扃嘉峪,护西域诸国" 。《名山藏》是万历十四年进士、崇祯朝南京工部右侍郎何乔远所著,对了解和研究明史有较高的参考和利用价值。从这条记载来看,朱元璋对儿子期许极深,甘肃、青海、新疆一带大片疆域的守护和开拓任务都交在了肃王肩上。甚至于当时正当红的二代勋贵曹国公李景隆整饬陕西属卫士马之时,明太祖还特地交代陕西行都司所属甘州五卫及肃州、山甘、永昌、西宁、凉州诸卫军马由肃王负责整饬,让他不要插手。
而肃王的表现也确实对得起老父亲的期望。此前在蓝玉征讨罕东之际,当地土酋哈昝虽望风而逃,却始终没有归附。而朱楧就藩之后恩威并施,哈昝派出番僧撒儿加藏卜等到甘州求见肃王,恳请归附朝廷。
于是在肃王的奏请下,明朝于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三月设立安定卫指挥使司。给予哈昝所部铜印58颗,置其官属如内地诸卫(安定卫在甘州西南一千五百公里,唐朝时属于吐蕃)。其后安定卫在明代西北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明朝中后期,对于入寇的蛮夷,朝廷官军要么不动如山,要么抱头鼠窜。但是在洪武年间,画面完全是反过来的。比如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肃王府护卫奉命巡边,祈者孙、乞奴等贼寇闻风即逃往哈梅里(即哈密),北元太保哈剌章逃往速剌讨来川(今讨赖河),伪王撒户失加逃往朵工(即朵甘,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可谓是肃王一出,群贼丧胆。我们在朱元璋次年给肃王的诏书中,也可以看出老皇帝对这个儿子的放心和满意:
朱元璋去世之后,新继位的皇太孙朱允炆对戍边亲王发起了严酷的清算。在这种肃杀的环境下,肃王向建文帝朱允炆请求内迁,获准由甘州迁至兰州。肃王内迁,使明朝在西北的影响力大为下降。为了削藩,朱允炆真是一点不顾他祖父开疆拓土的雄心。
建文四年六月,靖难成功的燕王朱棣在南京登基称帝。当年九月,朱楧千里迢迢从兰州(此 时尚 称为兰县)赶到南京朝觐新君。肃王此来,自然是向四哥缴纳投名状来的。当年十月,肃王三护卫中的甘州左护卫被收归朝廷所有。
而肃王虽然内迁,在西北外藩中仍然具有一定影响力。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别失八里、哈密向肃王进贡马匹,为此朱楧遭到了朱棣 "人臣无外交" 的严厉警告。
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必力工瓦国师王仁波切仁钦贝杰向朱楧赠送礼物,再次引起了朱棣的疑心。好在肃王这次吸取教训,及时向朱棣汇报,这才没有引起更大的麻烦。但永乐皇帝仍然赐书弟弟,不忘对其进行敲打。
必力工瓦寺是藏传佛教噶举教派止贡支派的主寺,四年之后,朱棣将其晋封为世袭必力工瓦阐教王,由此也可见其地位的敏感性。此后肃王一直小心谨慎,这才有了 "性谨厚,好文学" 的美誉。
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12月20日,朱楧去世,享年44岁。消息传到北京后,朱棣辍视朝三日,赐谥曰庄。谥法严敬临民曰庄、威而不猛曰庄,是个好谥。
朱楧墓园位于今甘肃省榆中县来紫堡乡黄家庄村,陵园建筑早已无存,其墓室也早已被盗。该墓为青砖拱券结构,共有5个墓室、前后2道石门,是研究明代藩王陵墓制度的重要资料。从风水学上来说,肃王墓的选址是 "头枕峰峦(平顶峰),脚踩玉带(苑川河),坐北向南,次第排列" 。
淳化阁帖,是我国最早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被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肃王在就藩之时,朱元璋送了一册宋拓本《淳化阁帖》给儿子。自此之后,这本《淳化阁帖》成为肃王府镇府之宝。
万历年间,时任肃王朱绅尧请来两位镌刻高手姑苏人温如玉河南康人张应召二人,将拓本字帖临摹镌刻于富平石(即富平墨玉,陕西富平县特产)上。这项庞大的工程前后历时七年,直到朱绅尧的儿子朱识鋐继承王位后才最终大功告成,前后共用富平石142块。朱识鋐激动地亲自为其写跋,并称赞其 "新旧不爽毫厘" 。甚至日本在出版《法帖大系》时,其中的缺页也以肃本《淳化阁帖》为本补齐。
可惜的是朱识鋐结局并不好,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冬,李自成义军攻破兰州,朱识鋐作为末代肃王被义军杀害。王妃颜氏怒撞石碑自尽,此碑也被称为"碧血碑",现存于兰州市工人文化宫金天观碑亭内。
肃庄王只有一子一女,长女封崇信郡主,庶长子朱赡焰则尚未受封。一直到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九月,19岁的朱赡焰才袭封肃王。
肃王字辈是: "赡禄贡真弼,缙绅识烈忠,曦晖跻当运,凯谏处恒隆" 。肃庄王之子为"赡"字辈火字旁,和明仁宗朱高炽辈分相同,和明宣宗朱瞻基并非同辈。
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十二月,肃王朱赡焰去世,享年57岁,赐谥曰康。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五月,肃康王庶长子洵阳王朱禄埤袭封肃王。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肃王朱禄埤去世,享年59岁,赐谥曰简。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六月,肃简王庶长子汾川王朱贡錝袭封肃王。
从以上的袭封来看,肃王府传承有序,似乎并无惊险之处。但实际上从肃庄王朱楧,到肃康王朱赡焰,再到肃简王朱禄埤,都是一线单传。而第四代肃王朱贡錝袭封之时已经31岁,膝下也仅有朱真淤一子。可以说传承了近百年的肃王府,始终在一线单传的钢丝绳上跳舞。别的王府大宗绝了以后还有旁系可以继承王位,比如秦王府、周王府、楚王府、蜀王府等。但是肃府大宗绝嗣的话,那就要除国了。
好在朱贡錝一直活到了嘉靖十五年才去世,以80岁的年纪熬死了世子朱真淤和世孙朱弼桓,赐谥曰恭,次孙朱弼桄袭封肃王。关键是这位肃恭王总共生了6个儿子,肃王府倒是不用担心无子除国了。
甘州肃王府,位于甘州城内偏西南处,本由平羌将军、甘肃总兵官宋晟负责营建。洪武二十六年曹国公李景隆挂平羌将军印继续筹划肃王就藩甘州事宜。洪武二十八年王府落成,李景隆亲自前往平凉迎接肃王就藩。
肃王除了王府之外,在甘州、高台、临泽等地还有大量的田庄草湖,又在宁夏固原设有甘州群牧千户所专管王府马匹牧养事宜。肃王内迁之后,王府并未荒废。甚至有司想改王府为都司衙门之时,还受到了第二任肃王朱赡焰的强力反对。
今据考证,甘州肃王府的范围在今张掖市甘州区县府南街王府十字以西,青年西街府署十字以北,劳动南街至西街小十字以东,人民西街至西街大十字以南的区域内。现今张掖甘州区内的县府街,最先称之为王府街。直到清代中期以后,由于张掖县署衙门在此,才更名为县府街。
如今,张掖肃王府的遗址上尚有明清房屋八间,位置在甘州区县府南街以西100米处的幼儿园内。是一组坐北向南穿堂过道式平房,共计两排四幢,保存基本完好,也是肃王府遗址上唯一遗留的古代建筑物。
结语: 发生在建文帝朱允炆和燕王朱棣之间的"靖难战争",极大地影响了明朝的国策。洪武年间在辽东和西北一带意气风发的辽王和肃王相继内迁,标志着明朝从一个开疆拓土的进取型帝国,转型成为稳(不)健(思)持(进)重(取)的保守型王朝。
此后在文官集团的操盘之下,英宗皇帝被蒙古人在京畿附近的土木堡俘虏。武宗朝一个刘六、刘七的起义就横扫整个北方,几乎就是日后李自成起义的预演。而没了九千岁捣乱的崇祯朝,竟然就这么亡了国。若是起明太祖于地下,不知该做何感想。
悬索结构具体有以下特点:悬索结构通过索的轴向受拉来抵抗外荷载的作用,可以最充分地利用钢材的高抗拉强度。索一般都采用高强度材料制成的,更可大大减少材料用量并可减轻结构自重。因而,悬索结构适用于大跨度的建筑物,如体育馆、展览馆等。跨度越大,经济效果越显著。悬索结构便于建筑造型,易适应于各种建筑平面,因而能较自由地满足各种建筑功能和表达形式的要求。钢索线条柔和,便于协调,有利于创造出各种新颖的富有动感的建筑体型。悬索结构施工比较方便。钢索自重小,屋面构件一般也较轻,安装屋盖时不需要大型起重设备,施工时不需要大量脚手架,也不需要模板。
因而,与其他结构形式比较,施工费用相对较低。可以创造具有良好物理性能的建筑空间。双曲下凹碟形悬索屋盖具有极好的音响性能,因而可以用来遮盖对声学要求较高的公共建筑。悬索屋盖对室内采光也极易处理,故适用于采光要求高的建筑物。悬索屋盖结构的稳定性较差。单根的悬索是一种几何可变结构,其平衡形式随荷载分布方式而变,特别是当荷载作用方向与垂度方向相反时,悬索就丧失了承载能力。因此,常常需要附加布置一些索系或结构来提高屋盖结构的稳定性。悬索结构的边缘构件和下部支承必须具有一定的刚度和合理的形式,以承受索端巨大的水平拉力。因此悬索体系的支承结构往往需要耗费较多的材料,无论是设计成钢筋混凝土结构还是钢结构,其用钢量均超过钢索部分。当跨度较小时,由于钢索锚固构造和支座结构的处理与跨度大时一样复杂,往往并不经济。
福建泉州洛阳桥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位于福建省泉州东郊的洛阳江上,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从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桥全系花岗岩石砌筑,初建时桥长360丈,宽1.5丈,武士造像分立两旁。造桥工程规模巨大,工艺技术高超,名震四海。建桥九百余年以来,先后修复十七次。现桥长731.29米、宽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桥墩、645个扶栏、104只石狮、1座石亭、7座石塔。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岩石刻;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遗址;桥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万安桥记》宋碑,立于祠内,被誉为书法、记文、雕刻“三绝”。 洛阳桥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多孔薄墩薄拱联拱桥最长的是江苏吴江垂虹桥。宋仁宗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这桥是木桥。元泰定帝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改建成六十二孔的石拱桥。元惠宗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又增加到八十五孔,中间有两个驼峰以通航运。解放后还有七十二孔,桥长四百多米,在南方称长桥。本世纪六十年代,这座桥崩坍了。
江苏苏州的宝带桥始建于唐代,历代曾经多次重修。桥共五十三孔,中间有三孔隆起,以通船只。桥全长三一六·八米,桥宽四·一米,因略短于垂虹桥,所以又称小长桥。
四川灌县珠浦桥建造年代很早。宋太宗淳化元年(公元990年)的记载是“为石笼、木栅、竹绳,而属绳于栅,植于笼,跨江而桥”。这是一座多孔连续并列多索的竹索桥。因历代改弦更张,所以桥址有所移动,桥跨和桥长也有变化。当年最长的时候是三百三十米,最大跨长六十一米,木架八,石墩一。因竹索易朽,已经改成钢丝绳,但是尽量维持古桥的外形。
最古和最著名的是山西永济蒲津浮桥。春秋时期鲁昭公元年(公元前541年),在夏阳津地方的黄河上,曾因秦公子针带着“车重千乘”的队伍投奔晋国,建造了一座大浮桥,这还是一次性的临时桥。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正式造竹索木船的蒲津浮桥。
悬索结构是由柔性受拉索及其边缘构件所形成的承重结构,主要应用于建筑工程和桥梁工程。其索的材料可以采用钢丝束、钢丝绳、钢铰线、链条、圆钢,以及其他受拉性能良好的线材。悬索结构广泛用于桥梁结构,用于房屋建筑则适用于大跨度建筑物,如体育建筑(体育馆、游泳馆大运动场等)、工业车间、文化生活建筑( 陈列馆杂技厅、市场等)及特殊构筑物等。悬索结构能充分利用高强材料的抗拉性能,可以做到跨度大、自重小、材料省、易施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悬索结构的国家之一,在古代就曾用竹、藤等材料做吊桥跨越深谷。明朝成化年间已用铁链建成霁虹桥。
近代的悬索结构,除用于大跨度桥梁工程外,还在体育馆、飞机库、展览馆、仓库等大跨度屋盖结构中应用。平面悬索结构主要在一个平面内受力的平面结构,多用于悬索桥和架空管道。按结构形式分为:单层悬索结构。可用做柔式悬索桥,也可用于屋盖,结构刚度较小,在可变荷载作用下变形较大,宜在索上铺设重屋面。加劲式单层悬索结构。通过在索下面若干吊杆吊有加劲桁架(或加劲梁),以增强结构的刚度。双层悬索结构。其上索与下索曲率相反,并通过其间的受拉斜腹杆中施加预应力而具有较好的刚度。空间悬索结构一种处于空间受力状态的结构,多用于大跨度屋盖结构中。
悬索结构是由柔性受拉索及其边缘构件所形成的承重结构,主要应用于建筑工程和桥梁工程。其索的材料可以采用钢丝束、钢丝绳、钢铰线、链条、圆钢,以及其他受拉性能良好的线材。悬索结构广泛用于桥梁结构,用于房屋建筑则适用于大跨度建筑物,如体育建筑(体育馆、游泳馆大运动场等)、工业车间、文化生活建筑( 陈列馆杂技厅、市场等)及特殊构筑物等。悬索结构能充分利用高强材料的抗拉性能,可以做到跨度大、自重小、材料省、易施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悬索结构的国家之一,在古代就曾用竹、藤等材料做吊桥跨越深谷。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年)已用铁链建成霁虹桥。近代的悬索结构,除用于大跨度桥梁工程外,还在体育馆、飞机库、展览馆、仓库等大跨度屋盖结构中应用。主要在一个平面内受力的平面结构,多用于悬索桥和架空管道。按结构形式分为:单层悬索结构。可用做柔式悬索桥,也可用于屋盖,结构刚度较小,在可变荷载作用下变形较大,宜在索上铺设重屋面。加劲式单层悬索结构。通过在索下面若干吊杆吊有加劲桁架(或加劲梁),以增强结构的刚度。双层悬索结构。
其上索与下索曲率相反,并通过其间的受拉斜腹杆中施加预应力而具有较好的刚度。一种处于空间受力状态的结构,多用于大跨度屋盖结构中。按结构形式分为:圆形单层悬索结构。用于圆形平面的屋盖,其索按辐射状布置,整个屋面形成下凹的旋转曲面。各根索的外端固定于周边的钢筋混凝土圈梁上,内端固定于圆心附近的拉环上。当圆心处允许设柱时,可形成伞形悬索结构。圆形双层悬索结构。其外形与上述结构类似,只是有上下两层索,从而可以有不同布置形式的预应力拉杆以增强刚度。中国北京工人体育馆直径94米的比赛大厅屋盖即采用了这种结构形式。其圆心附近的拉环除承受环向拉力外,在竖直方向还承受压力。双向正交索网结构。由互相正交的两组索组成。下凹的一组为承重索,上凸的一组为稳定索,两组索形成负高斯曲率的曲面。对其中一组索施加预应力时,另一组索也同时获得预应力的效果。通过施加预应力,可使两组索在屋面荷载作用下始终贴紧,且获得良好的刚度。这种索网可用于椭圆平面、矩形平面、菱形平面或其他平面的屋盖。
悬索结构是由柔性受拉索及其边缘构件所形成的承重结构,主要应用于建筑工程和桥梁工程。其索的材料可以采用钢丝束、钢丝绳、钢铰线、链条、圆钢,以及其他受拉性能良好的线材。悬索结构广泛用于桥梁结构,用于房屋建筑则适用于大跨度建筑物,如体育建筑(体育馆、游泳馆大运动场等)、工业车间、文化生活建筑( 陈列馆杂技厅、市场等)及特殊构筑物等。悬索结构能充分利用高强材料的抗拉性能,可以做到跨度大、自重小、材料省、易施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悬索结构的国家之一,在古代就曾用竹、藤等材料做吊桥跨越深谷。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年)已用铁链建成霁虹桥。近代的悬索结构,除用于大跨度桥梁工程外,还在体育馆、飞机库、展览馆、仓库等大跨度屋盖结构中应用。平面悬索结构主要在一个平面内受力的平面结构,多用于悬索桥和架空管道。按结构形式分为:单层悬索结构。可用做柔式悬索桥,也可用于屋盖,结构刚度较小,在可变荷载作用下变形较大,宜在索上铺设重屋面。加劲式单层悬索结构。通过在索下面若干吊杆吊有加劲桁架(或加劲梁),以增强结构的刚度。双层悬索结构。其上索与下索曲率相反,并通过其间的受拉斜腹杆中施加预应力而具有较好的刚度。通过施加预应力,可使两组索在屋面荷载作用下始终贴紧,且获得良好的刚度。
悬索结构大垮建筑指现在的悬索结构是由柔性受拉索及其边缘构件所形成的承重结构,主要应用于建筑工程和桥梁工程。其索的材料可以采用钢丝束、钢丝绳、钢铰线、链条、圆钢,以及其他受拉性能良好的线材。悬索结构广泛用于桥梁结构,用于房屋建筑则适用于大跨度建筑物,如体育建筑(体育馆、游泳馆大运动场等)、工业车间、文化生活建筑( 陈列馆杂技厅、市场等)及特殊构筑物等。悬索结构能充分利用高强材料的抗拉性能,可以做到跨度大、自重小、材料省、易施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悬索结构的国家之一,
在古代就曾用竹、藤等材料做吊桥跨越深谷。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年)是已用铁链建成霁虹桥。近代的悬索结构,除用于大跨度桥梁工程外,还在体育馆、飞机库、展览馆、仓库等大跨度屋盖结构中应用。主要在一个平面内受力的平面结构,多用于悬索桥和架空管道。按结构形式分为:单层悬索结构。可用做柔式悬索桥,也可用于屋盖,结构刚度较小,在可变荷载作用下变形较大,宜在索上铺设重屋面。加劲式单层悬索结构。通过在索下面若干吊杆吊有加劲桁架(或加劲梁),以增强结构的刚度。双层悬索结构。其上索与下索曲率相反,并通过其间的受拉斜腹杆中施加预应力而具有较好的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