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生命线抓绳器怎么用
垂直生命线又称为爬梯防坠系统,是指安装在垂直爬梯上的防坠系统,需要提前安装在垂直爬梯上,配合滑块(别称防坠器、抓绳器、滑梭等)起到保护攀爬人员作用。
其原理为,滑块和生命线主线合成防坠装置系统,爬梯人员正常爬梯上下作业,滑块只是沿着生命线主线上线滑动。一旦爬梯人员跌落,防坠系统及时启动,“拽住”使用者,起到防坠作用。
根据生命线结构分为两种:钢丝绳式和轨道式。
爬梯长度10米以下的垂直爬梯最好选用轨道式生命线,钢丝绳式不合适,其弊端如下:
A、有效使用长度短:
钢丝绳式安装主要是靠上下支架固定在爬梯上,无论何种品牌,上下段支架总长度均超过1米,而长度很短的爬梯,有效使用长度更短。
B、造价高:
钢丝绳式生命线构成主要是上下支架及钢丝绳,上下支架造价高,钢丝绳便宜。举例,1米和10米长的生命线只差9米钢丝绳的差价。但是无论多短的爬梯,上下支架是必须要安装的。爬梯不高的情况下,钢丝绳式造价要比轨道的高。
C、安全性不如轨道式:
钢丝绳式只靠上下支架安装在爬梯上,安装位置只有相对应的1或2个横梁上,如果对应位置横梁锈蚀,就无法安装。而且以后若是承载横梁锈蚀,必须整体拆卸生命线并更换横梁或爬梯,维护极不方便。而轨道式每段轨道至少两个安装片,可以安装在爬梯任意横梁上,安装位置可选性很大。如果初装横梁锈蚀,可以把安装片拆下来安装到上下相邻状态好的横梁上,维护很方便。
十三种常见的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试验:
一、顶锻试验
需经受打铆、镦头等顶锻作业的金属材料须作常温的冷顶锻试验或热顶锻试验,判定顶锻性能。试验时,将试样锻短至规定长度,如原长度的1/3或1/2等,然后检查试样是否有裂纹等缺陷。
二、冷弯试验
检验金属材料冷弯性能的一种方法,即将材料试样围绕具有一定直径的弯心弯到一定的角度或不带弯心弯到两面接触(即弯曲180°,弯心直径d为0)后,检查弯曲处附近的塑性变形情况,看是否有裂纹等缺陷存在,以判定材料是否合格。弯心直径d可等于试样厚度口的一半、相等、2倍、3倍等。弯曲角度可为90°、120°、180。
三、杯突试验
检验金属材料冲压性能的一种方法。其过程是,用规定的钢球或球形冲头顶压在压模内的试样,直至试样产生第一个裂纹为止。压入深度即为杯突深度,其深度小于规定值者为合格。
四、型材展平弯曲试验
检验金属型材在室温或热状态下承受展平弯曲变形的性能,并显示其缺陷。其过程是:用手锤或锻锤将型材的角部锤击展平成为平面,随后以试样棱角的面为弯曲内面进行弯曲。弯曲角度和热状态试验温度,在有关标准中有规定。
五、锻平试验
检验金属条材、带材、板材及铆钉等在室温或热状态下承受规定程度的锻平变形性能,并显示其缺陷。锻平作业可在压力机、机械锤或锻锤上进行亦可使用手锤或大锤。对带材和板材试样,应使其宽度增至有关标准的规定值为止,长度应等于该值的2倍。对条材和铆钉,应将试样锻平到头部直径为腿径的1.5~1.6倍、高度为腿径的0.4~0.5倍时为止。
六、缠绕试验
该试验用以检验线材或丝材承受缠绕变形性能,以显示其表面缺陷或镀层的结合牢固性。试验时,将试样沿螺纹方向以紧密螺旋圈缠绕在直径为D的芯杆上。D的尺寸在有关技术条件中规定。缠绕圈数为5~10圈。
七、扭转试验
该试验用于检验直径(或特征尺寸)小于、等于10mm的金属线材扭转时承受塑性变形的性能,并显示金属的不均匀性、表面缺陷及部分内部缺陷。其方法是,以试样自身为轴线,沿单向或交变方向均匀扭转,直至试样裂断或达到规定的扭转次数。
八、反复弯曲试验
该试验是检验金属(及覆盖层)的耐反复弯曲性能、并显示其缺陷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截面积小于、等于120mm2的线材、条材和厚度小于、等于5mm的带材及板材。其方法是,将试样垂直夹紧于仪器夹中,在与仪器夹口相互接触线成垂直的平面上沿左右方向作90°反复弯曲,其速度不超过60次/min。弯曲次数由有关标准规定。
九、打结拉力试验
该试验用于检验直径较小的钢丝和钢丝绳拆股后的单根钢丝,以代替反复弯曲试验。试验时,将试样打一死结,置于拉力试验机上连续均匀地施加载荷,直至拉断。以试验机上载荷指示器显示的最大载荷(单位为牛顿)除试样原横截面面积所得商为结果。单位为MPa或N/mm2。
十、压扁试验
该试验用以检验金属管压扁到规定尺寸的变形性能,并显示其缺陷。试验时,将试样放在两个平行板之间,用压力机或其他方法,均匀地压至有关的技术条件规定的压扁距,用管子外壁压扁距或内壁压扁距,以毫米表示。试验焊接管时,焊缝位置应按有关技术标准规定,如无规定时,则焊缝应位于同施力方向成90°角的位置。试验均在常温下进行,但冬季不应低于一10℃。试验后检查试样弯曲变形处,如无裂缝、裂口或焊缝开裂,即认为试验合格。
十一、扩口试验
该试验用以检验金属管端扩口工艺的变形性能。将具有一定锥度(如1:1015等)的顶芯压入管试样一端,使其均匀地扩张到有关技术条件规定的扩口率(%),然后检查扩口处是否有裂纹等缺陷,以判定合格与否。
十二、卷边试验
该试验用以检验金属管卷边工艺的变形性能。试验时,将管壁向外翻卷到规定角度(一般为90°),以显示其缺陷。试验后检查变形处有无裂纹等缺陷,以判定是否合格。
十三、金属管液压试验
液压试验用以检验金属管的质量和耐液压强度,并显示其有无漏水(或其他流体)、浸湿或永久变形(膨胀)等缺陷的钢管和铸铁管的液压试验,大都用水作压力介质,所以又称水压试验。该试验虽不是为了进一步加工工艺而进行的试验,但目前标准中习惯上还称它为工艺试验。
(1)左手:上---斗杆伸出,下---斗杆收回,左---左回转,右---右回转
(2)右手:上---动臂下降,下---动臂提升,左---铲斗翻入,右---铲斗翻出
挖掘机的使用技巧
1、操作技术---首先要确认周围状况。回转作业时,对周围障碍物、地形要做到心中有数,安全操作;作业时,要确认履带的前后方向,避免造成倾翻或撞击;尽量不要把终传动面对挖掘方向,否则容易损伤行走马达或软管;作业时,要保证左右履带与地面完全接触 ,提高整机的动态稳定性。
2、有效挖掘方法---当铲斗缸和连杆、斗杆缸和斗杆之间互成90度时,挖掘力最大;铲斗斗齿和地面保持30度角时,挖掘力最佳即切土阻力最小;用斗杆挖掘时,应保证斗杆角度范围在从前面45度角到后面30度之间。同时使用动臂和铲斗,能提高挖掘效率。
3、挖掘岩石---使用铲斗挖掘岩石会对机器造成较大破坏,应尽避免;必须挖掘时,应根据岩石的裂纹方向来调整机体的位置,使铲斗能够顺利铲入,进行挖掘;把斗齿插入岩石裂缝中,用斗杆和铲斗的挖掘力进行挖掘(应留心斗齿的滑脱);未被碎裂的岩石,应先破碎再使用铲斗挖掘。
4、坡面平整作业---进行平面修整时应将机器平放地面,防止机体摇动,要把握动臂与斗杆的动作协调性,控制两者的速度对于平面修整至关重要。
5、装载作业---机体应处于水平稳定位置,否则回转卸载难以准确控制,从而延长作业循环时间;机体与卡车要保持适当距离,防止在做180度回转时机体尾部与卡车相碰;尽量进行左回转装上,这样做视野开阔、作业效率高,同时要正确掌握旋转角度,以减少用于回转的时间;卡车位置林比挖掘机低,以缩短动臂提升时间,且视线良好;先装砂土、碎石,再放置大石块,这样可以减少对车箱的撞击。
6、松软地带或水中作业---在软土地带作业时,应了解土壤松实程度,并注意限制铲斗的挖掘范围,防止滑坡、塌方等事故发生以及车体沉陷较深。 在水中作业时,应注意车体容许的水深范围(水面应在托链轮中心以下);如果水平面较高,回转支承内部将因水的进入导致润滑不良,发动机风扇叶片受水击打导致折损,电器线路元件由于水的侵入发生短路或断路。
7、吊装作业---作用液压挖掘机进行吊装操作进,应确认吊装现场周围状况,使用高强度的吊勾和钢丝绳,吊装时要尽量使用专用的吊装装置;作业方式应选择微操作模式,动作要缓慢平衡;吊绳长短适当,过长会使吊物摆动较大而难以精确控制;要正确调整铲斗位置,以防止钢线绳滑脱;施工人员尽量不要靠近吊装物,以防止因操作不当发生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