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作用力如果是相等的,那么扳手腕的时候双方的手受力应该是一样的,为什么还会有胜负呢?
掰手腕时,对于一方的一只手来说 这种手受到两个力 一个是自己肌肉用的力F1,作用是使得手向下扳倒 另一个是对手的手给出的力N1,所有是阻止你的手扳下去 对于另一人的手,受力情况类似 自己肌肉用力F2,受到对手的手的力N2 所谓的相互作用力相等,就是双方的手给对方的力相同 也就是|N1|=|N2|,但方向相反N1=-N2,N1和N2互为作用力反作用力 当双方用力气一样|F1|=|F2|,赛事僵持,两只手动静止,加速度为0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这两只手受到的合力是0 业绩是F1+N1=0,F2+N2=0 假如一方用的的力气比另一方大,例如F1>F2,那么手就会扳向一个方向 也就是说手获得了加速度a,由牛顿第二定律 可知对于第一个人质量为m1的手F1+N1=m1a .(1) 对于第二个人质量为m2的手N2+F2=m2a .(2) 如果我们将两个人的手看成是整体,总质量为(m1+m2),受外力F1和F2 F1+F2=(m1+m2)a .(3) (1)+(2)得到 F1+F2=(m1+m2)a +(N1+N2) 对比(3)式得到 N1+N2=0,N1=-N2 也就是这时候两个手的相互作用力还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可见两手的相互作用虽然相等 但是力气大的还是会赢得比赛 拔河也是同样的道理 双方通过绳子给对方的拉力也是相等的但是,力气大的一方会赢
掰手腕相互作用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人的手部力量大于另一个人手的力量就前者获胜。当力气小的一方的手腕后退到了桌面的时候,桌面成了力比较小的一边的增补力,这种增补力是被动存在的,你强大了就不需要增补力,所以不平衡会导致作用点的移动直到实现平衡为止。
赛法解析
参赛者使用比赛规定手,摆位时参赛者手肘必须放在肘垫上,手要放在比赛台标记的中位,参赛者的肩膀不得左右倾斜高于45度。
裁判以轻柔的动作辅助选手摆位,若30秒内没有摆好,裁判将自己双手十指交叉举起示意强制摆位,裁判强制摆位时不得将手肘抬起,否则视为抬肘犯规一次,裁判发令口令为ready,go口齿清晰且有力。
若选手抢令裁判将给予一次警告,两次视为犯规,比赛开始后左方将右方的手压到胜负垫上或与胜负垫平行,则判左方赢反之亦然。
因为一个人付出的更多。强的一方肯定会压到弱的一方。
一种比臂力和腕力的运动。20世纪50一60年代开始出现地区性和国际性比赛。
赛法
1.参赛者使用比赛规定手。
2.摆位时,参赛者手肘必须放在肘垫上,手要放在比赛台标记的中位。
3.参赛者的肩膀不得左右倾斜高于45°。
4.裁判以轻柔的动作辅助选手摆位,若30秒内没有摆好,裁判将自己双手十指交叉举起示意强制摆位。
5.裁判强制摆位时不得将手肘抬起,否则视为抬肘犯规一次。
6.裁判发令口令为“ready,go!”口齿清晰且有力。若选手抢令,裁判将给予一次警告,两次视为犯规。
7.比赛开始后,左方将右方的手压到胜负垫上或与胜负垫平行,则判左方赢,反之亦然。
8.如果双方在比赛中脱手且一方并未快要到胜负垫以及双方并未犯规,裁判将双手握拳,竖起大拇指示意脱手,并且拿出绑带将选手的手绑在一起。
9.选手肩膀不能越过中线,身体不能接触手腕。
10.选手在有明显优势情况下中肩可以低于肘垫,中位和劣势位不可以低于肘垫,发现该行为将示意该选手起身警告,警告三次仍不改正判犯规一次。
11.选手必须剪短指甲。
12.选手的非比赛手必须接触比赛台上的握把,不接触者给予一次警告,若原本没有接触握把而在比赛中接触握把取得了优势,判犯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