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钢丝绳 > 正文

QJC88式12.7mm车装机枪的枪座结构由哪些装置组成的

活力的夏天
清爽的小懒虫
2023-02-25 22:33:45

QJC88式12.7mm车装机枪的枪座结构由哪些装置组成的?

最佳答案
内向的月饼
舒服的黄蜂
2025-09-30 08:38:34

枪座由托架、摇架、平衡器、装填拉柄、击发装置、高射瞄准具盒等组成。回转轴用以连接托架与摇架。平衡器下端与托架上的轴孔连接,平衡器上端与摇架上的轴孔相连。行车状态时,托架上的行军固定器可使摇架确实固定在水平位置。

(1)托架。

托架是枪座的主体。其下部的中心轴与坦克或装甲车辆的炮塔连接,并能在炮塔上水平旋转。托架右侧装有手轮,手轮上的小齿轮能带动摇架上的扇形齿弧转动,使摇架达到所需的仰角与俯角。托架左侧装有握把,以操纵枪座进行方向旋转。握把上装有发射杆,发射杆通过击发装置上的钢丝绳拉动枪身上的扳机进行发射。

(2)摇架。

摇架的主要作用是赋予枪身所需的高低射角。通过转动托架右侧手轮,使其上的小齿轮带动摇架上的扇形齿弧旋转而完成高低角的调整。摇架上的滑座用以固定枪身,滑座可在摇架体上滑动。滑座后部装有缓冲簧,以吸收射击时的后坐能量,提高射击精度。

摇架上设有装填拉柄,装填拉柄通过拉柄滑杆,可拉动枪身上的枪机框进行装填,操作方便省力。摇架顶部装有高射瞄准镜盒,高射瞄准镜盒密封性能良好,能防止行军时雨水与尘土进入盒内,保护瞄准镜。摇架左侧设有弹链盒挂板座,使弹链盒与摇架同时上下转动,以确保供弹可靠。

(3)平衡器。

平衡器由内管、外管、平衡簧及内平衡簧组成。

最新回答
合适的烤鸡
沉默的樱桃
2025-09-30 08:38:34

是放在车上的那种固定式机枪

M2HB-QCB0.50英寸同轴机枪

b

v

同轴机枪可以由没有机械瞄准装置和装有电击发机构或用钢丝绳控制的扳机机构而识别。这种机枪既可做同轴机枪,也可作为主要的辅助炮塔武器,仅能全自动发射

俭朴的外套
贪玩的音响
2025-09-30 08:38:34
AN 94 是AK系列最新的

性能诸元

口径 5.45×39mm

自动方式没有调节器的导气式

闭锁方式机头旋转式 3

发射方式单发、2发点射、连发

理论射速1800/600发/分(2发点射/连发)

供弹具 双排可卸式30发盒式弹匣

枪 重 3.85kg(不带弹匣)

枪全长 943/728mm(托伸/托折)

枪管长 405mm

膛线 4条,右旋,缠距195mm

瞄具 长方形准星,带准星护翼,高低与方向可调;调整5个距离的觇孔瞄具

表面 黑色磷化处理

枪托 黑色后托,由聚酰胺做成,小握把、上护木与机匣盖连为一体

附品 背带环,擦拭工具及通条,供临时选用的瞄准镜、夜视镜和榴弹发射器

名扬世界的ak74枪族遭遇挑战。挑战它的是“同胞”an94突击步枪。还在1996年,俄罗斯国防部宣布,俄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开始装备an94突击步枪。然而由于经费限制,至今只有少数部队装备了它。

在1999年8月车臣战争中,首次使用an94的俄海军陆战队士兵都说它“棒极了”。士兵像爱护小提琴一样爱护它。美国情报人员设法搞到了an94步枪。但an94的总设计师尼科诺夫说:“美国轻武器专家完全可以拆卸和仿制an94式5.45毫米自动步枪,不过,这种枪的混合后坐力动作机理是他们永远无法掌握的。”

an94是根据混合后坐力动作机理设计的,采用单发、两发和连发射击方式,射击密集度超过ak74数倍。它射出的5.45毫米×39毫米枪弹侵入有生目标体内会马上翻滚,乃至发生变形和破碎,由此大大增加能量转移。

an94部件采用由玻璃纤维增强的高强度聚合物制造。它还保存了用枪托肉搏的特性。它可挂枪榴弹,也能安装拆卸式多用途枪刺,而且装卸快速方便。它的多项技术性能确比ak74有明显的进步.

an94突击步枪外形上最引人注目之处是大量采用了塑料,即玻璃纤维增强的聚酰胺。整个枪托都是用这种材料制作的。另一个特征是枪管下方的导气管,事实上,此管是枪托延长杆,其上有安装榴弹发射器的导轨。延长杆中间有个销钉,起双重作用:一是防止全自动射击时枪管和延长杆可能发生的上跳,二是为了避免武器猛烈前冲。另外,该枪也是专门为在步兵战车内使用而设计的,它被安在专用支架上射击。为了防止武器纵向移动,该销钉兼起止动支座的作用。

活塞筒位于机匣里。同样,自动机组件(枪管、枪管座)、活塞都被包络在机匣里。这就类似一门火炮,使机匣成了一种支架。枪机和枪机框则在枪管座里运动。

机匣盖与护木是一个部件,也由聚酰胺制成。机匣后上端安装有可旋转的星形瞄具,并有照明元件,有助于射手在光线不好时捕捉目标。在有护罩保护的矩形准星旁边也有类似的装置。准星可以调整方向和高低。

枪口制退器是两室结构,完全不同于俄罗斯武器的设计习惯。刺刀座装在枪管右侧,既能保证拼刺时有更大的刺杀力,还有利于在枪管下方安装榴弹发射器。an94步枪与卡拉什尼柯夫步枪有很大的不同,设计者尼科诺夫只采用了ak74步枪的5个零件,即折叠枪托的折叶及锁定钮,弹匣,枪托左侧的光学瞄具座以及擦拭工具。

双排30发弹匣在受弹口处有一定角度,以便给缓冲簧以更多活动的空间。

与ak74和ak-100系列不同,an94的枪托向右侧折叠。这样人机工效性更好,因为折叠与打开快捷、容易,背起来舒服。

该枪内部有一缓冲装置,既能减小后坐冲量,又使枪管和枪管座加速向前运动。该缓冲装置通过挂钩与发射机构连接。在枪管座后方也有个缓冲器,以助枪机框加速复进。

an94突击步枪最值得注意的是从1800发/分的2发点射状态转换成600发/分连发射击状态的机构。高射速是通过以下3种结构来实现的:⑴枪机框行程短,其复进时通过枪管座后部的后坐缓冲器簧加速;⑵在枪管座前面有一缓冲件,支撑缓冲簧,加速自动机组件复进;⑶采用特别设计的击锤,其上设置有能将前2发弹之间的发射时间缩短到最低限度的专门装置--联动机构。

所谓联动机构,实际是一根从枪机框经过一传输滚轮到达供弹机构的钢丝绳,这是该枪上最巧妙的技术诀窍。有了这根钢丝绳,就把供弹过程分成了两个步骤。第一步,从弹匣里抓弹:枪机组件开始后坐时,钢丝绳进行反向运动,以便从弹匣里抓一发枪弹,并进行一定距离的导引。第二步,枪机框向前运动时,枪机的下凸笋将其推入弹膛,完成闭锁。应用这项技术大大缩短了再装填的时间。在普通半自动步枪上,只要机匣允许或者后坐力的作用,枪机总是滑到它最后方的位置,为了从弹匣里抓弹,枪机也需要这个行程。而在an94上,因有钢丝绳-滚轮系统,枪机不需要直接从弹匣里抓弹,该任务由钢丝绳末端的一个装置来完成,枪机功能只限于推弹和闭锁。这样,枪机供弹不需要越过弹匣,只有在供弹的最后阶段,枪机的弹底窝才和枪弹的弹底接触。换句话说,当枪机组件后坐的时候,负责第一阶段工作的机构向前运动,然后,枪机快速向前闭锁,供弹机构开始回到它的起始位置,即次发弹的弹底后方。

自动原理

延迟后坐可使射击性能有明显提高。这是因为,在自动机组件延迟后坐的同时,枪弹已经离开了膛口。an94利用了这一原理,当武器以1800发/分的高射速实施2发点射的时候,自动机组件在机匣里的导轨上向后滑动。在自动机组件后坐终了之前,2发枪弹已离开膛口。射手所感到的后坐仅是稍微撞一下肩部,不会使弹道产生偏差,因此对提高精度有利。在发射的全过程中,同时产生2个自动循环过程:一是机匣里的自动机组件后坐和复进,二是枪机组件的移动。

在实施连发射击时,射手必须将保险扳到"o"即"射击"位置,将快慢机杆扳到"av"即"自动"位置。拉动拉机柄,使枪机位于其后方位置。在供弹的第一阶段,前述的专门机构从弹匣里抓一发枪弹,枪机框使击锤待击。扣动扳机,枪机被复进簧和缓冲簧快速前推,将枪弹推入弹膛,2个闭锁凸笋进入枪管里相应的凹槽里,完成闭锁。当把扳机扣到底的时候,其中一个凸笋向前撞击围绕轴心旋转的扳机固定板,压迫击发杠杆使之旋转,释放击锤。击锤在簧力的作用下向前打击击针,击针打击第一发枪弹底火。

在后坐力的推动下,自动机组件在机匣里向后滑动压缩缓冲器簧。当弹头通过导气孔时,火药燃气便通过导气孔流进活塞筒,推动活塞运动,活塞推枪机框和击锤向后,枪机回转,打开弹膛,完成抽壳和抛壳。当枪机框和击锤到达它们的后方位置时,在复进簧的作用下,加之后坐缓冲器的作用,再次被推动向前。在扳机还没有起作用时,便开始了下一个射击循环。在以高射速射击时,击锤因没有被击发杠杆扣住而继续运动,因此缩短了2发射弹之间的时间。第2发枪弹击发以后,击发杠杆被扳机固定板挡住。单发杠杆和击发杠杆回到它们原来的位置,扳机杆扣住击锤。在这一瞬间,高射速的射击循环被关闭,如扣住扳机不放,则以600发/分的标准射速继续射击。

仍扣住扳机时,自动机组件到达其后方位置,在复进簧和后坐缓冲器的附加冲量的作用下又被推动向前。单发杠杆也与自动机组件一起向前运动。击锤向前打击击针,第3发弹射出。此时,自动机组件开始后坐,枪机和枪机框也开始后坐。一旦枪机框向前运动,击锤即被击发杠杆扣住。在以标准射速(600发/分)发射完第2发弹的时候,单发杠杆抵靠在扳机固定板的第2个肩部,以使射速减慢。

所有这些运动过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段时间就是设计师所说的延迟时间。延迟时间越长,射速越低。

如果在这一瞬间松开扳机,扳机固定板处于它起初的最高位置,不和单发杠杆接触,击发杠杆和扳机固定板都回到各自的起始位置。击锤被击发杠杆挡住,终止击发。要重新击发,必须再扣扳机。此时,又开始重复整个射击循环,亦即先以高射速实施2发点射后再以标准射速进行后续弹的射击。

第2、3发弹之间的时间差允许射手松开扳机而中断射击。如果要实施长点射,射手可以从高射速转换为标准射速,此时只要扣住扳机不放即可。

要实施2发点射时,须将快慢机扳到"2"位置,保险机在"o"位置。扣动扳机,扳机固定板与单发杠杆碰撞,击发杠杆旋转,击锤被释放,打击击针,击针打击枪弹底火击发。后坐过程中的再装填、发射和机构动作的循环,与前述一致。

然后,击锤处于待击位置,射击中断。要重新射击,先要松开扳机,此时扳机固定板和单发杠杆回到各自的起始位置。在重新扣引扳机的过程中,击锤打击击针,下一个2发点射开始。

实施单发射击时,把快慢机扳到"od"位置,装弹,使击锤待击,扣引扳机,击锤打击击针,射击开始。再装填的过程与连发射击时相同。但回到后方的击锤被击发杠杆卡住,单发杠杆停留在它原来的位置。缓冲簧推自动机组件到前方位置。为了实施次发弹的射击,必须松开扳机重新扣引。

据最新消息,工厂刚刚完成了2种新突击步枪的研制工作。这2支新枪是以as(pu-192)型样枪为基础的,分别采用7.62mm和5.56mmnato口径。看来,"阿巴甘"的历史还没有结束,今后向何种方向发展,人们正拭目以待。

会撒娇的花瓣
甜蜜的蓝天
2025-09-30 08:38:34
首先要说的是盗墓界最常用也是最实用的工具洛阳铲.洛阳铲据传为中国河南洛阳附近农村的盗墓者李鸭子于20世纪初发明,并为后人逐渐改进。最早广泛用于盗墓,后成为考古学工具。著名的考古学家卫聚贤在一九二八年目睹盗墓者使用洛阳铲的情景后,便运用于考古钻探,在中国著名的殷墟、偃师商城等古城址的发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洛阳铲又名探铲,一种考古学工具,为一半圆柱形的铁铲。一段有柄,可以接长的白蜡杆。使用时垂直向下戳击地面,利用半圆柱形的铲可以将地下的泥土带出,并逐渐挖出一个直径约十几厘米的深井,用来探测地下土层的土质,以了解地下有无古代墓葬。

常见的洛阳铲呈半圆筒形,长20至40厘米,直径5至20厘米,装上富有韧性的木杆后,可打入地下十几米,通过对铲头带出的土壤结构、颜色和包含物的辨别,可以判断出土质以及地下有无古墓等情况。洛阳铲的制作工序有20多道,最关键的是成型时打造弧度,需要细心敲打,稍有不慎,打出的铲子就带不上土。这种铲子只有洛阳几家手工艺作坊生产,而且至今只能手工制造。目前,洛阳铲已不再是考古界的专有工具,在建筑、公路、铁路、矿山等领域里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地基灌桩和地质勘探等方面,洛阳铲已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洛阳铲的主要用途是可以将地下的土层没有改变的提出样本,从土色上看出老土、活土、土层年代以及结构来判断地下情况,在考古发掘时,很大因素靠的是个人经验,也有传说老洛阳铲可以用嘴尝出土壤情况里判断地下的墓葬分布。由于破坏小,对环境没有什么要求,甚至在一些极端情况下,勘测效果要好于一些电气化的勘查设备。

机关

机关术是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代表,无论是在生产、生活还是军事乃至一切需要之处,我们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运用机械力量,巧妙地控制事物,并达到神奇的效果,这是古人对世界的贡献。而这一贡献,源自于他们对自然深刻的观察和思考。因此机关术才如此深奥玄妙。《中华遗产》2009年第4期特别策划《机关大法》将带大家一起揭开机关大法的神秘面纱。

法自术起,机由心生。在各种机械装置里,机关堪称最要害的部分,它微小而隐秘,却“牵一发而动全身”,控制着整体的运动趋势,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至高体现。今天,当我们用理性的眼光来打量古人生活中充满奇思妙想的机关之术时,已不仅在寻找机关本身,还会发现机关背后古人的心思。《机关奇术:心动,机动》将带您走进古代机关之洋洋大关,一探其妙。

厚葬习俗在中国由来已久,历代王侯将相不惜耗费人力、财力,营建陵寝地宫。为了防止自己的墓葬被盗墓贼侵扰,古人们在墓穴中设置了各种各样的防卫机关,试图阻止盗墓者的进入。当掘墓人悄然闯进地宫,他们并不知道自己要面对的是价值连城的宝藏,还是防不胜防的陷阱?《古墓机关:宝藏还是陷阱》将细说古墓机关。

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的二十几种简单机械中,大部分用于军事,最典型的体现是城池防御。这种防御精神贯穿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金城汤池:不战而胜》与大家从“术”的角度,梳理中国历史上的“守城”技术、理念和经验,重新认识这些繁杂的机关、精妙的设计、丰富的战术。

以下文字节选自《古墓机关:宝藏还是陷阱》一文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人们就开始在墓穴中设置一些主动防卫的设施,既起到射杀盗墓者的目的,又能杀一儆百,吓唬有盗墓企图的人。

弩出现于春秋时期,能控制射击的弩机已是比较灵巧的机械装置。弩同弓的发射原理是相同的,但比弓箭射得远,杀伤力强,并克服了拉弓时体力受限制而不能持久的弱点。

弓弩的实战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徐市带数千童男童女去东海求“不老药”时,因在蓬莱遇到了大鲛鲁鱼,便请嬴政派神箭手与他同往,嬴政“乃令入海者赍捕巨鱼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弓弩的杀伤力强大,自然嬴政在营造自己的陵墓时不会不使用这种装置,以射杀企图进入墓道的人。司马迁撰写的《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传诣七十余万人,穿三皋,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

秦始皇陵内安装的弓弩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形,现在尚无确切的定论。但就秦俑坑出土的弓弩来看,其弓干和弩臂都较长,材质可能是南山之“柘”(山桑),当是性能良好的劲弩。据学者们估计,这种弓弩的射程当大于800米,张力当超过700斤。如此劲弩,单靠人的臂力拉开恐怕是困难的,只有采用“蹶张”才能奏效,即用脚踩踏机括而发射。如果把装有箭矢的弩一个个连接起来,通过机发使之丛射或者连发,就可以达到无人操作、自行警戒的目的。这种“机弩矢”实际上就是“暗弩”。因为秦始皇陵藏有大量奇珍异宝,为了防盗,就在墓门内、通道口等处安置上这种触发性的武器,一旦有盗墓者进入墓穴,就会碰上连接弩弓扳机的绊索,进而遭到猛烈的射击。这一做法,被以后汉唐陵墓所继承,并发展到在棺椁内安装轮机,以射杀盗墓者。所谓轮机,就是在棺椁内壁安装数个像现代滑轮一样的工具,滑轮一边置弓弩毒箭,绳索通过滑轮连接弓弩与棺椁盖板。一旦盗墓贼进入地下宫殿揭椁开棺,绳索将通过轮机引发弓弩数箭齐发,射杀染指棺椁者。

当然,若盗墓者晓得内情,只要小心谨慎,想法“断其机”,便万事皆休,任意盗掘,大发横财了。晚清学者俞樾在其所著的《茶香室四钞》中引用元人吾衍在《闲居录》中所写的一个故事就再现了这一情景:“陈州古墓,俗云高柴墓,为冯马儿所发。初得石刻,曰‘冯马儿破’,遂发之不疑。毒烟飞箭,皆随轮机而出,因断其机,得金铸禽鸟及玉甲片若龙鳞状,其他异物不可数记。”

鉴于弩弓发射有它的局限性,历代的墓主们在此基础上,又发明了一系列连环翻板、铁索吊石等反盗墓暗器。

连环翻板,即在墓道中设置的陷坑,坑下分布长约10厘米左右的刀锥利器。坑上层平覆数块木板,木板中间有轴,下缀一相同重量的小型物体,呈天平秤状,板上有掩盖物。若盗墓者踏上木板,板的一端随之翻转,人必掉入坑内的刀锥之上,锋利的尖刀利刃将穿透盗墓者的胸膛及五脏六腑,活着爬出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所谓连环翻板,即在墓道中挖掘深约3米以上的陷坑,长短与宽度视墓道具体情形而定,坑下分布约10厘米左右的刀锥利器。坑上层平覆数块木板,木板中间有轴,下缀一小型相同重量的物体,呈天平秤状,板上有掩盖物。若盗墓者踏上木板,板的一端随之下陷,人必掉到坑内的刀锥之上。

与连环翻板功能类似的,是铁索吊石。主要是在墓道顶和墙壁隐蔽处固定若干金属滑轮,利用滑轮将巨石吊起,悬于顶端。墓道地下铺木质跷板,索链由石板而下,通过滑轮以隐蔽的方式连接跷板,中间有挂钩和脱钩相接,遇外力压迫可自动脱落。跷板呈条状,长宽根据墓道具体情况而定。吊起之石可在墓道顶部悬挂三层,各层互不相依,索链通过石上孔洞收缩进出。

一切完毕后,施以伪装,外人不知其诈。若有盗墓者进得门来,踏中跷板条,外力作用迫使绷紧的索链某处挂钩脱落,如同打井的轱辘突然放松,悬空的巨石疾速落下,将躲闪不及的盗墓者拍成肉饼。因跷板呈细窄的长条状,只有被踏后才能导致悬石落地,而相邻的其他跷板则安然无恙,仍静静地伏在原处等待下一伙盗墓者的进入。一旦盗贼的脚步踏上,与之相连的悬石相继落下,再次对胆大妄为者给予致命一击。如此往复,直至三层悬石尽坠于地,杀伤数人为止。

民国年间,山东青州一带农民在垦田时,于云门山发现一大冢,墓道之中就发现了带轴的翻板,板下有坑,坑中密布利刃。当时坑中积水甚多,待把水抽干,发现有两个人骨架一仰一趴倒毙于利刃之中,身边有铁锹、锤子、绳索等工具,显然是盗墓者所携。但此墓还是遭到盗掘,墓室内器物所剩无几。清理人员发现,在连环翻板之下有两架木梯相接,木梯已经腐朽,但仍能看出形状,这无疑是后来的盗墓者想出的破解之法。只要将木梯放入墓道,盗墓者沿梯而入,则如履平地,一切翻板与陷坑、利刃都枉费心机、无济于事了。由此看来,盗墓者与反盗墓者的智慧较量,着实令人惊叹。

专注的树叶
聪明的彩虹
2025-09-30 08:38:34

手电钻换钻头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断开手电钻的电源,从插座上拔出手电钻电源线的插头。

第二步、双手戴上手套,一只手握紧手电钻,另一只手捏手电钻葫芦口,用力旋转,让装钻头的孔位露出来,如果手电钻前端有一圈齿的,就用配置的专门钥匙扭动,松开露出钻头安装孔位就好了。

第三步、取出要安装的钻头,放置在手电钻前端露出的孔位上,用手顺时针旋转卡住钻头。

第四步、调整卡住钻头进入孔位的深度位置,用专用钥匙顺时针方向扭紧锁死。

第五步、插上手电钻的电源线插头通电,空转2秒钟观察手电钻的钻头是否安装稳固。

扩展资料

手电钻介绍

1895年,德国泛音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直流手电钻。外壳用铸铁制成,能在钢板上钻4mm的孔。手电钻是一种携带方便的小型钻孔用工具,由小电动机、控制开关、钻夹头和钻头几部分组成。

手电钻就是以交流电源或直流电池为动力的钻孔工具,是手持式电动工具的一种。

手电钻是电动工具行业销量最大的产品,广用于建筑、装修、泛家具等等行业,用于在物件上开孔或洞穿物体,有的行业之也称为电锤。

手电钻的主要构成:钻夹头、输出轴、齿轮、转子、定子、机壳、开关和电缆线。

手电钻(手枪钻)——用于金属材料、木材、塑料等钻孔的工具。当装有正反转开关和电子调速装置后,可用来作电螺丝批。有的型号配有充电电池,可在一定时间内,在无外接电源的 情况下正常工作。

特殊型号:直角电钻---适合在狭窄工作空间使用。(电钻机头与机身呈90度, 所需工作空间减小。)

手电钻安全操作规程

1、手电钻外壳必须有接地或者接零中性线保护。

2、手电钻导线要保护好,严禁乱拖防止轧坏、割破,更不准把电线拖到油水中,防止油水腐蚀电线。

3、使用时一定要戴胶皮手套,穿胶布鞋;在潮湿的地方工作时,必须站在橡皮垫或干燥的木板上工作,以防触电。

4、使用中发现电钻漏电、震动、高热或者有异声时,应立即停止工作,找电工检查修理。

5、电钻未完全停止L转动时,不能卸、换钻头。

6、停电休息或离开工作地时,应立即切断电源。

7、不可以用来钻水泥和砖墙。否则,极易造成电机过载,烧毁电机。 关键在于电机内缺少冲击机构,承力小。

手电钻注意事项

手电钻就是以交流电源或直流电池为动力的钻孔工具,是手持式电动工具的一种,手电钻是电动工具行业销量最大的产品,广泛用于建筑、装修、家具等等行业,用于在物件上开孔或洞穿物体,有的行业之也称为电锤。手电钻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1、用前检查电源线有无破损。若有,必须包缠好绝缘胶带,使用中切勿受水浸及乱拖乱踏,也不能触及热源和腐蚀性介质。

2、对于金属外壳的手电钻必须采取保护接地(接零)措施。

3、使用前要确认手电钻开关处于关断状态,防止插头插入电源插座时手电钻突然转动。

4、电钻在使用前应先空转0.5~1min,检查传动部分是否灵活,有无异常杂音,螺钉等有无松动,换向器火花是否正常。

5、打孔时要双手紧握电钻,尽量不要单手操作,应掌握正确操作姿势。

6、不能使用有缺口的钻头,钻孔时向下压的力不要太大,防止钻头打断。

7、清理刀头废屑,换刀头等这些动作,都必须在断开电源的情况下进行。

8、对于小工件必须借助夹具来夹紧,再使用手电钻。

9、操作时进钻的力度不能太大,以防钻头或丝攻飞出来伤人。

10、在操作前要仔细检查钻头是否有裂纹或损伤,若发现有此情形,则要立即更换。

11、要注意钻头的旋转方向和进给方向。

12、要先关上电源,等钻头完全停止再把工件从工具上拿走。

13、在加工工件后不要马上接触钻头,以免钻头可能过热而灼伤皮肤。

14、在操作前要仔细检查钻头是否有裂纹或损伤,若发现此情形,则要立即更换。

15、使用中若发现整流子上火花大,电钻过热,必须停止使用,进行检查,如清除污垢、更换磨损的电刷、调整电刷架弹簧压力等。

16、为了避免切伤手指,在操作时要确保所有手指的撤离工件或钻头(丝攻)。

17、不使用时应及时拔掉电源插头。电钻应存放在干燥、清洁的环境

活力的西装
冷酷的蜜蜂
2025-09-30 08:38:34

您好!卷扬机,用卷筒缠绕钢丝绳或链条提升或牵引重物的轻小型起重设备,又称绞车。卷扬机可以垂直提升、水平或倾斜拽引重物。卷扬机分为手动卷扬机和电动卷扬机两种。现在以电动卷扬机为主。可单独使用,也可作起重、筑路和矿井提升等机械中的组成部件,因操作简单、绕绳量大、移置方便而广泛应用。主要运用于建筑、水利工程、林业、矿山、码头等的物料升降或平拖。绞车 winch 又称为卷扬机,是用卷筒缠绕钢丝绳或链条以提升或牵引重物的轻小型起重设备(见起重机械)。绞车在市场上的发展和使用越来越广泛,在技术上和质量上其中一些知名企业也脱颖而出例如主营CK冲锤打桩机系列、JK3-20T单双筒溜放型卷扬机,JK、JM、JG系列0.5T-100T陆用、海用卷扬机,龙门吊及架桥机附件。

卷扬机(0.3T~50T)[电动卷扬机、手动卷扬机、建筑卷扬机、调速卷扬机、起重卷扬机、大吨位卷扬机]、摆线针轮减速器、蜗轮减速器、JZQ型齿轮减速器、电动机、剪扳机、钢筋切断机、调直机、对焊机等多种型号规格的专业生产商。紧跟市场需求,先后开发出十余个系列、数万规格的产品,并形成了批量化生产,进一步降低了成本,广泛应用在冶金工业、造船工业、石化机械、通用机械、轻工机械、建筑机械等领域,本司始终坚持 “ 以人为本,开拓创新,质量第一,用户至上 ” 的质量方针,紧跟国内外建筑机械发展趋势,不断研制开发新产品,满足社会需求。型号从JK0.3-JK15,JM0.3-JM50,产品已形成规格化,系列化。04年10月2JM25、JM15、JM5、JK1卷扬机产品通过市建委组织的专家鉴定,并取得建设部颁发的建筑卷扬机生产许可证,并接纳为中国建设机械协会会员,是建筑机械定点生产企业。1999年荣获北京新世纪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中心颁发的GB/T19002-2000 idt ISO9002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2003年通过GB/T19001-2000 idt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转版工作。

紧张的红牛
美满的小蝴蝶
2025-09-30 08:38:34
请先看下下面的内容:10年前,坚纳金·尼科诺夫AN94突击步枪的出现,令全世界轻武器界震惊。该枪具有完美的点射性能,其首发命中率堪称世界突击步枪之最。AN94步枪各项性能全面超越它的前辈——具有传奇色彩的卡氏步枪,然而获得成功的AN94并非满载荣誉,其终难取代卡氏步枪而达到成功之顶峰。关于AN94步枪本刊于1999年第2期和2001年第6期作了报道,不过当时该枪仍属保密状态。10年过去了,俄罗斯对AN94也在层层揭密。本文在此力求对AN94步枪的结构、境遇等方方面面做一完全披露。“阿巴甘”造就的神话1981年,苏军宣布启动研制新一代突击步枪的“阿巴甘”选型计划。实际上,研制AK47时,苏军对突击步枪的理解不过是威力增强的冲锋枪,其使用也在很大程度上沿用了二战中积累的冲锋枪战术,因此对射击精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我国在引进AK47时,也正是受此影响,故将其仿制产品命名为“56式冲锋枪”。AK74取代AK47是苏联在步枪小口径化道路上里程碑式的事件。其实当年与卡拉什尼柯夫一起竞争战后第二代制式步枪的还有几种各有特色的设计,最后选中AK74不仅是出于技术和性能上的考虑,更有一些非技术原因搀杂其中:采用AK74,工业部门不需要投入大量的转产经费;士兵几乎不需要重新培训,因为其操作规程与原来装备的AKM基本一样。在当时为研制小口径枪弹耗费甚巨的情况下,新枪的换装成本直接影响到最后的决策。AN94突击步枪并不像其他步枪一样将刺刀安装在枪管下方,而是安装在枪管右侧,这种设计是为了便于同时安装GP-25型榴弹发射器和刺刀换装后不久的阿富汗战争中,苏军摩步兵战术在复杂的山地环境下暴露出严重的水土不服,特别是面对敌人的游击战术,射击精度不足的AK74很难发挥作用,基层士兵对此反映特别强烈。为切实提高5.45mm步枪-枪弹系统的有效性,军方提出研制新式步枪,要求新型步枪精度比AK74高5~10倍,并能保持前役步枪可靠性,能够安装现有制式配套组件(如榴弹发射器、各种光学瞄具、刺刀等)。在突击步枪的连续射击过程中,枪弹出膛口时的射击冲量和运动部件的后坐冲量必然会作用于枪身和射手,使武器发生偏移,从而使后续枪弹偏离目标。理论研究及国内外以往实践经验证明,采用常规方式提高散布精度是极其有限的,解决这一问题只能从彻底改变武器结构入手。为此,“阿巴甘”计划中,研究了多种创新的技术途径,包括“平衡式自动机原理”和“延迟后坐”原理。采用平衡式自动机原理的较为成熟的武器是科夫罗夫斯克兵工厂的AEK971步枪。该枪为自动机附加了一个平衡块,击发后枪机框和平衡块在火药燃气压力下同时向相反方向以相同速度运动,彼此运动冲量相抵消,使射手只能感受到射击冲量,而几乎感受不到自动机后坐的冲力,从而提高连发射击精度。但尼科诺夫认为任何原理都有局限性:平衡式自动机并不能真正抵消自动机的后坐冲量,只是将其平均地分配于运动过程中,对精度的提高相当有限;包括他自己选择的延迟后坐也不例外——无论怎样延迟,总有后坐到位的一刻,而后坐对精度的不利影响只能在一定限度内降低,不可能完全消除。因此在设计中,尼科诺夫并不追求连发射击全程的精度提高,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2发点射和连发射击的前2发射弹上,即力求提高首发命中概率。尼科诺夫最初的设计是3发高频点射,后应军方要求,改为2发点射。最终,尼科诺夫步枪可以高达1800发/分的理论射速实施2发点射,并通过延迟枪机后坐,使枪机在实现两次射击循环、完成2发高频点射后才后坐到位,即在射手还未感到武器后坐时,两发枪弹已射出枪口,从而提高了命中概率。实际上,延迟后坐原理是中央精密机械科学技术研究所的特卡契夫于70年代在自己关于提高自动武器射击精度的学位论文中率先提出的,尼科诺夫和斯捷奇金都在该原理基础上展开设计,但只有尼科诺夫成功地将特卡契夫的设想变为现实。在“阿巴甘”选型中,经过数轮靶场试验的考核,尼科诺夫步枪脱颖而出,被送到康杰米洛夫师和其他部队进行部队试验。最后的结论是:该枪完全符合战术技术指标要求,并且超出了预期的目标。1997年5月14日,俄罗斯联邦政府颁布56926号文件,宣布尼克诺夫设计的AN94式5.45mm突击步枪正式列装,装备代号6P33。尼科诺夫成为“阿巴甘”计划的最后赢家。全枪结构解密AN94采用导气式与枪管短后坐式混合自动机原理,全枪由射击组件、机匣、发射机构、弹匣和机匣盖组成。可以配装俄军制式刺刀、榴弹发射器和各种光学瞄具。射击组件安装在机匣内,由与枪管固定连接的套匣、枪机框、枪机、击锤、复进机构、击锤簧、滑轮、与钢丝绳固接的拨弹杆、拨弹杆簧、卡锁连接的膛口装置等零部件组成。枪管与套匣是射击组件的整体框架,滑轮座、导气室、准星座和膛口装置都安装在枪管的外表面。膛口装置具有两个膨胀腔,外观成“8”字形,并且膨胀腔为偏心结构,火药燃气进入偏心的圆形膨胀腔后,向上膨胀并沿膨胀腔壁产生旋转的涡流,既可以削弱轴向气流,又可摩擦耗能以减小气流速度。刺刀接口在准星座的右侧面。滑轮座的中轴用于安装滑轮,上下两侧的凸耳充当滑轮转动的支撑,下方凸耳用于连接射击组件缓冲器。阻铁安装在套匣内的横轴上,具有弹性。阻铁上的凸齿可以挂住击锤。阻铁的横孔里装有单发杠杆,单发杠杆是一根逐级分段的圆柱体,可与扳机连杆相互配合完成射击。枪机框安装在套匣内的导轨上。其作用包括:通过内侧的曲线槽与枪机上的闭锁凸齿配合完成开、闭锁动作;带动枪机和击锤运动;通过滑轮和拉索带动枪管-套匣运动。击锤安装在套匣内,套在后方缓冲机构的导杆上。击锤上有孔,用于安装击锤簧和导杆。击锤簧装在击锤的空腔内、绕在后方缓冲机构的导杆上,可在击锤随枪机框后坐的时候积蓄能量,为击锤提供前冲能量。缓冲机构安装在套匣后方,由后衬板、缓冲簧和导杆组成,其作用是除延迟枪机框后坐外,在枪机框带动击锤向前复进的过程中提供附加助推力。滑轮安装在滑轮座的轴上,对绕在其上的拉索起到定位和导向作用。拨弹杆的作用是在枪机和枪机框后坐过程中将次发弹从弹匣内推出。拨弹杆前部与拉索尾端的榫头连接固定。拉索是一根带榫头的钢丝绳,一端与拨弹杆连接,另一端安装在枪机框上。拉索与滑轮共同作用使枪机框和拨弹杆的运动发生关联。拨弹杆簧位于套匣底壁的孔内,缠绕在拨弹杆上,可使拨弹杆复位,并通过拉索和滑轮使枪机框回到前方位置。机匣机匣的作用是:连接基本部件;容纳自动机构,并保护自动机构免受沙尘侵入;方便操枪,保护射手在射击时不致烫手。AN94步枪次发弹装填时机构位置示意图。上:击发后的弹壳随枪机一起向后运动,同时枪机框带动钢丝绳牵引拨弹杆将次发弹推入过渡弹膛;下:枪机在复进过程中,将过渡弹膛内的次发弹撞入弹膛机匣前方的圆筒用于容纳缓冲簧,圆筒前端用于安装基座。基座下方的接口供安装下挂式榴弹发射器。前缓冲簧位于机匣前端、前支架后方的圆筒里,用于缓冲射击组件的后坐和加速复进。活动托弹板位于机匣内腔中部的底壁,与套匣配合形成过渡弹膛。前支架安装在基座上方的槽里,采用销钉定位。用于支撑射击组件的前端,在射击组件相对机匣运动时,起导向作用。发射机构用于操控射击,由发射机座、扳机、扳机连杆、快慢机、连杆簧、连杆轴、保险、握把和弹性弹匣卡笋组成。扳机连杆安装在连杆轴上。其左侧设有与快慢机相互配合的槽;右侧设有长凸起和短凸起,可与阻铁上的击发杠杆构成不同的扣合形式以实现射击方式的转换。快慢机位于握把上方,用于选择射击方式,拨动快慢机可以带动扳机连杆沿枪管轴线方向移动到3个固定的对应位置,以实现单发、2发点射和连发的转换。连杆簧缠绕在位于扳机连杆和快慢机之间的连杆轴上,其作用是保证足够的扳机力,并为扳机、扳机连杆和快慢机复位提供动力。保险手柄位于扳机护圈内、扳机前方位置,将其推到“П”位置时,保险杠杆同时锁住扳机和扳机连杆。AN94的弹匣与AK74步枪的弹匣相同。工作流程详解AN94步枪具有单发、2发点射和连发3种射击方式。其中2发点射和连发的前两发射速高达1800发/分,并通过延迟枪机后坐,使枪机在实现两次射击循环、完成2发高频点射后才后坐到位,即在射手还未感到武器后坐时,2发枪弹已射出枪口,从而提高命中概率;连发状态下后续射弹的射速为600发/分的标准射速,并且无需其他操作,只要持续按住扳机,就可以从高射频自动转为标准射速,松开扳机后再次扣压,则重复2发高速射击后转为标准射速的过程。首发装填用手拉动拉机柄向后运动到位的过程中,枪机框通过拉索带动拨弹杆向前运动,和弹匣内的托弹簧共同作用将弹匣内最上方的一发枪弹推到机匣内的活动托弹板上,该弹在托弹板上沿斜面上升到枪机前方位置。同时,击锤被阻铁挂住。松开拉机柄后,运动部件向前运动,枪机下方的凸齿遇到托弹板上的枪弹,将之推入弹膛。枪机框上的闭锁凹槽与枪机上的菱形凸笋配合作用,使枪机回转闭锁弹膛。拨弹杆在拨弹杆簧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至此,自动步枪已完成装填和待击动作。连发发射首先将快慢机拨到“AV”位置。此时扳机连杆被推向最后方位置;单发杠杆靠近扳机连杆的前端面,同时位于扳机连杆的长凸起和短凸起下方,在未开始射击前,单发杠杆只与长凸起相接触。扣动扳机,扳机侧边的凸起推动扳机连杆转动;扳机连杆的长凸起通过单发杠杆带动阻铁转动,解脱处于待击位置的击锤。击锤在击锤簧提供的能量作用下向前冲,打击击针,完成首发击发。在不同射击方式下,扳机连杆和扳机、阻铁相互位置会发生变化。单发发射时,扳机连杆位于最前方位置,单发杠杆靠近扳机连杆长凸起的末端;2发快速点射时,扳机连杆位于中间位置;连发发射时,扳机连杆在最后方位置,单发杠杆同时位于扳机连杆长凸起和短凸起的下方弹头通过导气孔后,火药燃气通过活塞推动枪机框和击锤加速后坐。此时击锤的击发凸笋进入枪机框上对应的槽,与枪机框连接为一体。在枪机框后坐的过程中,枪机旋转完成开锁、抽壳和抛壳动作。与此同时,供弹机构的动作与首发装填时相同,但由于射击组件的后坐,拨弹杆在接触次发弹之前有一段空行程。枪机框后坐到位,撞击到套匣后壁后,在拨弹杆簧和击锤簧的作用下加速复进。挂在枪机框上的击锤在复进过程中不与阻铁发生关系,直接击发第二发弹。第二发弹射击的冲击使枪机框和枪机开始第二次后坐,此时射击组件仍在第一次后坐的行程上。在第二发弹离开膛口后,射击组件才第一次后坐到位,两发射弹的冲击累积为一次撞到机匣的尾部。在射击组件后坐到位瞬间,单发杠杆脱离扳机连杆的长凸起,随阻铁一起上升回到初始位置。当击锤随枪机复进过程中碰到阻铁时,被阻铁的待击卡笋挂住,击锤与枪机框分离。枪机框和枪机继续复进推第三发弹入膛、闭锁。在此瞬间,击锤处于待发状态,射击速度由高频转为低频。此时,射击组件在缓冲簧的作用下开始复进。单发杠杆随着射击组件向前运动,接触到扳机连杆短凸起斜面,使阻铁发生翻转释放击锤,击锤前冲打击击针,击发第三发弹。射击组件开始第二次后坐,单发杠杆离开扳机连杆短凸起,随阻铁一起上升。枪机框和枪机在套匣内加速后坐,枪机框到位后开始复进时,击锤被阻铁挂住。枪机和枪机框继续复进推第四发弹入膛。此后射击动作重复低频射击的动作循环,直到射手松开扳机或者弹匣没有弹时才会停止。通过控制扣动扳机的频率,可以实施任意长度的点射。在此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发弹射击后,单发杠杆就只与扳机连杆的短凸起发生联系。短凸起的尺寸很小,因此在射击组件开始后坐到击锤后方位置之前的瞬间,单发杠杆从短凸起下脱开随阻铁一起上升。当枪机框复进压过阻铁时,击锤被阻铁的待击凸笋挂住,留在后方位置。必须等到射击组件复进到位,扳机连杆的短凸起才会再次作用于单发杠杆,进而带动阻铁旋转释放击锤。这一段等待就意味着延长了两发射击的时间间隔,射频因此由高变低。发射机构前视图。可以看到向右倾斜的弹匣卡笋,这是为了给缓冲簧让位。虽然这种布置并不妨碍装卸弹匣的方便性,但使全枪外形尺寸的宽度有所增加,而且还有可能产生勾挂2发高速点射首先将快慢机拨到“2”位置。此时扳机连杆向前运动稍许,处于中间位置,单发杠杆与扳机连杆的长凸起接触。扣动扳机带动扳机连杆,扳机连杆的长凸起作用于单发杠杆使阻铁转动,释放击锤实施击发。第二发弹的装填动作以及射击组件后坐过程中的动作都与连发射击的第二发弹相同。在射击组件复进的过程中,单发杠杆脱开扳机连杆长凸起,阻铁上升挂住击锤,击锤处于待击状态。在这一过程中单发连杆的端面(弹性的)沿长凸起侧面滑过,但没有到达短凸起斜面。要继续实施2两发高速点射,必须松开扳机,扳机连杆绕自身的轴转动,使扳机连杆长凸起靠近单发杠杆。再次扣动扳机,重复上述动作。单发发射首先将快慢机拨到“OD”位置。此时扳机连杆在最前方位置,单发杠杆靠近扳机连杆长凸起的末端。扣动扳机,扳机连杆的长凸起通过单发杠杆使阻铁转动,释放击锤打击击针。击发后,枪机框-枪机组件在火药燃气的推动下完成次发弹的装填。推弹入膛动作与连发时类似,惟有不同的是在射击组件开始后坐的瞬间,单发杠杆解脱长凸起的控制使阻铁复位,挂住击锤。自动机动作与连发射击时相同。缓冲簧积蓄射击后坐的能量,使射击组件复进到前方位置。在“阿巴甘”选型中,尼科诺夫的ASM(上)即AN94的前身,和斯捷奇金的TKB-0146(下)都是以延迟后坐原理为基础设计的,但两支枪的射击效果却大不相同射击下一发弹时,必须先松开扳机,扳机连杆复位,使单发杠杆重新靠在扳机连杆长凸起的末端。再次扣动扳机重复以上过程。高速点射探幽早在1970年代美国人就提出:在假设瞄准点不动的前提下,3发射弹的落点在理论上会是一个三角形,在这个三角形涵盖范围内的目标都跑不掉。但这一原理的前提是瞄准点不动,有谁能连续发射3发弹而保持枪管不动呢?周围环境的风吹草动、射手自己的呼吸,更主要的是前发射弹产生的后坐冲击都会使枪口偏离瞄准点。因此实际射击的结果往往是3发射弹呈一条向斜上方升起的斜线,很难提高命中概率。提高点射频率,可以缩短射弹的间隔时间从而减小射手无意动作造成瞄准点偏移的几率,但对普通枪械而言,提高射频是一把双刃剑:这意味着在更短的时间内射手将承担多次后坐到位的撞击,会使武器产生更大的偏离。在AN94诞生之前,只有德国G11步枪可以实现完美的3发点射。这是因为G11发射无壳枪弹无须抛壳动作,因此可以大幅度缩短射击间隔,3发点射的射速高达2200发/分,枪机只有旋转运动没有往复运动,因此没有自动机后坐冲量对下一发射弹的影响。零件的对称位置AN94可以1800发/分的理论射速实施两发点射,并通过延迟枪机后坐,使枪机在实现两次射击循环、完成2发高频点射后才后坐到位。由于枪机组件的质量比枪管-套匣组件的质量轻得多,并且其后坐到位的撞击作用于浮动的套匣尾部,因此枪机组件的后坐对射击精度的影响较小;而枪管-套匣后坐到位时,即在射手还未感到武器后坐时,前两发射弹均已出膛,后坐力对射弹散布已没有影响,从而提高了命中概率。AN94连发射击的头两发弹与点射的射频相同,可以大大提高连发射击的首发命中概率。在100m距离上立姿无依托连发射击时,AN94头两发弹着点距离不到2cm,而AK74M则是14cm。这一精度完全可以与当代的狙击步枪相媲美。在此还需要指出,在连发状态下,由于前两次发射的后坐力累计为一次撞击,因此AN94第三发弹着点与第二发弹着点的距离相差25cm,在AK74M的20cm之上;此后标准射速下,两者的弹着点偏离则相差无几。成功后的尴尬从装备决议颁布至今已经10年过去了,但AN94并未像“阿巴甘”计划最初规划的那样成为AK步枪的终结者。单论性能,AN94的首发命中概率堪称世界突击步枪之最。在100m距离上立姿无依托连发射击时,AN94头两发弹着点距离不到2cm,这一散布精度远胜于德拉戈诺夫狙击步枪发射专用狙击弹的效果,即使是与俄军新列装的、以高精度著称的SV98非自动狙击步枪相比也毫不逊色。虽然军方承认AN94的性能超越了AK74,也通过试验验证AN94的可靠性并不在AK74之下,包括在极端环境下,但AN94仍只是少量装备了特种部队。后来伊热夫斯克机械厂又在AN94的基础上,推出了7.62mm和5.56mm口径的变型枪,力图在国外市场寻找知音。然而,依然是装备成本的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与之签下批量生产的订单。AN94为何会陷入超越AK却难以取代AK的尴尬境地呢?首先,AN94复杂结构带来的高昂造价以及较高的使用维护费用,成为俄军全面换装新式步枪的最大障碍。突击步枪虽小,但装备数量庞大,而且换装后训练、维修、保障体系都要更新。这不仅对于军费非常紧张的俄军而言,是必须慎重的决策;即使是财大气粗,也要综合考虑装备的效费比——美军的单兵综合作战装备已经论证研究了多年,并在伊拉克战场上进行了部分试验,但美步兵的基本武器仍是M16。其次,AN94的一些结构设计,如向右折叠的枪托、觇孔瞄具、略向右方倾斜的弹匣、挂装在枪口右侧的刺刀等,完全颠覆了俄军在多年使用AK步枪过程中积累的习惯,换装后训练成本增加不说,只怕大量的训练也未必能够改变部分射手的操作习惯,而操作是否顺手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使用效果的好坏。特别是俄军经历了车臣战争之后总结出:射击精度虽然是突击步枪效能的核心指标之一,但在现代战场上,精确瞄准射击的任务越来越多地落到专门的狙击手和狙击步枪身上,突击步枪更常用的是对某一区域实施压制性射击。能够提高精度自然是锦上添花,但单就压制作用来讲,AN94与AK74并无本质区别。更何况AK74枪族技术成熟,其技术水平和目前世界各国的现役轻武器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故俄军没有充足的理由将其淘汰。这就是万众期待的AN94,它的到来令人惊叹,而它一旦让人伸手可触,人们也就将它置于原本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