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钢丝绳 > 正文

某工厂用一冷拉钢丝绳将一大型钢件吊入热处理炉内,由于一时疏........求此题完整答案,谢谢

自由的蜜蜂
听话的蜜粉
2023-02-25 21:54:02

某工厂用一冷拉钢丝绳将一大型钢件吊入热处理炉内,由于一时疏........求此题完整答案,谢谢

最佳答案
无私的电灯胆
轻松的小土豆
2025-09-30 13:54:49

冷拉钢丝绳的加工过程是冷加工过程,由于加工硬化,使钢丝的强度和硬度升高,故承载能力提高。当其被加热时,若温度超过了它的再结晶温度,会使钢丝绳产生再结晶,造成强度和硬度降低,一旦外载超过其承载能力,就会发生断裂。

最新回答
酷炫的电话
留胡子的墨镜
2025-09-30 13:54:49

是对的。

联接吊钩的钢丝绳是倾斜的,钢丝绳与水平面夹角α控制在不小于 45°~60°之间。夹角越小,吊索内力就越大,而且它的水平分力会对起吊设备产生相当大的压力。因此该角一般不小于 60°。而对于外形近似于方形的设备,钢丝绳又不能接触到设备,就必须加撑杆,钢丝绳就被分为上下两层。通常上层钢丝绳为等长不可调,下层为可调的。

完美的秀发
温暖的薯片
2025-09-30 13:54:49
典型例题

例3. 从高为5m处以某一初速度竖直向下抛出一个小球,在与地面相碰后弹起,上升到高为2m处被接住,则在这段过程中

A. 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m

B. 小球的位移为7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7m

C. 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m

D. 小球的位移为7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3m

解析: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理解位移和路程概念,并按要求去确定它们。题中物体初、末位置高度差为3m,即位移大小,末位置在初位置下方,故位移方向竖直向下,总路程则为7m。

答案:A

例4. 判断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B.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C. 汽车以速度 经过某一路标,子弹以速度 从枪口射出, 和 均指平均速度。

D. 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瞬时速度,它是矢量。

解析:速度的物理意义就是描写物体运动的快慢,它是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故A选项正确;平均速度指物体通过的位移和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它描写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它也是矢量,故B选项不对;C中 、 对应某一位置,为瞬时速度,故C不对;D为瞬时速度的定义,D正确。

答案:A、D

例5. 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 ,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如果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 ,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 ,全程的平均速度又为多少?

解析:(1)设总的时间为2t,则

(2)设总位移为2x,

例6. 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的点迹,直接记录了

A. 物体运动的时间

B. 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C. 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

D. 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

解析: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和电磁打点计时器都是每隔0.02s在纸带上打一个点。因此,根据打在纸带上的点迹,可直接反映物体的运动时间。因为纸带跟运动物体连在一起,打点计时器固定,所以纸带上的点迹就相应地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虽然用刻度尺量出各点迹间的间隔,可知道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再根据物体的运动性质可算出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但这些量不是纸带上的点迹直接记录的。综上所述,正确的选项为AB。

答案:A、B

例7. 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的情况如图所示,纸带在A、C间的平均速度为 m/s,在A、D间的平均速度为 m/s,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 m/s。

解析:由题意知,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AC间的距离为14mm=0.014m,AD间的距离为25mm=0.025m。

由公式 得

答案:0.35 0.42 0.35

例8. 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 速度变化所用时间越短,加速度一定越大

C.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D. 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

解析:由加速度的定义式 可知,加速度与速度的变化量和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两个因素有关。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不一定越大;速度变化所用时间越短,若速度变化量没有确定,也不能确定加速度一定越大。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速度为零,并不是速度的变化量为零,故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答案:C

例9. 如图所示是某矿井中的升降机由井底到井口运动的图象,试根据图象分析各段的运动情况,并计算各段的加速度。

解析:(1)0~2s,图线是倾斜直线,说明升降机是做匀加速运动,根据速度图象中斜率的物理意义可求得加速度 。

(2)2s~4s,图线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升降机是做匀速运动,根据速度图象中斜率的物理意义可求得加速度 。

(3)4s~5s,图线是向下倾斜的直线,说明升降机是做匀减速运动,根据速度图象中斜率的物理意义可求得加速度 。

答案:见解析

例10. 一质点从静止开始以1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经5s后做匀速运动,最后2s的时间质点做匀减速运动时的速度是多大?减速运动直至静止,则质点匀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是多大?

解析:质点的运动过程包括加速 匀速 减速三个阶段,如图所示。

图示中AB为加速,BC为匀速,CD为减速,匀速运动的速度即为AB段的末速度,也是CD段的初速度,这样一来,就可以利用公式方便地求解了,

由题意画出图示,由运动学公式知:

由 应用于CD段( )得

负号表示 方向与 方向相反

答案:5m/s-2.5m/s2

说明:解决运动学问题要善于由题意画出运动简图,利用运动简图解题不论是从思维上还是解题过程的叙述上都变得简洁,可以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事实上,能够正确地画出运动简图说明你对题目中交待的物理过程有了很清楚的认识,这是对同学们要求比较高而且难度比较大的基本功,务必注意这一点。

例11. 汽车以l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刹车后经2s速度变为6m/s,求:

(1)刹车后2s内前进的距离及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

(2)刹车后前进9m所用的时间;

(3)刹车后8s内前进的距离。

解析:(1)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 可求得。 ,再由 ,可求得 。

(2)由 可得

解得 , 。

要注意汽车刹车后经 停下,故时间应为1s。

(3)由(2)可知汽车经5s停下,可见在8s时间内,汽车有3s静止不动,因此

例12. 证明

(1)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等于一个恒量。

证明:

所以 (即 为恒量)

由此结论可用来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即

2.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证明:如图所示:

所以

3.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位移中点位置处的速度为

证明:如图所示:

由①②两式结合的:

例13. 一个作匀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等的两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24m和64m,每一个时间间隔为4s,求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

解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用多个公式描述,因而选择不同的公式,所对应的解法也不同。如:

解法一:基本公式法: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因题目中只涉及位移与时间,故选择位移公式:

将 =24m、 =64m,代入上式解得:

解法二:用平均速度公式:

连续的两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B点是AC段的中间时刻,则

解法三:用推论式:

由 得

再由

解得:

答案:12.5

说明:对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若出现相等的时间间隔问题,应优先考虑公式 求解

例14. 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4s内与第2s内的位移之差是12m,则可知:

A. 第1 s内的位移为3 m

B. 第2s末的速度为8 m/s

C.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2m/s2

D. 物体在5s内的平均速度为15 m/s

解析:本题全面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以及掌握的熟练程度,本题涉及到四个物理量的确定,要求对这些物理量的关系能融会贯通,并能抓住加速度这一关键。由题意,可利用 先求出a。

设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第4 s内的位移分别为x1、x2、x3、x4,则

x3-x2=aT2, x4-x3=aT2 所以x4-x2=2aT2 故a= = =6m/s2

又x1=aT2/2=6 1/2=3m

第2s末的速度v2=at2=6 2=12m/s

5s内的平均速度 = =15m/s

答案:AD

例15. 一滑块由静止开始,从斜面顶端匀加速下滑,第5s末的速度是6m/s。求:

(1)第4s末的速度;(2)头7s内的位移;(3)第3s内的位移。

解析: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求解。

(1)因为 ……= ……

所以

第4s末的速度为

(2)由 得前5s内的位移为:

因为 …… ……

所以

前7s内的位移为:

(3)由(2)可得

因为 ……=1:5:……

所以 =1:5

第3s内的位移

例16. 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突然发现前方xm处有一辆自行车正以4m/s的速度同方向匀速行驶,汽车司机立即关闭油门并以6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如果汽车恰好撞不上自行车,则x应为多大?

解析:这是一道很典型的追及问题,开始阶段汽车的速度大,在相同时间内汽车的位移大于自行车的位移,所以它们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到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小,如果此时汽车恰好没碰上自行车,以后它们的距离就会变大,再也不会碰上了。

解法1:利用速度相等这一条件求解。

当汽车的速度v1和自行车的速度v2相等时二者相距最近,

v1=v0+at v2=v自

当v1=v2时,即v0+at= v自,即时间为

t= =1s

若此时恰好相撞,则位移相等,

x1=v0t+ at2 x2= v自t+x

由x1= x2得v0t+ at2= v自t+x

解得 x=3m

所以汽车撞不上自行车的条件是:x>3m

解法2:利用二次方程判别式求解

如果两车相撞,则v0t+ at2= v自t+x

带入数据并整理得 3t2-6t+x=0

t有解即能相撞的条件是 0

即62-4 3x 0 x 3m

所以二者不相撞的条件是:x>3m

例17. 公共汽车由停车站从静止出发以0.5m/s2的加速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同时一辆汽车以36km/h的不变速度从后面越过公共汽车。求:

(1)经过多长时间公共汽车能追上汽车?

(2)后车追上前车之前,经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最远是多少?

解析:(1)追上即同一时刻二者处于同一位置,由于它们出发点相同,所以相遇时位移相同,即

x汽=x公 at2/2=v汽t t=2v公/a=2 10/0.5=40s

(2)在汽车速度大于公共汽车速度过程中,二者距离逐渐增大,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大,之后公共汽车速度将大于汽车速度,二者距离就会减小,所以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

则 v汽=v公 at= v汽 t= v汽/a=10/0.5=20s

最远距离x= v汽t- at2/2=10 20-0.5 202/2=100m

例1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同学甲用力把同学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B. 只有有生命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的物体只能受到力,不会施力

C. 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

D. 在几组力的图示中,长的线段所对应的力一定比短的线段所对应的力大

解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但效果可以不同,故A错。

不管物体是否有生命,当它与别的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它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不存在只施力不受力的物体,也不存在只受力不施力的物体,故B错。

自然界中的物体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着的,每一个物体总会受到别的物体的作用,是受力体,同时也对别的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又是施力体,故C正确。

在同一个标度下,说法D没有错,但在没有指明力的标度或采用不同标度时,线段的长度就失去了表示力的大小的意义,故D错。

答案:C

说明:本题考查了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一方面说明了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另一方面说明了力的相互性,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例19. 请在下图画出杆和球所受的弹力。

(a)杆在重力作用下对A、B两处都产生挤压作用,故A、B两点处对杆都有弹力,弹力方向与接触点的平面垂直,如下图(a)所示。

(b)杆对C、D两处有挤压作用,因C处为曲面,D处为支撑点,所以C处弹力垂直其切面指向球心,D处弹力垂直杆向上。如下图(b)所示。

(c)挤压墙壁且拉紧绳子,所以墙对球的弹力与墙面垂直;绳子对球的弹力沿绳斜向上。如下图(c)所示。

说明:面接触时的压力和支持力与接触面垂直,但不一定竖直,点接触的压力和支持力与过切点的切面垂直,沿球面的半径方向。

例20. 用水平推力F=20N把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下滑,墙壁与物体的动摩擦因数为0.2,判断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求摩擦力的大小。

解析:物体对墙壁的压力FN=F=20N,所受摩擦力F’= FN=0.2×20N=4N,物体相对于墙下滑,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向上。

答案:向上 4N

说明: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受的重力。

例21. 如图所示,地面上叠放着A、B两个物体,力F分别作用于A、B两物体上时,A、B静止不动,试分别分析A、B受到的摩擦力的情况。

解析:(1)F作用于A物体,A相对B有向右的运动趋势,B相对A有向左的运动趋势,故A受到向左的静摩擦力,其大小等于F。B受到A给它的向右的静摩擦力,其大小也等于F。由于A、B相对静止,B有向右运动的趋势,因此B受到地面给它的向左的静摩擦力,大小也等于F,如下图所示。

(2)F作用于B物体上,B相对地有向右的运动趋势,故B受到地面给它的向左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F。而A物体若受到B物体给它的摩擦力,则不可能静止,故A、B之间没有摩擦力的作用。如下图所示。

答案:见解析。

说明:在判断物体之间有无静摩擦力时,也可以先假设两物体之间有静摩擦力的作用,而实际情况与判断的结果不符,则无此静摩擦力。

例22. 关于两个力的合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每个分力

B. 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小于较小的那个分力

C. 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小于或等于两个分力

D. 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时,它们的合力可能等于分力大小

解析:设分力F1与分力F2的夹角为 ,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为F,以F1、F2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所夹的对角线,如图所示。当 时,F=F1+F2;当 时,F=|F1-F2|,以上分别为合力F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当F1=F2且夹角 时,合力F=0,小于任何一个分力,当F1=F2,夹角 时,合力F =F1=F2,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C。

答案:A C

例23. 在电线杆的两侧常用钢丝绳把它固定在地上(如图)。如果钢丝绳与地面的夹角 ,每条钢丝绳的拉力都是300N,求两根钢丝绳作用在电线杆上的合力。

解析:由图可知,两根钢丝绳的拉力F1和F2之间的夹角为 ,可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作图法和解三角形法求出电线杆受到的合力。

方法一:作图法。 自O点引两条有向线段OC和OD,夹角为 。设定每单位长度表示100N,则OC和OD的长度都是3个单位长度,作出平行四边形OCED,其对角线OE就表示两个拉力F1、F2的合力F,量得OE长为5.2个单位长度。

所以合力F=100×5.2N=520N

用量角器量得

所以合力方向竖直向下。

方法二:计算法。先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由于OC=OD,得到的是菱形。连结CD、OE,两对角线垂直且平分,OD表示300N, 。在三角形 中, 。在力的平行四边形中,各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则有 ,所以合力

说明:力的合成有“作图法”和“计算法”,两种解法各有千秋。“作图法”形象直观,一目了然,但不够精确,误差大;“计算法”是用平行四边形先作图,再解三角形,似乎比较麻烦,但计算结果更准确。今后我们遇到的求合力的问题,多数都用计算法,即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平行四边形后,通过解其中的三角形求合力。在这种情况下作的是示意图,不需要很严格,但要规范,明确哪些该画实线,哪些该画虚线,箭头应标在什么位置等。

例24. 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其中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5N和7N,这三个力的合力最大值为21N,则第三个力的大小为多少?这三个力的合力最小值为多少?

解析:当三个力的合力最大时,这三个力一定是在同一直线上,且方向相同,即合力F合=F1+F2+F3,则F3= F合-F1-F2=9N. 关于三个力的合力的最小值问题,有些同学仍受标量代数求和的干扰,不能真正理解矢量运算法则,而错误地认为合力最小值F’合=F1+F2-F3=3N,正确的方法应是:看三个力的大小是否能构成一个封闭三角形,即任取一个力,看这个力是否处在另外两个力的差和之间。若三个力满足上述条件,则合力的最小值为零;若不满足上述条件,则合力的最小值为较小的两个力先同方向合成,再和较大的一个力反方向合成的合力。

答案:第三个力大小是9N,三个力合力的最小值为零。

例25. 将一个力F分解为两个分力F1和F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F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

B. F1和F2两个分力在效果上可以取代力F

C. 物体受到F1、F2和F三个力的作用

D. F是F1和F2的合力

解析:由分力和合力具有等效性可知B正确,分力F1和F2并不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故A对C错。

答案:A、B、D

说明:合力与分力是一种等效替代关系,在力的合成中,分力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在力的分解中,分力不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

例26. 如图所示,电灯的重力G=10N,AO绳与顶板间夹角为 ,BO绳水平,则AO绳所受的拉力F1= ;BO绳所受的拉力F2=。

解析:先分析物理现象:为什么绳AO、BO受到拉力呢?原因是由于OC绳的拉力产生了两个效果,一是沿AO向下的拉紧AO的分力Fl;二是沿BO向左的拉紧BO绳的分力F2,画出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因为OC拉力等于电灯重力,因此由几何关系得

答案: N10N

说明:将一个已知力分解,在理论上是任意的,只要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就行,但在实际问题中,首先要弄清所分解的力有哪些效果,再确定各分力的方向,最后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

例27. 在倾角 的斜面上有一块竖直放置的挡板,在挡板和斜面之间放有一个重为G=20N光滑圆球,如图甲所示,试求这个球对斜面的压力和对挡板的压力。

解析:先分析物理现象,为什么挡板和斜面受压力呢?原因是球受到向下的重力作用,这个重力总是欲使球向下运动,但是由于挡板和斜面的支持,球才保持静止状态,因此球的重力产生了两个作用效果,如图乙所示,故产生两个分力:一是使球垂直压紧挡板的力F1,二是使球垂直压紧斜面的力F2;由几何关系得: , 。F1和F2分别等于球对挡板和斜面的压力。

答案: ,

说明:根据力实际产生的效果分解是同学们应该掌握的—项很重要的方法。

奋斗的香水
仁爱的大山
2025-09-30 13:54:49
T=G=20

Tab*sin60+Tbc*sin30=20

Tab*cos60=Tbc*cos30+20

Tbc=-7.3

Tab=27.3

机智的学姐
虚幻的诺言
2025-09-30 13:54:49
一根钢丝绳,一根定滑轮,起重量500公斤,配重500公斤,钢丝绳受到张力500公斤,安全系数一般取6,钢丝绳最低破断拉力需要达到3吨以上。

6*19W线接触钢丝绳,1570MPa强度级,麻芯,8毫米直径,最低破断拉力33.2千牛,约3.38吨,符合要求,仅供参考。

起重机用户需要高质量的钢丝绳,应该就是使用寿命长且质量高度稳定可靠的钢丝绳。

大气环境中使用的钢丝绳,造成钢丝绳失效的主要原因是微动疲劳,目前,世界钢丝绳领域第一次针对微动疲劳采取防治措施是专利技术生产的磷化涂层钢丝绳,制绳钢丝经过锰系磷化或锌锰系处理,钢丝表面耐磨性耐蚀性全面提升,不易磨损和不易腐蚀使疲劳寿命大幅度提升,疲劳寿命是同结构光面钢丝绳的三倍,最高的试验值对比已经达到惊人的四倍,可通过疲劳试验进行验证,如果自己有疲劳寿命能力就自己做对比试验,这样的试验结果最可信,钢丝绳使用寿命与疲劳寿命成正比关系,疲劳寿命长则使用寿命同比例延长,使用成本更低,稳定性更佳,磷化涂层钢丝绳是专利技术生产的,因为供不应求目前比较难买,需要多询问几个钢丝绳生产商,采购时请注意,在购货发票必须注明钢丝绳名称,如磷化涂层钢丝绳或316不锈钢丝绳,防范不法企业侵害自身合法权益,另外,专利产品一般在钢丝绳外包装上有专利号喷涂标注,质保书应有主要技术指标,如磷化膜种类和膜重(磷化膜膜重大小、耐磨性、耐蚀性等对钢丝绳使用寿命有重要影响),仅供参考

负责的蜗牛
耍酷的铅笔
2025-09-30 13:54:49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物理期中考试卷一.选择题(20% 每小题2分)1、在下列图中,哪个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情况 ( ) 2、站在物理学角度,请选出下面诗词中有关带点词句的正确解释; (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清澈的湘江,江水显得浅而见底,水天相映,嬉游的鱼儿,却似在蓝天中飞翔一般。 A、湘江水本来就浅,这是一种写实B、这是光的反射现象,水底是实像 C、这是光的反射现象,水底是虚像D、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水底是虚像3、投出的篮球能够继续在空中飞行,这是因为 ( )A、篮球受到运动员的推力作用 B、篮球具有惯性C、篮球受到惯性的作用D、篮球的惯性大于空气阻力4、如图一所示,各物体受到的两个力中彼此平衡的是: ( ) 5、下列属于有害摩擦的是 ( )A.自行车车轴与轴承之间的摩擦B.自行车脚踏板与鞋之间的摩擦C.自行车刹车时,刹车闸与车轮间的摩擦D.自行车把手与手之间的摩擦6、农民清除黄豆中夹杂的砂粒时,常把黄豆放在倾斜的桌面上,黄豆就顺着桌面滚下,而砂粒却留在桌面上,这主要是 ( )A.砂粒比黄豆密度大 B. 砂粒比黄豆体积小,不易滚下C.砂粒比黄豆对桌面的压力小 D.砂粒受到的滑动摩擦比黄豆所受滚动摩擦大7、关于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不为零的力,其合力一定不为零。B.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其中任何一个力。C.求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就是把两个力的大小相加。D.不论两个力的方向如何,合力的方向总是和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8、一本物理书放在水平课桌上处于静止状态,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A.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B.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C.课桌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9、放映幻灯时,想使银幕上出现放大的“F”字母,那么幻灯片的正确放法应是 ( ) 10、对力的认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鼓掌时,左手受到右手的作用力,右手同时也受到左手的作用力;B.用手压弹簧,弹簧缩短了,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C.发生力的作用时,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D.用力踢球,球由静止变运动了,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填空题(29% 每空格1分)1、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照射到凸透镜的表面上,在镜后5cm远处的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这个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若一物体距该凸透镜的距离为8cm,则物体通过凸透镜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透镜,胶片相当于_______,照相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应该_____________焦距。3、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它对太阳光的________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4、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作用。近视镜属于______透镜,老花镜属于_______透镜。5、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其中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镜头中的_____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立的实像。6、人踢球时,是______与______之间发生了力的作用。若以球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7、物体受到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作用,F1=30N,F2=15N。则这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8、自行车是同学们常用的交通工具,请把对应题号填在横线上。①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的是_______;②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是_______;③通过加润滑油来减小摩擦的是_______;④通过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的是_______;A.脚蹬子表面做的粗糙不平B.刹车时要用力捏闸C.车轮做成圆形的 D.要经常给链条上油9、用20 N的力把重为8 N的物体紧紧地压在竖直墙壁上静止不动,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是________N。10、装满沙的箱子总重为200N,在50N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箱子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 N,要减小箱子与地面的摩擦力,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一种可操作方法)11、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你就以上两点各举一例。(不要求解释)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作图题(5%,第一题2分,第二题1分,第三题2分)1、完成光路图2、在方框中填上适当透镜3、画出斜面上重为100N的物体所重力的图示四、实验题(28% 每空格1分,作图题2分,第5题4分)1、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有一个步骤是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点燃蜡烛应在这个步骤之_____(填“前”或“后”)。若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各点,分别调节光屏的位置。 ①烛焰放在______点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大;②烛焰放在______点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小;③烛焰放在______点时,屏上出现最清晰像时,屏距凸透镜最远;④烛焰放在______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屏上都得不到烛焰的像;⑤烛焰放在______点时,可以观察到放大的像;⑥烛焰从a移到b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变______,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变_______。2、如图所示,这个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为_______N,其分度值为______N。图中的示数为_________N。3、在探究“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读出钩码的质量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并记录在表格中。①在右图中以质量m为横坐标,以重力G为纵坐标进行描点并连线;②画出的图线是一条______________,这说明物体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_______比;③由图中可得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实验中得到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______N/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图所示,让同一辆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分别滑到铺有不同材料的水平面上。①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小车在不同的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不相等,说明了平面越_______,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_,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_______;③推理,若平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_______(填“会”或“不会”)改变,小车将做_____________运动而永远运动下去。5、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木块和铁块各一个,现在要求探究木块和铁块的下表面谁更粗糙,请你利用弹簧测力计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写出实验步骤以及可能的实验结论。①实验步骤:②可能的实验结论:五.计算题(18% 第一题8分,第二题4分,第三题6分)1、一个体重为65Kg的高空跳伞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g取10N/Kg)①打开降落伞前,运动员受到的合力多大?方向如何?(不计空气阻力)②打开降落伞后,某时刻受到竖直向上的空气阻力f = 1000N,此时运动员受到的合力大小、方向如何?2、一辆汽车重1×104N,匀速行驶时受到的所有阻力是其重量的0.06倍,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多大?3、用钢丝绳系着一个重500N的物体,①当钢丝绳拉着物体匀速上升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是多少N?②当钢丝绳拉着物体悬在空中静止不动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是多少N?③当钢丝绳拉着物体以2m/s的速度匀速下降时,物体受到的合力大小是多少N?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物理期中考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20% 每小题2分)1、C 2、D 3、B 4、A 5、A 6、D 7、D 8、B 9、B 10、C二.填空题(29% 每空格1分)1、5;倒立;放大;实 2、凸;光屏;大于2倍 3、凸透镜;会聚 4、会聚;发散;凹;凸 5、凸;倒 6、脚;球;脚;球 7、45N或15N 8、① B;② A;③ D;④ C 9、8N 10、50N;减少沙子质量(或在箱子下安装滚木) 11、开放题(只要合理都可以)三、作图题(5%,第一题2分,第二题1分,第三题2分)1、每条光线1分2、画出凹透镜1分3、标度1分,重心与方向1分四、实验题(28% 每空格1分,作图题2分,第5题4分)1、前;① c ② a ③ c ④ d ⑤ c、d ⑥ 大;大2、5;0.2;1.23、① 略 ② 过原点的直线;正 ③ G=mg;10;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0N4、① 保证每次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都具有相同的初速度 ② 光滑;小;远 ③ 不会;匀速直线5、①将木块放在铁块上面,用弹簧测力计拉动铁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②将铁块放在木块上面,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若F1>F2,则说明铁块受到的摩擦力大,铁块的下表面更粗糙一些;若F1<F2,则说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木块的下表面更粗糙一些;若F1=F2,则说明木块和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一样大,两者的下表面一样粗糙。五.计算题(18% 第一题8分,第二题4分,第三题6分)1、解:① G = mg (2分)=65Kg×10N/Kg (1分) =650N (1分)方向:竖直向下 (1分)② F=f-G=1000N-650N=350N (2分) 方向:竖直向上 (1分) 2、解:f=0.06G=0.06×1×104N=600N (2分) 因为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到的牵引力与阻力是平衡力,所以F=f=600N。 (2分)3、解:①因为物体做匀速上升时,受到的拉力与重力是平衡力,所以F=G=500N; (2分)②因为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拉力与重力是平衡力,所以F=G=500N; (2分)③因为物体做匀速下降时,受到的拉力与重力是平衡力,所以合力F =0N; (2分) 下册的

儒雅的飞鸟
自信的棒球
2025-09-30 13:54:49
初级起重机驾驶员知识试卷A卷

1.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写您的姓名、考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2.请仔细阅读问题后,在规定的位置填写。�

3.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内容。�

第一题 第二题 第三题 第四题 第五题 第六题

一、填空题(第1~10题,将适当的词语或数据(符号)填入题中的划线处。每题2分,满分20分)�

1.棱体高之差与平行与棱并垂直一个棱面的两个截面之间的距离之比称为______________。

2.空间两直线的相对位置有平行、相交和______________等三种情况。

3.看不到的轮廓线用______________来绘制。

4.两个立体相交,在其表面上产生的交线称为______________。

5.电瓶叉车的______________为动力,其行驶系统和起重液压系统的油泵,均由______________驱动。

6.能说明叉车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参数,称为叉车技术参数。

7.叉车技术参数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重量参数。

8.叉车的工作装置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门架、链条和链轮等。

9.托盘的形式有平托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叉车的作业包括装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货物。

二、选择题(第11~25题,选择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2分,满分30分)

11.机械制图基本投影方法是__________。

A.中心投影; B.斜投影; C.正投影; D.以上都不对

12.塔式起重机的稳定性安全系数值应为__________。

A.大于等于1.15; B.小于1.5; C.小于1; D.小于0.8

13.缆风绳与地面的夹角根据现场条件来决定,一般控制在__________范围内。

A.15度~30度; B.30度~45度; C.45度~60度; D.60度以上

14.一般卷扬机与最近的一个导向滑轮的直线距离不小于__________倍卷扬机滚筒的长度。

A.5; B.10; C.15; D.20

15.安装膨胀螺栓前必须先拈孔,孔的直径与膨胀螺栓的__________相同。

A.大径; B.中径; C.小径; D.大径的一半

16.用多台规格相同的千斤顶同时作业时,每台千斤顶的额定起重量不得小于其计算载荷 的__________。

A.15度; B.30度; C.45度; D.60度

17.用多台规格相同的千斤顶同时作业时,每台千斤顶的额定起重量不得不小于其计算载荷的__________。

A.0.8倍; B.1.2倍; C.1.5倍; D.2倍

18.设备安装平面图就是在建筑平面图上,标出设备的__________和布置。

A.安装位置; B.内部结构; C.断面形状; D.受力情况

19.间歇移动桅杆时,桅杆前后倾斜角度应控制在__________以内。

A.15度 ; B.30度; C.45度; D.60度

20.只要带电体与大地之间的电位差超过__________时,测电笔中的氖管就发光。

A.5V; B.15V; C.30V; D.60V

21.绳夹的夹紧程度以使钢丝绳被压扁到原两绳 直径的__________为宜。

A.1/4; B.1/3; C.1/2; D.2/3

22.滚杠运输设备时,滚杠的数量和间距应根据设备的__________决定。

A.重量; B.重心; C.结构; D.材料

23.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法包括__________阶段。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24.设备吊装时,严禁在__________级以上的风速时进行。

A.2; B.3; C.4; D6

25.正投影的投影线相互__________。

A.相交; B.垂直; C.重合; D.平行

三、判断题(第26~35题,正确的填“√”,错误的填“×”。每题1分,满分1 0分)

26.三视图位置配置方法是将平面力画在正立面图的下面,把仙是立面图在正立面图的旁边。( )

27.倾斜使用的桅杆自重仅绰起轴向压力的作用。( )

28.两台桥式起重机联合吊运1台设备时,不能使用平衡梁。( )

29.双机抬吊时,要实现两机绝对的同步是不可能的,吊钩起升较快的起重机负荷比较轻吊钩起较慢的起重机负荷较重。( )

30.当立式设备高度大超过起重机械的起升高度时,此设备就位可采用直接直立吊装就位法。

( )

31.顺装法要求桅杆的高超过塔体总高,总的吊装载荷很重。( )

32.所有电气高备的金属外壳,都必须有可靠的保护接地。( )

33.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人员的事,与施工班组成员无关。( )

34.地锚可随各个不同方向的力。( )

35.用滚杠运输设备时,滚杠两端应伸出托排外面300mm左右,以免压伤手脚。( )

四、简答题(第36~38题。每题10分,满分4 0分)�

36.什么是最大爬坡度?

37.什么是叉车最少转弯半径?

38.什么是叉车的门架倾面?有何作用?

39.叉车夜力式传动的优点和缺点?

初级起重机驾驶员知识试卷B卷

1.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写您的姓名、考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2.请仔细阅读问题后,在规定的位置填写。�

3.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内容。�

第一题 第二题 第三题 第四题 第五题 第六题

一、填空题(第1~10题,将适当的词语或数据(符号)填入题中的划线处。每题2分,满分20分)�

1.货叉与起重货架的联接方式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联接两种。

2.叉式装卸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一套能垂直升降和前后倾斜的工作装置组成。

3.叉画主要用于工厂、仓库、车站、港口、货场等处进行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和货物的装卸。

4.目前叉车用电瓶有两类,一是_____________电瓶,二是_____________电瓶。

5.叉车按动力装置不同有内燃机式、_____________、液态石油气机式、步行操纵式等。

6.按叉车的用途不同分为_____________叉车和_____________叉车。

7.销主要有_____________形和_____________形两种。

8.按照轴的轴线不同,可将轴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9.液压缸常用的密封方法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直齿圆柱齿轮的三个主要参数是( 压力角、齿数、模数) 。

二、选择题(第11~25题,选择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2分,满分30分)

11.钢丝绳用做载人的提升机构时,其安全系数K值取_________。

A.3.5; B.5.5; C.8.0; D.14

12.多台起重机协吊设备的关键在于吊装_________的问题。

A.同步; B.高度; C.机具性能; D.验收

13.连续移动桅杆时,桅杆倾斜角度一般应控制在_________以内。

A.5度; B.15度; C.20度; D.30度

14.吊车梁不直线度允许偏差在_________范围以内。

A.-5mm; B.3mm; C.6mm; D.10mm

15.锯削材料时,一般一次往复的距离不小于锯条全长的_________。

A.1/4; B.1/3; C.1/2; D.2/3

16.吊装绳索(千斤绳)与铅垂线的夹角一般不应大于_________。

A.15度; B.30度; C.45度; D.度

17.在起重吊装中,选择设备吊点的依据是设备的_________。

A.重量; B.重心; C.材料; D.外形尺寸

18.正投影的设影线与投影面_________。

A.垂直; B.平行; C.重合; D.成锐角

19.钢丝绳做缆风绳使用时,其安全系数K一般取_________。

A.3.5; B.5.5; C.8; D.10

20.多机协吊设备时,各台起重机的最大载荷不宜超过其额定起重量的_________。

A.20%; B.30%; C.80%; D.90%

21.用起重机竖立桅杆时,吊点一般选在桅杆的_________处。

A.重心; B.2/3高度; C.顶端; D.任意

22.吊车梁垂直度的偏差,应在规范规定的_________以内。

A.5mm; B.10mm; C.15mm; D.20mm

23.使用绳夹时,一般绳夹间距为钢丝绳直径的_________倍左右。

A.4; B.8; C.16; D.20

24.为了使钢丝绳在卷扬机卷筒上能顺序排列,卷扬机前面第一个导向滑轮与卷筒轴线间距应大于卷筒长度的_________。

A.5倍; B.10倍; C.15倍; D.20倍

25.工程制图中,尺寸线采用_________。

A.点划线; B.细实线; C.粗实线; D.波浪线

三、判断题(第26~35题,正确的填“√”,错误的填“×”。每题1分,满分10分)

26.比便是指图样上的尺寸与物体原来的实际尺寸之比。( )

27.桅杆长细比越大,稳定性越好。( )

28.满载时的起重机回转范围,一般要求不宜超过180度。( )

29.双机抬吊时,吊色下降快的负荷较重,同钩下防慢的负荷较轻。( )

30.倒装法的桅杆高度不可低塔体,而顺装法的桅杆高度可低于塔体。( )

31.一般塔类设备的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1000,但塔面外倾斜的最大偏差不得超过15mm。

( )

32.凡有可能被雷击的设备,都要安装防雷装置。( )

33.肖轮的直径与钢丝绳的直径之比,一般应小9。( )

34.为了啬卷扬机的稳定性,跑绳应从卷筒的上方卷入。( )

35.用滚杠法运输设备时,滚杠的数量与间距应根据设备的重量确定,并且选用的滚杠粗细长短应一致。( )

四、简答题(第36~39题。每题10分,满分4 0分)�

36.什么是额定起重量?

37.最少离地间隙?

38.采用叉车作业的优点是什么?

39.简述平衡重式叉车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