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机床传动链传动误差有哪些措施
一、链传动的特点和应用
1、组成:链传动由装在平行轴上的主动链轮、从动链轮和绕在链轮上的链条组成。工作时,靠链条链节与链轮轮齿的啮合带动从动轮回转并传递运动和动力。
2、特点:
1)由于链传动属于带有中间挠性件的啮合传动,所以可获得准确的平均传动比;
2)与带传动相比,链传动预紧力小,所以链传动轴压力小,而传递的功率较大,效率较高,链传动还可以在高温、低速、油污等情况下工作;
3)与齿轮传动相比,两轴中心距较大,制造与安装精度要求较低,成本低廉。
4)链传动运转时不能保持恒定的瞬时传动比和瞬时链速,所以传动平稳性较差,工作时有噪音且链速不宜过高。
3、应用:适用于中心距较大,要求平均传动比准确的场合。传动链传递的功率一般在100kW以下,最大传动比
,链速不超过15m/s。本文主要讨论滚子链。
二、传动链的结构特点
1、滚子链
滚子链是由滚子1、套筒2、销轴3、内链板4和外链板5组成。内链板和套筒之间、外链板与销轴之间分别用过盈联接固联。滚子与套筒之间、套筒与销轴之间均为间隙配合。当内、外链板相对挠曲时,套筒可绕销轴自由转动。滚子活套在套筒上,工作时,滚子沿链轮齿廓滚动,减轻了齿廓的磨损。链的磨损主要发生在销轴与套筒的接触面上。因此,内、外链板间应留少许间隙,以便润滑油渗入销轴和套筒的摩擦面间。内、外链板制成8字形,是为了使链的各剖面具有相近的抗拉强度,也可减轻链的质量和运动时的惯性力。
传动链使用时首尾相连成环形,当链节数为偶数时,接头处可用内、外链板搭接,插入开口销或弹簧夹锁住。若链节为奇数,需采用一个过渡链节才能首尾相连,链条受拉时,过渡链节将受附加弯矩,所以应尽量采用偶数链节的链条。
滚子链与链轮啮合的基本参数是节距p、滚子外径d1和内链节内宽b1。其中,节距是滚子链的主要参数。节距增大时,链条中各零件的尺寸也要相应增大,可传递的功率也随之增大。但当链轮齿数一定时,节距越大,链轮直径D也越大,为使D不致过大,当载荷较大时,可用小节距的双排链或多排链。多排链的承载能力与排数成正比,列数越多,承载能力越高。但由于制造、安装误差,很难使各排的载荷均匀,列数越多,不均匀性越严重,故排数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四列。
解决步骤如下:
1、分析工艺,合理设置公差等级,必要时需要提高公差等级。
2、检查工艺装备,改进工艺装备的缺陷,避免由于工艺装备造成的累积误差。
3、严格检查制度,不合格零件坚决不流入下工序。
以上是简单的陈述,具体问题就需要具体分析解决。
如果位置信息反馈到控制器,或者是运动总线伺服做的:那么改变下编程,用相对运动方式,命令脉冲= 目标位置 - 当前位置。这样就可以补偿累积误差。
2个轴的同步,你用脉冲控,就不咋地,同一脉冲控制,伺服接收也会有误差,及时你不经常启停,但伺服本身的误差时间久了积累你咋解决?
个人认为,2轴带一皮带,你要用伺服本身的位置控制, 同时还要加扭矩控制, 检测每个电机的扭矩是否平衡, 若不平衡要实时调整转速; 或者直接扭矩同步, 1轴跟随另1轴, 就不管你机械误差的问题了!
希望能帮到你!
另外,如果发现位置不准,不一定就是脉冲累积问题,脉冲干扰、机构间隙等可能是原因,需要排查。
在被测对象的作用下,传感器能根据被测量的大小输出一个相应的信号。传感器是仪表与被测对象直接发生联系的部分,它能否准确快速地按感受到的被测量给出相应的输出信号,将决定整个仪表的测量质量。因此,要求传感器应具备如下条件:
①.输入与输出有单值的函数关系
②.非被测量的影响要小
③.消耗能量要少
为了将传感器的输出进行远距离传送,放大、线性化或变成统一信号等,需要用变换器来对传感器的输出作必要的加工处理。
显示装置的作用是向观察者显示被测参数值。显示可以是瞬时量指示、累积量指示和越限指示等,也可以是相应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