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肉牛产业链包括哪些内容?
肉牛产业链是指与肉牛生产密切相关的具有上下游关系的所有功能环节组成的整个流程,是将肉牛生产资料供应、饲养、屠宰、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相连接的一个有机整体。肉牛产业链经历诸多产业环节,这些环节是由众多利益主体或参与者所组成,通过这些利益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产业链得以运转。这些参与者所形成的链条,双边框内为肉牛产业链的利益主体,单边框内为相应利益主体所提供的产品。肉牛产业链联系三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即农业、工业和消费领域。肉牛产业链的最上游,即饲料等生产资料的供给、种牛及基础母牛培育、肉牛饲养等,在农业领域进行和完成。而肉牛屠宰加工环节则在工业领域完成。农业、工业和消费领域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对肉牛产业链各环节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得肉牛产业链具有不同于其他产业的独特特点。
我国肉牛生产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肉牛发展的数量和经济效益逐年增加。在生猪和家禽业发展受到市场和疫病制约的情况下,肉牛成为畜牧业发展的主力军,逐渐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虽然我国肉牛产业的发展仍处于传统养牛业向现代养牛业转型的历史时期,但近年来,国家在宏观调控、政策和资金上对肉牛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良种养殖场(站)的支持力度,肉牛产业四大主产区基本形成:以新疆、宁夏、青海为主的西北传统牧区;东北肉牛生产区主要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中原肉牛产区主要在河南、山东、河北、安徽;西南肉牛产区主要在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主要特点如下。
中国的牛肉产量逐年增加。2005年的牛肉产量是1961年的90.14倍,中国牛肉产量占世界牛肉产量的比例呈现出良好的增长趋势,从1961年的0.28%上升到2005年的11.29%。在过去的40年里,这一比例增加了40.32倍,是所有家畜品种比例增加最多的一次。牛肉人均消费量1995年为2.7公斤,2000年为4.0公斤,2004年为4.8公斤,但仅排在世界第103位,消费潜力巨大。按5年牛肉产量增长率计算,我国牛肉产量增长在90年代达到高峰,1990年增长154.71%,1995年比1990年增长176.34%。进入21世纪后,虽然中国牛肉产量增长放缓,但年增长率一直是正的。相比之下,世界牛肉产量的增长速度要慢得多。20世纪80年代后,五年增长率已降至10%以下。
我国黄牛改良不到20%,本地改良肉牛和国外改良肉牛之和只占35%,改良牛的程度很低;虽然中国的牛肉加工设备和风味与发达国家相似,但发达国家的牛肉加工附加值高达30%~40%,而中国仅为3%~4%。总的来说,以农户为单位的小规模饲养模式仍然是主要模式,现有饲料和现有设施的利用是主要模式,难以保证饲料的数量和质量,缺乏规范科学的饲料加工利用技术和饲养管理技术,既不能保证饲料的利用效率和育肥效果,又不能保证肉牛的质量和规格,以及大规模牛肉加工的牛源需求,使得牛肉质量的稳定性无法保证,缺乏竞争力。
中国肉牛养殖产业链上游包括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企业、肉牛遗传育种企业、肉牛疫苗企业;中游包括肉牛养殖企业;下游消费者比较分散,消费场景多样化,包括超市、餐饮业、直销店、食品加工、代理等销售渠道。从区域分布来看,西部地区的农业规模优势明显。西部地区的农业规模占全国农业规模的36.8%。东部地区的养殖规模占全国养殖规模的14.8%;华北地区的养殖规模占全国养殖规模的14.2%。华南养殖规模占全国养殖规模的11.5%;华中地区养殖规模占全国养殖规模的11.5%;华北地区的养殖规模占全国养殖规模的8.8%。
2020年,宁夏肉牛饲养量达192万头,牛肉产量11.44万吨。
2020全年全区肉类总产量33.77万吨。其中,猪肉产量8.01万吨;牛肉产量11.44万吨;羊肉产量11.09万吨;禽肉产量2.89万吨。
牛奶产量215.34万吨;年末全区肉牛存栏120.65万头;奶牛存栏57.38万头。全年肉牛出栏71.99万头,增长0.1%。
宁夏肉牛产业介绍:
肉牛产业是宁夏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截至2020年底,宁夏肉牛饲养量达192万头,较上年增长超20%。
此外,西海固是宁夏肉牛产业的重点地区,固原市肉牛饲养量达114万头,西吉县、泾源县实现了“人均一头牛”。到2025年,宁夏肉牛饲养量达260万头,全产业链产值达到600亿元,固原市全产业链产值就占到了一半。可以说,肉牛产业的发展质量事关宁夏乡村振兴。
黑龙江宾西牛业有限公司是集肉牛育肥、屠宰加工、熟食加工,生物工程、饲料加工、有机肥生产为一体的现代化肉牛产业综合加工的大型企业,始建于2005年6月,地处哈尔滨市宾西经济开发区,总资产1.28亿元,占地面积80731平方米,现有员工470人,是国家级重点农业产业化综合加工项目,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东北老工业基地重点扶持项目单位。
公司从德国引进伴斯生产工艺,采用美国查维斯核心技术及设备,拥有两条生产线,年屠宰能力20万头。公司建造了一次性整体排酸1200头的排酸库及库容200吨的-40℃速冻库、库容3000吨的-18℃冷藏库。厂区布局和生产车间全部按欧盟卫生标准设计建造,全封闭、无菌、恒温条件下生产的产品完全符合欧盟标准。投产后,宾西牛业秉承“创世界品牌、壮民族雄心”的经营理念,以“为消费者健康负责,为合作者利益负责,为建设者发展负责”为企业宗旨,充分发挥国家政策产业优势和地域优势,依靠优秀的人才和先进的管理坚持走品牌战略。宾西牛业先后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HACCP食品安全体系、黑龙江省放心食品工程体系以及黑龙江省伊斯兰协会清真体系的认证和验收。宾西牌冷鲜牛产品凭借“龙江宾西牛”这一绿色牛源、科学严格的生产加工工艺及营养丰富、肉嫩多汁的品质享誉海内外,现远销中东、香港及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大中城市。宾西牛业在求精做强肉牛屠宰加工的同时,确定了以肉牛产业链条为中心,进行相关多元化发展的企业经营战略,大力发展肉牛订单养殖、饲料加工、有机肥加工等产业,积极投身黑龙江新农村建设大潮,扩大产业带动面,引领农民增收致富。
一路上我们没有停止交流,提起“牛”这个家在宁夏吴忠市,毕业于“宁夏大学”有着18年畜牧工作经验的牛劲十足的“小伙子”,充满了自信和自豪,不管问题有多么突发奇想,都能侃侃而谈,知识丰富又数字精准,言语间全是对企业发展前景的憧憬。
蒲县共有几个牧场?
我们公司先后在蒲县克城镇东辛庄和黑龙关镇中垛村建立了两个牧场。
喂养的是什么品种的牛?
“晋南牛”,一个特别稀有的一个牛种,位列五大牛种之一。
如何帮助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
咱们这里的农民擅长种地,养殖。还有土地退耕还林以及机械化耕作的普及,种地需要的劳动力减少,很多人没有事做,年轻人还好可以外出打工,过了50岁的中年人就很少有企业聘用,就没有了收入,而养牛对场地没有太多要求,农民也有经验,所以最好上手。切合实际,善于操作。
考虑到这些,在蒲县政府的支持下,我们为企业所在地全村及周边群众提供肉牛饲养、玉米青贮、饲草加工、大棚经营、物流运输等等多种打工就业渠道和帮扶措施,带动贫困户脱贫摘帽。
养一头牛可以收入多少?
一年收入3000元。
牛吃什么?
吃的是我们在蒲县当地回收的玉米青贮和秸秆为主配比的饲料。
秸秆如何回收?
一吨干秸秆180元,全株青贮玉米300元一吨。我们也可以直接租种农户土地,自营自收,每亩地每年租金500元。
一个人可以喂养几头?
一个人20头到50头,按20头算,一年收入可达60000元。
你们的牛卖到哪里?
我们和中国规模最大的牛肉企业伊赛集团合作。他们具备年30万头肉牛屠宰、10万吨肉制品深加工。
除了单纯养牛还做什么?
我们以特色农业休闲为辅助,融合田园休闲、乡村游乐、养生度假多功能于一体的农业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可以带动当地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增加区域经济收入。
……
就这样一路聊着到了克城镇东辛庄村的茂洲牧场。
爬上可以望到层峦叠嶂的山顶,穿过有田园风情的村庄,到达美丽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鹿山腹地,这就到了东辛庄茂洲牧场。这里日照充足,全年太阳辐射总量116—138千卡/平方厘米,十分利于动物繁育、生长。相传尧时就有“草本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丰登”的说法。
形态各异的十二属相的石雕在路边迎接客人。美丽的湖让人想停住脚步,冬天的碧玉一般湖水透着宁静和祥和,那春天、夏天、秋天的呢!这样的景色竟然在一个养牛的牧场!如同世外桃源!!
溜达在牧场,闻到的是清新的空气,没有饲养动物的刺鼻味道。一路走过2500平米的饲料库和青贮窖,干净的4200平方米的牛舍,新型电子磅,设施齐全、舒适的饲养员宿舍,因为空气新鲜,水源矿物质多、日照充足,这里很适于繁育小牛。所以东辛庄的牧场的养殖主要以母牛为主。两个牛舍存栏350头。
牧场根据地势栽植有构树、块柏、垂柳,玉米,还有200棵玉露香梨,春天这里梨花如雪、垂柳如烟,秋天有甜的让人透不过气的玉露香梨,冬天有柏树的绿色入眼。牛儿每天能呼吸到新鲜的氧气,树木也能吸收到需要的二氧化碳,牛与树木一起成长。这个美丽到不像牧场的牧场将依托农牧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结合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打造以晋南牛牧场风情为主题,及复合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功能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完善“行、游、食、住、娱”产业链条。
位于黑龙关镇的中垛牧场,和克城镇东辛庄牧场母牛存栏居多不一样的是,这里因地制宜以黄牛育肥、秸秆收储站为主,已完成肉牛养殖区建筑面积1400平米,投放晋南牛148头、全部建成以后可存栏1000头。秸秆收储站,购置饲草粉碎机和全自动打捆包膜一体机,全部建成后存储量30000吨。按一亩地可收青贮3吨计算,可回收10000亩地的青贮玉米。
有着艺术感觉青砖镂空堆垒的厂房里,整齐摆放着利用牛粪、秸秆和废弃菌棒加工的有机肥,“富含有多种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使用这种有机肥可增加土壤的有机质,中和土壤盐碱度,改善土壤板结,提高地温,保水保肥,增强农作物的抗旱抗寒能力……”这不是有机肥广告,是太想吃到没有化肥、农药养大的水果和蔬菜了。未来这里将是有效循环利用资源打造的能住宿、可耕种、有收入、可创业的纯生态农业园区。
走进牛舍,第一感觉是惊艳,从未见过的毛色,瞬间找不到形容的词语。那是一种沉着、有高贵感的红褐色,没有一丝斑杂。甚至觉得赤兔马就应该是这种颜色。从前看《三国演义》除了对“胯下赤兔马,手执青龙偃月刀”的英雄关羽心生敬仰以外,最挂怀的当属赤兔马了,那种难以形容的枣骝色的毛色如同汝窑青瓷的雨过天青色一样让人念念不忘。
好吧!那就在一见难忘的感觉中说说晋南牛吧。举世闻名的黄河大铁牛就这样长着这样的狮子头,老虎嘴,兔子眼,顺风角,木碗蹄,前肢如立柱,后肢如弯弓的样子。这样的牛世界只有中国有,中国只有晋南有。全国五大牛种中唯一没有被开发且即将濒临灭绝的一个地方特色黄牛,是国家级保护品种。你说金贵不金贵!
站在它面前,那短短的圆角毫无攻击力,长长睫毛的眼睛闪着温柔的光,最有特点的除了毛色就是背上的肿块,那是长期架犁长成的骨头形态,晋南人的耕种早已不再使用牛了,而它们深入基因的品性和体态依然存在,性格温顺,耐劳。伸手过去就会小心翼翼的拿舌头触碰、卷含,让人满心生出温柔。
这些美丽的牛儿吃饱蒲县美味的玉米青贮饲料,喝足无污染的山泉水,悠然自得的溜达到山坡晒太阳,在蓝汪汪的天空下和松鼠、雉鸡、野兔为伴,这应该是最好的胎教、育肥环境了。
源自于自然的恩赐,更融合了人类的智慧。这真是不辜负充满田园色彩的“牧场”二字。
这就是情怀,可能是对农业的情怀,也可能是对家人的情怀,甚至是因为对某一个作物和动物的特别爱好……总之,就这样做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目前已开始实施的规划是种万亩地,养一万头晋南牛,成为十年后中国的种粮人。
“高显有三高:高铁、高速、高显村。”这是爱琢磨的“当家人”讲起“山西茂洲牛业有限公司”侯马茂洲牧场所在地时的推介词。说起每个牧场他都如数家珍。这家牧场的自然条件、建设特点,未来规划,思路清晰而又有可操作性,所有牧场都有一个共同点——茂洲循环产业模式:种植、养殖、食品公司、餐饮,从种植到餐桌,整个一个循环。
从黄牛繁育到黄牛养殖——牛肉销售——肉制品加工、销售——餐饮连琐。
养牛——产生的牛粪制沼气,产生新能源,照明、取暖,做燃气。沼渣、沼液可做有机肥,农业种植——有机面粉、蔬菜——餐饮连锁。
农业种植——剩余秸秆、麸皮做青贮饲料——喂牛。
这些都已经实现。在侯马茂洲牧场穿过由葡萄、葫芦架搭成的步道,先看到的是工艺已达到全国最先进水平的沼气罐,不需耗费人力去操作,完全自动化,牧场的牛粪直接入罐发酵产生沼气,整个牧场用电、照明、做饭甚至取暖都用不完,未来周围居民居住多了之后都可以使用这里产出的沼气。沿途的牛舍斜对面都会有一个可以居住的小屋供养牛员工居住。最让人动心的是每个小屋旁边都会种有一棵法桐,树冠叶片如同为屋子撑了一把伞,这个小屋到下一个小屋之间依次种着樱花、红叶梨、雪松。“当家人”对我说,松树是守护者,伫立在最边上。在他眼里一切都是有个性的、如人一样。
整个牧区循环可以做到没有废物堆积,没有污染产生。做到了小区域计划、大区域循环的园林式养殖场和生态循环产业链,全新的“农牧转化工厂”。现在的农村、农业目前还有老一辈的村民在苦苦支撑,往后的发展,基本可以断定,年轻人是不会种地了,在无人耕种预示着村庄的衰落之时,这位尽心致胜、虚怀若谷的企业家怀着对土地的热爱和担当,在众人都畏惧不愿踏入的行业,一头扎进去,在荆棘中硬生生踩出一条路,一条适应中国国情的畜牧业之路,一条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路,一条可以建设中国式庄园的希望之路。
“我干这个事儿,有三个目的:第一、也是想培养未来农业的种地人;第二、让大家吃上放心的肉;第三、探索一种中国目前农业的发展模式。”
一副美丽新农村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2017年3月10日,经过多次全国一流专家交流、反复论证、实地调研、商榷,提出可行性的方案。审慎行事的蒲县县委、县政府和“山西茂洲牛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并通过农科院设计制定科学完善、符合实际、产业突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规划设计方案:“蒲县10多万亩玉米种植能养5万头牛的农牧组合之路,带动形成一条种树、养牛、大棚蔬菜、生态旅游的循环产业链”。蒲县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提供“四通一平”即通电、路、水、网络,平整土地并描绘出可持续发展蓝图。
3年内,蒲县将实现晋南牛存栏量50000头,每年消化100000亩的玉米、构树料草。种植玉米每亩直接增收1200元,全县因牛饲料带来的收益高达1200万。
施了黄牛粪便发酵的有机肥料,土地油性增大,养份充足,种出的蔬菜在口感和价格上都更胜一筹。以种黄瓜为例,一斤黄瓜比其他肥料种出的黄瓜销售价多两元钱。一个标准菜棚可多销售四到五万元。现在蒲县的有机蔬菜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00亩,每年能增收400万元,参与种植的贫困户每年能收入24000元。
蒲县优美的环境,美味的瓜果还吸引了大量周边城市休闲采摘的游客,即可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感受田园生活,又可以吃到有机、健康的新鲜蔬菜。
“蒲县茂洲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参与了产业扶贫工作,建立了“五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五位一体肉牛产业扶贫模式,是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中心,政府部门(蒲县政府鼓励农户购买母牛满13个月政府补贴1200元,领养茂洲牧场带犊母牛及购买母牛超过30头,圈舍政府补贴每平方米150元,污粪无害化处理设施政府补贴50%。)公司以成熟的技术、完备的链条、稳定的市场和配套的服务,协同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肉牛养殖产业。中垛茂洲牧场每年上百万元劳务工资全给了当地贫困户,仅此一项,可使周边村200余户贫困户脱贫,加上流转村里130亩土地,中垛村靠养牛产业一项就可实现全部脱贫。
现在临汾蒲县的现代农牧业生态产业链正在形成。“山西茂洲牛业有限公司”已被临汾市列入“临汾市10万头晋南牛产业发展工程”重点企业。专业合作院校“中国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合作教授:山西农业大学教授刘文忠,河南农业大学教授王新庄。都是最好的专业研究牛的队伍和全国顶级的牛专家。
这样一个很牛的团队,有着很“牛”心思的山西茂洲牛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吕怀信,有股子“牛”劲头的总经理:张聪,和爱护企业护“牛”犊儿的蒲县公仆,一心谋“牛”事的养殖户,一定可以牛气冲天的发“牛”财!
肉牛养殖及牛肉深加工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我国肉牛养殖及牛肉深加工行业上市公司有福成股份(600965),此外还有新三板挂牌企业听牧肉牛(832151)、荷金股份(870144)、三江并流(833723)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肉牛养殖及牛肉深加工市场规模数据、中国肉牛养殖及深加工竞争格局数据等
产业概况
1、发展历程:行业发展走向规模化
肉牛行业不仅承载着百姓致富的希望,更是产业兴旺的动力、生态治理的关键、小康路上的引擎,推动肉牛行业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从发展情况来看,我国肉牛养殖及牛肉深加工行业受技术水平限制起步较晚,总体来看,中国的肉牛养殖及牛肉深加工业大概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2、产业链剖析:养殖、屠宰及加工为核心环节
肉牛行业的上游为饲料及添加剂、遗传育种等企业,中游由各类养殖,屠宰及加工企业组成,下游主要面向消费端。本文所研究的肉牛养殖及牛肉深加工产业属于肉牛行业产业链的中游核心产业。
饲料及添加剂企业是肉牛行业上游的主体,肉牛养殖饲料主要有:青绿饲料(青饲玉米,高粱),粗饲料(秸秆,干草)和青贮饲料(青玉米秸,各种青草)。不像生猪,蛋鸡饲料需要进行一定的加工才可以投喂,肉牛养殖过程中饲料来源相对比较广,而且加工环节也可以不必那么复杂。
肉牛行业的中游主要包括养殖、屠宰以及加工环节。三十多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科技发展的推动下,西部、东北、华北、华南、华中,华东都有肉牛产区。
行业的下游渠道主要是超市、餐饮酒店、农贸市场以及线上渠道等,最终的销售对象是广大消费者。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膳食质量和结构改善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牛肉因其高蛋白和低脂肪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很好地促进了肉牛养殖及屠宰加工环节的发展。
产业发展现状
1、肉牛养殖情况:出栏存栏总量均有提升
近年来,肉牛养殖业发展相对较稳定。各地通过建设肉牛优势区域,加大了规模化养殖和品种改良的扶持力度,全国范围内启动了标准化养殖小区鼓励措施,促进了肉牛养殖业的发展。但受饲料、劳动力价格上涨与近两年来母牛存栏严重下滑的影响,肉牛养殖业整体形势不容乐观。母牛存栏严重下滑导致的后果逐渐体现出来。自2010年全国肉牛存栏量跌破1亿头以来,我国肉牛存栏量维持在9000万头上下波动。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我国肉牛存栏量整体呈现震荡趋势,截至2021年,全国肉牛存栏9817万头,同比增长2.7%。
肉牛出栏方面,随着我国牛肉养殖技术的不断提升,近年来,不同于我国肉牛存栏量的震荡走势,我国肉牛出栏量保持持续增长势头,下游消费市场需求量的增长持续促进我国肉牛出栏量的提升。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我国肉牛出栏量整体呈现平稳增长的趋势,截至2021年,国内肉牛出栏4707万头,比上年增加142万头,增长3.1%,创近八年新高。
2、牛肉加工情况:产量平稳增长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肉牛存栏量增长的是牛肉产量的高速增长。1990年,中国牛肉产量仅为125.6万吨2005年达到711.52万吨,10年间增长了4.7倍此后肉牛存栏量下降的影响开始显现,全国牛肉产量明显减少。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我国牛肉产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21年全国牛肉产量698万吨,同比增长3.7%。
3、肉牛消费市场:市场需求旺盛带动价格持续提升
——消费量快速增长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城乡住民收入水平的不停提高,食品文化和饮食结构逐渐改善,人们开始意识到家庭饮食康健的关键所在,仅仅是猪肉产物不再能满足宽大社会消费者的需要。牛肉低脂肪高卵白,富含亚油酸,镁,铁,锌等矿物质,含有肉碱,维生素等物质,对人体康健很是有利,营养专家也主张多吃牛肉,吃猪肉和牛肉是大多数城乡住民的理想食物。
据USDA统计数据显示,从消费量来看,2019年,我国牛肉消费量超过巴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牛肉消费市场。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牛肉消费量为948.6吨。结合2021年我国牛肉产量及进出口规模估算,2021年,我国牛肉消费量约为930万吨。
——市场行情震荡上行
根据农业农村部牛肉价格数据,2018年以来,牛肉产品价格呈现震荡上行的发展态势,对于牛肉价格上涨,主要原因其实还是消费增速高于生产,市场对牛肉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同时,牛的繁育慢、饲养周期长、养殖成本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牛肉的供求趋紧。
据农业农村部最新统计数据,2022年1月,全国牛肉平均价格77.18元/公斤,较上年期末价格走势较为平稳,整体保持高位运行。
4、市场规模:增长势头依旧
——肉牛养殖市场规模
从牛肉养殖市场来看,据农村农业部市场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肉牛出栏市场价格在1.5万-1.8万元/头左右,以1.65万元/头的价格测算,2020年,我国肉牛养殖出栏总市场规模达到7532亿元。2021年,随着国内肉牛养殖市场的持续回暖,全国肉牛养殖出栏总市场规模约为7645亿元。
——牛肉深加工市场规模持续提升
从牛肉深加工市场来看,中国虽然是牛肉进出口大国以及消费大国,却不是牛肉加工强国。我国牛肉的附加值非常低,且多为中低端产品,发达国家牛肉加工附加值高达30%-40%,而我国仅为3%-4%。综合我国牛肉产业消费规模以及国内牛肉价格变化,以3.5%的牛肉深加工率测算,2020年,我国牛肉深加工市场规模约为243亿元。初步估算,2021年,我国牛肉深加工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258亿元。
产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格局:优势区域规模效应明显
近年来,随着以牛肉为主的高档肉制品产品需求的增加,我国各地纷纷布局肉牛产业,出台了肉牛养殖业的相关鼓励政策,肉牛养殖在我国逐渐快速发展起来。目前,云南和四川两省的年肉牛存栏量在800万-1000万头之间,内蒙古、青海和西藏三省区年肉牛存栏量在600万-700万头之间,黑龙江、河北、山东、甘肃、青海和贵州六省年肉牛存栏量目前也达到300万-500万头水平。从区域布局和肉牛存栏量看,中原、东北、西北、西南4个优势明显的区域分布已经形成。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四川省牛肉存栏量为880.3万头,占全国肉牛总存栏量的9.21%云南和内蒙古分列二三位,肉牛存栏量分别为858.8万头和671.1万头,分别占全国总量的8.98%和7.02%。
由于牛肉深加工对肉牛储存条件及运输条件要求严格,因此我国多数地区牛肉深加工采集产地就近加工原则,在北方牧区以及西南重点肉牛养殖地区,我国牛肉深加工业务发展明显领先于其他地区。
从牛肉产量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北方地区牛肉加工发展水平要明显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内蒙古牛肉产量为66.3万吨,占全国牛肉总产量的9.86%山东和河北分列二三位,牛肉产量分别为59.7万吨和55.6万吨,分别占全国总量的8.88%和8.27%。
2、企业竞争格局:头部企业加速全产业链布局
与地区养殖情况类似,由于对自然资源要求较高,我国肉牛养殖领先企业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以及东北三处,据安格斯杂志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存栏最多的10个规模牧场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以及东北三处,总存栏29.8万头,分布在45个牧场中。
在牛肉深加工业务布局方面,目前,我国牛肉深加工行业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提升,企业投入持续加强。
第一梯队头部企业逐渐从单一业务发展模式过渡至全产业链发展,福成股份、恒都集团、听牧肉牛等入行较早企业凭借经验及规模优势已实现从肉牛养殖到牛肉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布局。这类企业牛肉深加工产品营收均以超过亿元。
而在第二梯队,则是更多的受制于自身技术及资金限制暂未实现全产业链布局的牛肉深加工企业,这类企业通常业务规模较小,而且多以牛肉加工为部分经营业务的企业为主。其中代表企业有黑毛牛实业、荷金股份、四川嘉业食品有限公司、邵东民健肉食品有限公司等。
产业发展前景及趋势
1、肉牛养殖市场规模低速增长
2021年,农业农村部发布《“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25年,牛肉自给率保持在85%左右牛肉产量将稳定在680万吨左右牛规模养殖比重达到30%。由此可见未来几年,我国国内肉牛养殖出栏率将进一步提升,以提升国内牛肉供给,从而实现牛肉自给率的提升,前瞻预计未来几年我国肉牛养殖行业市场规模仍将保持低速增长,到2027年,全国肉牛养殖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8953亿元。
2、牛肉深加工前景广阔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到2020年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要求达到68%左右,其中肉类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要求达到17%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要求达到75%,其中肉类农产品加工转化率预计达到20%左右。
在多重政策推动下,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牛肉深加工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提升,随着疫情的逐渐消退全球牛肉供应将恢复正常,近年来的牛肉价格高位运行也将回落,前瞻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牛肉深加工市场规模将保持10%左右增速平稳增长。到2027年,全国牛肉深加工市场规模将达到481亿元。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肉牛养殖及牛肉深加工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肉牛养殖稳中向好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我国肉牛存栏量整体呈现震荡趋势,总体维持在9000万头上下波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国内肉牛存栏9138.3万头,同比增长2.5%,创近年新高。
从出栏量方面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受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和食物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等导致的需求强力拉动,我国肉牛产业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趋势。
2014年以来,我国肉牛出栏量保持平稳增长态势,2019年我国肉牛出栏量为4533.9万头,较2018年同比增长3.1%。
牛肉供需同步提升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肉牛存栏量增长的是牛肉产量的高速增长。1990年,中国牛肉产量仅为125.6万吨2005年达到711.52万吨,10年间增长了4.7倍此后肉牛存栏量下降的影响开始显现,全国牛肉产量明显减少。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我国牛肉产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19年全国牛肉产量677.3万吨,同比增长3.6%。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居民人均牛肉消费量呈现平稳增长态势。2018年,我国居民人均牛肉消费约为2.00千克,创近年新高。结合2019年国内牛肉消费情况来看,2019年,我国居民人均牛肉消费量增长至2.11千克。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畜禽养殖业发展前景预测与商业模式分析报告》。
1.西门塔尔牛;2.夏洛莱牛;3.利木赞牛;4.安格斯牛。
肉牛即肉用牛,是一类以生产牛肉为主的牛。特点是体躯丰满、增重快、饲料利用率高、产肉性能好,肉质口感好。肉牛不仅为人们提供肉用品,还为人们提供其他副食品。肉牛养殖的前景广阔。
近年来,肉类的整体价格一直在稳步上升,整个肉牛业处于上升阶段。我在内蒙古办了一个养殖场,我对养牛的前景很乐观。另外,随着中美贸易的转型,对牛肉市场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肉牛产业会越来越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牛羊肉等草食动物的肉食将逐渐增多,未来市场需求将持续上升。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牛肉年消费量已达800万吨,市场规模达3600亿元。
根据农业部的统计数据,中国目前是全球牛肉消费增长最快的市场,人均牛肉销量增长20%,消费量超过欧盟,仅次于美国。从养殖风险和市场预期来看,肉牛的单体成本高,养殖周期长,上市慢,导致近年来牛肉价格几乎没有明显波动,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状态。同时,由于肉牛繁育速度慢,存栏量增加有限。考虑到未来牛肉的市场需求,未来几年牛肉价格仍将处于稳中有升的状态,养殖风险小,收益相对稳定。如果进一步从事牛肉养殖,就要在自繁自养和育肥之间做出选择。
根据市场需求和我个人的经验,北方地区自繁自养,南方地区育肥,原因很简单,现在大量的牛肉消费都在南方,北方整体销量有限,而且北方的农作物以玉米为主,比较适合自繁自养利用牛。综上所述,肉牛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但我们必须结合自身经济实力量力而行,养殖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没有一个行业是没有风险的,即使上班也有风险,只能说一个行业的风险是大是小。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各地的牛肉价格都在上涨,尤其是下半年以后。夏天出现小幅下跌是正常的,每年都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入冬以后,特别是一些小地方的牛肉会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