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丝绳索具在使用时具体有什么要求
钢丝绳索具作为青岛五金索具中的一部分,在吊装工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钢丝绳索具也不是可以随便使用的,在吊装过程中也有很多必须要注意的事情,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钢丝绳吊装索具的使用要求。
1、使用铝合金压制接头的吊装索具时,金属馆陶不应受径向力或弯矩作用。
2、提升物品时穿入软索眼的金属销轴等物体,应有足够的连接强度,且直径不得小于钢丝绳吊索公称直径的2倍。
3、钢丝绳索具不得在地面上拖拽不得使用有焊接疤痕的索具钢丝绳索具不得用作电焊的搭铁线。
4、吊钩、卸扣上不得进行焊接或钻孔,不得有裂纹、锐角、过烧等影响安全使用的缺陷。
5、与卸扣销轴连接接触的吊物耳板及其它索具配件的厚度应不小于销轴直径。
6、提升吊重时,应符合下列要求:索具分肢无任何结扣的可能性终端连接方法正确可靠索具弯折曲率半径大于钢丝绳公称直径的2倍索具使用中,本身自然形成的扭结角不得受挤压,但终端索眼、套管或插接连接及其配件应安全可靠多肢索具不得互相绞缠。
这些是使用钢丝绳索具时必须要注意的事情,也是使用青岛五金索具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钢板吊装工具是指用于钢板类物品起吊的工具。钢板吊装工具主要有吊钳(吊钩)、真空吸盘吊具、电永磁吊具。
电永磁吊具易维护、效率高、安全系数高。
吊钳简单、易用。但是人工操作强度大。有金属疲劳和脱钩的情况
真空吸盘吊具精确、但是操作繁琐。对钢板表面的要求高。
钢板吊装注意事项:
1、悬吊装挂作业须由悬吊装挂作业资格人进行。
2、选用与用途相符的吊钳。
3、在容许荷重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载。
4、在容许板厚范围内使用。
5、不得进入吊装作业范围或翻转区域。
6、不得敲打或冲击吊物和吊具。
7、不得使吊物急剧移动或急剧停止。
8、避免出现吊物偏重,为了安全最好使用2个以上吊钳。
9、使用前先要检查,咬头,垫片,齿间堵塞,磨损状态及其它异常现象,检查后再使用。
钢丝绳索具是以钢丝绳为原料经过加工,主要用于吊装、牵引、拉紧和承载的绳索被称为钢丝绳索具。钢丝绳索具具有强度高、自重轻、工作平稳、不易骤然整根折断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钢铁、化工、运输、港口等行业。使用的钢丝绳品种有磷化涂层钢丝绳、镀锌钢丝绳、不锈钢丝绳和光面钢丝绳。起重机械的总体设计不允许钢丝绳套具有无限长的寿命。当钢丝绳绳套端或其附近出现断丝时,即使数量很少也表明该部位应力很高,可能是由于绳端安装不正确造成的,应查明损坏原因。如果绳长允许,应将断丝的部位切去重新合理安装。
如果断丝紧靠一起形成局部聚集,则钢丝绳套应报废。如这种断丝聚集在小于6d的绳长范围内,或者集中在任一支绳股里,那么,即使断丝数比表列的数值少,钢丝绳套也应予报废。在某些使用场合,疲劳是引起钢丝绳索具损坏的主要原因,断丝则是在使用一个时期以后才开始出现,但断丝数逐渐增加,其时间间隔越来越短。在此情况下,为了判定断丝的增加率,应仔细检验并记录断丝增加情况。判明这个“规律”可用来确定钢丝绳索具未来报废的日期。如果出现整根绳股的断裂,则钢丝绳索具应报废。当钢丝绳索具的纤维芯损坏或钢芯(或多层结构中的内部绳股)断裂而造成绳径显著减小时,钢丝绳索具应报废。
先了解一下钢丝绳索具的标识应包含哪些内容。需要包括:生产厂商、载荷、型号、编号、自重、生产日期、下次检测日期等。值得一提的是,钢丝绳索具的标识应该永久性的保留在钢丝绳索具表面,且能够明显的显示出来。钢丝绳索具在使用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磕碰损坏标识(或钢丝绳索具的标识尽量放在不容易被磕碰损坏的部位)。一般情况下,钢丝绳索具如果标识不清楚或已损坏,应立即停止使用,交由厂家检测并判断其载荷型号等。一个质量合格的钢丝绳索具本身应该具有完整、清晰的标识,所以您在选购钢丝绳索具时,一定要仔细查看该款钢丝绳索具的标识是否符合规定。如果没有标识或者标识不清楚、不全面的钢丝绳索具,建议您还是不要选购。
钢丝绳国家标准:GB8918-2006
钢丝绳术语标记和分类:GB/T8706-2006
一般用途钢丝绳国家标准:GB/T20118-2006
一般用途钢丝绳吊索特性和技术条件:GB/T16762-2009
重要用途钢丝绳:GB8918-2006
重要用途钢丝绳粗直径钢丝绳:GB/T20067-2006
插编钢丝绳扣执行标准:GB/T16271-2009
二、吊装类
执行标准:GB/T8521-2007
三、链条及配件类
链条吊具:GB/T8108.1-1999
起重吊环:GB/T27696-2011
起重吊钩:GB10051.3-88
起重吊钩术语:GB/T4307-2005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第三条 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以及对标准的制定、实施进行监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标准化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标准化工作经费纳入本级预算。
第四条 制定标准应当在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入调查论证,广泛征求意见,保证标准的科学性、规范性、时效性,提高标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