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轮配链条是怎么配的 根据什么来的
链条与链轮都必须是相应的型号 例如 40链条配40的链轮(齿数根据需要不同)。
链轮:带嵌齿式扣链齿的轮子,用以与节链环或缆索上节距准确的块体相啮合一种实心或带辐条的齿轮,与(滚子)链啮合以传递运动。实心链轮
实心链轮
链轮参数计算公式:
分度圆直径:d=p/sin180°/z p=节距可查表 z=齿数
齿顶圆(外径):D=p×(0.54+cot180°/z)
常用链轮节距:
3/8=9.525 1/2=12.7 5/8=15.875 3/4=19.05
3分 4分 5分 6分
分度圆直径:d=p/sin(180°/z)
齿顶圆直径:dmax=d+1.25p-d1
dmin=d+(1-1.6/z)p-d1
齿根圆直径:df=d-d1
注:p 链条节距 z 链轮齿数 d1 链条滚子直径
链轮型号:包含非标链轮(根据客户图纸定制),标准链轮(美标和公制)。
链轮常用材料:C45
链轮常用加工方法:淬火处理,表面发黑处理。
不配合,因为链条式的有自重,有摆动幅度,这样配合是不合理的,一般要稍大出0.10---0.30。
是叫链轮不是齿轮,链轮是能与链条相啮合的轮形零件。链轮的主要参数之一是弦节距(节距)。
链轮的弦节距与链条的一个链节相啮合的两个齿槽中心线与分度圆的交点间距离,它等于链条的基本节距(节距)。
链传动的优点是:可以在两轴中心距较远的情况下传递运动和动力。能在低速,重载和高温条件下及尘土大的情况下工作。能够保证准确的传动比,传递功率较大,并且作用在轴上的力较小。传动效率高。
缺点是:链条的铰链磨损后,使节距变大造成脱节。安装和维护要求较高。齿轮传动的优点是:能保证瞬时传动比恒定,平稳性高,传递运动准确可靠。传递的功率和速度范围较大。结构紧凑,工作可靠,可实现较大的传动比。传动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缺点是:制造,安装要求较高。
扩展资料:
1、链轮装在轴上应没有歪斜和摆动。在同一传动组件中两个链轮的端面应位于同一平面内,链轮中心距在0、5米以下时,允许偏差1毫米;链轮中心距在0、5米以上的时,允许偏差2毫米。但不允许有摩擦链轮齿侧面现象,如果两轮偏移过大容易产生脱链和加速磨损。在更换链轮时必须注意检查和调整偏移量。
2、链条的松紧度应适宜,太紧增加功率消耗,轴承易磨损;太松链条易跳动和脱链。链条的松紧程度为:从链条的中部提起或压下,两链轮中心距约为2-3cm。
3、新链条过长或经使用后伸长,难以调整,可看情况拆去链节,但必须为偶数。链节应从链条背面穿过,锁片插在外面,锁紧片的开口应朝转动的相反方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链条
象图片上的这种顶杆式发动机,外观模仿铃木王款的飞肯150摩托车,它们的原车前小链轮一般是14齿的,后大链轮一般是41齿的。不过即使是同一个品牌、同一个型号的摩托车,不同批次的所配的链轮也有可能会有差别,比如有的侧重中低速和爬坡能力的,后链轮一般就会大一些,还有42齿或者是43齿的,而侧重高速性能的,后链轮一般会小一些,比如有39齿或者是38齿的。
摩托车的传动链轮前后齿轮数比,是要经过精密测算,综合考虑摩托车的各种使用情况来确定的。不过象图片上的这种普通代步通路车型,它们的链轮齿轮数都是比较一定的。它们的前链轮一般大多是14齿的,也有的位提速或者是改装用15齿的,但这样的一般很少,正常情况下都是14齿的。而后链轮的齿数种类相对就比较多一点了,象这样的后链轮齿数常见的一般有38齿、39齿、40齿、41齿、42齿、43齿等,这就要看情况而定了。
摩托车前后传动链轮的齿数关系着传动比,所以也是不能随便设定的。一般前链轮偏大后链轮偏小,会损失中低速的加速性能和提速能力及爬坡能力,但对中高速行驶有好处,而且有助于中速匀速行驶时的节油。而后链轮偏大前链轮偏小的情况下,有利于中低速和起步加速性能,爬坡能力也强,但跑高速时就有可能会有一种有力使不出来的感觉了。当然这两种情况一般差别都不会太明显,换链轮最好还是按原车的链轮齿数来购买配件才好。
1.改变滚筒间距。适当增加滚筒间距可以使链条在重力作用下自然地搭接在齿轮上,作用效果与那您的解决方法一样。
2.改变滚筒齿轮尺寸。这是机械上常用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五个齿轮中间的3号齿轮用最大的型号,2号4号减小尺寸,1号5号尺寸在再减小。旨在主动迎合链条的离心效果。
3.改变滚筒的排列面儿。与第二种方法作用原理相同。就是使同一尺寸的滚筒(同尺寸齿轮),在排列时不在一个水平面上。即:3号滚轮位置最高,2号4号在竖直位置上降低高度,1号5号再降低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