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条传动好还是轴传动?一般的赛车我看都是链条传动的
链条的好 因为
1.轴传动会产生一定的横向扭矩 使车子向轴转动的反方向倾斜
2.相对轴传动 链条传动的重量更轻
3.轴传动会产生10%的动力损耗 远远高于链条传动
所以一般大马力的街车或赛车还是会选用链条传动 而轴传动经久耐用的特点对于不那么在乎成本的赛车来说也变得有点鸡肋了
摩托车一共有三种传动方式:链条传动、轴传动和皮带传动。
1、链条传动:
优点:重量轻、启动迅猛、动力直接,所以跑车、赛车上只有链条传动。并且链条的传递效率是最高的,高于轴传动,能量损失很小。价格便宜、保养维修方便,普通车友自己换一根链条也没有什么难度。
缺点:保养周期相对于轴传动更短。另外保养周期根据使用环境有很大的变化,比如遇到泥沙雨雪基本上就要精细保养一次,因为杂质会侵入链条节,加速磨损,而如果长期在干燥环境使用,则不需要太频繁的保养。
链条传动被用于代步车、轻型摩托车和大部分主流车型;由于重量轻,链条传动方式也被应用于竞技型,例如SBK(超级摩托车)和越野车型等。
2、轴传动:
优点:强度高,轴传动多见单摇臂结构设计,因为传动轴的外壳足以满足后摇臂的强度需求。能适应更大的扭矩,链条的缺点就是大扭矩会严重拉伸链条,这是不可逆的,不能修复只能更换,而轴传动就避免了这种损耗。
缺点:整体结构重,无法轻量化。虽然结构可靠,可一旦维修就十分的麻烦,并且配件价格高昂。
轴传动方式较适用于大扭力的重型巡航车型,例如雅马哈的巡航车、V-MAX街车,宝马的1200RT、1200LT巡航系列等大排量车型上会采用轴传动。
3、皮带传动:
皮带传动大体上分为跨骑车皮带和踏板车皮带(CVT)。本文只讲跨骑车皮带。
优点:软性结构,几乎没有运转噪音。无需润滑油,避免了油腻的保养过程。弹性大,换档时遇到转速差可以很好的用皮带的形变化解,也就是升降档平顺。
缺点:很显然最柔软的皮带传动一定是传动效率最低的。寿命也不长,因为橡胶材质的皮带对于飞沙走石没有什么抵抗力。另外和链条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链条即使“寿终正寝”也可以勉强带你走到维修店,而皮带说断就断,说一不二,不会给你任何缓冲的机会。
皮带驱动优点是可缓和冲击、吸收噪音,维护方便(只须2万公里左右更换一条皮带),缺点是动力是柔性的,动力损失较大,多用于踏板车,也有极少骑式车用的;
链条驱动用于绝大多数骑式车,优点是动力损失小,缺点是维护较麻烦,链条会拉长,每1000~2000公里要紧一下链条,并且要上油。
轴传动多用于三轮摩托,也有部分二轮街车使用轴传动,优点是几乎免维护,并且可以改变传动方向(也就是说可以倒车),缺点是由于传动轴的转动方向和车的前进方向不一致,高速行驶时可能导致车身不稳,所以速度250+的摩托跑车多使用链条传动,只有追求舒适,不太追求速度的街车,才使用轴传动。
我这样跟你说吧,车的设计不同,因为发动机的设计关系,两个品牌在动力之间会有差异,但是你说的踏板车速度跟街车125比速度肯定是不行的,
踏板是皮带传动
就算是有滑翔速度封顶就那么快,
而街车是链条传动,发动机设计和倾斜角度也不同,速度自然也不一样,
1、顶杆发动机配气机构只要由气门摇臂,挺柱,下置摇臂,和凸轮轴构成,凸轮机构在曲轴箱内,这样的形式叫OHV,也就是下置凸轮式发动机,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结构,其优点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缺点是配气机构是往复运动,外加机件质量大,高转惯性大,极高转速工作下挺柱会因为惯性跳离摇臂,产生哒哒的噪音,所以这种形式的发动机不适合相对高速运转。
2、小链发动机配气机构主要有时规链,链轮,凸轮轴,气门摇臂,链条张紧器,小链压条等构成,国内小链机一般都是OHC型(顶置凸轮轴)也有少数DOHC的(双顶置凸轮轴) 因为凸轮轴转速必须是曲轴的1/2,所以通过时规链条带动凸轮链轮完成动力传递和减速。这样的形式优点是配气机构的重量小,运转惯性低,适合相对高的转速工作,噪音小。
因为从技术角度来分析,小链发动机对技术要求相对顶杆的较高,至少需要一条质量过硬的时规链条,国内能把时规链真正能做的国际标准品质的厂家极少,而且价格较高。处于成本考虑,廉价杂牌发动机很可能就装一条品质不达标的小链,造成了小链机不如顶杆的耐用的祸根。
如果同样品质级别的小链发动机和顶杆发动机在性能上对比的话,小链机要先进一些。
链条传动是摩托车常用的传动方式之一,其他传动方式还有皮带传动和轴传动,链条传动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结构简单可靠,传动效率高。
第二,成本较低,相对于其他传动方式,价格相对便宜。
第三,运转方向与车辆前进方向相同,因此在高速骑行时,对于车辆行驶的稳定性不会造成干扰,这点是相对于轴传动的方式而言,因此高性能仿赛和街车几乎都是采用这种传动方式。
第四,传输动力的距离很灵活,可近可远,这点远远不是轴传动的方式可以比拟。
第五,相对于皮带传动的方式而言,链条传动能够承担的扭矩值更大,不容易打滑。
但是缺点也有不少,依次是:
第一,运行噪音较大,受本身结构,品质,装配质量,零部件配套的因素影响较大。
第二,由于暴露在外,很容易被泥水和灰尘污染,需要经常维护和清洁,普通链条表现得尤为明显。
第三,寿命没有皮带传动和轴传动的方式长,属于易损件。
第四,容易被抻长,需要经常调节。
为了解决这些弊端,油封链条就出现了(也称竞技型链条),相对于普通的传动链条,油封链条解决了普通链条的大部分缺点。
普通链条如下图。
摩托车普通链条与油封链条的最主要区别,就是内外链片之间有无密封圈,注意看上图中箭头所指的部位,可以看到普通链条的内外链片两者间没有橡胶密封圈,内外链片和滚子和套筒之间有一定的缝隙,这样一来在使用中,由于暴露在空气当中,骑行时的灰尘和泥水会渗入链条的销子和滚子之间,这些异物进入之后,会像细砂纸一样磨损销子与滚子之间的接触面,时间一长,销子与滚子之间的缝隙就会加大,即使是在理想的无尘环境下,销子与滚子之间的磨损也是不可避免的,只不过稍稍好一点而已。
这样一来,虽然单个的链节之间的磨损肉眼不可察觉,但是一条摩托车链条往往是上百节链节所组成,这样叠加起来的话,就很明显了,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链条被抻长,基本上普通链条在1000KM左右就得紧一次链条,不然过长的链条会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而油封链条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
看上图中内外链板之间(画红圈的地方),这里面就有一个起密封作用的橡胶圈,里面注入了润滑脂,这样既能阻止外部的灰尘侵入滚子与销子之间的空隙,又能阻止内部的润滑脂被甩出来,所以它能提供持续的润滑,也因此油封链条被抻长的里程数被大大延迟,质量靠谱的油封链条基本上可以做到3000KM内不需要紧链条,并且整体使用寿命比普通链条长三倍左右。
不过油封链条的缺点也有,主要是以下两点。
第一,油封链条的价格比普通链条贵,厂商承受的成本更高,同规格的油封链条往往比普通链条要贵4到5倍,甚至还不止。例如知名的DID油封链条,售价可达一千多元,而普通国产链条基本上也就不到100元,好点的品牌也就百来块钱。
第二,油封链条的运转阻力比较大,通俗点说就是比较“死”,这是由于橡胶密封圈的张力使得链片之间的转动会有更大的阻力,所以一般不太适合在小排量车型上使用,只有那些中大排量的摩托车才会使用这种油封链条。而普通的通路工具车才会使用普通链条以降低成本。
2021款的RX1S就采用的是油封链条。
品牌为国产知名的征和品牌,规格为428,也是国产其他很多知名摩托车整车制造品牌的原厂零部件。坚固耐用,使用寿命长达五万公里,品质优良,能有效降低运转噪音,提升驾乘舒适性。
一般国产这个排量的车型,使用油封链条的并不多,赛科龙2021款RX1S有六大升级,其中之一就是将链条升级为油封链条,也算是一个诚意之举,免去了长途跋涉时频繁调节链条的困扰,细节上渐趋完美,体现了赛科龙对于品质的高要求。
1、街车主要适合于城市中代步,需要的时候也可以做做趴赛。姿势在1/2之间,身体不像1那么趴,但也不像2那样四肢张开,发动机常常是裸露的,也有半导流罩的。
2、发动机主要设计于适合在城市内的起步停车,低转速时还可以,高转也不错,车也不会太重,后座可以带人,但不会像2那样夸张的可以追求舒适。总的来说,就是一个全能车型,是用车人的选择,价格也比较便宜,当然了,特点也不象别的车那么突出。
左右脚踩不赢攀,这就是街攀
哈哈~~~以前一个高人的话。。
街攀的架子和大街车的角度基本一样。区别是街攀一般使用较长的把立,并且街攀一定装有变速器或者拉链器,以防止颠簸和后轮定对链条和传动的损害。角度折中是依靠配件的搭配,并不是每个配件都是专门的角度。例如街车架子角度加上长把立来为自己提供更多的动作空间,传动一般没有攀爬的速比那么小,但也没有街车那么大。具体角度因人而异。但街攀的轻量化比街车要重要一些。当然,除了Danny Mac那个疯子。。。至于难度,,,与其说是难度,不如说是一个适应的过程。不过,街攀的难度确实比街或者攀要大。大不是说动作难做出来,而是动作的标准性。车子不便宜,别扭坏了……
还有~本人就是用大街车和街式BMX代步的。城市交通险恶,一个入门的Bunny Hop可能都在不经意间救你的命。。。
本田CB400
主要技术数据
车长:1990mm
车宽:670mm
车高:1080mm
轴距:1365mm
坐垫高度:750mm
净重:180kg
最小离地间隙:125mm
发动机形式:直列四缸 水冷 四冲程 DOHC四气阀
车架:铝合金车架
排气量:399ml
启动方式:电启动
缸径*行程:55*42mm
压缩比:11.7:1
最大马力:39kw/13000rpm
最大扭力:35.3N·m/10000rpm
油箱容量:15L
供油方式:化油器
气门开闭时间:进气:开:BTDC 20°
闭:ABDC 35°
排气:开:BBDC 45°
闭:ATDC 10°
润滑方式:压力飞溅式
离合器:湿式多板螺旋弹簧
变速系统:6挡齿轮变速
传动方式:链条传动
链条规格:525-106 15T 40T
前倾角:24°30′
轮胎尺寸:前:120-60R17 55H
后:150-60R17 66H
制动系统:前:267mm双刹车碟配日信对向四活塞卡钳
后:168mm单刹车碟配日信对向两活塞卡钳
悬挂系统:前:41mm正立前叉
后:采用SHOWA品牌的减震器
点火方式:CDI
火花塞:CR8EH--9
HONDA各系列车型代号的含义
CB、CBR:CB代表本田的采用直列发动机的街道摩托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街车或NK,常见代表车:CB400
同样CBR代表本田的采用直列发动机的超级运动摩托车。常见代表车:CBR250RR、CBR400RR、CBR1000RR等
VFR、RVF、VT、VTR
这个是最好理解的,VFR代表本田的采用V型4缸发动机的超级运动摩托车,而RVF只不过是VFR的改进版而已。常见代表车型:VFR400、RVF400、VFR750、VFR800
VT代表本田的采用V型双缸发动机的街道摩托车,常见代表车型:VT250
VTR代表本田的采用V型双缸发动机的超级运动摩托车(VTR250是个例外,它是街车,之所以要在VT后面加上一个R,是为了突出表现它的赛车化主张)常见代表车型:VTR1000SP-1、VTR1000SP-2,值得一提的是,VTR1000系列是本田参加SBK的赛马。
NS系列代表是本田的采用2冲程V型双缸发动机的街道摩托车,常见代表车型:NS250、NS500
NSR系列代表是本田的采用2冲程V型双缸发动机的超级运动摩托车,常见代表车型:NSR250。值得一提的是,NSR500是本田以前参加MOTOGP的战马,声名赫赫。
RS系列代表是本田的采用2冲程V型双缸发动机的超级运动摩托车,而且是生产了专门为了参加MOTOGP大赛125CC组和250CC组比赛的。这个系列的车民用车几乎看不到,看到的也是从赛道上淘汰下来的。
事实上,本田到目前为止只有RC211这一款车是RC开头的,而这款车是MOTOGP改规则后以四冲程摩托车参加1000CC组比赛时本田研制出来的,他的诞生也只有4年的时间,特点是V型5缸发动机,最大马力超过220PS,目前在所有参加MOTOGP的赛车中,RC211V5是综合性能最优的摩托车。
MC22、NC35等等代表的含义:
本生产的摩托车一般都有两个名称,但是我们平时接触较多的只是车名,例如CB125T或者 CBR250RR等等,对于它的另一个名称却比较陌生,那就是摩托车的型式名称,这个名称在日本国内使用普遍。例如CBR250RR的型式名为MC22。
本田公司初期生产的摩托车,其命名没有一定的规律,例如本田公司最初生产的“A”型、 “B”型、“C”型车和“DREAM”(梦)以及“SUPER CUB”等车。随着车型的增加,本田公司为了便于管理,于是统一了摩托车型式名称的命名方法,而对于车名却没有统一的方法,例如,车名有的用英语,有的用日语,再加上数字。下面主要谈谈本田摩托车“型式名”的含义,以本田VFR750R为例加以说明:
本田VFR750R的型式名为:RC45
R:代表摩托车的排量等级
C:代表摩托车的用途类别
45:代表产品开发序号
排量等级 :
用途类别 :
A: 50ml以下 A: 业务用车
D: 55~75ml C: 强化公路车
H: 80~100ml D: 越野车
J: 110~125ml E: 竞赛车
K: 135~145ml F: 踏板车
M: 185~250ml
N: 350~400ml
P: 450~600ml
R: 650~800ml
S: 900ml以上
T: 踏板车与ATV系列
250cc
投产时间 车 名 型式名
1984 NS250R/F MC11
1986 NSR250R MC16
1988 NSR250R MC18
1990 NSR250R MC21
1993 NSR250R MC28
1986 CBR250FOUR MC14
1987 CBR250R MC17
1988 CBR250R MC19
1990 CBR250RR MC22
1991 JADE MC23
1992 JADE/S MC23
1996 HORNET MC31
1996 VTR250 MC33
no REBEL250 MC13
no NightHawk250 MC26
no GB250 MC10
no V-Twin Magna MC29
CBR250
首先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商——本田HONDA
街车:
我的最爱(还没有实现)黄蜂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