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链条 > 正文

拥有钢链式的CVT变速箱的车型都有哪些呢

整齐的路人
英勇的黑米
2023-02-01 20:05:09

拥有钢链式的CVT变速箱的车型都有哪些呢?

最佳答案
着急的豌豆
欣慰的饼干
2025-07-05 12:12:48

拥有钢链式的CVT变速箱的车型都有哪些呢?

重载钢链CVT主要是斯巴鲁与LUK合作,奥迪曾经与LUK合作,现在通用汽车推出了新车型CVT250使用钢链传输,但奥迪在拥有自己了DSG后,便没有再使用CVT,斯巴鲁是为其水平对置布局量身定做的;

通用CVT汽车在国内市场推广方面总是落后于变速箱。国内动力总成公司万力扬、盛瑞、奇瑞均独立采用钢带,未开发和扩大钢链,因此,批量生产的车辆很少。毕竟,它们中的大多数都是从家庭入门的动力开始,以匹配变速箱。没想到会用到很多扭矩和动力。

通用的别克和雪佛兰都配备了最新的CVT250是钢链传输,迈锐宝XL、昂科拉GX等,其他日本汽车使用的CVT基本上都是使用钢带。除7at外,日产旗下的一些大排量越野车还包括捷达CVT8钢链传输,例如英菲尼迪QX60。斯巴鲁就不用说了,CVT始终使用钢链,主要匹配斯巴鲁水平对置发动机和全时四轮驱,CVT算是中国的一个特例。

追求钢链不多,主题也是对CVT有一些研究,关注由网络传输的钢带的滑动和断裂、无法提供大扭矩、使用寿命等问题。事实上,没有必要纠结于此。虽然链条具有承受大扭矩的潜力,但博世提供的钢带最大扭矩可达400N•m。虽然钢带不如钢链承载扭矩,但毕竟大多数汽车不使用那么大的扭矩,因此低噪音、低成本和逐渐提高耐久性的钢带变得越来越重要CVT汽车企业的首选。

此外,变速箱需要与发动机匹配。如果不是大排量和高扭矩,则匹配钢链它不起作用。发动机的最大扭矩仅为250n。您可以将其与400n•M的最大承载力相匹配钢链CVT没有地方放了。博世在钢带领域的突破和技术升级基本处于垄断地位,拥有完善的产业链,能够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钢带CVT汽车企业选择的原因。

最新回答
高贵的红牛
魁梧的流沙
2025-07-05 12:12:48

CVT变速箱作为自动变速箱的三大类型之一,多用于入门级车型。日系车对CVT变速箱特别热衷,CVT变速箱的核心部件就是钢带。但目前主流CVT变速箱的钢带和钢链基本都来自博世和舍弗勒两家供应商。这么巨大的市场,中国为什么不做CVT变速箱的钢带?目前家用车使用的变速箱只有三种。10万以下的车一般用CVT变速箱,10万以上的车一般用双离合变速箱,高级车用AT变速箱。

日系车特别喜欢用CVT变速箱。CVT的核心部件是钢带和链条,动力通过钢带和链条传递。很多无知的人讽刺我们国家连登月飞船都能造,小CVT变速箱都造不出来。事实上,不仅我们国家做不到,日本和美国也做不到。世界上只有德国能做到。其实有一些国产车用的是CVT变速箱,比如吉利,奇瑞。但除了他们,再看看其他自主品牌,CVT变速箱确实显得冷门。

日系车占据了国内很大一部分市场,而日系车喜欢用CVT变速箱,特点是省油。那么为什么国产车不爱用呢?知情人:原因很简单。其实不是我们国内企业不想建,而是真的建不起来。目前,万里扬只有一家企业能够在中国独立开发和生产CVT变速箱。但万里扬最新的CVT  25变速箱可以承受250牛米的扭矩,其钢带也是由博世提供的。

为什么这么厉害,国产的连CVT变速箱的小钢带都做不出来?其实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能制造CVT变速箱的钢带,那就是德国。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家不能。众所周知,德国是汽车工业的发源地,汽车技术积累比其他国家早几十年。自然,变速箱的制造技术起步很早,专利申请数量远远超过其他国家。CVT的两大核心部件钢带和钢链的生产专利都掌握在两家德国车企手中。

干净的外套
粗犷的项链
2025-07-05 12:12:48

作者:读车百变

1、导言

众所周知传统车辆动力总成有2大核心部件:发动机和变速箱。从历史发展来看,发动机作为动力输出源,代表技术的高度,长期占据舞台C位,无论是厂家对发动机的研发投入,还是消费者对发动机的关注都非常高。相比而言,变速箱一直处于配角地位。但近年变速箱特别是自动变速箱的份量越来越重,渐有和发动机组成舞台双C之势。

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我们把发动机/变速箱放到整车环境里,发动机是动力源,变速箱把动力传输到轮端的同时,根据需求实现换挡。发动机是整车最关键零件,动力和油耗主要由它决定,是工程开发的重点,经过多年发展,目前主流发动机的热效率为36-40%,如果要提升发动机效率(下一个5年目标44%),技术难度和投入都非常高,这和我们熟知的80-20法则类似。为了进一步提升效率,变速箱是一个主要技术方向。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目前客户越来越注重驾驶感受,如动力响应,换挡平顺性,这些主要由变速箱决定。对于普通消费者,主观感受决定产品口碑的第一要素。因此,为提高效率,提升客户驾驶感受,厂家对变速箱的开发持续加大。

2、AT/CVT/DCT的区别

传统变速箱分为手动变速箱和自动变速箱,其中自动变速箱又分为传统Step AT(后面简称AT),CVT,DCT和AMT。基于市场的主流需求和后续技术发展,接下来只对自动变速箱里的AT,CVT和DCT进行分析。

AT/CVT/DCT这3款自动变速箱的变速机构区别非常大,如下图1,AT以行星齿轮机构作为变速机构,CVT是钢带/钢链无级变速机构,而DCT是基于手动变速箱的平行轴齿轮结构。

这3种变速机构各有特点,同一类型变速箱,不同厂家的产品也相差较大。图2基于主流产品对这3类变速箱的特点进行对比,供参考。

从技术发展角度,AT主要是增多挡位,提升舒适性和效率。从4AT, 6AT发展到8AT,9AT和 10AT。CVT主要是加快动力响应性,提升扭矩能力和自身效率。采用无级+有级换挡兼顾驾驶舒适性和动力性,钢链式CVT增加了扭矩和效率。而DCT是提高苛刻工况下的耐久能力,提升舒适性,如增加干式DCT在频繁换挡下的耐久能力,改进换挡顿挫。总体上大家都是发挥长处,补齐短板。

目前AT的市场保有量最高。基于后续应用预测,CVT的应用有一定增加,主要原因有:1. CVT有最好的匹配性,能使动力总成的总体效率较大提升 2.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驾驶感受,CVT能很好满足客户需求 3. 钢链式CVT拓宽了CVT的扭矩范围,使CVT覆盖了A/B级车这个最大的销量区间

3、CVT变速箱结构和换挡原理

接下来本文重点讲解CVT变速箱。图3说明了CVT变速箱的各主要结构,以及对应的功能,所有这些功能都是将发动机的动力,通过恰当管理,再输出到轮端。

图4是以通用钢链式CVT为例的主要结构图,其中最独特的结构是无级变速系统,这是CVT和AT/DCT相比最大的特点,也是钢链式和钢带式CVT之间最大的区别。

下面视频介绍了钢链式CVT的变速过程和链条结构。这是一款由LuK提供的不等长随机静音链条,由1440子零件组成,在圆周方向由90组传动销通过长/短两个节距自由串联,在宽度方向30层4种链片随机排列,同时链销采用纯滚动设计,实现效率/扭矩能力/噪音/耐久的最佳平衡。

CVT变速箱内的各个复杂结构,是怎么有机配合实现自动换挡的呢?我将结合图5里的动力流和控制流来讲解。

一.动力流:

如图5橙色的动力流显示,发动机动力通过液力变扭器,传递到前进挡/倒挡离合器总成,然后到锥轮无级变速系统,再通过主减/差速器总成,最终输出到轮端。

二.控制流:

1)以前进挡(D挡)为例,驾驶者拨动换挡杆到D挡,把变速箱液压阀体总成内的手阀,拉到D挡位置,机械地接通D挡油路,这是一个机械信号;同时挡位位置传感器发出一个电控信号给变速箱控制器(TCM),告诉整车换到了D挡。

2)TCM根据内部传感器信息(油压/油温/转速/挡位共7个信息),和通过CAN总线交互从发动机/整车控制器得到的外部信息(如油门开度,车速,发动机/整车是否报故障码等信息),基于内置在TCM里的工作逻辑(控制软件)和标定参数(shift map),确定对应的换挡操作,从而向变速箱的6个电磁阀发出电控指令。

3)收到电流信号的电磁阀,根据电磁阀的液压/电流特性(PI curve),将电流转换为控制油压,控制油压输出到液压阀体总成推动各阀芯,打开/关闭/增大/减小各油路。

4)机械油泵输出的高压油,通过不同油路输出到各执行零件。如输出油压到液力变扭器离合器(TCC),控制动力输入模式是液力输入还是机械直连输入;输出油压到前进挡离合器腔体,使离合器片组结合,实现前进功能。以及输出到无级变速系统里的主动和从动油腔,推动活塞移动,改变钢链的工作半径,改变链条速比,实现挡位变化。此外,在启停工况下,发动机控制器直接输出指令给变速箱电子辅助油泵,在启停工况下由电子油泵提供一定油压,起停后实现快速起步。

通过动力流/控制流复杂多维的交互作用,确保在各复杂工况下,CVT能够传递动力和自动换挡,完美实现驾驶者的意图。

4、钢带式和钢链式CVT的对比

讲完CVT的结构和换挡原理,我们来看CVT的类型。市场上量产的CVT变速箱分为钢带式和钢链式。在主流合资品牌车型里,分别以JATCO/丰田CVT变速箱,和奥迪/通用CVT变速箱为代表。这2个不同的流派,实现无级变速的核心零部件分别是博世的推力钢带和LuK的拉力钢链。

但无论是钢带还是钢链无级变速,变速原理并无区别,都是通过油压推动锥轮的活塞缸,改变钢带或钢链的工作半径,实现速比连续变化。从整个传动架构上,也没有本质区别。图6为一款典型的钢带式CVT(Jataco CVT7)和一款典型钢链式CVT(通用CVT250)的架构对比。可以看出CVT7的输出端有一个副变速机构,分为高/低挡位;而通用CVT250的传动传动结构非常精简。为什么会这个差异,我们通过钢带和钢链的区别来讲解。

从结构角度,钢带和钢链完全不一样,如图6和图7。钢带是由金属片和金属环相互叠加而成,通过金属片的依次推动,实现动力传递。

如图8所示,钢链是由链片,传动销和限位销组成。动力通过由链片串联的的传动链销的拉力作用,实现动力传递。

从结构角度,钢带和钢链各有特点。从技术指标的角度,钢链的优势相对较明显。

1)效率:钢链传动效率更高,在高速/起步阶段高1.5%-3.5%。这是由于钢链在小工作半径时,内应力相比钢带弯曲应力小,功率损失较小。传动销彼此配合的侧面,以及传动销和锥轮接触的端面,都是圆弧结构,分别实现纯滚动传动和点接触摩擦,这都提升了传动效率。

2)扭矩:钢链传递扭矩更大。主流钢带式CVT的扭矩180NM,钢链式CVT的扭矩250NM以上。

3)速比范围:钢链速比范围更大。速比范围=最大速比/最小速比,代表一款钢带或钢链的综合能力。最大速比越大,起步加速性越好;最小速比越小,燃油经济性越好。通常最大速比是最小速的倒数,意味着改变钢带或钢链的速比范围,最大速比/最小速比是对称地变化。通用CVT钢链的速比范围达到同级最大的7.01,就钢链本身而言,能同时实现最好的起步加速性和最优的燃油经济性。

4)扭矩密度:钢链的扭矩密度高,在同等扭矩情况下,重量和空间更小。

5)噪音:钢带的噪音表现更好。由于钢带的钢片与钢片之间的距离更小,也就是节距小,传动过程中的多边形效应小,因此更静音。目前越来越多的技术在不断提升钢链的NVH表现,已接近钢带的NVH水平。消费者在驾驶时,完全无法分辨这到底是钢带式还是钢链式CVT。

6)夹紧油压:同样扭矩和整车应用情况下,在起步加速工况,钢链的油压需求比钢链高。这是由于钢带的片组和锥面是面配合,而钢链的传动销端面是一个弧面,理论上是一个点配合。根据大速比起步时的夹紧力策略,为防止打滑,钢链需要相对较大的夹紧力。

回到图6里 CVT7和通用CVT250的传动架构对比, CVT7增加了一个副变速机构实现高低挡位的原因是:钢带在起步/高速的传动效率较低,为提高效率,增大了钢带工作时小端的曲率半径,使钢带运行在高效率区间,为此牺牲掉的速比范围,通过增加一个副变速机构找回来,在起步时副变速机构采用高挡位提高主减速比,增加动力性;在高速时采用低挡位,降低主减速比,提升经济性。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唯一的问题是结构和控制系统变复杂了,增加的离合器会带来部分效率损失,成本增加。而通用钢链式CVT,由于在起步/高速阶段效率优势明显,速比范围大,因此可以采用最精简的传动架构,进一步提升变速箱的传动效率。

从应用角度,钢带式CVT体量更大。目前市场上CVT钢链式和钢带式的比例约为1:4。这是由于钢带/钢链不同的发展轨迹决定的,博世钢带的扭矩小,而LuK钢链扭矩大。日系选用博世的钢带,应用CVT在主流A级车上,销量远比奥迪大(搭载钢链式CVT)。同时无论是钢带还是钢链,都是最核心产品,需要在变速箱开发的最早期阶段来确定方案,一经确定一般不再更改。随着钢链的扭矩范围下探到250NM甚至180NM这一主流区间,钢链式CVT的应用在逐年增加,代表产品有通用CVT250, JATCO CVT8高功版,以及现代钢链CVT。到2025年,预计CVT钢链式:钢带式将上升为1:2。

5、CVT的效率

如前文提到,发动机效率提升已到了一定瓶颈,越来越多厂家关注变速箱的效率提升。我们常说CVT车油耗低效率高,但图2里又显示CVT和AT/DCT相比,效率较低。这似乎彼此矛盾,在这里我们重点澄清一下。我们常说的CVT效率高,是发动机匹配CVT后,发动机+变速箱这个动力总成的效率高。而CVT变速箱本身,由于钢带/钢链传动的结构特点,效率比DCT/AT低。

我们先探讨CVT自身效率较低的原因。组成CVT效率损失有几个部分:1.液力变扭器损失(起步机构) 2.钢带或钢链传动效率(变速机构)3.油泵效率4.主减齿轮效率5.离合器损失6.搅油/空转等其他损失。图10是AT/CVT/DCT的传动效率对比。和AT/DCT相比, CVT在变速机构和油泵效率上有差距。具体表现为:1.钢带/钢链的效率区间94-98%,且只短时间工作在最高效率下,而DCT平行轴式齿轮的效率最高,AT行星齿轮的效率次之。2.CVT变速箱钢带/钢链传动,需要高油压夹紧,并时刻保证足够的后备油压,防止某些瞬态苛刻工况下的钢带/钢链打滑,这就导致CVT的油泵损失比AT/DCT要大。另外,作为DCT起步机构的离合器,比AT/CVT的液力变扭器损失小。

既然CVT的效率不占优势,那么CVT车低油耗高效率是怎么实现的呢?这是因为CVT无级变速的特性,对应任何一个工况,都能在CVT速比范围内,调配到最佳速比点,使发动机工作或更靠近此工况下的最佳效率区间。而AT/DCT都只有几个固定速比,发动机受到固定速比限制,不能调配到最佳工作区间。图11是匹配AT/CVT/DCT的发动机的工作区间对比图,其中绿线是发动机最优功率线,理论上发动机沿着该线工作,效率最高。可以看出,匹配CVT能让发动机长时间工作在最佳效率区间,且该转速区间1000-3000rpm是客户最常使用的区间(占比>90%)。

图12是通用CVT的实际控制工况点,这和图11中的CVT工作区间完全匹配。红色线为实际最优油耗转速,这和理论最优功率线稍有区别,这是因为在靠近怠速区域(700-1000rpm),实际需求的发动机扭矩较低,本身就不贴合理论最优功率线,同时考虑到舒适性,低扭工况发动机提升了转速,对这条理论线做了适当的工程修正。

讲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一个疑问,对发动机+CVT和发动机+DCT这2个配置,前者CVT效率低而发动机效率高,后者DCT效率高而发动机效率低,那么这2个动力总成,到底哪个燃油经济性更有优势?要回答该问题,得先看整车的效率损失分布。据《汽车理论》一书关于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在城市工况下,发动机的能量损耗(包括热损耗/怠速/附件损耗)约为81%,传动系损耗为5.6%;而郊区工况下发动机约为74%,传动系为5.4%。可以估算出在城市工况,发动机效率提升1%,变速箱效率要提升4%才得到相同的节油效果。在郊区工况,发动机1%对应变速箱3%。显然,发动机对油耗提升起绝对主导作用。回到之前的问题,假定CVT能提升发动机效率3%(各发动机特性不一样),且DCT比CVT的平均效率高约10%,那么DCT配置有优势;如果发动机效率提升大于3%,或DCT效率比CVT平均效率低约10%,则CVT配置有优势。基于产品不同,这2种情况在不同车上都存在。

通过上述分析,CVT在提升发动机效率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自身效率是当前的主要趋势。图13简要列举了通用CVT提升效率的技术方案。其中针对链条无级变速,上文从钢带VS钢链的角度已做详细讲解。高效减振TC,智能油泵和变速箱油自动加热,其他日系主流CVT上也有配置,区别是实现该功能的具体结构各有不同,本文不作详细介绍。

这里特别讲一个精细技术--自动油位控制。变速箱内约有8.4L油,主腔里的主减齿轮部分浸在油内,工作时会导致搅油损失。如图14所示,自动油位控制阀安装在副腔内,在低温时打开,主腔高油位。此时油粘度高,齿轮/轴承工作阻力和钢链摩擦损失都较高,远大于搅油损失。搅油损失的益处更多,其热量能帮助油温尽快上升。当油温上升到工作温度时,就要尽量降低搅油损失。此时自动油位控制阀关闭,副腔油位升高,多存储了一部分油,从而降低主腔油位高度,降低搅油损失。

通过一系列的效率提升技术,通用CVT的台架实测最高效率达92%,主要工况下效率约为82-85%。

6、CVT变速箱的控制

CVT变速箱的控制(包括软件和标定)是实现舒适性,动力性和耐久性的核心。我们都知道CVT舒适性好,换挡平顺无顿挫。这是钢带或钢链能连续改变工作半径来实现的。通过油压控制,CVT能切到速比范围内的任意速比。这是CVT和AT/DCT传动结构相比的最大特点和优点,CVT无级变速箱的名字正是由此而来。

但是无级变速并不总是优点,在需要动力的大油门工况下,如果还是无级变速,会导致加速相应慢,动力性不好。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通过改进CVT的控制策略,在大油门下通过油压控制,迅速将速比切到某些特定的速比点上,从而模拟有级换挡,提高动力性。并且CVT能自动调节这些特定的有级速比点,在不同工况下,都实现最佳的动力性,满足客户的驾驶需求。所以这个模拟有级换挡,不像AT/DCT是固定的速比,而是弹性有级速比。

CVT无级变速的特点,需要油压夹紧钢带/钢链来传递。硬件的关键是这个无级变速系统,而控制的关键是怎样确保动力平稳传递和速比变换,防止在任何工况下钢带/钢链打滑。对CVT而言,全油门加速,轮胎打滑,急刹车,坑洼路面,超低温等工况,从打滑控制的角度都是苛刻工况。通用CVT专门针对17个苛刻工况,建立苛刻工况的控制程序。根据图5示意图,变速箱内部有7个传感器时刻监控变速箱的状态,同时还和整车通讯,收集到整车工况。一旦识别整车进入了苛刻工况,就会立即激发苛刻工况控制程序,通过增大夹紧油压,加快油压响应,控制离合器有序打滑等措施,来控制钢链避免打滑,实现动力平稳传递。图16显示在低附着路面上,突然全油门加速,此时油压迅速响应,在监测到车轮打滑的同时,油压瞬间提升,夹紧钢链,从而防止了钢链打滑(图示Pulley打滑量为0)。接下来从低附着路面进入高附着路面后,车辆受到冲击,车速很快降低,此时油压同样瞬间提升,稳定控制钢链,实现动力平稳传递。

7、CVT的使用/保养/维修

CVT相比AT/DCT车型,是否有需要关注的工况或注意事项呢?在超低温工况下如零下20度,需要充分热车,否则不建议做激烈驾驶(大油门,急加速急减速),因为此时油的粘度高,不能快速响应激烈工况下的大油压需求,易造成钢带/钢链磨损。另外避免频繁全油门起步和急刹车,尽管在这些工况下的油压控制能确保动力的稳定传递和速比切换,但此时系统夹紧力大,降低了CVT效率,增加了油耗。在坡道停车时,确保要挂P挡,防止溜车;避免空挡滑行;不能前轮着地拖车,这些工况都可能对CVT造成损伤。

在做车辆保养时,一个常见场景技师倒出小杯变速箱油,看到油黑了,向车主建议换油,不然会损害变速箱。这时候车主往往会很纠结到底要不要换油。CVT变速箱油是高压低粘度合成油,售后保养手册上通常要求在一定里程换油。以通用CVT为例,售后手册上80000公里要求换一次油。从工程开发角度,在模拟苛刻工况整车寿命24W公里的变速箱台架或整车耐久试验里,整个试验过程中不换变速箱油,意味着变速箱油自身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已充分得到验证。实际上试验过程中,由于摩擦片微粒,齿轮磨合以及正常磨损,变速箱油就会从新油的浅绿色或红褐色,变成黑色,但功能依然OK能继续跑到试验结束,所以变速箱油变黑不作为换油的依据。

在客户日常温和的使用工况下,如果没有其他异常,终身不需要更换变速箱油。如果常感受到冲击/抖动,动力相应慢,噪音增大,曾深度涉水等情况,建议检查变速箱油,如目视能看到大杂质,有泡沫,或者有严重焦味,建议换油或者开箱检查零件。很多客户换油的目的是做一个预防性保护,特别对经常大油门,或频繁加减速的客户,内部零件磨损量加大,换油确实能降低电磁阀卡滞/零件磨损的风险,建议按照手册8-10W公里后更换变速箱油。

针对故障问题,一般变速箱故障分为有报码和没有报码两类。由于变速箱处于整车前舱左前方,其布置决定要开箱检查往往很困难,要先拆整车一大堆零件,才能把变速箱拆下来,就算只换一个小零件,其工时费用也非常高。因此对于车辆仪表盘上出现报码的情况,先找4S店读码,对于不影响驾驶/感受的报码,4S店往往会做清码处理。客户继续用车看后续是否报码复现。对于影响驾驶的码,如加速无力,顿挫等,4S店往往能通过码的含义,针对性地知道是什么问题,从而给出维修策略,比如刷新软件,更换某些零件甚至整机更换。由于变速箱控制模块(TCM)往往是外置式,在更换变速箱后,需要对TCM刷电磁阀特性曲线(PI curve)并进行自学习。就算2台车是完全同型号,同生产时间,我们也不能简单互换TCM,因为在互换后需要重刷PI curve。如果同型号不同生产时间,可能要刷新标定甚至软件版本。所以涉及到变速箱维修特别是控制系统维修,是一个非常专业的事情,建议去4S店做维修。

8、总 结

最后,我们来回顾一下本文内容。我们分析了变速箱为何越来越重要;横向对比了各主流自动变速箱的结构和优缺点,从整车油耗和客户感受角度指出CVT会进一步拓宽应用。以通用CVT为例,讲解了CVT结构,基于动力流/控制流阐述了CVT的变速原理;然后从结构/性能/应用3个维度详细对比了CVT钢带和钢链各自的优势;接着深度分析了CVT自身效率和以及如何和发动机匹配实现动力总成的高效率;进而探讨了CVT兼顾舒适性和动力性的控制策略;最后普及了CVT车型在驾驶/保养/维修上的注意事项和相关知识。通过这篇系统性的文章,希望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CVT,更深的了解车,更多的通过汽车探索世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合适的小土豆
开心的绿茶
2025-07-05 12:12:48

奇骏和森林人虽然都是CVT变速箱,传递原理都是利用锥轮挤压产生静摩擦力传递扭矩,两者有共同点,不过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1、变速箱结构布局不一样

奇骏的cvt采用的是基于发动机横置布局的变速箱,而斯巴鲁-是发动机纵置布局的CVT。

2、传输介质不一样

奇骏的cvt变速箱称为CVT8,是日产的第3代 CVT变速箱,采用钢带传递动力,就是一片片钢带组合叠加而成,钢带由博世生产,现款的最大传递扭矩是380牛米,实际上博世最先进的钢带可承受扭矩是450牛米,不过现款奇骏肯定是没有采用。

而斯巴鲁的CVT则采用钢链,也就是链条,斯巴鲁称之为Lineartronic,来自舍菲勒,这种链条式可承受扭矩相对更大,商业化的钢链最大扭矩是420NM,在2012年,斯巴鲁森林人的2.0T版本采用的cvt,最大可承受扭矩就可以达到400牛米,百公里加速6.8秒,而那时候的途观2.0T的加速成绩只有8秒多。奥迪的cvt实际上也是采用的链条。

3、传输方式不一样:

奇骏的CVT采用传统的“推”式传递,靠cvt钢带直接的挤压力传递,由于钢片是嵌在“龙骨”上,传递扭矩时向外受力,也就是向锥轮外径推,因此在过大扭矩时需要较大的液压压紧力,对于能耗不利。

而斯巴鲁的CVT采用的是“拉”的方式传递,主动锥轮拉动链条带动从动锥轮,相对而言,链条在收到拉力时,会产生一个向锥轮内径的力,相对来说可以承受比较激烈的驾驶方式。

实际上,斯巴鲁是日本CVT的鼻祖,1989年斯巴鲁研发成CVT以后,把其CVT技术卖给了日产,于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日产第一代CVT1问世。从可靠性方面来说,链条更粗壮、皮实,但噪音相对大一些

日产cvt是博士的钢带,主动轮推动钢片带动从动轮;斯巴鲁cvt是舍弗勒的链条式,主动轮拉动链条带动从动轮。

从动力输出上来说,斯巴鲁优胜,斯巴鲁有涡轮增压发动机,海外调校到400牛米,输出非常顺畅,不会打滑,还有改装潜力。日产CVT,2.5自吸发动机地板油起步都会打滑,现实中没打滑是ECU限制了发动机输出。

从可靠性来说,斯巴鲁CVT过热保护和冷保护的报道都不多见,基本上可以说没有,我开森林人2.0xt,经常长途旅行,也会到烂路祸车,从来没热保护过。日产CVT有大规模冷保护的不良记录(不是奇骏车款故障),奇骏走烂路也会遇到热保护。如果正常当城市SUV用,两者应该没有差距。

从传动来说,驱动前进的时候斯巴鲁的链条式CVT相比日产钢带式CVT有结构上的优势,传动效率高些,但是有缺点,就是刹车的时候发动机制动力不够,刹车信心不足,我的森林人现在越来越不足了,一直在想改刹车的问题。日产CVT没有这个问题,虽然起步的时候会限制输出,但是刹车的时候发动机制动力传输是足够的。

日产CVT变速箱和斯巴鲁CVT变速箱虽然都是CVT结构,但变速箱内部还是有差别的,CVT变速箱有两个类型,一个是使用博世研发的钢带来传动的CVT变速箱,比如日产,丰田,本田,奇瑞,三菱等车型都是使用钢带传动的。

另一个是使用舍弗勒研发的钢链来传动的CVT变速箱,比如奥迪,斯巴鲁等车型使用的就是钢链传动。虽然都是CVT由于使用的传动钢链结构不同,变速箱油的标准都是有差别的。

从耐用性上来说钢链明显好于钢带,对动力的适应能力也要好于钢带,像奥迪和斯巴鲁这样的涡轮增压发动机都能匹配,也说明了钢链的耐用性了。而博世钢带是后来才提升了对扭矩承受能力的,现在的博世钢带也可以承受400扭米的扭矩了,所以现在还是使用钢带的CVT变速箱更多一些。

两款车都使用CVT变速箱,但奇骏的变速箱型号是XTRONIC-CVT代号CVT8,而森林人使用的变速箱为Lineartronic CVT变速箱,二者在性能上有一定的差距,森林人主打运动,因此变速箱的性能一定会比奇骏的优秀一些。了解到的数据,奇骏的CVT8最大可以承受380N m的扭矩,而森林人的Lineartronic超过400N m也不在话下。但其实380N m的扭矩已足够满足大多数运动车型。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差距与CVT变速箱上的核心部件钢带有关,Lineartronic使用的是一种来自LUK的钢带,性能更好。

主要区别在于传动方式不同,奇骏的CVT变速箱使用的是推力钢带,依靠钢片的推力传递动力。斯巴鲁的变速箱使用的是链条,依靠链条的拉力传递动力。

推力钢带

上图就是我们常见的CVT变速箱钢带,市面上绝大部分家用车的CVT变速箱都用的是这种钢带。

这种钢带结构比较复杂,首先由很多组钢带环组成一个圆环,圆环上布置有非常多的钢片。这些钢片堆叠起来组成了变速箱传动钢带。从这个结构就能看出来钢片之间是无法彼此牵引,也就无法通过拉力传递动力。

上图演示了推力钢带的传动原理。可以看到图中右下角左侧的锥形轮是主动轮。主动轮带动钢片顺时针旋转,下方蓝色区域的钢片间隙变大而上方红色区域的钢片逐渐压紧产生推力,动力就是这样传递给从动轮的。

拉力链条

而斯巴鲁的CVT变速箱使用的是拉力链条,原理和普通的链条传动一样,依靠链条拉力传递动力。像我们平时见到的自行车链条、发动机传动皮带都是通过拉力传递动力的。

同样的扭矩,日产的CVT相比斯巴鲁的要笨重,体积与重量也更重更大。斯巴鲁链条式结构在扭矩传递也是非常有优势的,然而这种优势并不只是使用了链条结构,而是在使用链条结构的同时并且没有增加重量与体积,这就是斯巴鲁CVT最牛的技术。普通皮带式CVT如果想增加输出扭矩,无疑需要增加零件与改变材质,重量一旦增加燃油效率就会恶化,这就是最直接的区别。

斯巴鲁森林人变速箱技术

斯巴鲁的CVT是无级变速传动的先驱,花了很多年的时间才能达到现在的效果。据说变速箱“微型化”在开发过程中特别困难。尽管CVT在燃油效率和能源效率方面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它的缺点是,如果将CVT直接安装在力狮之类的中型 汽车 中,则会缩小内部空间。

对于打算在所有车型上安装CVT的斯巴鲁,此缺点是必须克服的“实用壁垒”。突破这堵墙需要进行一些技术创新。 链式金属带的发展是突破无级变速箱微型化障碍的催化剂。

传统的皮带由元件和叠片环组成,而链型金属皮带则通过连接摇杆销和多个摇杆销而形成。由于这种结构上的变化,成功地减小了皮带轮的尺寸,并将皮带轮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缩短了8毫米。其潜在的扭矩可达350 Nm,与4AT相比燃油效率为10%,在5AT时燃油效率为6-8%取得了进步。

链条式CVT有什么优点

在常规的CVT中,元件被夹在皮带轮之间,并且元件被推动以传递扭矩。用这种方法,必须使皮带更厚以便传递大的转矩容量,结果,变速箱变大。但是,随着链式金属带的发展,链条使得减小缠绕直径成为可能,并且整个装置的尺寸也减小了。变速器的这种小型化是整个车辆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包括提高空间效率。

此外,与常规金属皮带相比,链式金属皮带还成功减少了传输损耗,从而获得了更好的加速响应。另外,链式金属带比普通金属带更耐用。据说传统的CVT仅能处理2L排量级的扭矩,而链条式能处理4L排量级的扭矩。

以这种方式,采用链式金属带使得可以处理大扭矩,减小整个单元的尺寸,并减小传动损失。

皮带与链条结构本质的区别

从理论上来讲,斯巴鲁链条式更可靠,据说使用寿命20万公里是不会出现任何问题。但是链条式变速箱的噪音要大很多,开过斯巴鲁的人都知道,急加速怒吼的声音非常恐怖。

日产CVT变速箱扭矩传递主要依靠行星齿轮,可靠性也不错,但是内部结构复杂,传输效率略差,油耗也将更高。

斯巴鲁日规levorg GT 300马力 400NM 百公里5秒出头的车都是用的CVT变速器 哪怕只看账面你就应该知道 斯巴鲁的CVT有多给力

一个推一个拉。

放心用,车开坏了变速箱也不会坏的,钢带,链条都靠谱的,毕竟只有一二吨的车重,坏不了。

调皮的天空
现实的时光
2025-07-05 12:12:48

东风日产的CVT变速箱所使用的钢带虽然是出自德国博世,但却是博世最廉价的钢带,其耐久性自然是大打折扣,这种廉价的钢带搭载在CVT变速箱中,一旦车辆的行驶年限上来了。

因为磨损的加剧,自然会产生大量的铁粉,最终导致变速箱异响、顿挫,从而引发变速箱故障,根本原因来看,还是成本导致的问题频发。

日产cvt变速箱特点

日系车最喜欢采用的变速箱就是CVT变速箱,这种类型的变速箱最大的特点就是省油,同时换挡平顺性极佳。然而当CVT这种以平顺性著称的变速箱被运用到日产的汽车上时,依然节能省油,但是在换挡就没有那么平顺了,顿挫、异响时常发生,甚至在极端情况之下还会出现脱档这种问题。

一个CVT变速箱,居然能玩出顿挫、异响、脱档,也是没谁了。

活力的小丸子
活泼的苗条
2025-07-05 12:12:48

本田、丰田、日产虽然同为日系车,但彼此之间依然是强劲的竞争对手。在变速箱领域,三个车企都有自己生产变速箱的能力,丰田的爱心和日产的捷特科是世界三大变速箱之一,但是相对而言,日产的CVT要更加先进。

CVT的核心部件之一就是钢带,三家用的都是博士的钢带,不过日产控股的捷特科与博士的合作更加紧密一点,博世的新技术往往都是日产率先使用,而日产CVT之所以先进,是因为日产把CVT当成核心产品来开发,而本田和丰田使用CVT的理由单纯就是为了降低成本,能对付就行,不求有多好。日产率先采用了博世的拉动式链条,取代了传统的钢带,从而使得CVT可以承受更大的扭矩,让CVT一改往日脆弱的,比如英菲尼迪的QX60配备的就是最新的CVT变速箱,另外日产又在传统CV的结构基础上,融入了一套只有变速箱才有将CV变成主变速箱的形式,行星齿轮组作为副变速箱来使用,好处就是可以间接的提高变速比,有效的改善了CVT起步绵软的问题。

总的来说,日产的CVT比较有新意,而且还在不断的进行技术升级,杰特科已经放弃了at技术的研究,专门搞CVT,本田也较早的使用了CVT变速箱,但是没有心术,当年的飞度还是使用的CVT,后来本田自己研发了平行轴系列的CVT变箱,并且成功避开了博士钢带的专利限制。比如说思域的1.5T发动机提速很快,变速箱可以一直保持高转速,运动感很强,但是本田的CVT噪音偏大,承受的扭矩也有限,最最重要的还是造价高,本田从外面采购变速箱都比自己研发便宜,所以本田更多的是想表现,我可以造变速箱,但并不是把CVT当成发展的方向。

本田的发展重点还是在发动机领域,而丰田给人的印象就是中规中矩,发动机、变速箱都是如此,不是最好的,但也不差。目前丰田在售的车型大多以CVT和爱心的AT为主。丰田的CVT首创的同轴双排出口油泵的专利技术,简单一点说,双排出口油泵的设计就是为了让变速箱在高低不同工作负荷下可以使用两条不同的油道,在匀速或者是减速行驶的时候,变速箱可以切换至低压排口,从而降低变速箱油泵的工作负荷,降低30%的油泵能量损失。

丰田总是在节能降耗上下工夫,但是却没有解决CVT的真正劣势,那在技术调教方面,丰田本田比较激进,很像AT变速箱,日产的CVT就比较温和。

丰田起步加速很快,但是中后段的动力表现一般,没有本田那么直接,而日产则给人很稳定的感觉,那总体来说日产的CVT要更加先进一点,但是我们买车变速箱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部分,不可能看变速箱来买车,车辆的外观、价格、配置、安全等等方面也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愉快的小甜瓜
会撒娇的夕阳
2025-07-05 12:12:48

个人认为at跟cvt变速箱相比较,at变速箱更可靠耐用些。但at变速箱的制造成本高,像爱信6at变速箱,丰田只舍得给自家凯美瑞2.0车型配置,决不肯把它应用在卡罗拉和威驰等自动挡车型上。而近几年已经逐渐成为主流的8at、9at甚至10at变速箱,不用说,大家也肯定都知道,它们的制造成本更高!

cvt变速箱分两种,一类是以奥迪和斯巴鲁为代表的链条式cvt变速箱,链条式cvt能够承受的最大扭矩大,所以此类变速箱受到的限制少一些。另一类就是以国内的众多日系厂商广泛应用的钢带式cvt变速箱,不管是威驰,飞度,阳光,轩逸,还是卡罗拉,甚至新雅阁都是用的钢带式cvt变速箱。值得一提的是,它们用的钢带都是德国博世公司生产的。

钢带式cvt变速箱的优点是制造成本低,比如其成本还不到普通at变速箱的一半。但它能够承受的最大扭矩小,不适合激烈驾驶。而且万一钢带打滑的话,整个变速箱差不多就报废了!而且cvt变速箱万一出故障,一般都是直接换总成。cvt变速箱虽然制造成本低,但换总成的价格却不便宜。比如日产阳光cvt换总成,4s报价4万;卡罗拉换cvt总成的价格甚至能够接近6万。不要笑,怀疑者可以自己打电话给4s店垂询一下价格。

厂家为了最大限度的延长钢带cvt变速箱的使用寿命,一般都对其做了一些限制,比如你跑高速的时间过长,有几率遇到cvt变速箱的热保护,此时所有档位全都不听使唤,只有打开发动机前舱盖最少晾上半小时;冬天在我国北方地区,早上没充分热车的话,哪怕你油门踩到底,变速箱还是死活不升档,那,这种情况则是传说中的cvt变速箱的冷保护。然后,cvt变速箱还容易吹口哨,也就是异响,现阶段还难以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

综上,钢带cvt变速箱确实不如at变速箱方便和可靠。

寒冷的睫毛
传统的外套
2025-07-05 12:12:48
在市区开车会经常遇到走走停停、大小路口的红绿灯。会使变速箱频繁换挡,导致变速箱温度升高,从而破环了变速箱油的性能,导致变速箱油润滑下降、控温下降。反而还会是变速箱油形成大量的杂质,ATF(变速箱油)在变速箱内循环,流经阀体形成堵塞,从而变速箱故障:顿挫、脱档、冲击、打滑、异响、高温、漏油会频频发生。

电脑故障:编程升级、更换电脑。

有汽车疑难问题,百度搜索“德国玛蒂”,专业4s店技师,在线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