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产业结构现状
大连市是国家重要的石油炼化基地和化工产业基地之一。近年来,大连市石化产业快速发展,已形成较为雄厚的产业基础,成为大连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支柱。
石化产业基础雄厚。目前,我市原油加工能力达到5270 万吨,居国内城市首位;恒力、逸盛大化等两户企业精对苯二甲酸(以下简称PTA)产能合计1700万吨/年,成为全球最大的PTA产业基地;恒力、福佳对二甲苯(以下简称PX)产能590万吨/年,居国内城市首位;催化剂、特种气体等精细化工领域国内优势突出,已形成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基础化工材料、轮胎、精细化工等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
世界级大型石化基地建设初见成效。近年来,我市积极落实国家石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对标国际一流,全力打造长兴岛(西中岛)石化产业基地。现已形成2000万吨炼油、450万吨PX、150万吨乙烯和1200万吨PTA年生产能力,建成“炼油-PX-PTA” “炼油-烯烃-高端聚烯烃”上下游产业链。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持续推进。通过推进重点企业强链、补链、延链,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新旧动能加速转换。芳烃产业链已形成“炼油 - PX- PTA- PET”的产业链条,其中恒力石化与恒力炼化实现了上下游一体化发展, 福佳大化与逸盛大化形成上下游配套发展。烯烃产业链,恒力乙烯项目投产后,我市已经拥有乙烯、 丙烯、丁二烯等产业资源, 具备了延伸发展下游产业链的必要条件。恒力260万吨聚酯、160万吨高端树脂项目开工建设,新阳光材料、博恩坦硼同位素等项目基本建成,中沐化工、中科催化一期等项目投运,标志着高附加值精细化工领域又得到进一步拓展,精细化工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
二、大连石化产业布局情况
目前,我市已形成长兴岛(西中岛)石化产业基地、松木岛化工产业开发区、大孤山化工园区三大石化产业集群。
1.长兴岛(西中岛)石化产业基地。长兴岛(西中岛)石化产业基地是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重点规划建设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是第一批省级化工园区。长兴岛(西中岛)石化产业基地规划面积110平方公里,长兴岛化工园区规划面积24.33平方公里。其发展目标是,突出炼化一体优势,形成以石油化工为主,烯烃、芳烃产业上下游协同、催化材料、医药化工、新能源等高端化项目集聚,产业结构合理,发展充分均衡,集群化、精深化、基地化、产学研合作特色突出的大型石化基地。
2.松木岛化工产业开发区。松木岛化工产业开发区是辽宁沿海经济带重要的化学工业园区,规划面积为14.92平方公里。松木岛化工产业开发区依托精细化工和海洋化工基础优势,与长兴岛石化基地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格局。其发展定位是:以培育壮大精细化工产业、延伸发展海洋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石油化工产业为着力点,重点发展催化剂、特种气体、新型染料、生物医药、医药中间体、电子化学品、杀菌剂、卤素深加工等精细化工和海洋化工,成为以精细化学品为主,突出专精特新特色和地域特点的国内一流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
3.大孤山化工园区。大孤山化工园区占地约5平方公里,正在认定第二批省级化工园区。现已成为集石油加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以及原油码头、储备、油品贸易为一体的综合型产业集中区。依靠福佳大化、逸盛大化,基本形成了PX-PTA-聚酯瓶片产业链。在精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20日发布的《2018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称,目前中国区块链产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产业链条已经初步形成。
《白皮书》称,截止到2018年3月底,我国以区块链业务为主营业务的区块链公司数量达456家,从上游的硬件制造、基础设施、安全服务,到下游的产业技术应用服务,到保障产业发展的行业投融资、媒体、人才服务,各领域的公司已经基本完备,协同有序,共同推动产业不断前行。
从公司的地域分布状况来看,地域分布相对集中,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北京、上海、广东、浙江依然是区块链创业的集中地,位于四省的区块链企业占比超80%。除此以外,中国区块链创业活跃度前十名的省份还包括江苏、四川、福建、湖北、重庆、贵州。
从区块链产业细分领域分布状况来看,截止到2018年3月底,区块链领域的行业应用服务类公司数量最多,其中主要为金融行业应用服务的公司数量达到86家,主要为实体产业应用服务公司数量达到109家。此外,区块链解决方案、底层平台、区块链媒体及社区领域的相关公司数量均在40家以上。
内容来源 凤凰网
价值链,是指企业在一个特定产业内的各种活动的组合,它反映企业所从事的各个活动的方式、经营战略、推行战略的途径以及企业各项活动本身的根本经济效益。
供应链,是指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
产业链,是指经济布局和组织中,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之间或相关联行业之间构成的具有链条绞合能力的经济组织关系。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7-1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光伏产品制造产业链主要分为太阳能级晶硅提炼,硅锭铸造,硅片切割,光伏电池制造、光伏组件封装和光伏系统整合六大环节。
11家光伏企业中,英利绿色能源的“战线”拉得最长,横跨整个产业链。晶澳太阳能和中电光伏(CSUN,4.50,-0.88%)的产销链最短,集中在光伏电池制造和光伏组件封装两大环节。不过情况稍有不同的是,晶澳太阳能的母公司晶龙集团具备较强的晶体硅、硅锭及硅片生产能力,而且从2003年开始太阳能级单晶硅的产量连续7年居世界第一,与晶澳太阳能形成了产业链上下游的互补关系。
英利绿色能源、无锡尚德(STP,8.27,-1.08%)和天合光能(TSL,24.28,+1.89%)是中国光伏企业中的市值三巨头。其中,无锡尚德的产销链最短,由此产生的弊端也比较明显。在晶硅材料价格上涨的背景下,无锡尚德今年第二、第三季度的毛利率一直维系在一个相对偏低的水平。最近,有消息称,无锡尚德已经并购了江苏镇江环太硅科技有限公司(Glory Silicon)将自主进行硅片生产,向产业链上游延伸。
作为一家硅片供应商,江西赛维LDK的生产链布置比较完整。一方面,它在马洪和下村两地分别建有设计年产能15000吨和3000吨的多晶硅生产厂;另一方面,赛维LDK还在向产业链上游积极挺进,今年8月在安徽合肥增设光伏电池和光伏组件生产厂。另一家大型硅片供应商昱辉阳光的产销链和赛维LDK基本一致,但在硅片的产销量与后者有明显差距,2010年第三季度光伏组件的出货量二者基本相当。
林洋新能源(SOLF,8.68,+1.76%)的产销链和市值排名第二的天合光能基本一致,两家对外供应的光伏产品都是以光伏组件为主。天合光能今年三季度的出货量较林洋新能源高出约30%。
晶科能源(JKS,22.79,+7.20%)的生产链比较完整,并主要对外提供硅片、光伏电池和光伏组件,其中以光伏组件为主。
阿特斯太阳能(CSIQ,13.37,+2.14%)也是一家以供应光伏组件为主的企业,并对外经营光伏系统的设计组装业务。明确表明涉足光伏系统整合业务的还有无锡尚德和英利绿色能源,不过三家公司来自这方面业务的营收占比都还很低。以阿特斯太阳能为例,2010年第三季度光伏系统整合业务的营收约占总营收的3.7%。
新近上市的大全新能源(DQ,11.09,-2.55%)是一家典型的太阳能级多晶硅材料供应商,今年第三季度的多晶硅销量达到了973吨,其销售收入占到了总营收的87.3%。营收的其余部分主要来自于光伏组件,硅片的外销量很少,其营收仅占总量的0.95%。近来,大全新能源也开始向产业链的下游大力推进。它在今年10份提交的IPO招股书中对外披露,预计将于明年3月份形成200MW的光伏组件生产能力,同年11月份形成250MW的硅片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