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链条 > 正文

如何完善白酒产业链条

粗犷的月光
隐形的煎蛋
2023-02-01 17:50:21

酒业观察|审慎应对“酱酒热”,贵州白酒产业发展迎“阶段考”

最佳答案
无奈的哈密瓜,数据线
细腻的小伙
2025-07-02 03:50:02

“在茅台酒的引领带动下,贵州白酒产业持续 健康 发展。”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陶长海在4月16日举行的2021贵州白酒企业发展圆桌会议上指出,下一步,贵州省要进一步集中优势资源,加大白酒产业特别是酱香白酒产业培育发展力度,围绕产业链上下游,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打造“一流产品、一流企业、一流产业、一流产区”,推动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酱酒热”席卷全国,让贵州白酒产业站在中国产业发展的聚光灯下,无数目光聚焦于此。

以酱酒为核心的酒业热潮

谈到贵州白酒,绕不开酱香型白酒。酱香型白酒在今天已经成为了贵州白酒的代名词。从数据上来看,酱香型白酒也足以支撑起贵州省白酒产业发展的大旗。

以贵州茅台为例,其2020年营业总收入979.93亿元,同比增长10.29%;其中酒类收入948.22亿元,同比增长11.10%;净利润466.97亿元,同比增长13.33%。结合以往贵州茅台的净利润数据来看,其营业收入以及净利润数据,在19家白酒上市公司中遥遥领先。

不仅仅是贵州茅台,从此次贵州白酒企业发展圆桌会议上透露的信息来看,多家贵州骨干酱香酒企业业绩增长也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习酒销售收入增长38.96%,国台增长309%,金沙增长285%,珍酒增长207%。

贵州省工信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敖鸿表示:“随着消费层级的持续升级,酱香酒黄金时代呼之欲出。从当前市场消费情况来看,以贵州为引领的酱香酒消费趋势基本形成。”

酱香型白酒跨越式增长背后,绕不开的一个关键词是“酱酒热”。

作为近两年白酒行业提及频率最高的行业热词,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最直观的感受是市场对飞天茅台的“热捧”,另外也包括越来越多的酱香酒品牌广告。对于仍旧以浓香型白酒为主流的中国白酒市场,酱香型白酒近两年见诸媒体的频率,所引起的讨论话题,均远远高于浓香型白酒。分别以“酱香型白酒”与“浓香型白酒”在百度指数上搜索可以看到,近半年来,酱香型白酒的搜索指数平均值达到799,而浓香型白酒的搜索指数为427。

陶长海在本次贵州白酒企业发展圆桌会议的发言中透露,2020年贵州白酒以占全国白酒行业3.5%的产量,实现了全国白酒行业40%以上的利润。

跳出酱香看黔酒

但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尽管酱香型白酒是贵州白酒绝对的引领者,但陶长海在会上所透露的数据,依然强调的是“贵州白酒”。

贵州省作为白酒生产大省,其白酒香型并未局限在酱香型白酒上,还拥有浓香型白酒、董香型白酒等丰富的香型。于是,在此次贵州白酒企业发展圆桌会议上,“合”这一理念被多次提及。

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高卫东在其发言中表示:“今天的贵州白酒,除茅台之外已经涌现出诸多优秀品牌,展现出很强的潜力和能力,茅台在奋力朝着世界500强目标迈进的同时,始终乐于与各兄弟酒企齐心合力,通力合作,助推贵州酒企抱团发展。”

“百花齐放”或许是贵州白酒产区未来希望达成的盛景,中食协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勇在发言中认为,贵州会聚了建设世界蒸馏酒东方核心产区的生产要素,这些要素中除了生态天赋以外,还包括了茅台、习酒、珍酒、安酒等一众酱香型白酒品牌,以及董酒这样的非酱香型白酒品牌。

但全面打造世界酱香型白酒产业的集聚区,是贵州省委、省政府给贵州白酒产业的定位。从贵州省对白酒产业的规划也可以看到,贵州省推动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会进一步集中优势资源,加大白酒产业特别是酱香白酒产业培育发展力度,围绕产业链上下游,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完善产业链,打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

对于董酒这样的非酱香型白酒品牌而言,通过酱香型白酒的引领作用,依然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获得机遇。在全国范围白酒品牌的友好竞合中,贵州的地域概念就是贵州白酒品牌最大的护城河。而打造世界酱香型白酒产业集聚区,正是树立白酒“贵州造”的一条路径。

酱酒热的反思与憧憬

从蔡少韧的发言中可以看到,贵州白酒业者已注意到“酱香热”带来的资本热度、行业热度,正深刻影响着贵州白酒产业的发展脉络。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提醒,要更为冷静地看待当前的“酱酒热”。

宋书玉指出,一流产业的标准是酿造安全、酿造高品质,严格的标准体系保障、诚信经营、负责任宣传,唱热酱香是茅台的引领,也是酱酒人共同的努力。这是白酒产业良性竞争的动力。“但是过度炒作需要警惕,炒过头了也许会疯掉,正确看待品类热度。品类炒热、利润炒热,踩其他香型,赞颂酱香的行为万不可取。”

近期,关于“酱酒热”的思考正越来越多指向“理性看待”。部分行业人士在思考过程中会忧虑,突飞猛进的酱香酒行业存在过热的风险。关键在于目前酱香酒企业,并未打造出如同川酒一样,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一定号召力的白酒品牌集群;一些缺乏酿酒基因的资本加入竞争,会不会成为隐藏在酱酒核心产区“金字招牌”下的行业乱象之源。此前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也公开表示,“酱酒热”应该降温了,赚快钱未来是要还账的。

于是,如何防止过度炒作,成为2021贵州白酒企业发展圆桌会议讨论的又一重点。宋书玉表示,要防止投机和搅局。“白酒产业是一个典型的时间产业,个别从来没有酿造酱香型白酒的企业,一夜之间也冲向酱香型白酒产品;刚刚才开始酿酒的企业,也很快出了酱香型产品。这些‘墙头之酿’会毁了酱香,也会毁了中国白酒产业。耐不住寂寞者一定会投机,蹭热度者一定是搅局。”宋书玉更用一句“出来混,欠的账早晚要还的”来提醒贵州省推进白酒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对资本热度、渠道热度一定要防止投机和搅局。

对于贵州白酒人而言,耐得住寂寞方能长久,守得住品质方能发展。或许,这正是2021贵州白酒企业发展圆桌会议提出“一流产品 一流企业 一流产业 一流产区”这个主题,所要表明的产业发展方向。正如安酒集团总裁路通所言:“酱酒需要时间、需要资金,在这个行业我们永远心怀敬畏,我们将坚持走长期主流道路,助力贵州打造世界级酱香白酒核心区。”

编辑 徐晶晶 校对 危卓

最新回答
秀丽的溪流
大胆的路人
2025-07-02 03:50:02

所谓产业链就是从最初的原料采购 设计 到中间的制造 订单,到后面的仓管和运输,定价和销售~ 这就是产业的全产业链,每个行业都一样!

茅台最初不做广告和营销,等人家上门来买,但交通又不好 没有好的路~ 所以销售一直不好,销售额很低~ 后来整改,修路,成立销售队伍,在全国各地开设销售点,后来又被政府定为国酒,政府指定用酒,这才慢慢做起来,到后来的跟进互联网,做网络销售,到现在的年赢利300多亿~ 超过五粮液成为第一!

聪慧的蓝天
还单身的画笔
2025-07-02 03:50:02
借助仁怀市的资源禀赋发展方法:

1、依托自身的资源禀赋,通过以城带乡、以城促乡在做好旅游产业化的同时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

2、以酱香型白酒产业为主导,推进赤水河流域治理,完善白酒产业链配套,带动全市旅游、餐饮住宿、包装印刷、商贸物流等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发展。

朴实的牛排
怕孤独的香烟
2025-07-02 03:50:02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白酒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五粮液(000858)、泸州老窖(000568)、洋河股份(002304)、今世缘(603369)、水井坊(600779)、古井贡酒(000596)、伊力特(600197)、舍得酒业(600702)、皇台酒业(00995)、迎驾贡酒(603198)、金种子酒(600199)、贵州茅台(600519)、山西汾酒(600809)、天佑德酒(002646)、顺鑫农业(000860)、酒鬼酒(000799)、口子窖(603589)、老白干酒(600559)、金徽酒(603919)。

本文核心数据:白酒产量、白酒销售收入、白酒企业数量、白酒上市企业总市值。

行业概况

1、定义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中的定义,白酒制造是指以高粱等粮谷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或麸曲及酒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勾兑而制成的蒸馏酒产品的生产活动。

2、产业链剖析:产业链条长

从白酒行业产业链上下游来看,白酒行业上游包括生产白酒所需原材料,主要包括高粱、大米、小麦等谷物的生产,此外,存放白酒成品的玻璃或陶瓷容器以及纸盒纸箱等纸制品也属于产业链上游中游主要是指白酒生产企业白酒行业下游则是白酒的消费市场,我国白酒主要以直销或经销的形式通过各种渠道销售至大众消费者手中。白酒产业链构成如下图所示:

在上游领域,我国白酒生产主要原料为高粱、大米、玉米等谷物农产品,作为农业大国,相关原料供应充足,相关原料种植代表企业有北大荒、新赛股份、金健米业等在包装材料领域,主要分为纸制品包装制造以及玻璃陶瓷瓶制造,其中纸制品包装制造领域代表企业有裕同科技、合兴包装、景兴纸业、万顺新材等白酒玻璃陶瓷瓶制造领域代表企业有瑞升玻璃、晶玻集团、宜宾环球集团、华联瓷业等。

在中游白酒生产领域,随着我国白酒消费的不断提升,我国白酒种类也在不断丰富,目前来看,以浓香型白酒为主的生产企业居多,代表企业有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股份、剑南春等。

在下游消费市场,白酒批发与零售业通过直销或经销商代销等方式将白酒产品最终销售至终端消费者,主要参与者即大众消费者。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进入利税千亿时代

白酒产业的发展始于酒厂国营制改革下工业化生产的推进。1947年12月,人民政府对酿酒行业进行公营改造。1948年1月,新中国第一家公营酿酒厂——石家庄公营酿酒厂在石家庄永安街上诞生。1949-1953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区域国营酒厂成立,步入工业化初期1954-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白酒产业加快技术革新1979-1989年(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白酒产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1990-2002年(20世纪末-21世纪初):危机之下,白酒企业转型发展与上市潮2002-2011年,白酒产业发展进入黄金时代2012-2016年,白酒产业回归理性,步入调整期2017年至今,白酒产业逐渐复苏,进入利税千亿时代。

行业政策背景:切实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保障白酒质量安全

自2010年以来,市场监督总局等多部门陆续印发了白酒行业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监管政策,实现白酒质量安全顺向可追踪、逆向可溯源、风险可管控,发生质量安全问题时产品可召回、原因可查清、责任可追究,切实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保障白酒质量安全。

2021年4月9日,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在中国国际酒业发展论坛现场发布《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指导意见》系统总结了我国酒类产业“十三五”发展的成就和面临的形势,勾划了未来五年酿酒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与主要任务,并提出了具体的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

在产业经济目标上,预计2025年,中国酒类产业将实现酿酒总产量6690万千升,比“十三五”末增长23.9%,年均递增4.4%销售收入达到14180亿元,增长69.8%,年均递增11.2%实现利润3340亿元,增长86.4%,年均递增13.3%。其中:白酒行业产量800万千升,比“十三五”末增长8.0%,年均递增1.6%销售收入达到9500亿元,增长62.8%,年均递增10.2%实现利润2700亿元,增长70.3%,年均递增11.2%。

行业发展现状

1、白酒行业产量逐年下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2021年,折65度的商品量白酒产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21年,白酒产量为715.6万千升,同比下降0.59%。

2、白酒企业数量持续下降

从2017到2021年,我国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2021年白酒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为965家,较2016年下降了38.85%。

3、白酒行业销售收入有“回温”之势

2016-2020年,我国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总体上呈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2019年,白酒行业加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去产能和调结构的逐步深化,行业总体呈现产出规模稳中有降、产出效益逐步提升的新特征,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617.82亿元,同比增长4.74%。2020年中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累计销售收入达到5836.39亿元,较2019年增长3.89%。2021年,根据中国酒业协会披露,全年实现销售收入6033亿元。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四川省白酒产量遥遥领先

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740.73万千升,其中,四川白酒规上企业累计生产白酒367.6万千升,位居榜首,占比49.63%。河南、湖北、北京、安徽,分别以66.38、35.87、34.13、28.21万千升的年产量规模成为2020年“全国白酒产业五强省区”。

2021年,根据地方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四川省2021年白酒产量381.2万千升,同比增长3.7%贵州省2021年白酒产量34.81万千升,同比增长30.5%。

2、企业竞争:贵州茅台、五粮液稳居龙头地位

从上市企业的总市值情况来看,2022年6月28日,贵州茅台和五粮液总市值遥遥领先,贵州茅台总市值达到25576.19亿元五粮液总市值达到7749.63亿元二者稳居龙头地位。

从上市企业的营业收入情况来看,2021年,贵州茅台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其次是五粮液,营业收入达到662.1亿元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山西汾酒、顺鑫农业和古井贡酒营业收入均超过100亿元。

从上市企业的产量情况来看,顺鑫农业的产量最高,除此之外,位于前五名的上市企业分别为:洋河股份、五粮液、山西汾酒和古井贡酒。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白酒行业品质消费将是主流消费趋势

2、2026年白酒行业销售收入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

根据《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

在产业经济目标上,预计2025年,中国白酒行业产量800万千升,比“十三五”末增长8.0%,年均递增1.6%。根据年均复合增长率进一步测算,2027年白酒行业产量约为826万千升。

根据《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

在产业经济目标上,预计2025年,销售收入达到9500亿元,增长62.8%,年均递增10.2%。根据年均复合增长率进一步测算,2026年,白酒行业销售收入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2027年白酒行业销售收入将达到11537亿元。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白酒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